风力发电设备范例6篇

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1

近几年电力制造行业发展极为快速,面临的挑战也较多。国际上“双反”情况层出不穷,国内价格战又愈演愈烈,部分供应商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利润,导致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现象持续增多。由于故障引发的各类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和竣工后设备的运行安全。基于上述原因,自2011年起冀北物资公司组织人员不断实践,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设备质量管理的各种经验,对风光储输工程的设备制造过程采用了多模式并用的管理体系,达到了完善设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设备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设备质量管理成本的目的。

2设备制造质量问题的预测及风险控制

风光储输工程设备制造过程具有产品、零件加工工序较复杂、质量检测信息量巨大的特点,每一个工序都可能带来大量的不确定的质量信息。因此采用较好地分析方法,对烦琐的质量信息源进行筛选,从而预测主要影响质量因素的信息源,是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前期预测方法。

2.1建立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

本评价模型是基于熵理论构建的。熵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信息含量的表示。熵理论能对烦琐的信息源进行筛选,选择最小条件嫡,并进行决策。因此,基于熵理论的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能从烦琐的质量信息源中筛选出主要影响质量因素的信息源(即最小条件熵)。通过对该信息源的分析,就可以预测到最有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这时,再对预测到的质量问题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质量问题的风险评价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措施,达到风险控制的效果。本评价模型的数据源基础是冀北公司供应商质量信息库。其数据是冀北物资公司近些年各类电力主要物资的生产运行数据及设备质量监督数据,结合对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及绩效评价结果,综合而成。评价模型通过对这些设备质量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2.2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

信息的筛选和分析主要是联合多个不一样的信息源,通过删减不确定的信息源而获得一束可信且完备信息源组合的过程。假设A表示输入数据,B表示输出信息。用H(B/A)表示条件熵,条件熵越小,则B对A的失真越小。通过这种方法,选择条件熵最小的信息源组合,即信息失真最小的信息源组合为最优信息源组合,并在最优信息源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2.3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对应的风险控制

按照以上方法,对所有质量问题风险点进行分析,确立每个供应商设备质量管理的主要控制点,针对相关预测情况制定各类物资相应的管控策略。

3总结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2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维护

1风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现状

风力发电厂电力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整体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的运行效果并不明显,一部分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的滞后,导致整体管理工作存在片面性,并不能针对不同层面开展综合性管理工作。另外,在收集信息方面,管理结构和信息整合渠道也较为单一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误差,使得数据的差异化十分明显。在风力发电机日常管理机制中,定期巡视制度和安全性等,都要集中整合处理故障,落实整体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在机组运行正常的前提下,对机组结构和管理策略展开全面整合。除此之外,由于传统发电厂电力设备管理流程和管理信息量失衡,使得一部分定额标准并不能得到优化统一,整体信息内容的过程还不够完善,设备中基础信息结构和应用体系并不能顺应时展的缺失和需求。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不理想,数据误差会产生安全隐患问题。数据统计方式不合理、数据汇总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集中整合和综合性管理,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维护工作,为风力发电厂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电力设备传统管理机制中,使用方法较为单一化,数据统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对这个设备的常规化运行产生制约。相关部门要结合处理体系和控制效果,保证管理流程的最优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也是导致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受到制约的重要因素,由于相关管理人员不能落实贴合实际的管控机制,使得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存在真空期,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制约,也是影响整体风力发电厂常规化工作失去效果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要对输变电设施的运行展开深度整合,由于风电场对环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电场周围会存在环境恶劣、地理位置较偏,设备负荷较大、存在规律性并不强的现象,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集中的巡查和管理,确保检测防护机制和运行结构之间的吻合程度,对附属设施、电力电缆以及架空线路等方面展开深度管控。例如,要结合SD292-1988《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对具体项目展开综合性整合。

2风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

2.1优化管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相关操作和设备安全运行方式能符合实际标准。在风力发电厂中,相关部门要在制定规章体系的同时,为设备高校运行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工作中,对操作规程给予高度关注,保证制定项目的详细性,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有据可查。另外,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也能保证工作人员能按照标准化行为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优化提供保障。例如,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操作是保证装置安全的重要步骤,需要技术人员给予高度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风力发电厂内部高度较高的设备,要安装避雷装置,针对出现电力故障的设备则要停电处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在管理制度建立后,要针对性的运行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管理人员能结合实际情况运行标准化管理措施,针对管理效果好的班组要给予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以及管理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班组则要予以惩戒,从根本上提高发电厂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管控质量,才能有效升级管理体系的完整程度,为实际管理项目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为项目全面升级提供保障,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

2.2优化管理流程

除了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外,对于常规化管理工作也要进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性控制,确保工作效果符合预期。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度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充分发挥班组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班组安全教育的水平,落实相关管理方针,确保管理结构和管理要求符合实际发展现状,并为升级关键性管控措施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班组管理要从人员的思想意识和安全认知水平出发,针对班组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严格执行层次化管理机制,保证工作人员能严格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管理效果。在落实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同时,对管理措施进行动态化整合,确保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最优化。要积极落实更加更加系统化的流程控制机制,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处理机制。

3风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维护措施

常规化管理十分必要,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按照标准化管理制度和管控要求制约相关操作,从安全性出发,提高维护管理效果,也为风力发电厂日常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保障。

3.1电气设备验电维护措施

在风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电气设备验电工作至关重要,是维护设备常规化运行的重要措施,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现需求展开多元化整合和管控,从而提高管理效果。验电工作属于基础类维修工作,能从根本上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操作流程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对设备中出现的两侧相同部位进行检验,按照程序进行验电,切忌同时开展。并且,在验电工作运行过程中,也要对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做好保护措施和防护工作,佩戴绝缘手套的同时,要保证整个系统处于断电状态,从而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风力发电厂为了进一步优化管理工作和维护效果,要践行周期性巡查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管理,优化应用安全性监督机制,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展开全面监控,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现场巡视监督检查体系,重点对设备的运行结构以及应用效果展开深度挖掘和管理。在电气设备维护过程中,电厂外出工作要保证两个人以上共同参与。

3.2接地线安装维护措施

在实际安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接地线主要是为了避免设备维护人员在断电操作中出现安全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结合接电线安置设备对相关操作进行整合,优化处理运行机制和管控措施。在接地线安装和拆卸机制中,要集中关注接地端的连接效果,按照标准化程序有序开展。第一,要装设接地端,确保拆装的时候对导体端进行实际操作,维护其运行有效性。充分践行标准化程序,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第二,要在安装过程中对间隔结构展开深度整合,避免隔离问题的出现。第三,针对质量问题展开深度整合,着重对停电设备的表面标志进行距离控制,设立遮拦屏障,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要明确安全数值和接地线安装的具体要求,从多元化角度分析安全控制机制,为风力发电厂的常规化接地线安装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风力发电厂日常工作体系中,要积极落实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措施,重视常规化工作的运行效率和标准性,也能在实现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提升管理实际水平和效果,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进步,强化风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实际管理和维护性能,节省成本的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为风力发电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3

迄今,日本在风力发电技术方面是个落后国。目前,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980万千瓦。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风力发电设备,1990年风力发电能力仅有3000千瓦,1997年底增加到1.7万千瓦。 到1999年3月,日本共有风力发电站77座,发电能力3.1万千瓦。日本的目标是到2010年将风力发电能力增加到30万千瓦。其中,综合商社东棉公司率先在这个领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在海外,即在美国、加拿大、丹麦、荷兰等5个欧美国家共建设有56.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在国内,1998年从丹麦进口了20套功率各为100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正在有“风国”之称的北海道筅苫前町建设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站,11月底即可投产。它将以每度11.6日元的价格把所生产的电力出售给北海道电力公司。全部投资为45亿日元。这家公司计划在2010年之前在青森县下北半岛再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7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包括在海外的部分在内,它打算建设规模为100万千瓦的设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 记者不久前参观过三重县久居木神原风力发电站。它建在有名的风口“取笠山”上,共4套发电设备,每套发电功率为750千瓦,总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是目前日本最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站,全年发电量约为800万度,可供当地2400户居民使用。这座风力发电站的建设投资共约10亿日元。 据分析,日本国内的风力发电事业相对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政府法规限制非电力业者涉足电力工业;其次,风力发电的生产成本远比其它电力高;第三,电站建设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无风处无法建设,而且发电设备也受风速变化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风速每秒低于3米或者高于25米,发电设备难以运转;第四,也许是最大的原因,日本的风力资源并不太丰富。据计算,日本陆地上的风力发电能力最多能够满足国内电力需求的1%—4%。 这就是说,相比之下,风力发电的经济效益差。因此,对使用着廉价进口石油的日本来说,风力发电当然不会成为积极发展和普及的对象。 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风力发电技术上,日本也与欧美国家相距甚远。日本的第一台国产风力发电装置是1980年底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制作出来的:塔高23 .2米,叶轮直径48 .9米,采取同步发电机,功率仅40千瓦。此后,该公司不断进行研究开发,1997年开始制造500千瓦级风力发电设备,1998年,实现了1000千瓦级设备的国产化。这表明,日本的风力发电技术赶上了国际水平。 三菱重工业公司的1000千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在北海道室兰市。该设备塔高60米,采用感应发电机,可变倾斜角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风速变化自动改变叶轮的倾斜角,使发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转状态;偏转控制系统可以使叶轮随着风向变换朝向,最有效地利用风力。它还采取防震支撑和低噪音化措施,可编程调节器控制它处于无人运转状态。在风速每秒超过24米和不足3米时,整套设备会自动停止运转。此外,它还有种种保证安全运转的装置。 日本其它有关企业还在努力研究开发小型风力发电设备。 西古马公司等三家企业联合开发成功利用太阳能和风力的混合发电系统。它的特长是无论是在阳光强烈而无风的夏天,还是日照时间短而风力大的冬天,它都能够进行工作。这套设备的发电功率为1千瓦,风速每秒2.5米即可开始运转。目前,这家公司研制的300千瓦级太阳能和风力混合发电设备在进行实证试验。 山阳电子系统公司不久前开发成功的1.5千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安装有增速机构,风速达到每秒3米就能启动。 一般的风力发电设备需要每秒3米以上的风力。工业技术院在试制利用每秒3米以下微风的发电系统。其关键是利用电磁的力量使叶轮的轴离开轴承而处于悬浮状态,从而消除了机械间的摩擦。这种风力发电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消除噪音。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达到用每秒7米的风速发电的水平。据说,在对其叶轮和系统进行改进后,它能够使用每秒3米以下的风力进行发电。 工业技术院还委托民间企业研究开发“孤岛风力发电系统”。目标是在1999—2003年间开发出有更高的耐强风性能、建设起来更简便的设备。为此,有关企业将研究开发新的叶轮材料、轮壳形式、施工方法以及进行风车的设计、制作和运转等方面的研究。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4

责任和使命感

上海电气进军风电市场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站设备制造企业的上海电气,在发展火电、水电、核电的同时,也注意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电力发展一直以煤电为主,但是由于多年开采,煤炭供应日趋紧张,并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严重不足,石油进口比例已超过40%,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上海电气的高层深刻体会到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焦点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风力发电得到了高度重视。

我国电力增长需求迅猛,若仅靠发展煤电来满足需求,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达到14亿―19亿吨,其污染跃居世界第一。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当年GDP的1%-2%,其潜在的损失有可能在3%以上。专家计算过,一台1兆瓦的风电机组每年可减排1460吨二氧化碳、15吨二氧化硫、11吨二氧化氮。

由此可见,风能资源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大有可为的;同时风力发电也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对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国外风电厂商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加紧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其他类型电站设备公司也开始涉足风电设备。上海电气高层领导站在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危机的高度使命感,站在促进民族风电产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站在国际环境保护利益的高度荣誉感,根据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集团自身的发展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和酝酿,上海电气把发展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作为集团的战略重点之一,制定了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上海电气风电产业的发展愿景:以国际先进的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上海电气的品牌、地域和资金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的风电设备制造示范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提升竞争能力为目标,积极参与国内、国际风电产业整合,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在激活、繁荣和引导国内风电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价值定位,迅速确立上海电气在国内风电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在2010前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风电设备制造商。

强强联合

打造中国风电产业巨头

上海电气在中国三大动力集团中最早涉足风电设备的制造和研发。早在1997年就为新疆风能公司(即现新疆金凤)和浙江运达(原浙江机电设计院)开发了600千瓦和250千瓦风力发电机。1999年通过国际合作,经过自己的专业团队的学习和研究,生产了两台600千瓦的风电设备,风叶直径达43米,这也是首套沪产风电设备。安装在辽宁营口仙人岛的这两台巨大“风车”随风转动。至今依然运转良好。

随着近年来国内风力发电市场日益扩大,单机发电量不断上升,从2004年开始,上海电气着手寻找国外风电设备领头企业进行合作,强强联合,生产更大规模的风电设备。目前,上海电气已引进国际先进的1.25MW风力发电机组。该机组额定功率1250千瓦,采用了变速恒频、变桨控制、双馈电机等当代最先进的风机技术,并配以不同直径的叶片和轮毂高度,可适应国内各类风区的要求。第一批1.25MW样机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在2007年,80%以上国产化率的机组将批量投放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引进1.25MW风机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上海电气已全面启动了与国外著名风机设计公司联合开发2MW级风机工作,并联合上海的相关科研院所建立起2MW级风机的“产、学、研”研发平台。联合开发将充分考虑到中国市场风电设备的实际运用情况,所开发的"大风车"能够适应国内环境。在2007年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MW主力机型,进一步满足国内风电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世界最大的风车转轮直径为126米,单机发电功率在5000千瓦左右,这是固定在海上的风力发电设备。上海电气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2MW联合开发之后,也计划向功率更大的海上风力发电设备进军。目前,国内海上风机还是空白。对此,上海电气风电公司董事长祁新平乐观地表示,与国外著名的风电公司进行的这些合作,都将为未来自主品牌风电设备产品打基础,而海上风力机将走出一条完全自主创新之路。

借鉴国外风电制造企业的发展经验:高起点、规模化和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是风电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上海电气通过与各大电力集团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可更好的拓展市场;上海电气与国内技术实力雄厚主要零部件制造商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联合攻关,确保部件的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所以上海电气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国内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商,上海电气完全有能力肩负起做大做强中国风电设备产业的重任。

上海电气风电公司分设有上海、天津2个生产基地。针对北方的风电项目,公司将启用天津适合MW风机总装的标准厂房。上海电气计划:2007年,1.25MW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008~2009年,2MW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上海电气的总体目标是:用四到五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年产50万千瓦左右的能力,并作为国内风机制造的主导力量之一,进入世界风机制造前十强。

自主创新

培养民族风电产业自主品牌

自主创新是风能发展的主要动力,风电要想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想超过70%,唯一的办法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上海电气要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不知道引进什么技术,引进以后也不会消化吸收,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上海电气坚定地选择以自主创新为宗旨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引进、联合设计、自主开发三步走的方案实现形成上海电气完整的自主开发能力建设。

引进技术

SEC将在原有600千瓦机型的基础上,引进国际著名风电企业的1.25MW级(变桨、变速恒频、双馈电机)机组技术,利用集团内部和长三角地区的配套优势,迅速形成国产化能力,满足国内风电市场的需求。

联合开发

上海电气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与国外著名风机设计公司进行2MW级风机的联合开发,不光引进国外的技术,而且参与到技术的开发中去,中方和外方一起联合设计。中方技术人员到国外参与开发,外国工程师也到中方公司共同工作。从与国外联合设计开始,逐渐吃透、掌握国外的设计方法,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开发。逐步成立自己的风电研发中心、风电工程实验中心和风电检测中心。同时在国内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建立2MW级风机的“产、学、研”研发平台。在二年内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MW主力机型,进一步满足国内风电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形成完整的自主研发能力

上海电气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世界级的风电工程和设备生产、研发基地。所以,建立起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上海电气通过技术引进、联合开发这两个过程,全面掌握了大型风力机的研发技术;在 “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拥有完整的大型风机开发能力和风电相关技术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实施3MW级大型海上风机的自主开发。

技术创新人才规划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我国风电专业的高端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上海电气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地位,建立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在实践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在技术引进阶段,上海电气将集中公司高精尖人才,认真学习国外设备的生产经验,完全掌握国外风电设备的技术,结合我国风电设备的特点和运用环境,找出差异,吸取精华,建设一支有实力的学习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联合开发阶段,利用与国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的机会,学习国外专家的设计理念,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以及国外专家的创新意识;经过机组设计的参与、项目的实际操作、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技术人才得到充分锻炼并培养出自己的总设计师。由此,上海电气可完全形成一支具有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团队,从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创民族风电产业第一自主品牌。

产业链建设

促进零部件制造业的多赢格局

风力发电机的主要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电控设备、偏航系统、轮毂、塔架、机舱、主轴和机舱罩等,在上海和长三角都有全国知名的专业厂来开发生产,这些部件配套制造企业与上海电气一起,可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风电制造产业和服务业产业链,为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还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风电产业的特点,上海电气在向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将重点加强产业链建设。上海电气将与国内有实力、并致力于风机另部件生产的企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整机技术的发展,帮助、促进另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同样,依靠另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促进整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创造多赢格局。为提升国内风机设备产业水平,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挥龙头作用。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5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风险评估;CBRM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对电的需求。国家电力战略不断推进,致使我国的输电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架空输电线路数量也急剧增加。由于新线路和老线路一起投入到电网运行之中,造成了一定的架空输电线路风险存在。

1. 架空输电线路的健康状态

每一条输电线路就是电力系统的每一根神经,它的状态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状况。因此要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对性能不同、制造工艺有差异的输电线路完善管理。电力系统中的老旧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要进行定期的检测,排除电力系统隐患,才能够有效把握它的运行状态,延长线路的使用周期和维护电力资产。架空输电线路长期处于野外,面临的环境恶劣复杂,经常受到风、雪、雷电、高温、寒冷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自然环境条件作用下,输电线路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对线路的状态进行评估,为电网机构对设备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在人为因素中,电力检修和检修力量的矛盾也一直存在着,如今电力检修主要形式还是周期性的检修,但是电网中电线密度越来越来,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导致了的工作质量下降,检修力量不能满足检修需求,也让输电线路的健康状态存在着威胁。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要制定合理的计划,以最高效的完成检修工作,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检修对设备的损耗,明确需要检修的对象,使资源得到最高的利用。设备少,线路简单的地区可以开展周期性检修。但是在设备多,线路复杂的地方检修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就可能造成检修人员疲劳而出现违章检修,并且时有设备故障发生,这种状况下安排定期检查不能及时的排除电力故障,也让架空线路健康水平下降,因此盲目的电力检修制度对现代电网发展会造成损害。

2. 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如何将这种不确定性加以确定是排除输电线路风险首要步骤[1]。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不仅包括自身线路存在的风险评估,还包括风险状态下对用户、电网企业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甚至包括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它不仅存在着设备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且还存在着维修风险以及管理风险。但是设备风险是引起其余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设备风险的评估地位很高,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对于电力设备风险评估就要考虑到故障发生之后的隐患,比如对人身的伤害,对电力系统的损坏,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了解线路相关信息,记录设备故障历史资料的同时也要了解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作用和影响,这样才能完善的评估风险和管理风险。

2.2风险评估的缺陷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电力设备的状态、发生故障的案例、电力系统安全信息[2]。事实上,架空输电线路评估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但是在传统的风险评估流程中往往会因为存在主观因素而造成评估精确性欠佳的情况。同时在电力风险评估中还出现其他问题:风险评估方法简单,结果不具有可信性;评估信息获取不全面,设备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状态监测与风险评估不适应,评估和维修工作脱节;评估的方式不对造成评估结果有误从而不能正确指导维修决策的实行。根据上述情况可知,现存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存在很大的缺陷,风险评估理论依据匮乏。

3. 基于CBRM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

CBRM是较为完善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弥补当今风险评估中的缺陷,它能够结合设备的信息和工程学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项设备的状态、性能以及风险进行数字化评价,能够综合得出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故障风险率以及设备使用年限,还能够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校正评价结果。因此保证了包括架空输电线路在内的电力设备的安全以,降低了由于设备造成的其他风险几率。

CBRM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主要为电力设备风险控制提供状态评价、风险预测评估以及辅助决策三个方面的防范管理[3]。

状态评价功能是对设备的健康状态及可靠性分析,并计算出设备的健康状态值、故障存在率和设备使用剩余年限。为设备的维修、改造和重新规划等决策提供了指导依据。

风险预测评估则是对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进行评价,包括对故障发生后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各项电力设备引发故障的因素进行计算测出风险值。更加有利于设备的风险管理,为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资源和高效利用起着很大作用。

辅助决策是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管理制度以及对电力设备性能要求对电力机构提高科学检修计划的机制。它能够帮助电力机构制定科学的设备改良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4. 结语

科学的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防范电力风险,保证电力设备系统的安全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人身财产安全、国家资源安全,对国家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凯,蔡炜,邓雨荣,朱时阳,吴彪,王海涛.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和管理平台[J].高电压技术.2012(05)

风力发电设备范文6

关键词:风力发电场;施工项目;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一、风力发电项目的施工特点

在风力发电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从而加大了工程管理和施工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东部的岛屿和沿海地带以及东北、西北和北部的戈壁滩、丘陵地带和草原。在这些地区建设风电场,都会面临恶劣的外界自然条件。例如,在沿海地区建设风电项目时,容易受到潮位的影响,在西北的局部丘陵地带容易受到地势影响,不利于风机吊装和风机基础施工。

(二)风电设备体积和质量较大,不便于运输和施工

现阶段,全世界风电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日益增加的单机容量,我国风电主流机型已实现了2.5MW风机的生产和运行。日益增加的单机容量,导致风力发电塔筒向更高的趋势发展,并且风力发电机总质量及体积和叶轮直径也持续增大。通常在运输过程中都会遇到风机部件超重和超长等超限的情况,并对施工过程中吊装机械的起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复杂的地形和分散的施工位置,难以开展机械转运

出于对风机尾流相互影响的考虑,相邻风机间的距离必须超过叶轮直径的3到4倍,因此,一般规模以上风电场的占地面积较大,通常都达到了几十平方公里,甚至还有上百平方公里的大型风力发电场。面积巨大的施工区域,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另外,由于风电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不利于在多个风机位置间的施工机械(比如履带吊)的转场,从而加大了风力发电项目的施工难度。

(四)项目施工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一年中有效施工工期较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也较为明显。我国北方有着丰富风力资源的地区,其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夏季多风多雨,秋季较我国其他地区来临时间较早,冬季漫长寒冷且风大,因此,我国风力发电项目的施工黄金期主要集中于夏季和秋季,有效施工时间相对有限。而对于我国南方地区来说,夏季的台风气候和雨季对项目的施工影响较大,但有效施工工期要较我国北方地区长。

(五)风机基础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通常来说,每台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方量一般在150m3到500m3之间,为独立大体积混凝土设施。由于风力发电项目施工工艺及工期的要求,基础开挖、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环节形成了流水线作业,不断重复地在项目施工场地内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并且每个风机基础的连续浇筑时间必须保证在10~24h内完成。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微膨胀和引气、减水、缓凝等多种外加剂。另外,在浇筑环节作业完成之后,还必须高度重视风机基础后期的养护工作。

(六)施工步骤重复,移动频繁

由于风机采用独立布置形式,致使风力发电项目需要频繁地移动施工场地,重复进行相关施工步骤,由风机基础的微观选址和开挖、风机的吊装和调试、以及最后的并网发电等,可以明显发现施工作业人员在整个风电场施工过程中总在相关风机机位之间来回移动,不断重复着相关施工步骤和工序。

二、风力发电场施工的危险源辨识

通过对风力发电项目的施工特点的分析,在风力发电场施工中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施工阶段中的危险源辨识

这一阶段施工中的危险源主要表现为钢筋绑扎过程中的金属切割问题、土石方坍塌问题以及相关的设备安全防护问题。除此之外,由于脚手架失稳或是物料提升造成的倒塌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装配或是维修导致的意外伤害及拌合站的用电安全也是基础施工阶段的重要危险源。

(二)设备安装阶段中的危险源辨识

风机安装作业开始着手于塔筒、叶片以及机舱等设备的吊装,这就有着潜在的起重危害因素。与此同时,大吨位吊车的拆装工作、设备吊装时的高空坠物以及搬运时物体打击等也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危险源。对于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环节,支构架的组建对于防护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过程中由于人员没有系好安全绳造成的失稳或是踏空问题也时常发生。集电线路和送电线路方面,杆塔与铁塔组建过程中的登高、起重等环节也存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因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三)组织与调试阶段的危险源辨识

电气调试阶段组网连接工作正式开始,这一阶段由于施工分界点的模糊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是极为常见的,因此合理设计施工工序及分界点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集电线路和送电线路上,导线拖放、放线走向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械伤害的问题,由于设备缺陷造成的意外伤害以及安全防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的高空坠落问题是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危险源。除此之外,升压站辅助设备施工中的电气危险以及起重危险也是不容忽视的。最后,电气组织与调试阶段还存在高压设备意外和触电伤害,它们也构成了风电发电场施工的危险源之一。

另外,还存在其他危险源,例如不同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应做好防风沙、防雷电、防汛、防火、防震等工作。

三、风力发电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对策

(一)基础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对建筑物的施工与施工机械的安全把控。风力发电建筑采用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其特殊的性能,若是气温或者温度过高就是降低整个建筑的使用年限,使得建筑表面出现一定的裂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建筑的最大效益的发挥就需要控制好温度等可变条件,即在某一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建筑时最好选择冬季,既能够保证温度也能够减少雨水等造成的阻碍。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措施

所有的施工材料和设备都要以运输的形式到达施工现场。因此,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需保持道路的平整畅通。运输材料时,先仔细的勘察好沿途的路况,做好详细的路线图,确保所有车辆能够安全通行。为了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能够安全及时到达,应选择责任心强的驾驶人员并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三)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安全防范措施

1、电气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

对风力发电的电气设备进行安全防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别是:设备要符合海拔要求、防沙尘、防火以及避雷等。首先是电气设备的质量与性能要符合风力发电地区的海拔高度,避免出现因海拔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以后,发电设施的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外缘调控从而保证其强度与绝缘电压规定。其次在防沙尘方面,由于风力发电施工地区本身风力较强,导致沙尘等现象较为明显从而对整个电气设备的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定期对其进行清除并做一定的防护隔离等。最后是防火避雷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电气设备的防火一定要保证在设备带电的情况下做好防范,并且要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措施预案。在避雷措施方面,主要是对接地的电阻进行调控,并且安装一定的避雷设备。电气设备的安全防范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的重要部分,因此一定要引起相关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

除此之外,电气相关设备的质量不合格也容易造成安全性问题。相关生产厂商为了谋取更高的利益而生产功能性不足的电气设备,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控制与筛选相关设备,保证设备的质量。

2、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安全防范措施

(1)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应严格按照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及调试手册规定,依据现场调试程序和调试项目完成风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使机组的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2)升压站电气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厂家说明书、技术资料及国家标准、试验规程等进行安装、试验和调试工作,并做好相应防触电工作。

(四)、推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依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结合风力发电项目自身特点,认真落实各项相关内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基建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持续推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技能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风力发电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以施工队或者施工小组为单位进行施工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相关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最为基本的就是开展知识讲座,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知识手册的印发以及情景演练等等。在全方位的多形式的教育宣传之后,作业人员才能够从主观上提高对施工安全防范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其对相关安全设施工具的掌握,能够在安全事故中尽可能地降低人力以及物力的损失,也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安全的施工环境。我们知道,任何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真正适合的技术,才是最好的,也才能改进在风力发电施工中应发挥的作用,只有真正将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并进行相关防范措施,才能真正促进其发展。

结语

伴随风力发电规模的日趋扩大,由此引发的事故隐患也不容忽视。从当前风力发电场各个阶段的危险源辨识着手,积极探讨风力发电安全问题的有效对策显得尤为迫切。作为项目施工环境与效益的重要保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从项目建设的进度及施工工序出发,切实将安全问题融入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狠抓风力发电场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风力发电项目施工流畅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而且还是风力发电经济效益的必然保障。

参考文献

[1]封永春.风力发电场的施工建设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