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范例6篇

孝庄范文1

这段旧案应该有些年头了,郭文突然翻出来再炒是因为有了新的发现。据其称从清史稿中查出,“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封号,所以按“孝庄”(博尔济吉特氏)的行事“性格”来看以封号自称也未不可。郭文根据来自史书,而且又言之凿凿,似乎是铁案了。看文的题目就能看出作者的得意之情“矮子看戏何曾见”,好好的把那些指出“孝庄”乃死后的谥号,不可能作为生前的自称的人奚落了一把。

笔者不太清楚郭文作者看的是哪一家的清史稿,好在笔者手头也有一部清史稿,但遍览之下,却没发现“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其生前封号的记载。相反清史稿《后妃传》清楚的记载着如下记录: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从上述记录中看,博尔济吉特氏的封号是“永福宫庄妃”,后来儿子当了皇帝又被尊为“皇太后”,并无“孝庄”封号之说。

郭文后来又说“孝庄”是其生前徽号(美好的称呼),那么请看清史稿的记录:

“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并无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并无“孝庄”徽号。那么“孝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清史稿亦有记载:

“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清清楚楚的记载了“孝庄”是谥号,即其死后包括康、雍、乾三朝累家谥号的简称。一个人在生前用自己谥号的简称为自称是无法让人理解的,所以前几年有人对《康熙大帝》电视编导的批评并无不当。

郭文之所以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主要是没搞清楚他称和自称的区别。史官修史,一般都以死者的谥号相称,表明尊敬,所以清史稿对博尔济吉特氏的介绍,开首就是一句“孝庄文皇后”,这并无不当。但是也并不表明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就有这样一个封号。

孝庄范文2

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虽然只有13岁,但已出落得像一个大姑娘了,明眸皓齿,娇美动人。就在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

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这给苏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时的苏嘛喇姑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她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构交由苏麻喇姑抚养。胤构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这时只有3虚岁。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对于康熙帝的这一安排,当然心领神会,感激非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了胤祠身上。

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使皇子胤构健康成长。后来胤构成为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曾多次奉旨办理各种政务。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构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构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构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 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掏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也明显比其他皇子深。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康熙皇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9O多岁。

孝庄范文3

战友殒命留下托付

1952年,来自安徽芜湖的2l岁热血青年庄燕劳,与10名热血青年带着保家卫国的抱负投笔从戎,一同参军入伍赴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文工团的一名小组长。在庄燕劳的小组里,恰巧有一名来自安徽的老乡叫黄鹤。两人志趣相投,成了无话不谈的最亲密战友。1952年9月下旬,12军奉命开往后方休整,部队行进到谷山地界时,在空旷山野上空数架敌机呼啸来袭,文工

团隐蔽不及在狂轰滥炸中造成人员伤亡。看到此景,黄鹤拉着庄燕劳的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乡,我觉得你们都能回国,我恐怕回不去了。我死了不要紧,可我还有父母,他们无人送终,请你务必答应我,看在咱是老乡的情分上,请你一定要为我生一个儿子,替我为父母尽孝。”庄燕劳虽对战友当天的消极表现很费解,但出于安慰,他还是拍着胸脯答应了黄鹤的请求。孰料一语成谶,次日文工团再次遭到敌机轰炸,黄鹤不幸被炸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鲜活的年轻生命瞬间消失……看着亲密的战友在眼前倒下,庄燕劳顿足捶胸,悲痛欲绝。安葬好战友后,庄燕劳站在黄鹤墓前庄严肃穆地立下誓言:“永别了亲爱的战友,虽然我再也不能听你说话听你唱歌,但你的话我记住了,请放心,这辈子一定要完成你的心愿!”

万里之外的安徽黄山屯溪,黄家接到儿子阵亡消息后,40多岁的夫妻俩一度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中年丧子,其痛彻骨,夫妇俩一遍遍抚摸着儿子的照片、信件和军功章挥泪度日。黄鹤父亲黄秀蒲回信给大家:吾儿虽去,精神犹存,期盼没有倒下的战友们用歌声化作复仇的怒火,射向每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庄燕劳在信中真诚地表达了欲代替黄鹤做儿子的心愿,黄鹤父母欣慰地答应了,后来黄父在信中亲切地称他为“燕儿”。

送子尽孝英烈安魂

1952年11月,上级派庄燕劳回国办事,办完事,庄燕劳向领导请假去安徽看望烈士亲属,他要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去看望黄鹤的父母。车船辗转一周多,庄燕劳风尘仆仆一路询问抵达屯溪,见到黄鹤的父母。见到这位和自己通信的穿军装小伙,和牺牲的儿子年龄相仿,夫妻俩顿时悲喜交加。黄秀蒲说:“孩子啊,你能来看我们就足够了,黄鹤地下有灵也一定很欣慰,可做儿子确实难为你了啊!”庄燕劳说:“军人一诺千金,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决不让二老饿着!”

l954年3月,入朝参战3年零1个月后,庄燕劳随部队凯旋。作为战争幸存者,庄燕劳怎么也忘不掉战友的嘱托。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黄鹤当时的话绝非一句玩笑。妻子来部队探亲时,庄燕劳便向妻子提及战友的遗愿。庄燕劳结婚早,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到30岁的他已是2儿女3个孩子的父亲,妻子虽是通情达理之人,可面对这样的请求,也一时无所适从顾虑重重:家中已育有两个儿子,经济重压下已无力再生育孩子了,况且如果再生个女孩又该怎么办?夫妻俩挑灯彻夜长谈后约定:再生如是男孩就送黄家,如是女孩就留着。庄燕劳母亲是知识分子,她深切体会到生死战友情那义薄云天的分量与内涵,她理解儿子的决定:“一个人活着要讲道义,言而有信是立世之本。”

1956年lO月的一天,天遂人愿,一名健康男婴顺利出生。登记户口时,庄燕劳为孩子取名黄子刚,又名黄松,希望儿子像黄山松一样坚韧挺拔。孩子长至1岁半时,庄燕劳和妻子带上儿子从芜湖赶赴230公里外的黄山屯溪,将儿子送到黄家,实现了对战友庄严承诺的庄燕劳如释重负。早早接到信的黄家父母翘首以盼,从车站按回孙子后,小黄松从此成了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庄燕劳回到部队,妻子住在黄家带孩子,黄鹤父母将庄燕劳的妻子看作亲生女儿百般呵护,千方百计托人买来名贵山珍给她补身子,那段时间两家人合在一起就似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工作再忙,一逢采茶、水稻收割季节,庄燕劳就主动来到黄家“顶缺”务农,忙里忙外。

传承忠诚报慰先烈

不仅是黄鹤一家,对文工团许多牺牲战友家庭,庄燕劳都竭力帮扶。庄燕劳和其他几位战友将工资大多寄给了烈士家属,也经常登门看望烈士家人。

孝庄范文4

吴废后,结发妻,立为皇后仅1月即蒙冤被废;孝贞纯皇后王氏,继后,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暴薨,谥曰恭恪庄僖淑妃,后谥曰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孝惠皇后邵氏,兴献帝母,明世宗祖母,宸妃,后进贵妃,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纯皇后;恭肃皇贵妃万贞儿,皇贵妃,全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生皇长子。葬天寿山;端顺贤妃柏氏,生悼恭太子;庄懿德妃张氏;端懿安妃姚氏;恭懿敬妃王氏;荣惠恭妃杨氏康顺端妃潘氏;庄靖顺妃王氏;靖僖荣妃唐氏;昭顺丽妃章氏;恭惠和妃梁氏;靖顺惠妃郭氏;和惠静妃岳氏;端荣昭妃王氏。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孝庄范文5

站在陵园外欣赏完石牌坊的壮美,最让你感到好奇的是石牌坊东侧陵寝围墙(风水墙)外有一个特殊的陵墓。清东陵所有的帝后陵墓都在风水墙内,唯独这座皇后陵墓建在了圈外距离陵园总门户大红门东侧不远的地方,孤零零的,十分显眼。这座陵墓建制完备,规模相当,自成一体,并拥有两层围墙。这就是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被清人尊称“国母”的孝庄文皇后的陵墓---昭西陵。“孝庄文皇后”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欹翊天启圣纯徽文皇后的简称。是后人尊称,皇太极死时,其为妃;顺治继位后,其为太后;康熙时,其为太皇太后。她与姑姑、姐姐三人同嫁皇太极,后又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为稳定朝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并因“太后下嫁”成为清初三大疑案之首,流传社会二百余年。孝庄文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依制理应运送至沈阳北陵,在皇太极的昭陵旁就近建陵入葬,至于为何她的陵寝安葬清东陵墙外,野史、正史、演绎、传说,众说纷纭。

传说一,为子孙后代看门。“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之事,然谓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滚,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这是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孟森教授所言。的确,自清朝入关以来,孝庄下嫁多尔滚之事,秘闻野史,文章累见,故事演绎,广为流传,《清史演义》、《清宫秘史》、《皇宫五千年》都有不同版本的描写,并称为清宫疑案。因此,民间传说,因为孝庄与小叔子多尔滚有染,关系暧昧,或说有奸情,或说下嫁,总之不守妇道,有伤大雅,令皇子皇孙感到耻辱和羞愤,所以将其埋在陵园外,让她为子孙后代看守大门,日夜孤寂,风雨独捱,以示惩罚。传说二,有污先皇。古来规制是帝后合葬,即使不能同穴,其陵亦应相伴,如顺治帝的两个皇后与顺治死的时间前后相隔不久,随帝同葬孝陵,另一皇后卒于顺治死后56年之久,因孝陵封闭太久不宜打开,便葬于孝陵东侧不远处,定名为孝东陵。因此,按规制孝庄文皇后应运送至沈阳北陵,在皇太极的昭陵旁就近建陵入葬。但因为生前有下嫁小叔子之事,自绝于前夫,不敢玷污先皇的万年吉地,便选择了离北京较近的清东陵安葬。

传说三,托梦康熙。孝庄文皇后死后出殡,由北京运往沈阳与皇太极合葬。精心挑选的128名杠夫都是体力强健、身高一致、训练有素的壮汉,无论路多难走,一碗水放在杠上始终不洒。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从北京出发赶往沈阳,途经遵化境内,行至清东陵的大红门前,棺椁突然格外沉重,128名杠夫使出浑身力气,就走不动路,只好放于地下暂歇。一会儿,再起,仍然不得起身。此时,康熙皇帝正惦记祖母安葬的事,大臣退却后,不知不觉竟在朝上昏然入睡。恍惚中,见空中祥云缭绕,仙乐声声,一身影飘然而至。定晴细看,原来是祖母。康熙急忙跪拜,只见孝庄不紧不慢,端庄而坐,说:“孙儿,我这次专为身后之事而来,我与你父子情深意重,况且离开东北已多年,不宜与太宗合葬,就在现在停放的地方安葬即可,切记,切记!”言罢,又飘然而去。康熙欲上前拉住衣襟,却双手扑空,猛然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康熙帝正在琢磨,怎么会做这样的一个梦。这时送葬队伍中有人来报,说老太后的棺椁停在东陵大红门前抬不动了。康熙恍然大悟,下旨将老太后的棺椁暂放于此,待择良辰吉日就地修陵。

孝庄范文6

1、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7、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8、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13、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5、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1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9、西塞罗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

20、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长幼有序。——孟子

22、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23、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2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6、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8、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2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0、维吉尔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3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意大利)

32、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33、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

3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37、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38、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9、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4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1、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42、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4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44、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6、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4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8、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4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50、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5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5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5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57、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5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9、长幼有序。——孟子

60、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6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6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6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65、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