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科范例6篇

蝇科范文1

关键词:四川地区 阳蝇属 区系 物种多样性

1、引言

1.1阳蝇属概况

阳蝇属隶属于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蝇类的蝇科。据资料统计,迄今该属在全世界已知570余种,我国已知阳蝇有230多种,四川地区已知阳蝇79种。其特征为复眼多数裸,少数具纤毛;雄额多数狭,无间额交叉鬃;触角芒多数,少数具毛,口缘侧面观通常不突出于额前缘之前。本属多发现于苔藓或潮湿土壤中,游离的幼虫个体可侵入到附近的牛粪中,成虫亦常出现于树干、树稍、灌木丛及路旁草尖上面。阳蝇属中许多类群与人关系密切,可机械传播疾病,一些种类为法医昆虫,还有一些种类为传粉昆虫,还有一些捕食家栖性害虫。所以对阳蝇的深入研究有着很深远的经济意义。

1.2四川地区概况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自治区接壤。

2、材料与方法

2.1 阳蝇属物种的统计

根据国内外各种书刊中对阳蝇属昆虫的记载及近年来对四川地区该类昆虫的采集调查,整理出四川地区阳蝇属名录。

2.2 研究方法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出四川地区阳蝇名录及地理分布资料,根据生物地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结果与讨论

3.1 阳蝇属世界区系分布

东洋界种4种,(东洋+古北)界种11种,(东洋+古北+新北)界种2种,特有种63种

3.1.1 特有种丰富

阳蝇属迄今在全世界已知570余种,我国阳蝇种类及其丰富,已知230多种。 四川地区特有种数目比较多,共63种,占中国已知阳蝇总数的27.4%,比例较高,这和四川特有地形和气候有很大关系。说明四川地区物种极其丰富。

3.1.2 各界成分为主的区系特点

东洋界种为4种,占四川阳蝇种数5.1%,古北和东洋共有种数为11种,占四川阳蝇种数为14.0%,东洋古北新北共有种2种,占四川阳蝇种数2.5%。

3.2 阳蝇属中国区系分布

西南69种,西南+华北2种,西南+青藏1种,西南+蒙新1种,西南+华南1种,西南+华南+青藏1种,西南+东北+华北1种,西南+华南+蒙新1种,西南+东北+华北+蒙新1种,西南+东北+华北+华中1种。合计79种。

3.2.1 以西南、青藏、为主的区系特点

四川阳蝇主要在西南地区分布,占有87.1的高比例,另外多数阳蝇同样地存在于青藏地区。这与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关系。

3.2.2 各个区系都存在一定联系

西南和华北共有种2种,占四川阳蝇已知种的2.5%,西南与青藏共有种为1种,占四川已知种的1.3%,西南与蒙新共有种为1种,占四川阳蝇种数的1.3%,西南与华南共同分布1种,占四川阳蝇的1.3%,还有西南华南和青藏共有种为1种,占四川的1.3%,东北华北和西南共有种为1种,占四川已知阳蝇种数的1.3%,东北华南蒙新共有种为1种 ,占四川阳蝇已知种数的1.3%,西南东北华北和蒙新共有种有一种,占四川阳蝇总数1.3%,西南东北华北华中共有种有一种,占四川阳蝇种数的1.3%。这说明蒙新,东北,华北,华中,青藏,西南之间联系密切,这与中国地形变化有关。

4、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联系

四川之所以有丰富的物种存在,气侯地形变化和其自身条件决定了这一特点。四川地区与青藏地区相接,历史中,这一地区产生过巨大地理变迁,这使一些种类为了生存转移到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生存,一些则在较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优胜劣汰,慢慢适应了环境,甚至出现了新的习性或性状,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5、总结

四川地区地理复杂,气候特殊,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特有种,而且由于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等地壳活动把阳蝇从原来地区带到新的环境,或者其活动使阳蝇不断出现新的性状和习性,而后演变成新的物种。所以出现一种阳蝇出现在多个地区,阳蝇种类丰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薛万琦,王明福,1996. 中国蝇类[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814-835.

[2]冯炎, 叶宗茂,2007. 中国阳蝇属四新种(双翅目,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32(4):971 – 972,

[3]冯炎,薛万琦,2003. 中国四川阳蝇属四新种[J]. 华东昆虫学报,12(1): 8.

[4]王明福,薛万琦,2004. 中国阳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29(4):794-796.

[5]冯炎,2001. 中国四川西部蝇科五新种[J]. 昆虫分类学报,23(1):28-34.

[6]钱薇萍,冯炎,2005. 中国阳蝇属二新种[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6(4): 258-260.

[7]冯炎,2005. 中国四川阳蝇属五新种[J]. 昆虫分类学报,27(2):114-122.

蝇科范文2

如果你认为是蚤蝇或蛾蝇,答案似乎比较接近,实则差别很大,它们是果蝇。这些虫子会给你的客户带来很大滋扰。在整个美国,果蝇在食品放置区域扩散得非常迅速。它们经常被误认为是别的种类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毫无疑问,处置果蝇需要清洁环境,但是从哪儿着手?接下来再做什么?通常我们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有助于餐厅发展的工作,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环境,以保证其营业收入。但是飞虫控制经常验证了这样一句谚语“没有计划,正是在计划失败”。

将此谨记于心,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明计划以作为果蝇危害的处置和防治指南。

鉴别特征

果蝇体长3mm,黑色,眼睛褐红色,腹部具多条水平方向条纹。翅脉最接近身体的单元和翅外侧黑色并增厚(骨化)。很多人将果蝇误认为是蚤蝇,蚤蝇胸部有独特的驼峰状,黑褐色或棕黄色。人接近时,蚤蝇习性是先迅速爬行,随后飞离。

现场勘查

检查一切有机废弃物堆积的区域。果蝇孳生检查是一项仔细的工作,需要铲刀、照明手电、水源、生物凝胶和盛装标本容器,必须检查邻近潮湿区域的每件物品,特别是积水和排水的区域。潮湿的设备边缘、储藏盒,吧台前的橡皮地垫等区域是果蝇最佳的孳生地。仔细检查,也许只有一次在客户面前展示你能力的机会。

孳生地清除(BSR)

孳生地通常是被害虫作为孳生、栖息的区域,孳生地清除经常被忽视,应采取可以减少生物孳生条件的措施,例如减少潮湿、垃圾积聚,由此减少害虫孳生。着重采取孳生地环境预防,记录所做的一切工作。在理想条件下,害虫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周,控制重点应主要针对果蝇幼虫期。采取孳生地清除和诱虫灯捕获成虫的措施可以快速、显著的降低果蝇密度。持续采取孳生地清除措施将驱走或极大降低害虫孳生和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化学治理

虽然施放气雾剂、滞留喷洒可以立即降低果蝇密度,但是必须仔细选择施用的产品。无论是业主、甲方经理或处理场所的顾客都会关注你选择的除虫产品。记录处置果蝇所选用的化学药剂,其施用理由和处置区域应做详细记录。

防治果蝇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只要正确处理、彻底细致,你就可以成功的防治果蝇,使之不能骚扰你的客户,并增加你对于害虫管理的自信心。

蝇类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

关于将3~5英尺(大约0.9~1.5m)特定高度作为蝇类飞翔能力原则的争论很多。实际情况是,确定昆虫行为关键习性的相关研究极少进行。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判定我们所了解的昆虫习性究竟正确与否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会发现,我们习以为常,奉为真理的东西,最终是错误的。

蝇类行为研究结果常常被僵硬的、教条式的解读。应当特别强调,蝇类行为复杂,活动方式变化多样,取决于季节变化、活动时段、蝇类雌雄性和虫龄、获取实物难易性和状态等许多因素,甚至可以说影响蝇类行为的因素多不胜举。关于蝇类行为研究、具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很丰富,比如科学实验显示,某些蝇类在特定性别、虫龄条件下,在距离地面1.2m高度飞翔。基于此类研究结果,某些制造商和虫控专家推荐蝇类控制装置应安装在距离地面1.2m的高度。这类建议隐含着一个误导,即1.2m高的蝇类控制装置捕获效率将远远高于其他高度,比如1.9m的高度。然而,实际情况是,作为此建议依据的科学研究却并不能推导出上述建议。蝇类将依然能被设置在1.9m高度或其他高度的紫外灯所吸引,甚至从实用角度看,绝大多数蝇类捕获装置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高度更方便安装、更安全使用。即使在最繁忙的场所,也一样有效。测试实验的代表性商业资助的蝇类研究通常进行的是不同的蝇类捕获装置之间的对比测试,此类测试非常主观并且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因为他们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例如在实际现场应用中,无论是在超市还是餐厅,我们极少会发现两种竞争性的蝇类控制装置会并行设立。

但是,现行的绝大多数测试仍是2个、3个或4个蝇类控制装置同时设立在一个位置,假定某个特定的蝇类控制装置不能首先捕获苍蝇,则推断其效果不佳。此类测试不能经受严格的科学分析,充其量也就只能提供一个模糊的、泛泛的蝇类对控制装置偏好性的提示,获得的蝇类偏好性的测试结论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下有效。

为使上述测试实验科学客观,需要将实验重新设计以便可以发挥每个蝇类控制装置的效用,而不是仅在某个特点时段的效率。更有意义的测试实验应当是在相同的时间在不同的测试单元中进行,遵循科学研究的罗马广场测试方法议定书。实验选用同样虫龄的蝇类(理想的是羽化后3d的虫龄),同样的方法饲养,同样的蝇类性别等等。

测试过程和报告

测试实验的场所、支持数据都应当正确披露。通常制造商不其测试结论依据的原始数据,特别是当其测试结论被用于商业推广的时候。我们确信只有上述信息得以公布并通过仔细审核,所测试的结论才可以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性。简而言之,优秀的科学研究方法应当是实验可以重复、得到验证,数据真实有效、经得起辩驳,并且信息对所有人都公开透明的。

蝇科范文3

苍蝇拍的秘密

一,问题的提出:  天气闷热,苍蝇特别多,我找了一块硬纸板,弄两根竹片一扎,一个苍蝇拍就做好了。可是自制的苍蝇拍不顶用,我左拍拍右拍拍,杀伤力不及往常的五分之一。郁闷,我跑到市场上买了一个苍蝇拍,一用,效率马上提高,难道苍蝇拍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二,问题的研究:  1,实验过程:  我找来弹性好的硬纸板,对照苍蝇拍的样子,把两根竹片的位置固定住,我制作的苍蝇拍和市场上买来的苍蝇拍外观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开始交替用两只苍蝇拍拍打苍蝇,结果还是让我吃了一惊,自制的苍蝇拍的杀伤力仍然只有真正苍蝇拍的五分之一。  是什么影响了自制苍蝇拍的杀伤力呢?我低头沉思,我做的苍蝇拍用的是一整块硬纸板,上面并没有许多小洞,难道问题出在这里。  我用一根铁钉在硬纸板上扎出许多小洞再试试,虽然这许多小洞使苍蝇拍看起来有点破烂,可是打苍蝇的效率却马上提高了。  2,思考验证:  哦,苍蝇拍上做出许多小洞原来不是产家节省材料,而是有科学道理的。我利用网络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才知道苍蝇的身上原来长有许多细毛,在苍蝇停留的瞬间,这些细毛既能“品尝”佳肴的美味,又能感应到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和气流的变化。当用没有小洞的苍蝇拍打苍蝇时,拍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会带动周围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苍蝇通过身上的细毛觉察到这一变化后,便很快地飞跑了。如果苍蝇拍上有许多小洞,情况就不同了。拍子在空中运动时,空气可以从小洞中穿过去,不会产生强大的气流,于是苍蝇不会发现危险的降临,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打死它了。  三,得到的收获:  真想不到,苍蝇拍还包含了这么多的学问。自然万物奥妙无穷,稍微地留心思考,就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

邮: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塘下镇赵宅)六(5)班  赵倩维

蝇科范文4

从电视新闻、报刊中,我们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关于智能仿真技术应用――机器人的报道:某国研制出了机器人,主要用于野外勘探作业;某机构引进了机器人,主要用于反恐排雷任务等。大家对机器人的理解往往是局限于其体积过于庞大、行动过于笨拙,这是由于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机械传感器和反应模块不灵敏引起的,而指挥机器人动作的“大脑”――信息处理器无法及时判断、处理有关信息,也是造成机器人行动笨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更体现出传统机器人在设计上的缺陷和在技术上的不成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世界各国科学家一直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生理及其运动的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案。

机器人研究微型化的“瓶颈”问题有突破

法国科学家另辟蹊径走了一条新的研究之路,他们摆脱传统设计的思维方式,把机器人设计的理念对象定位于苍蝇身上。说到这,或许会有些出人意料,谁会想到惹人讨厌的苍蝇正为人类设计新一代机器人提供着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小小的苍蝇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高科技”值得如此去关注?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苍蝇身上有敏感的“反应器”、“传感器”和“处理器”,如神经、肌肉感应器官、信息反馈循环和调节控制系统等。科学家发现,当苍蝇做直线飞行时,它所看到的只是平面二维空间,简化了大脑要处理的信息量;只有当它转弯时,才会处理“距离和方位”这个三维空间信息,以免撞上障碍物。这一问题的揭示,解开了苍蝇如何凭着小信息量的处理而自如飞行和在高速飞行时不会撞上障碍物的秘密,启发了科学家研制新一代机器人的思路。

“苍蝇机器人”研究的发展状况有跃升

法国科学家按照苍蝇的比例制造出一个重达10千克的“苍蝇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有一双如同苍蝇一般由100个透镜构成的复眼。传统机器人依赖的是数据模拟信号的处理,它们通过摄像机等感应装置靠捕捉到周围情况后,把得到的三维空间数据形成模拟信号传输到一个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的处理,把这些新信息跟以前输入其中的信息对照比较并进行处理,再根据处理后的结果做出判断和行动。而仿照苍蝇的新一代机器人则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人们从苍蝇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简化对周围情况判断的处理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处理量,尽可能利用最少的能源、最快的时间来处理传感器信号,并进行机械反应。比如,苍蝇在做转弯动作时,它只处理与转弯有关的距离和方位信息,而省略了其他信息的处理;当它进行其他动作时,也只处理与该动作有关的相关信息,因此它处理问题速度快、动作反应及时。按照这样的设计模式,新一代机器人具备了这种特殊的本领,所以它无需雷达、红外探测仪和摄像机等笨重的附件,从而大大减少了自身的重量,提高了动作的灵活性。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的“苍蝇机器人”大约相当于一个蜜饯的大小,其翼展只有3厘米,重量约300毫克,就像是微型机器人群中的“雏鹰”。研究人员模仿果蝇的体形,制作了薄翼“翅膀”这个小型机械装置,它能够每秒钟数百次地拍打和进行方向微调,保持了其飞行的持续和滞空状态,并实现了第一次有限的飞行。虽然只飞行了 30厘米,但这是迄今为止利用翅膀进行飞行动作的最小的机器人。这个项目的研究证实,在微型的“苍蝇机器人”试验中,传统保持飞机升力的航空动力学原理完全不适用于“苍蝇机器人”的飞行应用,研究人员必须了解熟悉微型航空动力学、微型机械系统设计学和微型机械制作的方法,这也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展开铺平了道路。

而英国科学家也在秘密研制一种体积轻巧的“苍蝇机器人”,这种高度自动化的“苍蝇机器人”由电池驱动,与只适用于户外飞行的传统无人驾驶飞行器不同,它可以在地形狭窄而复杂的空间内自由飞行,比如建筑物、楼道、隧道以及洞穴等。该项目得到了多方面的资金赞助,其中包括英国国防部、美国军方以及美国航天局。据悉,领导这一高科技开发项目的是英国名校克兰菲尔德大学防务管理和技术学院的拉法尔・兹比科斯基教授,目前该课题组已经研制出仅适用于地面任务的初级版“苍蝇机器人”,虽然它还不具备试验飞行能力,但在翅膀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和苍蝇一样。预计10年之内,世界上第一架可自由翱翔的“苍蝇机器人”将从他的实验室飞出。

蝇科范文5

关键词:畜禽粪便;家蝇;饲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X713;S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35-02

近几年来,畜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畜禽产生的粪便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同时,粪便中又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将禽畜粪便转变为有机肥和喂养饲料。蝇蛆维持生存的主要原理就是分解动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它是一种高品质的动物饲料。针对当前畜禽粪便引发的环境问题,最科学的解决方式就是构建腐生生物链。所以,利用禽畜粪饲养家蝇,培养蝇蛆,再将蝇蛆作为禽畜的饲料,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获取循环的经济效益[1]。对畜禽粪便饲养家蝇的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其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简单总结。

1 畜禽粪便饲养家蝇的技术分析

1.1 选择优良的家蝇品种

在饲养条件相同的基础上,选择蛆体肥大、产量高,具有较强繁殖能力的杂食性蝇种,可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家蝇是研究最深入和应用最广泛的养殖蝇种之一,符合蝇种选择的基本原则,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剔除大家蝇和小家蝇,学名分别为腐蝇和少毛厕蝇[2,3]。

引进驯化种和野生种驯化是获取优良家蝇品种的2种主要方式。其中引进驯化种是指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门的养殖公司直接购买已经被驯化的蝇种;野生种驯化则是指从野外获取虫态之后,进行室内繁殖,繁殖几代后就可以作为养殖品种。

1.2 成蝇饲养

在蝇类中,成蝇是惟一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虫态。对其进行人工饲养,就是要维持产卵状态的稳定。成蝇的生长状况会直接对下一代的质量产生影响,具体饲养方法如下。

1.2.1 饵料 成蝇的饲养离不开饵料,饲料中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其中蛋白质会对雌蝇的卵巢发育以及雄蝇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能量则是促进其正常生长和新陈代谢的需要。成蝇的饲料配方有很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蛆浆糊和糖化面粉糊作为饲料。

1.2.2 饲养条件 养殖的环境条件与成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主要因素包括湿度、温度和光照。有研究者采用正交旋转组合的方法,对影响种蝇产卵量的多项因子建立了相关的模型,证实了温度对产卵历期的影响,发现最适合产卵的温度为24 ℃,温域为12.5~35.3 ℃。同时,成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只有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会进食、和产卵。另外,成蝇对于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不宜过度干燥或潮湿,否则就会影响空气质量,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间接影响。从养殖成本以及产卵量之间的关系考虑,结合相关的研究报道,认为最佳的饲养温度为24~33 ℃,湿度为50%~80%,自然光照即可。

1.2.3 饲养密度 成蝇饲养的密度会受到季节、环境、房屋以及养殖工具的影响。如果采用笼养的方式,适宜密度为80 000~100 000只/m3;若采用房屋养殖,则为20 000只/m3。在夏季高温时,密度可下降10 000只/m3。如果房屋的通风和降温设施比较完善,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不同的密度及不同的牲畜粪便对家蝇幼虫发育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的粪便养殖条件下,均存在密度越大,家蝇幼虫发育历期相应延长的情况。

1.2.4 喂养方式和相关设备 目前,中国成蝇的饲养方式有2种,即笼养和房养。这2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例如笼养具有较好的隔离条件,相对卫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但是其空间利用效率有限。房养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设备简单,可以节约成本,适合大规模的连续生产,但是管理的难度较大,成蝇很容易逃脱。相关的饲养设备主要有饲料盘、饮水器、羽化钢和产卵罐,笼养则还需要准备成蝇笼[4]。

1.3 蝇蛆饲养

蝇蛆可以直接转化粪便,而且本身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也可以作为饲料,是家蝇的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饲养方法与成蝇饲养基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饵料。蝇蛆的饵料是经过简单发酵处理的禽畜粪便,以新鲜粪便为最佳,可以是单一的粪便,也可以是多种粪便的混合物。

2 畜禽粪便饲养家蝇的实际应用

蝇蛆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和B族维生素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动物源蛋白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具体应用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2.1 鲜蛆的应用

鲜蛆可以直接作为禽畜、鱼苗以及好食活饵料动物的饵料。因为鲜蛆在水中存活的时间可达24~48 h,所以适合作为水产动物养殖的鲜活饵料,可以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者对利用鲜蛆喂养幼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幼鳖增重明显,而且采用鲜蛆喂养,幼鳖的生发育更加均匀。

2.2 干蛆粉的应用

目前,秘鲁鱼粉是最常用的蛋白饲料。采用干蛆粉代替秘鲁鱼粉可以取得较好的喂养效果,并且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证实。在1龄草鱼的喂养中,经过35 d的喂养,采用干蛆粉喂养的草鱼平均增重92.5%,采用秘鲁鱼粉喂养的平均增重71.7%,干蛆粉喂养的比鱼粉喂养的高出20.8%,效果显著。此外,干蛆粉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详见表2。

2.3 蛆粪的应用

分离蝇蛆之后的粪便也可以再次利用。因为这些粪便比较蓬松,没有臭味,不会招引苍蝇,可以作为优良的生物有机肥料。蛆粪可作为有机肥直接应用于农业或花卉等生产行业,对于暂时不用的蛆粪则可通过晒或烘干等方法来储存溆谩M时,蛆粪作为肥料可使土壤摆脱使用化肥带来的板结、团粒结构退化等问题,它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参考文献:

[1] 黄学贵,刘 晖,贺莉芳,等.畜禽粪便生产家蝇蛆用于肉鸡饲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164-165.

[2] 陈 杰,邝哲师,肖 明,等.畜禽粪便处理的优质昆虫黑水虻[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24):8180-8182.

蝇科范文6

    论文摘要 美洲斑潜蝇自1995年在包河区发现以后,现已扩展到全区危害。一般受害率30%~100%,减产30%~40%,甚至绝收。从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发生规律等方面阐述该虫的识别方法,并提出防治方法。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等,原产于美洲。我国自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除西藏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成为威胁蔬菜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我区自1995年8月在杏花镇五里岗刘大郢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以后,现已扩展到全区为害。该虫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其中以豆类、瓜类、茄果类、伞形花科、菊科等受害最重,受害率30%~100%,减产30%~40%,甚至绝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工作。 

    1田间识别 

    1.1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1.2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mm×0.10~0.15mm。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开口。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mm×0.50~0.75mm。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 

    美洲斑潜蝇与潜叶蝇形态非常相似,危害状相近,增加了田间识别难度,但细心观察,二者还是有较明显区别。美洲斑潜蝇幼虫体色鲜黄,有别于潜叶蝇幼虫体色的近乎白色。斑潜蝇体长略短于潜叶蝇。斑潜蝇成虫体小,整个腹面为鲜黄色,背面为黑色,两翅间有一小黄点;潜叶蝇成虫体稍大,为灰黑色。斑潜蝇老熟幼虫爬出潜叶道在叶片表面化蛹,蛹色为鲜黄色至深黄色;而潜叶蝇的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化蛹,蛹色为淡黄色。美洲斑潜蝇隧道均匀,隧道两侧边缘有交替排列的黑色条纹粪便,隧道呈黄色或淡黄色;潜叶蝇的粪便在隧道边缘呈黑点状排列,隧道为乳白色。

    1.3寄主范围 

    该虫在我区寄主范围广,在所调查的30种作物中,大白菜、青菜、萝卜、莴笋、茼蒿、南瓜、冬瓜、丝瓜、黄瓜、豇豆、四季豆、扁豆、刀豆、茄子、番茄、雪里蕻等作物均发现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受害较重的作物有:黄瓜、丝瓜、豇豆、四季豆、茄子,个别大白菜、青菜地块危害也较重,被害株率达60%~100%,叶被害率达20%~90%,严重度3~5级。另外,发现茄科杂草龙葵也是一种寄主。 

    1.4发生规律 

    美洲斑潜蝇为中温型害虫,在我区美洲斑潜蝇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盛期在7月底至9月上中旬,10月上旬以后田间不易查见活虫。其间连续几次降雨、低温等因素,幼虫在叶内死亡率高达70%~85%。 

    美洲斑潜蝇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d孵化,幼虫期4~7d,老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d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2防治方法 

    2.1控制疫情 

    健全检疫制度,对应检物品严格实施检疫,对南菜北调(瓜果、种子)进行严格检疫。 

    2.2人工防治 

    发生较轻的地块采取人工摘除被害叶片,集中销毁深埋,除去田间杂草等中间宿主,采取间作、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鉴于我区大棚蔬菜占有一定比例,要抓住美洲斑潜蝇由露地(10月)转向大棚和大棚(4月)转向露地为害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扣棚前深翻土地,隔离培育无虫苗,杜绝虫苗(出)棚。

    2.3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