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例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文秘英语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的可行性;然后以一次课堂教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应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而区分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差异,以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熟悉办公室常见涉外活动,提高涉外文秘交际能力,高等教育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了《文秘英语》。但长期以来,文秘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有相当距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拟从教师角度,探讨把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大要素应用于《文秘英语》教学,探讨教师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一、文秘英语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可行性

1.建杩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

gagnon&cnllay(2001)等系统研究并归纳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ld=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等。

2.文秘英语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契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的要求有:第一,课程内容建立在真实事件上;第二,教学环境是开放型的,学生可在其中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文秘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办公室常见涉外活动能力以及英语交际水平,内容涵盖办公室工作职责、接待来访、预约安排、会议议程等,每项内容要求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因此,它适合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的“创设情境”来完成。而且本课程配有的电化教学设备,可进行人机互动,为刨设情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来指导文秘英语教学应该是可行的。

二、课堂例析: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的教师角色

本文对makeyouremployeesmore.creative教学具体分析:教学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课大概用20分钟创设情境并安排下一次课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第二次课提出解决方案,并演示出来,准备时间为一周;第二次课2课时(90分钟)用于熟悉课文,并展示成果,最后反思过程,情景框架如下。

1.钓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真实事件——“史上最牛女秘书”。

分析:选择这一情境,首先是其真实性和影响力;再就是秘书的回信内容和交流方式在学生问争议较大,同学们有兴趣讨论;最后是因为本案例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可从多个角度探讨,开发思维。

2.提出河题。要求学生回答“whatistherequirementofthexecutive?‘how tomeethisrequirement?‘should rebeccaloctheofficeafterwork?’“ifyouhadtolocktheofficeafterwork,whawouldyoudoincasethemanagerdidn’thavehisoficekey”“how1oreplytotheexecutive’sletterprofessionally?’’“how toworkwitexecutivesofdiferentpersonalities”

分析:教师把中心性问题细化成具体工作要点,从语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上司在邮件中提出的要求;从语用角度,让学生思考上司的心理和他期待的回复;从职业操守角度,引导学生运用书本上的工作原则,做好后续工作。

3.搭建桥梁。本例需搭建已学的办公室工作职责与本例问的桥梁,具体步骤是课前把正面案例发到公共邮箱,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和线索,激活学生已学知识,并要求他们参考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析成功的原因。

分析:第一次课安排的任务就是为了激活学生已学的工作原理,搭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对比正反案例,找到解决办法。

4.组织协作。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为4~5人的学习小组1个班大约5组,小组内部细分为不同的角色,每次案例分析由组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有权决定学习任务。学生分角色假设上司、秘书和行政管理人员各自的利益诉求。

分析: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并在讨论中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能站在对方立场分析问题。各组记录每一个发言人的要点,目的让每位同学感到自己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5.展示成果。各组成员分别扮演秘书、上司和行政管理人员,按照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理这一案例。其他小组在观看时如有疑问或持不同意见,可在表演后提出,由表演小组成员共同回答。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司和秘书主观心理态度及客观行为后果,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加深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练习,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对某些工作规范的初步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和仪态仪表表现逐渐提高。6.反恩过程。表演结束,开始小组互评,教师结合有关理论和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采用比较法对每一问题以及表演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同结果。从而归结出秘书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上司的要求,如何选择回信的语种,如何使解释更可接受,以及如何最大可能地契合上司的要求,同时尽可能保障自己利益。另外,本课程还可在网上开辟反思空间,归纳学生的意见。

分析:从学生的展示中老师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鼓励学生进一步深思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比较归纳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这能促进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意义构建者。另外,在课内外增加了多种途径的师生交流,能促进彼此情感,有利开展教学。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2

“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

“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是在清华大学的平台上隆重推出的。2012年10月25日,由清华大学国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特展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开幕仪式,特展以“弘扬中华传统,传承任公精神”为题,精心遴选了近50件重要档案,展示了这位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巨匠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等方面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

掀开尘封的历史档案,重温任公的博怀,人们透过这批百年珍贵档案走进了那段民国岁月,感受到梁启超这位伟大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风云人生。他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他是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其文章独特的历史视角总会发人深思。其短暂却思潮澎湃的一生、其“为学、为人、为德、为师”的品德都为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瑰宝。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说:“今天的人们来做这样一件事情,来缅怀纪念我们的先贤,去探讨、挖掘他的一些思想,包括他的一些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胡适研究会会长、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说:“梁启超本人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人物。他特别重视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方适合于我们需要的一些新东西,所以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准确定选择什么、学什么。我个人有一种感想,觉得或许梁先生的主张、途径更适合于中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说:“我是一个很保守的读书人,梁任公先生的书我读了几十年,看到有《清代学术概论》所以我很高兴。每当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料发现的时候,总会推动中国学术往前走。”

据了解,这批梁氏档案由梁启超胞弟梁启勋的后人整理珍藏,尘封百年后首次集中现世,它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梁启超文物集,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近千件,也是关于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最有深度、最全面的史料。287通信札,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档案内容涵括梁启超手书退出进步党通告、讲学社简章等。而康有为的信札则是保皇会在海外的两桩公案芝加哥“琼彩楼”案和广西振华案的有力佐证。梁启超《清代学术讲稿》、《袁世凯之解剖》等十件重要学术著作的手稿原件均首次现世。

梁氏档案高调拍卖

然而,珍贵历史档案的现世远不及高调拍卖的商业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展览活动是在拍卖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梁启超档案系列活动可谓声势浩大,不仅活动内容丰富,而且还邀请了专家学者、主流媒体齐齐上阵。从10月下旬“梁启超与现代中国”系列纪念活动启动开始,这批尘封百年的珍贵档案就开始了它的问世之旅。

先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北中研院等二十余家部级历史研究机构与著名专家学者出席的《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和《梁启超文存》新书研讨会,紧接着是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梁氏重要档案特展和国际讲演周活动。同时,梁氏重要档案全国巡展也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厦门、广州六大城市陆续展开。这一系列的宣传造势活动为世人了解这批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档案提供了契机,也为梁氏档案拍卖赢得了卖点。

12月6日,“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拍卖专场正式举槌开拍,气氛热烈。经过藏家三个多小时的激烈竞价,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不少拍品均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成交价为713万元摘得专场头魁。

梁思成、林徽因的文定礼本成为本场亚军拍品。70万元起拍,多轮竞价后以379.5万元成交。此为梁启超为梁思成与林徽因专门设置的订婚仪式,内容涉及谁做大媒人、庚帖如何写、庚帖要用多大开本、聘辞由谁念等,内容详细且每步安排极为考究,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这段传奇婚姻的最佳佐证。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讲稿》以368万元成交,此册共二十七纸。该初稿着成于1920年10月,前后15天便完稿。史学界一直很好奇梁启超为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完成这部旷世巨作,原来任公1918年在天津饮冰室给子女们讲学时已打好了“腹稿”,即此件1918年的稿件。此外,梁启超关于创办《国风报》宣传立宪思想的信札以264.5万元成交。康有为谴责袁世凯作诗《不敢再来行》拍得178.25万元。

“热闹而激烈”的私人档案拍卖,是否促成档案文化传播与商业投机的共赢还不得而知,但是,社会上围绕南长街54号是否为梁启超故居、拍卖是否违背梁启超遗愿、档案能否得到充分研究等争议却未曾停止。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发现新资料对学界是可喜的事情,对梁启超研究会有新的推动作用。然而,高价拍卖档案的商业行为却为档案部门及社会学者参与珍贵史料研究设置了无形的金钱壁垒,有分析者就指出“囊中羞涩的档案部门只能眼见一份份珍贵档案花落他家。”尽管拍卖公司的商业造势披上了学术研究的糖衣,噱头十足,但是,分散拍卖,珍贵历史档案命运终将如何,是作为投机的筹码,还是史料研究的新阵地?

档案专家的看法

针对这一事件,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黄霄羽副教授和北京市档案局法规处赵力华副处长。黄教授说:“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此次梁氏档案拍卖价格较高,标的5千万元,加上拍卖公司在社会上的宣传造势与炒作,是引起档案界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最大负面后果就是档案的散失。拍卖公司采取分散拍卖而不是整体拍卖的方式,就存在这种风险和可能。不同买家的心理也不一样,有些并不是基于文化保存的想法,而是抱着投机的动机转手倒卖。因此,对私人档案的监管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

私人档案管理一直是世界各国档案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各国政府加强私人档案登记和监控的普遍指导思想是: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私人档案,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置于国家的保护和监管之下,努力寻求在国家档案机构与私人档案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使这些具有私人档案属性的国家财富更好的保存、更好的研究利用、更好的服务社会。

私人档案是相对于公共档案而言的,多数国家将不属于公共档案范围的其他所有档案都划归私人档案范畴。意大利在1963年的档案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有权对“私人以任何名义拥有、占有和保护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档案”进行监督,并要求私人档案占用者向学者提供开放利用;要求私人档案所有者在有关部门批准之前,不得擅自出卖、转让或出口档案。相比于意大利在立法中的强制特点,法国的法律措词比较温和。1979年法国档案法近一半篇幅与私人档案的管理相关。该档案法试图用私人档案占有者所能接受的语言,说明把这些档案置于国家控制下的好处。

我国对于国家所有档案的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并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对私人档案监管在法律上也有所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向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者赠送的,必须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赵处长说:“目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梁启超档案拍卖监管的难点在于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确定该档案属于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非国有档案范围。只有首先通过法律确定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非国有档案的具体范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非国有单位和个人档案事务的法定职责才能够得到切实履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3

有着声名赫赫的祖父以及风华绝代的父母,家庭带给他的荣耀与困苦如影随形,伴其一生。

晚年梁从诫放弃史学投身环保,当一个人的现代公民意识遭遇群氓的懵懂和不解,他的转身注定孤独而艰难。正是因其稀缺,已故学界泰斗季羡林曾评价说,“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如今,“自然之友”已逝。

围绕着这位西西弗斯般的环保老人的追忆文章很多。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沿着他生前的撰述,溯时间之流而上,当我们与少年梁从诫相遇,那些淹没于悠远岁月的二三小事,又会令后人生出怎样的感慨?

还我积木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细瘦,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美好的北总布胡同是梁从诫幼时记忆的起点。抗日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之际,梁家惬意的生活戛然而止,“逃难”离开北平域。

“从天津坐海船到青岛,再转胶济线,经陇海线返回平汉线南下,大约在1937年11月初到达长沙。”梁从诫记得这条线路,是因为后来在昆明上小学时,父亲教他和姐姐梁再冰学地理,要他们自己查地图,找出梁家从北京迁到昆明的路线。

是纯粹地理教学还是有意让儿女记住那段家国苦难,梁思成的用意不得而知。但“案例教学”确实奏效,梁从诫把当时国内几条主要铁路、公路和它们的交汇点熟记在心了。

他们到达长沙不久便遭遇了一次日本飞机轰炸。“爆炸震得地板颤,墙上的白灰像面粉一样倏倏剥落,”70岁时,梁从诫在回忆文章里写道,“至今我仍能听到那下雨般碎落的玻璃声。”以至在那之后很长时间里,他一看到彩色玻璃就心悸。

刚冲出房子的一家人听见头顶上日机俯冲的声音。梁思成突然停下脚步,伸出手臂把一家人搂在一起。梁从诫后来知道,父亲的意思是:要死就死在一起,免得剩下一两个太痛苦。但那颗离他们只有几十米的炸弹,却奇迹般的没有爆炸,梁家逃过一劫。

第二天,一家人回到废墟里去捡劫余的家当,还是孩子的梁从诫最关心的是父母刚给他买的“―套带打仗图案的积木”,最终没有找到。

“凭这一点,我想我有资格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战争受害者’,可以去向日本政府索赔,喊一声:‘还我积木’!”古稀梁从诫如是说。

父母结

“我少年时读过多少祖父的文章?说来惭愧,因为那里面尽是政论、学术和对青年的训谕,又多是文言,我读不懂,也不爱读,甚至有点‘逆反心理’。”

1940年,梁家迁至四川西部小镇李庄。此时林徽因肺病复发,她在病榻上用英文给两个孩子念儿童诗《小熊温尼》,讲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让他们读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并学着描写自然景色,还用她带点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朗读《哈姆雷特》台词。

梁思成在煤油灯下撰写《图像中国建筑史》,闲时就教姐弟俩唐诗宋词“剑外忽闻收蓟北”、“王师jE定中原日”……

1986年,梁从诫着手将父亲的《图像中国建筑史》译成中文,用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完成了任务。出乎他自己意料的是,童年时在家里耳濡目染“熏”得的一些知识,在“潜伏”40年后奇迹般地发挥了作用,那些不见于日常词汇的中国古建筑术语原来如此明白、真切地停留在他的记忆中。

1987年,梁林已逝,国家科委给他们发了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梁从诫代表家属致谢时却直言:“你们列举的梁思成的贡献都是解放前的。”

抗战结束后,1946年梁家返回北京。一次跟母亲闲聊,梁从诫说起1944年他一个人在重庆读中学,当时日本曾发起一个大的军事行动,从长沙往桂林进发,接着又往重庆进发,的陪都差点儿给端了,结果日而南下了。那时林徽因就在宜宾。梁从诫问:“如果给日本端了,中国亡了,你们怎么办?”母亲笑了笑,说中国知识分子有个老传统,我们家门口有条扬子江。梁从诫又问“那我呢?”林徽因说:“那也没办法,就顾不上你了。”

上世纪40年代,林徽因曾为小儿子写道:“你的天性――动的人生,艺术。哪一天你负了它,你便负了你自己。”

然而,梁从诫自称从来也不懂母亲的意思。他不认为自己有一个动的人生,更与艺术无缘。

南棒小队

“1949年1月底,守城的傅作义终于接受了北京和平解放的条件,北京解放了。清华校园里锣鼓喧天……大学生组织起了入城宣传队,我们一帮中学生也要求参加。”

最后,清华大学同意把辅仁附中作为一个独立小队编人法学院中队。当时,各中、小队都以河流及其支流命名。法学院是“怒江中队”,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怒江有一条支流叫南棒河,于是梁从诫小队便被命名为“南棒小队”。尽管这名字古怪,但能参加宣传队,每人还有一个红袖箍,大家仍很兴奋。

队长是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小队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练扭秧歌,梁从诫是鼓手兼讲演员。“我生平第一次背着行李背包走进城,第一次十来个人围成一圈,蹲在地上从脸盆里舀白菜炖肉就小米饭吃;也第一次学着棉袄不穿进袖子,偏要半披在肩膀上。”那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梁从诫从未有过的体验。

宣传队到各个学校和火车站,先是叮叮咣咣扭一通秧歌,然后梁从诫就开讲:“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更不是共产共妻!今天解放了北京城,明天就打到南京去活捉!共产党在乡下打土豪分田地,在城里分阔人的钱给大家去做小买卖。”讲演被带队的大学生听到,认为严重违反当时的城市政策,从此取消了他的讲演资格。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4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介绍将高职路桥专业“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与“桥梁工程(构造部分)”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力学与桥梁结构”新课程的研究方法及教学实践,提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改革思路,详细分析了在课程整合改革中如何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课程设计,以使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得到加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专业建设。

关键词 :工作过程;工程力学;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整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73-03

“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三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桥梁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和解决桥梁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三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一直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测试通过率低、普遍反映难学甚至厌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概念抽象,课程间相对独立、相互联系不足、与其他专业课衔接不密切,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另外,这三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需要用200左右学时才能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主干课程的学时,延长了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缩短了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因此,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专业技能为导向,科学地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力学与桥梁结构”新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整合教改总体思路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三门课程整合为“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即以典型桥梁结构分析应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按“必需、够用”原则反推“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构成及教学次序,重组课程内容。注重结合工程应用加强理论系统分析,使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高度一致,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的整合,实质上也是课程设计,该课程的设计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是宏观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该课程的理念问题,也就是确定课程的价值、根本目标、主要任务、基本结构、内容等范围及原则。第二是中观的课程设计,将宏观设计具体化为课程的教学大纲或学习标准,以指导授课的资料、讲义及教材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第三是微观的课程设计,即进入课程实施领域,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和应用的课程资源实施时的教学设计。

课程整合研究与教学实施

(一)宏观的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院校路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按照“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整合,摈弃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将“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构造部分)的课程内容与构造识图、桥梁施工专业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使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完全对接。结合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当前应用广泛的桥梁类型,如梁式桥、钢架桥和拱式桥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构造原理和施工技术,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以学生能理解掌握以上桥梁结构构造原理和施工中力学问题分析为宗旨。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我们将“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技能、知识等逐项列举出来,如表1所示。

据此确定了课程的基本构架为:(1)分析常用桥梁结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构造特点,提出桥梁的结构构造如何确定的问题。(2)引入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桥梁上下部结构为适应受力特性的结构和构造要求。(3)进一步学习结构设计原理方法,深入和强化对桥梁上下部结构构造特点的剖析。(4)结合技能要求进行拓展,分析解决桥梁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与力学、结构相关的问题。

(二)中观的课程设计

宏观课程设计是理念,要实现必须要具体化,即进行中观的课程设计,首先是编写教学大纲,然后是编写讲义、开发校本教材。

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编写的教学大纲由“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其他说明等五个部分组成。三门课程整合后的“力学与桥梁结构”教学内容与学时计划如表2所示。该教学大纲较之整合前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按职业要求增加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减少了理论课时,课程结构大不相同,更利于开展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开发校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分析重组三门课程教材内容,开发适应本课程和学生特点的《力学与桥梁结构》校本教材。为做到应用性、普及性和技能的运用,教学生会动手、会操作且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开发教材主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对原三门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增加、删除,将教材结构按课程模块内容重新编排,形成梁桥的构造、梁与柱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桥梁结构构件分析与计算原理、桥梁下部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力学问题等四个模块内容。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较散漫,思维理念略趋个性化的实际情况,开发教材时要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教材的关注,以及怎样使所编的教材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做作业的自觉性。为此,教材要做到“字简图精”。在叙述方面,文字要简约、精炼,力避空洞理论;在图例方面,图谱要精良,以一当十,以点带面,具有典型性,做到形象资料多、生动案例多。在满足技能性方面,根据职业活动要求,在教材中我们精心选择普及性的桥梁类型作为教学案例.自己编写桥梁力学分析例题。考虑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问题均来源于工程,教材注重体现工程问题与力学问题的联系。

(三)微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撑,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即教学大纲、教材、多媒体设备、实训设施等,软件资源即师资力量。硬件资源和师资是提升课程功能的关键。除了较完备的硬件资源,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如何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资源“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编写了教学大纲,开发了校本教材,在进行课程整合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力学试验的视频,制作了T形梁和空心板梁实体构件,借鉴了桥梁工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和视频,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桥梁施工图设计图纸,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让大量的硬件资源得到最充分的运用。由于新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对本专业各学科与新课程能灵活把握。教学安排时,采取老、中、青三类教师同时教授这门新课程,在相互交流和研讨中,不断完善课程整合理论,同时培养高素质的年轻教师。

课程教学设计尽管我们在教学大纲中编写了备课、讲授、作业、辅导及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行科学、细致的教学设计。“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设计从“为什么学”人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的就是达到掌握桥梁结构图识读,很好地理解桥梁施工技术的目的:进一步确定“学什么”,通过具体的读图、算量、分析、答题的学习和训练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再引导学生面对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教学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是备课与教案。备课必须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内容具体到所属教学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解析、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情景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教学思想理念、课后反思等)。制作的电子教案,内容要包括标题、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的内容与步骤、作业布置、课后记或教学小结.备课还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情况和现在的学习态度,以便因材施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出现,如果备课时准备充分,教案编写详尽,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就能很好地驾驭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选择“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实施,要求教师带动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自身素质和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模块“梁桥的构造”要教会学生掌握梁桥的识图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桥梁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可运用讲授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制图规则、识图要领、图形表示方法基础上,学生通过参观实体结构、多媒体演示结构与构件、分组讨论,分析桥梁施工图所表达的内容,练习并学会结构构件的工程量计算。第二模块“梁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方法”和第三模块“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原理”,更适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为增加学生兴趣也可适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第四模块是施工中的力学问题研究,可组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桥梁施工过程的录像、视频,启发学生寻找施工过程的力学问题,再辅助学生找到解决施工中力学问题的方法。

课程整合与教学效果评价

“力学与桥梁结构”课程整合研究经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课程设计,确定了课程价值目标,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开发了讲义、教材,先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08级、2009级进行试点教学实施,从2010级开始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从课程整合目标来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得到加强。整合后的新课程有效地衔接桥梁工程专业课,如识图算量技能的训练直接与桥涵施工技术专业课对接,使基础课真正为专业课和专业技能服务,学生学习目的也更明确。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同时,一方面,改革成绩考核评定办法,采用阶段性测试、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考核、作业考核等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实施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训练与展示。

从专业建设角度看,该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课程整合后减少了课程数和学时数,让专业主干课程学时有调整的空间,可以增加实践课程或毕业顶岗实习的时间,有助于高职路桥专业“2+1”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5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导向

一般说来,技校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虽然他们的观察力强,记忆力好,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但学习目的往往不够明确,理想层次低,就业目标模糊,对技术工人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往往认为学习成绩再好也是打工,学习缺乏动力。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努力采用目标导向教学,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完成“工程力学”的教学任务。要用就业目标导向和职业行为导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工程力学”在现实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学习方法,懂得为什么要学和怎样学,帮助学生做到“学有方向”,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培养自觉学习的精神。因此要通过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了解冲床、剪床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设备破坏的特点及危害,现场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意向动力。这样,才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铺平道路。

技校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实际,采用案例导向和教具导向的教学方法,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直观性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对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概念是空洞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型导向,充分利用实物、力学模型、卡片、电化教具等富有针对性的协助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举一些现实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尽可能把例子描述得生动具体。其次要结合机械等实物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要结合挂图、板书,把抽象的力分析成具体的力。如讲授三角构架的受力分析,要制作木条三角构架,帮助学生分析各木条的受力特点,再通过画力图分析解除约束后3根木条的受力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又如讲授摩擦力,要通过作用力发生变化时运动状态也发生变化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滑动趋势、静止状态、临界状态、滑动状态的特点、掌握各种状态下摩擦力的变化规律,理解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与区别、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方法等。再如,讲授圆轴扭转时要借助软橡胶棒(教具)的扭转变形帮助学生理解糨的实质是剪切变形和剪应变;讲授直梁弯曲可利用两块等长、等截面的长方体木板钉在一起作为模拟木板的变形,进而理解内力是剪应力和弯矩。这样,通过具体的观察、形象的思考、抽象的分析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一步一步地深化启发学生思考,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难点的转化。

技校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课研究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推导应重点阐述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掘问题的内在规律。如材料力学4个基本变形中横截面上应力的平衡条件、应变的几何条件以及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物理条件,着重分析应用公式的条件和物理意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加深对问题理解。要帮助学生理顺各部分知识的关联,加强对比、推导,使知识系统化。如:力系的平衡方程

∑Fi=0

共线力系∑Fix=0∑Fix=0

∑Fiy=0平面任意力系∑Fiy=0

平面力偶系∑Mi=0∑M0(Fi)=0

平面平行力系∑Fi=0

∑M0(Fi)=0

又如表1中所示材料变形的基本形式及强度条件。

表1材料变形的基本形式及强度条件

变形基本形式

变形公式应力方向

拉伸与压缩σ=≤[σ]σ与A面垂直

剪切τ=≤[τ]τ与A面相切

挤压σjy=≤[σjy]σjy与A面垂直

圆轴扭转τmax=Τmax/Wn≤[τ]τ沿截面半径成直线规律分布

直梁弯曲σmax=M/Wz≤[σ]σ与截面垂直

通过这样系统的分析对比,学生才能比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要讲好知识的关键点。纵观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关键知识是受力分析和截面法求内力。这些知识点,虽然课本安排的内容不多,但它们对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前所述,用模拟梁演示简支梁的约束反力、用三角构架演示它的整体受力和解除约束后的各杆件的受力、用能重新组合的模拟梁演示平面假设和截面法求内力,通过这些从立体到平面的有针对性的协作教学行为,学生才能较快理解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知识,才能对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创造决定性的条件。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智能包括解决问题的定向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动力、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动手操作能力是核心,它的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意向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意向是动力”为核心和智能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启发学生发现、探索问题。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发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讲课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提出问题。例如应力分布,可以提问:为什么同一材料在受力时不同地方的应力会不同?最容易破坏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铸铁受压时的许用应力大、受拉时的许用应力小?启发学生用截面法、平衡条件等知识来分析解决。通过分析、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拉、压、扭、弯许用应力的变化。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化,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智能的目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6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儿现在海防,明日便入广西,应陆将军之招也。初八日通香港,因行踪须密,故不登岸。又虑大人惊忧,故不先禀告。今儿不久到广东矣。侍奉之日在即,谨先以数语报平安,藉纾慈念。

此福安

儿宏叩禀阳三月十八日”

这是一封1916年写成的信函。出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之手。

1915年,袁世凯,这一倒行逆施之举引起了公愤。蔡锷秘密离开北京,到云南揭起反袁义旗;梁启超也到了广西,策动西南军阀陆荣廷反袁。1916年3月15日,表面拥袁,暗中纠集却反袁力量的陆荣廷在柳州通电宣布广立,护国讨袁。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同年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陆荣廷、梁启超等为抚军。

在这封致父亲的信札中,梁启超透露了他的行踪。为掩人耳目,他先从上海赴香港,再转道广西。虽然,陆荣廷宣布广立时,梁启超还在赴桂途中,但计划是在梁启超离沪前即定好了的。陆荣廷“言将起义,极愿得梁任公相助”。因此,陆采用梁起草的文电以两人名义布告天下。

风雨飘摇的乱世里,本该拿笔的柔弱文人不得不扛起了大旗,也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见证。当事件裹挟着时间远去化作历史,作为过程的载体和见证者,文物并没有随当事人离去而沉默,反而在今天成为一场又一场交易的主角。

从“过云楼”到“南长街54号”

9月17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匡时”)召开了“梁启超与现代中国——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新闻会”,宣布一大批梁启超档案即将被列入其秋拍阵容。这批梁氏档案是由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后人整理收藏,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950余件文物,底价5000万元人民币。

从在匡时获得的资料中显示,287通信札,涵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康有为信札23通等。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

此次拍卖的重头戏是梁启超的亲笔往来信札。一方面,作为书法作品,对热衷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藏家而言,“将大书法家梁启超的手书”收入囊中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代大家,其信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等方面内容,它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批文物对于研究梁启超而言,能够重新评估任公在历史上的意义。他的伟大是被低估的。”匡时拍卖副总经理谢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这一点,“透过原件感受到他的谋篇布局、语气、侧重点,对于更直观地分析他当时的心境是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比的。”

该档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专程前往参观。春拍就曾成功运营,将一级文物“过云楼藏书”拍得两亿一千六百二十万天价的匡时拍卖,也不断地在制造吸引眼球的话题。

“过云楼藏书”拍卖是将关于这家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的买卖成功地发酵成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引发北京与江苏两地的古籍争夺战,引起了广泛关注。匡时拍卖也因此在内地拍卖行业的地位也扶摇而上,成交额从2008年排名第七,今年一跃挤进前三。

借鉴“过云楼藏书”的推广经验,在“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的宣传上,匡时也表现得不遗余力。新闻会、学术研讨会、全国巡展、演讲周等活动已经赫然落在日程表上。据谢晓东透露,此次梁氏档案的推广与之前稍有不同,除了与清华大学合作以上活动之外,匡时还准备做一些线上推广,有关梁氏精美信札的参与性活动、讨论性活动,但具体细节示时间而定。“从公司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次宣传品牌价值的机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匡时知道自己的劣势。做规模做不过,我们选择做价值,尤其突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匡时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曾在“过云楼藏书”成功拍卖之后对媒体表示。同样,谢晓东也坦言,作为公司的战略性品牌项目,不为其经济价值,更看重的是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目前,对梁启超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学术界,而我们要通过商业运作,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匡时公司还将联合中华书局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图录》对外,“这样操作无疑会影响内容的独有性,换做另一家机构也许不会这样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拍卖的秋天

自1992年,北京市政府举办“92国际拍卖会”以来,文物拍卖已从“冷宫”走出,发展了20年。但关于如何规范的进行文物交易,却一直拖延到2011年9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启动的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和示范企业评定工作。

当年74家参评企业,市场份额占据我国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75.78%。最终公布的只有44家企业达标。经历了混乱的野蛮生长年代,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开始思考其生存之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出现了新一轮火爆行情:2009年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纪实绘画作品《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卖成交价高达1.34亿元人民币;2011年,元代画家王蒙的绘画作品《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

截至去年底,中国境内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数量已达309家。最近,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领军企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还到香港拓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而国际老牌拍卖企业苏富比也将业务拓展到北京。而类似匡时这样走专业性拍卖路线的后起之秀,也逐渐摸索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营销之路。

尽管如此,拍卖市场的冷热总是来得特别早,在2011年春拍创纪录之后,秋拍的成交马上出现了萎缩(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全年成交总额为934亿,秋拍成交总额为428.07亿,成交率41%)而2010年全年的数据仅有573亿成交额。据中拍协提供的2012年上半年经营报告显示,今年1-6月,成交额仅有924074.7223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7.35%。

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城里,记者观察除了两三个专程从外地赶来求鉴定的物主之外,整栋楼里都非常冷清,不少店家还未开门。记者向一位专门从事文物交易的店主质疑此事,她表示,文物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来回博弈很多回合也未必能够成交,因此这说明不了问题。店面不是主要的,很多人长期在外跑生意。

但在该店主看来,整个市场“不可否认,自去年秋拍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状态。藏家不愿出货,基本上都是囤货,想等市场环境好一点儿之后,再拿出来。”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分析秋拍市场时提到,观察今年的拍卖,一定要有一个前提:由于市场信心的动摇,加大了人们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期,避险情绪的蔓延逐步成为市场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气氛。

海外回流的尴尬

迄今为止,2012年秋拍的预热也未能给这个渐冷的初秋增添一丝温度。西沐认为,目前市场上好的拍品征集非常难,导致很多公司去海外征集。

事实上,海外回流藏品并不是新鲜事。很长时间以来,文物回流之后,除了部分进入博物馆之外,相当多的部分进入了艺术品流通领域,发生二次交易。如果细分的话,有相当部分进入了拍卖市场。

而进入拍卖流程的最大问题是:曲高和寡。姑且不论真伪难辨等技术问题,但是与《文物法》的冲突和高企的价格,就足以令人忧虑。

如圆明园兽首失踪多年后一个个进入公众视野。同为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从2000年第一批入诸视野的7件兽首铜像文物开始,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2000年铜牛首、铜猴首的回归,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2007年,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2009年,鼠首和兔首铜像竟又拍出了2800万欧元(含佣金当时计约3亿元人民币)。而每次圆明园文物拍卖消息传出时,国家文物局需要表态,或者禁止国内文物收藏单位参与文物竞拍。如铜马首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拍下捐赠的,国内资本即使有实力也很难以合理的身份参与交易。

近年来,国内的民间资本开始参与海外会有文物的交易,但是占比并不高。据中拍协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外回流文物占全年两季大拍20%的市场份额。但精品不多,“海外文物的回流能够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但是需要把关。现在国内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真正好的鉴赏家都是要活跃在一线市场上,学院派在这方面欠缺。”天雅古玩城副总经理杨实说。

同时,高达30%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的综合税负也让很多本就资金不足的企业望而却步。特别是自今年4 月以来,北京海关针对艺术品进口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查税活动,震荡了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信心。匡时也成立了北美代表处,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侧重点并不在此,要依整个市场环境和政策情况而动。

杨实告诉记者,当年流通出去的文物,除了八国联军的掠夺,出口外销,建国后因财力不足先买后卖的一部分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赚取外汇的需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赝品。

曾作为中国赴法国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首席律师的刘洋对记者表示:“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律,但是与现实相比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很多规定并不细致,与市场不符。”他认为现在的海外文物回流基本上演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国家很少再参与其中。

文物除了具备一般鉴赏艺术品的稀有性,因其特殊的史料研究价值,也一直备受推崇,成为拍卖宣传的噱头。但其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否有违了文物保护与文物研究的初衷呢?

“据我观察,文物拍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收藏投资行为,很少有永续性的收藏。”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变成一场交易

一旦牵扯到利益纠纷,就不再单纯。也正因此,拍卖市场喧闹多。

梁氏档案的拍卖也未能幸免——梁启超后人认为,匡时宣传打着梁启超的招牌,但事实上拍卖这批文物与他们无关,是梁启勋后人所为。这令其感到非常气愤,“梁任公生前曾对家人交代,他离世后,他的遗作都应捐献给国家,不能出卖,作为梁任公后代,我们从未出售过梁启超的文稿和物品。这次违背梁启超意愿的拍卖行为与我们无关!”

匡时公司方面对此回应,展品的真伪不存在问题,不会影响拍价。但对存疑部分,会要求梁启勋后人给予更多的证据。

市场的浮躁与混乱让专注于收藏的杨实觉得有些惋惜,“收藏是为了研究,讲求完整性与精品。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更多地是对利益的追逐。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不同,处理方式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