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谚语范例6篇

云的谚语

云的谚语范文1

看云识天气谚语1.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2.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4.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5.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6.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7.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8.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9.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10.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11.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12.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13.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14. 云绞云,雨淋淋。

15. 云下山,地不干。

16.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17.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18.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19.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0.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1.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22.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23.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24.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5.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26.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7.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8.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9.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0.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看风识天气谚语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云的谚语范文2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识天气谚语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云的谚语范文3

【关键词】气象;谚语;浅谈

走进气象行业的大门已经35年,记得刚刚迈进的大门瞬间,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中年人带着墨镜正在四处观望,我带着好奇的心理走近这个中年人,师傅您再看什么?只见他一边指着天上的云,一边用浑厚的声音答道:“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由此我与气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雪、冰、霜、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中,不停地思索总结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寻找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

说到气象谚语,就会想到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气象谚语就是学了他的文章后使我铭刻不忘,还是学了他的物候学,使我们对民间口口相传的物象、天象等气象谚语有了科学而形象地了解。

我的师傅就是一个结合本地区特点善于观天察地的气象观测者。他积累了满肚子的气象谚语:什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什么“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今日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等等气象谚语,在当地人称“小神仙”,许多气象谚语我就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并在我多年的气象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雨”的谚语,人们不免会想起“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全区平均降雨量176.4毫米,最大降雨量在龙泉镇408.9毫米,门头沟气象站降雨量305.2毫米,突破该区气象历史记录。本次降水印证了“先雨后雷雨必大”的谚语。21日上午9点开始,“先雨后雷雨必大”,到22日夜间04点结束连续地倾泻了一场特大暴雨。

关于“云”的谚语,有“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等等,意思是说,如果早晨东边云层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又有“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等等, 是说,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或大清早就有对流云出现,都是坏天气的征兆。“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等等谚语在实际地面观测中得到了印证。又如“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是指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早霞,日落前后在西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晚霞。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日出前后若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若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穿过来形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云雨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又如“天上鱼鳞天 ,无雨风也颠 ”,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紧密,似鱼鳞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的云片或云层,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轻风吹过水面引起的小波纹,这种云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维持时间很短。出现这种云,表明本地上空将有低压槽移近,天气将由好转坏。因此卷积云的出现,一般是由晴天向阴雨天气转换的时候。而“天上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来临的前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来临。 其他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 有雨山戴帽 无雨云拦腰 ”等等,都隐含着气象科学道理在其中。

如今我已经从事气象工作35年,对气象谚语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缘,并对气象谚语进一步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知识来认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群众观察地理自然、风土人情,观察风、云、雷、电、日、月、星、辰后的总结。它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扼要、贴近生活、易懂易记,说起来琅琅上口;集中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体智慧结晶之一。学习、运用气象谚语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云的谚语范文4

1.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2.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3. 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4. 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5.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6. 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7.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8.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9. 麻雀滚土洗个澡,下雨日子远不了。

10. 黄鼠堵洞口,下雨没多久。

11. 灶烟不起,必定下雨。

12.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13. 处暑下雨烂谷箩。 农民谚语

14.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15.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16.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17.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时令节气谚语

18.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19.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20.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21.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22.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3. 亮一亮,下一丈.

24.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25. 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

26.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27.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28.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29. 大水无雷,浸崩屋,

30.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31. 西班牙有句关于雨的谚语 六月雨千遍

32. 蚂蚁搬家要下雨

33. 朝虹雨,夕虹晴。

34.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35.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6.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37.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8.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39.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40.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41. 闪电强又猛,有云不下雨;闪电弱又多,雨水马上多 雷电谚语

42. 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春天谚语

43.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春天谚语

44. 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45.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春天谚语

46.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春天谚语

47.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春天谚语

48.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下雨谚语

49. 头发响,风一场。 下雨谚语

50.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下雨谚语

51.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下雨谚语

52.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53.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54.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55.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56.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57.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58.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59.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60.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61.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62.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63.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64.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65.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66.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67.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68.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69.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70.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71.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72.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73.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74.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75.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76.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77.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78.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79. 晏雨不晴。(同上)

80.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81.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82.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83.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84. 鸡鸣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85.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86.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87.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88.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89.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90.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91.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92.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93.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94.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95.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96.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97.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98. 朝虹雨,夕虹晴。 下雨谚语

云的谚语范文5

有关气候的民间谚语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棉花云,雨快淋。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静,天气晴。

泥鳅跳,雨来到。

扑地烟,雨连天。

青蛙叫,大雨到。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有关气候的民间谚语精选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有关气候的民间谚语推荐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云的谚语范文6

关键词:谚语;文化;翻译

引言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外国文字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一种字义最不容易对付。”谚语是一种最富联想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一种简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故事等。

一、谚语的内涵

何谓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著的警句妙语。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

(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

英谚:1、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2、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roundabouts.

英谚:1、aee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

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s,there'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 bethe head 0fadogthanthetail of alion.

英谚:1、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2、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知足者常乐。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

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是在某些谚语无论内容、形式都有相似之处,其中运用的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大致相同,且表达的意义也相同。对这些谚语采用同义谚语借用法,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汉谚:1、一次被火烧,二次避火苗。

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2、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英谚:1、like begets like.龙生龙,凤生凤。

2、wall have ears.隔墙有耳。

(二)直译法

采取直译法翻译谚语,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源语谚语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把原来的内容、形式、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保留形象,努力减少翻译中的损失。张培基在《习语汉译英研究》中指出直译法的重要性,“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集中反映该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各种特点,民族色彩很浓,习语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

汉谚: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it is easy to dodge a spear in the open.but hard to guard against an arrow shot from hiding.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fire on the city h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

英谚:1、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分外甜。

2、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半块面包总比没有好。

(三)意译法

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有一部分谚语无法进行直译。这部分谚语一般没有很强的比喻,或者根本没有比喻,且这类谚语的特点是寓意较深且隐含于较浅显的字面下,带有浓厚民族色彩且多来源于历史典故,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了,而应选用意译法表达出来。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灵活地传达原意,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汉谚: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由于译文读者不了解该谚语的背景,无法理解它的直译“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who could have suggest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2、天有不测风云。

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天有不测风云”,若把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毫无保留地译成英语。会使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风云”的文化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意义译出,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在英语当中也有很多只宜意译的谚语,如: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不宜直译成“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

(四)直译和意译兼用

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在文化传承、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直译或意译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采用直译保留原文比喻形象,兼用意译作适当补充,不给读者造成错误联想。

对一些喻在言外的汉语谚语可以采用这种翻译方法,例如:一个碗不响,两个碗丁当。one bowl is quiet,two bowls make a row.(译文中的前半句采用直译法,后半句中的“丁当”意译为吵架,不仅弥补了直译的不足,将含义译出,而且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样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翻译为:sima zhao's intent is known to all.the villain's desire is obvious.

四、英汉谚语互译时需注意的“三化”

(一)民族化

谚语和本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时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惯,而且要了解译人(书面语)语的社会习惯、生活习俗等文化背景。千万不要用充满本国民族色彩的谚语去翻译原文,也就是说不能用含中国地名或人名的汉语谚语去译英语谚语,反之亦然。

下面这个例子都是有欠考虑的,译文充满了异国文化色彩,让读者感到啼笑皆非。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译文1:until qing fu is done away with.the cri-sis in the state 0f lu will not be over,译文2:there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he who stirs it up is re-moved.

分析:如果读者不了解这句汉语谚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看到译文1就会大惑不解。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庆父不死,鲁国的祸乱就平息不了,比喻不除掉罪魁祸首,就不会有安宁。所以还是选择译文2比较好,因为把这句汉语谚语的寓意翻译出来了,读者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口语化

谚语在语体上非常接近日常口语,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谚语翻译时要注意口语化。

汉谚:少见多怪。试比较两种译文:wonder is the daughter of ignorance,(口语化)seeing little is the cause of amazement.(书面语)

英谚: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试比较两种译文:是豹改不了斑纹,是狗改不了吃屎。(口语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书面语)

(三)艺术化

谚语翻译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一要注意用词的精练,二要注意上下两句的对仗,尽量使译文具有韵律又押韵,通俗易懂。

汉谚:酒后吐真言。wine in,wit out,看菜吃饭,量体裁衣。fit the appetite to the dishes and the dress to the figure.

英谚:m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山和山无法碰头,人和人总会相遇。(不要译为“人也许会相见,可是山头却不会。”)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knows no what is sweet.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不要译为“一个从来没有尝过苦味道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甜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