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种植范例6篇

草药种植

草药种植范文1

关键词:中草药种植;环境修复;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221

中医在医学界地位的提升促生了中草药需求量的增加,中草药种植逐渐呈现出了规模化的趋势。中草药种植数量及规模的提升具有双重效应:大力提升了中草药种植行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中草药种植等同于植物种植,规模化的中草药种植在防沙护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问题解决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由于笔者在宁夏曾从事相关的中草药种植工作,下面笔者将以宁夏为例,具体分析中草药种植对环境修复的影响。

1 宁夏中草药种植条件分析

1.1 自然条件

宁夏地处我国的西北部,总体气候相对较为干旱,地域类型丰富,有着优越的中草药种植自然条件。目前宁夏中草药种植区的气候集中于3种类型:半干湿、半干旱和干旱,针对这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宁夏的中草药种植种类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层次化;目前宁夏中草药种植区主要在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充足,具备较好的光热条件。

1.2 社会经济条件

宁夏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草药种植自然地理条件,其社会经济条件也十分优越:与我国其他省市相比,宁夏中草药种植历史才相对较为久远;宁夏各级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中草药种植,使得中草药种植的盈亏有所保障;截止到2012年初时,宁夏的大型中草药种植基地已达17个;宁夏中草药的种植吸收先进科技,并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中草药种植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在了一起。

2 中草药种植意义分析

2.1 经济效益

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已经在宁夏演变成了一种集体化产业,中草药种植面积及种植总数量的提升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草药种植就业人口的收入。宁夏中草药的大规模种植为当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这部分人口的收入从零逐渐上升;随着中医及中草药影响力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草药的需求量日益上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购价格也越来越有益于种植户,这就使得中草药的种植对当地从业者来说“有利可图”。

2.2 社会效益

宁夏总体的气候较为干旱,大风扬尘天气较为常见,且宁夏大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当地大多数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淡漠。中草药种植不仅能够促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居民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宁夏大规模的中草药种植有效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促进了宁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3 生态效益

在生态效益方面,中草药的种植就相当于是农业种植的一种新形式。宁夏地区中草药种植的发展能够帮助当地居民逐渐脱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无计划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传统恶习,使得土地资源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土壤资源的压力。宁夏中草药的种植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提升了林草覆盖面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大风扬尘,大大提升了空气清洁度。宁夏气候较为干旱,中草药的大面积种植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因而能够抵御大风扬尘和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的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宁夏中草药的规模化种植使得大面积无规律开垦的土地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使用,自然及社会条件适宜中草药种植的地区就进行中草药种植,不适合耕种或是开垦过度的地区就进行围栏封育;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宁夏地区有大片的盐地,土壤的盐碱程度较高,而中草药对盐碱地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中草药在盐渍地区的种植能够有效减轻该地区盐渍化程度。

3 结 语

中草药的种植不仅是传统中医药发展的保证和基石,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则是中草药规模化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及保护作用。中草药的种植具有多重意义,发展前景一片广阔。

参考文献

[1] 谢增武,王坤,曹世雄.中草药种植对宁夏居民生计及环境修复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3(9).

[2] 王广平.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草药种植范文2

从五马创办药物种植场的38年实践中,充分证明了中草药的种植是环境保护和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也是自然资源良性循环的最好形式。

一、引进中草药种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憗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第一次用大量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生物的适应性,以及在外部条件影响下野生动植物发生变异,经人类长期局部无意识和有计划的选择,使变异逐惭积累加强而成为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通过同一途径又可获得它们的新品种。

达尔文的发现正确地揭示了有机界发展的规律。也证明了中草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

黄连是一种名贵短缺的中药材。原产地在四川省石柱,那里是冬暖春早,日照较少的气候使黄连养成了喜冷怕热的习性。而五马药场却是冬寒春迟,但是由于山高林远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域特点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那样。黄连生长有它相对适应的一面喜冷凉并非越冷越好,怕酷热也不是一点光照也不需。药场经过对比考察研究和分析选择了半山向阳,50度的沙质土壤,采用了搭棚遮荫办法,照应黄连喜冷凉怕酷热的习性。又根据黄连生长的不同时期的需要,幼年期娇嫩怕热就减少光照增大阴度,中年期期枝叶繁茂,根茎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就疏棚增大光照到70-80度之间。又依据每年的四季变化及时调节光度,保证了黄连生长的良好态势。在黄连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它的根部不断往地面上延伸,而药用的主要部分是根,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护根并促进其茁壮,便是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此通过实践探索出往根部培土的一般规律,从生长的第三年起培土5分,第四年培土8分,第五年培土1寸。一至二年培土根会长的又细又长。如遇大雨冲涮根部,雨停后就要及时培土。

黄连试栽成功,可是一亩黄连要毁三亩林搭棚遮荫的现实很使人耽心。我们联想到杜仲也是一种名贵紧缺药材,它的生长特性是春未夏初枝叶繁茂,恰好和黄连大量需要遮荫相吻合,在杜仲荫下间种黄连,以杜仲林代替搭棚试验成功获198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提高黄连产量和质量为药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我们从“砍倒老树发新枝,生长更快”的现象中受到启示,进行了大胆实验,将4-5年的黄连采收80%的根株为商品,对保留的20%的根系切除毛根,再培上腐殖土,促使它迅速分蘖,把这种方法命为“黄连疏根续连法”,使亩产达到1207斤比原产地的亩产高出4倍以上,又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引进黄连在五马药场落户繁衍,并逐年向邻近的省、市、县、村、社推广,提供给他们一万余公斤药籽,800多万株药苗,培训技术人员500多名,答复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群众咨询来信600余封。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并使陇南地区成为全国三大黄连生产基地之一。事实胜于雄辩,只要创造出或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引种外地中药村完全是可能的。药场又引进种植了西洋人参、西红花、洋地黄、浙贝母、山茱萸等54种。不仅栽培成功,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比原产地有所提高。

外地名贵药材引进种植成功,更验证了生物和适应性及其规律。西部广袤地区的农村有着药物生长的良好植被、土壤、气候等条件,大力推广和种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由于引进的名贵中药材市场价格看好,呈逐年上涨趋势,繁荣市场

经济。广大农户最易接受和形成共识,确实是农户致富的门路。

二、野生中草药变家植的广阔前景及紧迫性

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发展缓慢,经济滞后,生产条件简陋,广大民受传统影响,“靠山吃山”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外商对本地野生资源无计划,盲目地收购。诱使百姓,“杀鸡取蛋”式的采挖,致使中草药资源和其他绿色资源濒临灭绝的厄运。因此大力开展野生中草药的人工种植不仅仅是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门路,更为长远的是,关系着千秋大业挽救濒临物种,维护生态平衡,造福人类,还地球本来面目。

野生中草药变家种前景十分广阔,五马药物截止目前,已成功种植野生中药材150多种。

象天麻这种名贵中药材。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天生神麻”“天麻会走种下没有”。药场从1969年春天开始试种,连续三年都未成功。后来我们对于天麻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访了千家万户向群众请教,总结失败的教训,牢牢掌握住民间说的“青树底卧天麻”即砍了青树的树桩旁边易生天麻的蛛丝马迹。于1971年7月试种成功,成活率达20%。正在这个时候日本科学家揭示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对药场的实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1975年获得大面积的天麻无性繁殖成功。平均亩产比野生天麻增产5倍以上有的高达20倍左右。从实验失败到稳产高产共经历了七年之久。时间是漫长的,工作是艰苦的,探索的足迹是沉重的。但也证明了一条真理,只要不怕失败,勇于奋斗和努力规律是可以发现和掌握的。随即向周围省、市、县、乡、社推广,包括技术转让,一时出现了种天麻热,因种天麻成了专业户,万元户者比比皆是,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天麻退化,块茎形状变细长。我们又看到这样一情景,天麻在地面上有茎、花、果实。有了果实就一定会进行有性繁殖,于是我们在蜜环菌上进行接种天麻果实的实验,果然成功。这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有效地防止了天麻退化,保证了天麻种植的质量。1982年12月4日的《甘肃日报》上披露了这一消息。

猪苓也是一种奇缺的名贵中药材。其功能为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经中外医药专家的研究测定还有防癌、抗癌之作用。猪苓的生长也有神密难测的特点,从开天到今是靠天然野生供给。因为它也和天

麻一样深睡地下,地面不露踪迹采药者全凭经验寻找。药场从天麻和蜜环菌的共生关系中得到启发,把蜜环菌和猪苓栽培在一起,经过多次实验,选择不同的地理条件,又取得猪苓人工种殖的有性繁殖的成功,每窑的产量高过野生的20倍以上获省科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本地野生的钮子七、竹节参、羽叶三七均有滋补强壮、散淤止痛,止血之功效,它们的总皂甙都比西洋参、人参高的多,据崔德先生著《西洋参专辑》记载:西洋参的总皂甙为7.06%,人参为4-7%而三七则为10,9%,钮子七9.62%。竹节参13.66%。这三种药材。我场均以野生家种成功。如果能开发利用将会发挥更大的医药效应。因为这三种药材种植起来比起西洋参、人参来要容易的多。那么其他草木或木本药材种植更易家种成功。

综上所棕在西部贫困山区广泛开展中草药种植是农业走向市场,农民脱贫的理想项目,应大力倡导,建议列为西部开发和实施十五计划的项目之一。最近甘肃省省长宋照肃在讲话中把发展中草药的研究和种植作为甘肃开发的三大计划之三,是颇有见地的,是结合西部农村实际的。超级秘书网

三、开展中草药种植与环保之间关系

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首先为退耕还林的大政方针带来新的希望。树木和草同生于大地之上,中药材就是树和草中的绝大部分,所以发展中药材实际上也就是退耕还林,保护环境还大自然本来面貌。况且林和草有互补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药场所创造的杜仲树荫下间作黄连就是一例,黄连在杜仲下生长五年后采收,这时的杜仲已长成直径为5寸的高大乔木,继续生长在适当的时机再收药用部分。

草药种植范文3

一、正确调整种植结构,防范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作物药害的影响

从生产上看,对后作影响较大的主要除草剂品种有: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氟磺胺草醚、莠去津等。对使用上述除草剂及其添加上述有效成分混合制剂的地块,切忌盲目调整,严格避免在残效期内种植敏感作物。需要调整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作物,对于转租、转包的土地,一定要严查前4年内长残效除草剂的使用情况,避免种植敏感作物。

1.前作大豆田:施用咪唑乙烟酸(如普施特、豆草特、咪草烟、豆草除)的地块,5%的咪唑乙烟酸hm2用量1.5升,需间隔12个月后方能种植玉米、小麦;18个月后方能种向日葵;间隔24个月后方能种水稻、高粱和谷子;36个月后方能种油菜、马铃薯、瓜类和蔬菜;40个月后方能种甜菜、亚麻。

施用氯嘧磺隆(如豆磺隆、豆草除)的地块,20%可湿性粉剂hm2用量75g,需间隔15个月后方能种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烟草、向日葵;连年使用和碱性土壤地块,2年内也不能种上述品种;间隔40个月后方能种油菜、亚麻、马铃薯、瓜类和蔬菜;48个月后方能种甜菜。

施用氟磺胺草醚(如虎威)的地块,25%氟磺胺草醚hm2用量1.0升,需间隔12个月后种水稻、玉米、甜菜、油菜、亚麻、菜豆、烟草、瓜类和蔬菜;高剂量施用或连年施用的,2年内改种上述作物也需慎重。

2.前作玉米田:施用莠去津(如阿特拉津)的地块,后作第1年内只能种植玉米和高梁。高剂量施用或连年施用的地块,2年内不能种植其它作物。

3.在3年内曾施过长残留性除草剂田块的土壤不能用作水稻、甜菜、蔬菜等作物的育苗床土。

4.实行旱改水时应选择3年内没有施用过长残留性除草剂的地块,如2年以前施用过长残留性除草剂,要对地块深翻、泡田、水耙,泡田期间2—3次大灌、大排较为安全。

以上安全间隔期仅做参考,还要视具体的地力、土壤类型、用药量等情况而定。

二、安全有效地开展农田化学除草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药剂,并做到适时早施药,适量用药,施药后及时中耕,以保证除草效果。在草荒较重的地块,提倡苗前、苗后两次用药。

大力倡导使用残效期适中,且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如:苗前除草可使用异丙甲草胺(金都尔)、噻吩磺隆等药剂;苗后可使用灭草松、精喹禾灵)、烟嘧磺隆(玉米田除草剂)、稀禾啶等药剂。

1.大力推行化学除草标准化作业。推广使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广使用气吸式喷头。同一机车上的喷嘴型号要确保一致,避免新旧喷头同车使用,以保证雾滴分布均匀。使用小四轮悬挂喷雾机进行除草,要严格控制行进速度和喷夜量,避免重喷和漏喷。拖拉机行走速度每小时6—8km,封闭除草喷液量每hm2300升以内,压力控制在1.5—2帕,苗后除草每hm2200升以内,压力控制在2—3帕;人工喷雾要选用配备优质扇形喷头的喷雾器,封闭除草喷液量每hm2300升,苗后除草每hm2200升。

2.对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块,不宜采取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应大力推广苗后茎叶除草。如采取土壤封闭除草,必须施药后浅耙混土,以提高除草效果。

3.科学防除豆田恶性杂草。对于鸭跖草、蓟、苣荬菜等旱田恶性杂草,密度较大的地块要播种前采用深翻重耙整地,切断杂草根系。并在苗后茎叶处理,做到适时早施药,可选用48%光灭灵600—800mL/hm2加25%虎威750mL/hm2加12.5%拿捕净750—1000mL/ hm2。此配方对后作相对安全。

4.加强对易产生药害除草剂的技术指导。嗪草酮等药剂在土质疏松、水分较大条件下易淋溶而产生要害,可改用苗后茎叶处理剂除草。不得将未经登记的含有氯嘧磺隆成份的配方推荐用于豆田苗后除草,不得随意将未在芸豆、小豆、绿豆等豆科作物上登记的大豆田除草剂用于该作物田,以免出现药害。除草剂使用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要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安全用药,正确的确定喷药时间、喷药量,杜绝盲目施药,避免药害发生。

三、缓解长残留除草剂对下茬作物产生危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因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前茬作物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的地块,计划种植敏感作物时,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缓解药害。

1.尽量选用平岗地、避免选用洼地、内涝地及排水不良的地块。

2.采用深翻整地,将地表的长残留除草剂深埋于耕层,同时实现垄沟垄体换位。避免与作物幼苗接触,减少药害的发生。

3.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结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m3以上,有机肥能吸附大量残留的除草剂,可有效缓解药害发生。在配方施肥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料,补充中微量元素,满足作物营养,增强作物的抗药害能力。

4.采用生物肥拌种缓解除草剂药害。生产实践证明播种前5—7d,用绿农生物肥粉剂拌种,可起到增产、提高品质和缓解药害的作用。

5.调酸。在播种时用米醋喷于埯中进行调酸,可促进土壤中残留药剂的降解,此技术适于小面积的高效作物种植,大面积使用操作不便且成本较高。

6.吸附。可采用活性碳做为吸附剂,每hm2用活 性炭15kg与种肥混施,吸附残留药剂,此技术适于小面积的高效作物种植,大面积使用成本较高。

7.播种时,在种肥中混拌腐殖酸颗粒肥来缓解药害,一般hm2用量25kg。

草药种植范文4

关键词:恩施州;药用植物;分布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华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10°31′,北纬29°05′~31°30′,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地貌复杂,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幽谷平川,河流密布,真可谓山高水长;气候多样,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些地区长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区系,蕴藏着包括水杉、巴东木莲、珙桐、马蹄香等中国特有植物在内的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具有东亚特色的植物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笔者在本所从事近30年的资源调查、征集、保存与开发利用研究,深感恩施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1 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

药用植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地域性,它的生长、繁殖和发展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恩施州境内蕴藏的丰富药用植物资源是与该州的自然条件的优势密切相关的。州内自然条件优越,植物成分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也多种多样。

1.1 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

到目前为止,已知全州药用植物共205科881属2258种(见表1),可见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属的密度也较大。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的属、种占绝大多数,而木本和蕨类植物占比例较小。

表1 恩施州药用植物统计

1.2 主要代表科

据统计,在这些药用植物中,有45科含有较多的属、种。

1.2.1 超过20种的有30科

水龙骨科(12属36种)、桑科(6属22种)、荨麻科(12属37种)、蓼科(6属48种)、石竹科(10属23种)、毛茛科(19属86种)、小檗科(5属39种)、樟科(7属22种)、罂粟科(9属24种)、虎耳草科(9属33种)、蔷薇科(24属108种)、豆科(46属91种)、芸香料(9属33种)、大戟科(13属31种)、葡萄科(6属25种)、五加科(9属25种)、伞形科(31属63种)、唇形科(35属83种)、茄科(11属21种)、玄参科(14属36种)、茜草科(15属30种)、忍冬科(7属26种)、葫芦科(15属35种)、桔梗科(7属23种)、菊科(66属153种)、禾本科(34属44种)、莎草科(7属17种)、天南星科(9属22种)、百合科(27属112种)、兰科(30属57种)。

1.2.2 含14~20种的有15科

马兜铃科(2属19种)、苋科(6属14种)、十字花科(9属17种)、景天科(4 属19种)、木兰科(6属19种)、卫矛科(4属19种)、堇菜科(1属15种)、柳叶菜科(5属14种)、山茱萸科(4属16种)、报春花科(3属19种)、木犀科(5属17种)、萝摩科(6属14种)、马鞭草科(6属15种)、苦苣苔科(12属20种)、爵床科(9属13种)。

1.3 恩施州与其它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由于该州植物区系的复杂,药用植物的品种数是相当大的。据初步统计,恩施州的药用植物种类与《中药大辞典》和其它地区所载的药用植物种类相比,前者约占《中药大辞典》所收载种数的45%,占《四川中药志》所收载种数的67%;与同纬度的四川省宜宾地区、万县地区以及广西、浙江等地相比,已超过了这些地区药用植物名录或药用植物志所收载的品种总数,同时还超过了《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的品种数(2200种)。

1.4 中药材品种多、数量大

据药材部门历年统计,恩施州药材收购品种已达282种;年收购量超过100000kg的有黄连、党参、厚朴、杜种、木瓜、香独活、续断、大力子、南大黄、白术、玄参、云木香、丹皮、白芍、山药;湖北贝母在1983年产量已达到80000kg。目前,该州大面积栽培和家种家养的药材已达30多种,主要有黄连、党参、当归、白术、白芍、丹皮、山药、桔梗、厚朴、杜仲、独活、黄柏、乌头、天麻、白附子、枳壳、木瓜、荆芥、大黄、藁本、红花、湖北贝母、川牛膝、云木香、白木耳、竹节参以及青蒿、贯叶连翘、缬草等。其中黄连、厚朴、杜仲、木瓜、续断、天麻、党参、香独活等驰名国内外并大量出口;大黄、湖北贝母、丹皮、白芍、当归、大力子、香藁本等品种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民间草药种类则更多,很多品种疗效显著,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朱砂莲、乌云伞、小蛇参、竹节参、胡豆莲、水灵芝等。

2 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由于本州的地理条件(例如气候、土壤类型等)具有明显垂直分布规律,因此作为自然条件最综合的表现―植被,在本州也是受垂直地带性规律所支配的。药用植物的分布与地理条件及植被类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也表现出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2.1 北部长江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

2.1.1 北部长江三峡谷地

巴东县长江北岸至沿渡河的中部均系长江三峡谷;本地段在海拔800~1500m范围内,药用植物丰富。乔木入药种类不多,主要有川桂、臭樟、猴樟、枫杨、刺楸、野核桃、飞蛾槭、黄柏等;药用灌木和小乔木品种较多,主要有山胡椒、木姜子、马桑、六道木、盐肤木、月月清、小檗、海桐、青荚叶、红茴香、猫儿屎、木、构树、猫儿刺、紫珠、黄花远志、大血藤、山木通、香花岩豆藤、猕猴桃等;药用草本类植物极为丰富,喜生于较为阴湿的峡谷和阴坡林下及灌丛中,主要有重楼属、天南星属、楼梯草属、冷水花属、升麻属、鹿药属、独活属、黄精属、细辛属、半蒴苣苔属、牛儿苗属、繁缕属植物以及天蒜、聚花过路黄、川鄂獐耳细辛、黄花油点草、藜芦、鬼灯擎、八角莲、细穗腹水草、类叶牡丹(红毛七)、箭叶淫羊藿、裂叶秋海棠、草、山酢浆草、银叶萎陵菜、独蒜兰、蝎子草、藁本、掌叶蝎子草、黄水枝、石吊兰、人血草、太白贝母、绿花杓兰、列当、泽泻虾脊兰以及蕨类植物石韦、铁线蕨、苹等。

2.1.2 神农架南坡

沿渡河北部系神农架南坡,本地段在海拔1000~2200m,多系针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湿润肥厚,有机质丰富。除上述药用植物种类外,灌木丛内还有杜鹃、忍冬、木通马兜铃、中国旌节花、华中五味子、大血藤等;草本植物还有星果草、毛叶藜芦、南方山荷叶(江边一碗水)、黄连、穿心莛子、珊瑚苣苔、秦岭黄芪、木贼、大叶火烧兰、牛耳朵、蕙兰、流苏虾脊兰;蕨类植物有石蕨、庐山石韦、盾蕨、齿盖贯仲等。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由于阳光充足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药用植物种类较少,仅在河岸、山麓、路旁分布有茵陈、青蒿、猫眼草、过路黄、地柏枝、江南卷柏、醉鱼草、藜芦等;在低山峡谷还有小三叶山豆根、石吊兰等。

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是恩施的主要药源区之一,尤以草药著名,如江边一碗水、八角莲、头顶一颗珠、竹节参、扣子七、露水一颗珠等。野生中药材也十分丰富,如细辛、淮通、大条青木香、黄柏、大血藤、黄精、香藁本、天南星、淫羊藿等。栽培的主要中药材有黄连、当归、香独活、白术、云木香、党参、藁本等。

2.2 西部和东部山区

本地段主要包括巴东南部、建始东北部、恩施、宣恩东部和鹤峰北部以及恩施北部和利川全市。海拔一般在800~1800m,偶有低山峡谷分布其间;地势垂直变化大,自然植被发育良好,集中反映了中亚热带特点,药用植物的分布也随着海拔高度和植被的不同而差别较大。

2.2.1 在海拔800~1300m区段

(1)药用乔木。

主要有细叶香桂、女贞、合欢、山合欢、大枣、 刺楸、木瓜等。

(2)药用灌木。

主要有八月瓜、鹰爪枫、异梗五味子、云实、锦鸡儿、常春油麻藤、飞龙掌血、算盘子、长毛远志、南蛇藤、卫矛、野鸦椿、三裂叶蛇葡萄、秤钩风、十大功劳、三颗针、红凉伞、朱砂根、钩藤、四川清风藤、大叶蛇葡萄、猕猴桃、瓜木、木芙蓉、马桑、异叶榕、大花湖北木兰等。

(3)药用草本。

主要有华中前胡、老鹳草、茜草、红花龙胆、地耳草、金丝桃、元宝草、博落回、铁苋菜、牛皮消、栝楼、兔儿风、刺儿菜、瓜子金、九头狮子草、蛇根草、总状土木香、陆英、土三七、珍珠菜、野葛、地榆、四川虎刺等;在沟谷两旁和北坡阴湿处常分布有半蒴苣苔、降龙草、中华秋海棠、酢浆草、峨眉凤仙花、细柄凤仙花、沼生柳叶菜、毛脉柳叶菜;在沟边、沼泽、田畔低湿处有石菖蒲、白芨、水蜈蚣、苔草、石蒜;在山坡草地有牛皮消、獐牙菜、紫草、琉璃草、白花败、一枝黄花、野、毛茛、三叶萎陵菜、结香等;在岩石上有岩泽兰、庐山石苇、岩白菜、瓜米还阳、山慈姑、卷丹、岩防风、石斛等。

2.2.2 在海拔1300~1800m区段

(1)药用乔木。

主要有天师栗、黄柏、厚朴、大花湖北木兰、川楝、川桂、毛泡桐、三尖杉、红豆杉等。

(2)药用灌木。

主要有铁线莲属、五味子属、冬青属、五加属、悬钩子属、海桐花属、木通属、青荚叶属和满山红、腺萼马银花、杜茎山、紫金牛、连翘、刺葡萄等。

(3)药用草本。

主要有乌头属、唐松草属、淫羊藿属、薯蓣属、金粟兰属、荷青花属、冷水花属、楼梯草属、八角莲属、细辛属、马兜铃属、天南星属、黄精属、重楼属、万年青属、鹿药属、麦门冬属、凤仙花属、马兰属、蛇莲属、报春花属、香茶莱属和鬼灯擎、红毛七、扣子七、莱子七、荷包牡丹、鸡眼梅花草、蛇菰、黄筒花、囊瓣芹、紫金沙、人血草、卵叶薤、天冬、缬草、桔梗、齿裂叶鞘柄木、鹿蹄草、过路黄、重楼排草、牛奶莱、日本兔丝子、海州常山以及兰科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羊耳蒜属、杓兰属;蕨类植物有东方荚果蕨、单芽狗脊、刺齿贯仲、紫萁、丝带蕨、一支箭、阴地蕨、瓦韦、石松、地刷子等。

(4)其它。

在此地段还有少数高山沼泽和洼地,如利川福宝山,恩施太山庙等分布有沼生药用植物群落如细角野菱、窄叶泽泻、石菖蒲等。

2.3 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和河谷盆地

本地段主要包括建始城关,恩施中部、南部,宣恩西部和南部,咸丰大部分,来凤全县和鹤峰南部,海拔一般在500~800m,气候温暖湿润;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部分已成为农田和发展多种经济的栽培园;但在高丘和一部分河谷地仍有面积较大的山林和宜林荒山,保存有一定的自然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和暖性常绿针叶林。由于自然植被遭受破坏,药用植物种类显著减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宗药材较少。在此地段常见的有:

(1)药用乔木。

常见的有银叶樟、猴樟、山皂角、桑、乌桕、侧柏、女贞、枇杷、枫香树、银杏、枳、刺楸、木犀(桂花)、马尾松等。

(2)药用灌木。

常见的有枸杞、蓖麻、山莓、算盘子、紫珠、威灵仙、石南藤、花椒、木槿、木防已等。

(3)药用草本。

常见的有地瓜、小九龙盘、大麻、土人参、金荞麦、水荞麦、红蓼、扁蓄、土大黄、黄堇、荠菜、菜、翻白草、鸡眼草、夜关门、苦参、苘麻、马鞭草、连钱草、半夏、仙茅、以及骨碎补、抱石莲、翠云草、卷柏;在田边、沟边低湿处有空心莲子草、马齿苋、裂叶星果草、毛茛、薄片变豆菜、裂叶秋海棠、美丽秋海棠、三白草、百部、何首乌、田皂角、水辣蓼、丁香蓼等。此外还有水生药用植物,如眼子菜、莲、芡、泽泻、东方香蒲、短慈姑、菖蒲、鸭舌草等。

3 结语

3.1 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是恩施州的主要药源区

本地段尤以草药著名,如江边一碗水、八角莲、头顶一颗珠、竹节参、扣子七、露水一颗珠等。野生中药材也十分丰富,如细辛、淮通、大条青木香、黄柏、大血藤、黄精、香藁木、天南星、淫羊藿等。栽培的主要中药材有黄连,当归、香独活、白术、云木香、党参、生地、藁本等。

3.2 西部和东部山区是恩施州中药村生产的主要基地

主要种类有紫油厚朴、竹节人参、鸡爪黄连、板桥党参、湖北贝母、巴东独活、五鹤续断、贯叶连翘、三叶木通、黑玄参、珍珠香、丹皮、白芍、大黄、云木香、大力子、当归、吴芋、黄柏、杜仲、辛夷、天麻等。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编写组. 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草药种植范文5

关键词:会泽县;中药材种植现状;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112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108-02

2015年笔者参加了中组部等10部委和科技部等5部门就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到云南省会泽县开展科技服务,对会泽中药材种植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云南省会泽县2016年中药材种植状况报道如下。

1会泽县2016年中药材种植状况的调查

1.1一般情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地处东经103°03′~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立体气候特点突出,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均有分布,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会泽县划分为13个乡8个镇,8镇为:金钟镇、大井镇、娜姑镇、迤车镇、乐业镇、者海镇、矿山镇、待补镇。13乡为:纸厂乡、马路乡、火红乡、新街乡、雨碌乡、大海乡、鲁纳乡、老厂乡、上村乡、五星乡、驾车乡、大桥乡、田坝乡。

1.2方法、对象

1.2.1方法 田野调查。

1.2.1.1实地调查 到者海镇(三家村、发基村、阿依卡村、多发村)、金钟镇(水果站石斛种植基地)、大井镇、矿山镇(酒坊、布卡、拖翅村)、待补镇,以及老厂乡(白龙茂、播落卡、白沙、卡龙)、雨碌乡、五星乡、大海乡、鲁纳乡、火红乡,共5镇6乡19个点的中药材种植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

1.2.1.2访谈法 分集体访谈和个体访谈。集体访谈到会泽县农业局水果站了解了近期全县的种植情况,在矿山镇布卡村村委会及大海乡雄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座谈会。个体访谈以目前还在应用当地草药或卖草药人员为主,多次访谈了者海镇阿依卡村村医赵医生,了解者海镇、矿山镇及会泽历史上民间使用中草药的情况,还对者海镇茂源农贸市场多位草药医进行了访谈。

1.2.2调查对象 有镇政府、农科站和村委会的相关负责人;种植、收购药材农民、乡村医生、民间医和村民等。

1.3调查结果

1.3.1五镇六乡中药材种植状况 见表1。

1.3.2五镇六乡中药材种植按药材种类统计汇总 见表2。

2调查结果分析

2.1中药材种植品种较少,应适当规划增加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 本次调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仅有14种。近年中药材种植品种发展缓慢,如2014年调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数有11种,分别是草乌、川乌、金银花、板兰根、黄芩、红花、、续断、三七、桔梗和白术。汇总后近几年中药材种植的品种数也只有约20余种。

会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野生药材资源。会泽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其地势西高东低,南起北伏,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最高峰海拔4017米,最低处为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695米。构成了植被和野生中草药立体分布品种多的特点。据文献,有一定收购量的野生中药材品种就有100余种。笔者调查中对矿山镇和者海镇可以采到和收购的野生中草药材50种进行调查,分别是:野甘露(破布草)、水乌(何首乌)、和尚头(续断)、冬开花(龙胆)、荞疙瘩(金荞麦)、血竭子(草血竭)、一朵云(雪上一支蒿,接骨一支蒿)、独角莲(重楼)、小白及(白及)、罗锅底(山乌龟)、苦玛菜(蒲公英)、车前草(癞蛤蟆叶)、棉黄芪(黄芪)、卑懈、白卑懈、山槟郎(丹参)、土连翘、大蓟(马刺根)、血藤、绿惊风(双参)、白惊风、独定子、黄芩、灯盏花、万丈深、透骨草、一把香(小狼毒)、青香藤(大青藤)、大玉竹(黄精)、九子不离母(川乌)、藤乌(草乌)、老鼠黄瓜、天南星(麻蛇包谷)、滚山珠(地罗汉)、三分三、半夏、四块瓦、紫丹参、商陆、鹿含草、千针万线草、紫草、竹叶防风、杏叶防风、野百合(百合)、金刚藤(菝葜)、虎杖、刺脑包(B木)、接骨丹、姑娘草(香附)。

应结合会泽县中药材野生资源、适宜人工种植品种和市场需求,适当规划增加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在品种选择方面总结经验,避免跟风。

2.2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小,应适当规划增加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区域 本次调查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仅有4460亩。近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不大,如2014年调查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只有6633亩(分别是草乌2438亩,川乌342亩,金银花803亩,板兰根740亩,黄芩600亩,红花390亩,350亩,续断320亩,三七300亩,桔梗200亩,白术150亩)。

会泽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中医药文化特色,种植中药材历史久远,民间具有识药及一定的种植技术的较好基础。会泽属于农业为主的大县,工业少,污染小。山区海拔高生态环境未受破坏,2000米以上海拔占50%,寒凉山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好,土地、劳力丰富。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区域较大,近几年种植面积不到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明显偏小。

应结合会泽县立体地域、寒凉山地区域广大、农业和林业状况和市场需求,在13个乡8个镇分别适当规划增加适宜种植中药材区域,扩大和稳定种植面积。

2.3加大对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的引导支持力度,促进种植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调查到的中药材种植及收购企业有会泽县大海乡中药材产销协会、会泽药灵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会泽县大海老林中药材产销协会、会泽县雄峰种植专业合作社、会泽康林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邱宇合作社、龙玛种植有限公司、会泽县益生堂中药零售店等,普遍存在基地种植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等产业还没有真正起步和发展等问题;虽然种植基地农民有一定种植经验,但中药材的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大,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中材种植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种植的科研和技术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匮乏,全县没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没有品牌培育,药农仅靠道听途说来选择种植,地方特色品种的发展还处于停滞阶段。

草药种植范文6

筛选推广莠去津替代品种

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田块,应使用已登记的适合本县草相、土壤、气候条件、土壤残留期短、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的除草剂品种替代莠去津。在替代品种选择上,土壤处理宜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二甲戊灵、氟噻草胺等防除禾本科杂草和唑嘧磺草胺、氯酯磺草胺、异恶唑草酮、嗪草酮、特丁津等防除阔叶杂草;茎叶处理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4-D异辛酯防除阔叶杂草和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使用时,各地应根据玉米种植期间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处理方式,并依据田间杂草种群组成,合理混用,扩大杀草谱。

综合利用莠去津减量使用技术

根据莠去津高效、廉价、使用广泛,短期内难以全面替代的生产实际,推广莠去津减量施用技术,降低残留药害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墒情好,38%莠去津SC应用剂量严格控制在4.5公斤/公顷以内进行土壤处理,避免为追求除草效果盲目超量用药。砂壤土墒情差,不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将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转变为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等混用做苗后茎叶处理,并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的50%以下;三是添加功能助剂,加入量为喷液量的0.25%~0.5%,如激健或甲基化植物油类助剂;四是使用喷嘴标准、压力恒定的除草剂施药器械,提倡精准用药,保障减量后的除草效果。

科学布局后茬轮作作物

根据玉米田除草剂使用品种及使用历史,因地制宜分区域、分地块合理配置后茬轮种作物。一是连续施用莠去津及其复配制剂3年以上的玉米田,后茬宜先改种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或爆裂玉米。连续施用少于3年的,后茬可先改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高粱和糜子,停用1年后,再逐步改种其它作物;二是前茬采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替代莠去津的田块,后茬可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春小麦、大豆、花生、向日葵、杂粮、杂豆、蓖麻、油菜、甜菜、亚麻、瓜类、蔬菜、果树或饲草等多种作物。连续2年采用苯唑草酮、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与莠去津复配,实施莠去津减量的玉米田,可种植除甜菜以外的上述多种作物;三是前茬使用嗪草酮混用乙草胺(异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噻草胺)除草的田块,后茬可种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马铃薯、大豆或花生等作物。

此外,秋季深翻、增施有机肥、播种前充分灌溉、育苗移栽种植等,均是避免或减轻莠去津残留药害的有效措施。也可提前取土样进行室内或棚室试种欲改种作物或种植敏感指示植物(如甜菜),监测诊断残留药害,评估预判对后茬作物风险。

上一篇如何拓展人脉

下一篇鹰与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