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设计范例6篇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河涌水系;排洪渠;设计参数

1、 教育城项目背景

2012年11月3日,广州市委确定广州教育城落户增城。同时提出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低丘缓坡、山林田园、河流水库等自然生态条件,充分体现低碳、智慧和“花城、绿城、水城”理念,配套规划建设好各校公用共享平台、交通路网、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把广州教育城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山水田园型教育城。

2、教育城现状水系概况

广州教育城位于西福河的中上游段,处于西福河与其支流坑背水的交界段。现状除东部有局部山地外其余大部分为农田和渔塘。另外,区内有现状村庄。

3、教育城一期水系规划

规划防洪排涝标准是:防洪(西福河)100年一遇设计;防山洪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排水防涝标准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暴雨。

暴雨参数采用 2003 年《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成果。

以冷水排洪渠出口段 50 年一遇设计流量计算为例,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结果为 70m3/s;采用综合单位计算得到结果为 90.5m3/s;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得到结果为 62.0m3/s;综合单位线和推理公式的平均值为 76.3m3/s,与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计算的结果较为接近,因此对各河段设计流量均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下:

冷水排洪渠出口段按防山洪 5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流量为 70m3/s。 低排区排水泵站、二期排水泵站、坑背南排水泵站按城市排水防涝 30 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流量分别为34m3/s、70m3/s、12m3/s。

一期规划水系有教育环山渠、冷水排洪渠、北部泄洪渠道、北渠、低排东渠、低排西渠等,一期规划水系总长度约0.96km。

教育城对于防洪来说,主要受两种洪水威胁,一是从规划区中部穿越的西福河,另一是山洪的威胁。

对于西福河洪水,教育城规划人口:27.4 万人,属于Ⅲ级,防洪标准为50―100 年一遇。

对于区内一期范围内(西福河东侧),有部分山体、山塘,存在山洪的威胁,受山洪影响范围内,非农业人口小于20 万人,属于Ⅳ级,防山洪标准为20―50 年一遇。

教育城根据其重要性、经济性、及与周边现状衔接关系,规划防洪(西福河)采用100 年一遇设计;防山洪50 年一遇设计,100 年一遇校核。

4、 排洪渠概况

教育城一期范围敬学路以北、公用事业学校、土房职业学校及建筑工程学校为高排区,道路、地块标高满足西福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区内雨水主要通过教育环山渠、冷水渠重力排至西福河。博约路以东市医药学校、轻工职业学校及信息技术职业学校为高排区,道路、地块标高满足西福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雨水通过重力排放至教育环山渠及尚礼大道排洪渠。乐群路、敬学路以南、博约路西南、广汕路以北片区为低排区,地块标高满足西福河5年一遇自排标准。雨水通过重力排放至西侧湿地公园,当西福河水位标高超过5一遇时,采用排涝泵站抽排,排涝标准为30年一遇。

5、排洪渠设计参数

排洪渠设计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

稳定均匀流公式:

设计重现期采用30年一遇标准。

6、水系方案设计

(1)水系河道平面设计

1)教育环山渠:位于敬学路北侧,与敬学路平行,起于敬学一路,止于博约路,全长约3.36km,水系的西、南侧边线与敬学路人行道边线相合,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2)冷水排洪渠:位于乐群路东南侧,东北端的上游与冷水坑山塘相连,中部与教育环山渠相交,西南端的下游接西福河,全长月1.65km,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3)北渠:位于教育城一期西北部,东西流向,起于致用路,至于教育路环山渠,全长约0.71km,明渠。

4)低排东渠:位于尚礼大道北侧,与尚礼大道平行,东西流向,东起中央水系,西至尚义大道,全长约1.40km,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5)低排西渠:位于力行路北侧,与力行路平行,东西流向,东起敬学路,西至尚义大道,全长约0.47km,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6)博约路排洪渠:位于博约路西侧,与博约路平行,流向自北向南,北起敬学路,南至尚礼大道,下游与规划水系连接,全长约0.73km,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7)尚礼大道东段排洪渠:位于尚礼大道北侧,与尚礼大道平行,流向自西向东,上游与规划水系相接,下游设计止点为荟蔚路,全长约0.87km,沿线以明渠为主,与道路相交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2)水系河道纵断面设计

景观用水即常水位以下按矩形断面设计,梯形断面按明渠均匀流设计,各河段设计流量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结合地形与道路竖向,河道渠底平均比降一般取0.0005,各渠道比降如下:

教育环山渠:冷水渠以西段教育环山渠比降取0.0005,冷水渠以东段教育环山渠设计比降0.0004。

冷水渠:敬学路以北的渠道比降取0.008,敬学路以南的渠道比降0.001.

北渠:渠河道比降取0.018。

低排东渠:渠河道比降取0.0005。

低排西渠:渠河道比降取0.0068。

博约路排洪渠:渠河道比降取0.0005。

尚礼大道东段排洪渠:渠河道比降取0.0005。

常水位以上最小边坡取1:1。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2

灾难发生后,房山区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教委”)立即取消干部暑期轮休,召开了防汛防灾紧急工作会,部署防汛防灾和安全工作。房山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启动了“战时”机制,要求教育系统各单位做好受灾情况排查处理、安全稳定和信息宣传工作;做好后续防汛防灾、防次生灾害工作。基层学校负责人坚守岗位,党员、团员带头,教职工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学校灾后清淤、重建等工作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学校恢复原貌,保证按时开学。

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参加房山区孤山口小学的清淤工作

率先垂范 身先士卒

他们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始终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与特大暴雨的搏斗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感人诗篇。在暴雨倾盆的黑夜里,他们犹如执著的灯火,在闪耀,在发光……

地处大山深处的霞云岭中心校是霞云岭乡的重点防洪点位,为了切实保障学校的财产安全,于永旺校长在第一时间掌握汛情,在教职工放假离校后一直坚守在学校。7月21日夜里,山洪暴发,他带领值班人员冒雨巡视校园,趟着齐腰深的水察看灾情,及时转移了在校施工的民工,及时清除了堵塞下水道进水口的杂物。他还在第一时间向区教委和乡政府防汛办通报了灾情。由于劳累过度,沐雨受凉,他高烧不退,在其他教师的极力劝说下才去卫生院输液,拔掉吊针后马上又返回了学校……

在娄子水小学,由于靠近河道,大水冲走了学校大门,冲塌了300余米院墙,淹没了新修的塑胶操场和一楼。从7月26日开始,武新颖副校长就带领学校的教师清除楼内和操场的淤泥,由于用力过度,腰部旧伤复发,但她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房山区很多学校的校长都做出了同样的抉择,如周口店中学的李学深校长、良乡中学的周玉江校长、北潞园学校张校长、房山五中的马连山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良乡附中”)的张学伟副校长……他们都不顾个人安危和自家灾情,舍小家为大家,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的职责与使命。正是拥有这样一位位敢于在危难之时冲锋陷阵的好校长,学校在风雨中才挺起了脊梁,有了主心骨,使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执著坚守 风雨无阻

灾情发生后,房山四中的总务主任丁学林主动到校值班,与值班领导方玉民一起带领教师对全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实验楼两部计算机教室有5个漏点,楼道有2个漏点,立即采用水桶接水的方法;发现报告厅南北墙及东墙顺墙漏水,由于面积大,只能移动设备。晚上6点,他们联系施工队,检查防护安全。晚上7点多,校园里已是一片,波浪滚滚,水浅处也有60厘米。他们冒雨从操场过去检查,有几次险些被洪水和漂浮的木板冲倒。他们及时组织门卫撤到楼内,并冒雨到室外对全校除主楼外拉闸断电。第二天清晨,丁主任与值班领导又检查了学校的各个部位,了解受损情况,联系电工来校检查水电线路情况,安排清理工作。

河北中心校的工会主席张伯山,也是主动要求到中心小学察看汛情的。到了下午4点多,由于雨量较大,部分地方开始向教学楼地沟灌水,他立即组织人员抢险,并带头冲进雨中。晚上7点,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道路水量非常大,到处有塌方,怕学校出现新问题,对家里进行简单安置后,又冒险返回学校,一直忙到深夜。

同样,四零一学校的总务主任王青、青龙湖中心校的王春富老师、城关中心园的保教主任景兰英、五侯中心校贺迎新老师、琉璃河中学的王洪彬主任、长沟中学的唐生尧、北洛中学的蔡雨更等同志,有的主动请缨,有的执著坚守,在灾害来临之时,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好教师、好同志,在这场特大灾害中,学校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保护着自己心爱的学校,用自己的执著表达着对教育事由的无上热爱。

抢救资产 刻不容缓

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投入到抢险行列中,确保学校资产安全,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可是,房山区的教师做到了,而且表现得非常出色。

7月21日,暴雨导致长沟中心小学的电话不通,网络陷于瘫痪,多功能厅屋顶大量积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校领导通知杜宝才老师到校进行抢险维修,当时杜老师的汽车被水浸泡,已被保险公司拖走,他只能骑自行车一路涉水返校,及时检查网络,排除故障,尽快与电信部门联系抢修,保障遇险时及时与外界沟通。他还在同事的帮助下爬上多功能厅顶部,及时排除杂物,使得排污管道畅通,积水被及时排除,保障了多功能厅及内部设备的安全。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地理“学案” 问题设计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16-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所以,学案中问题的有效设计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解决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一方面,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另一方面,课堂学习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有效的问题就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挖掘他们已有的地理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问题设计的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仅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高中地理“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在实现地理高效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湘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浅谈高中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1 问题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启发性

问题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增加问题的魅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启发学生从喜闻乐见的事件和案例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吗,在阐述和探究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运动,以及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时,设置以下探究问题。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埋伏,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决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霎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黑色炭灰,山谷中死伤无数。”

(1)拯救司马懿的这场“奇雨”为何下得如此及时,难道真是“苍天保佑”吗?

(2)大战在山谷进行,山顶并未着火,为什么在山顶发现衣服碎屑和炭灰呢?

由《三国演义》中的“火熄上方谷”的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疑问,引发思考,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2 问题设计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

“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要基于当前又超越当前。问题设计的“基础性”是指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依靠学生已有的技能、能力,参考手中的课本以及相关教辅就能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的“发展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设计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又成功的可能;而且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

问题设计时,要将知识点暗含于一个个地理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所设计问题还应符合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为解决这些地理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不联系不行,联系不广也不行。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问题设计中要体现基础性,要对上一节课“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有所回顾;又要体现发展性,即依托于本节课,对下一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有所涉及。

以上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用于课前的复习,还可用于课堂的探讨与交流。

3 问题设计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现实性指的是要结合生活、生产、科技实际而设计的问题。提供的素材和信息真实可信。所谓科学性,指的是既不违背科学常理,同时融入科学要素,如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的问题设计。

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学案”设计中,在让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现实意义时候,提出以下问题设计。

(1)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样形成的?

(3)若在郊区建设卫星城、大气污染工厂应建在何处为宜?城市中的绿化带建在何处为宜?

这些问题的设计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强化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以《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阐述了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原则。综合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得到: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与启发性,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高中地理“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该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贴近,避免设计“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启发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有层次性,难度大的问题前面应该有充当“台阶”的问题,应该具备灵活应变、层层深入,循序诱导的效果。只有这样设计问题,学案才能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教师在地理“学案”的编写时,一定要注重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继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4

一、调动各种感官

信息技术中利用声像影音形式去展示教学内容,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去感知,这正好弥补了单一感官刺激不能满足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利用各种感官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科学课中的知识涉及到自然现象,而自然现象的奥秘也不是靠一节课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味死记硬背概念,就达不到理解记忆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视屏工具剪辑电影中的视频、纪录片和制作课件在学习自然现象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观看。例如,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问学生见过地震的情形了吗,学生都说没有,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地震后的一面。若只凭几幅图片很难让学生理解地形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就可以用暴风影音给学生放一段《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这部电影开头的部分再现了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学生发现地震的前兆是当时天气炎热,有蜻蜓飞过,动物不安,鱼跳出鱼缸,地震前有极光 、黄光 、紫光等现象。这部影片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知觉等多种感官的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自然能够体会到地震发生前的情形,有利于学生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效率。

同样,对认识火山时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美国电影《火山爆发》,同学们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火山爆发时的情形,去认清什么是火山。学生从电影中会感知到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从地下喷出,热流向人们聚集的城市流去,顿时房屋倒塌、树木、车辆也被岩浆吞没。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感知,从而认识到了火山的本质,即火山的爆发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提升学习感悟

信息技术能够呈现丰富的内容,辅助学生学习。但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内容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恰当、合理的利用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分析,从而提升了感悟,教学效果显著。要处理好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和时机,这就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进行设计。例如:学习“降水量的测量”,刚开始的导入课题就应该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面应该有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天气预报说一说哪些天气现象是属于降水;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只能够说出雨是降水,这显然没有让学生感悟到雨、雪、冰雹都属于降水。这段天气现象所呈现内容和时机正好符合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学生能够感悟到什么是降水的含义,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从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是降水到测量降水量,很自然的导入,建立了与新课的联系,利于下面教学开展。

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制作雨量器,然后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制作雨量器之前,先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雨量器,实验室没有雨量器这种装置。这样就可以到网上找几张雨量器的图片,一张是整体结构的图片,另一张是局部部件的图片。第一张雨量器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感知雨量器是由集水漏斗、刻度杯等组成;第二张图片使学生认识到里面的玻璃杯是有刻度,明白了刻度杯可以测量降水的多少。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去整体感知雨量器的结构和作用,为下面进行设计、制作、测量提供了帮助,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感悟、注意、记忆、思考(设计),然后到表述(这里指制作、交流、测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和时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了高效的课堂。

三、控制教学节奏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设置练习和汇总统计数据,根据需要可以制成课件。利用课件教学能节省时间,及时呈现教学的内容,利于学生展示和交流,有效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师可以提前把练习题设计好,制成幻灯片,在需要是及时呈现,比口述或板书黑板省时、省力;汇总数据,可以先设计一个实验单的总表,然后把收集各小组的内容制成幻灯片,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例如,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在利用电影和幻灯片学习了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后的危害后,可以再次利用幻灯片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是预防地震方面的常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和评价,评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评,同时教师及时把用幻灯片把参考答案供学生比对,这样及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自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如,学习《物体在水中是存还是浮起》时,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多个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记录。但是在汇报和展示时在展台上不能全部一起展示,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正好可以利用幻灯片制成的数据汇总实验记录表,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全部输入,让学生进行进行交流和分析。汇总时,可以先将做完实验的记录单输入总表单,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展示的时间,学生掌握的信息也比较全面,同时也能找到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点,然后把不同数据的物体重新做实验,最后确定这种物体是沉还是浮。

四、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教学时,有些实验受研究对象的特性所致,无法直接做实验,这样给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带来困难。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灵活、实时、直观、形象等特点可以对科学实验进行现象模拟。教师可以利用flash把需要模拟现象做成动画,然后让学生观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搞清科学中的概念和现象,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授《一年为什么有四季》时,可以利flash把地球一年四季运动的轨迹和相对应杆影的变化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地球公转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四季形成原因。学生发现一年当中杆影长度不同是由于太阳的直射或斜射照成的,这样太阳照射地球的温度就有了不同变化,便产生春夏秋冬。对于这些无法直接做实验的地球运动的现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达了良好效果,同时理解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再如,学习《昼夜交替现象》时,为了使学生去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可以利用flash把地球假说中运动的轨迹,既把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区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等四种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制成做动画的形式模拟实验现象。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判断哪些观点是会发生昼夜交替现象。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同时为下面学生进行验证假说提供帮助,这样便可以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五、促进自主学习

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其中包括了搜索知识和信息。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新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课后作业或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辅助完成。特别是科学学具中学具的制作,造船、制作小赛车、太阳能热水器和潜望镜等,都涉及了科技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先了解相关的信息。学生上网得知了制作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制作材料以及这些成品的最新信息等,为下面自己的设计和制作奠定了基础;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便能设计出新制作方案,从而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5

课堂设计导图:

一、情景设置 产生问题

地理学科中存在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但也存在着非地带性分布的特殊现象。如典型的冬雨现象是存在于地中海气候区,成因是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下,温暖湿润,降雨量

较多。

台湾女歌手孟庭苇早年演唱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台湾省台北市的冬雨现象与台湾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相矛盾,台湾省台北市的冬雨现象与地中海气候区的冬雨现象成因相同吗?

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它是达到课堂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二、知识整合

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对降水的条件,影响降水的因素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补充说明)

知识点展示1

1.降水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适宜的气温③凝结核

知识点展示2

2.影响降雨的因素: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③地形地势④洋流⑤植被和水文状况⑥人类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事物,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学习效率高。因此,根据学生情况对知识点展示,要求形式的多样化。结合多媒体的合理利用,按学生的心理规律,化繁为简、循序渐进。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和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易于掌握。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合作完成构建知识网络后,教师详细讲解分析如下:

影响降雨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郊区多。

三、解决问题

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对台北冬雨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环节,要求教师起指导启发作用。注意学生在思维过程训练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1.强调审题时应读取题目的主要词组和限制词语。如:分析成因――主要词组 台北冬季降雨――限制词语

2.搜索有关的知识点

3.从图表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影响因素

如:图中河流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说明地势中间高(台湾山脉)。结合台北的位置,可以得到台北处西北风的迎风坡。

4.综合分析,组织语言答题

注意地理学科术语的运用分析如下:

①冬季西北季风掠过海洋增温增湿,带来充足的水汽。

②冬季,台北市地处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台湾山脉)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③城市尘埃多,多凝结核,易成云致雨。

四、练习巩固

及时训练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此环节要及时讲评,注重学生出现的错误,认真纠正。强调答题时语言组织和地理学科术语的运用看下图,描述C、D两地的降水差异和分析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C、D两地处山东丘陵的沿海,且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D地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C地处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冬季,C地处在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掠过渤海增湿,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D地处在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五、应用拓展

1.分析甲图中A处沿岸冬季降雨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冬季,A沿岸地处在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掠过日本海增湿,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

2.描述乙图A、B两地一、七月降水差异及分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6

张美丽的丈夫因为愚昧无知,去偷铁轨而失去了生命,她的孩子也因病死亡,在失去丈夫和孩子的情况下,她毅然选择了去办一所学校,教育孩子们,使他们摆脱无知。村子里的条件极为艰苦,然而在这个因为贫穷而无知的山村里,张美丽老师的行动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这个地方才显得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来山村支教的夏雨老师,由最先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不舍,以及带孩子们去北京玩,最后到扎根山村,投身山村教育,这一形象的巨大转变,正是在张美丽老师的影响下发生的。张美丽老师献身山村教育不仅影响了夏雨老师,更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张美丽老师的人生虽是平凡的,但却无不展现着伟大,她在乡村教育这一热土上,处处演绎着一个教师的传奇人生。当她听说电脑对孩子们学习有帮助,她就"用计"饮酒,喝的大醉,为孩子们买到了电脑:当她的一个学生被骗学驴叫时,她严厉的批评他,并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的和北京一样漂亮";再到后面她帮村子里找到了土豆的销路等等这一切,无不展现出张美丽老师的智慧及对孩子们母亲般的深沉的爱,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教导他们,从孩子们眼中那种心领神会的目光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乡村的未来,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奋发有为,建设家乡的种子。张美丽老师的这种爱的教育对我启发很大,老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并爱护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敬,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回望那片久旱未雨的黄土地,那片因为愚昧而贫穷,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在这个怪圈里轮回,始终很难真正的摆脱贫穷的困扰,教育在这个地方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它更多的是希望,一个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然而在这片土地上,知识同样干涸,知识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像甘霖一样珍贵。缺少像张美丽老师这样能够扎根乡村的教师,缺少教学设备等等,严重制约着乡村地区教育的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上一篇秋游的作文

下一篇春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