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近义词范例6篇

广泛近义词

广泛近义词范文1

往常:往日的一般情况,平素;

经常:常常,时常;

平常:普通,不特别,平时;

2、它们不是近义词:

往常的近义词:往日、平常、以前、平时、通常、平素;

经常的近义词:时刻;

广泛近义词范文2

一、活动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迎接上海世博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项目

1、发放一份倡议书。发出“和谐、文明过节”倡议书,大力倡导现代感恩理念、文明缅怀方式和实践社会新风,使文明祭祀观念深入千家万户。

2、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祭扫活动。区教体局要组织各中小学校通过朗诵会和歌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诗词吟诵活动;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网上祭扫、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等,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要通过举行中小学生入团、入队仪式和成人仪式,引导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3、组织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节日期间,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群众性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八一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小平小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4、组织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参加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青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和中国广播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搭建的“网上祭先烈”互动平台,发动广大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等。

5、广泛开展“——我们播种绿荫”活动。要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植树种绿活动,唤起大家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的共同意识和实际行动。大力倡导各种类型的种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公民和不同社会群体参加植树劳动的需求。

三、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活动项目抓实。

2、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工作结合起来,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做到既形成声势又扎扎实实。

广泛近义词范文3

关键词:“枚” 词义演变 词语复活

2010年《新快报》上出现“立威廉,怎么看都是帅哥一枚吧,不过相比于明道、阮经天沸沸扬扬的绯闻,立威廉可称得上是绯闻绝缘体”这样的句子,其中“帅哥一枚”顿时令人耳目一新。于是,量词“枚”便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至今用“枚”来修饰人的用法还颇受追捧。然而在此之前的现代汉语中,我们却很少用到量词“枚”,量词“枚”修饰人的用法更是闻所未闻。那么量词“枚”修饰人的用法是不是新产生的呢?它如今为什么会如此火热?

一、“枚”的历史演变

量词不是一个先在的语法范畴,它是由其他词语法化而来的,量词“枚”也不例外。

“枚”最初只是普通的名词,《说文解字》中有“枚,干也”,其本意即“树干”(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粗大的树干,而是细长的枝条),例如:枝曰条,干曰枚。(《毛传》)。由于“枚”本意“树干”有“小”“细长”的语义特征,“枚”由此引申为其它的义项,如“小木条”“马鞭子”等,例如:引申为衔枚之枚,为枚数之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由于“枚”的这一特点,上古时期“枚”常被用作计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已经初步具有了量词的一些特点,例如: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弓凿广四枚,凿上二枚,凿下四枚(《考工记》)。

汉初,量词“枚”已经产生,不仅典型,而且刚开始就有泛化的趋势,可以修饰动物、植物、器物、衣物、书籍等许多事物,例如:血如豆比五六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买狗四枚(《居延汉简》)。

魏晋南北朝时期,“枚”的量词用法进一步发展,可以广泛地用于事物和动物,还可以用于人(用例较少),这时的“枚”几乎是使用范围最为宽泛的量词。例如:有石碑一枚(《洛阳伽蓝记》);雨中有小儿八九枚(《述异记》)。

但是自近代以来,“枚”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狭窄,一些用法被专用量词和“个”所取代。现代汉语中,“枚”只用于修饰邮票、钉子等之类有体积小或细长特征的事物,多出现在书面语中,而且可以被其它量词替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量词“枚”的使用范围呈现出由小到大,又由大逐渐变小直至萎缩的历时演变过程。

二、“枚”的演变动因

我们认为促使“枚”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根据明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不断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结果。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的明晰性原则,要求词语的丰富多彩,这为量词“枚”的产生和l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为了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势必需要更多的量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系统还不成熟,很多事物没有专用量词,而这时量词“枚”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于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2.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实用、简便,这也为“枚”的泛化提供了可能。

唐以后量词繁多,这不仅给人们造成了记忆负担,也给量词的使用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一个泛化量词加以调节,泛化量词“枚”便有了存在的必要。

3.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还要求语言内部要素的相互补充和竞争,并优胜劣汰,这又使量词“枚”被其它专用量词和“个”所取代,使用范围逐渐变小。

语言的明晰性原则促使量词分工日益细密,丰富多彩的量词使得语言表达更为清晰、形象,但也给人们的使用增加了难度。同时,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要求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于是又产生了对泛指量词的需要。在量词分工的发展和人们对泛量词需要之间的矛盾斗争中,泛量词“枚”和与它有着相似发展轨迹的泛量词“个”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不会允许重复无用的语言现象长久共存,“枚”和“个”势必要有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由于语言使用者喜新厌旧的心理和“枚”本义特征的回归倾向(由其它词语法化而来的量词滞留有原词的语义特征,这限制着它同名词和动词的双向选择)使其失去了和“个”的竞争优势,于是“枚”便被“个”永久性取代了。

可见,量词“枚”修饰人的用法不仅不新,可以说很古老了。那现代汉语中几乎销声匿迹的量词“枚”如今为什么那么火,是不是要复活了呢?

三、“枚”的复活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a.正月初五顺产男孩一枚,母子平安。(准妈妈论坛,2012年2月7日)

b.一枚孕妇的自白书(汉语言论文新浪博客,2011年12月29日)

c.准妈妈一枚,迷死上万人!(开心网,2012年8月15日)

(2)a.苦逼青年一枚、吃货一枚

(3)a.送你一枚童话(《羊城晚报》,2010年5月8日)

b.叶天伸出手,摸了摸下巴,随即露出一丝邪笑,“要不然奖励你香吻一枚好了。”(凤舞文学网,2011年7月4日)

由以上例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枚”如今又被重新使用有以下原因:

(一)表达色彩意义的需要

一个词除了有理性意义以外,色彩意义(感彩和语体色彩)也很重要,它在语言交际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第一组例句,“枚”分别用来修饰新婴儿、孕妇、准妈妈,给人一种亲切、美好的感受。第二组例句有自嘲或谦虚的意味。第三组例句则比较文艺,给人一种清新或者温馨的感觉。“枚”本来是比较典雅严肃的词语,多用于书面语,通过如以上例句的用法,“枚”则庄谐并举,或调侃,或文艺,生动活泼,使人耳目一新,取得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由于色彩意义表达的需要,“枚”便逐渐从书面走向口语,更贴近生活,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枚”自身的特点

语言在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结构的内部调整,而又由于语言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的制约,这种调整往往倾向于用语言原有元素实现新的功能,很少表现为创造新的元素。为满足如今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需求,量词便进行了内部调整。虽然用法广泛的“个”的许多修辞形式也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但用久了人们也会审美疲劳。于是,量词就需要另一个类似于“个”的词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历史上的“枚”恰好满足条件。如“枚”有“细长,体积小”的语义特征,用于修饰人、抽象事物有种可爱的感觉,“枚”历史上本身就可以修饰人,“枚”曾经作为泛化量词的用法较“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枚”这些特点使它满足了语言结构内部调整的需要,因此“枚”得以被重新使用。

(三)网络平台的推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喾⒄梗网络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网络流行语进入现代汉语中。以上例句就多出自网络用语,我们可以想见“枚”受到了网络平台的推动作用,这有利于它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被普遍运用。

综上所述,量词“枚”从产生到现在,用法在总体上是逐渐萎缩的,但最近有重新复活的势头。而语言的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枚”还会不会有新的变化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陈.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2,(01).

[2]陈晓.量词“颗、粒、枚”的认知语义特点[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曾柱.“枚”的扩张[J].语文建设,2010,(10).

[4]李建平,张显成.泛指量词“枚/个”的兴替及其动因[J].古汉语研究,2009,(04).

[5]吴文婷.从认知角度看量词“枚”的语法化与复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06).

[6]王子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鸡出入簿》小议――兼说汉代量词“只”“枚”的用法[J].考古,2003,(12).

[7]谢冰.凌量词“枚”古义复活现象浅[J].现代交际,2013,(06).

[8]叶桂郴,刘炎飞.从“个”和“枚”等三对量词的历时演变看汉语量词发展的机理[N].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9]张万起.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1998,(03).

广泛近义词范文4

关键词:打 短语固化 词义泛化

一、关于“打”字

动词“打”是汉语中引申义最多、最复杂的一个词,也是最受学者们重视的一个词,远可溯至欧阳修,近可追至刘半农、符淮青、胡明扬、俞敏等老先生。他们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在关于“打”字的研究中,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有记载:“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打’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船车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晌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1]

刘半农先生曾撰《打雅》一文,罗列了101个“打”字义,称其为“意义含混的‘混蛋字’”。胡明扬先生《说“打”》一文把“打”的动词义分析为“捶击、攻战、挥动手臂、虚化的动词”四大类98义。符淮清先生《“打”义分析》一文归为29义,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把“打”从多义词中划分出来,特称之为“泛义词”,俞敏《“打”雅》一文析为七大类32义。另外,“《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收单字1万多个,单字义项在十个以上的有25个,其中24个字的义项在10~20个之间,而‘打’义项为24个,排名第一。”[2]可见,“打”确实是一个多义动词之最,不但本身意义众多,学者们对其分析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二、“打”义的发展史。

“‘打’是后汉时期出现的一个新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广雅》,《释诂三》‘打,击也’。又《释言》:‘打,??也’”[3]。

胡明扬在《说“打”》中提到:“现存文献最早出现‘打’字的是东汉王延寿的《梦赋》:撞纵目,打三颅。”另外,胡明扬还总结到:“根据手头材料来看,‘打’的使用从东汉至初唐含义比较单纯,基本上只是‘捶击’的意思。唐以后,特别是在几代汉语白话著作中‘打’字的用法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远在宋代就已经成为一个无往而不用的常用动词,并且今天的各种用法已经基本具备。”[4]

祝建军在《“打v”之“打”的语法化探析》中,从历时的角度运用大量的古文献例句,详细地总结了“打”义的发展史。结合祝建军的论述,笔者认为“打”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词义单纯阶段

正如胡明扬所说,中古时期“打”的含义还比较单纯,基本上都是“捶击”义,或者是与“捶击”相关的意义。也正如祝建军所说,“(用手或器物)撞击(物体)是‘打’的基本义,也是‘打’有文献可查的原始义,那时‘打’的词义还比较实在,是一个动作动词,此动作是由具备活动能力的物或生命体(主要是人)来发出的。”(祝建军,2004)

(二)词义引申阶段

中古后以及隋唐五代时期,“打”的组合能力增强,搭配对象范围扩大,随之词义有了一定的引申和变化,应用也就更趋灵活。像进行某种游戏、捕猎、收获、汲取等意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但此时“打”的意义还比较具体,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找出由“锤击”义引申的脉络。

(三)词义抽象、泛化阶段

“打”的使用从唐代开始逐渐泛化、抽象化,至宋元时期,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在数量上,它的广义用法都极为普遍。如果仅根据组合和语境定立义项,很难把它们归纳为简明的几个义项。因为此时“打”的意义逐渐获得了语境中“制作,使……产生”的意味,有些因经常使用而愈来愈突出,逐渐成为一个新的义位。而此时的义位已与打的本义相去甚远。宋元以后,“打”义向着泛化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甚至被人称为“动词前缀”,王力将“打”称之为“动词的记号”。

三、从《现汉》具体实例看“打”义发展

本文结合前人分析,梳理了“打”义的发展史,并将1978版和2005最新版《现汉》“打”字开头词语进行对照,着重分析新增的以“打”字开头的词条,以观察动词“打”字意义的历时发展特点及1978年以来以“打”字开头的词汇的发展规律。

(一)由《现代汉语词典》看“打”字开头的词汇的变化

笔者对1978年版和2005年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进行了比较,发现2005版《现汉》中有49个词条是1978版中所没有的,所以笔者对这46个词(去掉“打开天窗说亮话”“打破沙锅问到底”“打肿脸充胖子”三个熟语)中的“打”义进行了分析,以探求近三十年来“打”义的发展。这46条词语统计如下:

打白条 打板子 打表 打叉 打场子 打车 打冲锋 打憷 打的 打点滴 打斗 打嘟噜 打非 打工 打钩 打拐 打官腔 打光棍儿 打棍子 打鼾 打寒噤 打寒战 打寒颤 打黑 打呼噜 打卡 打假 打垮 打雷 打闹 打蔫儿 打扒 打拼 打平手 打情骂俏 打闪 打私 打探 打下手 打先锋 打压 打哑谜 打印机 打预防针 打照面儿 打折

(二)46个“打”词分类

1.“锤击”或与“捶击”直接相关

打板子 打棍子 打斗 打闹 打非 打黑 打拐 打扒 打私 打假 打垮 打压

根据“打”的后接成分又可以分为:

(1)打+名词

打板子 打棍子

这两个词,“打”后面接的是“打”所用的工具。

(2)打+动词

打斗 打闹 打压 打垮

这四个词中,“打斗、打闹、打压”为并列式结构,“打垮”为动补式结构。

(3)在“打非、打黑、打拐、打扒、打私、打假”这一系列词中,“打”是“打击”义,“非、黑、拐、扒、私、假”分别指代制作出售非法出版物、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拐卖人口、盗窃财产、走私贩私、制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2.与“捶击”义间接相关

(1)在拓印过程中捶击:填写或书写

打白条 打叉 打钩 打印机

(2)捶击使之损伤、破碎或死亡:雷电、海浪、雨水等自然力量袭击

打闪 打雷

(3)捶击使射出:注射

打点滴 打预防针

在这一类词条中,除了“打印机”中“打”和“印”是并列关系外,“印”为动词,其余的都是“打”+名词。根据后接名词的性质、用途可将这7个词具体分析如下:

a.受事宾语 打白条

b.工具宾语 打预防针

c.方式宾语 打点滴

d.结果宾语 打叉 打钩 打雷 打闪

3.“打”义泛化、抽象

打冲锋 打憷 打呼噜 打嘟噜 打鼾 打寒噤 打寒战 打寒颤 打拼 打蔫儿 打探 打场子 打车 打的 打工 打光棍儿 打卡 打平手 打下手 打先锋 打哑谜 打照面儿 打折

在这一系列词条中,根据“打”的后接成分又可以分为:

(1)打+名词

打呼噜 打嘟噜 打鼾 打寒噤 打寒战 打寒颤 打场子 打车 打的 打工 打光棍儿 打卡 打平手 打下手 打先锋 打哑谜 打照面儿 打折

此时“打”的意义已经泛化,几乎成为“万能词”,“打”的意义的确定必须靠它后面的宾语,因此,词典当中对“打”的每个义项的解释也只能更加概括。

(2)打+动词/形容词

打冲锋 打憷 打拼 打探 打蔫儿

“打”后加动词/形容词,可以将其泛化概括为两种:

发生义:打蔫儿(指“蔫儿”的状态发生)

泛指:打冲锋 打憷 打拼 打探

在这几个词中,“打”的意义几乎已经语法化了,整个词更强调的是“冲锋”“憷”“拼”“探”的意思。

根据上述统计,列表如下(n:名词;v:动词;a:形容词):

“打”义

打+n/v/a 锤击或与捶击直接相关的 与“捶击”义间接相关的 “打”的泛化抽象

打+n 9 6 20

打+v 4 2 4

打+a 1

总计 13 8 25

在对“打”进行打+n、打+v、打+a的分类时,有一类词,就是上文所提过的:“打非 打黑 打拐 打扒 打私 打假”,这一系列词中,抛开词义,“打”后面跟着形容词或动词,但实际上这些“非、黑、拐、扒、私、假”指代的都是特定的违法行为,所以在这里都把其看作为“打”+n。

从上表可以发现:在这46个词中,因“打”的泛化义而产生的词有20个,占54.3%,近三十年来,“打”仍是朝着泛化、抽象的方向发展着;另外,在这46个词中,35个由“打+n”构成,占总数的76%,可以说,以“打”字开头的词的最活跃的是“打”+n的格式。

纵观这46个词条,“打”义的发展大致沿这两条路:

一是包含“打”字的短语固化成词,如“打非、打黑、打拐、打扒、打私、打假”。这些词在“打”的基本义“锤击”的基础上产生,由短语固化成词。

二是利用“打”义的泛化产生新词,如:上面所说的“打的”这个词语,为什么会选用“打”这个词而不选用别的词,原因有两个:①“打的”本源自粤方言“搭的士”,“打”与“搭”音近。②这也是由“打”义的泛化所决定的。“打”义的泛化与“打”在语音上的特点决定了打可以与“的士”结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意义。“打”的这个特点是打义如此活跃,如此变化多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2005版《现汉》“打”字词条中所记录的1978版《现汉》所没有的46个词条的分析,发现“打”义在近三十年基本上按照两条路线发展:一是在本义“锤击”的基础上,通过短语固化成词;一是利用“打”义的泛化产生新词的规律。把握了这两条,对千变万化的“打”字开头的词条就有了大致的把握。明确“打”义的发展趋势,对于有关“打”字的新词的规律新语的预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注 释: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2]曹先擢.“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j].

辞书研究,1996(6).

[3]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

1995(6).

[4]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3][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4]刘复.半农杂文[m].上海:上海书店印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

[5]曹先擢.“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

[j].辞书研究,1996,(6).

[6]俞敏.“打”雅[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7]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

文,1995,(6).

[9]祝建军.“打v”之“打”的语法化探析[j].古汉语研究,2004,

(3).

广泛近义词范文5

关键词:英语词汇;泛读;习得

经过观察,英语水平高者总是善于利用多变的策略达到学会生词的目的,相反,水平低者则在灵活运用策略方面能力欠缺。所以,学习者绝对不能用简单的查词典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简写读物或原著时,要学会广泛地做笔记进行方法归纳。词汇记忆须将词汇的音、形、义、用法科学地相结合,注重认知规律,关注词汇间的联系来加以记忆,以便获得词汇习得的最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上下文出现的反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和相关的词来判断生词词义

1.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如:Mother was tall,fat and middle-aged.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was an older woman,almost as plump as mother,and much shorter.此句中,作者把学校的校长和他的母亲相比,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校长比母亲年纪大些,个子矮些,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并用“as...as”结构表示出来。从这一对比中,可以看出fat和plump是近义词。fat是读者熟悉的词即“肥胖的”,那么,plump一词的意思就能猜个大概了。

2.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词。如:In the past the world seemed to run in an orderly way.Now,however,everything seems to be in a state of turmoil.此句中,以信号词however为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把现在的事情与过去相比。过去是“in an orderly way”,而现在是“in a state of turmoil”,过去是秩序井然,那么现在则是相反,那就是一片混乱。

二、通过生词所在的语境及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来判断其词义

1.If there is no meter in the taxi,agree on a price before you get in .把这句话中的taxi和price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推侧出meter意思是“计价器”。

2.He later said it was not a planned action,It was done 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这里的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是个难点,从上句的意思可以推论出它的意思和was not a planned action接近,为“凭一时冲动做事,没有预先计划、安排去做某事”。

3.标点释义:利用标点符号作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逗号、冒号、破折号和括号等对某个单词的意思进行猜测。如:Tornadoes(violent and destructive whirl wind)normally occur on hot,humid(a little wet)day,but not necessarily in the summer.此句中,“tornado”和“humid”两词的词义都在括弧里被清楚地表述出来。“tornado”即一种非常剧烈的、破坏性很大的旋转的风。很明显,这是“旋风﹑飓风”;humid即有点湿,其词义很清楚是“潮湿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括号作为猜词线索,在一瞬间就能猜出其词义来,阅读可继续进行,不会因生词而影响阅读速度。

4.掌握一些最重要最常见的Prefixes、Suffixes、Roots,利用这些前后缀、词根来进行有规律的记忆。Prefixes和Roots通常起表意的作用,Suffixes主要起决定词性的作用。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由两个词根组成的复合词和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或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组成复合词的词根是能独立存在的基础词汇,词义“复合”了这些单词的意义,如roommate,workforce这些都能轻松地猜出词义。如后缀-ist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类人,因此很容易地理解许多诸如此类的词汇,如psychologist,geologist等。

总之,在音、形、义结合记单词的基础上加强在泛读中的词汇记忆,有助于大量增加词汇的习得,并促进词汇的长久记忆,这也是一个培养自主能力的过程,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泛近义词范文6

关键词:语用;网络词汇;心理成因

网络词汇是计算机技术迅速普及的产物,其以新颖、便捷、幽默的特点为人们广泛熟知。它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生命活力和表现形式,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由于网络词汇产生于网络这个特定的平台,它的使用与网络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网络也为该类词汇的发展带来的特殊的效果。这就使得网络词汇的产生不同于一般词汇,它借助了不同形式产生出新的含义,当使用者离开特定语境或者在没有得到完整解释时,会对话者双方在理解上造成偏差。

本文拟从语用学角度入手,分析网络词汇形成的心理原因,并进行分类,便于更广泛的人群使用,从而提升言语交际的效率。

一、词汇语用学理论概述

词汇语用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分支学科,它是"试图完整地阐释关涉词项未完全表述意义"的语用现象,[1]其研究对象为"词汇的字面意义在使用中的调整过程"。[2]换句话说,词汇语用学主要研究词语在使用中的意义或在特定语境中交际的实际意义。因此,它强调的是此后与意义在使用时所表现出的临时性及对语境的依赖性,关注静态词义在话语理解中的动态变化。[3]

我们所说的话语交际中的信息处理不是类似计算机程序中简单编码和解码,而是交际中的双方根据语境条件对话语进行不同的语用加工过程。詹全旺博士在其文章中指出:词汇的语用过程有五种可能结果,分别是:零调整、语用收窄、语用扩充、语用叠加和语用转移。[4]Wislison等西方语言界学者则认为:对词汇的理解常常需要关涉到该词汇编码意义的扩大和缩小,或者是转移。[5]这里的语用扩充指的是话语理解中的词汇意义除了有可能和字面意义背离和重叠以外,可能还中间还包含相似、拓展等可能性;语用缩小则指词语的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义在该语境中含义范围的缩小;而语用转移则是说词语的本义在特定语境中发生了转变。鉴于以上观点,本文将以网络词汇为例,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分类解析其形成的心理原因。

二、网络词汇心理成因

陈原先生曾说过:"语言变化确实有些是来自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新词不仅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镜子,也同时反映着人们社会心态。经过对各种各样的新词进行分析与整理,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影响着新词的产生。

1、发泄或调侃的心理

如今,都市人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时人们在交际中需要释放、发泄,于是产生了形形的新词来满足人们的语用心理。譬如"尼玛"、"坑爹"等词是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愤懑的,而"富二代""穷二代""白富美""高大上""逆袭""土豪""女汉子""学霸""学渣""草根"等这些词都是现在年轻人常用来调侃、讽刺他人的词语。所以,因为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同便会创造出各异的新词。也许有的新词太过粗俗,但它却能很好地表达意思而且字面上不至于太难看,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这也算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

2、避繁从简的语用心理

忙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交谈简洁明了往往有"一切从简"的心理,于是大量缩略式新词便产生。例如"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式;"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的缩略式;"累觉不爱"用这四个字概括说明劳累、疲惫至极以致于感觉不会再爱了的意思,这类词还有"社保""房改""工行""超女""人大代表""课改"等。现在流行于网络的数字语、拼音语也是基于人们崇尚简洁的心理,例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MM(美眉)"等,用简单的数字或拼音传达词义。这些词其实都可以归类到缩略词,也许从语法上或词语规范上来讲,它们并不合乎规矩,但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使用者的心理语用,所以在网络交谈或日常交谈中逐渐流行起来,至于它们的规范性还有待考察。

3、喜新厌旧的心理

人们都喜欢新颖、新鲜感,喜欢与众不同,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长时间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便会心生厌烦然后去寻找新的创意。这些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创新来达到所谓的标新立异。例如"打酱油"不再是原来的意思,而多指事不关已的意思,等同于"路过";"断奶"原指婴儿成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停止喂奶,现在多指被父母过于照顾以致于该独立时却仍离不开父母照顾的那些年轻人,有嘲讽之意;"防火墙"旧义指建筑物之间防止火灾蔓延的高墙,新义指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土豪"原指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这个词被人们熟知,与和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土地"有关,现在多用来指有知识没文化、有财富没精神、有成功没追求、有排场没内容、有外表没灵魂的人。

4、模仿从众的心理

当人们听到自己觉得新颖,有个性又很形象的说法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便会激发人们模仿的心理,然后催生再创造的行为。例如之前常说"富二代",然后便衍生出"官二代、红二代、穷二代、星二代、独二代、房二代、拆二代"等一系列词语;说八十年代的人叫"八零后",之后便有了"九零后、零零后"等;为强调投资风险小说"零风险",然后又衍生出"零首付、零投资"等说法;之前报纸或新闻上说"金融泡沫、房产泡沫",现在又出现了"人际泡沫"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身边有许多朋友,事实上真心相待抑或能救你于危难之中的朋友却寥寥无几。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到,人们模仿从众的心理会促使大量的新词缀产生,同时也会衍生出许多新词。这些由模仿心理催生出来的新词大大地减轻人们记忆的负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的心理基础对于新词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是不可否认的。从新词产生的原因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新词出现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原因,而且还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人民大众所具有的普遍心理状态。新词来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是人民百姓创造力的体现,而且它的出现能彰显时代特点。我们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时应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汉语增添新血液,使汉语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邓倩.语言学视角下的新词研究文献述评[J].海外英语,2012,(9).

[ 2]陈明福,张鹏丽.社会发展与汉语新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1).

[3]王红璐.新时期新词语的来源与动态发展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

上一篇片段式作文

下一篇骄傲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