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质范例6篇

致癌物质

致癌物质范文1

程女士的邻居是一位轻工生产专家,他告诉程女士,只有劣质毛巾才易掉色。劣质毛巾可能是用含有致癌物的染料染成的。程女士听了大吃一惊!

某大型轻工批发市场,每条毛巾的批发价从1元到6元不等,而超市毛巾每条售价多在5~20元。一位摊主解释价差的原因时表示,便宜的毛巾容易掉色,也不太吸水,可能还会缩水。至于毛巾的安全性,摊主们都表示“绝对没问题”。

据专家介绍,这其中的秘密在于染料之中。染料大致有“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及“直接染料”三种。现在毛巾等纺织品染色一般要求用环保的活性染料或者还原染料,这两种染料染出的产品色泽鲜艳、颜色稳定,不易掉色,但是染料价格比较高,每千克几百元或上千元。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小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便使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已经淘汰的直接染料进行染色。直接染料的价格只是环保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染出来的产品色泽发暗,稳定性也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直接染料中含有致癌物芳香胺。

据了解,人体如果接触到这些有害芳香胺,即使量很小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经常接触芳香胺的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8倍!芳香胺可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等癌症,潜伏期长达20年!

据专家说,不合格的毛巾不仅仅是致癌物质芳香胺严重超标,还可能含有有毒化学物质柔软剂。一些小的生产企业为了让毛巾柔软、着色容易,常使用大量的柔软剂。这样的毛巾吸水性和色泽稳定性都很差,不仅会出现掉色,而且毛巾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硬、发黏。

致癌物质范文2

听到致癌物,许多人避之不及,仿佛只要跟这几个字占了边,就会得上癌症。其实,致癌物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只要一碰到就会患癌。

致癌物类别不同风险不同

目前国际上认可的842种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之分为5类。

第一类:致癌。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如吸烟和二手烟。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但实验性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

第三类:可能致癌。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但是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如手机辐射。

第四类:未知。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其有致癌性。这类目前只有——己内酰胺。

手机、咖啡和阳光只是可能致癌物

关于手机辐射是否致癌有许多争议。不过,2011年5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之定义为“可能致癌”物,原因是其与神经胶质瘤有关联。

“可能致癌”与“致癌”并不是一回事。研究人员也承认,将无线设备和脑瘤联系起来的证据是“有限”的。对于其他种类的癌症,则“没有充足”证据。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手机致癌”。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质”名单上,作为“可能致癌物”,与手机同级别的还有咖啡,其早在1991年就被列入名单。但时至今日,人们并未因此而停止饮用这种饮料。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所做的分类研究本身就说明,不同类别的致癌物质,其风险也并不相同,理解一个致癌物质的风险,应该看其所处的类别。

太阳辐射,通俗地说,就是无处不在的阳光,其中的紫外线是可能致癌物。如果对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不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人们只能忧虑“身边的致癌物质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无处可逃了”。关键在于,科学理解致癌物,人们需要更完整的信息。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确实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过多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癌。关键是,怎样才算“过多”,这涉及的是剂量问题。然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只在少数地区存在,多数人居住的地区都没有足够大的紫外线剂量。实际上,太阳光辐射剂量过大的地区只有西藏。

剂量是致癌关键

致癌物的致癌关键是剂量,我们不能离开剂量,孤立地去说某种物质是否致癌。

不管是“致癌”或者“可能致癌”,都跟剂量有关,因为得出这个“致癌”或者“可能致癌”的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的一定剂量的试验得出来的。

“手机可能致癌”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象即是平均使用手机10年以上且每天通话超过30分钟的人群。

比如,说一种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就一定致癌是不对的。致病还要考虑其剂量、致病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也许一两次不会致病,但长期食用谁能保证不致病呢?确实是这样,所以要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一般都会考虑“长期食用”的问题(包括照顾到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所以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一般是不用担忧的,也不用扣上有毒食品的帽子。

致癌物质范文3

一、食物加工与致癌

食物在制作、烹调和加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规程操作,食物中某些成分就能转变成致癌物质或食物中混有致癌物质,如果人们经常食入这些不良食品,诱发癌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地增高。

二、熏烤食品

食品经过高温熏烤,就能使食物表面分解成碳、氢、氧等,也容易变成多环芳香烃等化合物,其中混有3-4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另一方面,熏烤食品的烟气中除碳粒外,还混有氮氧化物、硫化物、砷及亚硝盐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量后,可导致癌症。

三、烧焦食品

烹调时,温度高,时间长,容易使食物烧焦,烧焦了的食物含有强致癌物质3-4苯并芘,特别是烧焦了的鱼、肉、蛋等高蛋白食品,能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其中的色氨酸烧焦时,易形成强致癌物质F-氨甲基衍生物,如果人们经常食入这种食品有致癌的可能。

四、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中所含的脂肪较多,如果长期进食过量脂肪就很容易患乳腺癌,大肠癌。因为脂肪能使妇女体内催乳激素、雌激素增多,二者均可导致乳腺癌。高脂肪也能促进肝脏胆汁分泌增多,另一方面,肠道内的腐败菌能使初级胆汁酸中的牛黄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二者都能引起大肠癌。同时脂肪还有利于肠道内厌氧细菌的繁殖,这种细菌的体内含有某种酶,能激活没有活性的致癌物质,使其发挥致癌作用,间接诱发癌症。

在油炸食品的过程中,温度当升高到200℃~300℃时,能促进同一分子内三酰甘油的脂肪酸之间,或不同分子三酰甘油之间生成聚合物,其中的单聚体和二聚体易被吸收,易引起肝大,当温度超过350℃~360℃时,聚合物易分解为酮类、醛类,某些酮类、醛类有致癌作用。

五、腌肉

腌肉是用食盐腌制的,又叫渍肉、盐肉、咸肉。腌肉是大众化的食品,由于味美可口,又能长期保存,所以深受消费者欢迎。但肉类在腌制过程中,蛋白质有一定量的损失。腌肉由于贮存不当,脂肪组织可在空气、阳光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甚至发生酸败,致使营养价值降低。特别是油煎腌肉也不能常食,肉类经过腌制再油煎后,使肉中不具备致癌性的脯氨酸亚硝胺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芘咯烷。

六、霉菌污染的食品

烹制,加工玉米楂、玉米面、大米及小米等,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易被霉菌污染,特别是其中的黄曲霉致癌性最强,比亚硝胺致癌性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 000倍,所以,食入黄曲霉污染的食物危险性很大。

致癌物质范文4

当然,“癌从口入”与一般的“病从口入”不同。致癌食物的一般特点是,食物中只有微量的致癌因素,食后短期内看不出问题,要较长时间的食用以后,引起“细胞突变”,才会形成癌肿。因此,通常所说的“病从口入”,发病往往很快,而“癌从口入”则可能发病很慢,也许要经过好几年,以至十几年。

这里要打破的一个观念,是对毒物的理解。人类有了数千年经验,以为食用传统食物总是安全可靠的,近代研究却告诉人们,有些传统的食物和烹调方法确实可以致癌,要加警惕。

1 含黄曲霉毒素食物。黄曲霉毒素可以致肝癌,尤其黄曲霉毒素B1,是引起肝癌的强力致癌物质。大湿度和25℃左右的温度,为该菌最合适的生长条件,粮食在这种条件下很快就会发霉。国内外很多调查已经证明,食用发霉的花生、玉米、高粱、豌豆、山药,甚至稻米,均可致癌,尤其不要吃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也不要用它喂牲畜和家禽,否则人食了这些牲畜、家禽韵肉、奶后照样致癌。

2 含亚硝胺食物。亚硝胺可引起食管癌和胃癌。刚腌不久的蔬菜和肉类,可以生成亚硝胺;不新鲜和霉变的生熟食品。也含有促进亚硝胺合成的霉菌。因此应少吃腌制食物,尽量不要吃暴腌食物。饭后漱口也有助于预防,因为口内细菌可以使食物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胺的前身物质亚硝酸盐。

3 含3、4苯并芘的食物。3、4苯并芘是一种胃的致癌物质。烟熏鱼、肉等容易产生这种物质,因此,要少吃熏制食品,尤其不要在火炉内熏肉食。

4 含莽草素酸的食物。莽草素酸可诱致胃肠遭癌肿。因此,要少食含这种成分的蕨类植物,如蕨莱。

5 食物添加剂。某些未经正式批准的食物着色剂内,往住含有可致癌的蒽蓖类等成分,因此,不要在喜庆馒头糕点上加红印,农村自做有色糖果,自配有色饮料等等也是不卫生的。糖精有否致癌性,一直在争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证明,笔者意见,还是以少食为宜。

6 长期大量吃少纤维素的精制食物以及大量吃动物脂肪很高和蛋白质很高的食物,也容易得结肠癌、乳癌。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同样有利于癌的形成。

致癌物质范文5

【关键词】肿瘤;免疫监视;膳食营养

1肿瘤的流行病学情况

1998年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肿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6个省、市、自治区、全部抽样地区肿瘤的死亡率水平为108.3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略高于农村;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癌以及白血病;肺癌和肝癌呈明显逐步上升趋势。肿瘤不断上升的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近年研究表明,免疫监视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机体通过免疫细胞能识别并特异或非特异地杀伤靶肿瘤细胞, 借此可能使新出现的肿瘤细胞在未形成真正肿瘤之前就被逐渐清除,这就是机体的抗肿瘤作用[1]。

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只有合理的膳食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

2膳食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对于肿瘤的发病原因,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但是流行的观点是肿瘤的发生既有自身的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遗传因素主要是影响机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70%。③生育和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约有35%的肿瘤主要与经常吸烟、饮用过量的烈性酒有关,包括部分的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以及部分膀胱癌;约有45%的肿瘤与营养因素有关,这是指膳食中摄入的热量、脂肪(饱和与不饱和的胆固醇、脂肪)过多,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如维生素A、食物纤维等)所造成的,属于这一类的肿瘤有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宫体癌和乳腺癌,有人把这些原因引起的肿瘤称为“生活方式癌”。人们预料,通过使饮食合理化,可减少1/3的肿瘤;通过使人们减少吸烟、不喝烈性酒,可使肿瘤再减少1/3。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提示,肿瘤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由此可见,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饮食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膳食营养不仅具有潜在的预防肿瘤作用,某些营养素还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营养素与肿瘤的关系

3.1蛋白质与肿瘤 国外学者发现动物蛋白及膳食总蛋白的摄取量与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呈正相关。认为牛肉、猪肉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不同种族调查也认为动物蛋白的摄取量与乳腺癌、子宫癌和前列腺癌有关。在平时的膳食中不可能食入纯化的蛋白质,人们在摄入动物蛋白质的同时,也摄入了脂肪等其他成分,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仍然主张供给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与蛋白质比例适宜为好。

3.2脂肪与肿瘤 膳食中脂肪与肿瘤的关系可能是研究最彻底的因素。目前一致的看法是高脂肪促进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调查结果说明前列腺癌与摄入高脂肪膳食有关。1978年美国调查了3 056个县的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均是吃高脂食物如油脂、牛肉、猪肉、蛋、奶制品等多的地区。高脂肪影响大肠癌发病的机理,主要因为高脂肪使肝脏胆汁分泌增多,胆汁中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酸。而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是促癌物质。国外学者用不同浓度的玉米油比较对7,12-二甲基苯丙芘(DMBA)致癌作用的影响。发现高油饲料能够促进DMBA诱发纤维腺瘤及腺癌,并且发生肿瘤的时间也短。乳腺组织中脂肪酸的分析说明饲料中油脂成分影响乳腺中脂肪酸的组成,摄入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玉米油饲料,乳腺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特别是亚油酸增加。根据肿瘤发生的情况说明,高玉米油有促进DMBA的诱发乳腺肿瘤的作用,高玉米油促进肿瘤发生率较高。在脂肪与肿瘤的关系中,胆固醇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研究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的人群发生肿瘤的几率较高,特别是结肠癌,其次为肺癌、宫颈癌和乳腺癌。但也有报告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肿瘤无关。我国65个县的生态学研究发现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多种主要肿瘤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然而又进一步证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能促进致癌过程。因此在防癌膳食中应强调减少膳食总脂肪的摄入。

3.3糖类与肿瘤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摄入精制糖量与乳腺癌发生率有关。胃癌的死亡率与谷物摄取量呈正相关。但实际上并不是以高淀粉为主要膳食的国家胃癌也就很高。一些研究认为膳食纤维与肿瘤呈负相关,膳食物质主要以谷物、蔬菜及水果的摄取量为主。目前一致认为纤维素能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从而缩短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也减少了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许多纤维素有吸水性而增加粪便的体积和促进肠道蠕动。有些实验证明麸皮能降低某些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纤维素起保护作用,防止化学物质诱发肿瘤。有研究报告吃低纤维素高脂肪膳食的人患结肠直肠癌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吃低脂肪高纤维素的人。

3.4维生素与肿瘤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与肺癌、胃癌、食管癌、膀胱癌、结肠癌呈负相关。我国华北地区食道癌病因研究中进行维生素A抑制亚硝胺致癌作用的实验,对食管上皮增生、瘤及肿瘤有抑制作用。经综合研究认为维生素A对气管、支气管上皮的作用是抑制基底细胞增生,保持良好的分化状态,并可改变致癌物质的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及对肿瘤的抵抗力。近年来,也有学者研究提示β-胡萝卜素并不能抵抗肿瘤,但在预防肿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食品是动物的肝脏和蛋黄,各种奶类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黄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油菜、柿子椒、南瓜、杏、柿子、芒果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

维生素E能够阻断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能力,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限制过氧化物和环氧化物在体内的生成,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维生素E在防止乳腺癌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有植物油、核桃、花生、瓜子、瘦肉、牛奶、蛋类、麦芽及深绿色的蔬菜。

维生素C能够有效地、快速地阻断致癌性亚硝酸基化合物的合成,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能够对抗多种致癌物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普遍缺少新鲜蔬菜、水果。国外研究中心提示,不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高,冰岛地区的人们以鱼肉为主,很少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的摄入量少,而胃癌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明显增高。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降低喉癌和宫颈癌的患病率。维生素C完全来自于食物中,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圆白菜、油菜、心里美萝卜、鲜枣、苦瓜、柑橘、草莓、西瓜、柿子椒、剌梨、酸枣、猕猴桃等食物。维生素B族对化学致癌作用的影响较为复杂。维生素B6缺乏时,可使机体的免疫体系受损,一些肿瘤复发,如乳腺癌。动物实验提示,维生素B2缺乏时可诱发肝癌。

3.5微量元素与肿瘤 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对人类具有直接或潜在致癌作用的微量元素有砷、镉、铬和镍及其化合物,其中铬和镍盐的致癌作用最强;硒、锌、碘、钼则有防癌、抑癌、抗癌等作用。其他在动物中已有致癌模型的元素有钴、铁、镁、铅、锑和锌化合物。也有些研究认为氟、铜、镁、锌、钴、铬、硒等元素,既可抑制癌的形成,又可诱发癌的形成,这可能与它们在体内的含量有关[2]。

许多学者报告,锌元素缺乏时,可诱发动物的肿瘤发生,锌缺乏时食管癌发病率高。食管癌高发区主要吃玉米或小麦,是由于主食中锌缺乏。而食管癌低发区主要以小米、高粱、红薯、木薯、花生等为主,这些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及锌元素较丰富。铁缺乏时可能引起上消化道肿瘤,瑞典北部地区女性口腔癌和咽下癌发病率高,当铁缺乏得到改善时,咽下肿瘤减少。砷在海产品中只有微量。但在近年来,通过农药、食品色素等污染食品,使一般食品中砷的含量增高。流行病学调查,砷与皮肤癌及肺癌有关。硒元素是强抗氧化剂,与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人们发现硒摄入量与白血病、结肠癌、直肠、胰腺、乳腺、前列腺、胆囊、肺和皮肤等部位的肿瘤成负相关。硒蛋白抗氧化的作用可能比维生素E强500倍,参与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氧化的速度。硒的生物功能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发挥其功能。目前,硒缺乏可以致癌,补硒抗癌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植物来源的硒比动物性来源的硒更益于人体的吸收。

4肿瘤的饮食预防

预防肿瘤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减少食物中致癌物和致癌前体物的摄入,例如黄曲霉毒素、油煎和油炸食物等;注意摄入膳食结构的平衡,平衡膳食指人体摄入的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各种营养素比例合理的膳食;增加保护性物质营养物质的摄入,例如抗氧化营养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和钙,还有抗致病菌食物如大蒜、韭菜等和提高免疫功能食物如真菌类食物等的摄入。

黄曲霉素是公认的首要的致癌物质,下面是对黄曲霉素的介绍及怎样防止黄曲霉素入口的注意事项:真菌中的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质,该毒素能诱发人、猴、鼠、禽类发生肝癌,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物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黄曲霉素为有荧光的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蓝紫色、绿色的闪闪荧光。目前,化学结构已确定B1、B2等10多种。产生黄曲霉素主要菌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此外还有曲霉、青霉、根霉等。黄曲霉素分布范围很广,凡是受到能产生黄曲霉素霉菌污染的粮食、食品和饲科都可能存在黄曲霉素。如被人和动物食用,就会造成黄曲霉素中毒。消除毒素的主要方法是加碱破坏毒素,结晶的黄曲霉素B1,耐强酸和紫外线照射,加热到268°~269°时开始分解破坏[3]。

做到预防黄曲霉素的污染应注意:①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干、稻米、小米等一定要晒干晒透,存放在干燥通风环境中。②发霉的花生、薯干、萝卜干等应剔除丢弃,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③花生油及棉籽油均不宜久贮;当怀疑大批粮油、奶类食品有真菌污染时,应请防疫站检查,允许后才能发放、销售或食用。④动、植物油有哈喇味后不宜食用。陈腐油类中均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它能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异,导致变异蛋白质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此外,还有化学成分酸使人的老化过程加快。因此,动、植物油切勿存放太久,已变质产生哈喇味的油不宜食用。用有哈喇味的油炸炒的食品不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能导致癌症, 缩短寿命。

迄今为止,至少已有25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癌症的膳食指南。在基本内容方面,不同国家的膳食指南都十分一致,最基本的5条内容为: ①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提出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应超过膳食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15%,多不饱和脂肪不超过7%~10%。②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在膳食中的比例,膳食纤维摄入量大于30 g/d。③减少蛋、肉、乳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④控制膳食中盐腌、烟熏和炭烤的食物,不吃霉变和变质食物,以减少食物中致癌物的摄入。⑤饮酒要适量[4]。

5合理的膳食营养与肿瘤的治疗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增加营养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增加转移的机会,这就使肿瘤的营养治疗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认为营养治疗还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他治疗的基础。在目前我国普遍重视其他治疗方法,轻视营养治疗的现实情况下,应该将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与抗肿瘤治疗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营养不良在肿瘤病人中普遍存在。肿瘤病人主要出现的营养问题如下。

5.1厌食和体重下降可见于各种肿瘤或手术、放化疗和其他药物治疗的病人。厌食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

5.2肿瘤患者的代谢异常能量代谢增高,一般认为肿瘤病人的能量代谢比正常情况下高10%,体重下降是肿瘤病人常见的一种现象,可能一方面是食欲下降引起的摄入减少,也可能是消耗增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主要是许多肿瘤患者出现葡萄糖不耐症;蛋白质代谢异常表现在蛋白质转换率增加、肝脏合成蛋白增加、肌肉合成蛋白减少、血浆支链氨基酸下降;脂肪代谢出现脂肪分解作用增强,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出现高脂血症;维生素代谢主要表现在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下降;微量元素代谢可见肿瘤病人血硒和血锌含量降低。

健康的饮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重,增强机体抵抗癌症的能力,有利于受癌症影响的身体组织的康复。同时,健康的饮食能使患者更好地耐受各种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积极地接受各种抗肿瘤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癌症病人同正常人一样,如不增加营养就会造成营不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癌症病人在治疗期间,配合高营养是有好处的。食物营养与常见肿瘤的关系表(表1)。适当的营养治疗既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病人的免疫能力、抗癌能力增强,提高生活质量,又能提高肿瘤病人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或避免手术后的感染,使术后伤口能够如期愈合,提高肿瘤病人对放疗或化疗的耐受能力,减轻其毒副反应。营养疗法使机体受益大于肿瘤受益。国外已将营养疗法作为整个抗癌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贵贞.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J].新医学,1996,27(11):568-569.

[2]涂传敏.膳食微量元素与肿瘤[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5):59-60.

致癌物质范文6

环境致癌

18世纪的伦敦,名叫Percival Pott的医生发现,皮肤癌及阴囊癌与长期接触煤焦油有关。这种阴囊癌也因此被称为“扫烟囱者癌”。从此,人们就将自己身上的那小块癌与所有用过的、吃过的、穿过的、呆过的――统称为“环境”的东西联系起来。“环境致癌”由此得名。

日前,肇始于欧盟的“毒奶瓶”事件让我们认识了塑料中的“双酚A”,但潜伏在我们生活中的致癌物何止双酚A。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人们即便未出生,就持续被致癌物包围。而在婴儿的脐带血中,发现了多达300种工业化学物。

前不久,美国总统癌症专题研讨小组发表了长达240页的报告,对环境中的化学和其他物质的致癌性发出警告。“环境中的致癌物现在被大大低估了。”报告撰写者总结,“美国人即便在还没有出生前,就持续地被危险致癌物包围。”

这是言过其实,还是防患于未然?事实证明,研讨组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各种塑料制品、饮料瓶、玩具中都“潜伏”着一些可能致癌的物质,其中包括苯、石棉、甲醛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人们甚至在婴儿的脐带血中,发现了多达300种工业化学物。

根据总统癌症专题研讨小组的报告,环境中的潜在致癌已经达到“无处不在”、“难以避免”的地步: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杀虫剂、汽车尾气、废水中的药物残留、工业化学品以及医疗检查中的放射、手机和太阳的辐射。报告的作者,霍华德大学医学院拉塞尔・拉菲博士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医学院荣誉教授玛格里特・克里普克敦促美国政府,提高对致癌原的研究和立法,尤其是会对儿童造成损伤的致癌物。对于普通民众,应该出台规避致癌物的指导守则。

量化论证

事实上,目前光美国市场上的80000种化学物质中,真正测试过致癌性的只有200种,而国际上认定的一定或可能致癌物有400多种。这些物质的名气虽然不如烟草、石棉大,但是也可能会对普通人群产生致癌作用。

不过,也有人研究小组的报告提出质疑,认为它“言过其实”。“我们不能忽视环境致癌的问题,但是环境中的致癌‘被大大低估’并不是基于事实,至少小组没有进行量化论证。”美国癌症社团首席医学官欧帝斯・布劳力博士称。

在玛格里特・克里普克看来,量化论证正是下一步重头工作。“现在,我们不知道暴露在什么环境中(多少时间、多大范围),会影响癌症的发生率,但是我们不能等待证据出现之后才着手保护公众。”小组建议,环境致癌暴露的议题,要成为医患间的日常对话,化学安全的证明责任要从政府移交到业界。

不过,研究者不忘强调:癌症的主要诱发原因是吸烟、肥胖、酗酒,以及通过性传播的感染。布劳力博士说,我们不希望怀孕母亲对于塑料中化学物质过度不安。“尽管选择不含杀虫剂的食品是很好的预防手段,但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水果和蔬菜。”

美总统癌症专题小组抵御环境致癌10条建议:

1 喝过滤的自来水。

2 用玻璃、不锈钢以及不含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盐的器皿储藏水和食物。

3 减少儿童和孕妇暴露在致癌原和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中。

4 挑选不含杀虫剂、化肥的水果和蔬菜,即使有,一定要将残留物冲洗干净。

5 挑选散养牲畜的肉制品,并且这些牲畜最好没有接触过抗生素、生长激素。

6 减少食用罐头的肉制品。

7 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关掉电灯和其他电器。

8 开燃料电池车,或者走路、汽车、搭乘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