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蛋白酶范例6篇

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范文1

关键词麇蛋白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45

资料与方法

2000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切口因愈合不良裂开患者74例,试验组47例,年龄26~54岁,采用糜蛋白酶局部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局部定时换药、清创、Ⅱ期缝合等方法治疗。

方法:①治疗切口愈合不良:拆线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者,取分泌物涂片除外特殊感染,予切口消毒清创、拆除线结,无菌盐水棉球吸干创面,置糜蛋白酶粉剂涂于创面,并外置腹带加压包扎使组织对合严密,固定72小时。②治疗切口感染裂开,经久不愈,用0.2%替硝唑注射液每10ml加8000U糜蛋白酶,注射于术后脂肪液化或化脓的切口,每日换药1次。对照组:病人手术后出现愈合不良,情况同试验组相似。处理方法:先用双氧水洗切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净,用庆大霉素针浸泡切口10分钟后用凡士林纱条或利凡诺纱条引流切口,1~2天换药1次,直至切口有肉芽组织生长,切口完全愈合,处理过程部分辅以抗感染支持治疗。

结果

试验组47例病人全部治愈,时间3~8天;对照组27例同样全部治愈,时间长10~26天,试验组时间缩短了1~2周,P

讨论

糜蛋白酶又称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sin),系从牛或猪胰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通过切断蛋白质肽链中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羧端肽链作用,专一水解羧端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亮氨酸)或侧键大体积疏水性残基甲硫氨酸等。由于糜蛋白酶具有分解肽链的作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从而使正常组织中分泌血清,祛除异物,助长肉芽组织生长,可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促使炎症消退,助长新生肉芽,使创口愈合[1]。同时运用蝶形胶布固定消灭死腔,更利组织对合,修复、愈合,且不限制病人活动。在国外,该药在眼科、皮肤科做临床局部应用已被肯定[2,3]。该药副作用少,偶有过敏反应,但我科临床上未见不良作用出现,且药价便宜,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是值得临床推介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凤翔,杨玉,等.临床实用药物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86.

糜蛋白酶范文2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糜蛋白酶;耳内滴注;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68-02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之一,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因此又有黏膜型之称。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1]。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其中单纯型最多见。笔者应用糜蛋白酶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并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条件

①鼓室黏膜充血、水肿;②长期或间歇流脓达1年;③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④听力下降,为传导性。符合入选条件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65例。

1.2病例分组

6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63岁;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15~64岁。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其他治疗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的药物5 d。对照组:清除鼓室内积脓后,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每天5次,耳内滴注。治疗组:清除鼓室内积脓后,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滴耳液、糜蛋白酶溶液(糜蛋白酶4 000 U+蒸馏水10 ml),每天5次,耳内滴注(正确的耳内滴注方法为:病人取坐位或卧位,病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注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 min后方可变换)。

1.4疗效评定标准

流脓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室黏膜无水肿,无充血;有效,耳内有少量脓液,鼓室黏膜轻度充血,轻度水肿;无效,耳内流脓症状无缓解,鼓室黏膜充血,水肿。鼓膜穿孔愈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鼓膜愈合;有效,鼓膜穿孔的面积缩小;无效,鼓膜穿孔的面积无改变。听力恢复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听力完全恢复;有效,听力明显好转;无效,听力无改变。

2结果

2.1流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1。

2.2鼓膜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愈27例(77.1%),有效6例(17.1%),无效2例(5.8%);对照组治愈14例(47%),有效11例(36%),无效5例(17%)。治疗组的鼓膜愈合情况同样好于对照组。

2.3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愈27例(77.1%),有效8例(23%);对照组治愈14例(46%),有效12例(40%),无效4例(14%);治疗组的听力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

2.4不良反应

两种治疗方法均未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是治疗组中有1例男性患者,年龄为64岁,自在家中往耳内滴药,因药温偏低,引起轻度眩晕,躺下稍休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慢性化脓性单纯型中耳炎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亦可见到厌氧菌的感染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所致。应用氯霉素、利福平具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能减轻黏膜充血、水肿,减少液体分泌。

糜蛋白酶又称胰凝乳蛋白酶,是从牛或猪的胰腺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通过切断蛋白质肽链中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羧端肽链作用,专一水解羧端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亮氨酸)或侧键大体及疏水性残基甲硫氨酸等。可以分解炎症部位纤维蛋白的凝结物,促进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溶化分解,从而净化创面,使肉芽组织新生,促进伤口愈合[2]。局部使用糜蛋白酶的作用机制在于:①糜蛋白酶与抗生素合用有助于抗生素深入病灶,增加疗效,从而使鼓室黏膜的充血、水肿迅速消失。②糜蛋白酶为一种肽链内切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使流脓症状明显改善,直至消失。③糜蛋白酶能助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愈合,可使穿孔的鼓膜迅速愈合[3]。因此,笔者认为用糜蛋白酶治疗此病简单易操作,而且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0-353.

[2]邱功阔,王耀芳.尿激酶和糜蛋白酶在解除泌尿系统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1(7):674.

[3]张克义.新编药物手册[M].第2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83.

糜蛋白酶范文3

[关键词] 喘憋性肺炎;细辛脑;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1-0073-02

喘憋性肺炎又称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干咳、不同程度的喘憋及发作性喘憋加重为本病的特征,重症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治疗上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为主要措施。细辛脑注射液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镇静、解痉等作用,糜蛋白酶具有创面净化、消炎、消肿等作用。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细辛脑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1]的患儿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5个月~2岁,起病在24 h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1.2 实验方法

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主要包括抗感染、纠酸等治疗,重症患者加用激素,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利尿、吸氧、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用法为细辛脑注射液(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063156)0.5 mg/(kg・次),每次最大量不超过8 mg,糜蛋白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22112)4 000 U/次,加用生理盐水2 mL,经氧气驱动雾化,氧气流量为(6~8) L/min,每日1~2次。直至咳嗽、喘憋症状消失。

1.3 评判指标

比较各组咳嗽、喘憋等典型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7 d时各组的疗效,其中咳嗽、喘憋等症状完全消失和肺部音完全消失为痊愈,咳嗽、咳痰、喘憋减轻,肺部音、痰鸣音减少,呼吸困难改善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比较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典型症状消失时间、7 d好转率和住院时间等组间差异显著性进行统计学检验, 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典型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为(78.18±13.36)h,对照组为(99.02±10.70)h,明显低于对照组(t = 4.68,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任何毒副作用;7 d好转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9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 < 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89±1.56) d,对照组为(9.27±1.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2,P < 0.01)。见表1、2。

3讨论

喘憋性肺炎发病年龄小,发病急,进展快,临床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病机制[2]是病毒损伤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暴露出胆碱能受体,使其易于与各种刺激物接触,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物增加,气道反应性增加,从而引起毛细支气管管腔变窄,临床上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及水泡音等表现。加上该年龄段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气道狭窄、毛细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等,易被黏液阻塞而加重病情。

细辛脑[3,4]是从中药石菖蒲挥发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镇静、抗炎等作用,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有类似氨茶碱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平喘;对咳嗽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镇咳;能增强气管、微纤毛运动,减少纤毛与黏液之间的黏合吸附,有利于痰液稀释、排送,从而祛痰;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电刺激作用,有接近安定的镇静作用,显著降低自发活动而无抑制作用,对小婴儿的烦躁不安有一定作用;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和细胞因子,从而抗炎。

糜蛋白酶[5]是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使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切断,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肽,或在蛋白质分子肽链端上作用,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使黏稠的痰液稀化,便于咳出,对脓性和非脓性痰液均有效。

吸入疗法是应用氧气气流[氧气流量为(6~8) L/min]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药物微粒在0.5~5 μm,更容易进入肺泡及终末支气管而发挥作用,其局部药物浓度高,能湿化呼吸道,有利于分泌物排出。研究证明[6],吸入给药呼吸道分泌物中药物浓度较口服高100倍;静脉给药8 h后肺内含量不及全身的1%,而吸入药物70%可直接分布到呼吸道黏膜及分泌物中,直接作用于病原侵袭部位,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基层医院仍采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其雾粒直径较大(5~20 μm),喘憋性肺炎患儿因气道痉挛,较大直径的微粒无法通过细支气管,不能有效缓解喘憋症状。

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未见不良反应,实验组患儿在治疗第3~4天症状改善,明显较对照组病情好转快,且治疗7 d时的好转率也较对照组高,取得了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细辛脑与注射用糜蛋白酶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药物利用度高,毒副反应小,使用方便,疗效确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是佐治婴幼儿喘憋性肺炎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4.

[2] 李昌崇,苏苗堂. 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其诊断治疗策略[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45-1046.

[3] 王静霞. α-细辛脑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6):29-30.

[4] 尹爱琴. 细辛脑针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临床护理,2010,23(5):175-176.

[5] 郑锌. 细辛脑与注射用糜蛋白酶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20例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12,6(9):189-190.

糜蛋白酶范文4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腘窝囊肿 α 糜蛋白酶 消痔灵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引导下套管针经皮穿刺α糜蛋白酶联合消痔灵囊内注射硬化治疗腘窝囊肿的方法、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腘窝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套管针(16g“bd”留置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囊腔后,囊内注入消痔灵进行硬化治疗。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1次治愈17例(85.00%),2次治愈1例(5.00%),3次治愈1例(5.00%),无效1例(5.00%)。其中ⅰ型腘窝囊肿15例,一次痊愈14例,2次痊愈1例;ⅱ型腘窝囊肿2例,一次痊愈1例,2次痊愈0例,无效1例;ⅲ型腘窝囊肿3例,1次注射一次痊愈2例,2次痊愈0例,3次痊愈1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套管针经皮穿刺α糜蛋白酶联合消痔灵硬化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腘窝囊肿 α 糜蛋白酶 消痔灵

本院于2007年8月~2008年12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腘窝囊肿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例腘窝囊肿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6~5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共20个囊肿,囊肿大小为35 mm×31 mm×22 mm~110 mm×106 mm×58 mm之间,其中ⅰ型腘窝囊肿15个,ⅱ型腘窝囊肿2个,ⅲ型腘窝囊肿3个。主要症状以患者腘窝处肿胀不适或腘窝包块而就诊,少数以超声检查下肢血管时发现,超声检查显示腘窝区探及大小不等的、呈规则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团,边界清楚,大多囊壁较薄,内壁光滑,有的囊壁较厚,内壁毛糙,囊内多呈透声好的无回声,少数囊内呈絮状回声,囊性肿块多呈单房,少数可见带状高回声分隔。病史1个月~5年;首诊者17例,手术后复发者3例。

   

2.方法 

使用仪器为ge logic pro7彩超,探头频率7.5~13 mhz;采用套管针(16g“bd”留置针)。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彩超等检查,发现血小板异常或出、凝血时间异常者禁忌穿刺。硬化治疗术前超声发现囊体位置较高、超声不能确定蒂部是否有细管道与膝关节腔相通者则予囊腔冲洗后注入1/2~3/4囊液量的泛影葡胺,行x线下透视,确定囊肿与膝关节腔不相通后方可继续进行硬化治疗。患者取俯卧位,穿刺前对患处行多切面扫查,选择最佳进针方向,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后选取囊肿长轴最表浅处并避开腘窝之血管及腓总神经走行部位作穿刺点。采用16 g“bd”留置针(1.7 mm,51 mm)穿刺,超声监视下穿刺至针尖接近远端囊壁拔出针芯,固定套管,抽取囊液并记录囊液量,然后用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5~20 mg α糜蛋白酶)冲洗囊腔,至抽出液体变清亮后,囊内注入消痔灵注射液(将消痔灵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混合配制成1∶1浓度),注入腔内的药量与抽出的胶状物量呈1∶1,即抽出1 ml的胶状物则注入1 ml的消痔灵混合液。ⅰ型及ⅲ型腘窝囊肿患者可任意选取方便治疗的体位,ⅱ、ⅲ型腘窝囊肿患者则需变换体位以使囊体位于膝关节腔重力水平的下部。轻揉使药液均匀分布于囊腔与囊颈部,停留5 min后抽出,反复2~3次,拔出针头,用无菌敷料包扎,绷带加压固定。治疗后24~48 h患侧膝关节制动,ⅱ型腘窝囊肿患者术后均用绷带于蒂部水平加压包扎,48~72 h内保持囊肿体部低于膝关节腔重力水平的体位,手术后用绷带加压包扎3 d。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3 d,1周后抽出囊内渗出液后用α糜蛋白酶溶液冲洗囊腔并加压包扎。介入治疗后分别在1、3、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若第1次注射6个月后囊肿没有完全消失,行第2次治疗,3次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

3.疗效标准 

治愈:经1~3次穿刺治疗后超声检查囊肿随时间延长越来越小,囊肿闭合消失、囊壁增厚,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无效:囊肿逐渐增大恢复到原来大小。

结 果   

1.治疗效果 

1次治愈17例(85.00%),2次治愈1例(5.00%),3次治愈1例(5.00%),无效1例。其中ⅰ型腘窝囊肿15例,一次痊愈14例,2次痊愈1例;ⅱ型腘窝囊肿2例,一次痊愈1例,2次痊愈0例,无效1例;ⅲ型腘窝囊肿3例,1次注射一次痊愈2例,2次痊愈0例,3次痊愈1例。

2.并发症 

穿刺局部出现轻至中度疼痛者4例,均可忍受,于24~72 h内自行缓解,未做特殊处理。

讨 论   

腘窝囊肿亦称baker囊肿,是临床最常见的滑液囊肿。它位于膝关节后方,充满滑液的硬性包块。成人发生者大多数有其他关节疾病。小儿则多为原发性,由连续轻微外伤所引起。囊肿有完整囊壁,内衬有滑膜,腔内含有滑液[1]。腘窝囊肿可有三种不同的来源,一为腓肠肌内侧头的腱鞘囊肿,二为腓肠肌和半腱肌的慢性滑囊炎,三为膝关节囊滑膜的囊性膨出[2]。根据高频超声腘窝囊肿的表现,声像图可分为3型:ⅰ单纯囊肿型,囊肿与关节腔不通;ⅱ分叶囊肿型,囊肿基底部与关节腔相通;ⅲ囊液浑浊型,囊肿壁毛糙增厚,内见密集点状回声,呈悬浮状,可漂动[3]。临床上腘窝囊肿的常规治疗是外科手术,但有些囊肿因发生部位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剥离囊壁比较困难,很难剥离干净,残存的滑囊细胞极易导致囊肿复发,疗效尚不满意。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具直观、实时、微创、费用低等独特优势,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选择恰当的穿刺途径,能够缩短穿刺距离,提高命中率,降低并发症[4]。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ugtppcd)术具有适应证广、高效等特点,是目前介入超声应用中较理想的治疗性手段之一。套管针穿刺克服了金属穿刺针难以固定的缺陷,使介入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腘窝囊肿硬化治疗的原理是利用硬化剂使囊肿内壁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而丧失分泌功能,致使囊壁皱缩粘连、囊腔闭塞而达到治愈。常用的硬化剂有无水乙醇、高渗糖等。近年来有人应用消痔灵作为硬化剂囊内注射治疗滑囊炎,疗效满意[5]。消痔灵注射液是由中草药五倍子、枯矾的提取物辅以几种化学药物组成,主要含鞣酸、低分子右旋糖酐、三氯叔丁醇、枸橼酸钠、甘油、亚硫酸氢纳等制成的灭菌注射制剂[6],常用于肛肠科注射治疗内痔出血及脱垂。该药中的五倍子、明矾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囊液分泌减少,甘油在组织中吸收缓慢,可刺激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粘连。利用该药的这一特性用于腘窝囊肿腔内注射,使其分泌减少,慢性无菌性炎症使其囊颈、囊壁粘连,从而使囊腔闭塞而达到治愈。因腘窝囊肿的囊液为以黏蛋白为主的胶冻状分泌物,不易冲洗干净,残留的黏液可能阻碍硬化剂对囊壁细胞充分作用,若囊壁破坏不完全则容易复发。α糜蛋白酶可迅速分解附着于囊壁内表面的黏蛋白,有利于彻底冲洗囊腔,提高硬化治疗效果。本组病例中ⅰ型腘窝囊肿治疗效果好,ⅱ型腘窝囊肿因与关节腔相通,治疗效果欠佳,ⅲ型腘窝囊肿因囊液黏稠,分隔较多,囊内有出血及感染,疗效不如ⅰ型腘窝囊肿。我们认为治疗应注意:①需选好穿刺点,尽量靠近病灶部位,减少损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关节囊,避免将药物注入关节囊或污染关节腔,进针方向尽量与关节囊切线平行,避免选择垂直关节囊方向进针以免刺入关节囊。②囊液须尽可能抽吸完全,以免影响药物的弥散度,导致局部粘连不佳。③用药须足量,以免引起囊肿内壁接触不到药物而影响效果。④在使囊壁凝固的同时,可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造成囊肿的“复原现象”,这种现象在治疗后一周内出现,超声观察囊腔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一般无须处理,3个月内会逐渐变小直到消失。若3个月后仍未消失且囊腔最大直径>20 mm,可重复治疗[7]。

本组患者未出现局部或膝关节剧烈疼痛,无局部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本疗法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92.

[2]李世民,党耕町.临床骨科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11-612.

[3]康利克.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11):894-895.

[4]臧步成.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治疗阑尾脓肿9例[j].右江医学,2005(23)6:640.

[5]陈首云,龚武陵.消痔灵囊内注射治疗滑囊炎52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19):28.

[6]周方.综述消痔灵注射液的应用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08,(6):62-63.

糜蛋白酶范文5

1 临床资料

本组 90例均为本院儿科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简称喘支)、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的住院患儿, 男48例、女42例、年龄6月~5岁, 采取随机分组, 治疗组 45例, 其中喘支 33例、毛支 8例、哮喘 4例;对照组45例, 其中喘支35例、毛支7例、哮喘3例,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一致 , 均有咳嗽、气喘、鼻煽、喘鸣音、三凹征和不同程度的缺氧、两肺布满哮鸣音。

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相同 (包括口服止咳化痰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吸氧、纠酸等 ), 治疗组先联合应用庆大霉素针剂每次 0.5~0.8万单位 /kg;氨茶碱针剂 5~8 mg/kg:糜蛋白酶针剂 200 μ/kg加入 0.9%生理盐水 30 ml稀释后抽入雾化杯中 , 连接中心共氧的湿化瓶 , 以 5 L/min的流量高压喷射氧气把上述所配药液吹成雾状 , 让患儿吸入 , 氧驱药液成雾 , 在吸雾化的同时给氧。治疗组患儿入院当天开始接受雾化治疗 , 1~2次/d, 疗程5~7 d,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相同。

3 结果

4 讨论

糜蛋白酶范文6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配合病因治疗,对64例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随机分2组,治疗组34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尿激酶10万~20万U;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10~20ml+糜蛋白酶10万~15万U。结果:尿激酶组优于糜蛋白酶组,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和糜蛋白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安全而有效。

关键词 尿激酶 小房性 胸腔积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18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部分病人由于就诊较晚,胸水处理不及时,纤维蛋白附着于胸膜表面,使胸水包裹或被分割成多个小房,导致抽液困难、胸膜肥厚、肋间隙变窄,造成肺功能永久性损害。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2002年8月~2005年7月对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采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糜蛋白酶的方法治疗6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8~82岁,平均43.7岁;病程8~27天,平均19天;结核性胸腔积液54例,肿瘤性胸腔积液4例,脓胸6例。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憋、气短,另外合并有咳嗽、咳痰者29例,发热23例,胸痛12例,均经B超或CT检查表现有小房形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均正常。

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糜蛋白酶组)30例。根据B超了解小房情况并定

位,抽净胸水后治疗组给予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尿激酶10万~20万U,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20ml+糜蛋白酶10万~15万U胸腔内注射,嘱患者10~20分钟变换1次,持续2~3小时,使药物在胸腔内分布均匀。24小时后再次抽液,将胸水尽量抽尽,复查B超或CT了解分隔情况,记录引流量,必要时可重复1~2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小房完全消失:B超或CT显示小房减少至0~2个,不影响引流,引流后复查显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临床症状消失。②部分消失:小房减少至6~8个,影响引流效果,引流后复查显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临床症状部分改善。③无效:B超或CT显示未见小房消失,引流失败,或引流后胸水量未见减少,临床症状无变化。

结 果

小房消失情况: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4.12%,糜蛋白酶组总有效率76.67%,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X【sup】2【/sup】6.06,P<0.05)。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使用尿激酶后出现全身药疹1例,3天后逐渐消失;发热6例,其中2例在原体温基础上升高约1℃,另4例原正常体温者38.3~39℃,2天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出现皮疹2例,对症处理后好转。

讨 论

临床上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如结核、肿瘤、感染和风湿等,除肿瘤原因外,大部分病人通过病因治疗和积极抽液都能治愈。但部分病人由于就诊晚,胸水处理不及时,胸水被大量的纤维蛋白分割成多个小房,导致抽液困难,治疗时间延长,造成部分病人胸膜肥厚,肋间隙变窄,胸廓塌陷。国外胸膜腔内注射纤溶酶原激活物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手段始于50年前,1989年Moulton首次运用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sup】[1]【/sup】。尿激酶治疗小房性胸腔积液的机理是它可降解胸膜腔内的纤维蛋白,通过降解纤维蛋白达到降低胸膜腔积液的黏稠性,清除胸膜的粘连和间隔形成,增加胸膜腔引流量,使肺得以复张,保护肺功能【sup】[2]【/sup】。本次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治疗组的小房溶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6.67%,与文献【sup】[3]【/sup】报道基本一致。2次注药和抽液间隔时间为48~72小时,注药后留置24小时,由于条件有限,笔者未观察注药后最佳的抽液时间,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两组治疗后未见局部出血,更无全身出血征象,虽个别有皮疹出现,经过对症处理很快消退。因此,尿激酶和糜蛋白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均安全、有效,尿激酶疗效更佳。但从临床观察,对脓胸特别是B超提示光点密集的患者疗效欠佳,必要时可配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参考文献

1 闵锐,杨玉,李淑云.胸膜腔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胸膜腔积液[J].国外医学・呼吸分册,1999,19(1):39-40.

2 郝金柱,曲海燕,张春盛,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83-85.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