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蛇许德拉范例6篇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1

刻耳拍洛斯(Cerberus):

有三个头的大狗,每个头都以蛇为鬃须,尾巴是蛇且长有倒刺。刻耳拍洛斯是地狱的看门狗,被锁链绑在阿刻戎(Acheron)的大门口,不让亡灵逃出冥国,亦不让生人进入冥国。刻耳拍洛斯只有在一次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捉去时离开过冥国。

半人马(Centaur):

半人马族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是喜爱惹事生非的一族,又爱掳劫和抢掠。但其中有一只是例外的,牠是齐伦(Chiron),他对拳击、摔跤、刀剑、箭术、驾车、马术、音乐文艺、天文地理、医术,甚至预言无一不精,齐伦是山林中的大贤者。可惜在一次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族的打斗中,被毒箭误伤死去。半人马族的血是有毒的,赫拉克勒斯後来就是被半人马涅索斯(Nessus)的血毒死的。

牛人弥诺陶洛斯(Minotaurus):

牛头人身的怪物,传说是神牛与克里特岛(Minos)王后所生,克里特岛国王於是命工匠造了一个迷宫,将弥诺陶洛斯困住,每年送七对童男童女给弥诺陶洛斯吃。弥诺陶洛斯後来被忒修斯(Theseus)杀死。

墨杜沙(Medusa):

原本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但由於她胆敢同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e)比美,女神剥夺了她的美貌,把她的头发变成毒蛇,成为一头面目柸极端可怖的怪物,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只要看到她就立刻变成石头。她居住的洞窟周围到处是人兽的石像。最後她被珀耳修斯(Perseus)杀了,并将她的头献给雅典娜。雅典娜将墨杜沙的头嵌在神盾埃癸斯(Aegis)的中央。

格赖埃(Graeae):

三人一体的女妖,共用一只眼睛和一个嘴巴,居住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山洞中。在珀耳修斯(Perseus)斩杀墨杜沙的过程中,被抢去唯一的眼睛,因而告知珀耳修斯如何斩杀墨杜沙的方法,据说格赖埃能知过去未来

飞马珀伽索斯(Pegasus):

在珀耳修斯砍下墨杜沙的头後,血滴入土中生出飞马珀伽索斯。雅典娜捉住牠,加以驯服,赠送给缪斯女神。斯的赫利孔山上有一口希伯克林泉(Helicon)就是珀伽索斯用蹄子踢出夹的。

海怪(Sea-monster):

海神波塞冬(Poseidon)派去蹂躏埃塞俄比亚王国的怪物。为安抚神只,国王把安儿女德洛墨达(Andromeda)送去喂海怪。这时,珀耳修斯经过,杀了海怪并娶了德洛墨达公主。

阿耳戈斯(Argus):

头上长有一百只眼睛,每逢睡觉时都只闭上一、两只眼睛。被赫拉派遗去监视变成了母牛的伊俄(宙斯的情人),後来被宙斯派遗神使赫耳墨斯杀了。阿耳戈斯死後,赫拉取下他的眼睛,撒在她的孔雀的尾巴上作为装饰。时至今日,这些眼睛还呆在孔雀尾巴上。

战神圣蛇(Serpent):

头冠和身上都长有金子似的鳞片,双眼像火焰似的闪耀,浑身都是毒液,舌头分成三叉,头高举过树。战神圣蛇最後被卡德摩斯杀死,但卡德摩斯却得到战神的报复,最後变成一条蛇。

斯库拉(Scylla):

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因为得罪女巫喀耳(Circe)变成怪物。全身都是海蛇和狂叫的怪物,以吞食那些漂到她附近的不幸航海者为乐。

喀迈拉(Chimaera):

一头会喷火的可怕怪兽,上半身是狮羊合体,下半身则是龙。在吕喀亚(Lycia)大肆破坏,後来被珀勒洛丰(Bellerophon)骑飞马珀耳修斯(Perseus)杀死。

涅墨亚狮子(NemeanLion):

巨大无比的狮子,牠的毛皮刀枪不入,铁、石、青铜武器都伤害不了牠,牠的利爪快如刀刃。赫拉克勒斯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杀死涅墨亚狮子,赫拉克勒斯将狮子扼死,并用狮子的利爪剥去狮皮。

水蛇许德拉(LernaeanHydra):

许德拉有一个巨大无比犬狗似的身体和八九个蛇头,其中之一长生不死。牠在阿密摩涅河(Amymone)七重源头的梧桐树下作洞穴并经常出没邻近深不见底的勒耳那泥潭(Lernaeanswamp)。许德拉最後被赫拉克勒斯斩下永生不死的头,埋在路边一块巨石下。许德拉的血是有剧毒的,赫拉克勒斯将箭头浸在毒血中,成为无人可挡的毒箭,人马齐伦就是死在毒箭之下。

克里特公牛(CretanBull):

会喷火的凶猛公牛,在克里特岛(Minos)捣乱,被赫拉克勒斯收复,再献给赫拉,但赫拉把牠放了。最後公牛被忒修斯捉住,作牲品献祭给雅典娜。

巨龙拉冬(dragonLadon):

守卫赫拉金苹果树的巨龙。在赫拉克勒斯取金苹果时被赫拉克勒斯射杀。

库克罗普斯(Cyclopes):

独眼巨人,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前额正中的巨人族,群居住在库克罗普斯岛上(Cyclopes)。住在洞里,以岛上的野生物和他们豢养的羊群为食。他们是神只的仆人,为各神只工作。

女妖塞壬(Sirens):

海上仙女,其歌声富有魔力,谁听了谁都着迷,失意的水手听後不能自已而投海自尽。

哈耳庇埃(Harpies):

居住在哈耳庇埃岛(Harpies)上的鸟身女妖,长有少女头,长长的爪和因饥饿而苍白的脸。是神只派来沂磨一个叫菲纽斯(Phineus)的人,宙斯使菲纽斯失去视力,只要膳食出现,哈耳庇埃们就俯冲下去,把食物抢走。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2

乘天星小轮游维多莉亚港被称作“人生五十个必到景点”

天星小轮是香港运营百年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惟一还在海上行走的“活古董”。

1888年,一名波斯拜火教教徒,“卢先生”,“首先在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设设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摆渡”,方便港九居民来往。由于经营艰难,他于1898年将公司出售给九龙仓公司,1898年5月1日易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1906年4月1日,天星码头落成。半年后邻近天星码头的尖沙咀火车站落成,乘容量大幅上升。1918年,以燃烧煤块制造蒸汽来产生动力的机动轮船正式启用,被称作。“过海火船”,自此,各小轮的命名均以“星”字编排。当时的渡轮班次为四十分钟一班,穿梭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船费为每位港币5分。

二战期间,尽管战情严重,天星小轮仍决定将渡轮服务维持至1941年12月12日早上10时正,疏散那些仍在九龙半岛的难民,军队及要员。随后,天星小轮的服务停顿了三年零八个月,是成立以来最长时期的停顿,受战火影响,电星号、北星号、天星号、午星号、夜星号亦沉没于大海中。至1949年,天星小轮恢复6艘小轮航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海底隧道及低下铁路分别启用。天星小轮凭其相对低廉的收费及无须受塞车影响的优势,每天仍吸引超过7万名乘客搭乘。

2003年,天星小轮开办名为“天星维港游”的海上游,游客可乘坐仿照1920年代设计的天星小轮“辉星号”畅游维多利亚小港。

与其他现代化交通设施相比,天星小轮显得有些简陋落伍。但是,磨损的地板,木质座椅,塑料的挡雨,带响的风扇,轰鸣的马达,带给人们往日盼心境和一番踏实。

乘坐天星小轮横渡维多利亚港,最快7、8分钟即达:如遇风浪,10余分钟可抵。从船上看,两岸建筑显得更加奇拔峻伟,密如林海,比高云端,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的气势孱人心魄。晚间,但见维港两岸星汉璀璨,幻若银河。

如今,天星小轮已由最初的4艘燃煤单层小轮,发展到目前的12艘内燃机双层渡轮,每年承载旅客2600多万人次,每日有7万多人乘坐天星小轮,在交通高度发达的香港,看似极不起眼的天星小轮,和港岛的“叮当车”(有轨电车)一样,承载了一代代香港人和世界各地游客,承载着香港的发展历程。

110年来,无论风平浪静还是惊涛汹涌,天星轮始终安然无恙地行驶在维港,成为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市民难以舍弃的交通工具。每年创造可观的盈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0B 人类登顶珠峰55周年

巍峨高耸的珠穆朗玛已经存在了亿万年。对于人类而言,登上珠峰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喜马拉雅登山运动的。黄金时代。

55年间,无数登山者来到梦寐以求的珠穆朗玛,用脚步丈量她的高度甚至不惜用生命实现理想。

1953年5月29日11时30分,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在海拔8848.13米处激情相拥。

他们举起悬挂着各国国旗的冰镐相互拍照并在雪地上挖了两个小洞放进去一个小十字架和一包巧克力。

这个简短的仪式在人类登山史上定格成个经典的镜头。

55年后的今天仰望珠峰人们想到的不仅是这两位奠基的人物还有走在他们前面的马洛里和欧文。

1924年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在队友放弃登顶之后离开6号营地向顶峰进发。队友奥德尔目送他们缓慢地向上走去并被越来越多聚拢而来的云雾所笼罩。直到第二天这两位优秀的登山家依然没有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55年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人(次)到达珠穆朗玛的顶峰但同时也有将近200名勇士献出自己的生命。

如今的登山运动已然不再是造就 世英雄的途径更多的则是在登山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超越自我的满足登山中的功利色彩在渐渐褪去。思考55年的攀登历史人们或许会说,登山就是登山,攀登的过程远比登顶过后的轰轰烈烈更为重要平和,纯真才是登山的精髓。

0C 埃及狮身人面像修复10周年

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海夫拉的脸型。相传公元前2611年,海夫拉到此巡视自己的陵墓――海夫拉金字塔工程时,吩咐为自己雕凿石像。工匠别出心裁地雕凿了一头狮身,而以这位法老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在古代的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风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头、狮子的躯体,带着翅膀,名叫斯芬克斯。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3

我在她身后跟了整整九十九年,她通体雪白,天性聪颖,心思却像她的肤色一般单纯。在这九十九年中,我不知道已经暗地里解救了她多少次。再过一年,便是我认识她的第一百年,到那时,我会好好地告诉她,我这一百年来,对她一天深过一天的爱慕,我相信我们会成为这天底下最让三界艳羡的一对眷侣。

在那个猥琐的樵夫一步一步接近她的时候,我把碧绿的身体缠在同样碧绿的竹子上,仿若无形。我紧紧缠着竹子,克制自己要上前咬他一口的冲动。我原本就叫做竹叶青,通体碧绿,奇毒无比,亦叫三步杀。这樵夫处处与她过不去,已经在这山林中伏击过她好几次,若非为了修炼不能妄杀,他死一百次不够。不期然,专心修炼的她竟然再次落入了樵夫的陷阱。她在樵夫的黑手上挣扎时,我飞窜到地上,决定放弃五百年的道行也不再饶他这一次,在我从他右小腿边窜过的时候,那厮竟浑然不觉,我有些虚弱地隐在草丛里细细喘息,我的五百年修炼在咬下这一口后已荡然无存。

这位大哥,你放了它好吗?它没有伤你之意,你为何要捉它呢?一个手拿着短笛的牧童出现了,面孔俊秀,眼神清亮。她停止在樵夫的手上挣扎回头看向他,眼神深浅不定,我透过碧绿的草丛,看到了她的心动,看到了她的情劫,也看到了我的情劫。

樵夫忽然倒地,吓到了她也吓到了他,她得到自由,扭着雪白的身子隐入草丛。这可恶的牧童,他竟然找到了樵夫腿上我咬下的伤口用嘴帮他把毒吸出来!他可恶的善良让我白白丢了五百年的道行。

而她,我跟了整整九十九年,我救了九十九年的她,正躲在一棵樟树后,粉红着小脸偷偷地在看忙于吮毒的他,我的心忽然剧痛。痛得天晕地转,仿佛永无休止。

一痛一千年。

我忍着疼痛,仍然再跟了她三百年。在我跟踪她第三百九十九年的时候,她已经有七百九十九年的道行,而我,九百岁,却只有四百年道行,已经再躲不过她越来越尖锐的敏感,她随时都会因修行比我深而发现我在跟踪她。蛇天性孤独冷漠,她不会容忍我这样偷偷地跟随,她可能会选择杀死我或者远离我。别无选择,我只好离开她,回到无忧竹林。

再七百年过去的时候,在她脱去蛇皮永成人形的那一天,我再去找她时,却又救了她一次。

樵夫已不是樵夫,却早成为一只凶狠的蛤蟆精。再世时,他为了报我的一咬之仇,便选择不再做人,做人要喝孟婆的汤,做一只蛤蟆却不用。他等了九百年,终于等到她褪皮的这一天,他要食她的精元,然后再来对付我。他仍忌我三分,不知我为了咬他那一口,早已失了五百年的道行。

对于蛇来说,褪皮是新生,亦是痛苦的劫难,此时的蛇,不管道行多高,修了多少年,仍只是初生一般无异。蛤蟆等了九百年,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刻,他冲上去,张开腥臭的大嘴,这毒夫,不但想要她的精元,还要她的皮骨。

蛤蟆见了我,更是红了眼,却不敢近前,丑陋地干笑:青蛇,你怎地总与我过不去?大不了她的精元我分你一半,以你的道行,到时别说你想成仙,就连真仙也奈何你不得。如何?

千年前我不让你动她,你何以认为我现在就让你伤她?我轻蔑地笑他的无知浅薄。识时务者为俊杰。她千年来惦记的并非是你,亦不知你千百年来救她无数次,这样的无义,你何须为她一再舍命维护?蛤蟆怪异的笑声震动山林,嗖嗖嗖嗖,字字都是入心的尖刺,让我疼痛异常。

若是你懂,你也就不至于越是修炼,越是面貌丑陋了。我定好心神,出言相讥,知他因相貌丑陋而在妖界吃了不少苦头,他抱着一已私心修炼,自然没有好因果,他的样貌,竟比山林樵夫更丑陋三分,想必三界的神妖皆因此看他不起。妖与人一般,亦都逃不脱以貌取之。

青蛇,你暗恋白蛇却不敢道明,一介懦夫!蛤蟆恼羞成怒。

有我在,你势必不能动她分毫,你还是速速离开的好。不然待她醒来,记起你捉她的前尘往事,我可保不了你的性命。

我不动声色催蛤蟆离去,眼看她醒来幻变的时机将到,不能叫这蛤蟆坏了事。

哼。蛤蟆转身离去,那厮,以小人之腹丈量他人心思,难怪修了九百年还不成器,即便她记起又如何,以她的单纯和善,亦不会拿他如何。

我隐在岩石暗处,有点啼笑皆非,她竟然把自己化做当年那个俊秀牧童的模样!对着水潭照了半天,发觉不对,竟然也不知应当如何变改。我只好手指一动,令我珍藏的一幅美女画像从洞口飞入,那是我早年为她所画的幻像。她拾起看,果然喜不自禁,再一转身,竟然让我炫目,世上哪还有像她如此美丽的妖呢?倾城绝代的貌,别说是这人间,就是三界,怕也是要颠倒了去的。

以她的千年修行,恢复了元气必定第一时间发现我的存在。才想现身,便就近见到了她的笑,差点让我魂魄飞散,她早发现了我么?

青蛇,你在这里做什么呢?你应该也在这洞里修炼了不少时间了吧?难怪我总感觉这里还有别的修炼同伴,难得我们一起修炼,是缘分,我们来结拜姐妹如何?我叫白素贞,你呢?

她用纤细白皙的手把我的头捧在掌心,我开始眩晕,想象过无数次与她真正认识,却不料是这等境况。我只好施展法力幻化成人应她:小姐见笑了,在下青允。

呀!她倒跳一步,瞪大美丽双瞳:你怎么是男的?不好不好,你应该是女的才对!

我目瞪口呆,怎会如此?难道我不能是翩翩男子?

不行!你要变成女子!是我的妹妹。以后我叫你小青。好不好?她巧笑嫣然,我则被迷惑,从此唯她是命,一再沉沦。

缘兴

小青,快,你看,那边断桥上的少年男子不就是西湖最高处的人了么?素贞喜不自禁,葱白的小手拉着我奔过去细看,杭州的清明时节的西湖,烟波缭绕,我一眼看出,那个站在断桥上的少年,正是当年的俊秀牧童。他虽面目俊秀,却也不及我未着女装时的五分,但素贞眼里,却偏偏只有他,她甚至为了快点走近他,在断桥的东头就扭起了她刚刚习惯使用的纤细脚腕。等上了桥,才发觉翩翩少年早已经无踪影。

不会的。我一定可以找到他。我与他有宿世姻缘。她轻锁蛾眉,无限坚守。

是是是。他是她的宿世姻缘。这三年来,她等在西湖畔,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都是与他的这一段宿世姻缘。而在此之前,她为使仙界允许她寻找他,又在观音前求了三百年。

小青,你不知道,我爱了他一千三百零三年。一千三百零三年呀。她的眼里瞬间凝起了泪水,这一千三百零三年来,她为了寻他,吃尽了苦头,她的眼神已然日复一日地积蓄了忧伤再不复三百年前的清亮欢快。一切,只因为他。

是呀,你爱了一千三百零三年,而我呢?我爱了你一千四百零二年。他只为你说过一句话。而我呢,我为你做尽我所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伸手拭去她的清泪,我没有说出这番话,爱情就是如此,你记得你爱的人对你说过的哪怕只是一句话,却记不得爱你的人为你牺牲一切。女人们都是只记得让她哭的人而忘记让她笑的人,女妖也不会例外。

我只好翻转掬了她的泪的手,把她的泪化作了一场让他们可以再相遇的雨水。

素贞的美貌,许仙自是不能抵挡。素贞以还雨伞之名相约于白庄园。这一天却久候不见。恋爱中的素贞已然乱了方寸,站在门廊望穿秋水无端猜度。

我掐指一算,急急地出门去找。那蛤蟆,居然又跟了来坏事!

赶到时,许仙正张大嘴巴看着丑蛤蟆的水晶球发呆,一眼便看出里面是素贞幻化成人的影像。看到我,许仙竟然倒在了地上,魂魄竟然离体。那蛤蟆狂笑着飞逃而去,水晶球也顾不得拾掇。倒在地上的是她心心念念的人,我自然也顾不得追赶那妖孽。而忙着先抓住许仙的魂魄,他阳寿未尽,若去了阴间,还不知道生什么事。不如我来作主将他锁住。

我有一物,叫锁魂玉,素贞是不知的。她只以为我少她五百年道行,是处处依赖她相救的妹妹。我不是,我是长她五百年的蛇妖青允。

我把许仙的魂魄锁在玉里,带了他的肉身回到了白庄园。

这一夜,白素贞与许汉文在白庄园里缠绵至清晨。

然后,成了亲,开了医馆,行善积德,次年三月,素贞有孕。许仙夫妇,成为全苏杭人所艳羡的一对行善夫妻。

缘灭

许仙第一次见法海时,法海对他说,你娘子白素贞是千年白蛇妖,若是不信,尽可把仙符带回家去一试。许仙微笑不语接过。

许仙再一次见法海,他的身后,跟着千年阴魂不散的蛤蟆:许仙,妖海无边,回头是岸。

法海再说:白蛇现时有孕,你且跟我回金山寺颂经渡她方解她的天灾。

许仙跟了去,却从此没再下山。素贞因孕不得知相公去处,日日望穿钱塘水地等。终于有天听说,许官人跟着个和尚上了金山寺。她拖着孕身去求,法海站在金山寺红漆大门前,态度强硬。终是不得见半面。

素贞耐不住相思,引来钱塘江的水,想顺着水势攻入金山寺。

倾刻,太平盛世成了人间地狱。我在一旁看着却不能阻止,用尽法力,也生生救她不得。她顺着水蜿蜒而上,在寺门口被阻。她与法海斗法到口吐鲜血,却始终不肯停手,终于渐落下风,终于蜷缩一角,痛苦地扭动身体,周围的水被染红,那红色,比初阳的霞光更艳。

带着鲜血的水终于冲破了金山寺的大门,她大喊:官人!官人!痛彻天地。

素贞!我奔向她,满手满身都是她的鲜血。那么多的血,素贞的血!

小青,孩子,我的孩子。一个啼哭的婴孩浮出水面,我与她一样,喜极而泣。

白蛇,你引发水患,荼毒生灵,到雷峰塔下苦修去吧。一道金光闪过,素贞便已经不见。

小青,小青。血色渐渐散去的江水里,小青抱着婴孩,哭喊着自己的名字。

青蛇,不要以为我不知是你在白素贞的肉身里。你用锁魂玉锁了许仙的魂魄,私入他的肉身,本就应有此难。二十年后,若许仙的孩儿肯救你,你便可出塔。法海以大悲咒封门,我在塔底深处把眼泪没入无尽的黑暗。

是。锁在这里的虽是白素贞的身,灵魂却是青蛇。拥有锁魂玉者可自由施展移魂大法,锁魂玉里的许仙,宁愿魂魄烟散亦始终不肯回归肉身,我只好将自己的魂魄一分为二取而代之。跟在素贞身边的丫环小青是我,睡在她身旁的许仙亦是我。而今,我不能看她被锁在暗无天日的雷峰塔底思念孩子,我移走她的魂魄,替她对抗无尽的黑暗炼狱。

小青,你何以这样傻?她抱了孩儿,跪在雷峰塔外,哭尽了泪。她不再到朱红寺门前去求见她的相公,那个从锁魂玉里出来的魂魄始终不肯再见她。

我静坐于塔底,无声叹息,这雷峰塔里炼妖的昼冰夜火之苦,本不该让她来受,我不舍得由她来受。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4

在故事背景方面,《盗墓笔记》拥有着非常神奇的一点:你永

>> 《盗墓笔记》逻辑什么的,已经扔得远远的了 Coser的“盗墓笔记” 曹操的盗墓笔记 话剧“盗墓笔记”:网络时代的戏剧范儿 《盗墓笔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脑洞 从《盗墓笔记》看网络文学的大众接受方式 什么的平等? 再问“什么的平等”? 穿越什么的,最庸俗了 除了小哥,话剧《盗墓笔记》还有什么值得你尖叫? 城市是用来做什么的 学数学是做什么的 再问“什么的平等”?(下) CPO是干什么的? 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赵薇:风浪什么的,都是浮云 沙发是干什么的 记者是干什么的 沙发是干什么的? 城门是干什么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盗墓笔记》逻辑什么的,已经扔得远远的了 《盗墓笔记》逻辑什么的,已经扔得远远的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神秘莫测的故事背景处处都有次元壁……

在故事背景方面,《盗墓笔记》拥有着非常神奇的一点:你永远猜不透它究竟发生在什么年代。一方面是井柏然穿着一身藏袍走来走去,鹿晗打扮成民国少爷学生风,而吴氏家族的诸位叔伯穿着深蓝色老工装仿佛回到了60年代……就在你根据色调、服饰勉强判断这发生在几十年前时,现代汽车出现了,某电商品牌出现了,高楼大厦出现了,超先进的电脑高科技又出现了……大家都隔着厚厚的时代次元壁,意图努力和谐到一块,在此只能说:观众朋友们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回到故事上,三叔知道鹿晗饰演的吴邪发现了蛇母陵的钥匙后,说下墓就下墓,高高兴兴地打开棺材做的工具箱找设备,还兴致勃勃地招兵买马……既然如此,那干嘛还在前面要搞一段“盗墓的吴家每月死一个人而且还爱请苏州评弹送葬”这种带有悲伤气息的诡异片段?小吴邪在一个散发出邪魅气息的庙里遇到一个萨满装扮的人只为了在盗墓时出现心魔而铺垫?导演你不要老想着搞些唬人又没用的大事情,对片子根本没有推进作用哦。 画风走向随意转折蛇母你冷静一点

在《盗墓笔记》中,画风的走向是随心所欲的,说转折就转折,根本不给你一点缓冲的机会。像实验室一样的冷冻箱、后现代黑科技版的蛇母主棺,都如同网页游戏般的特效,好好地化个印度艳妆的蛇母时时刻刻都在扭来扭曲,说卸妆变丧尸就立刻变丧尸,但转眼间又化上了妆……一激动就伸出好多个蛇头的蛇母与张起灵纠缠打斗许久,就在你死我活之际,吴邪打开视频同裘德考老大爷通话,神奇地以一句“你可以救一个真正的好人”打动了大反派,让他交出破局关键……这么容易感动的反派也是不多见了。其实片中并非没有好看的环节,下墓之后首先遇到的迎宾殿便是亮点,充满了逼真的木俑,其中的机关设计精妙,打斗起来也很好看,第一次出现了一种“这群人真的在盗墓”的即视感,加上吴邪设计的一段躲避砍刀的舞蹈作为情绪调剂,看得出团队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但后面都变成这样是因为什么? 逻辑挖了坑才上线其实不用这么勉强……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5

蛇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物之一。除了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的作用,它在人们生活中还有着除草、灭火、摆渡等作用。

除草 印度尼西亚的伦贝岛上有一种白圈蛇。这种蛇长约l米,因特别喜欢吃田里的稗草,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食稗蛇”。稗草因酷似水稻且生命力顽强,常使农田水稻的地盘受到侵占,还好当地农民发现了白圈蛇这一好帮手——用此蛇来清除田中杂草。让人放心的是,该蛇不仅毫不伤害农作物,亦从不伤人和畜禽。

灭火 在南美亚马孙河畔的密林里,一种名叫“苏鲁库库”的毒蛇擅长灭火,一见到火光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去,用身体拍打火焰。难道它不怕被烫伤吗?原来这种蛇的表皮分泌一种黏液,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因此不怕扑火。但如果火势过旺,蛇又在火堆上待的时间过长,一旦隔热黏液被烤干了,灭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摆渡 非洲桑给巴尔西部地区的许多内河渡口,渡船常常不用人划船,而是借用蛇来拖船。这种被称为“复庚乞德”的摆渡蛇性情温顺、水性好、力气大,能拉动载有10多个人的渡船,其速度也不比机动船慢,更重要的是,此蛇从未伤害过人或蓄意拉翻渡船。

经研究发现,近十年间的蛇类数目急剧下降,个别种类的蛇数量甚至下降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若是蛇类消亡,必然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重视对野生蛇类的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给它们尽可能多的生存空间,让它们为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多的贡献。 (尚 磊)

行星撞月球

约占1/3的月球近地面被火山岩覆盖着,而月球的远地面却少有火山岩的结构。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和天好者都试图解释这一迥异的地貌特征。但直到最近,一个日本研究团队的发现才使这一谜团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差异很可能缘自于一次重大的宇宙撞击。

根据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获得的最新数据,研究人员分析了月球表面的成分,表明在月球近地面的海洋风暴区域(即一个宽达300千米的暗点)和陨石坑附近存在大量低钙的矿物辉石,而这种辉石与月球地幔物质的融化和挖掘有关。这极可能暗示着风暴海洋区域曾经遭遇过一场灾难性的宇宙撞击。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同时还根据月球地表的地貌特征,判断应该是月球受到小行星的强烈撞击,而且与之相撞的小行星直径至少达到300千米,撞击时间大约在39亿年前。也正是此次撞击改变了月球近地面的地貌特征,导致其与远地面地貌的巨大差异。

(乐 姗)

植物大战

植物世界看似平和,其实也是“战争”不断。植物们为了争夺地盘,上演着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洋槐“袭”杂草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洋槐树下,往往都是寸草不生。其实,这是因为洋槐树的叶片、豆荚和种子,甚至是茎皮内层都含有毒物质,并且这些有毒物质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人站在洋槐树下,都会闻到一股让其头晕的气味。洋槐树正是通过这种“空袭”方式来形成大气污染,将树下的杂草“熏死”。

牛鞭草“战”豆科牧草 牛鞭草可谓是植物世界“地雷战”的第一高手。它的根部分泌一种酚类化合物——石灰酸(学名为苯酚),大量排放到土壤中。这种石灰酸在医药上是专门用来防腐杀菌的特效药、根瘤菌的天敌,有了这些预先安放在土壤中的“地雷”,等待那些妄想在附近抢地盘又要依靠根瘤菌获取生存必备氮肥营养的豆科牧草的命运,就只能是全军覆没了。

(乐 姗)

动物伪装术

躲灾难 叶虫是叶状茎虫科的动物,但无论怎么看,都像是片叶子。大多数叶虫都拥有着通体的绿色,但之所以常被误认为叶子,还在于其翅膀上的翅脉像极了叶脉,而其腿脚又恰似那叶片与植物间连接的细枝。不仅如此,即使在爬行时,叶虫也来回晃动,十足一副树叶随风飘动的自然形态。然而,有的叶虫还不放心这“高仿树叶”的形象,还要在身体边缘“伪造”出被虫害咬过的痕迹,进一步迷惑捕虫者,躲避被捕食的灾难。

比目鱼的伪装术在动物界可算是一流的。它通过神经系统迅速改变自己的肤色和纹理,别说是捕食者了,就是告诉你它在哪儿,你也未必认得出来。在遭遇敌人追捕时,它会通过大脑细胞接收来自周围环境的颜色和图案信息,并立即向自身皮肤色素细胞发出信号,皮肤色素细胞会依据大脑所提供的信息在数秒内改变,使自身皮肤与周围环境一致,从而达到伪装的目的。

九头蛇许德拉范文6

在古代野史笔记中,载录了不少有关入大鱼腹、大蛇腹得以生还的故事。这来自于中古汉译佛经的叙事思路,从叙述特定当事人因结善缘而幸运地遭难不死,到突出当事人经历传奇性的遭遇,其间展开了一个实历性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这一“遭难生还”的幸运故事,是怎样引起叙事者兴趣,从而由庄严的宗教说教,变成了世俗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加进去幽默游戏的俚俗情趣。

一、宋明笔记中的入大鱼腹生还载录

早自宋代,就有人借助“入大鱼腹生还”故事,来提出传闻叙述的真实性问题,即谈论这类传奇性故事,不能缺少叙事者,否则令人难以置信:“洪文敏著《夷坚志》,……戊志谓在闽泮时,叶晦叔颇搜索奇闻,来助纪录。尝言近有估客航海,不觉入巨鱼腹中,腹正宽,经日未死。适木工数辈在,取斧斤斫鱼胁,鱼觉痛,跃入大洋,举船人及鱼皆死。予戏难之曰:‘一舟尽没,何人谈此事于世乎?’晦叔大笑,不知所答。予固惧未能免此也。”(注:洪迈:《夷坚志》附录赵与《宾退录》卷八,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18页。)如果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异文,当是颇耐寻味的。到了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三十三“荒唐部”更加确认了这种叙事其实是一个荒诞不经的趣谈:“相传海上有驾舟入鱼腹,舟中人曰:‘天色何陡暗也?’取炬然之,火热而鱼惊,遂吞而入水。”是谁把这个故事传播世上的呢?于是,广采博集的谢肇也在笔记中津津乐道:

相传海上有驾舟入鱼腹者,舟中人曰:“天色何陡暗也?”取炬然之,火而鱼惊,遂吞而入水。是则然矣,然舟人之言与其取炬也,孰闻而孰见之?……言固有习闻而不觉其害于理者,可为一笑。(注: 谢肇:《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327页。)

然而,在洪迈《夷坚志》中确实载有人被大鱼所吞的实录,其“海大鱼”条称:“漳州漳浦县敦照盐场在海旁,将官陈敏至其处,从渔师买沙鱼作线。得一鱼,长二丈余,重数千斤。剖及腹,一人偃然卧其间,皮肤如生,盖新为所吞也。……”(注: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2页。)显示生活中的确存在这类被大鱼、大蛇吞噬的现象。既然如此,似乎也不能排除被吞之人幸运生还的情况。

与此相呼应的,是在明代滨海地区的现实生活中,竟然的确出现过大鱼及其吞人吞物的真凭实据,而这类实证性的载录是凭借类化丛聚既有传闻的“互文性”印证,来说明载录者个人信以为真的感受的:“李崇矩见海上沙岛,有大鱼,剖其腹,得一艇船,兼三死人,衣服犹备,见《秘阁闲谈》。东方之大者,东海鱼焉,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产三日则碧海为之变红,见《玄中记》。葱(?)岭上有顺天神祠,前有一鱼骨,骨中有孔,可通马骑出入,见《北史》。李德裕有巨鱼胁骨一条,长二丈五尺,其上刻云:‘会昌二年,海中送到’,见《剧谈录》。沈作哲尝过海上,至补陀山,见海中数十里外有旌旗如军行数万骑者,汹涌东下,问其人,曰:‘此大鱼耳,旌旗者,盖鳞鬣也’,见《寓简》。岭南节度使何履光,所居傍大海,云亲见大异有三,一曰海中有大山相去六七百里,晴朝远望,青翠如近,开元末,海中大雷雨者七日,有人从山边来者,云有大鱼流入二山,进退不得,其腮挂一崖上,七日而山折,鱼乃得去。一曰海中有洲,从(纵)广数千里,洲上有物,状如蟾蜍数枚,大者周回四五百里,小者或百余里,每至望后,口吐白气,上属于月,与月争光。其三海中,有山周回数十里,每夏初,则有大蛇如山长,不知几百里,以身绕山数十匝,然后低头饮水,忽见蛇及山被吞俱尽,亦不知吞者是何物也,《集异记》。……”(注: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十五,《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一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第388~389页。)

在上述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中,还注意到即使像蜈蚣这样平常可见的昆虫,也有大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如该书卷三十五即列有“蜈蚣如远山”条,因此可以推知,在明代人对大鱼一类大的动物,还是在将信将疑心理中侧重在相信的一面。如果以19世纪人们在印度洋岛国中目睹的大蟹壳来看,许多古代巨大动物的传闻恐怕不都是虚构的:“星架坡(新加坡)南里许海港中,有大蟹壳,径欲四丈,十脚,色赭,以绿壳上有黑斑如云,疑即所谓蟛蜞也。右脚钳一物如蛇如鳝,亦赭绿色而黑斑,其长欲二丈,又如生于蟹脚者然。”(注:王芝:《海客日谭》,余定邦、黄重言等编:《中国古籍中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46页。)海蟹巨大如此,我们没有见到的古代海中巨大生物恐怕还多着呢。

二、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入大鱼腹”故事

早在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初篇》中,就有渔夫剖开大鱼之腹得见一男一女的故事。母题带有印度洋的海洋文化气息,与摩羯鱼闻佛经免吞航海众商的故事有关。而史诗《罗摩衍那》也描写风神之子――神猴哈奴曼与恶魔苏罗娑搏斗,苏罗娑把嘴张得有二十由旬宽,哈奴曼变得有三十由旬高;苏罗娑变得四十由旬宽,哈奴曼变成五十由旬高,这样比试直到苏罗娑嘴巴张得有一百由旬大,哈奴曼明白这不是普通的罗刹,就进入她的嘴巴,苏罗娑紧闭上嘴,哈奴曼就变成只有拇指大,从她的耳孔里钻了出来。接着,他又钻进了女罗刹西弥迦的嘴里,西弥迦高兴地合上嘴,哈奴曼钻到她肚子里,把她的心撕得粉碎,然后钻了一个洞,从女罗刹的尸体里走出来。

中古汉译佛经写五百商人入海求宝,恰遇摩羯鱼张开大口欲食众生,船楼顶上的人见到两日出,上有白山中有黑山,萨薄主惊曰:“此是大鱼出,当奈何哉?……”嘱众人奉佛,五百商人一起都大呼南无佛。大鱼听到佛名心想:“今日世间乃复有佛,我当何忍伤害众生!”于是闭口,五百商人得以脱险。(注:道略集:《杂譬喻经》,〔日〕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影印,529a~b,此又见道略集《众经纂杂譬喻经》卷下,《大正藏》卷四,537b。)试想,如果不是众人及时颂经,抑或大鱼没有动了善念,他们岂不就被活生生吞入鱼腹之中了吗?佛经又讲述:阿僧堕畜生道中,变为海中的摩羯鱼,身长七百由旬。五百商人入海寻宝,赶上大鱼吞船,商主提醒大家诵佛,鱼闻佛名,本性尚存,心想:佛已出世间,我身何故还在鱼中,就没入水中,众人得以脱险。(注:《分别功德论》卷四,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大正藏》卷二十五,45b~c。)

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的吞人大鱼,却往往为江中大鱼,剖鱼腹得人事件也多发生在江边。元魏传译的《贤愚经》写某长者得子后赴宴在江边,母持儿欢舞,不慎失手堕儿江中,为大鱼所吞,大鱼在下游为捕鱼奴所得,剖鱼得儿。类似故事还见于《譬喻经》、《杂譬喻经》等。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五《受请篇》第三十九收入此故事称,舍卫国一个富家子,是其父祷祀神求子,其母怀孕生下的,他在江边不慎堕水:

至河水中,随水沉浮。时有一鱼,吞此小儿。虽在鱼腹,犹复不死。时有小村在下流,有一富家亦无子姓,种种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鱼卖。其奴捕得吞小儿鱼,剖腹看之,得一小儿,面貌端正。得已欢喜:我家由来祷祠求索,精诚报应,故天与我。即便摩乳哺养之。……

最后,这孩子成了两家共同的儿子。(注: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六《眷属篇》第五十六引《贤愚因缘经》卷五,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553页。参见王晓平:《佛典・志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3页,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0页。)

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卷三描写了一个受到后母迫害而幸运生还的故事。说是薄拘罗年幼时被后母嗔怒之下掷入河中,这时:“值一大鱼,即便吞食。以福缘故,犹复不死。有捕鱼师捕得此鱼,诣市卖之。索价既多,人无买者,至暮欲臭。薄拘罗父见即随买,持来归家,以刀破腹,儿在鱼腹出声唱言:‘愿父安庠,勿令伤儿。’父开鱼腹,抱儿而出。”本来,这可怜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后母的迫害而被溺毙河中,可是因为这孩子有佛缘,过路的大鱼竟然保护这孩子,其保护的方式符合鱼的身份,而这大鱼恰巧又被父亲买回自家。长大后薄拘罗出家得阿罗汉果,活到一百六十岁也无身热头痛病,他能够“水溺不死,鱼吞不消,刀割不伤”并且长寿的原因是曾经施药给比丘。(注:道世:《法苑珠林》卷四十二《受请篇》第三十九引,《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22~1323页。)

按,这一故事,在早期的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卷三十七所引述的《譬喻经》里,当事人所结下的“善缘”却不是前生为贫人时施药救助患头痛的比丘,而仅仅是今生持得一戒而已:他七岁时便经历了“五难”,其中鱼吞为其一:“昔有一人唯有一儿,名薄拘罗,年始七岁,其妇命终,更取后妻憎前妇子,甑中蒸饼,儿问母索,母抱放甑中,以盆合头欲令儿死,儿于甑中食饼不死。后复抱置热铁鏊上,于鏊食饼,不以为夭。后诣河边浣衣,掷深水中,为鱼所吞,经于七日,父请众僧为设大会,买得一鱼车载归家,欲破鱼腹,儿言:‘徐徐莫伤儿头。’此儿先受不杀一戒,今得五种不死。”(注:僧、宝唱等撰集:《经律异相》卷三十七引《譬喻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203页。)

值得注意的是,佛经中还把从鱼腹中取回的物品作为当事人有善缘、享福报的表现。说是曾有位妇人平日常说自己从来不丢东西,儿子长大后想试试,就趁其不注意时把母亲的金环丢到湖中,母亲还说早晚会找到的。次日妇人说要把几位尊者请来家中供养,派人采买,结果在市场买回的鱼的肚子里发现了那只金环。儿子不解,询问世尊,佛说其母有福缘,前世曾代为众人看护财物,毫无贪心,于是得到了永不失去财物的福气。 (注: 《旧杂譬喻经》卷上,《大正藏》卷四,515b。)

较早且较为直接地敷衍玄奘西行求法故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的源头之一,约晚唐五代成书,该书也带有浓重的南亚母题胎记,说是仆夫遵法师要吃大鱼的要求,寻到渔家,买大鱼一头,约重百斤,法师取刀欲剖,并说:“此鱼前日吞却长者子痴那,见在肚中不死。”众人闻语,起身围定。被法师将刀一劈,鱼分作两段,痴那起来,依前言语。长者作诗概括说:“经商外国近三年,孟氏家中恶意偏。遂把痴那推下水,大鱼吞入腹中全。却因今日斋中坐,和尚沉吟醉不鲜。索讨大鱼亲手煮,爷儿再睹信前缘。”(注:李时人、蔡镜浩:《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49页。)按,据蒋礼鸿先生考证,此变文中的“长者”,指的是富贵者。幸亏是法师自己亲手剖割大鱼,如果让不知原委的庖人执刃,小儿未必如此生还,像许多故事写求救者没有获救,即发生了类似的技术上的失误。因此,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以入腹术多次战胜妖魔。《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则写杨戬被梅山猪精朱子真现出原身一口吃到腹中,迫使其现原形走到周营跪伏,被斩后“杨戬借血光而出,现了自己真身”。

然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多的创获,是在入腹斗法描写上远接印度史诗。其写猴行者识破化作白衣妇人的白虎精,将其战败,但虎精却称不服,猴行者说:“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个老猕猴!”虎精闻说一叫猕猴,猕猴在白虎精肚内答应:

遂叫虎精开口,吐出一个猕猴,顿在面前,身长丈二,两眼火光。白虎精又云:“我未伏!”猴行者曰:“汝肚内更有一个!”再令开口,又吐出一个,顿在面前。白虎精又曰:“未伏!”猴行者曰:“你肚中无千无万老猕猴,今日吐至来日,今月吐至来月,今年吐至来年,今生吐至来生,也不尽。”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七孔流血。

在同样受到佛经故事影响的印度尼西亚,在民间也流传有上述母题,事件发生地点又重回海滨。苏门答腊地区流行的“被大鱼吞入腹中犹未死”故事,说的是王子马拉卡尔马被风浪打到罗刹岛上,罗刹想把他养胖后再吃,是公主把他藏了起来两人悄悄成亲。在逃离罗刹岛时,搭乘船的船长看中了公主,把马拉卡尔马抛进大海,恰巧被一条大鱼吞进肚里。这条大鱼在海中遨游,后来游到“格巴缘奶奶”(印度传说中的“月下老人”)港搁浅,格巴缘奶奶天亮时到码头洗脸发现大鱼,苍鹰告知她鱼肚中有王子,于是奶奶取来草叶,王子从鱼肚中出来,从而化险为夷。(注:薛克翘、张玉安、唐孟生主编:《东方神话传说》第七卷(东南亚古代传说・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39页。)故事在“英雄遇难”母题之中又交织着“夫妻离合”母题,这也是中古汉译佛经中的一个很活跃的模式。中国大陆也有许多类似的传说,其间显然有某种同源性,也有内在的关联和细节上的细微不同。而且,在万隆附近的覆舟山边流传的野母猪饮国王溺生子,也很可能来自佛经中的“鹿母夫人”故事。

三、入大蛇腹生还故事的传奇性意蕴扩展

首先,入大蛇腹生还故事,也有赖于六朝至唐崇尚鱼腹出物奇迹的整体性习俗氛围。鱼腹中有物,奇迹般地归还原主,在六朝载录中不乏其例,都是以此母题体现庙神守信还物的伦理验证。干宝《搜神记》卷四载宫亭湖(彭蠡湖)孤石庙,有估客经过其庙见二女子求买两丝履,说当厚报,估客至都,“市好丝履,并箱盛之。自市书刀亦内箱中。既还,以香及箱,置庙中而去。忘取书刀。至河中流,忽有鲤鱼跳入船内。破鱼腹,得书刀焉”。又称:“南州人有遣吏献犀簪于孙权者,舟过宫亭庙而乞灵焉。神忽下教曰:‘须汝犀簪。’吏惶遽,不敢应。俄而犀簪已前列矣。神复下教曰:‘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且得死罪。比达石头,忽有大鲤鱼,长三尺,跃入舟。剖之得簪。”都体现了一种得到尊重之后,必要诚信以报的寓意。刘敬叔《异苑》卷五亦载:“吴郡桐庐有徐君庙,吴时所立,左右有为劫盗非法者,便如拘缚,终致讨执。东阳长山县吏李,义熙中遭事在郡,妇出料理,过庙请乞恩,拔银钗为愿。未至当阳,有白鱼跳落妇前,剖得所愿钗,夫事寻散。”庙神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就助人解难,却并不贪人珍爱之物。

然而从根本上说,鱼腹中出物奇闻也当来自佛经。上述鱼肚中归还那只金环的故事即是。《三慧经》(《大正藏》卷十七,704b)也有类似故事,而唐初义净传译的佛经故事还在复述:“子取母金印指环投于江中,鱼见吞食,渔人获得,诣市卖之。家人买归,破腹得之。”(注: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大正藏》卷二十三,846b。对此夏广兴博士将其概括为“鱼腹藏物”故事类型,参见其著:《佛教与隋唐五代小说――隋唐五代佛教之流布与汉译佛典对小说创作之影响》,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254页。)佛经借以说明的是前世善缘必在今生得尝善果,而中土小说则在强调庙神灵验与守信。

入大鱼大蛇腹生还故事最为显而易见的母题的神秘化扩展,是名著《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写孙悟空、猪八戒在七绝山斗战大蟒精,蟒精将孙悟空一口吞入,而他在蟒腹中以金箍棒撑着妖精的肚皮,八戒一顿钉耙把妖怪打死,孙悟空这才在蟒腹中穿一大洞钻出。据元代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载录,唐武宗会昌三年,正觉大师智广是兴化仙游人,他在唐懿宗咸通六年抵达此九山之所:“逢巨蟒来吞师,师锡先飞撑拄蟒口,师入蟒口趺坐。逮师出定,蟒化为石矣。既而雷雨涌沙成院基址,由是山之神移山八维,院居其中,成九座焉。”(注: 参见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70~371页。)这一传闻事实上基于旧有母题的思路,可能成为一个中转站,对《西游记》的类似描写有直接的启发。

《封神演义》第四十回也发展了斗法过程中的“入腹术”,描写杨戬曾经炼过九转元功,已经肉身成圣,不怕钻入对手腹中。他故意被魔礼寿的花狐貂吃到腹中,把花狐貂的心一捏,使其跌堕地上,又现身把花狐貂一撑两段弄死。无疑,入腹斗敌除妖之术,其实也是基于入腹不死的信念。明代余象斗《北游记》第十五回也写妙乐天尊变为道士,让蛇精变作仙丹,将仙丹奉给妖怪康席吞下,而后变回本相,呼唤蛇精在其腹中爬动,妖怪腹痛不过只得投降。而民间流传的《家堂宝卷》则写,归山水母饥饿中变作四十九个和尚撞入面店,观音以照妖镜一照,知道穿黄衣的和尚是妖精,就把金链条化为长寿面,热气腾腾摆上,“那妖精不分好歹,一碗长寿面张开喉咙一口吞下肚中,谁知这是金链条变的,只听得肚中索浪一响,此妖精面如土色”,大声叫痛,被观音收服。

其次,大鱼信奉,是入大鱼腹生还故事的发生前提。此大鱼传说在佛经中多有所录。在衍化郑和下西洋故事的明代罗懋登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十六回里,又重新述说这一话语。说是在软水洋中土地介绍当地两个魔王:“一个是鱼王,约有百里之长,十里之高。口和身子一般大,牙齿就像白山罗列,一双眼就像两个日光,开口之时,海水奔入其口,舟船所过,都要吃他一亏。怎么吃他一亏?水流得紧,船走得快,一直撞进他的口,直进到他肚子里,连船连人永无踪迹,这不是吃他一亏?”是上古时有五百只番船都被这“摩伽罗鱼王”吃掉。五百是佛经中常用的夸示性数字,这里的大鱼故事显系来自佛经。小说还写这鱼王来后,炮轰无效,天师的飞剑和所招天将只能让其摆动不止,反倒对船队危险,还是金碧峰国师写下的“佛”字,使其变得像曲蟮般大小。国师说其前世本为中天竺某国王长子,因失敬菩萨堕毁仙瓶从上界谪世,他因为以戏术(幻术)得到国王信任,又因“撮弄仙术,调戏他(国王)‘爱宠’”等接连被逐,最后在追捕下不得不变做大鱼。

明代的传闻,根据大蛇的长度,在没有科学根据的情况下依靠人为想象,为其区分了吞食对象:“蚺蛇尾有钩,口无齿,其声甚怪,似猫非猫,似虎非虎,击之则鸣,犹龟焉,灼之则鸣也。九十丈者吞赤蚁,六十丈吞象,三十丈至九丈者,吞豺狼虎豹与鹿豕人,吞之法,以尾钩卷定,以气冲死,濡湿乃吞,吞毕,卷于树上,绞至糜烂,骨角皆从皮出,望之若神龙蜕骨耳。”(注:邝露:《赤雅》,江畲经编辑《历代小说笔记选・宋元明》,上海书店1983年版,第238页。)从这段叙事中可以看出,叙事者对于九丈和九十丈大蛇的差异,就只看作是所吞之物不同,而对于两者大小差别所反映的存在与否问题,则持没有疑问的态度。现今物种灭绝了不少,而古代不少动物则形体巨大。这一点在其他动物吞人的载录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如袁枚《子不语》卷十七就载录乾隆二十年(1755年),白先生所乘帆船停泊镇江时,他的小妾探身从江面舀水,被一只巨鼋吞食。这头巨鼋上钩后四头水牛拉着磨盘才绞上岸,巨鼋头如车轮,壳有数丈大。但是,描述蛇之大竟至九十丈,恐怕多半属于虚构夸张了。而据一位“洋盗”即外洋中的海盗转述,海岛大蛇有的也的确不小,令人触目惊心 :

尝因大风飘至一处,不识洋名,见有一山,树木青葱,中有一径,宽约丈余,由山谷直趋海旁,光滑异常,似日有千百人常行者然。时舟中柴米已将罄,众疑山中定有村庄,咸欲上岸行劫。其盗熟视久之曰:“此非善地,速起碇开船!”时南风正起,扬帆未半里,闻有声习习,若大风自山谷中来,腥气扑鼻。回视见一大蛇,大约十数围,长约数十丈,昂首而下,两旁树木尽披靡。至海边对船屹向,红冠闪闪,金目炯炯,张口露舌,色若吐火,势欲吞舟者然。幸风顺船快,离岸已远,其蛇不能渡水,顾望久之,去。(注:青城子:《亦复如是》卷三,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这位久在海上行劫的大盗从海岛上一丈多宽的大道无人行走,又那样光滑无坎,看出不是人迹往来之地,果然竟有那么一条大蛇出没,假如贸然上岛,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至于被吞入蛇腹鱼腹的人当真能否生还,其实也不能想得都那么乐观。如《聊斋志异・斫蟒》也写到了兄弟采樵入深谷,兄被巨蟒吞下,弟忙用力斧斫蛇首,大蛇“首伤而吞不已。然(兄)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兄的耳鼻都化掉了,归养半年才痊愈,“耳鼻惟存孔焉”。这一较多真实色彩的记述,可以证明那些所谓被吞入大蛇乃至大鱼腹中的人,事实上是不可能耐得住巨兽巨蛇巨鱼体内强烈胃酸腐蚀的,他们所谓的入腹生还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然而,不能把所有的入大蛇大鱼腹中生还的叙事功能一概抹煞,认为其毫无审美价值。

清初通俗小说借助于这一母题,渲染了特定人物所拥有的宝物的作用。小说写老脱酒醉睡在茅草中,不知不觉被一条三十多丈长的大蛇吞入,小说特意描写了老脱在蛇腹中的真切感受,以及靠着自己的贴身“小厮”(是两个一尺七八寸长有钢钳的大蚂蚁)剪破蛇皮钻出去的惊险过程:“只听得耳边榻榻之声,就像剪桑条一般。连忙用手摸摸,竟不知是何所在。难道这个怪物不与他打沙,他就将我来活埋在这里了?为何身子不滚而自滚,不翻而自翻?哟,哟,哟,不好了,气闷不过,快些扒出去便好!耳边塌塌之声不住,将身子乱摇乱摆,用力乱扒,有斗口大一点透风去处,老脱尽力攻出。叹一口气,眼花乌暗,东西南北都不能辨。这小厮且在身边摸摸索索,老脱用心一审,此是何等去处?蓦然大吃一惊,只见身边横着三石米来粗一条花蛇,肚皮穿透而死。乃在一片荒草沙滩之处。细细想来,知是昨夜被蛇吞下,亏得小厮用钳剪开蛇腹,才得钻出。”(注:翁庵子:《生绡剪》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小说第一回所写人物这段骇人听闻的奇遇,凸现了老脱流浪经历的传奇性。“小厮”这一奇特的贴身护卫,就仿佛是表演时必备的一件“道具”,烘托了主人公的流浪身份,而且有现实生活基础,不过是把蚂蚁扩大了几十倍而已。

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二《水晶孝廉》条更写道:“广东纪孝廉,童时误入蛇腹,黑无所见,但闻腥气,扪其壁,滑不可近。幸身边有小刀,因挖其壁,渐见微明,就明钻出,困卧于地,邻人见之,携归其家。是日村郊三十里外有大蛇死焉。孝廉为毒气所伤,通身皮脱如水晶,肠胃皆见,从幼至壮不改。乡举后同年皆见之,呼为‘水晶孝廉’。”比起入大鱼腹生还来说,入大蛇腹尽管也能死里逃生,但却不是没有后果的。当事人也是叙事中的主人公,因此而变成了自己特有的透明皮肤,虽然在今后的人生中并无大碍,其实这身体特征也构成了这段传奇性经历的最好证据,从而印证了印度与中国民间一向流传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普遍哲理。于是,这带有传奇性的英雄童年经历,就好像一只光环一样永远地套在他头上,他后来在乡里的好名声,多半离不开这神话般的经历。而且,相信这段未必真实却值得夸耀的经历,在他“人生关坎”时当被他一次次重复讲述。不仅如此,清人还转述了一个看起来十分像是实历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