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范例6篇

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些一般电网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同时对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肖红,绵竹地区电网事故分析及四川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5/06

事故原因范文2

【关键词】 基坑工程,事故,原因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基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基坑工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基坑工程事故原因的分析,不断进行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探讨,使基坑施工技术更加适用、安全、可靠与经济。

二、基坑工程的概述

随着地下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利用。所谓基坑工程,就是为了保护基坑的开挖、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不被或少被破坏而采取的支档措施,此外,它还包含了基坑的土方开挖、施工机械的利用以及降水防水等方面的,所有的这些,共同组成了建筑工程地下基坑支护的全部内容。目前放坡开挖和在支护结构保护下的开挖最常用的两种施工工艺。放坡开挖即无支护开挖,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土质条件较好的边坡,与之相对应的是支护开挖,即有支护体系保护下的开挖。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我们要选择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式,并在所选支护条件下进行合理施工工艺的设计和选择。由于基坑工程的环境复杂性和保障结构施工,同时由于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可变因素,使得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施工工艺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三、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

1、设计单位

(一)、无资质设计

一般的建筑设计院不愿意承担基坑支护设计,好多建设单位将工程直接发包给基坑支护施工单位。有的施工单位没有设计资质,有的设计人员没有设计资质,主观地按经验设计,造成设计主体不合法,留下安全隐患。

(二)、设计条件不充分

有的没有地质勘察资料,或深基没有进行专门的基坑勘察,有的勘察报告没有基坑设计的有关地层结构和强度指标,仅靠感观和经验参数进行设计。设计单位没有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对地层结构和周边建筑结构、道路荷载、边界条件、管线、荷载认识不足,导致设计标准降低;对填土、上下水管线的分布和现状、民房的结构和基础形式、现有建筑物裂缝和状况调查不够,导致预防措施不力;尤其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对渗水、浸水和暴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估计不足,致使设计防水措施不够。

(三)、支护方式不挡

护坡桩悬臂过长、桩间距过大;土钉墙、挡土墙过高,中间没有锚固措施、水泥土挡墙宽度不够或将水泥土挡墙用于深基坑支护。

(四)、设计安全等级不够

设计安全等级低,从而设计结构安全系数小,设计使用寿命短,设计抗风险能力低。选用的安全系数不合理,按临时性支护设计,设计抗暴雨能力低,对坑边的荷载、可能受浸水的可能性预测不够,锚固强度和锚固力不够,结构强度不够。

(五)、无动态设计

开挖后地层发生变化,坑壁坡度发生变化,坑壁有水渗漏,局部发现水管线,或坑边必需要堆载,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等。这些现场条件的变化都与设计时输入不符,没有及时进行动态设计。

2、支护施工单位

(一)、无图施工

建设单位为了管理方便,将设计和施工委托给施工单位。而有些施工单位没有设计资质,靠经验和工程类比施工;或图纸没有经过严格地审核、盖章,采用白图施工,致使工程在前期存在安全隐患。

(二)、施工质量差

施工单位不按设计施工,放坡小,偷工减料,土钉、锚杆入土深度不够,或支护结构强度施工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

(三)、施工支护不及时

基坑开挖后,没有及时进行支护或隐蔽,导致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应力释放,雨水下渗、强度降低,基坑坍塌。

(四)、违章作业

为了加大支护作业施工面,不按设计工况开挖和支护,大面积超挖。大量抽取地下水时,抽取了大量泥砂,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地面沉降过大,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变形加剧。

(五)、没有应急预案

施工方案中没有应急预案或备用方案,尤其是没有基坑渗水、或暴雨后浸水时的处理措施。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时,没有科学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实施,现场盲目处理,导致基坑变形加剧,诱发成事故,或使事故扩大化。

3、建设单位

(一)、领导不重视

好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认为自己技术好、有经验,把以前几次违规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视为经验之谈,认为不会发生基坑事故,凭侥幸思想,经常违章,直至发生事故。有些建设单位项目责任人为了树立自己的地位或要业绩,自我表现,虽然一知半解,却表面得很自信,有把握,硬充内行,以项目主管者身份自居,发号司令,指使他人违规蛮干,参建单位不敢进言,造成事故。

(二)、节省费用

建设单位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工程,有的在投资概算中没有列入,所以为了节约成本,不支护或不断地降低支护成本,致使采取的支护方式不合理。

(三)、抢工期

建设单位抢进度,不讲客观条件和科学,讲面子、要政绩、下死命令,为赶任务而不采取安全措施;为抢时间而免去必要的检查;为人手紧而撤掉监护人员,没有监测程序建设单位没有委托监测单位进行基坑监测,基坑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发生严重变形,地面出现裂缝或楼房出现沉降,没有进行实时监控,更没有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得不到及时处理。

(四)、缺少信息管理系统

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与设计条件不符的事件,没有反馈至设计;监测的数据和施工信息没有及时反馈给设计;不能及时对基坑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更不能指导动态设计工作。

(五)、没有基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早在十五年前,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东等沿海城市把基坑工程纳入政府职能部门行政管理范围,并要求基坑工程必须到市建委备案,深基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要进行专家论证,明确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在基坑工程中的主要责任,并在建设程序上进行监督管理。而我省以前几乎很少做,而是由建设单位进行管理,而有的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不高,没有建立基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4、监理单位

(一)、不按程序进行审核和控制

监理单位没有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核,没有对施工单位资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进行严格审核;对施工过程中没有按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控制和解决;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

(二)、建议失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难免受建设单位的影响,为了节省费用,在替建设单位选择支护方案和施工单位时,主要考虑费用,选用不合理的方案和实力不强的施工队伍。

(三)、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

施工项目的一切联系活动都是通过监理进行的。工程中发生的变化、违规施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都要通过监理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映。而有些监理总认为施工单位是为了签证或闲麻烦,置之不顾,施工单位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违规施工没有及时制止。更没有意识到基坑工程一旦超挖或堆载,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事故立即发生。

四、防止基坑工程事故的方法

1、合理选择支护施工方法

在此,针对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进行简单的说明和论述。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混合式支护结构和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支护的三种主要方式,悬臂式支护结构潜入基坑底部的岩体或土体,借助于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而重力式挡土墙则依靠自身的重量来保证支护结构在各种压力下的平衡,混合式支护结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锚杆支护结构,借助于锚杆以及喷射混凝土面层,使基坑与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天,相互作用,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在经济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安全和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建筑基坑工程开挖

由于建筑基坑工程多在土质地基或软弱岩层地基下施工,挖土量一般都较大,在基坑的开挖过程汇总,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一般可采用分开挖的方式进行,则样就可以一边进行开挖一边进行开挖土的运输,避免了在工作面处土方的堆积,提供了好的施工环境。同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维护结构进行适当的监测,合理的控制土方开挖的速度和进程。

3、建筑基坑支护施工

不同的建筑基坑,采取的支护方式不一样,如钻孔灌注桩、锚杆、土钉墙、地下连续墙以及支护桩等等,针对不同的支护方式,需要注意不同的支护施工的要求。如在锚杆施工中,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等,需要保证锚杆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总之,应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基坑支护施工。

4、深基坑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建筑姐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监理人员等都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必须佩戴安全帽,以及持证上岗等;工作人员不可酒后上岗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规定检查机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正常施工等。

结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基坑工程事故的事故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基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为施工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基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轶;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

事故原因范文3

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

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

1.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⑨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业余生活单调;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2.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依事故发生的频率、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质癖性;②无知、智能低;③无意、缺乏注意力:④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⑤抑郁消沉。

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

实例一: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一个青年工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被哥哥打了两耳光,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被老母苦苦劝阻。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

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岁也未找到对象,情绪非常低落。他常常对人说:“不如死了清心。”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违章作业不断发生。企业工会经常派人找小李谈心,发给他困难补助,并送他到苏州疗养,病好后又帮他找到对象,结婚时工会还帮他找了房子。从此,他积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一年的工作中连续消除了两起重大事故隐患,受到单位表扬和奖励。

上述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情绪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善于了解职工的精神状态,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问题:

低沉:或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刚刚与同事、家人吵了架,情绪低沉不快,思想难以集中。

兴奋:朋友聚餐,新婚蜜月,或受到表扬奖励,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某种进展,情绪兴奋,往往忘乎所以。

好奇:青年工人一是好冒险,总想表现自己胆大、勇敢;二是猎奇,碰到什么新东西总想看一看、摸一摸,往往因为无知蛮干而出事。

紧张:或初次上阵,或刚刚发生过事故,或刚刚受到领导批评,或遇到某种意外惊吓,心情紧张多失误。

急躁:青年人干工作。往往有一种一鼓气的冲劲,当某一件工作临下班快接近尾声时,就想一口气干完它,往往顾此失彼。

事故原因范文4

关键词:钻井工程 常见事故 成因 处理方法

钻井工程是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决定石油开采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技术。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系数高,常常导致事故频发,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常见事故处理原则

油田钻井工程参与的人员多、设备多,投入的成本高,如果发生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就会导致井毁人亡。因此,在钻井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及操作规范进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1.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遵循安全第一原则是钻井施工的第一要务。一是做好钻井前的安全预防分析。在进行钻井施工前,必须准确、全面地分析井下情况,多层面、多角度考虑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二是拟定安全施工方案。根据情况分析,有针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拟定安全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钻井施工工艺,安排科学的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尽可能地做实做细安全防范工作,将钻井施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三是落实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事故处理演练。一旦突发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援组、现场处理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各个应急小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位,快速动作,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伤员急救、现场控制等工作,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2.遵循科学合理原则

在进行事故处理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事故处理的结果。故此,钻井事故处理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处理时,必须根据钻井现场相关资料做好科学分析,快速判断井下情况,以便立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应急领导小组对井下救援应快速绘制草图,并讨论通过事故处理方案。

3.遵循快速便捷原则

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命令!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拟定事故处理方案,各事故处理小组立即就位,迅速处理事故,严防因为时间延误而错过最佳救援处理时间。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必须亲临现场,统一协调指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确保整个处理快速有序进行,抢抓救援的黄金时间,将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遵循节约成本原则

一是全面分析事故性质、器材供应、技术手段等情况,对所需费用、时间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分析对比处理方案。对多个善后处理方案进行对比,选择经济性价比最好的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能否采用添井侧钻或另选井位重钻的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方案,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投入成本[1]。

二、钻井工程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1.地质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钻井施工时,不同的地质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困难。不同的地质构造,其稳定性就不相同。还有复杂的压力系统及多变地层岩性,都会使井下情况变得异常复杂。一旦出现地质坍塌等问题,就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破坏钻井作业,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井下情况的复杂性,这是毋庸置疑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如果对地质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就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2]。

2.钻井工程自身因素

一是钻井工程自身的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它所处的施工环境在井下,情况复杂,过程管理难以到位。有的从业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或是对钻井安全重视不够,稍有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灾难。有的从业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违章操作或铤而走险,都会增加钻井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职业素质不高。有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或是安全施工意识不强,也会引发事故。遇到问题缺乏冷静的头脑,喜欢冲动做出盲目的决断,都会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常见事故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卡钻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进时,钻柱被卡住,导致无法转动。一旦遇到卡钻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一是确保钻井液循环,保证井筒通畅无阻。在发生卡钻事故后,如果发现环空、水眼被堵塞,就会导致无法正常的循环,从而容易引起爆炸松扣的发生,甚至引发井塌事故,造成卡钻事故进一步扩大、恶化。因此,必须确保钻井液正常循环及井筒通畅。二是尽量完整地保护钻柱。在发生卡钻后,在采用提拉、扭转钻柱的过程中,尽量不超过最大拉伸负荷或不超过扭转圈数限制,一旦拉断或扭断钻杆,则会大大增加打捞难度。从当前来看,主要采用的是倒扣切割或震击解卡类的工具。

2.井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在钻井作业中,常常会发生水泥浆液、钻井液等渗入地层的井漏现象。导致井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当钻井液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就会使地层产生破裂引发井漏。在井漏事故发生后,就会导致钻井液池面大大下降,从而使钻井液循环返回量减少。如果井漏情况十分严重,就可能使钻井液无法循环,从而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针对井漏事故,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起钻静置;二是对钻井液性能进行改良;三是及时利用水泥浆、凝胶及复合方法进行堵漏。

3.井喷事故及钻具断落等事故的成因及处理

一是井喷事故。在进行钻井作用时,可能由于诸多因素而导致地层流体流进井筒,井内钻井液就会时断时续或是快速连续地喷出,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井喷现象。一旦发生井喷,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资源浪费,并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全井报废及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井喷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地质情况特别是地层压力的准确了解及把握,或钻井液压力降低等。在井喷事故发生时,必须根据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如采用地面灭火压井措施或是打定向救援井压井等。二是如果遇到钻具断落及其他落物事故,可以采用打捞工具打捞[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钻井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钻井过程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风险系数高,造成的损失大。因此,作为油田钻井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事故预防措施,形成事故处理应急长效机制。在处理钻井事故的时候,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具体实情,切不可根据主观臆断而盲目决断,严格遵循安全、科学、快捷、经济的原则进行处理,将钻井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事故处理妥当,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照阳.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250.

[2]屈正斌.浅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机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1:76.

事故原因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81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大多为零星单个事故。由于井下电机设备种类、数量比较多,所以这类事故具有零星、多发的特点并且涉及面广泛,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没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2)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事故的重复发生表明煤矿机电事故其实是有一定的重点和规律是可以预防的;

(3)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长。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随之增多,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4)煤矿机电设备事故中,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机电工伤占总工伤事故比例较高。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高,这说明对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没有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2 煤矿机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煤矿机电运输一旦出现事故,不但直接影响煤矿高效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设备及人员伤害,还能成为煤矿粉尘及瓦斯爆炸的一个导火索,使得整个采区受到极大破坏。所以做好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预防工作,是保证煤矿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1 煤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煤矿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作麻痹大意,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记心中。没有落实“三大规程”以及相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塞尔县莫特格乡团结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初步查 明原因,是因该矿其中一无上岗证电工违规操作,造成瓦斯爆炸。井内10名工人当场死亡,其余工人有部分受了轻伤。

2.2 安全基础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可靠性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投入,考核不够严谨,机运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其次是煤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深入,在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员工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岗位规定工作制下还进行加班加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十分困难,再加上培训难以组织等种种原因使得员工没有足够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技术素质的落后。

2.3 机运设备陈旧老化。

由于资金缺乏,很多煤矿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和设备改造,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更新较慢,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然超年限工作使用。最终导致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事故发生率较高。再加上煤炭行业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及零配件配套行业能力较低。导致煤炭机电装备相对落后。

2.4 专业人员调换频繁,工作岗位的调整,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专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专业供电部门进过专业培训合格取得相关专业合格证后才入岗的,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及工种不宜频繁调动及换岗。但是某些煤矿企业领导没有考虑学识水平,及工种要求,而是当做好工作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填充进去,极易产生违规违章操作造成机运事故发生。同时,临时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没有做到位,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煤矿机运事故控制措施

3.1 机电设备故障调查分析

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应该判别每一次故障的性质并查出故障原因,进一步识别故障机理,针对故障机理作出合作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措施,这样可以预防类似故障的重复出现。在明确故障原因后,应该根据故障原因对机电设备的设计、组成材料、使用保养、装配调整等方面进行深入改进。这样更能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3.1.1 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现在调查主要是对故障现场进行拍照等采集影像资料;对故障发生环境、发生时间、顺序等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对发生故障的零部件历史资料如当时设计图纸、验收报告、操作要领、以往故障情况及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对故障零部件进行初步检查后清洗保存。

3.1.2 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系统化诊断

首先,正确处理好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关系。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对机电设备进行观察检测,明确设备运转中的磨损情况,合理做好日常的保养与维修工作,这样可以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发现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检修或者更换零部件。

其次,合理调配生产与检修工作。设备检修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论文生产任务多重我们也不能忽视检修工作。要把“安全第一”放在第一位。

最后,制定机电设备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结构、性能一些特点,制定日检内容和要求等并合理制定日检和定期检查。

3.2 加强技术工作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技工岗位,机电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颁发相应上岗证,方能持证上岗,按规定操作。要明确机电设备原理、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学会机电设备的保养、故障排查、检修等做好故障前的预防工作。

4 结束语

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加强煤矿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结合实际,提升矿井机电运输等固定设备的检修工作,提高机电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同时各级领导管理干部也应该履行职责加强管理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涛.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导向,2012(14).

[2]陈廷理.浅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事故原因范文6

关键词:煤矿安全 事故原因 预防对策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一般说来,管理的因素决定管理的质量。从表面上看,管理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就给管理人员造成了一个误区。加上这种变化和影响是一个极为慢性的过程,所以一般管理者是不容易察觉到的。实际上,管理因素一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成动态变化趋势。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不安全状态的出现,给煤炭企业造成了安全事故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煤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与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安全装备现状的特殊性有关。当然,其他相关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一、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管理的疏忽和失误

在煤矿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对来说不科学、不健全。加上种种方面的原因,一直是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管理者的疏忽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组织设置不为合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安全;第二,在煤炭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管理没有实行责任人落实制度,没有切实的将责任规划到个人和企业,造成管理者掉以轻心、,在工作中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第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不科学、不全面,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不足;第四,安全生产管理和检查工作开展的不彻底,未能及时的发现潜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并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中。

(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心理状态上存在缺陷

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人员自身所存在的综合素质及心理状态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例如:人员与安全相关的知识的缺乏,对煤炭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运行的方法的无知、轻视,技术含量比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还有的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缺乏应变能力和指挥能力,应急处理的反应比较慢。管理人员的处理能力不足等都为煤矿事故埋下了炸弹。

(三)生产中的信息缺失

信息缺失是指在煤炭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煤炭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正确或不完全,导致生产管理的决策者的决策出现错误,因而对煤炭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总结起来说,信息缺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不完全,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数量上的减少,导致决策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二是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传递出不正确的安全信息,导致决策者的决策出现错误,造成人为原因存引起的不安全行为和煤炭企业事故的发生。

二、针对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

要保证煤矿安全事故防治的效果的提高,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完善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规范用于煤炭事故管理的资金预算、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职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严格划分,促使各部门人员在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明确制度。2、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掌握煤矿安全事故的底数和事故发育的分布规律,找出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和危险区域,拟定出规范的防治计划。并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范方针,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二)加强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

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加强煤炭事故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人们对于事故的认知,明确事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灾害意识,才能在事故来临时不至于惊慌失措,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都要正确认识到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因此,强化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证。例如:可以村为单位,开展事故的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人们大力宣传事故知识,培养全体人员的安全事故意识,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安全事故教育宣传栏,培养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自救的意识,提高生存能力,同时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通过对人们的教育使人们对事故能够更加重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防灾的意识。

(三)加强煤矿的安全信息管理

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信息预报,及时的对安全事故进行监控和防范。定期的一些关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宏观变化信息,增加工作人员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煤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将煤矿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时消灭。同时,要通过广泛的途径,及时获取真实且准确的安全信息,改善设施配置,健全人员配置,拓展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建设。

总之,要加强煤矿事故的预防管理,必须先正确认识到煤矿生产中的问题,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将煤矿事故消灭在萌芽中,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彦昌.浅谈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06)

[2]范铁君.煤矿安全事故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上一篇动物的尾巴

下一篇后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