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故事范例6篇

买椟还珠的故事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1

管理不仅是一个实践的命题,更多的是一个哲学的命题。在一个组织中各种事务纷繁复杂,需要管理的问题千头万绪,如何应用哲学理念分清问题的主次,处理好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

中国有—成语叫“舍本逐末”,意思是面对一个事物和问题,关注的是这个事物和问题的枝节和次要矛盾,而把事物根本的问题和主要的部分却给丢掉了。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舍本逐末”的管理案例。许多企业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身心疲惫,但企业却没管好,乱的—塌糊涂。其实,他们犯的毛病就是没有解决好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管理实践中抓不住事务和事务的主要矛盾,往往被一些琐碎的、并不关键的事务所纠缠,投入大量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满意。

分不清日常事务的主次对企业的危害是有限的,最可怕的是管理者在公司的战略决策时,往往也会舍弃公司的优势而去做一些公司的短板,这对公司的损害是致命的。常看到一些公司舍弃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盲目转行和盲目转产,结果导致企业失败。还有的企业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不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在处于次要因素的包装上下功夫,结果出现产品质量很差,包装很精美的“舍本逐末”现象。南京冠生园就是很好的例证,冠生园只是在月饼包装上做文章而把最重要的月饼质量抛在了脑后,月饼馅用的竟然是陈年老馅,结果企业最终难逃破产命运。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2

买椟还珠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椟是木匣的意思,珠是珍珠的意思。故事是有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了一个装潢的非常华贵的匣子里,郑国人不识货,买下了匣子,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很明显从字面上来看该成语是贬义词,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为什么潜意识里就一定认为贵的事物一定实用,有价值呢?这是何苦来呢?

我认为郑国人的做法也有他的理由,华丽,昂贵的珍珠美丽大方,却缺少了实用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毫无价值。郑国人之所以选择了装饰华贵的木匣子而退还了珍珠是因为木匣子在他的经济能力范围之下。买回家里,既实用又起到了很强的装饰性,同样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世人眼中的郑人虽然没有眼光,但他不虚伪,没有虚荣心,不会逞强。这个郑人到了如今的社会也许不会遭受世人的议论,也许他还会有所作为,因为他真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佳的现状或方面。

就像在奢侈品贸易市场上,不少人在一大群贵人面前虚荣心上涨,为了撑起自己的门面,将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花在了上万块的礼品上,送给那些贵人们,那些贵人们回到家说不定觉得那些商品对于他们来说毫无价值,对它们没有帮助便会信手一扔,却苦了那些正在“还债”的人们,其实它们对于自己真正的需求也是不明确的。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3

(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沉重的代价,昂贵的学费

由于过去我国的企业对包装不够重视,包装技术落后,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数以百亿计。根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的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0亿元以上,其中70%是由运输包装造成的。如水泥的破包率为15%一20%,每年损失300万吨;玻璃的破损率平均为20%,每年损失达4.5亿元。另据外贸部门的统计,由于出口商品包装落后,每年使国家至少减少10%的外汇收入。

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中“一等的质量,二等的包装,三等的价格”的惨痛教训,举不胜举。

案例 I: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18头莲花茶具,因包装问题让外商赚了一大笔钱。18头莲花茶具本身质量很好,但由于采用简易的瓦楞纸盒做包装,既容易破损,又不美观;既难以辨别是什么商品,又给人以低档廉价的感觉,所以销路一直不好。后来,一个精明的外商将该产品买走后,仅仅在原包装上加了一个精制的美术包装,系上了一条绸带,使商品显得高雅华贵,一时销路大开,身价陡增,销售价格由一套1.7英镑提高到一套8.99英镑。

案例Ⅱ:众所周知,人参是名贵的稀有药材,价格昂贵。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有关单位在出口人参时,像捆萝卜干似将人参捆扎起来,用麻袋或木箱(10公斤)包装。可想而知,这种“稻草包珍珠”的包装方式,不能不让人对其商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参的身价。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价格很低,但是销路仍然不佳。在市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学”课程和外商赚取大笔利润后,我们的有关单位终于明智地改变了包装策略——采用小包装(一到两支),配上了绸缎锦盒,或使用木盒外套玻璃纸罩,这样的“装束”雅致大方,使人参的稀有名贵充分表现出来了。结果是不仅销路打开,而且每吨的售价比过去增加了2.3万元,使商品利润倍增。

案例 Ⅲ:四川人在销售其“拳头”产品——榨菜时,一开始是用大坛子、大篓子将其商品卖给上海人;精明的上海人格榨菜倒装在小坛子后,出口日本;在销路不好的情况下,日本商人又将从上海进口的榨菜原封不动地卖给了香港商人;而爱动脑子、富于创新精神的香港商人,以块、片、丝的形式把榨菜分成真空小袋包装后,再返销日本。从榨菜的“旅行”过程中,不难看出各方商人都赚了钱,但是靠包装赚“大钱”的还是香港商人。

现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虽然有了“货卖一张皮”的观念,在重视包装的保护功能的同时,也重视了包装的促销功能、增值功能,承认了包装这一“无声的推销员”的作用,但毕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交了高额的“学费”。

(二)给人启示的三个故事——“买椟还珠“新解,茅台酒“金榜提名”,白兰地“荣华日贵”

故事 I:《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着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一个郑国人从楚国商人那里买到一只有外饰漂亮木盒的珍珠,竟然将盒子留下,而将珍珠还给了楚国商人。原因是那只“为木兰之柜”,再“熏以桂椒”,又“缀以珠宝”的精美包装盒(椟)“掩盖”了盒中珍宝的光泽。无怪乎郑人不爱珍宝而爱美椟了。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讽刺郑人舍本求末的愚蠢行为的,但是,今天我们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可以将该故事理解为:在市场营销中要时刻注意商品的包装,要善于利用“精椟配美珠”的神奇包装效果来取悦买者,招徕顾客,达到“爱椟及珠”扩大商品销售的目的。

故事Ⅱ: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我国名酒——茅台酒,因为包装粗糙,造型不雅,使外国人瞧不起,没能进入预选行列。在这“紧要”关头,我国参展的一商人急中生智,“不慎”将一瓶茅台酒打烂在地,顿时香气四溢,吸引了所有的人,征服了评审官的心,才使茅台酒“金榜提名”、“笑傲国际市场”。这则故事说明,当时的“茅台人”缺乏商品的整体概念,只重视了商品的内在质量,而忽略了商品的外在质量。它告诉我们,在现代市场营销中,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一起抓,做到“好马要配金鞍”,好商品一定要有好包装。如果仍坚持“只要商品质量好,就一定有销路”的老观念,仍坚持“金玉其中,败絮其外”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重蹈茅台酒之覆辙。

故事Ⅲ:法国以生产柯纳克白兰地而著名的马尔戴勒公司,从1715年就生产专供皇室、高级大饭店宴会用的白兰地。为了使这样的珍品不致于降低身价,公司都给予了相应的包装。他们生产的畅销的白兰地酒——XO,是装在水晶玻璃瓶里的,瓶子又装在印着金宇的精致的盒子里;另一种比 XO更好的白兰地酒,外包装盒是丝绒的,象首饰盒一样可以开启。这样的包装和装磺又反过来衬托了名牌商品的价值,使商品的附加价值大大提高,其目的是让人感受到里面装的是稀世美酒,赢得那些追求名牌、追求豪华的顾客。另外为了让顾客熟悉、喜欢其产品,为了留住顾客,该公司近百年来保持它传统的包装,坚持不改变包装策略。

(三)包装制胜的技巧——表里如一、权宜应变、心理策略、巧用色彩

技巧 I:表里如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商品包装观,既要防止“金玉其中,败絮其外”的现象,更应防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行为。如果你用“绣花枕头”式的手段去欺骗顾客,那末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敬请有该思想的商家牢记市场营销专家的忠告:“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一次当的顾客,不会再上第二次当,同时“上当的顾客会对11个熟人说该产品的坏话;而满意的顾客只会对3个人说产品的好话。”

技巧Ⅱ:权宜应变。①包装应随商品本身用途的不同而各异。著名的法国香水业有句名言:“设计精美的香水瓶是香水的最佳推销员。”法国香水分五个香型,每种香味不同的香水,它的包装瓶都有不同的造型。如有种香味类似森林和木料的男用香水,它的包装瓶子被设计成细高如树的造型,又配上能让人联想到木板的本色细条纸盒外包装;另一叫“高山”的香水,包装瓶子被设计成旋转升天式。这些造型别致、富于联想的包装,自然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②包装应随销售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你的商品是在开架销售的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民店中出售的,是由顾客自己从货架上挑选的,那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重视商品的包装:一是包装要吸引人,让顾客从货架旁边走过时能留意它,想把它从货架上拿下来看一看;二是因无人售货,所以产品说明书一定要让顾客一看就懂,看了就能使用,否则,顾客看不懂如何使用,哪敢购买?③包装应与商品的价值相称。就是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分别设计,使用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包装材料和包装装磺,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消费者的需要。我们提倡适当的商品包装,反对过分包装、反对小商品大包装。相宜的包装能反衬商品的价值,会使商品的附加价值大大提高;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4

里克卡什说,“在需求商业模式背景下,你应该比你的对手和你的客户都具有前瞻意识。去媒婆那里打探消息,把珍珠提供给适婚年龄的中产阶级男子,他一定会需要这样一份聘礼的。”

赫苏斯维加另有高见,“你为何不搭配魅惑的广告、让温柔美丽的售货小姐来售卖这颗性感的珍珠呢?”

马丁戈德法布则有个有趣的想法,“让你的客户认同产品,他才有可能愿意购买。不如为你的珍珠安排一场走秀,让客人觉得,‘哦!多么可爱的珍珠。它怎么搭配都这么美丽。我也要这么美丽!’”

B.约瑟夫派恩说,“你应该给客户提供试戴珍珠体验服务,让他亲身感受到,佩戴你出售的珍珠,他将成为人群的焦点。”

史蒂夫哈里森反问,“为何不售卖‘精雕仿古首饰盒’然后在盒子里放一张这个盒子里盛放珍珠的漂亮图片,暗示顾客产生对珍珠的期待呢?”

市场的膨胀和推进会让竞争格外凸显,而这种复杂和高速来自于信息爆炸、交易途径激增和资本飞速流通,这是时代的特征,不可避免也无法逆转。市场中的个体只能在适应中求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营销将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更是针对企业本身的一种调整。

里克卡什在《赢的力量:如何从需求商业模式中赢利》一书中清晰地将这样的需求商业模式大背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传统供给驱动模式下的利益链将不再牢固,转变思维方式迫在眉睫。走在对手甚至客户的前面,就像佳得乐针对“又热又出汗”这一现象研究功能饮料的案例一样,让客户在认识到自己需要之前被满足,将会是未来营销的重心。

在企业了解这个背景之后,吸引客户便成为了第一要务。赫苏斯维加在其著作《性感的公司:如何吸引并赢得客户员工及股东的芳心》中独辟蹊径地指出,公司吸引客户其实和性感美女吸引注意力异曲同工。用吸引力抓住客户,用善解人意和爱留住客户—人性化的方式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吸引客户还远远不够,要让企业获利就要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认同力:超越品牌的秘密》对此有切中肯綮的分析。这本书认为,在研发产品初期就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客户的需要,用产品迎合客户的认同,让客户愿意想象自己使用上产品之后的美妙,便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体验经济》则对产品研发后期的营销提出了“增加客户体验机会,优化客户体验感”的观点,并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来证明这一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5

“买椟还珠”启发创业目标

2000年,21岁的陈立东从广西来到深圳闯荡,在一个纸箱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点数。工厂主要产品是饼干盒。

一天下午,陈立东抽出一张打好折痕的卡纸,顺手折叠起来,一个正方形的饼干盒很快就成型了。陈立东忽然想起《买椟还珠》的故事,作为配角的包装盒像个伴娘似地陪衬、保护着商品。当商品被消费者购买后,它的使命就完成了,最终逃不了被扯下来顺手扔掉的命运。何不制作出漂亮的盒子,让更多的人“买椟还珠”?

集思广益,捂在盒子里的智慧不能闪光

到2001年底,陈立东在深圳打工已经整整一年,他决定自立门户。

2002年3月的一天,陈立东来到深圳龙华镇,他发现一间空平房虽然破旧,门窗却还完好,拿来做厂房正好合适。陈立东跟房东商量:拿它来参股,合伙开纸盒厂。

房东考虑几天后终于答应了。

有了厂房,陈立东的百佳饰品包装盒厂就算成立了。紧接着,陈立东挨个去找以前的老客户。他陆续接下了一些食品盒、包装纸袋的订单,订量却很小。

很快,投下去的5000元用尽了,他又向朋友借了5000元。陈立东一天比一天焦急起来,如果不尽快多接订单,让工人看到希望,小工厂就会垮掉。

一天,陈立东玩着四方形巧克力盒的样品思忖起来,样品盒四四方方显得太古板。陈立东连夜设计并亲自打模、糊裱,制作出一个大红色的七星瓢虫形状的盒子。陈立东把样品交给工人,命令他们加紧生产。但是生产出来的3000个“七星瓢虫”并不受欢迎。

“其实这些盒子很好看,不过是与巧克力不相配,人家才不喜欢。拿去其他礼品厂家问问,会有人要的。”陈立东回头一看,是工人阿标在跟他说话。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就像禁锢在黑暗的盒子中一般,无法发光,如果把大家的智慧都集中起来,或许会另有一片天空。陈立东号召每一个工人利用业余时间联系业务,推销盒子,可以提成。

巧借美丽生财,个性魔盒点石成金

工人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销产品去了。陈立东则到各个市场去考察,寻找新的客户。

一天晚上,陈立东来到深圳市一家金店。一个刚选购了一枚钻石戒指的小伙子要求售货员给他包装盒。当售货员取出一个红色心形缎子首饰盒时,小伙子请求换一个。售货员摇摇头说只有这一种盒子,小伙子只好勉强接过盒子。

陈立东赶紧追了出来,叫住小伙子说:“我可以给你做一个盒子。”

小伙子一听来了兴趣,他提出要陈立东为他制作一个绝无仅有的漂亮首饰盒,并且要在盒子里刻上他和新娘的名字。至于费用,得见到盒子,满意后再给。

冥思苦想后,陈立东决定用红色绒布把这个首饰盒制作成一架小直升飞机。为了增强浪漫效果,陈立东把直升飞机设计成圆嘟嘟的样子,上面还安装了金灿灿的螺旋桨。当小伙子来取货时,捧起小盒子笑个不停,他满意地付了100元给陈立东。

自己的辛苦没有白废,虽然只是一个盒子的生意,他却发现:个性化盒子潜伏着无限商机!

陈立东开始精心设计高档的首饰盒,布袋型、卡通型、木质、纸质等等,然后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盒子到深圳市各首饰商店、工艺厂去联系业务。人们见到他带去的那些可爱的盒子果然都爱不释手,纷纷订购,工厂的生意终于开始有了起色。

2003年2月,工厂接到一批10万个糖果盒的订单。考虑到这批货交工后不久就是儿童节,陈立东把糖果盒设计成一顶儿童西瓜帽的形状,然后先拿去给厂家看,厂家一看果然十分满意。

好的东西是互相流传的。当西瓜帽糖果盒面市后,孩子一看到可爱的西瓜帽就走不动了,嚷嚷着家长买。其他食品厂商都来找陈立东,订购他的盒子,陈立东的10人小厂一下子忙得喘不过气来。

买椟还珠的故事范文6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