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例6篇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1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素材(一)

1、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2、中秋节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3、中秋节诗歌: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素材(二)

1、中秋节手抄报:中秋佳话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这幅中秋节手抄报画面温馨浪漫,以中秋月为主题,点出中秋传统习俗——赏月,版面设计精美,突破了方方正正的形式,值得借鉴。

2、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xx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2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1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2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3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4

二年级手抄报清明节5

清明节简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1]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xx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3

指导组:

根据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学习教育工作方案要求,x月x日上午,指导组对队伍教育整顿学习笔记、支部工作手册、党员手册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院机关对学习教育十分重视,及时动员部署,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实际,教整办制定下发了《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学习指引》、《关于做好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学习记录的通知》,要求支部认真组织集中学习,干警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并撰写心得体会。

从检查情况看,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工作,组织有力,突出学习效果,干警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摘抄笔记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撰写心得体会紧扣思想实际,基本达到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整办根据工作特点,印制了《队伍教育整顿学习笔记》,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印制在笔记本的首部,将队伍教育整顿的要求等内容印制在尾部,方便干警随时学习查阅;

二是教整办对笔记的撰写提出要求,学习教育环节笔记撰写任务基本完成过半;

三是绝大多数干警对此次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比较重视,学习态度端正,能够按照学习指引进行认真学、仔细记,加班加点摘记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习笔记上报数量不全。通知下发后,部分庭的笔记尚在邮寄途中;通知参加学习的时间较晚,有的未交学习笔记。

二是有的笔记标注(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形式)缺项,基本内容记录不够完整,格式不够规范。

三是摘抄原文多,心得体会少。

三、下步打算

一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做到立查立改,各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督促提高思想认识,紧跟学习步伐,支部组织好集中学习,做好学习、研讨和交流的记录;个人既做好原文的摘抄,又撰写好心得体会。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4

[关键词]《采访录》;《长葛县志》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 A

1《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抄本》的情况

方志采访录是编纂方志的底稿,方志的部分篇章内容主要是依据采访录所提供的材料编写的。由于方志篇目的限制,故它不可能把采访录所有的内容都录入进去。这样必然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方志中录入的材料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采访录的原本内容,特别是人物采访录。下面我们就以现今存留下来的一册《河南长葛县采访录抄本》(以下简称为《采访录》)为对象,通过对比它录入方志的情况来讨论这个问题。

《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抄本》现藏于新乡市图书馆,它未见收录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华书局,1985),亦未著录于《河南地方志提要》(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该采访录为大本线装,内封有“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抄本”标目,灰色暗格纸张折叠后,楷书抄写,每页8行,每行20字,共35页。抄录有《张公槐堂循吏传略》(张六行)、《张公仪廷孝友传略》(张凤立)、《张凤坡公事略》(张晓鸣)、《张镇五公事略》(张中方)四个人的传略,他们均为清代人,最晚在同治九年以前(张中方卒于同治庚午年,据《张镇五公事略》载)。

2《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抄本》出现的时间

采访录上并没有显示记录者及记录的时间,它大致出现在什么时间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检索了清代的长葛方志。清代长葛方志有两种:一种是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何鼎纂修),一种是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阮景咸修、李秀生等纂)。而四人的传略最晚的也为同治九年,故他们不可能被收录于乾隆刻本。又兼之清代晚期未见有长葛县志刊行本,因此,我们断定该采访录并不是清代的采访录。

沿着这个线索,我们又查阅了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长葛县志》(陈鸿畴修、刘盼遂纂,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其卷九“人物传”(页412、422、431~432)中收录了张六行、张凤立等四人。经对照,收录的传略内容皆来自于采访录。据此而知,该采访录当为民国编纂《长葛县志》时的产物。同时我们又查阅了该志的序言及卷首内容,试图查到采访者,很遗憾没有记录。

3四人传略在《长葛县志》和《采访录》中的比较

我们把《长葛县志》和《采访录》中的四人传略进行了比较,发现收录于县志中的四人传略与原本的四人传略,其篇幅和内容都大为减少,这可以通过两者前后的文字数量看得出来。表1如下:

从表1里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四人传略中,张中方的被缩减的字数最少,而张凤立的则最多。即使缩减最少的,其后的文字数量也不足于原来文字的一半。文字的过多减少,势必影响到原有内容的含量,哪怕再有概括性的语言。我们仅以张六行的传略为例进行说明。在《采访录》“张公槐堂循吏传略”中有:其世系、考中进士之前的其他科第、为父尽孝道的具体描绘、任知县时在书院教谕生童的详细描述、填补银两欠缺、为人好施之举,等等,均被略去或者一笔带过。这些被省略的内容在人物传略中没有价值或无关紧要吗?其实非也。阅读《采访录》,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县志所没有的文字信息,这也正是今天其价值之所在。

4《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抄本》的价值

阅读《采访录》中未被《长葛县志》收录的内容,我们至少还可以获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他们四人之间有无关系,他们的世系如何,以及乡邦地域文学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我们具体阐述如下:

4.1显现四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抄本上同时记录了四个张姓的人物传略,他们之间有无瓜葛呢?这无法从《长葛县志》的人物传中得到答案,却可以从采访录的材料中知晓。经我们查阅四人的传略而得知,张六行和张凤立、张晓鸣三人为祖孙关系,而张中方与张六行为同宗但非近支。

张六行,字孝先,号槐堂。乾隆辛巳(1761)第二甲进士,官广东潮州府惠来县令。《惠来县志》也载有他于1772年曾任职惠来(惠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华出版社,2002,498页)。张六行有五子,其第五子为荣林,嘉庆庚午举人(《张公槐堂循吏传略》)。张凤立,字仪廷,号丹山,嘉庆庚午科举人。他是“德圃公之次男”(《张公仪廷孝友传略》),德圃公即是荣林。张晓鸣,字应昌,号凤坡。他与张凤立为兄弟关系,在《张公仪廷孝友传略》中出现有“其弱弟应昌”,而在《张凤坡公事略》中则有“其兄丹山”。他们同为张六行之孙,“家乘之可考者,自前明外翰公始,至公祖孝先,公凡八世矣”(《张公仪廷孝友传略》)。据此而知,他们三人是隔代直系。

还有张中方,他与张晓鸣为师徒关系,二人为抵御犯葛的粤皖匪之首。在《张凤坡公事略》中记载有“其师镇五(镇五,为张中方的字)先生品端学博”、“众议举公(为团长),公独推镇五先生老成练达,众议乃定”。可见,张中方与上述三人,虽为同姓,但无血缘关系。

4.2有助于家谱研究

在《长葛县志》四人传略中,他们的身世情况均未录入,而《采访录》中却载有这个方面的内容。张六行与其孙张凤立、张晓鸣三人中,仅张凤立一人传略里记有家谱,而张中方一人另载家谱。

在《张公仪廷孝友传略》中载:“先世自山西洪洞徙葛,遂家焉。家乘之可考者,自前明外翰公始(在《张公槐堂循吏传略》中亦有此),至公祖孝先,公凡八世矣。孝先公以解元成进士,任广东惠来县知县。子五,长与次皆以科第显。公之父庚午科举人,乃其第五子也,娶於朱生公。”

而《张镇五公事略》则载:“先世晋洪洞籍,明初徙豫,复由项城南缸迁葛。始祖渠川公,再传及八世祖。守良,崇祀乡贤祠。七世,宗孔,饮宾文学。六世祖,七,拔贡生,山东鱼台县知县。五世祖,轼岁,贡生,罗山县教谕。曾祖日泰,祖瑞桢,俱有隐德。父,天池,(字)鹏,忠厚长者,配潘孺人,生二长。甲第早殁,公其次也。”

通过家谱的记录,我们知道张姓的两个支系都来自于山西洪桐,但张中方家族先迁至项城再迁到长葛,这与张凤立家族直接迁至长葛不同。这一点也印证了张中方与他们三人为同宗但非近支的关系。这些家谱,对于张六行和张中方的后人了解家史或编纂家谱均为不可多得的材料,同时对于研究长葛县张姓的来源也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材料。

4.3透视乡邦文学的地域特征

在《采访录》四人传略中,张凤立的篇幅最长,竟达两千多字,其主要原因是他的传略中收录了其友对他的赠诗。“后人赠诗歌者不下数百家,谨摘录数篇於后”(《张公仪廷孝友传略》),其文中共抄录有7人15首赠诗。这里我们仅择两首如下。

其一,长社张位寅赠诗。旷代伟人只尽伦,孝亲友弟见天真。培将心地灵源活,施及同胞懿德纯。蔬食融融终岁乐,萱唐蔼蔼合家春。雍容直入神仙籍,不但绵延裕后人。

其二,长社段珍赠诗。业承先人,持志不群。同及小技,而重大伦。蓼莪恒嫩,常棣每新。允矣张仲,展也君陈。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寸草有心,报得三春。寸草有心,报得三春。竟随母去,垂裕后昆。

这些诗歌均为赞美张凤立的才华节操及其孝道。从字数上长短不一,短者二十多字,长者达四百多字(“候补知府邓州知州权知长葛县事王锡晋赠诗”和“长葛训导赵作楫赠诗”,达420字,我们没有摘录)。从语言风格上,有些诗句中使用虚词“矣”、“也”、“兮”、“者”等衬字入诗,舒缓了诗句的语言。从押韵角度上,有些诗句的韵脚,如“书”、“如”与“余”相押(许昌张立贤赠诗),“歌”、“何”与“多”相押(许昌张立贤赠诗),皆以方音入韵。无疑,这些诗歌不仅为长葛地方文学整理提供语料,而且还对研究长葛乡邦文学及其历史方音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结语

作为采访搜集而来的一手资料《河南省长葛县采访录》,虽然在版本价值上甚微,但作为河南地方文献还是非常珍贵的。由于长葛自乾隆至晚清没有方志刊行本,因此,挖掘《采访录》所收录的内容,这不仅有助于研究长葛县张氏家族史以及乡邦地域文学,而且对于认识长葛晚清的社会面貌以及民俗风情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县志中有记录,我们没有赘述)。

参考文献:

[1]刘盼遂.《长葛县志》[M].陈鸿畴,修.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30(民国十九年)铅印本,1976(民国六十五年).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5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人。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够成为英才,但是我们一定努力让每一名学子都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耐心做好身边的琐事;不一定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出类拔萃,但是要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和学习什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但是要让学生懂得所有人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读书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十余年,因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始的读书现象,正逐渐演绎成一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营造氛围,国学经典熏陶人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读经典书,做有根人。”“我快乐读书,我健康成长。”一则则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格言,成为各学校黑板报、宣传栏、读书园地中的最醒目的文字。学校统一开展了“每周一诗”背诵活动:每周,各班级在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由学生轮流值班,抄写一句经典诗文,在当天的每节课前集体朗读;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课间活动时间,放学路队中全班同学集体背诵。让经典时时与学生保持亲密接触。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

二、变换形式,诵读经典成风尚

我校开展读书活动已经有十年,在十年的时间里,每学期都有读书展示活动,先后举办了“百词”大赛、作文竞赛、手抄报展评等多项活动。2002年结合课改将读书活动――我校的传统特色活动纳入校本课程,每年一届“读书节”。届时用一周的时间展示一年来师生的读书成果。活动分为古诗考级、各类展示活动、现场比赛活动和特色活动四个板块。“古诗考级”是读书节最具特色的活动,考级活动全员参与,学校根据背会古诗的数量发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证书并评出“古诗小博士”。目前,学生的最好成绩是熟背古诗300首。读书节期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都布置自己的成果展。有读书摘记、手抄报、剪贴报、诗配画、读书卡片、自制书签、自编文集等多种形式,学校组织参观评比。各班都有自己的特色。现场比赛活动有:亲子朗诵会、成语大赛、书香家庭知识读书竞赛、童话剧表演。,每届读书节都有不同的特色项目:如:“智力大冲浪”“红领巾书市”“读书知识竞赛”“漂流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到了家庭亲子阅读的温馨与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领略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知识,习得涵养,懂得道理。典诵读活动,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家庭,渐次推开,步步推进,已蔚然成风。

三、走进课程,校本课程放异彩

课堂是学校开展“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为配合学校的读书活动;也为读书活动能很好的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也为能感受读诗诵经活动切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渗透到点滴生活中来;更为学生“亲近母语每日诵读”有更适合我校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生实际的读本;我们组织教师偏写了一套六册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诵读经典》这套教材共六册,每册有景物描写、礼仪、友谊、爱国、理想合作、励志六个篇章30篇课文。《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都是选材的内容,每篇课文都是经典古诗文,学生背会古诗文积累语言,汲取精神养料。可以让学生在古诗文这片精神乐土中流连忘返。

四、深入实践,德才并重育新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课堂教学、经典读本中背诵的德育观念变为行动,就应多实践多应用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体验、领悟,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落实到行动中去。读书实践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把经典诵读内容与广播操、韵律操、课本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锻炼身体和锻炼思维融为一体;还可以把经典诗文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踢毽子”、“击鼓传花”等游戏当中,使诵读和游戏同时增加了趣味;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范文6

[关键词] 节日 资源 写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也影响到了校外教育。在校外的写作活动中,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结合传统假日开展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活的乐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更在写作活动中感悟生活。

一、设计原则:立足实践,提升素养

1.增强情趣性

实践活动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活动的情趣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体现在内容要新奇、有趣,活动的形式也要突出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

2.把握综合性

实践活动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要把语文学习融入到活动中,把写字、词语、积累句子、阅读和习作等方面的练习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体现实践性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直接接触写作材料,通过观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

4.突出自主性

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加,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自主学习,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落实操作性

组织好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制订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活动必须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绝不是只有几个“人才”来表演,多数人在看“戏”,要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通过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主题选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做足节日文化

在春假、秋假中,包含了许多节日,这些节日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感受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体验到写作活动的快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如下表)

节日类型节日名称节日时间开展活动现代节日劳动节5月1日劳动者之歌儿童节6月1日我们的节日国庆节10月1日共和国之恋传统节日清明4月4日或5日缅怀先人立夏5月5日或6日走进立夏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话民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到中秋分外明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向老年人献礼冬至12月21日或22日漫长冬至夜国外引入节日母亲节5月份第二个星期天献给母亲的歌。

2.挖掘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包括各地区的节日庆典、文艺活动、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是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文化生活。如杭城秋假,恰逢杭州西博会,就可以引导参加各种活动,如动漫节皮影周,原创动漫展等。杭州市东园小学就因地制宜开展了“争做品质少年,共享七彩童年”的系列活动,有“共建共享品质生活,少先队员献言献策”、“品质少年大家评”、“亮眼睛搜品质生活”、“多彩动漫大家画”等,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感受无比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

3.享受自然风光

春假,一个让孩子们徜徉在春天里尽情享受春光的假期,大自然将一个最丰富和生动的课堂展示在他们面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认识课本以外的世界,开展“我爱春天”“找春天”等活动,让更多的笑声回响在和煦的春风里。

三、活动组织:精心设计、把握流程

1.起始阶段(放假前)

教师要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开展“龙门廉洁故事”活动前,我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龙门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一直为后人所敬仰的清官廉吏有许多,现在龙门古镇将申报浙江省第一批廉洁文化建设基地,到时,游客将可以在游览龙门时感受‘龙门孙氏廉洁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作为古镇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一次申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也讲了几个廉洁故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说说在假期中怎样开展好活动,学生也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2.实施阶段(假期中)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围绕主题根据活动提示,去发现、去钻研、去查阅资料,广泛涉猎与这一主题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或自己动手实践,或去查阅资料,或去向有关专家请教,或去找同学相互探讨,以便实实在在地完成作文。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须的,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导之以法,要当学生的参谋,及时指导、点拨,帮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3.展示阶段(返校后)

假期结束返校后,一定要进行写作,然后展示汇报。可以是口语交际式“说作文”的,让学生谈谈感受;可以是文字汇报式的,如摘记、作文、调查报告等;还可以是艺术汇报式的,如手抄报、贺卡、小册子、表演故事等。例如在《龙门廉洁故事》展示课上,第一组的同学讲了孙濡的故事,还表演了孙濡的事迹,让同学们再一次走进了历史;第二组的同学朗读的是他们写的作文和创作的孙氏宗祠长廊部分的导游词;第三组的同学做了两张手抄报,引来了同学的啧啧称赞;第四组的同学讲述了他们采集的《新龙门廉洁故事》,讲述了新时代龙门人的廉政故事。

结合传统假日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功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我们教师处处留心,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写作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随手可得,学生也必定能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文学素养的提升,对生活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最终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长林.观察激情创新.中学文科教学》2000,(12).

[2]陈光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福建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