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例6篇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1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它们的化学性质

由于它们都是碳酸这种弱酸的盐,那么大家想象它们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CO2呢?

[板书]:(1)与酸的反应

[练习]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现在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热稳性上是不是一样,能否根据已有知识来判断,如果它们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分别加热碳酸钠碳酸氢钠

[板书](2)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的差别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板书](3)用途:

Na2CO3:制皂玻璃造纸纺织

NaHCO3:发酵粉灭火器治胃酸过多

巩固练习: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指导练习]除杂:(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Ca(OH)2溶液B.Na2O2固体C.盐酸D.Na2O固体

[教学目的]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主要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别的原因

[教学方法]

对比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实物演示实验仪器

我们过去学过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筒内装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发泡剂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装的硫酸铝的饱和溶液。

把灭火器倒转时,筒内的两种药液相互混和后,发生如下的反应: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最终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其实泡沫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一种,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在消防中是广泛应用的,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那么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产生稀释作用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2

一.选择题1.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 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C. 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D. 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O至a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B、b点表示两物质恰好反应;C、根据c点表示氢氧化钡过量来分析;D、根据溶液中溶剂为水来分析.解答: 解:A、O至a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错误;B、b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对应的液体中只有水一种,pH=7,故错误;C、c点时,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故c点溶液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钡,故错误;D、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故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学会分析图象,判断产物,属于一道溶液综合性的题目.2.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B. 若天平平衡,两烧杯中的酸一定完全反应C. 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D. 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硫酸,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MgCO3粉末,反应物放在一起不反应的状态时,天平是平衡的,指针的偏转主要是看生成二氧化碳的多少,因此解题时判断二氧化碳多少则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可计算相同质量的Na2CO3和MgCO3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的大小,天平的指针会偏向质量大(下沉)的一方.解答: 解:Na2CO3+H2SO4=Na2SO4+H2O+CO2,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关系式法计算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Na2CO3~CO2 溶液质量增加(m)106 44 62106g 62gMgCO3+H2SO4=MgSO4+H2O+CO2,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关系式法计算加入碳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MgCO3~CO2 溶液质量增加(m)84 44 40106g mm=50.5g,所以加入碳酸钠一端溶液质量增重大,故放Na2CO3的一端托盘下沉,由此可知:A、若天平不平衡,指针一定偏向加Na2CO3的一边,故对;B、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天平平衡,故对;C、若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天平一定平衡,故错;D、若天平不平衡,两种碳酸盐一定都没有剩余,故对.答案:C点评: 本题是比较抽象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左右两盘实际质量的变化,题目难度中等.3.下列实验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B.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的原因.解答: 解:A、碳酸钠溶于水不能电离出OH﹣,故错误;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硫酸过量溶液变为酸性,所以后溶液的pH降低,正确;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OH﹣,正确;D、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正确;故选:A.点评: Na2CO3属于盐类,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5.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 ① 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A. ①有蓝色沉淀B.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A正确;B、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故B正确;C、通过分析,两个反应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研究,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复分解反应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6.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A Na2CO3溶液呈碱性 Na2CO3属于碱B 铁可以和稀H2SO4反应放出H2 Fe属于金属C 金属Al是热的良导体 金属Al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炊具D 洗涤剂增大了油污在水中的溶解性 洗涤剂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A. A B. B C. C D. D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碳酸钠是显碱性的盐分析;B、根据活泼金属能够和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C、根据铝具有导热性分析;D、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解答: 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B、活泼金属能够和酸反应产生氢气,铁是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故错误;C、金属Al是热的良导体,因此可以用来制作生活炊具,故正确;D、洗涤剂对油污起到乳化作用,而不是溶解,故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方面的问题,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分析与判断是解题的关键.7.将10g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有关结论错误的是()A. 共生成0.1mol氯化钙B. 燃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盐酸越少C. 共生成0.1mol二氧化碳D. 燃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1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1mol,结合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氧化钙也是0.1mol进行分析;B、根据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进行解答;C、根据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固体是碳酸钙,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解: =0.1mol,A、1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1mol,结合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氧化钙也是0.1mol,故A正确;B、碳酸钙、氧化钙和盐酸都会生成氯化钙,然后结合钙元素守恒,所以生成的氯化钙也始终是0.1mol,故B错误;C、CaCO3 CaO+CO2,他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0.1mol二氧化碳,故C正确;D、反应前固体是碳酸钙,反应后的固体是氧化钙,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再化学方程式为中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多加训练. 8.已知:2KMnO4 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会逸出,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会增加,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A、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正确,故选项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应该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一开始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因此质量分数也为0,加热开始分解后,二氧化锰慢慢增加,而固体质量在减少,因此质量分数增加,但到高锰酸钾分解完不再增加,因此坐标错误;故选项错误;D、没反应时没有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因此图象不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高锰酸钾分解中量的变化,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并能结合图象读懂图象是解题的关键.9.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用装置甲溶解固体 B. 用装置乙进行过滤C. 用装置丙蒸发滤液 D. 用装置丁称量固体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0.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粗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酸钙用作补钙剂B. 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型饮料C.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D. 氢氧化钠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根据碳酸钙的元素成分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C、根据根据碳酸氢钠显碱性可以和酸反应进行解答;D、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解答.解答: 解:A、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所以可用碳酸钙作补钙剂,正确;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用于制碳酸型饮料,正确;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以用来焙制糕点,正确;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错误.故选:D.点评: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12.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解答: 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故说法正确;C、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不是用纯酒精,故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13.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A. 蔗糖 B. 食盐 C. 小苏打 D. 食醋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 解:A、蔗糖不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B、食盐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C、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D、食醋显酸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实际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 浓硫酸可用于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B. 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C. 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 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进行解答;C、根据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进行解答;D、根据微粒的性质、特征进行分析进行解答.解答: 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所以胃酸过多时,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故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不能用冷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在水面上,起不到灭火的效果,应迅速盖上锅盖,可以起到隔离氧气的目的,从而灭火,故说法错误;C、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D、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运动花香的分子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与之相关考题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B. 碳酸盐、碳酸氢盐中只有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C. 沉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D.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时有氢氧化钙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与步骤、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酚酞溶液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③②①⑤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注意要先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钠去除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进行分析排序.解答: 解: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以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氯化钡,过滤将生成的沉淀除去,此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调整顺序,因此顺序可以为:②④③⑤①;或④②③⑤①或④③②⑤①;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粗盐中离子的去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加入物质的作用并进行合理排序.18.除去食盐水中的CaCl2和Na2SO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A. ③①②⑤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③②⑤④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根据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⑤④.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二.解答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1)硫酸铜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生石灰加水过程中会(填“放”或“吸”)热(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若要制取11.2t氧化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的原因是..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会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解:(1)硫酸铜在溶液中会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硫酸铜所含阴离子的符号是S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2)设需要碳酸钙质量为x,CaCO3 CaO+CO2100 56x 11.2t=x=20t;(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S ,放;(2)20t;(3)Fe+CuSO4FeSO4+Cu.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和波尔多液有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识记. 2.“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1)请以表2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Ⅱ、Ⅲ中的空格:项目序号 举例 物质类别间的相互反应 物质类别间的相互转化Ⅰ CaCl2+Na2CO3=CaCO3+2NaCl2 盐1﹣盐2 盐新盐Ⅱ 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盐 酸Ⅲ 写出氢氧化钠转变成另一种碱的 碱﹣ 碱新碱(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填标号).A.MgCl2﹣AgN03B.KN03﹣MgCl2C.MgCl2﹣HClD.Mg(OH)2﹣MgCl2.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解答: 解:(1)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故填:BaCl2+H2SO4BaSO4+2HCl;新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盐.(2)MgCl2+AgN03=AgCl+Mg(N03)2;故A正确;KN03既不与MgCl2反应也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MgCl2,故B不正确;+2H2OMgCl2既不与HCl反应也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HCl,故C不正确;Mg(OH)2+2HCl=MgCl2+2H2O,故D正确;故选:AD.点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3.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为验证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步骤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緩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蕩,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換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不浑浊.步骤Ⅱ:…(1)补充步骤Ⅱ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2)说明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作用.(3)实验后,将小药瓶、注时器1、注射器2中的所有物质依次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存在的几种情况(酚酞省略不写).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过量的稀盐酸会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2)根据瓶内的气压变化会产生的影响分析作用;(3)根据滴加酚酞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程度、反应的产物分析.解答: 解:(1)因为少量的盐酸会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氢钠,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可以继续加稀盐酸,稀盐酸会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换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较多气泡产生,细玻璃管中液柱明显升高,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由于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可能会产生过大的气压,会把瓶塞弹出,细玻璃管与大气相连,瓶内的气体会把部分液体压入玻璃管内,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可以通过液柱的上升,说明有气体的生成;故答案为:细玻璃管调节小药瓶内的气压,防止瓶内气压过大时瓶塞弹出;显示小药瓶内、外的压强差,帮助判断瓶中是否有气体生成;((3)因为盐酸会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实验后,将小药瓶、注时器1、注射器2中的所有物质依次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的碳酸钙沉淀,而只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碱性物质的存在,但可能是酸性物质盐酸的过量,故答案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能够根据题目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模拟设计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大.4.某同学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并用提纯后的氯化钠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1)按下面步骤提纯粗盐:①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加水溶解;②通过操作将泥沙除去;③将滤液移入蒸发皿,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都使用了同一仪器(填名称),它在步骤①和③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步骤①的目的是,步骤③的目的是;(3)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晶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溶解、装瓶;②量取所需的水应选用mL的量筒.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等杂质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②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进而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解答: 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等杂质难溶于水,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加水溶解,使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泥沙除去)将滤液移入蒸发皿,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蒸发.(2)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玻璃棒,它在步骤①溶解和③蒸发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①溶解中作用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③蒸发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滤液飞溅.(3)①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故答案为:(1)过滤;(2)玻璃棒;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搅拌,防止滤液飞溅;(3)①称量;②100.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容笑杂质的实验步骤.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②蒸发过程中,待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和仪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①根据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②根据题中加入的各种除杂试剂进行分析;(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计算出需要加入的氯化钠质量.解答: 解:(1)去除泥沙的步骤是: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等;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2)①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②通过分析可知,加入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所以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OH、NaCl、Na2CO3;(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以通过加入氯化钠固体的方法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设需要加入氯化钠为x,=x=22.4kg故答案为:(1)①漏斗;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2)①Na2CO3+BaCl2=BaCO3+2NaCl;②NaOH、NaCl、Na2CO3;(3)加入22.4kg的氯化钠固体.点评: 海水的综合利用是初中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之相关的实验操作,药品的选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都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对此内容了然于心.6.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MgCl2).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Cl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解的食盐水.现有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解:(1)图中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2)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镁和氯气(Cl2),方程式为MgCl2 Mg+Cl2.(3)设需加水质量为x,10kg×25%=(10kg+x)×20%x=2.5kg故答案为:(1)过滤;(2)MgCl2 Mg+Cl2.(3)2.5kg点评: 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溶液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盐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使粗盐得到初步提纯:(1)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通过蒸发M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结晶,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填“能”或“否”).理由是.(3)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所得精盐是否是纯净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精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并向其中加入① ②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结论:该精盐样品为混合物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以及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进行分析;(3)根据蒸发操作的正确步骤进行分析;(4)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镁离子、钙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1)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通过蒸发M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结晶,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3)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碳酸根离子和镁离子、钙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精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并向其中加入①碳酸钠 ②生成白色沉淀 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CaCl2+Na2CO3=CaCO3+2NaCl结论:该精盐样品为混合物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2)否,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3)停止加热;(4)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碳酸钠 生成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点评: 本题涉及除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进行情况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等方面的知识,比较难,是综合性题目.8.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2)操作a的名称是,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3)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填化学式).(4)在加热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其目的是.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分析作用;(2)根据过滤可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操作中需要漏斗等仪器;(3)根据所加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过量,分析盐酸的作用;(4)根据蒸发操作分析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解:(1)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中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故答案为:Na2SO4+BaCl2BaSO4+2NaCl;使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2)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因此是过滤操作,过滤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故答案为:过滤;漏斗;(3)由于加入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所以加入盐酸是为的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为:NaOH、Na2CO3;(4)蒸发时,要使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防止受热不均,使液滴飞溅;故答案为:防止受热不均,使液滴飞溅.点评: 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的相关问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除杂知识的应用.9.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引流”或“加快溶解”).(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填字母).②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的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g(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3)①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②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1)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②100g质量分数的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6%=6g,设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x,×100%=16%x=11.9g故答案为:(1)不变;(2)引流;(3)①BACD;②11.9.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及溶液组成的变化等知识,难度不大.10.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填序号)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2)操作③的名称是,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1)根据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以及玻璃棒在搅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进行分析;(4)①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②根据除去氯化镁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进行分析;③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1)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所以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故选:A;(2)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④是蒸发,要用到玻璃棒,作用为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3)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正确;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氯化钠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正确;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③错误;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质量分数不变,故④错误.故选:①②;(4)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Mg(OH)2;②除去氯化镁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③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故答案为:(1)A;(2)过滤,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3)①②;(4)①Mg(OH)2;②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3

安全用量在0.1%-0.5%之间。小苏打一般指碳酸氢钠,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碱,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失去全部二氧化碳。遇酸则强烈分解即产生二氧化碳。

钠离子为人体正常需要,一般认为无毒。但过量摄入,可能会造成碱中毒。碳酸氢钠固体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常利用此特性作为制作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小苏打常温下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于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除此之外,还能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铝和氯酸铝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钠盐还有二氧化碳。

(来源:文章屋网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4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试剂。对于碱,在已有的生活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类物质,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时,了解了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并且生成熟石灰;在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伴随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学生知道了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学习“酸的性质”时,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上述这些有关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构建学生学习的知识主线,以氢氧化钙为参照物,对比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常见碱的俗称及其腐蚀性,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形成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学习,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

三、课前准备

材料准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水、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烧杯、表面皿、药匙、多媒体、图片等。

学生分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定组长,指导本小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超市中有一种自加热盒饭,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10分钟即可加热食品。这种自加热盒饭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反应原理:CaO+H2O=Ca(OH)2,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而炉具洗涤剂中也有一种碱叫氢氧化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碱――Ca(OH)2和NaOH。这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要把它们鉴别出来,你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利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鉴别。

讲述:鉴别两种物质的前提是知道它们的性质差异,而我们只有在全面了解它们的性质后才能知道差异在哪里。所以我们首先来了解它们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盐酸、硫酸两种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碱溶液中的离子情况。

提问: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H+。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离子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学生对两种溶液中的离子情况进行猜测。

根据图片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离子情况,得出结论:两种碱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OH-,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

讲述:两种碱溶液中存在相同的离子――OH-,但也有不同的金属离子。它们的性质应该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分别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来比较两种碱的异同。

实验准备:在实验桌上的两个表面皿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并放置两个盛有等量水的小烧杯。

提问:观察表面皿中的固体,对两种碱的溶解性大小利用设计实验进行比较。

多媒体展示:制作叶脉书签;鸡爪浸泡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的状况。

提示: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它的俗名有烧碱、火碱、苛性钠。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展示:将表面皿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向学生展示。

观察对比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刚刚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无变化。了解潮解的过程。)

讲述: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氢氧化钠固体,表面会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潮解。

实验:观察两种碱的颜色、状态,并通过实验比较两种碱的溶解性。(学生在加碱的过程中可能会缺少对比意识,即没有往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碱。)

在比较溶解性时,通过触摸烧杯壁感受氢氧化钠溶解过程中的放热情况。了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及其俗称。

小结两种碱的物理性质。

明确两种碱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引导:通过对比两种碱溶液中的离子,我们分析得出两种碱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下面我们以熟悉的氢氧化钙为参照物,共同研究两种碱的化学性质。

体会学习方法――以已知物质为参照物来学习相似的未知物质的性质。学生联系到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也会根据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而猜测碱可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提问:你认为碱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讲述:OH-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有,溶液都显碱性,而且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演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

提问: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反应如何来证明呢?

小组讨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笔记上。

演示:一组对比实验:往两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观察现象:两个瓶子都变瘪了,但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那个瓶子变瘪的程度更大。

提问:如果只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瓶子变瘪能否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

回答:不能,软塑料瓶变瘪还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中造成的,实验不严密。

讲述:大家已经证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实,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还能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这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原理相似。

请同学们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SO3+2NaOH=Na2SO4+H2O

SO2+Ca(OH)2=CaSO3+H2O

提问:氢氧化钠固体如何保存?原因是什么?

回答:密封保存。(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2)氢氧化钠固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提问: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吗?

回答: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干燥。

提问:如何得到这两种重要的碱呢?

多媒体展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工业制法。初步了解两种碱的工业制法。

提问:学完这两种碱的性质后,现在你会用哪些方法来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呢?

应用所学知识,归纳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碱在用途上的区别及其原因。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

课堂检测:学生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新授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通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在对比学习两种酸的基础上,推测两种碱存在相似性质的原因。从它们结构中都存在OH-,可以判断它们都有碱性,同时每种物质可能也有其各自的特性。在认识它们的共性时,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学生已比较熟悉,因此作为参照物,通过与氢氧化钙对比,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这样安排使学生更易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结论,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是一个探究过程,因而也有利于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5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

【理论分析】废液是由四种盐混合而成的。这四种盐电离出的8种离子(H、SO、Ba、NO、Na、OH、K、CO)之间会相互发生反应。废液的pH为12,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存在的一种离子是_____;有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它们是NO、K和______。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SO、CO;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丙同学:另外,可能还含有Ba、SO、CO。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______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

【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我选择________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下:

分析与解答:本题在考查学生对物质之间反应规律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准确把握的同时,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由废液显碱性可知,废液中一定含OH,一定不含能和OH反应的阳离子,所以废液中一定不含H,而不能与其他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的NO、Na、K三种离子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存在。甲、乙、丙三位同学的猜想与假设中,丙同学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Ba与SO和CO均能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所以它们不能共存。至于设计实验验证甲、乙的假设是否成立,实际上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CO、Ba,在掌握了SO、CO、Ba性质的基础上,检验方案也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甲(以下表格内容意思正确、合理,表达清楚即可)

或选乙同学的假设

误区警示:复分解反应条件不清、反应规律和物质的性质不熟是导致该类题无法解答的主要原因。

提示: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的核心,作为化学概念和原理,它是酸、碱、盐的精髓,是学好酸、碱、盐的关键,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题型非常丰富(推断、共存、图像、探究等),综合性强,有的还要求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中考所设计的复分解反应类的试题(包括探究题),一般都是考查同学们对复分解反应概念和反应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情况,其中的探究类试题一般都是可借助教材上的原型启发(化学思想、方法)来获得解题的思路,解答与复分解反应概念和反应规律有关的化学探究题的关键就是紧紧抓住复分解反应概念和反应规律(特别是反应发生的条件),用概念、规律和条件来分析和思考。

四、综合考查

例4(2010年孝感市中考试题)做菜用的一种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1.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摇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3.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1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1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范文6

一、以观念建构的思想确立教学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磊教授及其研究生范晓琼、张毅强借鉴艾里克森的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提出的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理论,提出可以根据知识的层次和迁移价值将知识分为观念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并重新构建了知识的分类体系。从教学目标看,基于具体知识为本的教学注重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注

重具体知识的记忆和浅层次理解,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注重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观念的建构和形成;从教学过程看,基于具体知识为本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

多采用讲授式,而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多采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等方式;从教学效果层面看,基于具体知识为本的教学围绕具体知识讲解而展开,而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追求形成超越事实的思想,对问题层次的理解。

基于上述理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及二者的相互转化;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

法;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对比探究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培养实验观察、分析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刺激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初步形成化学分类观和实验观等化学观念。

二、以物质分类观为线索组织教学

化学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内容庞杂,易学难记,这就要求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要用好基本理论这一线索去贯穿整个知识体系,否则将使得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这显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相违背。而要用好化学基本理论这一工具,在现行的教材体系下,用好分类观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教学片段: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教学实录(部分)。

教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从物质的组成特点看,

应该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学生:属于盐。

追问:你能不能说一说盐类物质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盐可以分别与酸、碱、其他盐发生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教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再进一步的分类,比如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盐?

学生1:都属于钠盐。

学生2:都属于碳酸盐。

学生3:碳酸钠属于正盐、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教师:钠盐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学生:可以溶于水、可以进行焰色反应的实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教师:酸式盐与正盐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介绍的酸式盐的概念推测碳酸氢钠可能具有的性质?(引导:酸式盐可以看成是多元酸未被完全中和所形成的产物。)

学生:碳酸氢钠可能可以与碱发生反应。

教师:那么碳酸盐具有什么性质?大家能否从初中学过的碳酸钙的性质去推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这种教学方法真正把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作为分类研究的方法为理论指导,把物质类别之间的反应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类别之间的反应理应成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三、以实验探究活动促进化学实验观的建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的学习,学

生应该明确: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全面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科学地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将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是完成化学实验必需的基本方法。有鉴于此,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有:

学生活动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

荡,观察现象,同理把碳酸钠溶液再换成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对比。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盐及碱的反应。)

学生活动2:取现配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2-3mL于试管中,向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加2-3滴的酚酞指示剂,观察现象,然后继续在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中的不同现象(碳酸钠的现象是:溶液由刚加入酚酞时的红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最后伴随着气体的生成溶液变为无色;碳酸氢钠的现象是:加入酚酞后溶液呈浅红色,滴入盐酸溶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学生活动3:在老师演示完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套管

实验后,请学生分析相关现象得出结论。(问题提示:套管实验中外管和内管的温度如何?从实验结果看,哪个管中的固体受热分解了?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

对上述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碳酸

上一篇诗经七月

下一篇小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