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范例6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1

1.勤劳纯朴的崇高品德。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缝补、洗衣、煮饭、喂猪、抚养孩子,酷热的夏天到禾堂里晒粮,严寒的冬天到结冰的池塘里洗萝卜。她永远只是默默地含笑劳动,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憩,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精神的光辉。

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她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虽遭地主的剥削和醉酒的丈夫的打骂,仍坚强地活着。为了生活,她用乳汁养育我来支持她的家。在紧张的劳动之余,还要为丈夫和儿子们补衣服、包伤口、捉虱子。她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要回家,她竟伤心地哭。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里只有爱和给予,她“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和她的儿女们。

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堰河是童养媳出身的贫苦妇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的内心世界十分美丽丰富。她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挂在灶边的墙上。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多么崇高而善良的给予,她的内心世界是何等丰富,心灵之美自然地喷发出来,感人至深,动人肺腑。

二、审美情趣———悲剧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不是悲痛、悲哀、悲惨、悲观和死亡的同义语,它必须是美好事物的毁灭,从而使读者产生审美愉悦。大堰河的一生正是具有这种撼人心魄的悲剧美。她勤劳善良,宽厚仁慈,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也养活了她的家,一年到头不停地劳作,她奉献了她可以奉献的一切。可是,她仍要遭受剥削和打骂,忍受别人难以忍受的苦痛,最后竟“带着诉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悲惨地死去,死后她的坟头也十分荒凉。美好的人物竟这样被毁灭了,她的毁灭使人产生怜悯和悲愤,激起我们对毁灭她的那个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从而使我们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拓广心灵空间,使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读来虽令人悲苦但很亢奋,哀凄却不悲观,这正是本诗的悲剧美收到的艺术效果。

三、借鉴艺术———色彩美。本诗大量运用了色彩的描写。如写怀念则写“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长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在乌黑的桌子上”;写自己的家庭“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写赞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作者原是学画出身,曾在欧洲学过印象派画技。印象派主要借助色彩的调配,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达感情,突出主题。我国二三十年代就曾有一批诗人借鉴印象派画技来写诗歌,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生气,拓广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如戴望舒的《雨巷》利用色彩来宣泄感情:“我是想逢着丁香一般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般的颜色\丁香一般的芬芳\丁香一般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些色彩耀人眼目,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以达到突出主题、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诗以黑色描写大堰河的脸颜,意在突出她的厚道纯朴;以“金色”、“红漆色”形容自家的家具,以突出地主家庭的奢华;用“紫色”形容灵魂,是为表现大堰河的高贵,生活的凄苦和对夫儿养子的热爱,这正是成功地借鉴了绘画艺术使然。

四、语言形态———修辞美。读罢本诗,令人哀凄与悲愤俱来,怀念与赞美共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究其原因,除诗人说真话,抒真情外,便是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1.排比———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它们或是再现大堰河善良慈祥的音容笑貌,或是突出大堰河的勤恳耐劳,或是絮述她对“我”的亲昵爱抚,或是极写她死后的悲哀和凄凉,这种排比句式的运用,有如长江大河、高瀑急流,酣畅淋漓地倾泻了作者对保姆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赞美,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激情磅礴,一泻千里。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2

诗人刚开始用了三个并列的判断,来说明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的穷苦的劳动妇女。

大堰河是勤劳的妇女。诗中连续用了八个“在……之后”的排比句式,通过这八个细节,描写了大堰河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地进行着无休止的各种劳动。紧接着诗人又用一连串的“含着笑”的排比句式,像是一组特写镜头,逼真地描绘了大堰河是怎样“含着笑”不停歇地劳动着。再加上“大堰河,为了生活”这句话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牺牲,表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伟大。

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真挚的爱。诗人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眼的位置上,她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反映出大堰河像爱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着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的心灵。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3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我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被人从一个叫“大堰河”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口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

命运轨迹:画画的,却成了写诗的

林风眠是艾青1928年就读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时的校长。1929年秋季的一天,林风眠对学生艾青说:“你在这里已经学不到东西了,去国外吧。”艾青从此踏上了去巴黎的旅程。

1931年底的一天,艾青在巴黎近郊带着画板写生,一个喝得醉醺醺的法国人走过来看了一眼他的画后,气咻咻地说:“中国人,国家快亡了,你还在这里画画,你真想当亡国奴吗?”艾青后来回忆说:“当时,这句话真好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我打醒了。”他便赶忙写信向父亲要了一笔回国的旅费,“空垂着两臂,走上了懊丧的归途”。

回到上海不久,艾青便因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而被捕,被关进巡捕房的监狱。透过唯一的小铁窗,“对于一切在我记忆里留着烙印的东西都在怀念着……”就在一个下雪天。他想起了以乳汁养育过他的保姆,写下了传世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相传,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背叛革命,自己也身陷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姓蒋,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他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他原名蒋海澄的“海澄”二字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文学成就:提名诺奖,却擦肩而过

自从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籍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人中国国籍)再也没能获此殊荣:不过,获过提名的倒是有好几位,老舍、沈从文、林语堂、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等。

上世纪80年代,艾青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说,艾青被提名开始于1984年。而西班牙汉学家阿尔弗雷多-戈麦斯-吉尔是提名艾青为诺奖候选人的第一人,也是最为积极者。澳门的官龙耀曾在《澳门杂志》第一期即创刊号上发表大标题文章《提名中国大诗人艾青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文章洋洋洒洒,以生动而不乏感彩的文字,介绍了艾青的历史和近况,最后说:“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我们认为艾青适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此文之写作艾青应该是知情的,因为里面有他提供的照片。

其实在此之前,诺奖委员会曾数次来函征求中国作家协会的意见,要作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开始中国作协定的候选人就巴金一人。由于戈麦斯向诺奖委员会极力提名艾青,经过讨论,1984年中国作协将候选人名单扩展为两人,即巴金和艾青。

的确,每年获得提名的作家很多,评奖的程序也相当复杂,艾青最终还是遗憾地落选了。关于艾青被提名一事,由于他本人比较低调,坊间流传不多。以至于文学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甚至诸多版本的艾青传记也 很少有片言只语谈及此事。

诗作欣赏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4

一、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语文课本内容的编排中科学性和序列性不足,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像在其他学科中有知识梯度增加的感受与乐趣。但是高中课本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较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高一阶段课堂上要让初高中知识接轨,找到衔接点,借由初中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温故知新,获得高中学习的信心。

例如开学第一课教学中,我设计学案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沁园春·雪》,学生在陌生的高中课堂上遇到了自己熟悉的内容,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默写的同时回忆了《沁园春》这一词牌名及的诗词风格,自然就进入了《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通过分析大堰河的形象,进而体味出艾青的这首诗歌是一首献给所有勤劳善良、命运悲苦的下层劳动者的赞美诗。此时适时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艾青许多诗歌中共同抒发的感情。在第二单元文言文单元教学开始之前,鉴于《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文章的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文言知识繁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信。而本单元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开始,对于扎实高中的文言基础,培养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我安排学生进行初中重点文言篇目《桃花源记》《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的复习,复习了意动用法、特殊句式及翻译的基本要求,进而使得新单元的学习顺畅了许多。

二、课堂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高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课文内容,课堂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许多学生很显然在从前的学习中没有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学习中的“隐形灾难”。听讲与做笔记时,听讲是课堂的关键,听讲需要认真听清课堂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比如,板书建议学生记在某处,课文中的圈点勾画用彩色笔勾画,重点内容在书页一侧标记。在文言文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文言内容和文章内容的笔记做在不同的地方。课堂及课后对课文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从小在语文课上就要培养的,但是高中老师都很悲哀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基本不愿读书,更有甚者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对课文的内容极不熟悉,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课堂或课后的阅读习惯。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对文章进行预习,并且要落实检查,比如注音、注义、课下注释勾画、资料内容了解和补充等。

语文学科的另一特性是工具性。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而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常常表现出条理不清晰、言不尽意、口头禅多、仪态不端庄、声音小等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细致地做纠正,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发言的规范和自信。

三、发展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这是教学中高层次的追求,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和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发展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对文本内容的评价是文本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表达,有时可以帮助完成课堂内容的动态效果。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学习中,有同学说他关注到文中多次写道了“最后一次”,这看似简单的一笔实际有深味,英国统治的结束与国人迎接香港回归的自豪感都在这里表现。这的确是我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对文本内容的疑问是课堂上难得的智慧火花。疑问和寻找答案的过程背后是学生可贵的思考。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中学生关于“呈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提出了疑问,这是写给大堰河的赞美诗,为什么要呈给其他人。这个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诗歌的情感抒发。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5

关键词: 技校生 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技校生就是不想读书,教起来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办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等等。这些现象引起教师深思: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多次听课和调查中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归根到底是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到实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

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并与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学生岂会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要做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二、运用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情不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与所学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时代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用很沉痛、很严肃的口吻介绍艾青的身世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因为“八字大,要克父母”,所以他从小被送到本村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中抚养,五岁才被接回家中读书,回家后仍然受父母歧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此相反,“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1932年7月,艾青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反动派抓进监狱。1933年1月的某一天早晨,诗人面对窗外的大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到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保姆,不禁感慨万千,一口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抒情诗。我注意到: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专心地听着,对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激情朗读,以情感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人听了如沐春风;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听了获得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由此可见,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例如,教屈原的《离骚》,其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充满了战斗激情。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之情,我运用富有气势、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四、安排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参与。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自扮演角色为学生表演。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6

近日,听了张军老师执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对词语的品析让人拍案叫绝,下面就是其中的几个片段。

一、体会修饰语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师:把这些修饰语去掉好不好?

生1:不好,原文能表现大堰河的贫困。

生2:原文能表现大堰河被压迫的地位。

生3:原文表现大堰河贫困,被压迫的地位,更隐含着作者对她的深深的爱。

二、抓重点词语

“呈给你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

师:这一句中为什么用“紫色”来修饰灵魂?

生1:紫色是冷色的,显示庄重。

生2:丁香花的颜色是紫色的,以花喻人。

生3:与大红大绿相比,紫色是朴素的,表现了大堰河的平凡而伟大,体现出作者对她的热爱。

三、辨析矛盾处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的看檐头的写着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研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

师:找出这段文字中矛盾的地方?

生1:“父母家里的新客”,“不认得‘天伦叙乐’的匾”,“不熟识的妹妹”,“忸怩不安”。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2:因为作者没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而把大堰河那当作自己的家,也能看出作者爱的是大堰河。

生3:“天伦叙乐” 这几个字作者是认得的,他之所以说不认得,是因为他在这里找不到天伦之乐的感觉。

生4:也能看出作者把自己和穷苦人民连在一起,憎恨地主阶级。

师: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5:贪官堂上挂的“明镜高悬”。

斯凡特.格奥尔格曾指出说:“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在这个设计中,教师独具慧眼,把表示修饰的词语和感觉矛盾的词语整合在一起,使这些原本看似散乱的词语瞬间产生了温度,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与挚爱。可以说学生对这篇诗歌的理解是有难度的,然而通过教师这一“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设计,学生于无形中体会到了文章的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熟读文本,从中挖掘出能引领学生学习文本领悟文本的“支点”。比如,在我执教《孙权劝学》时,就围绕“学”展开教学,师:“谁能用“学”字组词来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生:“劝学、就学、赞学(学成)。”“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简单的一个“学”字,利用好了就抓主脉而动全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简明扼要地处理了文章教学。

另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品析词句的时候还可以用比、改、换、删等方法

《谁是最可爱的人》和《荷花淀》都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不同的执教者都选择了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使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温度与深度。

记得特级教师秦晓华老师在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2)在掩埋烈士们尸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生1:第一句中用的是“遗体”,而第二句中用的是“尸体”,用“遗体”能体现作者对志愿军的尊重。

生2:用“遗体”好,这样既能体现作者对志愿军的尊重,又能说明作者是热爱志愿军的。

还有一位著名教师在执教《荷花淀》时是这样处理其中的一段精彩对话的:

老师说:“假如把原文的对话改一改,请听——”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赌气地说:“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上!”

水生忙说:“那咋成呢!”

水生嫂生气地说:“咋不成?”

水生辩解道:“我又不是去走亲戚,是去打鬼子,打仗!”

水生嫂追问道:“哦,那么我去走亲戚了?我还要干活哩!”

水生恳求说:“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水生冷笑着说:“说得轻巧!你不替我想想,也该替老人、孩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的命好苦啊!你这个狠心贼,心里根本就没有我,我不想活了,哇......”她哭着闹起来。

不等老师念完,学生已笑成一片。

老师说:“请再听一段对话——”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依恋似地说:“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水生说:“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个娘儿们跟去干什么?”

水生嫂说:“烧饭、洗衣呀,你们的人就不吃饭换衣了?”

水生说:“那咋成啊!打仗还带个娘儿们!”

水生嫂说:“咋不成,古代还有个花木兰替父从军哩!”

水生说:“哎,说真个的,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谢你。”

水生嫂娇嗔地:“恩,不嘛......就你嘴甜。”

“哈......”学生大笑起来。等学生笑过,老师让学生评一评这两段话中的水生嫂。学生评论说:“前一段的水生嫂不通情达理,拖尾巴,胡搅蛮缠;后一段的水生嫂娇里娇气,软磨硬拖,目的是以柔情软化丈夫。”

老师说:“孙梨笔下的水生嫂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通情达理,深明大义,既爱家庭,又爱家乡;识大局,顾大体。但它毕竟是个女人,没有离开过丈夫,而丈夫突如其来的行动,她一时怎能没有丝毫的顾虑呢?“家里怎么办?这也是掏心窝子的话,但再大的苦,她也要准备吃;再重的担子,她也要担起来。”

老师说:“那么,‘你走,我不拦你。可家里怎么办?’应怎么读呢?能不能把其中的句号换成逗号”

学生说:“这段话要读得轻软一些,柔和一些。句号的地方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可家里怎么办’要读得像是自言自语。若换成逗号,停顿的时间短,口气既快又硬,意思就相反了。”

上一篇世界节日大全

下一篇高压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