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案例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生物学是20世纪以来最受人们关注的学科之一,也是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要求一线教师必须转变以生物教科书为单一课程资源、以传授知识获取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最终保证课程目标的更好实现。

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政策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这种变化也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偏向于特殊政策的转变,因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有学上”,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上好学”。在长期国家教育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区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教学设备等已经基本得到改善,而民族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问题日渐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在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中虽然就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反映,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例如教材上所列举的部分植物资源是当地没有的,而当地主要的生物资源教材上没有,这就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和缺陷。所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生物课程资源,尤其是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背景,充实目前初中生物学教材,将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地方课程的内容联系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能够适应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和思维习惯,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实施背景

合作市处于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牦牛奶源,酸奶是大多数人家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而且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做酸奶,所以学生对于酸奶的制作了解比较多。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安排的是甜酒的制作,但是在合作市基本不出产葡萄,学生对葡萄和用葡萄做甜酒比较陌生,而且材料的寻找也比较困难。所以用酸奶的制作来取代甜酒的制作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贴近生活。

二、案例实施过程

活动:酸奶的制作

1.活动目的:

①了解酸奶的一般制作过程

②理解微生物在制作酸奶过程中的作用。

2.活动设计:

①提前请学生准备新鲜的牦牛奶、白砂糖、家里吃剩下的酸奶一小杯。

②取一个大烧杯加入新鲜的牦牛奶加热煮沸4~5分钟,将玻璃瓶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

③将煮沸的牦牛奶放置冷却至温热(以不烫手为宜)后倒入玻璃瓶。

④将带来的酸奶加入新鲜牛奶中并搅拌均匀。

⑤将玻璃瓶盖紧盖子后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30℃左右),并用毛巾或者是其他厚物覆盖玻璃瓶。

⑥结果分析:8~12小时后打开玻璃瓶品尝酸奶。如果酸奶味道与平时所吃味道一样说明实验成功,如果味道不一样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牦牛奶资源在当地特别丰富,而且酸奶制作在当地很普遍,当地人民对于酸奶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选择酸奶制作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是紧紧围绕着教材,围绕着课堂教学进行展开的,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对接,其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来看,在试验中首先要对牦牛奶和工具进行煮沸,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原因,学生对高温灭菌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要盖紧瓶盖并用毛巾盖住玻璃瓶,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高压灭菌锅、恒温箱等实验室工具,而是利用学生家里常用的方法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选择用煮沸的方法灭菌、用毛巾包裹玻璃瓶与学生家庭制作酸奶经历相似,增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感。将生物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当中,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学习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在活动中总结理论、规律,其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2

1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目前市面上有关色彩计画、配色手册参考书籍并不少,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却会发现两个问题:其一为大多数的配色书籍或手册,都是引用国外的资料;虽说某些配色原理有共通的普遍法则,然而牵涉到色彩认知和色彩意象时,就必须考虑到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等相关问题,换言之,拿国外的资料应用于国内的设计,并不见得完全适合。以味觉心理因素,都将会影响着在该空间人们的心情、感受、情绪、气氛等心理因素,在此时色彩应用将显的更为重要。

色彩之味觉是从出生以后就逐渐发展与建立,因此,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对色彩的感受,且深深受到色彩的影响。Johnson(1994)提出:[色彩是人类知觉及记忆建构的基础单位之一,在资讯的传达上也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从人类的发展来看,色彩的学习影响了记忆和语言的表达,对于知识的累积及建构有莫大的帮助。故本研究想借由味觉产生出其代表色彩范围,希望供食品应用上的参考与使用。

(二)研究目的

1、找出酸、甜、苦、辣、咸、涩等六种味觉的代表色。

2、找出酸、甜、苦、辣、成、涩等六种味觉的代表色之色彩范围。

2 文献探讨

(一)色彩的味觉感

李铭龙(1994)在应用色彩学一文指出色彩的味觉感,大都和食物的色彩经验有关,像是一些色彩鲜明、味觉感明显的食物,比如柠檬的黄绿色、辣椒的鲜红色、橘子的橙色等。适当的味觉色彩能增强食欲,所以制造商们在一般和食物、味(嗅)觉有关的物品色泽或包装设计上,除了第一考虑美观外,其次更应该要考虑的是色彩和味觉的关系。关于林书尧(1983,p.143)在《色彩认识论》刊载的调查结果,主为分别于1977年的二月与四月,针对台北市实施味觉色彩共感觉调查。其过程为运用色票提示的填写做答法,从实验中选出高票者的统计结果,总合整理结果参见表1。

(二)色彩联想

以心理学的立场而言,为数众多的观念联合(association Of ideas)常常影响到我们对色彩的看法(嗜好、偏见、意象)。如果说一个色彩是一个或依各以上的观念,那么和色彩相互结合的观念,或者是从色彩引发出来的各种观念,就可称之为色彩联想。一般色彩联想的内容可分成二种:一种是联想到具体的物品,例如由黄色联想到香蕉。另一种为联想到抽象的观念或情感,如白色联想到纯洁,红色联想到热情,此种抽象性联想,如果变成了共通的经验和共通的反应,便会固定了色彩的专有表情,逐渐建立起其概念性意义,就称之为色彩的象征。

(三)色彩理论

色彩的原理为光线、物体和眼睛所形成的关系,藉由这三种物体,便能产生色彩。色彩的属性分为色相、明度和彩度;色相为色彩的相貌,不同颜色取用不同的名称来辨别,也是用做沟通,即使没有真正看到颜色,也能依视觉记忆而浮现出色彩;明度为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指色彩明亮,明度低指色彩灰暗;彩度为色彩的纯度,纯色比例高为彩度高,纯色比率低为彩度低。

(四)前人相关研究

阮绿茵、洪嘉永、林玉升(2002)之[幼稚园儿童之乌龙茶色味共感觉研究],发现幼稚园儿童对于正方盒有不同色彩之喜好度,因性别而有些许不同,不论男女都偏好黄色,在饮料包装色彩喜好度上,男童对黄高过于红,黄与绿高于紫,女童对黄、紫、红高过于蓝,在饮用相同饮料、不同颜色饮料包装后之色彩喜好度上,男童绿、蓝高过于紫,女童对黄、紫、绿高过于蓝。

阮绿茵、林碧莲,2005,[台湾常见红、紫色系蔬果食材与相关饮料利乐包装色彩之探讨]发现红、紫色系利乐包样本色彩配色之主色与次色,最多为第一暧昧色配色有16种(43.2%),次为近似色配色有10种(27.0%),再次的有对比色与互补色各有5种(13.5%)。调查结果可供餐饮业者搭配食品色彩及蔬果饮料包装设计参考之用。

阮绿茵、连兰芬、张柏烟,2005,[色彩直觉选择注意力与色彩喜好关系之研究一以零食色彩为例],发现色彩的直觉选择注意力,由于长期生活经验的累积与刻板印象,学童对于日常生活中喜好或常用的色彩都有记忆存在,所以在瞬间做色彩取决时,多少都会受个人喜好色影响。其中以蓝色、粉红色分别为男、女学童偏好率最高的色彩。因此对于学童食品的制作,除了安全性、造型、美感的考量外,在色彩取决上亦是相当的重要。

在John Wiley&;Sons,Inc.(2006).Color Influences Flavor Identification in Fruit-flavored Beverages,的研究结果发现,色彩对于味觉有显著性的影响,因为受测者经由饮料的染色后,认为饮料的色彩与味觉组合并不适合。

颜色的确会影响食物的味道。这些实验对研究视觉与味道互动的科学家们是很重要的。明显的颜色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观感。通常人们会习惯于颜色与味道的特定组合。这种关连性可能影响观点,并对食物的味道形成某种预期结果。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份进行,首先搜集资讯做好分类,接着为求能以较简便的方式达到找出味觉之对应色彩,采用三个方法。首先以焦点小组讨论法,由小组讨论出不同味觉的代表色彩之色名;与问卷调查法,分别查明个人心目中的特定味觉色彩之色名。最后依据前两项实验所得特定味觉之色彩,以实验方式交由受测者针对不同味觉圈选最具代表性的色彩范围。故搜集相关资讯,整理出相关研究方法,以最直接、快速取得所要资料。三种方法的特点分别说明于下。

(一)焦点小组讨论法

焦点小组讨论法又称焦点团体法,此研究方法重视每个受访者间互动的内容,希望藉由团员间的激荡,发表对于共同主题的想法与内心的感受,以得研究结果,后续可作为更深入研究的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之范围极为广泛,透过一连串有系统、有顺序且有目的的题目或题组的集合,目的是在收集研究者所需的资料。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之一,主要在探讨自变数对依变数的因果关系,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

4 反映味觉之色名调查

本研究于2007年以焦点小组法调查色彩联想的食品,有42位南华大学应用艺术与设计学系学生参与,分为七组进行讨论各色彩联想到的物品与其引发的味觉,其结果整理列于表2。该次调查发现酸主要有橙-果酸、黄-乳酸、绿-酸梅甜主要有粉红-果糖;及苦有褐-中药苦;辣有红-辣椒;涩有黄绿-香蕉皮;咸有白-盐。

本研究又于2008年6月请亚洲大学资讯设计学系36名学生(女26人,男11人)就个人的感觉,写出最能表现出六种味觉的代表性色彩,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由统计结果可以发现,酸有红、绿;甜有粉红、黄;苦有黑、褐;辣是红的;成则是蓝、白;以及涩主要有绿、褐、灰,该结果与焦点小组调查结果类似。

5 味觉的色相对应范围

(一)实验设计

依据前两项调查的结果,本研究选取六种味觉之对应色名的色相,取超出其范围之色相连续性变化,与部分色彩高至低彩度、高至低明度的变化进行实验。其结果用来排除与特定味觉未对应的色彩。

本研究所选取之色彩,运用电脑模拟,将两项调查的色彩,以超出其范围,将调为红、红橙、橙、橙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黑、灰、白,与色相连续性变化,与部分色彩高至低彩度、高至低明度变化,所排列而成。题目共分6题,每题色彩数目皆不同。(参考附图一)

此调查于2008年6月进行,过程系受测者以一张色卡配合答案卷填写,共六种味觉之题目,于照明良好且光度达到500 lux之教室内,让受测者选择最能代表该味觉的色彩范围。受测者男47人,女64人,合计111人,年龄分布由16岁至40岁之间,且受测者对象辨色能力与视力均正常。

(二)统计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各味觉的色彩范围如表4、5所示。酸的范围由橙到绿;甜的色彩由红、橙到黄与粉红区段;苦的色彩包含黑、灰、高至低彩度的褐、深褐与橄榄绿;辣的色彩范围由紫红到红,但女性受测者对紫红同意度较高;涩的色彩主要范围为黄绿、蓝绿、橄榄绿、高至低彩度的褐、高至低明度的褐、紫、灰;成的色彩主要范围为浅蓝、深蓝、白、灰,但男性受测者对白色同意度较高。本结果发现,酸的得票数最高,男女合计307票;酸、辣票数具高集中度;酸的黄色与甜的粉红色为最高票58票;各味得票超过10票的色彩,与其该色彩的Munsell色相、明度、彩度范围详见表6;酸、甜、辣得票数极高,换言之受测者对该色彩联想度高具同意度也高;在性别上并无对味觉色彩的选择具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酸与甜、甜与辣、苦与涩当中有着相同的色彩,对于此结果在未来应用上,须相当注意与参考使用。

6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测者认为酸可用橙至绿表达;甜可以用红、橙到黄、粉红区段来表达,苦可以用黑色、灰、高至低彩度变化的褐色至橄榄绿色区段与高至低明度变化的深褐色来表达,辣可以用紫红到红色区段来表达,涩可以用黄绿、蓝绿、橄榄绿区段、高至低彩度变化的褐色、紫色区段、高至低明度变化的褐色、灰色来表达,成可以用浅蓝区段、深蓝区段、白色、灰色来表达,以上所列出的色彩也是常用的该味觉代表色。

本研究调查了111人中,清楚的列出该味觉色彩范围为何;可由表4、5清楚详知。在辣的结果,女性受测者对紫红同意度较高,对于火辣、热情感觉使得样本色彩由红色到偏向于紫红区段。另外在咸的结果指出,男性受测者指出白色代表盐且是咸的,故男性受测者比女性受测者在白色的同意度较高。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泡腾片;成型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R2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c)-0132-03

Molding process research of bupleurum effervescent

YANG Jun-tao ZHAO Bian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est molding process of bupleurum extract effervescent.Methods Orthogonal test method was used,and pH,disintegration time,hardness,and taste were taken as evaluation indexes to determine the ratio of the amount of additional agents,so as to optimize the molding process.Results The amount of citric acid was 10%,sodium bicarbonate was 15%,PEG-6000 was 4%,and stevioside was 1%.Conclusion This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Effervescent;Molding process;Orthogonal test

柴胡是常用的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功效,常用于外感发热等症状。目前,有关柴胡市售的品种,主要以颗粒剂、片剂和口服液为主,对于新剂型的出现还比较少,而开发出柴胡应用的新剂型还有待加强。中药泡腾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剂型,因其携带方便、溶解迅速、疗效确切、口感良好而深受大家喜欢,尤其适宜老人、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应用[1]。柴胡在应用中疗效明确,改变柴胡的传统剂型,使之成为易带易服,效果优良的新品种是一种趋势。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柴胡泡腾片的酸碱系统配比及应用辅料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确定了较好的成型工艺条件。

1 仪器与试药

真空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厂);ZP-19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祥制药机械有限公司);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8X-2型片剂四用测定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柴胡(河南弘景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20131125);聚乙二醇-6000(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批号:20091126);枸橼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30928);碳酸氢钠(河北华晨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1101);乳糖(上海华茂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122);甜菊糖(上东浩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0506)。

2 方法与结果

2.1 中药材的提取

取柴胡500 g(500片用量),用4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4次,60 min/次,滤过、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干燥,粉碎为细粉,备用[2]。

2.2 正交试验设计

实验中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酸碱系统(枸橼酸、碳酸氢钠)配比、基质聚乙二醇-6000应用比例及矫味剂的用量。采用L9(34)表进行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1。评价指标为泡腾片成品的pH值、崩解时限、硬度、口感等。

表1 L9(34)试验各因素和水平

2.3 试验方法与结果

根据预试验结果和参考相关文献,由于应用聚乙二醇包裹碳酸氢钠成分和聚乙二醇不包裹碳酸氢钠成分,对试验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泡腾片硬度、崩解时限及稳定性的影响较大[3],故本试验采取聚乙二醇包裹碳酸氢钠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按比例量称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然后冷却粉碎,过80目筛。另将枸橼酸、甜菊糖、乳糖分别过80目筛,与柴胡提取物、聚乙二醇包裹物细粉混合均匀,用无水乙醇制软材[4],过14目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压制成0.5 g的片即得。各项指标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H值虽由酸碱决定,但其受碳酸氢钠的影响较大,考虑到口服制剂的酸碱度以近中性为宜,故B2水平为优;相比较而言,崩解时限受枸橼酸和聚乙二醇-6000的影响较大,可优选A2、C3;硬度受聚乙二醇的影响最大,故C3水平为最优;通过对口感适宜程度评分分析,可以看出,甜菊糖的量对泡腾片口感的影响最大,故D2水平为最优。根据各因素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大小,经综合考虑,得最佳组合为A2B2C3D2,即枸橼酸10%、碳酸氢钠15%、聚乙二醇-6000 4%、甜菊糖1%。故确定最优制备工艺为:按总量称取4%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加入15%的碳酸氢钠,搅拌均匀,然后冷却粉碎,过80目筛。另称取10%的枸橼酸、1%的甜菊糖及适量乳糖,分别过80目筛,然后与柴胡提取物细粉、聚乙二醇包裹物细粉混合均匀,用无水乙醇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干燥,整粒,压制成约0.5 g的泡腾片。

2.4 制备工艺验证

按上述最优工艺生产3批(每批500片),进行工艺验证,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稳定,效果较好。

表3 工艺验证结果

3 讨论

中药口服泡腾片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固体剂型[5],其不仅具有片剂的优点,便于携带、运输、储存,同样也具有液体制剂的好处,便于服用,吸收迅速,口感适宜,为此,泡腾片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泡腾片是以适宜的酸碱作为崩解剂制成的一种片剂剂型,投入水中5 min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可迅速使该泡腾片崩解、溶出,尽而使药物作为液体制剂的形式被服用,加快了吸收,提高了疗效。另外,酸碱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对药液起到一定的矫味作用,对服药者也提高了用药的顺应性。但是,泡腾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防潮的问题,这就要求泡腾剂从开始生产到生产中,直到生产后储存都要做好防潮处理,故在制粒时,选择无水乙醇制粒,避免了生产过程中水分的引入。再者,为解决防潮问题,本试验选用了一定比例量的聚乙二醇-6000进行包裹。同时,聚乙二醇-6000对硬度的影响较大,随着聚乙二醇-6000比例量的增多,其泡腾片的硬度也随之增加。采用聚乙二醇-6000包裹不仅可以消除颗粒的色差,还可提高泡腾剂本身的抗湿性能,增强了泡腾片的稳定性[6]。为进一步改善泡腾剂的可压性,处方中加入了可压性和流动性都较优良的乳糖。另外,中药泡腾片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黏冲、崩解迟缓、澄明度等问题[7],特别是以水提取时所得的浸膏,黏性更大,更不利于干燥和制粒,故试验中采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提取成分更易浓缩、干燥和制粒。同时,干燥过程中温度也不宜过高,可选择温度在50~60℃范围即可。生产中还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纯化,或加入一些适宜的附加剂对上述问题加以改善。

中药泡腾剂的发展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泡腾剂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多,如口腔用泡腾片[8-9]、阴道用泡腾片等品种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患者的病痛。泡腾剂在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同时,由于其便利的携带服用特点,也开始在其他领域出现,尤其在保健品领域,也已开发出众多性能优良的泡腾剂产品[10]。随着新辅料、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泡腾剂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存梅,朱世斌.药物泡腾剂技术[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2007.

[2]赵磊,刘本亮,吴福祥,等.柴胡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药材,2004,27(10):766.

[3]肖焕,张嘉乐,崔升淼,等.山楂叶提取物泡腾片成型工艺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0,8(3):202-203.

[4]米之金,何宇新,刘洪,等.甜叶菊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4):25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7.

[6]胡晶.黄连小檗碱泡腾片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91.

[7]王文宝,王飞,王占一,等.小儿七星茶泡腾片成型工艺优选[J].医药导报,2013,32(1):88.

[8]许楠,刘薇,黄宇光.芬太尼口腔泡腾片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4):241.

[9]白雪,于丽云,王向党.祛瘀化毒口服泡腾片配方筛选及工艺条件的研究[J].武警医学,2009,20(6):523.

[10]阮洪生,李伟.板蓝根泡腾片固体饮料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技,2010,38(7):3712.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4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让孩子不怕写的同时,还要教孩子怎么写。模仿是这一阶段孩子学习写话的主要途径。本课的设计就从诵读积累范文语言,学会直接迁移运用入手,让孩子在理解词语、积累语段、仿说课文语言中感受写话并不难,写话原来就这么简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写得特别生动、有趣的句子,说出理由,并迁移仿说。

3.理解“甚至”的意思并造句。

4.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直奔主题

(板书“石榴”,指导写“榴”字:左右结构,“榴”字里面的一颗石榴子儿不能丢。用红笔表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看板书进行梳理: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还有美味的子儿)我们重点学习了抽枝长叶和开花部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秋天的石榴园,一起去学会四个本领。(屏幕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及时准确地展示学习目标,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便于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读悟交流,迁移运用

1.出示第三小节。

师:认真读第三小节,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有趣,请把它们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1)交流。

出示句子一: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颜色变化写得真细腻 ,还用上了“先……逐渐……最后”,写得很有条理,难怪说它生动、有趣)

出示句子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生动有趣?

生:作者把石榴当成娃娃来写了呀!

师:“笑得咧开了嘴”,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榴?

(原来就是裂开了一条小缝。“笑破了肚皮”就是裂开了很大的缝)

出示石榴图。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熟透了的石榴,有的裂开了一条小缝,有的甚至裂开了一条大缝,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却说“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你觉得怎样写好?

(课文这样写,把石榴娃娃写得既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石榴娃娃有着一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师:让我们就带着喜爱之情来好好地读这句话吧。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了课标的这一新理念。】

(2)理解“甚至”。

师:可同样是“笑”,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去写笑破肚皮呢?

(这是按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写,有程度逐渐加深的意思。难怪作者用了“甚至”这个词。我们也在书上给这个词加上着重号。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师: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程度加深的意思读出来吗?(学生读)

(3)积累佳句。

男生女生互背。

(4)用“甚至”造句。

师:先看这句话是怎么组成的?先写石榴怎么样,再写了两种不同的笑,程度在加深,用“甚至”来连接。

出示练习:

·他走得很急,早饭没吃,甚至

·风猛烈地刮着,有的大树

,有的甚至

·创设情景:他爱吃冰棍(冬天吃、夏天吃),请你判断这两种情况的程度,用“甚至”连接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由扶到放,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让孩子在扶的过程中掌握对“甚至”的运用。】

(5)迁移运用。

情境创设:有一天,你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水果,在水果摊上看到了这两只成熟的榴莲(出示图片)。你会生动有趣地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想一想。

生:熟透了的榴莲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嫩黄色的果肉。

师:学以致用,真是个好办法啊!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练习,使孩子们在运用中学会经典语言,感受到写话其实真的很简单。】

3.出示第三小节。

师: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不仅因为作者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更重要的是她对石榴有着浓浓的喜爱之情。一起朗读第三小节。

三、积累词语,读写结合

1.学习第四小节

(1)样子美。

教师引读:石榴成熟了,剥开外皮看看,只见——(学生齐读)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师:这里的“玛瑙”就是子儿,子儿就像玛瑙一样。那它们俩哪些地方像呢?

(看图比较:颜色、光泽、形状、美丽……这么一比较,多形象啊)

师:后半句话虽然不长,却写出了子儿的好几个方面。

(数量 ——一颗颗,姿态——紧偎,颜色——红白相间,光泽——晶莹透亮,样子——玛瑙)

(2)味道好。

师:光看不吃可不行——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引读——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哪两个词让你一读就想流口水?

(“酸溜溜,甜津津”,这两个词写出当时品尝后的味道,多形象啊)

师:表示味道的词你还想到哪些?

(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出示)

香甜 香辣 苦涩 清凉 甜滋滋 咸津津 麻辣辣 酸甜可口 鲜甜多汁 甜而不腻

(3)小结,朗读。

师:第四自然段,作者先写看到的子儿样子,再写了尝到的味道。齐读。

2.仿写:橘子。

(1)认识专用的名称 。

师:要写好橘子,我们得先认识关于橘子的专用称呼。

出示:橘瓣 橘瓤 桔络

一弯弯 一瓤瓤

(2)引导说话。

在演示中指导说话:剥开橘子外皮,只见月牙般的瓤一弯弯地紧偎在一起,橙色的果肉外面还有一层白色的橘络。

(3)尝橘味。

小组长迅速分发,每人拿一瓤橘瓣。放入口中嚼一嚼,说说什么味道。

(4)记录下橘子的样子和味道。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中 生物 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73-01

1 高中生物作业科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1.1 高中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生物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而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比如,生物学的探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合理,不同的情况采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更科学。而这些包罗万象的科学素养培养,显然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仅局限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必须注重拓展式训练,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到课外以及校外的作业中进行。

1.2 当前生物作业设计存在着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计来解决

当前,生物作业的设计存在着许多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重量轻质”。在过去几年里,许多生物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为了争夺有限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多抽一些时间来复习本学科内容,便不顾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多重,一味地给学习加码,将课后习题与课本配套的课外读物中的习题,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当成作业来完成。

二是“一刀切”现象严重。上文提到“重量轻质”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而且存在着不顾学生的实际而将作业进行“一刀切”现象。这种“一刀切”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阻碍学习效率的提升,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是“书本化”现象严重。以往生物作业多半是以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论述题为主,都是通过纸面上的文字来完成作业,只要学生把课本吃透,坐在那里,手拿一支笔便可以完成全部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严重地书本化,纸张化,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2 高中生物作业科学设计策略

2.1 加强“层次区分”

针对以上“一刀切、重量轻质”的问题,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必须进行科学化改革,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让学生的思维以及手脚都从书本中、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必须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这些差异性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在同一道作业题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的问题,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致。并且在分层次设计作业时,还要兼顾典型题的代表性,学生通过做一道题而掌握一个类型题的解答。

比如,在学习了碱基的相关内容后,笔者便为那些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习题: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CTT…那么与它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应该是。如果以已知的DNA链为模板,那么转录出来的信使RNA碱基顺序应该是。而对那些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到位,还能够有所提升的学生则继续设计了几个比较深入的问题,来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回答:在这段信使RNA中包含了个密码子,需要个转运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这些氨基酸的种类依次是。

通过这道作业题的设计,不仅可以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而让“基础生”量力而行,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而且还能够让“学优生”吃得饱,有提高的空间。除此之外,还教会了学生一个解决这类题的办法。

2.2 加大“实践题”的比例

针对以往高中生物作业“书本化、纸面化”严重这一普遍现象,笔者认为必须进行大转变,加大“实践题”作业的比例,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比如,以前笔者在进行显性及隐性基因教学后,都会给学生布置几道“高矮杆玉米、抗倒扶”高粱等类型题进行巩固,学生也基本上是通过机械的记忆或模仿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将这类作业转化成“实践题”,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里去,亲自去观察、调查有关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种植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其中有这样一道:农民老张,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两种玉米:一种是纯种甜玉米;另一种是纯种非甜玉米。在种植这两种玉米时采用的是“间行”种植的方法,到了秋天收获时老张发现,甜玉米穗上有非甜玉米粒,而非甜玉米穗上无甜玉米粒。你能用显、隐性基因理论帮他分析出原因吗?这道题因为涉及到了实际问题,学生们也比较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更容易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非常到位。

2.3 加大作业题的“开放度”

很多时间我们的作业都是标准答案式的。这种类型的作业题显然不利于学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不利。为此,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一些具有开放度较高的作业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好、比较好、更好为目标。

比如,笔者在进行了“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内容的教学后,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学生留了一道具有开放度较强的家庭作业,这个作业给他们的时间比较长,时间为一周时间。让他们设计出一条加酶洗涤用品的广告语。广告语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注意科学性、知识性、美观性以及合法性。强调:要杜绝抄袭广播电视广告。

再比如,在进行了生物圈这一内容的教学后,笔者便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让他们帮助学校设计出“校园绿化方案”。让他们把现在学校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再绘制出新的绿化前景图。编制出比较详细的方案,方案中要说明具体设计的意图,分析其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像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开始时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觉得无从下手,时间久了,见过的这类作业多了,学生的信心也足了,兴趣了浓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 结语

总之,生物作业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要比课堂教学更加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的渗透,而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使知识深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身为生物教师一定要重视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作业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使自身的学习能力,科学素养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学生与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独特的阅读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就蕴含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在分角色朗读完毕后,启发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我很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只是有些问题我还弄不明白,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够告诉我:“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1:狐狸看到一串串紫红的葡萄,很想吃,就“转来转去”地想办法,“跳起来”做努力,结果还是没有摘到葡萄,所以,它只好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师:哦,原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呀!那么,小松鼠、小白兔为什么也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2:小松鼠、小白兔从来没有吃过葡萄,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它们也跟着说是酸的,人家怎么说,它们就怎么说,这是跟风。

生3:生活中就有人喜欢道听途说,轻信别人,比如“非典”时期,有人说碘盐能防“非典”,就有许多人争着买盐,他们就像小松鼠、小白兔一样傻得可爱。

师:小猴子为什么不说葡萄是酸的?

生4:小猴子看到“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就想葡萄一定熟了,成熟的葡萄一定是甜的,不是酸的。

生5: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小猴亲口尝了,当然就知道了。

……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秉持一种欣赏与接纳学生独特感受的良好教学心态,善于谛听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

爱尔兰作家卡瑞笔下有个故事:一个8岁女孩坐在河边,用了一个半小时画了一只正在游泳的天鹅,天鹅的脚掌被画得很大很大,而且很仔细,很仔细,线条表现得又黑又重,然而,身体部分则轮廓轻淡,模模糊糊,形状有点像一朵浮云。显然,小女孩传达的不是科学概念里的天鹅,也不是标准画中的天鹅,而是她心中的天鹅。情同此理,孩子们在个性化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那份独特的阅读感受,不一定是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也不一定是老师心目中理想的答案,但是,那是学生独立思考并被他们迎进心田的自己的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每一种独特感受都是在与课文的“独特景观”相遇并融进自己的感受而折射出来的。

一位老师在教学《厄运中的海伦》一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

生1:我看到了一个痛苦的海伦,因为小小的年纪经受了失明的痛苦。

生2:我看到了一个聪明的海伦,因为她仅仅用手指触摸就能够学会说话。

生3:我看到了一个勤奋的海伦,正常人学习一国文字都困难,她靠手指的触摸学会了几国的文字。

生4:我看到了一个幸运的海伦,因为她有着喜爱她的父母和认真帮助她学习的老师。

学生的发言是踊跃的,体验是多样的,即使同一段话也能体会出不同的内涵,海伦的形象就这样在大家的交流中丰满起来,学生灵动的语言,多彩的思维,丰富的解读,独特的感受不仅诠释了课文的内涵,也展现了学生们独特的生命体验,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从而获取这种感受、体验和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每个学生的人生体验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也是独特的,是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堂中应该彰显的。

总之,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沈坚.尊重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初感[J].中学语文教学,2010(5).

[2]王新祥.小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