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的日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起的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起的日子范文1

一天一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快活得多,我们费尽心思、别出心裁给它办一个满周生日。生活到第三天,我们已经开始在一间破废的小屋里布置起来,那气派简直比给人过生日要隆重得多!平时我们这些缺少艺术细胞的人在这时候竟然也拿起了剪刀,剪起了修饰我们生活的花边,贴在了墙上。我们大家都认为自己手艺不错,想想从前,连剪刀都不曾碰过,心里自然得意。

每次我们从学校回来,第一件事不是想看电视,而是看看这只小鸽子,它是灰色的,灰得特别。因为灰色中还浅留着淡黄的颜色,可爱至极。

终于,那天到来了,而那天的风却异常的大,卷断了树枝,折断了花草,还刮起了“垃圾”的龙卷风,但是我们的心情比风还疯狂,是欣喜若狂,没有放弃开聚会的念头,满心欢喜地来到了小屋,我大大咧咧说:“坚强,我们来给你过生日咯!”可嗓子喊破了就是看不到它的身影,只得用奇怪的声音,什么家禽鸟兽的声音都试过了,仍然不见它,毕竟我们太融入感情,都不知道它是否听得懂我们说话。算了,鸟终究是鸟,怎么可能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我这样想着,“喂!”一个大叫,把我吓得颠三倒四,因为那屋里太空,听到的回声特别大,“你瞎嚷嚷什么呢!”我有点不耐烦。“自己看。”她的声音有点哽咽,我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一个小小的身影浮现在我们眼前,那爪子还是单只,那毛还是灰黄灰黄的,但那还是当初的“坚强”吗?它的翅膀再也不会扇一扇,它没了心跳,没了呼吸,更不能像当初站在那里,现在只有那冰冷脆弱的身躯,失去了往常的光彩。“它…它是怎么啦?”我格格巴巴地问道,其实我早知道它归西了,但还是不能接受事实,屋里一切都太安静,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大家都明白我们要办的生日聚会要变成追悼会了……

风起的日子范文2

我独自一人走在街上,拉了拉自己的外套,向前走去。旁边,吹来了的一阵风,卷起了地上一飘落的落叶,落叶在空中打了几个翻,又向下落去了。落得有些凄凉,我打了个冷颤,继续向前走去,步伐加快,使自己不要落下人群的步伐,我相信那样会暖和一点

我急步向医院门口走去,坐上电梯,来到了401号的病门口。我已经知道,姑妈病了,

我轻手轻脚的扭开门,生怕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姑妈,小心翼翼的走进去,坐下来。使椅子不要发出响声。我望着姑妈,睡在白色的被子里,睡得很甜,像小婴儿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脸色有点苍白,是病使她变成了这样吧,我无懒地笑了笑,拿起旁边的报纸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姑妈醒了,我走过去,对姑妈微笑。对姑妈说::“姑妈,您醒了。”“恩”姑妈答道,“最近好点了吗?”“好多了,好多了”。我端起身边的热水给姑妈送过去。“最近天冷了,在家要多喝热水,出门要多穿的衣服,不要使自己感冒了啊!”我点点头:“恩,知道了。”

我拿起旁边的水果刀,给姑妈削苹果,我注意的让水果刀离姑妈远一点,不要伤着她。姑妈还是和以前一样,安静的看着我,时不时用手摸摸我的头。我笑了笑,用刀把苹果分成一小块,喂到她的口中。

坐了一会儿,我起身打招呼,准备离开。姑妈又叮嘱道:“记得多穿衣服啊!别感冒了啊!回家注意安全。我大声的朝里面喊了一声:“恩,我知道了,姑妈,下次再来看您!”

我转过身,任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起风了,风起了,风停了。

风就像人生一样,不同的时段,刮起了不同的风,大风,小风……选择一种正确的方式,无论是什么风,都是会屈服的。就像姑妈一样,还是那么乐观,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呀!

风起的日子范文3

我喜欢漂亮的风筝,更喜欢放飞风筝的过程,但最使我感动的是风筝那经挫折而不气馁,一直往上飞的精神。

还记得上个春天,我和妈妈去沙滩公园放风筝。远远就能看到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互不相让地在天空中比着高低,看到这幅景象,我迫不及待得想让自己的风筝也飞上天。我在前面拉这线,妈妈帮我托着风筝,我一声“放”,妈妈就将风筝像扔纸飞机一样用力地甩出去。

我拽着风筝线拼命得往小山上跑,没想到竟被小石子绊了一下,摔在地上,妈妈却“嘿嘿”地笑,我生气地爬起来,重新放了一次,之后放松线板,再拉紧,风筝越来越高了。

望着越飞越高地风筝,我想风筝掉下来还可以再飞起来,并往更高处飞去,冲向云彩。学做一只风筝,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再继续向更高处前进……,这就是风筝给我的启示。

安徽合肥合肥师范附小四年级:曾彬城

风起的日子范文4

[关键词] 低速发展时期 融资 风险

1975年~1989年日本处于低速发展时期,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而银行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企业也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结余,资本供给过剩。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规模效益发展。这使日本企业的融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不同于高速增长时期的融资特征。

一、日本企业在低速发展时期融资的经济环境

1.国债的大量发行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自由化

随着国债发行量的增大,1977年政府不得不缓和对金融机构出售国债的限制,以此为契机,国债流通市场急速扩大。由于国债的大量发行和流通、使大量资金流向利率更高的证券市场,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在国债流通市场日趋活跃的情况下,政府发行新债时就不能不考虑国债流通市场的利率,因为当流通市场利率高于新债发行时的利率时,人们就不会买“新发债”而到流通市场买“已发债”。这样,国债发行条件越来越趋于灵活化,接近市场的实际,并进而推动整个债券市场(包括国债、地方债与公司债等)利率体系的自由化。其结果,国债的大量发行与流通成为促进日本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动因。

2.金融市场的不断国际化

日本经济以高于欧美国家的速度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了10%,1982年进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与西德,居世界第三位。1984年日本的对外债权达到近500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企业的活动日益向国外扩展,与之对应,日本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国外的活动也迅速扩大。与日本企业日益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同时,西方各国的银行、证券公司也纷纷进入日本开展业务,致使日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十分充裕。

3.资金从短缺转为过剩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日本金融的主要特征是资金不足,而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很难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当时的金融体制正是为适应这种特征而确立的,其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将有限的资金融通到需要资金的各个产业部门去,以保证产业和经济的顺利发展。随着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进入低增长时期,一方面是企业的设备投资趋于减少,部分企业的剩余资金增加,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界的资金需求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国民储蓄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个人、家庭的资金大幅度增加。整个经济从资金不足、储蓄不足状态日益转向资金过剩、储蓄过剩状态。这种变化为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从而导致对适应资金不足时期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要求。

4.日元持续升值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因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美元升值等问题一筹莫展,在美国政府的策划下,在纽约的广场饭店召开了“广场会议”。会议决定,五国共同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这次联合干预非常成功,特别是日元兑美元的汇价大幅度的急剧上升,1985年9月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50日元,在年底上升到1美元兑200日元以上。这个势头一直持续到1987年底,从1987年到1988年初,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的水平,在两年中,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上升了1倍。由于日元兑美元汇价的上升,日本银行持续买进美元卖出日元,造成了货币供应量膨胀,1987年,货币供应量增加率达到10%以上。

二、日本企业在低速发展时期的融资特征

1.企业筹资总额增长迅速,自筹资金比例不断增加

进入20世纪年代后,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改变了过去严重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企业的自筹资金比例开始不断增加,尤其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融资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20世纪80年代企业筹资总额增长迅速,仅1989年筹资总额达81.4万亿日元,比1975年~1979年五年之和74.8万亿日元还要多,从筹资的构成来看,借款占的比例在不断缩小,1975年~1985年借款占筹资总额维持在(年均)80%以上,而1987年~1989年借款比例却下降到60%左右,与此对应,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融资的比例在逐年上升,1987年后已达30%以上。

2.大企业资金充裕,减少了银行信贷,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大企业严重依赖间接融资的情况有所改观,融资的渠道多样化,大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增资的方式,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至1987年,随着商业票据(CP)市场的启动,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成为可能。而且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不但可从国内的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还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银行认为这体现出“大企业的脱媒倾向”,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使银行不得不继续维持低利率而大量开发一些中小企业的客户。(在此,设定资本金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为大企业,资本金在200万日元以上10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拥有大量的剩余资金而又缺乏资金的使用渠道,因此纷纷通过自己设立的住专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等拓宽借方渠道,从而导致大量贷出的资金流向股票和房地产。

3.实物资产融资比例下降,金融资产融资比例增加

金融资产投资在总体投资中的比率,1986年增加42.3%,1987年、1988年、198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0%、35.2%和41.4%,而往年大多数年份为20%~30%,相比之下,1986年~1989年的增长非常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把从金融市场等外部筹集的资金重新投资于金融资产,积极开展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的套利交易,加大了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规模。泡沫经济时投资于金融资产的资金占融资总量的比重高达40%左右,远远高于通常情况下25%~30%的平均水平。筹资总额增加量大,大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量的增加不大。筹资总额的增加并不是为了增加实物投资的增加,而是把大量的融资用于金融资产及土地的投资。

从1983年以来,设备投资所占筹资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土地及其他实物投资比重不断升高,尤其是金融资产的投资比重日渐增加,最高达到42.3%。总体来看,虽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筹资总额增加很快,但大企业的设备投资规模并没有等比例的增加,企业筹来的资金更多的使用在土地投资和金融资产的投资,造成了泡沫经济的不断膨胀。净增运营资金(金融资产及土地的增加额)与设备投资额(有形固定资产增加值,含建筑投资,不含土地)的比值,在1983年~1986年为50.8%,1987年~1990年上升到86.1%。与实体经济活动相比,大企业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规模异常扩张。1987年~1990年现金存款增加额为26.0万亿日元,与1983年~1986年的7.0万亿日元相比,增长了近4倍,其规模几乎相当于从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增加额。对于存款与借款的比例看,企业的一贯做法是保持存款和借款规模相适应。尤其应该一提的是从1987年11月开始发行CP到1990年为止,大额定期存款利率一直高于CP发行利率,由此企业发行CP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存款进行套利。

4.长期融资比例增加,流动性下降,风险增加

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转入稳定增长阶段,企业资金需求减少,加上金融自由化后筹资渠道增加,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从1970年的80.5%降到71.1%,1989年更降到65.7%。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构成,利率较高的自由利率商品比重逐渐上升,结果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为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不是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将其进行转嫁,而是采取一贯以来的扩大规模战略,通过调整和转移融资对象的方式而转向高利息率的贷款对象、增加长期贷款,抵补筹资成本的上升。其结果,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与不动产有关的贷款大量增加,最终推动了不动产价格的上涨。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从1979年未的32.9%上升至1989年的69.7%;在贷款期限结构上,较短期贷款相比,长期贷款比重从1979年末的19.9%上升到1989年末的52.7%。

三、日本企业融资特征的风.险评价

1.直接金融向间接金融转变银行面临生存危机

20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证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在日本资本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而企业在筹资时总是趋于低成本的考虑和选择,这就使银行部分丧失了多年来坚固稳定的对产业资本具有的绝对支配性优势,银企之间的地位开始发生置换,间接金融压倒性优势开始丧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企业设备投资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企业通过在日本国内外发行证券融进的资金已经没有足够的投资对象了。于是,企业开始把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即使如此,仍有大量剩余的资金。而银行由于企业大量偿还贷款,剩余资金急剧扩大。传统的银行是要靠获取存贷利差来牟利的,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以后,总体资金需求下降,而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转变,更使得银行丧失了重要的贷款对象。银行必须为剩余的资金找到出路,否则,银行就将面临生存的危机。此时银行的生存出路应该是把业务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也就是说,运用集团投资者的资金,实行贷款债券证券化,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等。但是,长期以来,银行被禁止从事国债、公债以外的证券业务,在海外的证券业务也受到严格限制。这样,在金融自由化、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变的过程中,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2.过剩资金投向股票和地产经济开始产生泡沫

一方面,随着日本的经济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要扩大用地规模,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要在日本的大城市建立亚洲总部,土地需求必然增加。又由于日本企业相互持股十分普遍,上市流通的股票比较少。另一方面,在低速发展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的金融政策,但随着直接金融的限制取消,自由市场的不断形成,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增长率却在下降,导致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两个方面的作用下,过剩资金不断投向股票和地产,生存基础发生动摇的银行以及拥有巨额剩余资金的企业都把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和股票。在资金供应充裕的情况下,日本的地价和股票价格飞速上涨,最终导致日本经济产生泡沫。

参考文献:

[1] Bradshear,Keith.Another Asian nation battling a crisis in its banking systems [N].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5

[2]吴献忠:日本重化工业时期的企业融资方式对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3]铃木淑夫现代日本金融论 [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1

风起的日子范文5

又是一年风起时,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就是这样,我想起我的同学——小苏那时,他就要转学了,当我同他道别时,不知怎的,眼睛里湿漉漉的,我们俩人之间的只有沉默。我注视着他,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丝伤感和对我的期待还有鼓励。随后,他仅仅留下的只有“常联系”这三个简简单单的字;望着他离别的背影,我再也控制不住,任凭泪水肆意流淌…

小苏是我昔日的好朋友,往常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日久生情,即是如此。我们之间的友情也日益深厚,我俩完全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挚友,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帮助和启迪,虽然有的时候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引起争执,但我们足以算是相互勉励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我不管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有些想偷懒了,小苏在平常是一个有正义感和非常严谨的人,对于自己朋友的一点小小的变化都很敏感,他好似看出了我的懒惰,于是他对我说:“小王,是不是又在偷懒呀,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这样可不行呀,还是赶快复习吧!”“苏,我真得有些不想努力了,不过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再接再厉的。”他的脸上流露出赞许的微笑,我也回报他一个纯真的笑脸。他真的可以称之为我的益友!

又是一年风起时,光阴似箭,整整一年啦,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都会对自己说:“小苏,你真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时常想着对方,可不要放弃这深深的友谊呀!真挚的友谊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尽的!就在他离我而去的那一刻,就在他已经到达那遥远的南方时,我的心里早已埋下了友谊的种子,它开始萌发,长出嫩绿的芽。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经常联系,我们互相调侃,互相促进,嘘寒问暖,一同鼓励,友谊的根须便扎地愈渐牢固,我何不时常在想:我们何时能够重新在一起呢?他一定也这样想吧?!又是一年风起时,不管是和煦的春,酷热的夏,还是凉爽的秋,肃杀的冬;也不管是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之间联系不断,友谊也不断。尽管两个人相隔甚远,但是友谊的树苗已经从我们的心底长起……现在,当我想起他那离别的背影时,我便会默默地说:“小苏,一路顺风……”

风起的日子范文6

2、宁静是秋天的音符,淡然是秋天的装束,洒脱是秋天得形象,幸福是秋天的味道,收获是秋天的特色,祝福是秋天的风景,愿你立秋快乐。

3、走入立秋的怀抱,咀嚼秋芬芳的味道,体会秋清爽的温度,欣赏秋美丽的画卷,感受秋独有的神韵,聆听秋别样的歌声,祝福秋日里幸福的你,天天快乐。

4、立秋了,带走了夏的闷热,吹来阵阵秋风;风起了,缺少了夏的含义,浓欲了秋的凉意;天凉了,梧桐开始黄了,叶子零星的飘落。季节更替,世间轮回,不变的是我的款款祝福!

5、也许一毛钱买不到幽香的玫瑰,也许一毛钱买不到苦涩的咖啡,也许一毛钱买不到甜蜜的巧克力,但是一毛钱可以传达我对你的祝福!天冷了,保重身体!

6、秋风起兮云飞扬,清凉舒爽高温亡。细雨丝丝风中荡,滋润万物稻谷黄。一派丰收美景象,怎不令人笑脸扬?开开心心过秋季,收获满满幸福漾。祝立秋快乐!

7、夏去秋来,金菊开,雁徘徊,秋风秋雨来。天高云白,烦恼埋,登高台,秋思秋情怀。日子飞快,立秋来,祝福在,秋信秋语愿你日子精彩,快乐开怀。

8、立秋节气到,适合贴秋膘。趁着天气爽,快点去贴膘。不贴白不贴,早贴早出栏。贴了不白贴,还能赚钞票。恭喜发财,立秋快乐。

9、秋色宜人心情好,秋高气爽翘首笑,秋风拂动好运绕,深秋美食吃得饱,秋雨缠绵洗烦恼,春华秋实竟逍遥,祝你立秋心气高,健康快乐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