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记忆范例6篇

遗忘的记忆

遗忘的记忆范文1

关键词 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定向遗忘;压抑遗忘

分类号 B842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许都曾经历过一些痛苦的事情,这些痛苦的记忆是人们想尽办法想要忘记的,但无论如何努力,那些痛苦的记忆也很难从大脑中清除。有时,由于不能成功遗忘这些痛苦记忆反而导致身心疾病。因此,主动遗忘痛苦的情绪性记忆的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不仅可以丰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而且对于临床上治疗很多由创伤经历引起的精神疾病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遗忘掉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内容,但更多的是那些带来痛苦的负性情绪性记忆。对于记忆的主动遗忘主要有两类;定向遗忘(directedfbrgetting)和压抑遗忘(sllppression fbrgetting)。以下分别介绍了两类遗忘及其研究范式、心理机制、遗忘效果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 定向遗忘

1.1.1 定向遗忘及其研究范式

定向遗忘,是指由主试的“忘记”指令引起的记忆内容受损现象(Anderson,2003)。这个概念最早是由Muter(1965)提出的,随后Biork等人(1968)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定向遗忘范式。其实验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在学习阶段,向被试呈现一些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必须记住(lo-be-remembered,TBR),一些材料必须遗忘(to-be-forgotten,TBF)。遗忘和记住的指令是通过指示符(这些指示符引导被试做出遗忘或记住反应)呈现的。测试阶段,考察被试对之前呈现的所有学习项目回忆或再认的成绩。结果显示,指示符显著影响了记忆测验的成绩。具体表现为TBF项目的回忆或再认成绩显著低于TBR项目,即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dircctedfbrgetting effect)。定向遗忘具有有意性和指向性。在这一过程中,被试根据指示符主动控制遗忘的内容,这都与自然遗忘不同,因此被认为是研究主动遗忘(intentional fbrgetting)的一种重要范式。根据指示符呈现位置的不同,该范式又分为两种:即项目法(item method)和字表法(1istmethod),项目法是指每个项目呈现后立即给予指示符,而字表法是在材料呈现一半后再给予一个指示符(王大伟,刘永芳,毕玉芳,2006)。

1.1.2 定向遗忘的心理机制

这种由指示符引起定向遗忘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选择性复述和注意抑制在定向遗忘项目法中起主要作用,而提取抑制机制在字表法中起主要作用。在项目法中。指示符出现之前,被试将学习项目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但不进行深加工。如果被试接到的指示符是记住,被试便立即采用各种策略对刚呈现过的项目进行精细编码,而如果接到的指示符是忘记,被试就不再对前面呈现的项目进行深加工。在字表法定向遗忘实验中,遗忘的指令对学习过的项目产生了抑制,造成记忆测试时遗忘项目比记忆项目更难提取,使记住项目的成绩显著高于遗忘项目(王大伟等,2006;Anderson,2003;Bamier etal.,2007)。实验结果也支持了上述解释,项目法中,定向遗忘效应在再认测验中的存在表明记忆指示符的作用发生在信息加工阶段,即记忆在编码或存储时受到了影响,而字表法中,定向遗忘效应在再认测验中的消失表明了提取抑制而非编码和存储是其主要原因,因为在回忆或再认中任何一个任务上的成功都证明记忆被编码且存储了,但回忆任务需要主动搜索和提取,而再认测验只需要检查呈现的词语是否存储过就好了,不需要被试的主动提取过程(Basden,1993;Geraerts & McNally,2008)。

1.1.3 定向遗忘的效果

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两种实验处理来研究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效果,一种是研究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实验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还是自传记忆内容做实验材料,都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Wessel & Merckelbach)2006;Bamier Conway'Mayoh,speyer,Avizmil, & Harris,2007)。但是,Payne和Corrigan(2007)用中性和正性、负性情绪图片做实验材料,发现在中性图片中定向遗忘会发生,但当要求遗忘的材料为正性或负性情绪图片时,定向遗忘效应没有发生,材料的情绪性影响了遗忘效果。第二种实验处理是先诱发出被试的正负心境状态,然后看这种心境状态是否影响定向遗忘效应。有研究者发现在中性和负性情绪状态下,定向遗忘效应不会消失,但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定向遗忘效应却消失了。他们认为,当要求遗忘的项目处于正性情绪状态下,与该认知相关的神经连接网络被激活了,从而消除了定向遗忘效应(Bauml & Kuhbandner,2009)。除上述两种范式的研究外,也有研究者将人格变量引入定向遗忘的研究。例如,压抑型应对风格(repressive coping style)是一种倾向于避免和拒绝承认负面情绪的应对方式。研究者们预测具有这种应对风格的个体能更好地遗忘烦恼的记忆,研究结果也支持该假设(DeTakshan,Myers,Hansen, & Leary,2004)。

正常人群在某些情境下可以遗忘情绪性记忆,但有创伤经历的个体是否能够成功地将痛苦记忆排除意识?Terr(1991)的临床研究发现被待的儿童(childhood sexual aduse,csA)能较好地遗忘痛苦记忆,但McNally(1998)采用定向遗忘项目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cSA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未对灾难相关材料表现出特有的遗忘能力。Moulds和Bryant(2002)发现近期经历灾难的幸存者能更好地遗忘令他们痛苦的记忆。

1.2 压抑遗忘

1.2.1压抑遗忘及其研究范式

压抑遗忘即个体有意识地避免回想某一目标对象而导致的遗忘现象。最早的研究是wegner等(1987)的白熊(white bear)实验。实验流程分为

压抑和表达两个阶段。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首先经历压抑阶段(suppression period),告知被试在5分钟内他们可以想“白熊”这种观念以外的其他任何内容,然后在表达阶段(expressionperiod)让被试在5分钟内想任何观念,包括在压抑阶段要求不能想的有关“白熊”的观念。对于第二组被试刚好将压抑和表达两阶段的先后顺序调换,即该组被试先经历表达阶段,再经历压抑阶段。要求所有的被试无论在压抑还是表达阶段,只要头脑中出现‘白熊’这一观念就必须按铃。研究发现,在压抑阶段被试常常不能成功压抑,不能克制自己去想目标观念,且如果被试先经历了压抑阶段,那么在后来的表达阶段被试按铃的频率更高。显然,有意识地压抑某一观念,反而导致该目标对象在头脑中出现的频率更高,wegner将这一现象叫作压抑后的回返效应(post-suppression rebolmd eflfect)(Anderson & Green,2001;Rassin,Brakel, & Diederen,2003;Geraerts & McNally,2008)。

Anderson和Green (2001)应用了“Thinl/,No-Think”(TNT)范式来研究人们的观念压抑,这就是后来的TNT任务。该范式由学习,提取练习和测试三个阶段构成。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一系列“线索一目标”词对(例如:ordeal-roach]。在提取练习阶段只给被试呈现提示词,但任务分为两组,一组让被试回想与之对应的目标词(think组,简称为T组),另一组要求被试不想即阻止与之对应的目标词进入意识(no think组,简称为NT组)。最后对被试开始学习的所有词对进行测试。测试阶段仍给出提示词让被试回忆与之对应的目标词。研究者的假设是如果被试在提取练习阶段按照指导语采用了压抑策略来阻止与提示词对应的目标内容进去意识,那么在后来的测试阶段这些目标内容被提取出来的可能性就会低些,如果压抑策略没有起作用,那么T组和NT组在测试阶段中的成绩不应该有显著差异(Rassin et al.,2003)。

1.2.2 压抑遗忘的心理机制

与定向遗忘相比,压抑遗忘更多的是从人们如何应用执行控制机制实现记忆内容控制这一角度来研究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执行控制功能主要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在两种被选反应中选择一种非优势的反应。当通过一个线索去提取一个特定的记忆时,该线索实际上与很多记忆内容相联系,甚至其他的记忆内容与线索的联系更为强烈,较提取目标来讲它们是一种优势记忆。这时人们就会用执行控制机制去抑制优势记忆通道,而提取非优势的记忆,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了对该记忆的破坏。使得以后即使想要提取时也提取不出来了。执行控制的另一种作用是停止提取,它能阻止人们的某种反应。日常生活中人们压抑不想要的记忆实际就是利用执行控制来阻止某些记忆进入意识,终止提取的过程(Anderson & Green,2001;AndersOn,2006;Johnson & Anderson,2004;Levy & Anderson,2008)。Anderson等(2004)采用TNT范式找到了特定大脑区域负责压抑不想要的记忆,这一区域与控制习惯行为反应的大脑区域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他们认为控制不想要的记忆内容和控制习惯的行为反应一样,都是人们的执行控制机制在发挥作用。

1.2.3 压抑遗忘的效果

采用思想压抑来遗忘痛苦的记忆是否有效呢?Keith等(2007)认为,人们通常采用压抑方法来控制令自己痛苦的记忆内容,但研究表明压抑痛苦的记忆不是有效的思想控制策略(wegner,Quillian, & H0uston,1996;Harv。y & Bryant,1998;Rassin,2001; Bamier,Levin; & Maher 2004;wessel & Merckelbach,2006)。临床表明反复压抑让人痛苦的记忆往往会失败,动机强烈者甚至导致了精神疾病(wegncr,1987;Brewin & Andrews,1998:Herman & schatzow,1987)。有些研究者证明,压抑只对中性材料有重要作用,对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内容却没有作用甚至产生反作用(Daviesm & C1ark,1998;wegner et al.,1996)。研究者们用攻击事件或汽车灾难幸存者中的PTSD个体同正常个体做对比,采用wlhite bear实验任务,发现正常个体比PTSD被试能更好地压抑与灾难相关的记忆(shipheId & Beck,1999;shipherd & Beck,2005)。Beck等(2006)却发现,无论是正常个体还是PTsD被试,都能成功压抑某些思想内容。Bamier等(2004)测试了具有压抑型应对风格的人是否能更好地压抑痛苦记忆,实验结果是肯定的。后有研究者重复了Beck等人的研究,结果与前面一致,但7天后再进行测试,结果却与前面完全相反(Geracrts,MeIckellbach,Jelicic, & Smeets,2006;Geraerts,Merckebach,Jelicic, & Habets,2007;GeTaert8,Smeets,Jelicic,Merckelbach, & van,2006)。

1.3 定向遗忘与压抑遗忘的联系和区别

其联系在于,以上两种遗忘都是通过指导语来指导被试主动地、有意地遗忘某些特定信息,都是人们的思想控制策略。词表法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都强调了抑制机制在思想控制中的作用。即便如此,二者也有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实验范式的操作流程不同。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实验操作流程。而且,定向遗忘关注的焦点是后面记忆测验中被试的反应,但压抑实验关注的焦点是被试在压抑阶段的反应(Geraerts & McNally,2008)。就TNT范式和白熊任务来说,虽然都属于压抑遗忘,但两者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也不一样。例如。TNT任务中提取练习阶段是关键,但白熊任务中却没有这个阶段。其次,主动遗忘的对象不同。定向遗忘中的项目都是互不相关的,但在压抑遗忘中的项目要么是配对的,要么是具体一个对象(白熊)。遗忘对象是否具有联系性会直接影响遗忘效果(Rassin et al.,2003)。第三,心理机制不同。定向遗忘从记忆的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阐述了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过程:而压抑遗忘更多的是从执行控制机制如何控制记忆内容来说明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第四,在定向遗忘任务中,后面的项目对前面的项目形成了明显的外在干扰,也即是说,前后项目的记忆需要竞争有限的心理资源,这种心理资源竞争在定向遗忘中似乎

是必需的,而在压抑遗忘中虽然外在的分心刺激可能会影响压抑的效果,但分心刺激的作用不是必需的。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定向遗忘或压抑遗忘,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能否实现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结论。这些不一致的结果显示对于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过程及机制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对于有创伤经历的个体是否具有遗忘痛苦记忆的优势能力,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这些不同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实验范式,实验材料和人格变量都是影响因素。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在实验处理和主动遗忘间起了中介作用,从而影响了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要弄清楚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效果,必须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做详细的探讨。2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影响因素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实验范式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范式实验流程不同,心理加工过程不同,这必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wessel & Merckelbach,2006;Bamier et al.,2007)。其次,实验材料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例如,采用情绪词语和情绪图片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样(Bamier et al.,2007;Payne & Corrigan,2007)。研究者们认为情绪状态是干扰遗忘的主要因素,而情绪图片才激发了人们的情绪状态,情绪词语只是激活了人们对情绪词语的语义认知。第三,心境状态也会影响被试的主动遗忘过程。研究者们认为只有积极的心境状态会影响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因为积极情绪状态激活了与该认知相关的神经联系,从而影响了遗忘过程(Bauml & Kuhbandner,2009)。第四,时间因素,例如,研究发现近期遭遇灾难的人能成功压抑与灾难相关的负性材料,而长期的PTsD被试却不能将灾难记忆排除,研究者们认为这些近期经历灾难的个体还处于麻木状态,这有利于他们遗忘痛苦的记忆,但当PTsD症状形成时,这种优势就消失了,这似乎表明,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只在短期内有效果(M0uld8 & Bryant,2002;Geraerts et al.,2007)。第五,被试的个体差异。例如,被试采用的认知策略。如果被试采用压抑策略,那么很多因素会影响压抑效果。Abra―mowitz等(2001)发现压抑的效果与记忆内容的详尽性(clabomteness)呈负相关,压抑互不相关的信息容易,而要压抑相互联系的信息就不容易了。有研究者认为,通过练习人们可能会变为成功的压抑者,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是反复使用压抑策略,那么压抑效果要好得多(Wells & Davies,1994;Myers & Derak8han,2004),但是这一假设还没有得到证实。Rassin等(20031证明,被试对于压抑策略有效性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压抑效果,如果被试先前就认为压抑很有效,那么后来的压抑行为能够成功,反之,则不能成功。稳定的人格特质差异(例如,压抑型应对风格)也是影响情绪性记忆遗忘的因素(DeTakshan et al.,2004;Barnier,2004)。个体的执行控制能力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遗忘效果(Anderson et al.,2004:Gererts & Mcnally,2008)。

以往研究表明很多的因素会影响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这些因素包括实验因素(如,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也有个体自身的因素(如,个体认知策略的差异和人格特质的稳定差异)。对于每种因素是如何影响主动遗忘过程的还没有很统一且明确的解释。已有研究证明压抑型应对风格这种稳定人格特质对于情绪性记忆的遗忘有影响,可能还有其他的特质也会影响情绪性记忆的遗忘。认知策略的差异会对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造成不同影响,研究者们主要关注压抑策略,但是否还有其他策略会影响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这些问题似乎都还需要严密的实验来探索和验证。

3 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脑机制探索

3.1 定向遗忘的脑机制探索

研究者采用fMRI技术对定向遗忘项目法进行研究,发现定向遗忘过程中额上回(superiorfrontal gyms)、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rms)、额中回(middle temporal gyms)激活增强及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ms)激活减弱,实验结果表明大脑的前部控制(frontal control)对于定向遗忘是很重要的(wyile,Foxe, & Taylor,2007;Bauml,Hanslmayr,Pastotter, & kimesch,2008)。也有研究者采用ERP技术对定向遗忘的脑电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再认测试中,要求遗忘且遗忘了的项目比正确识别出的新项目诱发出了更大负波,研究者们认为这反映了大脑的有效抑制过程。研究结果暗示,成功遗忘是大脑主动加工引起的,并且这种主动加工过程主要受大脑前部控制(Nowicka,Je(hlorog,wypych, & Marchewk钆2009)。

3.2 压抑遗忘的脑机制探索

Anderson等(2004)采用fMRI技术考察了TNT范式中大脑的激活情况,发现NT组背外侧前额皮层(dorso-lataral prefontalcortex,DLPFC)激活增强及海马激活的减弱,而T组被试与NT组的差别就表现在海马的激活程度上,实验表明大脑前部控制能否调节海马的激活预示着压抑能否成功。有研究者用情绪图片做实验材料,同样发现前额叶皮层(PFc)激活增强及海马激活减弱。他们还发现压抑由两个阶段的加工组成,不同的加工阶段,大脑区域的激活不同,NT组的早期阶段,双侧前额叶腹下皮层(the ventralprefontal cortcx,VLPFc)的左前部分激活增强及知觉项目加工的大脑区域枕叶皮层(occipitalcortex)的激活降低,然而NT的后期阶段,右额中回(right middle frontal gynls)激活的增强及海马、杏仁核激活减弱(Depue,Curran, & Banich,2007)。有研究者发现前额皮层在压抑的过程中表现出持续的激活增强,而双边的前扣带回(the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只在需要抑制的记忆内容出现时表现出短暂的激活增强(Mitchellet al.,2007)。这些研究都表明TNT范式中的压抑受前额叶调节,它控制着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激活,从而阻止不想要的记忆进入意识(Myers & Derakshan,2004;Bauml,Pastotter, & Hanslmayer,2009)。

从以往研究可以看出,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是大脑主动的抑制过程,控制这一过程的脑区

主要位于大脑前部。无论是定向遗忘还是压抑遗忘,遗忘的指导语出现时,被试前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增强,海马激活减弱。压抑遗忘NT组被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前额皮层不同具体部位的激活增强,在定向遗忘范式中,前额叶皮层激活增强,但没有表现出阶段性,同时也没有发现前扣带回的激活,这表明虽都是主动遗忘,但由于实验流程和心理机制不同,表现在大脑激活上是有差异的。以往研究结果暗示大脑前部控制是否能有效调控记忆和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会影响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但这一过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还不清楚。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在大脑激活具体区域上的不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证据。

4 未来研究展望

近年来灾难的频繁发生让人们对情绪性记忆的遗忘产生了强烈兴趣,但是,在这个研究领域还有许多迷惑和问题,关于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过程的特点、心理机制、影响因素、脑机制、以及主动遗忘效果都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这既有研究范式的影响,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今后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不同的范式会有不同的效应,甚至同一种范式下所采用的实验材料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需要从理论和机制上进行思考。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的大脑加工过程如何与不同的范式和不同的实验材料相互作用,不同的范式和不同的实验材料如何影响情绪性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更综合的思考和更复杂而严密的实验检验。

其次,需要考虑除了实验范式和实验材料之外还有哪些无关变量会影响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主动遗忘的大脑加工过程的。已有研究的结论不一致,还有可能是一些影响因素未被研究者发现,这些因素在实验处理和主动遗忘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情绪体验的强度、应对策略的练习、成功应对的自信、执行控制能力、思维的流畅性、压抑型应对风格等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作用。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的,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个体差异的研究。这种个体差异既可能是人格特质性的稳定差异,也可能是认知策略性的不稳定的状态差异,甚或两者兼有。那么,这两者如何作用于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大脑加工过程,这种作用机制又说明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机制有什么特点?如果人格特质性的稳定差异有显著的影响,那么除了压抑型应对风格之外,还有哪些人格特质和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有关?为什么这些人格特质会影响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如果认知策略性的差异会有影响,那么,除了压抑策略之外,还有其他的有效应对策略吗?例如,转移注意、升华、合理化等策略是否会影响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这些不同的策略是否按照相同的方式来影响情绪性记忆的遗忘?特质性的和状态性的个体差异,是否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所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遗忘的记忆范文2

那夜的音符不停地旋转,十三支迷迭香轻唱着我的过往,听你在耳畔,轻声伴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华衣畅舞,不愿在你面前掉泪。只是瞬间,已是目眩风靡。

当年你我一同欢乐,忘不了,唱不了。如果,你不是君主,也许会有另一种结局。那样,你不要去面对含恨而终的姐姐,不要去面对赵构的盛气凌人,不要去面对亡国之君的骂名。甚至我在望着脸色苍白依旧俊朗的你时会想,如果我没遇见你也许会帮你改变些什么。整夜整夜的沉思,忘川秋水,落英缤纷,倚靠西窗却亦是无奈。

你一生爱乐,你热爱它,全身心地投入,与它溶为一体。那美丽的旋律,乘着风,不忍触摸。你总爱奏乐,流入出极深的情感,深,浓,伤,浅,淡,欢……

遗忘的记忆范文3

这个与姐姐朱天文一样,自小便怀着一份“没有名目的大志”的女作家,长时间来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不断探讨各种公众议题――不论是政坛学界的怪态(《佛灭》《我记得……》)、特殊族群的身份认同(《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还是已逝的城市时间与空间记忆(《古都》),甚至是以非虚构文体所作的政治评述(《小说家的政治周记》)……朱天心笔下总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社会关怀,她以一颗“强悍的敏感”(阿城语)之心,真诚地、大胆地看取现实人生。而她的作品最重要的特色,如王德威所说,是“对时间、记忆与历史的不断反思”,一如她的小说标题《我记得……》,“她记得我们应该忘却的,想起我们不愿或不敢记得的”。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朱天心近十年来出版的首部小说,处理的却是私人领域的爱情题材,这让习惯了她所自我塑造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读者稍感意外。然而,细读之下会发现,在新作中,作者通过爱情题材要辩证思考的,仍然是关于时间与记忆的问题。《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与其说是在写爱情,不如说是在写爱的记忆。可以这样说,这并非爱的故事,而是不爱的故事,是不爱之后对爱的追忆与补救,以及补救的徒然。

小说一开始,作者便提供出一种婚姻样态,这是“一对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互为习惯,感情薄淡如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如久洗不肯再回复原状的白T恤的婚姻男女”。这是许多人都习以为常至难以察觉的婚姻状态,敏锐的作者却要探个究竟――这种夫妻之间再无目光交会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啦?在原本风平浪静、无事的中产阶级家庭中,作者设想了两种“不同寻常”的情境,使这对已过中年的夫妻暂时置换了时空,离开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于是,故事开始了。

在小说的第一章中,作者增添了偶然因素,制造了故事的动因。有一天,妻子偶然发现了一册记载了丈夫青春时期热恋她时的心情日记。当她阅读到丈夫当年的痴言疯语,她的内心刮起了一场风暴――当年那个赤诚、痴情,那个在日记中不断声称追求不到她便死去的少年,哪里去了?今昔触目惊心的对比,令这个妻子决定和丈夫开始一段旅行,一段企图重拾往昔、重温旧好之旅。然而这段旅程又几乎注定是一次伤心之旅,妻子的回忆与丈夫的遗忘两相对比,“因为你爱慕那少年,你还能回应他,你还记得通关密语,丈夫,一句也应答不出”。最终,作者让妻子得出了如此惊悚的结论:正是眼前这个暮气沉沉、如一只“老兽”的丈夫杀死了当初那少年。于是怀旧之旅变成了悼亡之旅。

小说的第二章构思更为巧妙:一个不甘于眼前平淡婚姻状态的妻子提议与丈夫玩一场“”的游戏,他们假装成一对青年时代热恋过却又错失彼此、与他人组建了婚姻家庭的男女,中年后又重遇了,电闪雷鸣之下,决定“抛家弃子”,远走高飞。小说写道:“‘你愿意为我抛家弃子吗?’比‘你愿意嫁(娶)我吗’更具吸引力和神圣性,可以同样站在圣坛前庄严回答的。”对于中年后痛失丈夫的爱情的女人而言,要通过这种“非常”的方式来重新唤起丈夫的激情,真是其心可哀。小说不断地细写这段夫妻的所谓“之旅”,对其间两人的心理张力刻画入微,显示了作者不俗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当然,这场“”之旅不出意外地失败了――当丈夫在这场模拟的“”游戏逐渐“入戏”,进入者的状态时,提议“”的妻子却退却了,她害怕了,她要回到她心有不甘的日常婚姻状态当中。

遗忘的记忆范文4

关键词: 记忆遗忘曲线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单词记忆法

1.引言

学好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之一,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所以词汇的记忆尤为重要。众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记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德国哲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885年提出的记忆实验研究就被认为是心理学上第一次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鲁忠义、杜建政,2005)。20世纪30年代,与艾宾浩斯有同样影响的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用系列再现、重复再现等实验方法对被试记忆有意义的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记忆的重构现象。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又大大推进了记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现有的记忆方法很多,但外语学习者仍面临着单词记忆障碍。而对于即将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来说,掌握大量的词汇更显得极其重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首先在理论框架中对记忆进行了理论描述,在记忆的理论基础上找出合适的单词记忆法,然后对本研究研究方法作了必要介绍之后,对试验数据作出量化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选择最适合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学生的单词记忆法。

2.理论框架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杨志良,1999)。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较为复杂,但是都必须经过第一阶段――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鲁忠义,2005)。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很短。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张明,1999)。也就是说,外在刺激进入感官记忆后,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系统的加工,进入短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一旦形成了长时记忆,所学的知识就会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留下来。但是,人们对刺激的记忆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学习,这就不得不提到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者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杨志良,1999)。

3.实验研究中单词记忆法的概念阐述

3.1环境刺激法

让记忆自动印入大脑。如果具备良好的记忆环境,每天看到接触到的事物都是需要记忆的事物,无论你是否出于自愿,总会因为形象反复映入大脑刺激记忆而记住它。

3.2传授记忆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叶舟,2002)。我们传授知识之前的准备工作,正是这样的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因为要把知识讲给他人听,首先要求自己对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以,传授知识必须要求理解,这也为真正记忆打下了良好基础。

3.3时间分配法

著名心理学者柯斯曾经做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知朗读与背诵占用时间的最恰当比例是1∶4。这是因为:第一,背诵时比朗读时的活动要主动、强烈得多。第二,长时间的背诵,使知识有时间回味,便于发现重点、难点。

4.实验程序

4.1实验设计

本实验主要是探讨在指定方法中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八级单词词汇的记忆。取3个实验组,让其中2个实验组分别采取3种单词记忆法,剩下的一个组作为空白组。3个实验组每次按要求记忆25个指定的单词,共记忆3次,进而比较各组的记忆效率和正确率。

4.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共分3组(详见表1),每组4人。实验对象均为专八应试者。

测试材料主要为英语专业八级词汇中的75个生僻单词(单词详见附录)。选这些单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单词,且又是八级考试考纲规定的词汇。由于出现的频率较低,则可以相对保证每个受试者对这些单词的熟悉程度相同,因而可以更客观地观察出特定记忆法的优劣。

4.3实验程序

将15位受试者平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3次实验。其中第1组和第2组在3次实验中分别依次采取环境刺激法、传授记忆法和时间分配法记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单词(单词详见附录)。第3组不作任何要求,即按他们平时记忆单词的一般步骤去识记。

4.3.1环境刺激法操作过程。在寝室大门、镜子上、洗漱台、鞋架、饮水机、床头等处分别贴上被选的25个单词。3天后将贴着单词的纸撕去,让受试者背记25个单词,记录所需时间并采取听写的方法测得正确率。

4.3.2传授记忆法操作过程。将同一组里的5个受试者分别标号ABCDE,按字母顺序让A受试者先背记前5个单词,其余4位受试者处于准备状态。在A受试者认为已经记住前5个单词时,将这些单词教授给B,B教授给C,以此类推,直至D教授给E。A受试者在完成教授的同时开始背记另5个单词,重复第一轮的工作,直至背记过程顺利完成。记录完成该过程所需时间并采取听写的方法测得正确率。

4.3.3时间分配法操作过程。让5位受试者在前n分钟内大声朗读25个单词,n分钟后让受试者开始尽力背记单词,重复背记工作4n分钟(n为受试者从开始朗读单词到认为可以开始背记单词的所需时间)。记录完成背记单词的最小n值,算出所需的总时间并测得正确率。

第1组和第2组受试者分别采取环境刺激法记忆第1组单词,用传授记忆法记忆第2组单词,时间分配法记忆第3组单词。第3组受试者为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方法。让受试者按原来各自的背记程序去记忆25个单词。共实验3次,背记75个单词。记录每次所需时间并测得正确率。

4.4结果与分析

通过比较表中数据得知,环境记忆法无论在平均用时还是正确率方面都占有优势。

其原因不难解释,可基本概括为视觉滞留和内隐记忆中的纯接触效应。环境刺激法的前期存在着视觉滞留现象。在环境记忆法实验中,被试在洗漱时偶然抬头瞥见墙上粘贴的单词时,脑中一闪而过,留下了单词贮存的痕迹。“这种贮存虽然极其短暂,但却是十分清晰的、精确的,它几乎是感觉信息的复本,其容量也很大”(鲁忠义、杜建政,2005)。另外,环境记忆法也是内隐记忆的一种应用,即所谓纯接触效应。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纯接触效应的本质理解上有了共识,即认为纯接触效应是内隐记忆的结果(Bonanno,Stillings,1986;Mandler,Nakamura,VanZandt,1987;Klinger,Greenward,1994;Seamon,Williams,Crowley,1995)。环境记忆明显依赖于周遭环境而编码、联结和确立(杨治良、王沛等,1999)。表2、表3中第一次实验为环境记忆法,排除实验者自身干扰因素的影响,横向比较实验数据发现,该试验16和18分钟的记忆时间明显短于另两组,92.3%和93%的正确率也相对更为理想。继而排除实验内容即单词的影响,纵向对比空白组的记忆时间(28分钟)及正确率(73.2%),不难发现,环境记忆法仍有明显优势。

学习时一遍接一遍地念,直到熟读,这种方法,叫朗读法,也叫诵读法。大声地朗读,能加深神经的刺激,但诵读要与背诵相结合,效果才会更好。朗读后的背诵,是一对浅层复述上的更精细的加工,转入了更深入的水平。只是单纯的保持性复述,并不会产生很好的储存效果(索尔所、麦克林等,2007)。而朗读和时间的比例分配又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心理和记忆的著名学者柯斯曾经做过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知朗读与背诵占用时间的最恰当比例便是1∶4。我们根据这个比例进行试验,由表2和表3试验结果可得时间分配法的受试者两次的记忆单词的时间对比于环境刺激法受试者的记忆单词的时间较长,但是比传授法受试者的记忆单词时间节省了十几分钟。虽然从记忆单词所用的时间来看,时间分配法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对比两次正确率,时间分配法(83.7%,81.1%)比环境刺激法(92.3%,93%)和传授记忆法(87.6%,84.7%)低。当然由实验可知,时间分配法的单词记忆效率远高于一般单词的记忆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传授记忆法本身就是运用知识积极地思维的过程,对语言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记忆的效果与其意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分别从材料保持数量、时间和质量角度来看,有目的的记忆记住得不仅多、持久,而且更为系统(张明,2004)。记忆的持久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记住它们时,是为了长期记忆还是短期记忆(鲁忠义、杜建政,2005)。当我们在利用传授记忆法时,我们将快速记住的单词传授给别人,这时输入的单词信息属于短时记忆,其记忆容量小,信息持续时间短,我们若不在之后的时间里使信息得到巩固,马上就会遗忘。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传授便是使转化加速的一个初步过程。结合我们所进行的实验(参见表2、表3、表4数据)不难得知,传授记忆法较为费时,以38和34分钟的记忆时间高居榜首,87.6%和84.7%的正确率虽优于时间分配法,但明显低于环境记忆法。纵向与空白组比较得出结论相似。总之,该方法相对于一般传统记忆方法在正确率方面具有优势,效率上存在缺陷。

从以上理论和数据的分析可知,三种记忆法均有优劣。其中时间分配法的朗读和背记的时间分配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特定的时间段里完成任务,可操作性不强,且这种记忆方法属于感觉记忆的范畴,通过这种方法存贮下来的信息需要后期花大量的时间去整理、识别。传授记忆法所需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在第一轮记忆的时候,信息仍处于短时记忆状态,而短时记忆和感觉记忆一样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很短。前后时间和正确率上都占优势的环境刺激法,这种方法由于存在视觉滞留现象,大大提高了记忆效率。内隐记忆培养了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视觉刺激能使信息痕迹得到巩固和加强。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遗忘在开始的时候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速度逐渐减慢。环境刺激法可以在无意识中弥补这一缺点,使信息不断重复得到加强,最后逐渐转变成长时记忆。

我们在背诵八级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如遇到较为生僻的单词,不妨试用以上记忆方法,既可提高效率,又可通过形式的改变增强背诵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5.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应对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最佳单词记忆法。整体而言,三种记忆方法在记忆单词方面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环境刺激法在单词记忆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环境的刺激下,我们不需要特意去背记单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处于学习状态,且单词在环境中的偶尔再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其在我们大脑中的印象,使之转化为长时记忆。心理学家提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遗忘曲线,我们可以测定出自己的遗忘曲线,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根据个人需求决定单词再现的频率。推而广之,环境刺激法不仅仅对于记忆八级词汇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还体现在记忆高中词汇,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等方面。综上所述,环境刺激法在背记英语单词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Bonanno,G.A.,Stillings,N.A.Am.J.Psychol.,1986,99:403-15.

[2]Mandler,G.,Nakamura,Y.,Van Zandt,B.J.J.Exp.Psychol.Learn.Mem.Cogn.,48.

[3]Klinger,M.R.,Greenward,A.G.In PM Niedenthal,S Kitayama(Eds.),The heart’s eye:Emotional influence in perception and attention.Academic Press,1994:67-85.

[4]Seamon,J.G,Williams,P.C,Crowley,M.J.J.Exp.Psychol.Learn.Mem.Cogn.,1995:21:71,1-21.

[4]Anderson,J.R.Am.Psychol.Rev.,1972,79:97-123.

[5]Murdock,B.B.J.Exp.Psychol.,1965,70:443-7.

[6]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22.

[7]鲁忠义,杜建政.记忆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索尔所,麦克林.认知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杨治良,郭力平,王沛,陈宁.记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张明.理解信息储存的奥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2]叶舟.记忆绝对有方法[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指导教师:张令千

遗忘的记忆范文5

原来,有一种幸福叫做原地等待。

原来,有一种悲哀叫做没有未来。

原来,其实你早已经离开我,我却一直不愿意放手。

原来,其实我们都不像彼此所想的那样,那么坚强,抑或那么脆弱。

原来,其实我们始终在擦身而过,在彼此的轮回中不甘寂寞。

原来,我们彼此的相遇,只是为了演绎一场泡沫。

——题记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却没有想到自己用感情这把剑自伤三分,然后伤人七分。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去忘记,好像做到了,到头来,却发现反而记得更深刻了。一直以为我也许会这么空虚寂寞地走下去,却突然间感觉心中被什么填满了??虽然你早已经不在我身边。

以前,我们总是形影不离的粘在一起,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总是慢慢地走回家,然后到冰淇淋店里买朱古力的圆筒冰淇淋。我们一样,都喜欢天蓝色。却是一个喜欢穿黑衣服,一个喜欢穿白衣服,然后互相取笑,我们是黑白无常。我们总是嬉笑打闹,在旁人的眼睛里看起来我们的友情似乎很不牢固,但是,所有的在乎,我们心底清楚。我们的感情从来不要说出来,我们的默契也不需要别人理解。未来还很长很长,还有很多的不确定,但是我们会彼此努力,会一起走下去。我们说好,十年后,我们要在上海遇见,我们还要一起去逛街,一起去逛超市,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因为我们知道,至少,我们是拥有彼此的……

记得有人说过,女孩子的友谊这么长久简直是不可相信的,可我们就是这样。但是,五年的感情,曾经的相依相靠,彼此天衣无缝的默契,却因为一个误会而离开……

那是小学五年级,一个男生转到我们班来,老师要我代表全班欢迎他(因为我是班长)。可是我突然病了,所以由你代替。第二天,你将我悄悄拉到角落,告诉我说他喜欢你。我当时吓了一跳,因为我们曾经都发誓在高中未毕业之前决不恋爱。可是你的态度很坚决,眼圈已经红了一大半,我心疼你,于是答应你,只是要你以学业为重。你很高兴,抱着我欢呼,于是我想,这样就已经够了吧。

就这样,你和他走到了一起。每天放学,我们三个总是一起回家,一起唧唧喳喳的讨论那些无聊的话题。就这样,我和他也渐渐熟悉了,他是个很棒的男孩,有着令人惊叹的思维,和他谈话真的很轻松。于是,我开始找他问问题,他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们越来越好,直到??

那是临近毕业的前一个月,因为你生病了,所以我要他陪我去给你买礼物。走在路上,天忽然下起雨,从小就体质不好的我打起喷嚏,不停的留鼻涕,觉得浑身都好冷。一瞬间,貌似一件温暖的外套盖在我的身上,我惊奇的转过身,看到到他安静的笑容,顿时觉得好温暖。只是没想到,当我再次把头转过来,看到了一双带有愤怒,伤心,绝望和泪水的眸子,是你!我急忙想给你解释,可是你却说了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你还当我是你的好朋友吗??我恨死你了!!”随之,你单薄的身影便消失在雨幕中。我愣住了。五年的友谊,换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那天,我真的好难过,就算我的悲伤逆流成了河,也无法挽回你我的友谊。

就这样,我们毕业了。毕业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你的信,上面的地址是新加坡,我傻了眼。打开信,是你熟悉的字体,你说对不起,误会了我,我们还会是朋友吗?还是吗?我也问自己。我想不会了吧,那种感情,一辈子也只有一次,而那一次,早就在2006年的夏天耗尽了。

遗忘的记忆范文6

这是六年级时发生的事!

因某个节日放假七天后回校,同桌不知从哪弄来一把刀,然后出乎大家的想象范围,因为那把刀是她要弄来割脉用的!原因她没和我说,倒是和别人说!我当时很沮丧,因为我不会安慰她!她前排的就说了“:你也真是的,同桌都这样了,也不关照关照!”我只能苦笑!看她整天上课都是哭的!才偶尔劝她不要这样!这时,她的反应不是趴在我的肩膀上哭了,就是当没听见,继续摆弄着刀子。

看她那个样子,我实在想不明白,何必呢?说实话,我当时对自杀没兴趣,也不想靠近。

可当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时,我才明白有些事,你本不想去做!可又不得不去履行这必要的结局!

离小考只剩下5周了!老师突然实行换位的举动!因此我和同桌分开,和另一个同学在一起!这使我对小考没了兴趣,虽然我也找不到原因!每天买零食到学校上课吃,老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的结果也许会影响到我以后,但我没有其余的选择!

第三天后,我男朋友告诉我,他在陪别的女人玩,我便自觉地离开。因此,我才证明了网恋是没结果的,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乎他的!那晚我才明白,有他陪伴也是种幸福!即使苦苦留恋,当他不属于我,能做的就是尽快忘记他!

一事未了,一事又起!我和老妈的关系似乎很紧张!那时候除了上网玩网游外,没有任何东西是值得留恋的!为了电脑我倒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杀方面,一般如果玩超过一小时,那后两个小时基本不会乱想,当然除了意外事件。

雪上加霜的日子难熬是必然的!考虑之后,我买了两把小刀,打算割脉用,新同桌见了嫌我买了刀不够锋利!答应下午买刀片试试!言行一出,下午到校后她就把刀片往我手上塞!我当天就试了锋利度!还不错!那之后,我都是用刀片完成心愿!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生死为何物!虽然力道不重,但滴出几滴血是有的!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默默流泪后,才确定自杀的念头!那个时候是复习阶段了!我们几个坐在后面的学生没心思听课!我则掏出刀片对着手腕动脉处测量距离,新同桌第一个看到就说“:我精神上支持你,好好干”。并拍不拍我的肩膀。我对她说“:别乱动!”本意是如果被她一按,那我岂不是要多出一条伤疤啊!伤口太多我承受不起!就算死,也不要死得太难看啊,要不就不要太痛!

漫长的3秒过后,坐后面的同学都知道了我的光荣事件,并互相传达,致使整个班都知道了这事,不过就算现在不知道,之后看到我的手也会知道的,同桌看了看我。而我并没有抬起头,依旧测量着要割下去的位置!然后用一只颤抖而又握着刀的手划过另一只手腕的动脉!血快速向外涌了出来!

一滴……

老师转过头来讲题,我把手垂放着,流出的血就更多了!

两滴……

刺眼的红色液体,似乎刺激着某个神经。

三滴……

新同桌给了我一张纸巾,我把手朝地上的纸巾垂放!让血自行划落!

四滴……

新同桌则帮我盯着老师的举动,因为天底下所以的老师都不可靠,我不想家里人知道这件事,直到我离开之后!复习的资料放在桌面上!

五滴……

老师突然走下讲台,新同桌则快速帮我收拾!一两个同学也发出通告!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出于同情还是嫌我死得不够早!

六滴……

我把手放到桌子下!老师转了一圈走了!沾血的纸巾混合一起。我已无心继续!

“七滴”

我包好伤口结实这件事!同桌过来看了看我的手,还威胁我“:你要是再这样,我就告诉你家人!”我反驳“:你要是告密我看我还是现在死了算了!”他无耐地摇了摇头!留下一句至今我还不理解的一句话——以后我会后悔的!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