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范例6篇

尿素氮范文1

肾功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肾小球滤过率,而肾小球滤过率生化检测指标中通常根据尿素氮的检测水平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往生化实验室对血清尿素氮的检测方法主要通过二乙酰—肟法检测尿素氮,主要通过试剂盒检测,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长久以来实验室普遍采用此法检测。但由于该法受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大,且特异性不高,容易受血清中其他成分的干扰。酶法检测通过自动分析仪检测,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少,虽然价格较高,但准确性高,因此,目前普遍被实验室所接受。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以往调查数据及结合我科在2011年通过统计分析佛山市二级以上生化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中得出,不同方法对不同质控基质样品的尿素氮、肌酐检测结果影响有很大差别。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佛山市25家二级以上的生化实验室。质评物四种批号高值质控品39121、33113和低值质控品39122、33114的质控品都由罗氏公司提供。方法填写的结果项目有仪器名称、测定方法、所用试剂厂家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市尿素氮PT的合格率为85.6%,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测定高值质控品的CV:二乙酰—肟法测定尿素氮为6.7%,酶法测定的尿素氮为5.7%,偏差分别为2.7%与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低值质控品的CV:二乙酰—肟法测定尿素氮为17.8%,酶法测定的尿素氮为6.8%,偏差分别为26.7%与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用自动化生化检测分析仪来自国内外11个品牌。

尿素氮范文2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分离有脲酶的细菌和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脲酶所催化的反应;实验的内容是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利用尿素的细菌,观察菌落数,了解它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以LB全营养培养基为对照,观察全营养生长细菌的菌落数。为了获得实验的成功,首先必须正确地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1]

(一)土样的获取

为了分离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获取合适的土样。教材中只提到从有哺乳动物排泄物的地方获取,具体的方法并未说明,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获取不当很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繁多、种类复杂,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更多微生物生长。细菌适宜在中性环境的潮湿土壤中生长,且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因此在土壤取样时,可以从施用人畜粪便的农田等环境中选择肥沃、湿润的土壤,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备用。

(二)制备土壤稀释液

教材中只说明了制备土壤稀释液的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际上土样的称取也应该无菌操作,在超净台上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在无菌条件下,称取1g土样,加到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即成10-2稀释液,从该稀释液中取0.5mL悬液加到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经振荡制成10-3 稀释液,再依次制备10-4、10-5土壤稀释液。实验要求每次稀释后都要振荡10min,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有那么长的时间给学生操作,可以适当缩短振荡时间,混匀即可。

二、尿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该实验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在氮源只有尿素时,这些微生物能利用尿素获得氮源而存活,其他微生物则因为缺乏氮源而死亡,因此尿素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是本实验的关键。

(一)用琼脂糖代替琼脂

其他版本的教材中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时添加的是琼脂,浙科版教材改为琼脂糖。琼脂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可作为凝固剂,但它是一种未被纯化的混合物,里面有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

琼脂糖是琼脂进一步纯化,去除了含氮化合物后的产物。利用琼脂糖作凝固剂,能防止含氮化合物对实验的干扰,有利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筛选。

(二)适当降低尿素的浓度

教材中配制尿素培养基时,25mL培养基溶液中是加入了10mL含有2g尿素的尿素溶液,质量分数达到了8%,实验研究发现,经这种培养基培养长出的细菌含量很少,10-2的稀释度下也只是偶尔能看到1个菌落,高的稀释度下更难有结果出现。文献资料表明,尿素可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氨,尿素浓度过高,产生的氨太多会导致培养基pH增大,不利于细菌生长。[2]若尿素浓度过低,产生的氨太少,酚红的显色现象则不明显。

为了确定尿素溶液的最佳比例,笔者配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实验,在25mL培养基溶液中分别加入10mL含有0.25g、0.5g、1g、1.5g、2g尿素的尿素溶液,结果表明,添加0.5g尿素的培养基中细菌生长较多,显色现象较明显。由此可见,适当降低配方中的尿素浓度,有利于实验效果的改善。

(三)尿素溶液的灭菌方法

尿素加热后会分解,因此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一般采用的是过滤除菌法,可以使用G6玻璃漏斗或针头式过滤器过滤。教材中采用的是G6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玻璃漏斗使用前要先在121℃下用纸包好灭菌,使用后需要用1mol/L的HCl浸泡,并抽滤去酸,再用蒸馏水洗至洗出液呈中性,干燥后保存,操作起来非常烦琐,且过滤耗时很长。目前实验室中广泛采用的过滤处理装置为针头式过滤器。一次性针头式过滤器可与一次性注射器配套使用,过滤尿素时,一般选择孔径为0.22μm的针头式过滤器。这种方法不需要换膜和清洗滤器,省去了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使用起来快速方便。

也可以使用化学灭菌法对尿素灭菌。取麝香草酚结晶一块,在烧杯中用蒸馏水反复洗涤三次,然后置于一定量的尿素溶液中,在冰箱内保存24小时后即可使用。由于麝香草酚对霉菌的抑制力较差,故配好后应在冰箱中保存,以免受到霉菌污染而使尿素失效,同时可以长期使用。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效果也较好,在医院中经常使用。

三、稀释涂布分离法的操作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分离的方法,教材中只是简要介绍了稀释涂布的内容和程序,对于移液枪的正确使用和涂布法的操作都没有说明,对于首次使用涂布分离法的学生来说困难很大。

(一)移液枪的使用方法

在设定容量时先通过粗调将容量值迅速调整至接近自己的预想值,再将移液枪横置,水平放置在自己的眼前进行细调,慢慢将容量值调至预想值,从而避免视觉误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大值调整到小值时,刚好就行;但从小值调整到大值时,需要调超1/3圈后再返回,这是因为计数器里面有一定的空隙需要弥补。在该过程中,不能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将移液枪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

在吸取液体之前,应该先预吸取、排放三次,让吸头内壁吸附一层液膜,确保移液的精度和准度。吸液时,先将移液枪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再将吸头垂直浸入液面2~4mm以下,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放液时,先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后,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确保吸头内无残留液体。整个过程应保持慢吸慢放,避免速度太快而产生反冲和气泡,导致移液的体积不准确,同时还要注意是否会有漏气现象。

(二)涂布分离的操作

涂布分离时,若平板不干燥,会影响涂布的效果,有时会因涂布不均匀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开,或在培养基上出现一层薄膜。因此涂布前可将制备好的平板预先放在培养箱里培养一段时间,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再进行涂布。取0.1mL 10-4、10-5土壤稀释液加入尿素培养基和全营养LB培养基中,右手持玻璃刮刀平放在培养基表面,将菌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可以先按一条线轻轻地来回推动,使菌液分布均匀,然后再按其垂直方向来回推动,平板边缘可弧线推动。需要注意的是,涂布完成后不宜立即将培养基倒置,而应先在室温下静置5~l0min,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再将培养基倒置培养。

此外,玻璃刮刀在使用前保存在70%酒精中,使用时先将玻璃刮刀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火焰熄灭后,先在培养皿盖内侧稍作冷却后再进行涂布。切忌将刚刚灼烧过的玻璃刮刀立即放入酒精中,以免高温引起酒精燃烧,造成危险。更换稀释度时,需要将玻璃刮刀灼烧灭菌并更换玻璃刮刀,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更换,也可以不更换。因此,建议先进行10-5土壤稀释液的涂布,再进行10-4土壤稀释液的涂布,这样在使用移液枪滴加液体时可以不用换枪头,玻璃刮刀也可以不用更换,省去了许多麻烦。

四、培养时间的调整

该实验中利用酚红作为指示剂检测脲酶所催化的反应,细菌培养时间为24~48h。

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显色范围为pH6.4~8.2,酸性条件下显黄色,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培养后,产生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使酚红由黄变红,从而可以检测出细菌是否已将尿素分解。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色区域的面积越来越大,据此也可以判断细菌分解尿素能力的强弱。

实验研究发现,在含有酚红的培养基中细菌生长会较缓慢。在没有添加酚红的尿素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即可看到明显的菌落产生;添加了酚红的培养基中,则要到48h后才能看到菌落出现,若要观察到显色反应,时间则更久,至少需要72h,甚至一周左右。因此,建议可以将培养时间相对延长至72h以后,红色也会越来越明显。

五、改进后的实验效果

根据预期的实验结果,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应出现着色环带,但教材中的实验结果图片只能显示出两种培养基上细菌数量的不同,并没有清楚地看见红色环带,学生很难产生直观的认识。经过反思和改进后,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稀释度下,全营养培养基中有较多菌落,尿素培养基中只有少量菌落;全营养培养基中菌落种类多样,尿素培养基中菌落种类较单一;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带,菌落较多的尿素培养基逐渐变红。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尿素培养基中分离出的只有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但实际上尿素培养基中分离出的细菌不一定全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有些细菌会利用其他微生物代谢的产物为氮源,如尿素分解后产生的氨就可为硝化细菌提供氮源,[3]因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测确定细菌的种类。

六、小结与反思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微生物的利用,拓展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充分的实验准备和良好的实验效果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经过改良后的实验方案,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又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们基本都能培养分离得到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并观察到红色环带的现象。成功的实验结果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实验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升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有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其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2(9):13-14.

尿素氮范文3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损伤;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094-03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表现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可缺乏,故临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成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的主要依据,近年来,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检测被应用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的诊断中[1-2],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对此进行了报道[3],为探讨Cr、Cys-C、BUN及β2-MG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中的检测价值,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Cr、Cys-C、BUN及β2-MG进行了检测,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茂名石化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年龄40~82岁,平均(55.6±7.2)岁,其中,男35例,女25例,病程2~15年,平均(8.5±2.8)年,根据患者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研究组60例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空腹血糖(FPG)≥7.0 mmol/L;②患者的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1 mmol/L;③患者1 d内任何时间的血浆葡糖糖水平均≥11.1 mmol/L。排除标准; ①患者患有糖尿病且合并其他急性并发症;②患者有慢性感染;③患者有恶性肿瘤;④患者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者;⑤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结缔组织病者。

1.3 检测方法

1.3.1 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立即进行生化检测。尿液标本: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24 h尿液置于清洁容器中,收集尿液前嘱患者正常进食并避免进行剧烈运动[5],将患者的尿液混匀然后取4~5 mL后进行检测。

1.3.2 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TOSHIBA TBA 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Cr、Cys-C指标。患者Cr、BUN和血糖采用酶法进行检测[6],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患者Cys-C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TIA)进行检测,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患者UAER和β2-MG用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7],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Cr、BUN、Cys-C和β2-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研究组各项指标比较

A、B、C三组患者Cr、BUN、Cys-C和β2-MG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5.26、4.67、4.21、5.23,均P < 0.05)。由此可见,患者蛋白尿水平越高,各项指标的数值越高,患者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越重。见表2。

2.3 研究组患者尿素氮、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与血清肌酐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组患者BUN、Cys-C和β2-MG与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并计算相关系数r值,BUN与Cr呈正相关(r = 0.622,P < 0.05);Cys-C与Cr呈正相关(r = 0.782,P < 0.05);β2-MG与Cr呈正相关(r = 0.645,P < 0.05)。

2.4 研究组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情况

研究组60例患者BUN、Cys-C和β2-MG与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8.3%、40.0%、31.7%及28.3%;Cr+BUN+Cys-C、Cr+BUN+β2-MG、BUN+Cys-C+β2-MG及Cr+Cys-C+β2-M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1.7%、45.0%、43.3%及38.3%;Cr+BUN+Cys-C+β2-M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5.0%;四联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三联检测和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慢性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时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治疗糖尿病肾病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许多早期患者无临床特征,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则表示患者的肾小球功能呈渐进性不可逆转的降低[8-9],死亡率增高,患者6年的生存率约为25%,因此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BUN为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肾脏是人体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在肾脏损害的早期,患者的血BUN可在正常范围内,当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血BUN迅速升高。因此,BUN的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意义。但是BUN对非蛋白氮的数值的影响较大,故其检测的阳性率不高。

血清Cr是一种内生肌酐,可经过肾小球滤过[10],随尿排出体外,不受尿量的影响,临床常常上通过检测Cr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是评价患者肾脏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11],当患者肾脏功能出现损伤时,Cr升高,Cr能准确的反映患者的肾实质损伤情况。但是Cr不能及时的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变化的情况,一般当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严重时,Cr才增高。

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12-13],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由肾小球滤过所决定,不依赖任何外界因素,有研究显示Cys-C是比Cr和BUN更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14],对评价患者的肾脏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为40%左右[15]。但是当患者的肾小球功能正常,肾小管功能失常时,则会阻碍Cys-C在肾小管的吸收,从而引起尿中Cys-C浓度增高。

β2-MG是一种由血小板、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7],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尿液、血浆、脑脊液初乳和唾液中,从肾小球中滤过,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所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因此尿液中β2-MG的增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或者损害的情况,是检测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肾小球正常,肾小管损害的患者其尿中浓度亦可增高。

常规的单联检测阳性率较低,不能准确、敏感的反应患者的病情的变化,三联检测的阳性率较单联检测的阳性率高,由表3可见,BUN、Cys-C和β2-MG与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8.3%、40.0%、31.7%及28.3%;Cr+BUN+Cys-C、Cr+BUN+β2-MG、BUN+Cys-C+β2-MG及Cr+Cys-C+β2-M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1.7%、45.0%、43.3%及38.3%;Cr+BUN+Cys-C+β2-MG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5.0%;以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最高,因此,4项联合检测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灵敏指标[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Cr、BUN、Cys-C和β2-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三组患者Cr、BUN、Cys-C和β2-M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26、4.67、4.21、5.23,均P < 0.05)。BUN与Cr呈正相关(r = 0.622,P < 0.05);Cys-C与Cr呈正相关(r = 0.782,P < 0.05);β2-MG与Cr呈正相关(r = 0.645,P < 0.05)。由此可见,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数值随着蛋白尿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肾损伤程度越严重。4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和三联检测的阳性率。与以往研究相同[17]。

综上所述,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Cr、BUN、Cys-C和β2-MG,联合检测指标的阳性率较高,且患者的蛋白尿水平越高,各项指标的水平越高,是临床诊断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

[2] 许曼英,陆广华,陈名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6-427.

[3] 姚建,陈明道.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8(4):330.

[4] 孙原,魏剑芬,王亚冰,等.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38(8):635-636.

[5] 王喜超,杨立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59.

[6] Matheson A,Willcox MD,Flanagan J,et al. Urinary biomarkers involved in type 2 diabetes areview [J].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0,26(3):150-171.

[7] Haring N,Mahr HS,Mündle M,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renal damage caused by fumaric acid Ester therapy by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β2-microglobulin [J]. Br J Dermatol,2011,164(3):648-651.

[8] 向跃芸.微量清蛋白尿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l,32(9):967-968.

[9] 刘新郑,毛红丽,毛淑清,等.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5):995-997.

[10] Kuznar J,Marchewka Z,Krasnowski R,et al. Enzymuria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 excretion as the differentiating marker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post kidney transplantation period [J]. Int Urol Nephrol,2006,38(3-4):753-758.

[11] Huo W,Liu R,Zhang K,et al. Kidney injury molecule-1:a novel kidney-specific injury molecule playing potential double-edged functions in kidney injury [J]. J Nephrol,2010,7(4):32-34.

[12] Vlatkovic V,Stojimirovic B,Obrenovic R. Damage of tubule cell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type 2:urinary 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is and gamma- glutamil-transferasis [J]. Vojnosanit Pregl,2007,64(2):123-127.

[13] Ferguson MA,Waikar SS. 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markers of kidney function [J]. Clin Chem,2012,58(4):680-689.

[14] Jager A,Hinsbergh VW,Kostense PJ,et al. Von Willebrand faetor,C- reactive protein and 5-year mortaliy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subject:the Hoom Study [J]. Arterioseler Thromb Vas Biol,2006,19(12):3071-3078.

[15] 娄国平,毛达勇,曹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意义[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4):323.

[16] 朱立华.肾脏疾病生化、免疫检测技术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306-308.

尿素氮范文4

进行试验的制浆企业产能100万t/a,商品浆产能40万t/a。制浆原料主要为木材、废纸和芦苇。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艺流程为:废水初沉池冷却塔选择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深度处理(超效浅层气浮系统)达标排放。该企业好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时,二沉池出水CODCr稳定在250mg/L以下。废水处理系统进水CODCr保持在1250mg/L,BOD/COD为0.45,每天进水量为45000m3,进水总氮值为2mg/L,需要补充氮磷营养,经计算每天需要投加1012kg氮源,换算成尿素为2154kg,实际每天尿素用量为2100kg。在废水处理不同时期,SN可发挥不同形态氮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氮的利用率。为了确定SN能够高效地替代尿素,在产品开发阶段,以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SN替代尿素,在废水中含有相同量的BOD时,尿素用量按照理论营养需求m(BOD)∶m(N)∶m(P)=100∶5∶1计算,经计算,最终确定本试验的SN总用量为原尿素用量的1/3(以尿素质量计),即SN总用量为2100kg×1/3=700kg。试验中使用SN时,采取逐步替代尿素的方法,即分三个阶段在选择池投加SN和尿素,最终使SN完全替代尿素。由于SN是液态,可直接泵入选择池;尿素则需要先在尿素罐中溶解,再泵入选择池。表1为三个阶段中SN和尿素的用量。

2检测方法

SN作为一类新型氮源药剂,无毒无害,能够高效少量地替代传统氮源。目前评判SN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主要为二沉池出水的氨氮浓度、二沉池出水CODCr、好氧池末端SV30(污泥沉降比)和生物相。本试验取样地点为初沉池出口、选择池出口、好氧池出口、二沉池。水质检测项目、检测频次和检测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氨氮浓度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是微生物和水体生态植物等最易吸收利用的氮源。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害,所以工业废水处理后需要达到一定的限值才能排放。该制浆造纸企业废水处理氨氮浓度排放标准依据GB/T3544—2008中现有企业排放限值为10mg/L[8],结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规范,实际排放限值为8mg/L。图1为在使用SN期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进、出水的氨氮浓度。从图1可以看出,SN逐步替代尿素时,在不同替代阶段,其氨氮浓度呈现不同的规律。第一阶段,用233kg的SN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1/3(即700kg尿素),其他氮源仍为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比较低,平均为7.9mg/L,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出现此类规律的原因主要为:①此阶段SN仅替代了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1/3尿素,而SN中含有部分氨态氮,剩下的为其他形态的氮,再加上初沉池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导致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较初沉池废水更高,随着SN逐步替代尿素,选择池出水氨氮也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②SN为液体氮源,其中氮形态丰富,使用它替代尿素时,系统需要短暂的适应期,从而导致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第二阶段,用466kg的SN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2/3(即1400kg尿素),其他氮源仍为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均值为8.9mg/L,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小,呈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系统逐步适应了SN作为氮源。第三阶段,用700kgSN完全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即2100kg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均值高达12.2mg/L,高氨氮含量的主要来源为SN中的氨态氮及初沉池废水中的氨态氮。但在此阶段,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平稳,均值仅为1.8mg/L,远远低于排放限值标准。其结果表明,SN能够安全地替代尿素,用量仅为原尿素用量的1/3时,二沉池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系统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即SN能够很好地被微生物利用。

3.2CODCr去除效率

CODCr是废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物污染指标。为使用SN中试期间,废水处理系统CODCr的去除情况。该制浆企业废水处理系统初沉池CODCr在1100~1350mg/L,波动不大,说明该企业废水处理系统废水水质比较稳定,系统不会受到水力负荷冲击,在此情况下使用SN,避免了水力负荷冲击的影响。从二沉池出水CODCr曲线可以看出,使用SN逐步替代尿素的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系统CODCr稍有偏高,但总体趋于稳定。当系统外加氮源全部为生物活性氮时,废水处理系统CODCr完全低于250mg/L,期间最高为248mg/L,最低为220mg/L,平均值为238.1mg/L。就CODCr去除效果而言,第三阶段,即系统外加氮源全部为SN时,CODCr去除率为80.5%,高于第一阶段的79.9%和第二阶段的79.4%,说明外加SN作为废水处理系统的氮源,能够安全地替代尿素,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3.3SV30SV

30是分析活性污泥沉降性最简便的方法,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以致出现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废水处理系统中营养比例相当重要,一般细菌营养比例为m(BOD5)∶m(N)∶(P)=100∶5∶1。如果氮营养缺乏时,可能会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化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黏性的污泥膨胀[9]。当用SN替代尿素,用量仅为尿素用量的1/3时,从总氮含量上,SN总氮含量低于尿素总氮含量;但从吸收效率上看,SN更加容易被利用。图3为逐步使用SN过程中,好氧池活性污泥的SV30变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SV30与中试前的SV30(为33%)相当;当进行第二阶段时,SV30偏高,但没有出现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出现SV30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活性污泥处于适应SN作为氮营养的一个过程,数据显示,第二阶段末期,SV30恢复为35%。当SN完全替代尿素时,SV30一直稳定在30%~35%,与只用尿素时相比,SV30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总之,尿素和SN这两类氮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营养时,都能够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只是SN能够高效少量地替代尿素。图3使用SN期间好氧池SV30的变化

3.4生物相

在使用SN逐步替代尿素期间,每天观察好氧池活性污泥的生物相,结果为:菌胶团结构较密实,没有发现太多从菌胶团中伸出的丝状菌;能够观察到活跃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其中数量较多的原生动物为钟虫、累枝虫和楯纤虫,数量较多的后生动物为轮虫。由生物相可以反映出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即说明SN能够安全稳定地替代尿素。

4结论

选用生物活性氮(SN)部分替代尿素作为氮营养,应用于某制浆造纸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分析和总结了SN与尿素的应用特点。

4.1SN作为一种新的液态氮源

完全能够替代传统氮源尿素。当SN用量仅为尿素用量的1/3(质量计)时,CODCr去除效果良好,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排放,SV30波动不大。

4.2SN能够高效地替代尿素

主要归结于SN中携带的有机酸小分子片段,这些有机酸小分子片段充当运输载体,运送氮源至细胞体内,促进氮源的高效吸收。

4.3SN为液态氮源

尿素氮范文5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17-01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黑龙江八五四分公司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水稻试验地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白浆土,田间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

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垦鉴稻6。

供试肥料:多肽尿素(N≥46.0,天门冬氨酸(多肽)≥0.06%,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腐植酸尿素(小颗粒)(N≥46.0%,腐植酸≥0.2%,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简称活化剂尿素(N+))(N≥46.0%,活化剂≥0.25%,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尿素(浩良河产,含N 46%),磷酸二铵(北大荒牌,18-46-0),氯化钾(俄罗斯产,含K2O 60%)。

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200m2。

CK常规施肥, 当地常规施肥

(基肥:尿素7kg/亩+磷酸二铵8kg/亩+氯化钾6kg/亩;分蘖肥:尿素4kg/亩;穗肥:尿素3公斤/亩。)

处理1: 活化剂尿素(N+1)与对照等氮量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处理2: 活化剂尿素(N+1)为对照75%比例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处理3: 活化剂尿素(N+1.5)与对照等氮量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处理4: 活化剂尿素(N+1.5)为对照75%比例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4.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012年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规格10×30cm,密度25穴/m2,每穴4-5株,病虫草防治及其它管理同常规措施。

5.调查与收获测产

收获测产与室内考种,项目有种子千粒重、结实率、株(穗)粒数等。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氮肥施肥处理生育期情况

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有不同的影响。不同氮肥品种的施用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处理生育期有所提前,成熟期提前1~2天。

2.不同氮肥施肥处理产量分析

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因素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在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不同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都有所增加。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处理(处理1、处理2)亩分别增产39.1kg、35.6kg,分别增产6.9%、6.3%。从不同氮肥产品产量对比来看,氮肥减量施用处理(处理2、处理4)比氮肥等量处理(处理1、处理3)产量略低一些。可以看出,在本地施肥习惯下,上述氮肥产品在减氮量施用的情况下与等氮量施用产量相差不太明显。

3.不同氮肥施肥处理效益分析

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氮肥施肥处理的亩产值、亩增产值、亩增效益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处理(处理1、处理2)亩产值分别为1566.0元、1556.9元,比常规施肥亩产值1464.3元,亩分别增加产值101.7元、92.6元,去到成本,亩分别增加效益94.7元、94.3元。可以看出,在本地施肥习惯下,上述氮肥产品在减氮量施用的情况下与等氮量施用亩效益相差不太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1.不同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都有所增加,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处理亩分别增产39.1kg、35.6kg,亩分别增产6.9%、6.3%。亩分别增加效益94.7元、94.3元。

尿素氮范文6

关键词缓释尿素;施用方法;施用量;施用时期;肥料配合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肥料利用率低。据许多田间试验统计,我国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3.3%,比发达国家低10%~15%;二是施肥方式复杂。土壤中的尿素肥料必须在土壤尿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一般条件下尿酶会使尿素肥料很快分解,作物来不及吸收利用而损失,肥效仅45~60d。因此,传统的氮肥一般用作基施和多次追施,虽能提高肥效,但施用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缓释尿素肥料添加了尿酶抑制剂,延缓了尿素的分解过程,从而延长肥效。前期土壤温度低,加之尿酶抑制剂作用,尿素分解慢,生成氨量少,此时种子发芽和出苗生长所需肥量小;中后期土壤温度高,土壤中尿酶活动增强,尿酶抑制剂的作用也有所减弱,尿素分解快,生成氨量增加,同时作物也进入生长旺季,需肥量增加。缓释尿素供氮过程与作物需氮过程基本趋于同步,供肥平稳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使产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田间试验调查,缓释肥料的施用既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可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施肥成本[1-4]。

1施用方法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实现粮食增产,必须重视施肥技术,采取有效的施用方法。2007年据塔山农业站调查,由于施用缓释尿素方法不当造成烧种、烧苗、缺苗面积达8.53hm2,占全镇施用面积的2.8%,主要是机播种肥间隔小、玉米埯播种肥未隔、底施深度不够、覆土浅、肥量过大等原因造成的。www.133229.Com实践得出安全的施用方法是:玉米最好采用种子肥料间隔法,高粱采用底肥深施合垄后、垄上开沟播种法,机播采用侧位深施播种法。采用底肥深施和侧位深施法种肥间隔不得小于5cm,采用间隔法种肥间隔不得小于10cm,缓释尿素与磷酸二铵等磷肥混合施用的,土壤局部肥的浓度大,在施用上更应注意种肥间隔。从调查看部分农户种肥间隔过大,发挥不了缓释尿素前期供肥的优势,小苗生长势弱,因此两方面都应兼顾,合理施用。此外,在免中耕应用中,缓释尿素与配方肥结合起来进行一次性深施,显示出其供氮和植株需氮基本趋于同步的独特优势。

2施用量

缓释尿素为含有尿酶抑制剂的尿素新品种,含氮量为46%以上,与普通尿素基本相同,但是加入0.1%~0.8%的尿酶抑制剂起到了延长肥效、提高利用率的作用。通过调查,施用量大小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有很大影响。底施缓释尿素150 kg/hm2以下的,后期脱肥只能再补追施1次尿素从而加大了成本。施缓释尿素180kg/hm2的,后期脱肥也造成减产,说明用量小不能满足对作物生长所需氮肥的供应,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施用量也不是越大产量越高,用量超过375 kg/hm2的,结果出苗率仅29%,玉米生长过旺,后期倒伏造成减产。因此,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产量指标确定肥料的经济用量,争取单位重量化肥获得较多的增产量,绥中地区缓释尿素施用量高粱以225.0~262.5kg/hm2、玉米以施262.5~300.0kg/hm2为宜。

3施用时期

缓释尿素具有肥效长、节肥等特点,施用时期与普通尿素有所不同,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缓释尿素作追肥也比普通尿素效果好,植株后期表现抗病、不早衰,而且增产。缓释尿素作追肥虽优于普通尿素,有一定增产效果,但由于缓释尿素供氮期为100~130d,提高尿素氮利用率6%~16%,作追肥肥效不能充分发挥,出现前期供肥不足,后期供肥过量贪青晚熟,产量低于作基肥施用的。因此,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底肥85%、追施15%效果最佳。个别不便于施基肥的作物可在定苗期一次性深施。

4肥料配合施用

缓释尿素作底肥施用还应配合施用磷钾肥和微肥,仅施缓释尿素而不施磷钾肥会造成氮素营养过多,其他营养比例失调,限制了肥料效果的发挥,导致作物贪青、病害重而减产。分析其原因,因为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有规律地按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所起的生理作用是同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所以应重视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提倡配方施肥,才能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5经济作物的应用

部分农户在蔬菜、葡萄、大豆等作物上施用缓释尿素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尤其保护地蔬菜上施用更显其优越性。蔬菜需氮量大,施用缓释尿素减少追肥次数,一般移栽前施用1次即可,减少用工、降低了成本,平稳用肥,增加了收入。据调查,保护地蔬菜可提高产量5.5%左右。

6参考文献

[1] 张文成,肖国军,陈秀娟,等.缓释尿素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 (2):76-77.

[2] 胡续丽,任春梅,谢加义,等.水稻施用缓释尿素免追肥试验、示范初报[j].垦殖与稻作,2005(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