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英文范例6篇

竞争者英文

竞争者英文范文1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国家竞争

中图分类号:F0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54-04

一、文献综述

诺斯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中用国家理论对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加以分析。他认为①一个国家内统治者以及统治集团面临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一种是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的经济政策,另一种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政策。他认为英国近代市场体制得以形成的关键在于英国从掠夺性国家成功转变为契约性国家。契约性国家会有效地制约统治者的“掠夺之手”,制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经济政策,形成有效产权,而掠夺性国家则正好相反。暴力潜能在公民间平等分配就产生契约性国家,暴力潜能不平等分配就产生掠夺性国家。他认为②英国重商主义政策从国家全面控制到经济初步自由的转变,本质上就是由于暴力潜能分配调整所导致的英国从掠夺性国家向契约性国家转变。但是他将暴力潜能分配调整的原因归结为历史上的某种偶然因素,比如1215年大的签订。这一解释有些不能令人信服。

在诺斯的论述中存在这样一种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效应,即国内政治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变动、政治结构再调整、经济结构再变动。但是他并没有说明什么力量给了这种路径依赖效应的第一脚动力。其次,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时期,正是欧洲各民族国家纷纷崛起,国家竞争风起云涌的时代,单纯从国内考察政策演变原因,而不从国际角度分析,是否有些片面?针对以上问题,王晟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提出③,国家之间的长期竞争是统治者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外部约束,国家竞争是近代欧洲国家产权演变的重要原因。

但王晟的分析有两点问题:第一,他假设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公共产品供给曲线应为一条边际成本为零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第二,他只考虑了国家竞争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即能有效制约统治者的“掠夺之手”,使一国从掠夺性国家转变为契约性国家,没有考虑到国家间过度竞争的坏处,如一国陷入战争状态时,也会导致一国公共产品的供给曲线上移,需求曲线下移,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并不能使国家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④

下文将从国家竞争的3个层面出发,借鉴《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的国家理论,分析国家间不同竞争条件对一国重商主义政策转变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表述

居民。在一国中,居民用自己剩余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换取国家提供的产品。本文假设,居民都是理性,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居民具有人数众多、高度分散、集体行动成本高的特点。

统治者。统治者是一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暴力垄断者。统治者也是理性人,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统治者在制定政策时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制定何种政策取决于统治者面临各种政策的成本收益比。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是国家垄断控制市场的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准入制度、行会控制政策、组建特权公司等。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完善的私有产权、开放市场政策、自由竞争机制等。

(二)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国家政策演变

本文在此着重分析掠夺性国家中统治者与居民的行为。从单纯的逻辑推理看,国家间竞争的有无、强弱,对一国的政策取向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统治者与居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统治者向居民提供一定的公共品,而居民以其剩余产品向国家提供报酬。下列图中,横轴表示公共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公共品的价格,D表示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曲线⑤,S表示统治者对公共品的供给曲线。⑥本文将国际竞争分为3种情况,分别为无竞争、弱竞争、强竞争。以下讨论在不同竞争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如何演进。

当不存在国家间的外部竞争约束时(见图1),P0表示国家必须向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品(如国防和治安等,这是维护国家存在所必需的)的最低垫付价格。可以看到当国家公共品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社会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确定在P0价格生产最优公共品数量Q0,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但是,由于缺乏外部竞争,居民公共商品需求曲线弹性较小,从图形上来说较为陡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实际上对公共品具有垄断定价权。此时,国家将实施各种措施将一部分居民排除消费公共商品(比如通过建立特权公司,实行“利出一孔”的垄断商业政策,只给予部分居民完整产权等手段),并将公共商品价格定为P1。由于居民人数众多且具有高度分散性,进行集体行动的成本高昂,很难通过“共谋”来反对国家,因此理性的居民愿意支付价格P1,服从国家统治。此时,将达到一种均衡,统治者获得垄断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公共商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此时社会还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对居民剩余产品的剥夺使得私人努力经营所得边际收益远远低于其社会收益,严重抑制居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无竞争情况下,统治者为继续维持垄断高价,维持严格控制市场的经济政策。

当国家之间存在竞争时,我们会发现,统治者面临的政策选择的成本收益比会发生改变。

首先,看存在弱竞争的情况(见图2)。这里的弱竞争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强竞争,强竞争是指军事冲突、战争等威胁国内居民生命安全的极端情况。而弱竞争是指国外颠覆本国国家政权的潜在威胁,但并未直接发生像战争一样的极端竞争情况。

在弱竞争情况下,居民实际上拥有了一种“用脚投票”的权力:如果居民对国家提供的公共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满意,他可以选择迁徙到它国。此时,国家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由于居民拥有了可以选择替代品的权力,则居民的公共商品需求曲线的弹性更大,在图形上表现为更加平缓。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若想继续将一部分居民排除消费公共品,提高公共商品价格,则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居民的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统治者若想提高公共品价格反而会受到损失;第二,若统治者的竞争国采用的经济政策对本国居民更有吸引力(更多的公共商品和更低的税收),则本国居民和资本将流向外国,增加它国的竞争力,对本国统治者造成更大威胁。因此,此时,统治者将理性地提供Q0单位的公共品,收取P0的税收,此时,统治者与居民达到均衡。

我们发现,在国家间存在弱竞争的情况下,国家将不能再维持排除部分居民消费公共商品的国家控制政策,统治者不能利用国家获得垄断收益。而居民获得了对剩余产品的产权保护,自发形成了一种增加投资的激励制度。综上所述,在弱竞争情况下,国家政策将发生转变,从国家全面控制到逐渐建立自由市场体制。

在强竞争的情况下(见图3),即发生战争、军事冲突等竞争极端形式时,一国公共商品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将发生位移。统治者为维护政权,将增大公共品(如国防)的投入量,因此供给曲线S水平上移到S'。而居民在面对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将降低对其他公共品的评价(如法律、公正、产权等),即消费同一单位消费品时边际效用下降,因此需求曲线D向下平移至D'。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原相交于A点,现在新的供给曲线和新需求曲线D'相交于B点,形成新的均衡。

在新均衡状态下,统治者借战争状态收取更高的税收P1,并提供更少的公共品Q1。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在与居民谈判过程中的议价地位大大提升,统治者权力得到强化,将继续维持严格控制市场的重商主义政策。

三、英国重商主义政策转变的实证分析

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再也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公元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基本奠定了今天西欧分裂的雏形,到10世纪,西欧已变成封建小国的聚集之地。1557年西班牙和法国停战,欧洲均势确立,自此,欧洲成为了一个分裂的小国聚集地。这个时期西欧地缘政治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国家规模偏小和竞争性国家数目众多,还体现在西欧各竞争性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均衡和国家竞争的长期稳定。⑦

值得一提的是,处在西欧西北侧翼位置的英国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使它与其他对手隔开。外来入侵从来不像它对大陆那样构成严重威胁,其外部竞争基本处于前文所说的弱竞争状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英国在历史上长期采取中立政策,削减武装。“亨利七世坐稳王位后,他就解散了自己的军队,并禁止大贵族的私人军队(除少数例外);正当法国和哈布斯堡家族在意大利改变军事冲突的性质和规模的时期,英国除了国王卫队和某些守备部队以外,没有正规的常备军。结果都铎王朝初期的武装力量仍沿用传统武器(大弓、长柄矛)装备,用传统方式征集(郡民兵、志愿联队等)。”⑧

以上分析表明,9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的18世纪,由于西欧众多小国持续竞争的政治环境,英国始终处于与别国如法国、西班牙等的竞争状态。又因为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并未受到像大陆国家,如法国那样的严重威胁。正是在这种弱竞争的背景下,英国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一个以商人、手工场主以及利用贸易和手工业致富的新贵族为主体的新兴阶层得到了壮大和发展。⑨

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一个以商人、手工场主以及利用贸易和手工业致富的新贵族为主体的新兴阶层迅速强大。为了应付无休止的外部纷争和内部封建主的挑战,英王与这个新兴阶层建立起了非正式联盟。此为重商主义政策之始。⑩

都铎王朝时期,由于王权力量对比与新兴阶层还比较强大,国家因此通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对经济进行了全面控制,干预范围广、规模大。实行贸易特许制度(从16世纪50年代起,英国相继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东印度公司等特许股份公司),用政治、外交甚至军事手段推动贸易发展;通过行会对国内制造业实施全面细致的控制(著名的《工匠法令》和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法令具体的规定了经营范围和种类);控制物价,于1514年制定全国最高工资。

1558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利用与新兴阶层的联盟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都铎王朝时期是重商主义政策的鼎盛时期。但也是在这个时期,英国新兴阶层在王权的庇护下迅速发展壮大,英国社会的阶级力量对比开始出现质的变化。

从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由于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开始发生转变。体现在两点:一是反对王室垄断特权;二是通过实施航海法,借助国家力量打击海上强国荷兰。英国重商主义者逐渐成为反对国家特许垄断权、要求开放所有贸易的主力军。整个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包括复辟时期,除了特许成立了弗吉尼亚公司、皇家非洲公司等几家殖民公司以外,在其他时间基本没有新公司成立。而1651年颁布了著名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的商品必须用英国的或生产国的船只运输,禁止外国商人染指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只有英国商人和英国船只或殖民地的船只才能在殖民地内从事商业活动。此后,荷兰的海上霸权开始衰落,英国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仓库和中心。

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看作是重商主义政策向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过渡时期,兼具双方特点,但无论是反对王室垄断特权,抑或是借助国家力量打击竞争对手,这时期的经济政策无不鲜明地体现了新兴阶级利益,表明其力量已渗入国家决策层面。

在斯图亚特王朝末期,统治者与新兴阶层的矛盾最终激化,封建土地制度、行会制度、贸易独占制度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引起新兴阶级的严重不满,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新兴阶层已经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1640年,革命最终爆发,在经过反复较量后,1688年发生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王权遭到彻底限制。

此后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继续向自由主义政策过渡。在光荣革命后,市场机制逐步取代了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变为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东印度公司等特权公司的取缔和各种工业限制的开放。

至此,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已初步转变为自由主义政策,英国市场体制形成。

四、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当国家间存在竞争时,统治者就会面临着财富、人才外流的压力和吸引人才、财富流入的激励问题。理性的统治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妥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开放市场,消除国家垄断,保护居民的利益(特别是新兴有产者的利益),重商主义政策就开始转变。当新兴阶级成长并壮大以后,将会影响决策过程,就会形成一种制度上的自我强化,一种向上的良性循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将自发演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是,如果外部环境极端恶劣,出现竞争的极端情况时,统治者的议价能力将大幅提升,强化王权统治,重商主义政策将继续维持。

重商主义政策的转变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英国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背景下完成的,把转变原因归结为任何一点或许都过于牵强。但本文认为,国际竞争环境应该是这一转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注释: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9.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7-179.

王晟.国家竞争下的产权制度演进[J].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

刘京焕等.财政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5-56.

公共产品需求曲线可视为所有单个居民对本国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的总和。随着等量公共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个消费单位对消费单位公共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少,从而使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之和也随之减少,因此国家公共品的需求曲线为向下倾斜的直线。

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水平,换言之,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公共商品的供给成本为零。因此一个国家公共产品供给曲线应为一条边际成本为零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其次,要提供公共商品必须首先垫付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初始成本,在本文中一个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最低成本为P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97.

英国岛国位置所带来的军事防备上的优势在杨小凯.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EB/OL].business.省略/20041021/n222632877.shtml,2004年10月21日中提及.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47.

李新宽.浅析重商主义与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王晟.国家竞争下的产权制度演进[J].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04).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J].世界历史,2008,(05).

罗朝辉.英国晚期重商主义与社会转型的完成[J].历史教学,2005,(0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04.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 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保罗・肯尼迪,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 刘京焕等.财政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8] 王晟.国家竞争下的产权制度演进[J].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04).

[9] 李霞.从重商主义的发展分析英帝国的崛起[J].济南大学学报,2007,(05).

[10] 李新宽.浅析重商主义与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11]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J].世界历史,2008,(05).

[12] 刘文超.近代英国商业和商业资本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影响[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竞争者英文范文2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关系 处理 措施

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1. 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动合作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营造课堂民主氛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教学“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课时,教师走到学生身旁,指着学生的上衣说:“Oh, your sweater is very beautiful. How much is it?” 教师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学生在对话中也体验到用英语表达语意的与成就感。教师自然融入学生当中,学生踊跃参与对话训练。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英语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并扮演商店售货员,学生们作为顾客到“超市”购物,教师与学生在购物情境中又展开了“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学生在有趣的课堂英语活动中,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主体活动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优势条件。但目前的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常常存在多媒体充斥整个课堂的现象,英语课演变为媒体展示课,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学生的课堂主体活动机会相应减少。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与初中英语教学实现有效整合,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为学生的课堂主体活动服务。而不应该以多媒体冲淡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多媒体的展示是以促进学生的活动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使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取得教学实效。

3. 课堂竞争与分层教学之间的关系

课堂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课堂竞争机制的引入往往会使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场所,中差生通常因为学习情况落后,在竞争中成为局外人,被课堂教学边缘化。因此,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分层教学的关系。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按学习情况的优中差把学生平均搭配在每个小组,这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让优生参与对话创编及课堂英语口头作文等具有相应难度题目的竞争;对于句型转换、完型填空等中等难度的题目则由中等学生参与竞争;一些词汇记忆、连词成句等难度较低的题目可由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来完成。学生们组成评委,对各小组的表现按标准进行打分。最后成绩优秀者则荣获“英语学习优胜小组”称号。竞争与分层关系的正确处理,能够促使优生帮助差生,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学习竞赛。初中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他们为了获取优胜小组的称号,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关系

竞争者英文范文3

关键词:申报标准;营业额标准;市场份额标准

一、中国的合并申报标准

依据2008年8月3日生效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务院申报标准》)第3条的规定,中国的合并申报标准有两个:一是合并各方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是合并各方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2010年1月1日商务部实施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贯彻了《国务院申报标准》第3条的规定,并在第4条规定,商务部还有权审查未达到申报标准、也未自愿申报的合并交易,其前提条件是:“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二、英国的合并申报标准

在英国,判断一起合并交易是否应该进行申报时,不仅需要考虑英国的申报标准,还要优先考虑欧盟的申报标准,只有当合并交易未达到欧盟的申报标准时,才可以适用英国的合并申报标准。

欧盟的合并申报标准的规定首先表现为:在欧盟境内,参与经营者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总和超过50亿欧元,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2.5亿欧元时,除非交易各方在欧盟的单个或者同一个成员国内部的营业额,都超过了其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总额的2/3,否则交易各方要向EC申报该交易。

其次,虽然一起经营者集中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但是该集中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除非其中每个经营者在单一或者同一个成员国内部的营业额都超过其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的2/3,否则也要向EC申报:一是在欧盟境内,参与经营者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总和超过25亿欧元;二是参与经营者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在至少三个欧盟成员国内部的营业额总和都超过1亿欧元,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上述的至少三个欧盟成员国内部的营业额,都分别超过2500万欧元;三是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欧盟境内的营业额都分别超过1亿欧元。

英国的合并申报标准又可以被称为相关合并情形(relevant merger situation)标准,未达到欧盟的申报标准,但是符合相关合并情形标准的合并需要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一是两个以上参与合并的经营者不再相互独立,或者,正在或将要签订导致经营者不再相互独立的协议;二是在合并被交给竞争主管机构审查之前,合并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合并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除非合并发生时没有进行公告,也没有通知OFT,其中,4个月期限是从合并公告之日或者OFT接受合并通知之日起计算的;三是被收购企业在英国的营业额超过7000万英镑;或者,不再相互独立的经营者所提供或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以及经营者在合并后共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额,占英国境内或者英国境内大部分地区所提供的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总额的至少25%以上。”

三、比较与启示

英国的申报标准比较特殊、复杂,其相关合并情形标准同欧盟的申报标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规制对英国市场内的有效竞争造成不良影响的合并交易,可以说,英国的标准是复杂而精细的。

其中,相关合并情形标准的第三个条件中,不仅包括可观可量化的营业额标准,还包括市场份额标准。例如,在Global Radio UK Ltd/GCap Media plc案中,因为Gcap在2007会计年度的营业额大概是2亿英镑,占英国所有商业电台的年营业总额的近1/3,因此竞争主管机构在审查后认为其对该合并交易拥有管辖权。再如,在Stagecoach Group plc/Preston Bus Limited一案中,按里程计算,Stagecoach和PBL在普雷斯顿的北部地区共同持有超过80%的市场供应份额,满足25%的市场份额标准,竞争主管机构也有权审查该合并交易。

市场份额标准不同于营业额标准,不是客观可量化的标准,在预测一项交易是否可能引起竞争的实质减少时,市场份额标准比营业额标准的预测能力更好,但是,市场份额标准和实质减少竞争标准比营业额标准更加复杂和难以确定,不仅需要竞争主管机构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对市场和合并的准确评估和预测,其结果可能会使竞争主管机构调查合并交易的成本大大增大,还可能导致合并的审查期间过长从而延误被审查的合并交易,增加合并审查的不确定性。所以,无论是国际竞争网(ICN)的推荐做法,还是其他的一些关于合并审查的国际性建议文件,如OECD对合并审查的建议,都不支持以市场份额标准作为合并申报的标准。

以市场份额标准作为唯一的合并申报标准也许是不适当的,但是如英国这样采用多元化的标准,将市场份额标准作为营业额标准的补充,是可以为竞争主管机构提供更加灵活的管辖依据的。而且依照该市场份额标准的规定,只有一起合并交易导致合并参与者们所供给或者消费的份额增加并且增至25%以上时,才会满足市场份额标准,那么该合并交易的参与者们所提供或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种类应该是相同或相似的,即该市场份额标准比营业额标准更关于那些提供或者购买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参与者,更有助于竞争主管机构管辖那些可能对相关市场内的有效竞争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可能在相关市场内导致市场支配地位,或市场封锁效应,却不符合较高的营业额标准的合并交易。

与相关合并情形标准兼采营业额标准和市场份额标准的做法不同,欧盟的申报标准是客观可量化的营业额标准。欧盟的营业额标准不仅关注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情况,还考虑其在欧盟境内和欧盟成员国境内的经营情况,并以营业额为标准衡量经营者对竞争的影响。

欧盟的这种做法,同ICN对其21个成员国进行调查后、在2008年4月国际竞争网年会上所作的报告――《为合并制定申报标准》中的推荐做法相一致。该推荐做法指出:“申报标准不应该仅关注企业在全球的整体经营情况,还应该关注企业在一国国内的具体经营情况;而且申报标准应该是明确的、可以理解的,应该以客观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和易于被合并各方获取的信息为基础。”其中“客观的、可以量化的标准”是指合并各方的资产或者销售收入等可以通过客观数据表示的标准,营业额标准就是客观可以量化的标准。

中国同欧盟一样,也采用客观可量化的、将全球营业额和中国境内营业额结合起来的营业额标准。同单一的全球营业额标准相比,将全球营业额和中国境内营业额结合起来的做法,由于兼采国内营业额标准,所以其全球营业额标准就可以制定得偏高,这样竞争主管机构就不会被太多的申报所“淹没”。但是,将全球营业额标准制定得偏高又有其不良影响,例如,一国把全球营业额标准制定的过高时,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却对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者,或者那些对全球市场和一国国内整个市场的影响都比较小,但是对该国国内某个地区内的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营者,就容易逃避竞争主管机构的审查。

虽然中国和欧盟采取的都是将全球营业额和中国境内营业额结合起来的营业额标准,中国的全球营业额标准是100亿人民币,比欧盟的50亿和25亿欧元的全球营业额标准还要低,但是中国的营业额标准只关注经营者在全球和中国国内整个市场的经营情况,却忽略了经营者对中国某个地区内市场的影响等,欧盟的申报标准事实上比中国的申报标准更加完善;而且,欧盟的申报标准同其成员国的申报标准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正如英国所规定的那样,其申报标准只适用于不符合欧盟的申报标准的合并案件,但是中国只有一个统一的申报标准,没有只适用于各个地方的申报标准,中国20亿人民币的国内营业额标准要远大于英国7000万英镑的国内营业额标准,而且英国除了国内营业额标准,还采用了市场份额标准以弥补营业额标准的不足,所以,欧盟和英国可以将标准制定的较高,中国却不可以将标准制定的太高,必要时可以在目前采用的营业额标准之外,再采用另一种更为灵活的标准,如上述英国所采用的市场份额标准,或者是赋予中国的竞争主管机构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第4条就是关于商务部的自由裁量权的规定。赋予竞争主管机构审查合并交易的权利――包括审查未达到申报标准的合并交易的权利,就可以弥补法律的漏洞,规制那些没有达到合并申报标准,但确实对全球范围内或者中国国内相关市场的竞争造成不良影响的合并交易。ICN也在其报告中指出,那些申报标准较高的国家,可以采用授权竞争主管机构审查未达到申报标准的合并交易的方法,来弥补申报标准的不足。但是,授权商务部审查合并交易的做法也是存在争议的,反对这种授权的观点认为,这种授权使商务部拥有不附条件的自由裁量权,可能会导致法律的确定性减少,使相关的市场主体无法对合并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期。

这种对竞争主管机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担忧也曾在英国存在。在英国,合并各方的申报行为具有自愿申报的性质,即英国没有规定符合申报标准的合并各方具有在合并完成之前向竞争主管机构申报的义务,因此,英国竞争主管机构对一起合并进行调查的时间往往是这起合并已经完成,并向社会公告之后,而且,竞争主管机构只要合理地相信一起合并会导致一种相关合并情形,而这种相关合并情形又可能会导致竞争实质的减少,竞争主管机构就有权管辖该起合并。同时,为了避免法律确定性的减少,在合并被交给竞争主管机构审查之前,合并尚未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合并的时间不得超过4个月。英国的这种做法可以被中国借鉴,把竞争主管机构管辖未经申报的合并交易的时间,限定在合并交易完成后的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前,可以在一定程度增加法律的确定性,避免合并各方和相关市场主体的由于法律的不可预期性导致的过度损失。现有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允许竞争主管机构审查未经申报的交易的制度,在具体实践当中的实施效果很好,很多国家都规定了这种制度,而且并无证据表明,竞争主管机构有不正当地审查未经申报的交易(或者在交易各方完成交易并合并他们的企业很久之后,才审查未经申报的交易)的问题存在,也没有法律确定性缺失的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the EC Merger Regulation.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J].2004(2).

2、Mergers-substantive assessment guidance[J].OFT,2003(5).

3、Revision to Mergers-substantive assessment guidance[J].OFT,2007(11).

4、Enterprise Act 2002.The Stationery Office[Z].

5、SETTING NOTIFICATION THR

竞争者英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儿童 母语习得 空论元 非对称性 统一竞争模式

1、引言

在英语的空论元(Chomsky, 1981)习得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不对称现象:英语国家的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漏掉的主语多于宾语。

Hymes和Wexler (1993)把英语国家儿童在空论元(Chomsky, 1981)方面出现的不对称现象归因于话题化。本文认为这似乎不妥,因为话题化不仅与宾语有关,而且与主语同样有关。本研究尝试在统一竞争模式框架下来解释这个句法习得现象。

2、空论元

在许多语言中(包括汉语),由于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有些句子的主语可以省略。这被省略的主语叫空主语。如:在下列对话中:

A: 张三干什么去了?

B:(e)看电影去了。

第二句话就省略了主语“他”,但由于有第一个句子的“照顾”,并不影响理解这个“无主句”。

A:谁打的电话?

B:李四打的(e)。

在上面对话中的第二句省略的就是空宾语。

在语言(包括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把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称为论元,空主语和空宾语则被称为空论元。

3、统一竞争模式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MacWhinney提出的统一竞争模式(the Unified Competition Model)(MacWhinney,2002)。MacWhinney提出竞争模式来解释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学习者进行信息处理时所运用的是何种知识。后来又提出统一竞争模式,把一语和二语习得纳入同一个认知系统来研究。MacWhinney认为,人类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能力都同样依靠相同的认知体制,学习者对目标语语法的把握是语言输入与认知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的任务就是找出目标语中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匹配。语言输入给学习者提供了四个方面的线索,即语序、词汇、形态和语调,而每种线索是否有用由可靠性、可获得性和竞争效度来决定。

4、英语儿童空论元习得的非对称性分析

4.1独特的学习策略

儿童的较小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交际中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复杂的语言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儿童是意思中心(meaning-oriented)而不是形式中心(form-oriented)语言学习者。所以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很可能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不太注意语言的标准。英语的主语一般不能省略,即英语是“非空主语”语言。但对英语儿童来说,英语的“主语非空”性线索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强化,这也就形成了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主语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宾语较少也和他们的以意义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有关。他们不在意形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口头交流。他们对于反复重复的内容(包括动宾词块)简直太熟悉了,所以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宾语较少。动词和它的宾语容易形成词块,和它的主语则不易形成词块。因为宾语从结构上说在动词短语的内部(温宾利,2002)。因此,宾语被叫做动词的内论元,而主语被叫做动词的外论元。

4.2 欠发达的认知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因此,英语祈使句的存在可能给英语儿童一个错觉:只要不影响理解,英语句子可以省略主语。本来谓语动词的曲折形式和主语形成一个线索,但欠发达的认知能力可能使英语儿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去注意这一线索。

4.3 特殊的习得环境

英语儿童在纯天然的习得环境中习得母语,很少有人会要求儿童注意语言形式。儿童周围的成人在他们的“照顾式”语言中可能省略一些主语。儿童之间的“无主句”也造成了互相强化。这些都是不利于英语“主语非空”线索获得性的因素。

在纯天然母语习得环境中,英语儿童主要接触的是口语素材,使得他们没有机会更好的注意有限的英语动词曲折语素,而动词曲折语素与英语主语非空线索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

总之,英语儿童的以功能为中心的独特的学习策略、欠发达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特殊的学习环境导致了他们在习得母语主语方面的劣势,大量的练习有限的口头素材是动宾线索可获得性的强化剂。

5、结语

从统一竞争模式的角度去探索英语儿童母语空论元习得非对称性在中外语言习得研究中还是第一次,为论元习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丰富了语言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Dordrecht: Foris.

[2] Hyams, N., & Wexler, K. (1993). On the Grammatical Basis of Null Subjects in Child Language. Linguistic Inquiry 24, 421-59.

[3]MacWhinney, B. (2002). Extending the Competition Model. In R. Heredia & J. Altarriba (Eds.). Bilingual Sentence Processing. Armsteedam: Elsevier.

[4] 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pp60-61.

竞争者英文范文5

在过去20多年中,英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大学和学院学习的学生人数激增,从原来的20多万到现在的100多万,英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型教育。但是,随着英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人口逐渐减少,给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于是,一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应运而生。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的一种,简称HND文凭项目。它采用三年国内学习,一年国外续本的方式实现不出国门的留学。HND教学理念先进,课程设置合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很快。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在实施HND课程培训。2004年4月,国内15所高校与苏格兰资格监管局 (SQA) 合作,HND正式进入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人数已经从刚开始的8所院校700多学生发展到目前的20多所院校6000多名学生。07年第一批HND项目的学生毕业,在713名学生中有647名学生获得HND证书,合格率达到91%,这在国内同类的教育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 (HND)市场需求分析

HND项目为中国的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为他们接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提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1.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

HND文凭主要针对的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送孩子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它只能作为对中国现行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不可能替代现在的教育体制。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且人口众多,必然产生教育需求的差异化。对于有稳定收入的中产阶级来说,高昂的学费并不是他们主要关注的因素,他们关心的东西更为实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先进且实用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不输给本科生的工作。

2.学生将来发展的需求

对于攻读HND文凭的学生来说,在国内完成三年的语言和专业学习后,可以选择出国续本,继续在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或者选择直接在国内就业。对于前者来说,无疑为一心想出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提供了一条捷径;对于在国内就业的学生来说,HND项目采取全程英文教学,学生在全英文的环境中熏陶了三年,语言能力当然毋庸置疑。至于专业,由于HND的课程设置得很“专”,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实用。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 (HND)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越演越烈之势,HND项目也不例外。

1.生源市场的竞争

在社会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学校的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且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的学生。HND项目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民办院校与二级学院以及其他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并且它们的招生规模更大,因此如何在招生时突出重围,抓住优秀生源就必须做到:办出自己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建立与社会需求所匹配的专业设置等等。

2.师资市场的竞争

好的师资是项目发展的保障,然而,严格的评审制度加之HND项目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这使师资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留住教育人才才能稳固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吸引和留住教师的主要途径有:——办出特色。营销学理论认为,人们在具有特色的工作环境中,通常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种特色将带给他们与众不同的感觉。所以,项目的特色将吸引更多的师资。——提高教师的待遇。要想让教师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最起码应让教师的生理需要和社会尊重需要得到保障。再有,只有当一个人所得到的回报与他所创造的价值相匹配时,才能进一步激励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不管从确保教师的基本社会生活需要来说,还是从学校或国家的教育事业来说,提高教师的待遇都是必需的。——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与学术氛围。调查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效率更高。因此,要想吸引和保留更多更优秀的教学人员,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还应给他们充分的自,让他们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并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其他公众市场竞争

学校争取更多的公众市场,通过这些渠道对外进行大力宣传,扩大知名度、树立起品牌,成为市场中的领导者。同时,不管是哪一类的市场竞争,学校都应确保具有自己的特色、优质的教学质量、舒适的教学环境、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 (HND)

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衡量HND项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的毕业生是否被市场所需要,它是否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我们考虑HND文凭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时候,自然会拿它与国内本科文凭与国外本科文凭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它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间,在中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

1.语言的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涉外人才,而语言就成为我们求职和出国深造过程中的“敲门砖”。正是认识到这一点,HND项目相当重视学生语言的学习,在三年课程设置上,第一年主要是语言学习,为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打好英语基础,同时,学生要考雅思,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了语言能力与应试能力的培训。正是因为这样,HND的学生在语言方面绝对能与国内本科生相抗衡甚至胜出一筹。

2.就业的优势

一方面,HND项目除了注重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外,非常重视他们计算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的锻炼。HND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特色,没有专门的教材,更多的是根据职业发展动态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课业。反观,国内的本科学生,还是沿袭着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老师给什么,学生接受什么,更谈不上创新了。另一方面HND的专业课程设置很“专”,与国内本科专业课设置所覆盖的范围很广不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能胜任岗位的需要。

3.经济性的优势

现在留学承载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在求学路上的最终目标。但是,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许多家庭甚至国内中产阶级家庭还无法承担巨额的留学费用。但是,HND项目在国内3年的学习后再到国外续本一年,这无疑在资金上缓解了许多家长的压力,这正是HND项目在中国如此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者英文范文6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教师;作用;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4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26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是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多样式课堂学习环境,综合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要求,英语教师要系统性地分析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以课改要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个性,切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力争打造优质、高效、绿色、和谐的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发挥教师的作用

(一)热爱学生,给每个学生以期望

高尔基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教师也没有任何理由不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所在,难以想象,如果农民不热爱自己的土地,工人不热爱自己的车间,军人不热爱自己的武器。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天赋、才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他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获得了教师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教师的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努力达到教师的期待,以避免教师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教师支持的连续性。

(二)充满激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1.教师要充满激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调动整个课堂的热烈气氛,充分激发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

2.教师上课要态度和蔼,讲话抑扬顿挫,富有感彩。

3.不能把学生当做一个接受的容器,等着教师往里灌知识,要多给学生自主的活动机会。

4.课堂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唱英语歌曲、编排英语小品、玩英语游戏等各种轻松愉快的形式,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5.应用多媒体通过生动的音频、视频效果,增强教学情趣。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和情绪的暗示,使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英语高效课堂应当充满“让学生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时机,充满竞争和挑战。这种竞争和挑战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在英语高效课堂上,学生应该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1.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如单词和短语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展示对话表演的正确、流利;课文背诵,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些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2.要有竞争对象。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同时,也选择一个合适的班级,进行班级之间的竞争,这样,既有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也有班级团队之间的竞争,促使学生英语成绩整体提升。

3.要教给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以及恰当的方式方法。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技巧,特别是对方好的的学习精神,梳理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的办法。学习竞争意识和自觉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四)鼓励赞许,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中的“心理断乳期”,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特别敏感。一个小小的失败就会让他们垂头丧气,自我否定;一句赞美和鼓励又常常会让他们意气风发,充满斗志。

1.在英语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赞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自信心。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紧张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Never give up. Don’t worry. Don’t be nervous。I think you ha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 recently.”在学生正确回答完问题应给与“Excellent! You are smart! You are very clever!”等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

2.教师还可以运用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批评和鼓励,使学生适时得到感染与鼓励。

二、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形象

(一)做称职的引导者角色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于,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英语教师应该主要在资料信息、思路点拨、方法引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做愉快的参与者角色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和学生成为愉快的学习共同体。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和教师一起交谈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三)做成功的设计者角色

一堂英语课是否高效,与成功的课堂设计密不可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思路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一堂高效英语课的结构应该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感知真实、时间合理、密度适中的。

(四)做赞许的观赏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