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范例6篇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范文1

一、变动成本法及成本管理概述

1.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会计学中常见的一种核算方法,人们又习惯将变动成本法称为边际成本法或者直接成本法等。变动成本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经常被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中。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原理较为简单,即核算人员首先需要分析成本性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核算成本构成,例如,直接工人、直接材料、可变性的制造费等生产成本;维护费用、广告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期间成本。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之和即是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管理成本。

2.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以减少成本消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环节。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主要由成本规划、成本决策、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环节构成,且不同环节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整体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对上述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让每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让企业成本管理达到最优状态。

二、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且在成本管理中变动成本法被应用到各个环节,例如,成本规划环节、成本决策环节、成本计算环节、成本控制坏节和业绩评价环节等。下文将从变动法人手探究其在成本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1.成本规划环节的应用

成本规划环节是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预测的方式规划企业下一阶段的预测成本。在成本规划环节中,核算人员需要在变动成本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成本预测。假设业务量对固定成本产生影响甚微,核算人员采用酌量型和约束型对固定成本进行分类,从而通过变动成本法规划企业管理成本。约束型成本规划和酌量型成本规划是变动成本法常用的两种核算假设,约束型成本规划一般由会计相关人员决定固定成本,且固定成本与往年相比变动幅度较小;酌量型成本规划以管理费用、维护费用、广告费用为固定成本,酌量型成本规划中固定成本受企业领导者的决定,所以固定成本与往期相比变动幅度较大;在成本规划环节结合应用变动成本法中的酌量型和约束型两种核算方法,既可以保证预测生产成本的稳定性,同时又可以对非生产成本进行合理预测。由此可见,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可以顺利完成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本规划。

2.成本决策环节的应用

成本决策在成本管理中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资料、消耗资料的选购决策,例如,生产资料选购的途径、种类和数量等;消耗资料选购的质量、售后和使用寿命等。企业在选购生产资料和消耗资料时往往需要对其成本进行考虑,这些成本皆属于变动成本,所以在成本决策环节可以采用成本变动法。除此之外,在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领导者往往面临选择亏损品继续生产还是放弃生产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需要考虑产品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此时领导者可以采用成本变动法对企业盈利进行核算,如果在固定成本稳定的情况下,产品单价远远低于单位变动成本,那么继续生产亏损品将会让企业承受财产损失,领导者可以果断放弃亏损品生产。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可以应用到成本决策环节的方方面面。

3.成本计算环节的应用

成本计算环节有助于成本预测目标的落实,所以在成本计算环节核算人员需要根据成本预测制定成本管理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核算人员通常应用变动成本法。在变动成本法的指 导下,核算人员第一步先明确企业不同部门和个人的成本目标,然后根据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控制各种变动成本,例如,培训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更新成本、材料成本等,通过一系列核算方式计算出具体成本款项,完成成本管理中的成本计算。

4.成本控制环节的应用

众所周知/成本控制即对企业各种成本的控制,例如,人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资料成本的控制,销售成本的控制等。上述成本皆属于变动成本,所以在成本控制环节可以应用变动成本法。通过变动陈本法对工人成本、生产资料成本、销售成本进行跟踪,分析出以上成本变动的成因,从而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其成本上涨的可能性条件,最终达到成本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在成本控制环节应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各项成本。

5.业绩评价环节的应用

业绩评价是成本管理的最终环节,在该环节中同样需要应用变动成本法。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目标是业绩评价参考标准之一,核算人员可以通过变动成本法计算出不同部门成本目标的执行情况’然后与规划成本目标进行一系列分析和对比,在衡量过程中得出考核结果,从而完成企业成本的业绩评价。

三、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应用中的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应用中优点

(1)成本管理中应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部门“扯皮”现象的发生,让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部门职责,按照成本目标完成部门任务。例如,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需要合作完成生产成本的控制,应用变动成本法既可以避免生产部门过度浪费生产资料,同时有可以控制采购部门的采购成本,最终,让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为节约生产成本而努力。

(2)变动成本法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法宝”。在成本管理中应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有效核算出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变

成本等,这些成本资料可以提供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数据,例如,销售数据、利润数据、业务量数据等,这些数据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有助于企业对短期经营进行预测。

(3)变动成本法有助于简化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中应用变动成本法会把固定成本纳人到期间成本,减少了核算人员计算成本的环节和项目,有助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固定成本的稳定性。

(4)变动成本法有助于领导者实施“以销定产”的科学生产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批量式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变动成本法有助于增强企业对销售损益的敏感度,从而指导企业进行理性生产’降低企业因盲目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2.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应用中的缺点

(1)产品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相悖。在会计准则中,企业成本消耗既包括固定成本又包括变动成本,但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进行了区分,同时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假设估算,容易降低成本管理核算的精确度。

(2)变动成本法是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法宝”,但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经营决策。产品生产支出低于销售收人是企业生产廣营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但变动成本法在核算过程中无法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成本资料,不利于领导者根据成本资料作出长期的经营决策,这是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应用中的主要缺点。

(3)应用变动成本法会影响企业收益变动。如果企业一直沿用完全成本法,一旦改变应用变动成本法将会改变企业的收益情况。因为变动成本法并未把固定成本归人到存货之中,而是列人到企业当期成本中,所以成本管理应用变动成本法会造成企业当期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股东的分红,也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四、弥补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应用中缺点的有效途径

1.现行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使用

由前文得知,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一定缺点,所以为了弥补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企业可以同时应用现行成本法,即现行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使用。例如,企业内部账应用现行成本法,弥补变动成本法在账内核算复杂的缺点,同时账外应用变动成本法,发挥变动成本法的积极作用。

2.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

纵观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计算方法,不难发现,二者皆适合在账外管理中使用。标准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通过预测方式控制企业成本,成本控制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动成本法是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通过参考固定成本控制企业成本,在成本控制过程中灵活性差。如果将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结合应用到企业成本管理中,不仅可以顺利完成企业成本的控制,同时有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还可以弥补应用变动成本法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经营决策的弊端。

变动成本范文2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区别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况

成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产成本、一类是生产成本,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生产成本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非生产成本就是我们所谓的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是把制造费用又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把变动制造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里,而固定制造费用则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则是不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统称为制造费用作为生产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这些生产经营条件一经形成,无论其利用程度如何,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会照常发生的,同企业生产量没有直接联系,不会因产量的增减而变动,因而不应将他计入产品成本。

(二)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保持一定的经营生产条件而发生的固定费用,同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正常维护相联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量的直接生产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就无法生产出产品。所以,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提供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费用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前提下,来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

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销售量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

(三)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在采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没有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在产品、期末库存的产品成品中都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这部分,所以在期末结余存货时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处理,这样,在已经销售的产品、库存产品以及在产品都增加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这样一来,在完全成本下的存货计价里就必然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计价成本

(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计算营业利润的方法不同

计算变动成本法的收益

贡献毛益=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营业净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收益的计算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营业费用

2、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的是传统式利润表

3、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产生的营业净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减去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减去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

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

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计算的损益小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

4、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完全成本法主要满足企业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报表信息的需要,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规律性。变动成本法其主要满足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信息需要,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联系。

(五)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是以成本性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有差异、还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而完全成本法不仅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而且还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和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

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

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

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账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低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

四、完成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使用是在完全成本法基础上结合变动成本法在重新设立一个核算系统,使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这样一来,两种方式的优点就都体现出来了,各自的缺点也都互相补充了。可以使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信息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参考依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并且其各自只能满足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两者的优缺点正好又是互相转化的。例如变动成本法提供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各种有用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而完全成本法却不适合;完全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编制对外财务报表,而变动成本法却不适合。从企业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有关经济决策、规划、控制等多方面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这样一来内外两方面的只能正好可以由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来提供。所以,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既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而应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只能以一种成本核算法为基础的统一计算体系。

变动成本范文3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转换

一.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在生产成本中,而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因产量变化而增减,因此不应递延到下期。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完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直接材料并无直接区别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二.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

企业采取变动成本核算成本的主要原因有:(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变动成本法是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贡献损益式为: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边际贡献表示。边际贡献是用于在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后还有余额的部分即表示利润。因此,变动成本法能体现各产品对企业贡献的大小。(2)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ssci期刊目录。由上诉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通过边际贡献的观念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直接揭示了业务量、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短期内生产经营能力很难改变,以贡献损益式为基础的本—利—量(CVP)分析是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的重要方法,因此采用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极大的数据资料。

然而,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把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把全部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当期损益,所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有时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因此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报表。

(二).完全成本法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是必要的。现行会计准则及税法要求把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因此,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便于企业期末编制对外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

完全成本法也有其缺点。根据损益式的计算方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当期产量与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成本乘积,同时当企业产量大于销量的时候其固定制造费用停留在存货中,容易会出现产量改变而影响利润固定制造费用,从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而无助于企业发展,或者造成利润与销量成反比例出项的情况,与现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背离。

(三).小结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对内决策以及对外披露的要求。由于企业要根据日常情况变化而作出调整,而对外披露一年可能只需要一次或两次,所以应建立以变动成本法为主、同时通过适当的调整达到披露要求的成本核算系统。

三. 成本核算方法差异分析

例:ABC公司在2X10年1—3月生产一种新产品D,其销售及成本费用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期初存货(单位:件)

200

本期生产(单位:件)

600

800

400

本期销售(单位:件)

600

600

600

期末存货(单位:件)

200

销售单价(单位:元)

20

20

20

单位直接材料(单位:元)

3

3

3

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元)

2

2

2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元)

2

2

2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元)

1200

1200

1200

管理及销售费用(单位:元)

200

200

200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7

7

7

固定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9

变动成本范文4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法是将全部生产成本均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所描述的产品成本可图示为:

两种成本构成的共同之处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列为期间成本。不同的是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则把固定制造费用列为期间成本。

由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因此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及期末库存产品成本都相应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无论是本期已销产品还是期末库存,都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所以按两种成本法计算的销售毛利必然受到固定制造费用影响,也必然使两种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受到影响。

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以此编制对外报表,为便于企业利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资料推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有必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企业在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快速、简便地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

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实证

1、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X1为上期或知存货量,X为上期生产量,X2为上期销售量,X3为上期期末存货量;X1‘为本期期初存货量(X3),X’为本期生产量,X2‘为本期销售量,X3’为本期期末存货量;k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b1为直接材料单价,b2为直接人工单价,b3为单位变动制造费用,a1为固定制造费用总额;p为单位售价,v1为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v2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pX2‘为销售收入。

假设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水平及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在相关范围保持稳定不变。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已销产品成本和期末库存成本。

完全成本法:

销售成本=[(b1+b2+b3)x3+(a1/x)x3]+[(b1+b2+b3)(x2‘-x1’)+(a1‘/x)(x2’-x1‘)]

税前净利润v1=px2‘-{([(b1+b2+b3)x3+(a1/x)x3]+[(b1+b2+b3)(x2’-x1‘)+(a1/x’)(x2‘-x1’)]}-k

变动成本法:

销售成本=(b1+b2+b3)x3+(b1+b2+b3)(x2‘-x1’)

税前净利v2=px2‘-[(b1+b2+b3)x3+(b1+b2+b3)(x2’-x1‘)]-(k+a1)

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差额(u):

u=v1-v2-(a1/ax‘)(x2’-x1‘)-(a1/x)x3

则:v2=v1-[a1-(a1/x‘)(x2’-x1‘)-(a1/x)x3),即为从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的数学模型(以下简称模型)。

2、实证。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产品及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按先进先出法,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在相关范围保持稳定不变,1997—1999年有关业务量、售价及成本资料如表1:

表1

(1)根据上述资料,按传统方法编制“成本计算对照表”如表2:

1998年和1999年的“成本计算对照表”同样可按上表方法编制(表式从略),其本期销售生产成本各项目金额分别为:

1998年1999年

直接材料30,00024,000

直接人工15,00012,000

变动制造费用5,0004,000

固定制造费用16,87515,000

制造费用合计21,87519,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66,87555,000

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50,00040,000

差异16,87515,000

根据以上有关资料,即可编制“税前利润计算对照表”如表3:

(2)运用税前净利数学模型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

1997年:u=15,000-(15,000/6,000)(4,500-0)-(15000/X)×0=3,750

v2=26,250-3,750=22,500

1998年:u=15,000-(15,000/4,000)(5,000-1,500)-(15,000/6,000)×1,500=-1,875

v2=25,9475-(-1,875)=27,350

1999年:u=15,000-(15,000/4,000)(4,000-500)-(15,000/4,000)×500=0

v2=17,650-0=17,650

通过上面对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可得出相同的结论,而运用后一种方式计算会大大减轻工作量。

三、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润学模型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企业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可辨认的变动性生产成本,可以按产品的品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指维修用材料、维修人员工资、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生产数量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需按成本习性分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那么企业在对制造费用归集分配时,可设立一个辅助帐,利用个别辨认法、历史资料法等方法,将各产品应承担的制造费用分解成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在损益表编制出来以后,直接利用辅助帐中的变动制造费用资料便可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指标的作用:

1、能够促进企业改变经营观念、重视市场、以销定产。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年销售量,1998年最多,1997年次之,1999年最少。从表3中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下三年税前净利也是1998年最多,1997年次之,1999年最少。税前净利与销售量同步增长,这样更能促使管理部门重视销售环节,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搞好销售预测,以销定产,防止盲目生产。

2、便于预测每种产品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经营管理上许多重要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重要依据,而盈利能力是通过边际贡献来表现的。边际贡献是产品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后的余额或税前净利加上固定成本及固定性制造费用。运用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指标可以计算边际贡献。按上例资料可得:

1997年边际贡献=22,500+(1,000+2,100+4,050)=43,650

1998年边际贡献=27,350+(15,000+2,100+4,050)=48,500

变动成本范文5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际上是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财政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区域性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性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音准会计制度》,结合医院的特点,于1998年11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新制度明确了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明确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院注重经济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解决了住院难、看病难、手术难三大问题,医院的办院条件也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医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加之材料物资价格的上涨,物耗升高,一些医院为了经济效益,出现了多收费,乱收费、多开药等不良行为,使社会医药费用负担过重,超出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可以综合归纳如下:①医疗服务低成本收费,国家补偿不足,其他补偿渠道不畅,医院等靠要思想严重。②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对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主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成本费用意识淡薄,卫生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情况严重。③医院经济核算责任制与成本管理不能有效结合,成本核算不实,信息失真,医院潜亏严重。④重复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设备购置不考虑成本效率,致使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使医院成本加大。⑤医院自有资金不足,补偿不到位,依赖负债经营,集资、借贷负担的利息支出增加,加大成本费用。⑥医院私收费、私卖药,收取回扣等待业不正之风及财务管理不善,使医院收入流失,造成成本费用增加。⑦院长负责制不够完善,短期行为严重,只负盈,不负亏,只注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考核而忽视成本考核。⑧医院业务量下降,人员膨胀,人浮于事,医务人员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人员经营支出连年攀升,奖金居高不下,导致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医院成本加大。⑨先进的科技在医疗中的广泛运用,一次性用品材料的普遍使用,以及大量进口药品及新特药品,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临床的使用,使医疗服务成本费用增加。住院条件、就诊条件、医院环境美化等使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因此,只有深化医院改革,加强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找出成本管理的关键点,才是提高医疗效益的关键。

2医院成本管理的必然性及意义

2.1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是医疗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民营、合资、外资等不同形式的医疗机构准入医疗市场,现有的医疗机构倍受冲击。谁不降低运行成本,谁必将被市场淘汰。有文章指出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是医院运行困难的原因,同时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同级医院阑尾炎手术的医疗成本相差数倍。因此,医疗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优胜劣汰势在必行。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区分是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还是医院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性亏损,使医院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1.1控制和审核费用支出,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安排支出时,能够保证重点,尤其是要使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支出保持合理比例,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浪费。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2.1.2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经济效益与医疗费用挂钩,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医疗收费由政府统一定价,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能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员和仪器设备闲置。

2.2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

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干部职工成本费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节省费用支出,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由外延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转变;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为利用经济手段考核工作质量,实行经济奖惩,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医疗服务成本的测算;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拓宽医院筹资渠道;有利于开展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单病种成本的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如何切实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

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进行成本核算,其开展成本核算的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3.1先行调研,制定政策

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全院职工切自利益,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为了能够使其有序地进行,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学习其他医疗单位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的意见等。在此基础上,由职能部门参考相关政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并经院党政联席会议和职代会讨论通过,确定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的试行办法。

3.2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从此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了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院长亲自负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有关的工作,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各有关科室和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实践证明,没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全院的统筹安排,要想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好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单靠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全体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分批对全院中层干部和科室核算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掌握成本核算方法,为实行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准备工作。

3.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成本核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实行成本核算时,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统一的长远全盘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分步骤实施,切忌急于求成。我们的做法是先在临床科室实行,取得经验后再在医技及其他科室和部门推开,结果表明这一做法是稳妥可行的。

3.5针对问题,不断改进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各家医院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实施。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成本核算不断完善和合理。我院在成本核算的前期运作过程中,由于在科室结余的提成和管理费用的分摊上考虑不够全面,对科室和职工的利益考虑欠周,影响了科室和职工的积极性。后期通过对成本核算方案进行不断的整改,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目前多数医院将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核算上,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停留在计算科室的收支上,院科两级核算多是“一切向钱看”,导致临床医生过多关心他们的经济收入,而忽略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切实解决。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单纯讲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三是我国尚未建立更高层次的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分析它与以往核算结果的异同,不断摸索经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文贞,秦永芳,陈英.医院成本核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2.

[2]邢斌.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

变动成本范文6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利润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介绍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则是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计算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两者的成本构成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归属问题,一个将其归属于产品成本,另一个将其归属于期间成本,而这正是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区别的根源所在。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出发,两种核算方法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结果产生如下几种不同的影响:

1.应用的目的以及侧重的计算重心不同

就变动成本法而言,它更多是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使用需求,侧重于关注产品的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想要提示的就是本量利分析模型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借以找到成本可控制点,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完全成本法则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税前利润,以满足股东、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外部人员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是完全成本法的财务信息因为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而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纳税申报问题。

2.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期初期末的存货生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将全部计入本期的销货成本中去,而不论本期的销货量与本期的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在本期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在期初、期末的存货里面,存货成本都将包括以前会计期间、本会计期间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3.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

(2)完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

(3)两个式子相减:

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

由此,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税前利润差额只与期初、期末存货产品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有关,而与其他的种种因素没有关系。具体的,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当产量大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等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小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

4.对产量决策的影响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产量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当产量增加幅度较大时,就会摊薄包括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承担量,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销量不变或者减少,也有可能在利润表中出现利润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按照变动成本来计算的,所以产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而利润在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会与销售量呈现出一个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按照变动成本法做出的产量决策会更多的考虑到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结合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只是能够满足某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核算方法应该能够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种核算方法把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满足更广泛的信息需求,那么对于现行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种完善和进步。要集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合了两种方法的所有优点,可以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提供报告的依据,用变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内管理层的提供信息的依据,各取所需。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起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都要按照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两次。这显然需要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考虑到同时实施这两种方法的成本费用,那么这种结合方式并不是很十分的可取。

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日常核算中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完全成本法为辅。这种结合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可以随时得到成本内部控制、绩效评估的一些信息。而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的合并调整等,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不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一来,相比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而言,这种结合两种成本方法的核算方式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财务信息却是要多很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的合并需要对现行的会计账户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其能够同时反映两种成本核算方式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从比较宏观的账户调整层面上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账户进行调整,以大致满足这种结合方式对于账户设置的需要。在这种结合方式下,以完全成本法的设置为出发点,如果改成以变动成本法为核算基础,大体上来说,需要对完全成本法的一些账户设置做一些调整。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结转核算问题,而且对于己销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最终损益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其主要差别在于存货(包括在产品、完工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以考虑在生产成本下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制造费用下也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库存商品下增设固定性生产成本和变动性生产成本。

在日常的核算中,按照这些新增的二级科目归集费用,分配费用,结转费用,从而得到变动成本法下的各种信息。会计期末编制对外报表的的时候,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按分配后的费用数目进行合并(即忽略掉上述三个一级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只按照一级科目来归集,分配,结转费用),这样就可以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会计信息。

3.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这种方式的结合就是说在日常的核算时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核算,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的各个成本项目的调整,得到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各种成本信息,这样在保证了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提供信息。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兼顾了成本效益原则,不会使企业增加太多额外的成本或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这种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方式下,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上,粗略地设想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项目中增加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这两个账户。其中变动生产成本的借方用来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用来登记除变动性制造费用之外的各种制造费用。这样企业既可以依靠完全成本法的信息对外提供报表。依靠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生产成本中归集的成本费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等这些便于做出短期决策的信息,这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实行的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大致模型。我国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如果说要向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核算方式过度,这种结合方式与上述两种结合方式相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缓冲度。

参考文献

[1]孙超,张钟瑛,刘子先.《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现代财经.2004(5)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