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稿件范例6篇

校运会稿件范文1

起跑线上

你们一字排开

健美的肌肉蕴含着爆发力量

坚定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

枪响了

你们开始了并不长的征程

笔直的跑道上

有你们稳健的足迹

不远的终点

将留下你们冲刺时矫捷的背影

加油吧

掌声将为你响起

加油吧

胜利和鲜花终将属于你们

致短跑运动员

踏上跑道,

是一种选择。

离弄起点,

是一种勇气。

驰骋赛场,

是一种胜利。

朋友,

用你的实力,

用你的精神,

去开拓出

一片属于你的

短跑天地。

致200m运动员

200m,有一个人生的起点

200m,有一个人生的弯道

200m,有一段人生的冲刺

200m,有一个辉煌的胜利

200m,只刹那一瞬间

却成就一段永恒的胜利

200m,只弯过一个转折

却折出多少汗水

冲向你那光辉煌的胜利吧

跨过那一瞬

转过那道弯

胜利在向你招手

飞翔

--致200米运动员

夏日的操场

竟是如此美丽

美丽地几乎令人绝望

你蹲在起跑线上

每一块肌肉都固执得顶起

像一尊雕像

慢慢地

慢慢地

你抬起了头

坚毅的目光中透出了贪婪

汗湿的发丝终于飞了起来

冲吧 冲吧

化作勇敢的苍鹰

去寻找我心中的太阳

百米跑

惊天枪后疾如飞

勇往直前不后退

风驰电掣似闪电

勇士出发何言诲

致100米运动员

枪声伴你踏上征程,你昂着自信的头,带着必胜的信念,

冲去,奔去。

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终点。你赢了。

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瞬间的成败

—致百米运动员

红色的跑道,承载着多少汗水,一条红线,记载着多少成败。

一次起跑,是瞬间的爆发,成败,即决定其中。

瞬间的瞬间,闪电的闪电,即是成功的起步。

致百米运动员

枪声响了,你们冲向前,不为别的,就为班级一马当先,没有昔日的汗水,怎见今天的胜利?

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为太阳的光辉在添上永恒的一笔!要的就是坚持到底,不是华丽。冲吧!向着那未来,进行到底。

致百米运动员

最想目睹的是你的风姿,

最想倾听的是你的呼吸,

最想感觉的是你呼啸而过的骤风,

今天,你们是焦点;

今天,你们是骄傲;

今天,我们看你们创造辉煌。

致百米运动员

跑道上,无数次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无数次抬眼望着前方,无数次品位失败的苦涩,

无数次品尝胜利的甘甜。这就是你??百米运动员。

辉煌的背后是汗水,成功的背后是艰辛,

为了这短短的一百米,

你曾无数次的起跑与冲刺。

这一片天地属于你,百米运动员。

致100米的运动员

一声枪响班着飒爽的秋风,

你们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这短短的100米中,

你们与时间争分夺秒,

只为了??那最后的冲刺。

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是胜利者。

因为,你们曾与时间竞赛。

致长跑运动员

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途,

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

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

加油吧!

为了到达终点时那一刻的辉煌!

致中长跑运动员

倘若力量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

生命的真谛注释力量的永恒

呼吸的瞬间注释生命的价值

南无呼吸的艰难,力量的渐逝在此刻都可得到最美的解释

将这美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也觉得无怨无悔

将这美永驻心底,即使深锁,也永不会退色

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在心灵的空中,如彩虹一般

留下美的而永恒的瞬间

此生无悔

校运会稿件范文2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高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使高校的学报编辑、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宜、快捷,也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但是,在新的网络环境模式下,很多高校学报的管理方式还很陈旧,加上信息观念的落后,无法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学报编辑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及三大理念进行概述,以期利用全新的网络环境模式,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传播环境;高校学报编辑;理念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89-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网络信息的服务功能日益强大,网络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统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的,如来稿登记、排版印刷及编辑加工等,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工进行,工作进度较为缓慢。电脑和网络的出现,不仅把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编辑理念是否先进关系到编辑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传播的环境中,期刊的信息服务形式和读者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高校学报大都沿袭了经济计划时期的工作模式,出版方式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树立现代化的编辑理念,是促进高校学报向现代化发展的关健。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三大理念

(一)数字化出版流程理念

1.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强网络系统与集成应用建设。大多数时代,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出版意识还较为薄弱。因此,要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技能及手段,在高校学报中实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革,提升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出版创新能力。高校学报应该将其采编稿件、远程处理、学术沟通以及检测等方面的数字功能加以提升,加强系统化和集成应用化的建设[1]。

2.改善传播生产及营运平台模式,实行多元化政策。高校学报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学术进步,传递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一特点要求高校学报要将其覆盖面积、影响力及传播能力都要加强。网络的学术信息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性。因此,学报要根据不同特点的文章,将其学术价值及独创性展现出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学报知名度。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读者为主体,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全媒体传播及运营的平台,推动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发展。

(二)市场化经营理念

1.了解高校学报的商品属性。高校学报具有学术、理论及公益性,部分编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编辑理念,没有看清当前学报市场属性。在网络环境中,清楚学报的商品属性非常重要。高校学报是一种以脑力劳动分工合作、创造出拥有物质形式的智力结果、有很强使用价值、通过各种方式传送到读者手中的、具有很强市场价值的商品。了解高校学报的商品性,结合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规律,加强稿件的优化和选择,是提升高校学报价值的关健。

2.打造特色品牌,实行品牌战略。学报的品牌是高校学报的创办理念、风格、特色、市场营销及形象的综合表现。高校学报创办的目的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报刊业发展趋势,学报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为了适应现代学报市场,高校学报就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高校学报的品牌建设。

(三)集约化出版模式理念

集约化是现代经济市场中的术语,意思是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以集中合理的方式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各高校学报之间应加强合作,结成企业联盟,实现跨区域合作。调整高校学报的结构,建设高效的学报期刊企业,并运用现代网络数字平台,将其规模以及传播业务不断扩大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在中国,对高校学报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及规范,以便加强对高校学报的管理,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但调查显示,各高校学报对相关政策及规范执行率普遍较低。如高校学报管理办法其中一条规定,相关学校需为学报编辑部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设备以及办公区域,指导学报的出版编辑工作,提高学报编辑的出版水平。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对学报编辑工作并不重视,其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且投资也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2]。

(二)学报管理及编辑人员信息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高校学报都还在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信息处理、编辑等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报的创新式发展。缺少科学、网络化的管理,导致很多高校学报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实际。

(三)编辑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

在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致使网络运用的能力也相对较低,无法用电脑进行稿件编辑、校对及排版等;编辑人员不会对相关图片、网页进行处理和制作,办公效率普遍较低,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学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跟不上现代报刊业的发展脚步。

三、网络环境下,改善高校学报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网上办公编辑系统

高校学报网站是学报的名片,很多读者愿不愿意更深入了解其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网站首页给人的第一印像。因此,网站首页建立有吸引力的链接是第一步。其次,网页的相关栏目要清楚明了,如信息、采集栏,稿件处理等栏目,让读者能很清楚的了解到有关学报的历史、特色及投稿要求等。最后,建立网上办公系统,让学报编辑可以在网上进行办。如,利用网络进行组稿、审稿等,提升学报的办公效率。

(二)设计适应网络运行的编辑流程

1.来往稿件登记。通常,高校学报都拥有专门的投稿邮箱,所有的来稿都会投到这个邮箱中。因此,编辑人员在值班时,应该先将这些稿件从邮箱中取出来,进行统一登记,之后依据稿件的类型配置单一编号,再将作者的资料存进信息库中。对于符合本学报要求的稿件,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中;不符合本学报要求的则第一时间告知作者,并给予退稿。

2.审核。高校学报的稿件审核主要分为三步:一审、二审及三审。一审是责任编辑对所管专栏的来稿给予初次审核,若来稿符合学报的基本要求,则将来稿交给相关的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审核合格后,提交二审。二审的稿件审查工作通常是由编辑部主任完成,如果稿件在二审中依旧合格,便可以直接交给负责三审的主编进行终审,最终由主编决定是否采用稿件。

3.稿件的检测和加工。通过三审的稿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检测,如果没有抄袭和一稿多投的情况,便可将稿件交给责任编辑,让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

4.校对和排版。校对和排版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美编人员自行对稿件排版,另一种则是将稿件交给印刷公司由印刷公司进行排版。待印刷公司排版完成后,将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责编对排版样式进行校对、加工,确保稿件的内容及版式符合相关要求。

5.大样审读及交付印刷。经过“齐、清、定”之后,编辑部将大样交给相关的专家对其大样进行审查,专家指出问题后,编辑部对大样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完成之后交给主编签署意见,并根据主编所签意见,对大样进行最后一次修改,最后将大样发给印刷公司进行印刷。

四、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学报编辑队伍

(一)提高学报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

当前报刊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直接影响学报的竞争力。学报纺编辑人员也可运用网络优势,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整理,探究学术的发展方向,寻找学术研究的制高点,结合编辑团队的实际,为学报选题策划提供依据。

(二)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网络的传播快捷、方便,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与版权费有关的问题。如,作者的著作权和学报汇编权利等。如果编辑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加强学报编辑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编辑人员的意识,才能有效规避法律纠纷,使高校学报健康发展[3]。

(三)熟练撑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前,高校学报正不断的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熟悉掌握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学会运用计算机处理学报的各项工作。因此,高校学报应该对其编辑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拥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拥有一定的编辑策划能力。如让他们学会使用常用的软件,如图形图像、网页制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等。通过培训提高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

总之,当前的高校学报已置身于网络传播环境中,网络化和数字化成为高校学报的一大特点。高校学报编辑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高校学报的出版质量,让高校学报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英.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困境[J].传媒实务,2013,8(10):122.

〔2〕温优华.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的三大理念[J].2013,3(1):44-45.

校运会稿件范文3

一、全新科学完善的采、编、校工作流程设置,是 “脱稿校对”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部分版面“脱稿校对”的尝试,《包头晚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制定了采、编、校3个流程工作规则。

1.记者采访上来的稿件必须形成数子化文件,并进行必要的初级编辑和校对,然后上传到各版编辑处。

2.各版编辑对稿件再次进行加工和校对后交付组版编辑排版,打印出版面交主任审阅,修改后再打印出纸样,交由校对人员校对。

3.校对人员对版面进行一遍通读校对后,交组版编辑改正,然后打印出纸样核对改正之处是否正确。《包头晚报》要求必须清样付印。

在此不难发现:传统校对的“三校”工作程序,已被分解到了记者、编辑和校对3部分人身上,从而变相增加了校对人员,提高了校对的层次。

二、“脱稿校对”的校对人员,实际上是集校对职能、部分的编辑职能、第一读者3种职能为一身的有机整合体

“脱稿校对”校对人员的职责已不是简单地看错字了,校对人员应该体现出下列3种职能:

1.常规的校对职能。校对人员首先要行使报刊校对工作的常规校对职能,比如校对错字、病句等。

2.履行部分编辑的职能。校对人员还要承担编辑工作的部分职能。比如,题目的拟定与文章的内容是否贴切;当前稿件是否在近期发生“重稿”现象……

3.兼有第一读者的职能。我社曾长期设有第一读者工序,现在这个工序绝大部分职能已经分解到校对这一环节。“脱稿校对”有一项工作原则是——“自己看不懂的文章,大多数读者也不会看懂”。所以要求校对人员如果发现文章中有看不懂、搞不清之处,就必须向编辑说明。

这里,我们会发现 “脱稿校对”的校对人员对采、编环节又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增加了报刊差错的查堵环节。

三、“脱稿校对”要求校对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政治素质和广博的知识面

1.“脱稿校对”对校对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因为没有原稿作为参照,只是在版样上对文章通读,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种错误,没有较高的专业校对水平是不能胜任的。

2.“脱稿校对”要求校对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这一点在某些关键版面显得尤为重要。遇有重要的会议、人物、事件等,也必须要求记者提供相应的原稿进行核实。

3.“脱稿校对”要求校对人员要有广泛的知识掌握。当今社会,有很多新事物产生,校对人员就需要平时多学习,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

四、严格的管理和采、编、校人员自觉恪守工作衔接程序,是避免和减少报刊差错出现的有力保障

1.“脱稿校对”环环相扣的采、编、校模式需要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工作衔接程序。“脱稿校对”这种报刊工作模式,实际上并不是针对校对这个工作环节被动设置的,而是一种报刊工作模式整体的全新变革,这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流程衔接。

校运会稿件范文4

关键词 角色换位 科技期刊 编辑质量

付晓娟,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

科技期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直接影响刊物的整体质量。[1]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三校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需编辑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也需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技巧,变换思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辑工作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差错率。笔者在近几年的编辑实践中,将角色换位运用于不同校次的稿件编辑加工中,对于提高编辑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校一读”是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制度。由于编辑和校对工作的针对性不同,以往所说的三校一般指的是校对。而现代科技在出版业的应用,使得“编校合一”成为可能。[2]相对于传统的“编校分离”,在“编校合一”形势下,已淡化了编辑和校对的区别,编校人员无论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还是在稿件的“三校一读”过程中,都需用审稿的眼光审视手中的稿件。[3]实际工作中的三校,已不是单纯的校对,而是编辑既负责修改稿件又负责校对,相对而言,三校过程更主要的是编辑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二、角色转换在三校中的应用

进入一校阶段的稿件虽已经过初审、外审和终审,学术质量和出版价值等方面已经过严格把关,但稿件本身很多细节之处,仍需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和修改。一校过程对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是确保期刊编辑质量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编辑要以作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因此,首先要对论文想要表达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依据非常熟悉,且将这些内容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表述。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论文,从内容上看,要使论文达到目的简洁明确,方法运用得当,结果客观真实,讨论紧扣主题,且各部分互相呼应,逐渐展开,整体内容流畅,逻辑清晰。

编辑在接触一校稿件之前的初审和综合外审及终审意见时,对稿件内容只是大体的了解,只有以作者的角色去精读全文,将论文视为己作,才能真正地融入作者的思路,更准确地把握论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对稿件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且在与作者沟通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与作者讨论稿件时,当作者发现编辑和自己一样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会有相遇知音的感觉,从而交流更加充分,修改更加积极,自然也就提高了编辑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因编辑自身对稿件内容理解不到位,向作者提出原本并不需要修改的建议,使作者对编辑的水平产生怀疑,影响再次投稿的积极性。

经过一校对稿件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编辑加工,二校时则转换为编者的角色,从编辑出版要求的角度,对稿件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论文形式的统一和规范。重点放在改正错别字、病句,更新专业术语,规范量和单位、数字、字母、符号的使用,以及图表的编排格式,核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列出等。这一过程考验的是编者对编辑出版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需要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注意总结常见的错误类型:有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如“搏动”写为“膊动”,“纵隔”写为“纵膈”;有些是文字录入和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人员”录入成“入员”,“心脏负荷”录入成“心脏符合”;有些是常用医学缩略语中字母大小写和上下标容易混淆,如血压“BP”写成“Bp”,酸碱度“pH”写成“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写成“HBA1C”;有些则是编排格式方面需要改为统一形式。在处理完整篇稿件之后,再单独检查一下文题、段落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收稿修回日期、参考文献标引顺序及与列表的对应等,以免疏忽这些相对零散的部分,因小失大,影响整体编辑质量。

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固然是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主体,但论文毕竟要通过出版进行交流和传播,为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求从编辑出版角度对论文进行深度加工,使语言文字符合科技期刊的风格,并保持使用的正确和统一。内容再好的论文,如果刊登出来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格式混乱,其可读性会大打折扣,引起读者的反感,失去阅读兴趣,也就无法实现其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因此,论文的细节和呈现形式与主要内容同等重要。这一方面是对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编辑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媒体的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编辑在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更新专业知识中的职责所在。

在一校、二校对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编辑加工之后,可再以读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第三遍修改。把校样看做已经刊登的论文,而自己就是正在阅读论文的读者,亲身体验一下读者的阅读感受,这样可从整个出版过程的终端来考察稿件的编辑质量。阅读的同时,能够看到论文是否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有没有出现理解困难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语言文字和专业术语是否已经规范等。也可用读者对于成品论文的阅读标准挑剔稿件编辑加工方面的不足,以免局限于编者的思维,一味地就改错而改错,忽视从整体角度去发现问题。

科技论文的价值是通过读者阅读并准确理解而实现的,作者写作和编辑修改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读者呈献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的科技资料,可用于了解学术前沿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在第三校时从读者的角度考量论文的成品效果,不仅是为编辑加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是对读者负责、尊重读者的体现。在实际读者阅读论文之前,自己首先就是读者,如果即将付印出版的论文自己读起来都感到晦涩难懂,还时而出现错别字和已经摒弃不用的专业术语,怎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论文的价值又如何去实现呢?

结 语

三校制度是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为保证稿件编辑质量而实行的工作流程,也是决定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三校只是单纯地重复三遍编辑加工工作,将稿件看三遍、改三遍,容易出现思路单一、惯性思维和视觉疲劳,导致顾此失彼,产生疏漏。以作者、编者和读者的角色分别进行三校工作,使每一校次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注重细节又兼顾全局,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政,郝希春.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考核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11,23(4):291-293.

校运会稿件范文5

由于刊物审稿工作的要求有所提高,下学期对与新干部的要求明显要严格,初步计划如下:

1、招干分两批次:一是学习部日常工作成员的招收。主要侧重于其团体合作精神及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xx》、《军训专刊》审编成员以及学校学生会各类大型活动报道的通讯员的招收,采取考试面试的形式以保证人员的写作水平,并与办公室(他们更了解每次活动情况)合作成立编委小组,提高文稿方面的质量。

2、要求各院系学习部有专门的通讯员,和我部成立通讯小组,负责活动的通讯报道。

3、邀请学校记者团干部对我们的干部进行写作和通讯报道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内部写作水平。

4、加强新成员的培训与能力培养,使其尽快适应部门工作环境。并加强各院系新一届部长与我部新成员的沟通。

二、加强学风建设,严肃考纪考风,展示我校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习部一直本着服务大家的宗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端正学风,强化纪律观念,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培养全院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更好地发挥本部责能,

三、《军训专刊》的征稿、审稿、排版以及出版系列工作。

《军刊》的工作将是下学期又一大工作重心,汲取xx年的《军刊》的经验,我们务必作好充分准备,争取一开始军训的同时马上开始《军刊》的宣传及征稿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坚持以各系部长和本部门成员为小组直接到班进行大力宣传,以保证所征集的稿件有更好的质量。

四、《xx》征稿、审稿、出版系列工作。

《xx》工作一直是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对《xx》的稿件内容质量把好关,并对其内容及排版进行进一步改进,保证文章内容文明健康、新颖有特色,使得《xx》逐渐成熟化,更加有创意。

《xx》的质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杜绝抄袭,支持原创”依然是我们的征稿原则,务必严把质量关。为此,我们在下学期会着重加强内部干部写作水平的培训,同时合理进行人手分工,责任到位。

五、院运会的审稿小组工作。

以院运会审稿工作为锲机,加强新旧干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新一批学习部成员的办事能力及管理能力,继续保持校与院系学习部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友谊,建立友好的工作关系。其次,以各院系学习部部长为主要审稿人员,内部成员为辅助工作者,保证运动会的稿件数量及质量,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得稿件审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校运会稿件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 学术期刊 编辑

一、信息化与学术期刊

1、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信息化革命的大趋势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着如何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所以,学术期刊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的特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因此,信息的广泛筛选、学术选题的策划、组稿和审稿、稿件的质量管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3、信息化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播形式的革命为处在信息传播源头的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稿件的来源更加丰富,作者的范围更加广泛,文章的观点和见解更为多样,藉此学术期刊的质量可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下。原先许多消耗编辑大量精力的事务性工作都变得简化而轻松。编辑流程中的稿件跟踪、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环节都从手工劳动转变成计算机化运作,使编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环节上,从而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促进办刊理念的创新。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作为期编辑工作者,必须在观念上树立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意识。善于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要冲破陈旧的观念,有全局和世界眼光,通过互联网把触角伸得更广,从而促进办刊理念和内容的创新,提高期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1)办刊理念的创新

要办好一个期刊,对期刊办刊理念的定位和选题策划非常重要,而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必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以及正确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及实用价值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时刻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和科研动向。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的资源,查阅所需信息尤其是学术信息,不断开阔视野。从而根据选题的范围加以选择和利用,促进期刊整体品质的提升。而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信息采集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

(2)信息采集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信息采集能力?首先,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高效采集信息,期刊编辑首先应熟悉网络工具和掌握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包括email、搜索引擎如百度和谷歌、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使用一些检索技巧和方法,对所需信息进行精确定位,提高检索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检索到所需信息。其次,要明确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向,提高采集的效率。要重点采集以下目标:a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重要基础性应用性或高科技研究课题b,学科的学术带头人;c,国内外著名的同类期刊和出版物的信息;d国内外文献数据库e,有关出版后的反馈信息。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编辑自己的资料库。及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并关联到编辑工作实践中,对期刊办刊理念和选题的创新、稿件审查和价值评估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2、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编辑流程和工作方式的革新。

传统的编辑流程是:作者通过邮局将稿件寄到编辑部,编辑部收稿后先手工登记,再将稿件送至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后将评审意见反馈到编辑部,编辑部再将意见反馈给作者,这些工作流程大多数都是通过邮寄信函方式完成。编辑部组稿编辑完毕后再派遣人员到印刷厂排版、打印。稿件排版完毕后,再将其返回编辑部校对,直至最后定稿印刷。费时费力,查询不便,沟通不畅,反应滞后,编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低效的稿件流转中。

而借助信息技术,编辑流程可以简化为:作者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稿件至编辑部,编辑部把稿件收入稿库,同时完成稿件登记和初编。之后审稿专家通过网络进入稿件审核系统,网上审核稿件小样,审核的结果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平台或短信平台反馈给作者,作者修改符合要求后,编辑通过网上编辑系统进行细编。随后,电子文档进入排版系统,经排版校对后,生成稿件大样,再经作者确认后定稿,印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互相分开的编辑流程变成互相协同作业的“生产线”,将投稿、审稿、编辑、校对融为一体,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录、排、校的出错率,缩短稿件编排时间周期。

有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持,编辑的工作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剪刀加浆糊”,而是升级为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工作界面,以作者、审稿专家为依托,以稿件编校为中心,以稿件学术价值为生命的高效的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三个主系统和相关予系统:

a,投稿系统。包括“作者库”和“稿件登记”2个子系统。分别包括作者信息、来稿时间、稿件类别、稿件状态、预计刊期、样刊发放、稿酬统计等数据。

b,审稿系统。包括“专家库”和“稿件审核”2个子系统。分别包括专家信息、初审状态,稿件评价、处理要求、稿件更新等数据。

c,编排系统。包括“编辑”、“校对”和“排版”3个子系统。分别包括稿件所属栏目、优先级、目次、校对状态、校对明细、排版状态、印刷状态、归档状态等数据。

此外,整个编辑出版系统平台中还包括“印刷系统”。它衔接了“编辑系统”和“发行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大主系统不是决然独立,它们通过编辑系统主平台相互关联又通过前台程序对外共享。比如,“稿件跟踪与查询”就贯穿了整个系统。一方面,编辑在任何时间点都可以通过“稿件编号”(“投稿系统”自动为稿件分配的唯一的编号)查询到该稿当前所处的状态和详情,也可进一步对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稿酬发放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此外,通过开放网站自助查询服务,作者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稿件状态(同样通过反馈给作者的“论文编号”来查询),甚至可以视作者级别和稿件的重要程度自动设定权限和密码,让作者可以直接看到稿件编校详情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编辑的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比如,减少对作者查询的不断响应、减少稿件往返修改时的重复说明和传递)。

也正因为它们的相互关联,才得以把整个编辑工作集中到同一个工作平台上,从而导致编辑方式的革新。编辑从来稿登记开始,只要坐在电脑前,登录到编辑系统,拿鼠标点点,计算机数据库便牢牢“记住”稿件与各系统的关系,把编辑从大量琐碎、烦杂的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省去了大量花在写信封、粘邮票、跑邮局、打电话的时间,从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编辑能把精力投入到选题策划和稿件编校中去。不但节约了纸张、邮资、话费等办公费用,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期刊编辑的周期,提升了稿件的质量和期刊的学术知名度。从而形成学术期刊新的办刊特色,创造和构筑其自身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已经迈上新台阶。但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模式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不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更是目标。未来信息的进一步整合和共享,将会为学术期刊提供网络集约化编辑出版的新方向。编辑模式将从目前同类学术期刊编辑部仅在作者资源、专家资源、学术主题、出版成果等小范围内的共享资源,逐步过度到共享编辑数据库平台,利用统一的网络平自运作又互联整合的新模式,最终达到网络集约化编辑出版的目标。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这种编辑出版模式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贵州农业科学》编辑部,第4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陕西召开,贵州农业科学,2006,(34)

[2]陈家顺,从信息数字化看学术期刊编辑理念的更新与传承,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