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景区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3-05-11 10:13:07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1

云丘山坐落在吕梁山南端河汾的夹角地带,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它处在临汾市乡宁县与运城市稷山、新绛的交界处,属于山西省南部。云丘山故曰“昆仑”,俗称“北顶”,享有“河汾第一名胜”之美称,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云丘山的道教建筑有很多,有五龙宫、八宝宫、玉皇顶、祖师顶、玉莲洞等大小庙宇十余座,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悬空阶梯、崖壁栈道和稀有的古人活动遗址,还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民间流传的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雄奇的自然风光,丰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民间传说,使云丘山具有了无穷魅力。景区距侯禹高速公路出入口12公里,距108国道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2、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是镶嵌在母亲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晋陕峡谷中段,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是部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三十五张王牌景点之一、国家地质公园、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大合唱》创作地、“游客最喜爱的十大瀑布”之一,1990年版5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便是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3、天脊山

天脊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的平顺县东南山麓,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距长治市70公里,离河南林州市只有18公里。景区面积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脊山景区以其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绮丽壮阔的地形风貌以及完好的生态植被,被誉为上党魅力城市长治后花园,素有“赛江南”之称,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探险写生的理想去处。

4、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壶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187平方公里。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独特的地形、地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共同造就了太行山大峡谷丰富的旅游资源。太行山大峡谷形成于百万年前的造山运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巨大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太行山大峡谷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具有国内罕见的麻岩、石英砂岩峰,有着相当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5、绵山

绵山位于山西省中部的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总面积294.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在1400米以上。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之多。

6、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会太原90公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地区商贸集散市场,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和“小北京”之誉。

7、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晋中盆地,位于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现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8、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环护而列,故而得名。其中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北台叶斗峰,海拔最高,为3061米。五台山规划总面积599平方公里,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科普基地于一身的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旅游景区,是山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9、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1961年3月,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10、北岳恒山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2

5月17日,由中共迁西县委、迁西县人民政府、唐山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栗乡之约·迁西旅游推介会”在京隆重举行,迁西县委书记亲自带队向与会的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等71家旅行社代表推介迁西山水风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人民网·旅游频道等29家媒体受邀参加。

此次会议由迁西县副县长李健侠主持,县委白春明书记、唐山市旅游局王虎局长、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邹伟南先生、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才先生分别致辞。

白春明书记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迁西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工作基础,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第二大支撑产业来打造,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同时出台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工作实践中,又深刻认识到,旅游要实现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就必须借助外力、靠大联强,与主要客源地、旅游业界重点企业和各新闻媒体,开展真诚务实的合作。希望此次推介会能够成为让大家了解、熟悉、走进、感受迁西的有效平台,为深化旅游开发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也希望各位领导及各界朋友们关心支持迁西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开创迁西旅游发展的美好未来。

“迁西旅游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唐山旅游产业中一道亮丽风景……”唐山市旅游局王虎局长在致辞中肯定了近几年迁西旅游业的发展。中共迁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少春介绍了迁西县旅游奖励优惠政策。随后,迁西县旅游局与北京易游假期旅行社、北京世纪车旅旅行社成功签订了组团协议。

此次会议,迁西县旅游局重点推介了宗教朝圣游、长城寻梦游、滨水休闲游、魅力乡村游等主题旅游线路,介绍了景忠山、青山关等重点景区及凤凰山民俗文化节、景忠山传统文化庙会、垂钓大赛等特色旅游活动。

“灵山秀色”景忠山

宗教胜地景忠山位于迁西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清康熙皇帝曾御题“天下名山”,目前为国家4A级景区。景忠山旅游区有三大特色: 自然景观秀美旖旎 景忠山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3000多株。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清代大诗人张太复有诗赞曰“万松穿石立,一径与天争。”沿着1872级台阶拾级而上,万壑松风,步移景异。 人文古建蔚为壮观 早在宋代,山上就有古建庙宇,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形成了山脚、山中、峰顶三个完整的宗教建筑群。“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形象地概括了景忠山当时的盛景。从1 992年开始,当地人民和政府对景忠山山门、四帅殿、登山盘道、三道茶棚、朝仙门、望海楼、碧霞元君殿、东佛殿、南天门等主要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修复。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景忠山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山,清初,顺治、康熙两位皇帝曾六次登临,顺治帝诏请一代高僧别山慧善普应禅师到皇宫大内,讲禅礼佛,开创了清代高僧进宫之先河。数百年来,景忠山一直香火绵延,特别是一年中的“四月十八”、“十月十五”两大庙会,各路商贾云集,朝山进香者达数十万众,更是热闹非凡。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3

吃过昌黎葡萄沟葡萄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里的葡萄比其他地方的葡萄更甘甜,而且还有其他地方的葡萄没有的清香味儿。漫步在葡萄长廊中,晶莹剔透、清香怡人的葡萄一穗挨一穗,几乎伸手可摘,张嘴可食。

以“葡萄沟”闻名的西山场村

葡萄沟距昌黎县城7公里,属河北省昌黎县西山场村,地处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的屏障岭深处,为“风翥祥峦”“井峪松风”“天柱凌云”等风景名胜所在地。

西山场的村民是从何时开始以栽植葡萄等果木为生的,已不可细考。据目前可查找到的最早的地方志——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在五六百年前的明朝中、前期,昌黎地区出产的“果类”就已经有葡萄了。

而靠近昌黎县城的十里铺一带,是在近二三百年间,特别是铁路修到昌黎以后,才形成一个范围较大而远近驰名的葡萄产区的。从地名了解的情况看,十里铺一带的葡萄产区大约形成于清朝中期,是由在明朝时就建立的五里营、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发展到凤凰山一带的。颇有意趣的是,由于土壤、水质,特别是小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凤凰山一带出产的葡萄后来居上,在口感和品味上反倒比十里铺、张各庄等村出产的葡萄胜出一筹;其中数地处山间盆地,小气候异常明显的西山场和湾里、条子峪等村出产的葡萄品质最佳。这里堪称是昌黎出产品味最佳的上乘葡萄的宝地。勤劳、质朴的西山场人定居西山场之后,世世代代依靠显得比较狭迫的河岸阶地而居,不得不利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一切可见缝插针的地方栽植葡萄秧苗谋生,无形中在两山夹出的河谷构筑了一条长达3000多米的葡萄长廊。

西山场村民修筑的房屋和院落,是顺着一条略可行车马的山路而建的,栽植葡萄的狭迫田园亦顺着通往河谷深处的山路而辟。这样,年深日久,山路奇妙无比地被两旁的民宅和田地植满的密密麻麻的葡萄藤叶遮住,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道长长的用葡萄秧架织就的翠绿天篷。那山路上面,浓荫铺盖,相互勾得亲密无间的枝藤蔓叶,垂下一穗紧挨一穗的姹紫嫣红的葡萄,密密匝匝的,清香扑鼻,几乎伸手可摘,张口可食,让穿行其下的人们深觉奇妙。而山路两旁的粗壮斑驳的葡萄藤根,不是深深扎在乱石滚滚的大沙河侧畔挤出的土窝窝里,就是植于山脚岩石缝隙间勉强可以开垦成片的窄窄条田上,再有就是房前屋后的小小院落里了。显然,葡萄秧架有意无意地构成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葡萄路”。

这一带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极利于葡萄等水果的糖分积累,再加上浇灌葡萄秧苗的用水均系矿物质丰富的山溪流泉,产出的玫瑰香等品种的葡萄皮薄、汁多,口感甜美,在昌黎的葡萄产区是久负盛名的。只是,长年累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习以为常,从不以之为奇,也从未意识到这里的奇特景观,就是中国北方难寻难觅的“葡萄沟”。

昌黎葡萄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西山场的“葡萄沟”美名,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叫开的。1991年秋天,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姚文权到昌黎县人民政府挂职担任分管科技和旅游开发等工作的副县长。他一见到伸延在西山场村里村外的长长的“葡萄路”,当即惊呼:这就是祖国北方沿海地区藏匿在大山之中的“葡萄沟”!其景其情,丝毫也不亚于他曾考察过的新疆葡萄沟。很快,他就撰写发表了专文《山沟里藏着金凤凰》,及时公布了自己在昌黎发现“北国葡萄沟”的有关情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至此,当地人才恍然大悟,祖祖辈辈生活在美景如画的“葡萄沟”,却谁也没有强烈地意识到,就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这方家园,深深蕴藏着极其珍贵的生态观光旅游资源。

昌黎葡萄沟的旅游开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蓬勃激荡的1992年揭开帷幕。从那时起,昌黎县有关方面精心谋划,多方筹资,修筑了一条从十八里碑路口通往西山场村的山间小型水泥公路,在西山场村口立起“十里葡萄长廊”的门标,配备有关服务设施,并陆续对村容村貌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整治,设置有关景点的介绍和宣传招牌,镌刻一些点景摩崖刻石。进入新世纪,葡萄沟的旅游开发步伐加快,《昌黎葡萄沟生态旅游观光区开发规划》适时拟定,一个大型停车场在村外及时开辟,整个景区的开发建设迅即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均趋于齐整,接待“农家乐”之旅的农家饭店、家庭旅馆纷纷开设,出售本地土特产的摊位星罗棋布,令蜂拥而至的游人在葡萄沟游览、留居更加方便、舒适,在碣石山的大山深处形成了一道异常亮丽的旅游风景线。2005年10月,以西山场村为载体的昌黎葡萄沟,以长廊景观独特、乡土风俗浓厚、景观内容丰富、游客参与性强、红色旅游展现、历史内涵较深、旅游位置优越等特点,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如今,迷人的北国胜境——昌黎葡萄沟,旅游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已经成为秦皇岛市越来越富有诱人魅力的生态旅游观光热点景区,闪烁着得天独厚、耀眼夺目的地域灵光。

周边游精彩串联

西山场一带风光旖旎,景色独异,自古就是神岳碣石有名的揽胜之地。去昌黎葡萄沟所在地——西山场必经的天然门户凤凰山,是昌黎葡萄产区的显要象征,也是碣石山区颇有神韵的名胜奇景之一,以“凤岩腾彩”和“凤翥祥峦”,在清朝时曾先后被列入昌黎名胜和古碣石十景。与昌黎葡萄沟密切相连的名胜,除凤凰山外还有两个,一个是与“凤岩腾彩”同样列入昌黎名胜的“井峪松风”(即西山场村北偏东的井峪风光),一个是在古碣石十景中紧列“碣石观海”之后的“天柱凌云”(在西山场村东的“小碣石”天桥柱风光)。此外,西山场村北的大平顶上有着场地宽广的“空中草原”风光,现已修筑台阶可径直而上。

不仅如此,这一带还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旅游资源。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和中共冀热边区特委的机关报《救国报》的收报台、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的电台曾先后设在西山场村东的村外村——焦家山。当时的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等曾在西山场村中的赵家老宅居住了一星期左右,村中的所有住宅几乎都居住过八路军和抗日英雄高庆率领的游击队。如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建成的典型的碣石山区民居——赵家老宅,已经成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IPS

赏花:梨花、杏花、樱桃花、桃花、野山花

采摘:山菜、野菜、山杏、大洋樱桃、大棚葡萄、油桃踏青:千亩空中草原

户外健身运动:2008阶花岗岩台阶通往空中草原供游客户外登山健身

7月成熟的葡萄有:红玛瑙、凤凰51、香妃、里扎马特、新华1号、巨星等20余个品种

8-9月成熟的葡萄有:巨峰、玫瑰香、白玛瑙、美人指、青提、无核白鸡心等10多个品种

10-11月晚熟的葡萄有:龙眼、红提、皇家秋天、红宝石、黑提等10多个品种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4

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大景区,180多个景点,涵盖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动植物资源、地质地理等各个领域,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山水林泉俱佳、文化底蕴深厚、观赏游览价值极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林海苍茫,奇峰林立,幽谷深潭,峡谷纵横,奇珍异宝随处可见,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遗存灿若星海,自古以来被誉为陇上林泉之冠,西北第一洞天福地。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部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著名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麦积山石窟,距市区10余公里,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与石窟雕塑艺术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山体因状似农家积麦垛之状而得名,是享誉中外的佛教艺术圣殿。其中保留的自前秦以来十多个朝代开凿的221个佛龛、7866身塑像、1000余平方米壁画,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瑰宝。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相比,麦积山石窟不仅是我国四大石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最为完美的一处,而且以空前绝后的泥塑艺术称著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泥塑艺术不仅让麦积山在我国佛教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且以佛教天国世界与人间烟火情怀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为我国宗教艺术和雕塑艺术创造了千古不朽的绝世艺术精品。

丹崖碧水,人间仙境――仙人崖

仙人崖景区毗邻麦积山石窟11公里,十分钟车程便可抵达,由三崖地、五峰、六寺所组成。现有明清殿宇27座,北魏、宋、明、清各代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永乐年间珍贵铜像5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寺院、精美的泥塑与秀丽的丹崖碧水、湖光山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里负氧含量高,是一处理想的天然氧吧。

秦地第一洞天福地,陇上“小黄山”――石门

石门景区位于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东南距麦积山景区24公里处。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条小路联接南北两峰,且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浑圈,状若门楣,故名石门山。相传有虎豹出没,俗称卧虎台。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石门山脚下五阳观登山,上十八盘,山势蜿蜒,环绕攀登,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夜月,意趣盎然,为天水十景之一。

世外桃源――曲溪

曲溪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五大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山东南25公里处。曲溪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景区内山幽林静,山岗上雾缭粼粼,纯自然风情极浓。清清溪流,九曲十八湾,一步一景。河石、草坪、沙滩、湖光、林木交相辉映,置身其间,如在画中。有“小九寨沟”之美誉曲溪景区纯属自然景观,它深藏在小陇山林区茫茫的林海里,人迹罕至,景色佳妙。这里曲水波光粼粼,林木葱葱郁郁,峻岭巍然耸立,奇石千姿百态,山峡陡峭险要,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

曲溪之景,妙在因水得灵得秀,见清见幽。曲溪之水,于鱼娃娃口接纳冷水河,自东北向西南蜿蜒经流,其间或过峡谷,或经宽岸,曲曲折折,步移景异,有“曲溪十八弯”之称。曲溪景区的形成,主要是由曲溪之水和冷水河之水在鱼娃娃汇成一较大的河流,自东北向西南蜿蜒流去,直至观音殿。在这一段之间,涮石成景,富有“曲溪十八湾”的天然美姿,且弯弯皆景,步移景异,溪水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波平如镜,“曲溪”之名由此而得。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5

明堂山

妙道山

天仙河漂流

天峡风景区

红二十八军纪念馆

岳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西部,东与潜山县接壤,西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南与太湖县毗邻,北与舒城县、霍山县相连。县境介于东经115°55′—116°33′,北纬30°39′—31°11′之间,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

山西十大景区范文6

“茶山行”渐成品牌

西乡是茶叶适生区,有2000年的种茶历史,是“中国著名茶乡”。西乡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确定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建成生态茶园22万亩,其中投产园近10万亩,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为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西乡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旅游活县”战略决策,提出按照“生态游,休闲游,农家式”的定位,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丽的茶乡”目标,依托青山绿水。生态茶园和人文资源,做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 体的“茶山行”生态茶园观光游品牌。

目前,西乡县罗镇、缺口、柳树,沙河、私渡等乡镇生态观光茶园每年都吸引来大批游客,“茶山行”生态茶园观光游逐渐成为陕南颇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旅游品牌。

樱桃沟远近闻名

西乡樱桃沟景区紧贴县城,面积12平方公里,种植樱桃1.2万亩,年产樱桃720万斤,是继山东海阳之后全国第二大樱桃生产基地。

每到樱桃花盛开、果子成熟时节,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景象异常壮观。依托这一资源,西乡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将樱桃沟打造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完成景区中心区域地形测绘的基础上,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专家编制了景区建设详细规划,按照规划对樱桃沟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先后投入250万元建成了一纵四横景区环线道路21.22公里,其中硬化路面9.22公里。投资2000万元的景区入口道路“樱花大道”也正在全面建设当中。

针对樱桃沟景区“摘农家果,住农家院,吃农家饭”的旅游模式,西乡专门制定了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西乡县樱桃沟风景区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在发展上给予资金支持,在管理上进行综合评定和标准化规范。景区还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两个度假村,接待能力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320万元,景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生态游风光无限

上一篇常平铁路公园

下一篇改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