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范例6篇

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范文1

2、能够与体内许多难以溶解于血液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结合成容易溶解的复合物,便于新陈代谢,营养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

3、人体白蛋白能够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组织液的之间的交流。

4、白蛋白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当遇到血中有重金属离子的时候,会主动的与这些重金属离子相结合,能够起到解毒的作用,使这些重金属不被人体吸收。

人血白蛋白范文2

【关键词】 血浆蛋白分离;自动控制;纯度;多聚体

人血白蛋白(HAS)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结合并转运体内各种脂肪酸、激素、离子以及多种药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1],已广泛应用各种低白蛋白血症或创伤性休克。自从1946年Cohn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低温乙醇(Cohn 6法)分离白蛋白以来[2],相隔十年Nitschmann和Kistler于1954年又提出了另一种改变的低温乙醇分离血浆蛋白方法[3],该改良方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血浆白蛋白的回收率(当时的最大收率为2.5g/100ml血浆),降低了乙醇的消耗,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低温乙醇法的最大优点是适应工业化、自动化的生产要求,为了充分发挥该工艺的潜能,适应GMP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血浆蛋白制品的内在质量,增加收获量,在不改变原来基本工艺路线的前提下,我们于2004年末实现了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系统的自控(包括温度控制、加液控制、自动清洗等)。

通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使批处理的血浆能力增加了一倍,工艺操作更加符合GMP管理的要求,血浆蛋白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应,蛋白分离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pH值、离子强度、酒精浓度和蛋白浓度得到了严格、准确的控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经过连续4年人血白蛋白的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的纯度、收获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多聚体有明显地下降,其他指标(如钾离子含量、吸光度等)与自控前无明显差异,均在质量标准范围之内。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人血白蛋白样品(2003年~2006年上半年期间制备的人血白蛋白检定样品) 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剂室提供。

1.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日立3400型);电泳仪(DYY-Ⅲ2型,北京六一仪器厂);扫描仪(BECKMAN CSDS -200型);液相色谱仪(SP8800,USA);火焰光度计(CORNING 480型,USA)。

1.2 方法

1.2.1 纯度测定 纯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ⅣA)规定进行[4]。

1.2.2 吸光度测定 吸光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ⅡA)规定进行[4],用生理热氯化钠溶液将人血白蛋白样品含量稀释至10g/L,按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在波长403nm处测定吸光度。

1.2.3 钾离子含量的测定 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Ⅶ Ⅰ)(附录Ⅶ J)规定进行[4]。

1.2.4 多聚体含量测定 多聚体含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Ⅵ Q)规定进行[4]。

2 结果

2.1 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的比较 通过对2004~2006年共77批人血白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前与自控后其人血白蛋白的纯度、多聚体均有明显地差异,工艺实现自控后,其中人血白蛋白纯度平均提高0.25%,多聚体平均下降0.72%,其他指标(如钠、钾离子含量、吸光度)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表1 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人血白蛋白的收获率的比较 根据2003年~2006年上半年连续共153批人血白蛋白统计数字分析,自动化控制前后人血白蛋白收获率也有明显差异,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分装前收获率均有明显提高,提高的比率为0.02g/100ml血浆。结果见表2。表2 人血白蛋白收获率的比较

3 讨论

在血浆蛋白的分离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有效分离、回收、提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采用低温乙醇法生产人血白蛋白过程中,影响人血白蛋白的5个重要生产工艺参数:反应液温度、pH值、乙醇浓度、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其中任何一个参数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白蛋白的分离效果,甚至影响制品质量。

尽管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已延用多年,但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序均为人工操作,众多技术指标均靠经验和手工控制,如乙醇、缓冲液的滴加,设备的清洗,制品反应温度的控制和反应液计量等,且不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时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误差(操作误差、计量误差、温度控制误差等)严重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收获率,形成较大的批间差,未能充分发挥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的诸多优势[5],通过实现自动化控温、称重、加液和自动清洗,从而实现了设备状态的自动控制,减少了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手工操作的误差,有效地控制了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降低热原质。通过自动化控制,使得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严格控制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乙醇浓度、离子强度、pH值和蛋白浓度)有机结合并得到准确的控制,使得整个血浆蛋白分离过程趋于理想状态,使被分离的制品各项质量指标更加趋于稳定,工艺特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加符合GMP管理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动化后,为进一步全面提高血浆蛋白的质量和收率,增加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为充分挖掘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的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憬惺.血液制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57.

2 Cohn E J,Strong LE,Huges WL,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rum and plasma proteins IV A 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into fractions of the protein and lipoprotein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tissues and fluids.Amer Chem Soc,1946,68:459-475.

3 Kistler P, Nitschmann H.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human plasma fractions. Eight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alcoho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of Nitschmann, Kistler and Lergier. Vox Sang,1962, 7:414-424.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人血白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附录20-27.

人血白蛋白范文3

关键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老年人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就其功能而言,它们不仅与营养、运输及维持胶体渗透压等方面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抗感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出现退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健康老年人群血清蛋白的水平,对于评估上述指标在各年龄段的临床意义、临床诊治相关疾病和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现将2009接受体检的老年人的健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在50~89岁,且经体格检查心、肝、肺、肾、脑等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符合条件者分为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共4个年龄组,各年龄组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20~45岁的健康中青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分析各年龄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仪器采用ALCYON300(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生化试剂。

1.3  统计学分析: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各年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性别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呈正态分布。老年各组与健康中青年人组相比,这三种血清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区别(P<0.05),且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在中青年组,男性血清蛋白的含量高于女性(P<0.05),而老年各组男、女性血清蛋白水平相近(P>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含量(g/L)

年龄组

性别

例数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20~45岁

271

49.613.24②

0.290.04②

3.700.24②

229

48.222.68

0.270.04

3.620.35

50~59岁

271

46.792.58①

0.270.03①

3.390.49①

229

46.672.76

0.260.05

3.300.55

60~69岁

271

46.254.32①

0.250.04①

2.870.50①

229

46.011.75①

0.260.03

2.810.46①

70~79岁

271

45.803.25①

0.240.05①

2.610.52①

229

45.703.02①

0.240.04①

2.570.44①

80~89岁

271

43.133.68①

0.230.06①

2.400.72①

229

43.424.10①

0.230.04①

2.380.68①

注:与20~45岁相比,①P<0.05;同年龄组男女比较,②P<0.05

3 讨论

老年人营养不良是医学面临的常见难题,正确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2]。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是目前被认为能反映机体营养状态的良好指标[3]。血清白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相对较长的半衰期,约为18~20 d。其血清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地区、人群、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检测方法不同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差异。由于血清白蛋白几乎全部由肝脏合成,随年龄增高肝脏重量下降,肝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明显降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活动消耗减少等,也会影响到血清白蛋白的水平。

血清前白蛋白属于快速转运蛋白之一,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约为1.9 d),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的损害[4]。在营养状况评价方面是一项很灵敏的指标,为目前国际上评价营养状况和检测营养支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转铁蛋白主要功能是把铁离子运输到骨髓和肝脏等器官,由肝脏合成,在血循环中发挥作用,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文章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中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蛋白合成功能有所降低有关。另外,20~45岁中青年组男性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女性,而在老年各组无明显差异。推测原因除了由于男性对包括蛋白质在内的食物摄入量多于女性外,还与雄性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关。综上所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作为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标,对临床诊治疾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尹曙明,郑松柏,周  骅,等.健康正常人群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增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9):1201.

[2] 王正良,谢  颖,王云芳,等.血清前白蛋白对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及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123.

人血白蛋白范文4

【关键词】老年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调查;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要是通过葡萄糖和血红蛋白上球蛋白游离氨基的非酶促的共价附着反应所产生的,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能将阶段性的血糖水应出来[1]。临床研究显示,HBA1c在血液中的浓度十分稳定,故而不会受到血糖浓度的影响或干扰,并且其特异性很高,故而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用于血糖控制的长期监测指标[2]。在2005年全球2型糖尿病指南中,明确界定了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中有关于HBA1c的标准,即理想控制为≤6.5%,控制不佳为>6.5%[3]。同时,在2010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所颁布的新指南中也明确将HBA1c≥6.5%作为了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之一,同时将HBA1c≥5.7%作为了糖尿病的筛查标准之一[4]。这为糖尿病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与治疗方案的确定与选择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标准与依据。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体检人群HBA1c的分布情况,我院将本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体检老年人(55~85岁)总计274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体检老年人总计274人,经过相关检查后,最终得到有效数据219份,即219名老年体检者,将他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19例老年体检者中男性140名,女性79名;年龄在55~85岁之间,其中55~64岁对象有77名,65~74岁对象有82名,75~85岁对象有60名。各个年龄阶段的对象在性别(详见表1)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 本次研究皆抽取老年体检者晨空腹静脉血,抽血后放置在测试管中,并采用草酸钾/氟化钠抗凝2ml,同时立即轻轻摇匀,之后待检(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2.2 检测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HLC-723G7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日本TOSOH),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试剂皆为仪器原装配套试剂,操作要按照相关说明书要求严格检测。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和老年人群HBA1c水平关系

219位体检老年人HBA1c水平均值为(5.97±0.81)%;219人中男性HBA1c水平均值为(5.91±0.79)%,女性则为(5.93±0.78)%,男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分析可见表1所示。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与女性在HBA1c水平上都有一定增加,其中男性与女性55~64岁组同75~85岁组间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标准HBA1c水平对比 大部分检验科室HBA1c参考值以6.0%居多。在本次研究的219例对象中,不高于参考值的对象有132例(60.27%),高于参考值的则有87例(39.73%);而根据2010年ADA所颁布的新指南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之一,将HBA1c≥5.7%作为糖尿病的筛查标准之一,则本次研究219例对象中,HBA1c水平不高于5.6%的有90例(41.10%),5.7%~6.4%的有109例(49.77%),≥6.5%的有20例(9.13%)。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HBA1c水平在健康人群中比较稳定,而且处在一种低水平状态下,但是若血糖持续增高且维持高血糖时,则极易引发葡萄糖与HBA1c不可逆结合,同时与血糖浓度成正相关[5]。自从HBA1c水平被ADA指定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监测的金标准后,这些年HBA1c水平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监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在2010年,ADA制定了新指南,将HBA1c作为了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中将HBA1c水平5.7%~6.4%可确诊为糖尿病前期,一旦高于6.5%则可作初步判断为2型糖尿病。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待的老年体检者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219位体检老年人HBA1c水平均值为(5.97±0.81)%;男性HBA1c水平均值为(5.91±0.79)%,女性则为(5.93±0.78)%,男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与女性在HBA1c水平上都有一定增加,其中男性与女性55~64岁组同75~85岁组间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根据新指南相关标准还发现有50%左右的对象HBA1c水平在5.7~6.4%之间,可初步判断为糖尿病前期,同时有20例对象HBA1c水平在6.5%及以上(但在检验室指标6.0%中则没那么多),可以初步判断为2型糖尿病,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故而新指南的推广及应用可以为2型糖尿病早发现提供有效的参考与依据,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本区老年人群中HBA1c水平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总体水平接近,但是在各个年龄阶段上有一定差异,根据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进行筛查后查出疑似糖尿病对象较多,故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诊断与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丽.老年体检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J].江苏医药,2012,38(21):2591-2592.

[2] 王志坚.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76-1277.

[3] 王芳,万晓晨.老年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调查分析[J].武警医学,2012,23(11):950-951,954.

人血白蛋白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ODS病人入住ICU24h内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分腹腔感染组及非腹腔感染组,死亡35例。结果:72例MODS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76.38%,其中腹腔感染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9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病人(66.67%,P<0.05);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的病死率为54.55%,明显高于未发生低白蛋白血症者(29.41%,P<0.05);腹腔感染组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病死率83.33%,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23.81%,p<0.05)。结论:危重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见于严重感染病人,其白蛋白降低程度与病情及预后呈明显相关。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感染

Clin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Hypoalbuminemi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complicated with hypoalbuminemia. Method:72 cases of MODS whose admitted to ICU Within 24 hours were de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existence of peritoneal infection or not, and 35 cases die.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hypoalbuminemia was 76.38% in the 72 cases.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90% in the group complicated with peritoneal infection,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ses without infection (66.67%,P <0.05).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hypoalbuminemia was 54.55%,being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ses without hypoalbuminemia(29.41%,P<0.05);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hypoalbuminemia and peritoneal infection was 83.33%,being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ses without hypoalbuminemia and peritoneal infection (23.81%,P<0.05).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rate of hypoalbuminemia is higher in the severe patients, especially the cases of peritoneal infection, The decreasing level of serum albumin concentration closely with the state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MODS.

Key word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Hypoalbuminemia; Infection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ICU)常见的危重病, 血清白蛋白被认为是反映营养状况或慢性疾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低蛋白血症与病人的住院时间长短及病死率密切相关[1]。为了解 MODS病人与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以及血清白蛋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我们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患者72例MODS病人血清白蛋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收集我科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72例MODS病人,男53例,女19例。年龄20~72(平均45±9.32)岁。原发病为消化道穿孔19例,腹部外伤10例,重型颅脑外伤 18例,急性胰腺炎10例,各种中毒7例,其他8例。72例MODS病人中腹腔感染30例,非腹腔感染42例。所有病例既往身体健康,排除了心脏病、急慢性肝肾疾病,肌肉结缔组织疾病及恶性肿瘤。MODS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会议上提出的标准诊断[2]。

1.2 方法:病人入院24h内采用外周静脉血2ml,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72例MODS病人中腹腔感染30例,非腹腔感染42例,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上17例,低于35g/L的病人55例,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76.38%,其中30g/L~35g/L之间17例 (30.91%),25g/L~30g/L之间20例(36.36%),20g/L~25g/L之间10例(18.18%),20g/L以下8例(14.54%)。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72例MODS病人共发生低白蛋白血症55例,发生率为76.38%,而腹腔感染组发生率为90%(27/3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66.67%(28/42,P<0.01)。

2.2 低白蛋白血症的病死率:72例MODS病人总的病死率为48.61%(35/72),低白蛋白血症的病死率为54.55% (30/55),明显高于未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病人29.41% (5/17,P<0.05);腹腔感染低白蛋白血症的病死率高达83.33%(27/30),明显高于非腹腔感染组(66.67%,28/42,P<0.05)。

2.3 MODS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死亡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见表1。随着白蛋白浓度的降低,死亡率逐渐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大于35g/L,死亡率为29.41%;而当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死亡率为87.5%。各浓度组之间的死亡率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

表1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 略

3 讨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常被作为重要的营养指标,早期认为感染后低白蛋白血症是由于营养因素造成的,主张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高热卡和高氮的营养支持难以纠正严重感染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绝大部分危重病人死亡前的血浆白蛋白都难纠正至正常水平。有文献报道[4],外科ICU患者有约30%~40%的不同程度的低白蛋白血症。

本组资料显示MODS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76.38%,腹腔感染组又高达90%,与非感染组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清白蛋白的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关,病情越重,血清白蛋白降低越明显;而感染是影响血清白蛋白的重要因素。对严重感染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人认为严重感染时肝脏白蛋白合成下降[3],但也有人认为是蛋白质分解丢失增加;李维勤等[4]用125I标记人体白蛋白,发现感染病人白蛋白的分解和分布速率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加;研究表明[5],腹腔感染病人内毒素吸收,刺激Kupffer细胞等产生TNF、IL-1、IL-6,作用于肝细胞抑制白蛋白mRNA表达,最终导致低白蛋白血症。本组资料也显示,MODS病人腹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其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差异都非常显著,前者明显较后者严重,提示感染组MODS病人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除与以上因素有关外,尚有可能与感染后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白蛋白从血管内向血管外渗漏增加,导致低白蛋白血症。

本组72例MODS病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死亡率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白蛋白浓度的降低,死亡率明显上升;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者8例,死亡率达87.5%;从而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MODS病人预后相关,低蛋白血症是严重感染导致MODS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当严重感染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其血清白蛋白浓度较前上升。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危重病人应及早、动态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治疗上应当全面考虑,既要积极调控炎症反应,保护肠粘膜,又要注意均衡的肠内、肠外营养,在炎症反应早期及时阻断炎症反应过程,防止发展为MODS,从而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Kung SP,Tang GT,Wu CW,et al. Serum albumin concentration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acute surgical patients[J].Chin Med J(Tai pei),1999,62:61-67.

[2]王今达,王保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5,7:346.

[3]MoshageHJ, JanssenAM, FranssenJH,et al.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ecreased live synthesis of albumin[J]. Clin Invest,1987,79:1635.

人血白蛋白范文6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深II度烧伤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06-02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除可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外,对烧伤创面局部外敷也有一定疗效。我科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48例深II度烧伤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创面局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外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治疗药物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20%50ml 10g/瓶)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 15ml/瓶)由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凯新牌银锌霜(40g/支)由新乡市华信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病例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对48例深II度烧伤患者48例,其中男40例,女8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7.00±9.32岁。入院时间:伤后0.5~6h。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5例,热液烧伤33例。烧伤部位:躯干或者四肢。烧伤创面深度依据临床通用三度四分法标准诊断【1】,均为深II度烧伤创面,创面面积为4.0×6.5cmm10.0×20.0cmm。不伴有心、肝、肺、内分泌等其他基础疾病。随机选择对象,使用凯新牌银锌霜纱布+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对照组,加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局部外敷为治疗组。每平方厘米创面使用银锌霜0.06g,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03ml,人血白蛋白注射液0.02g。纱布药物量以均匀透明为标准。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镇痛、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针对创面,彻底清除坏死污染泡皮,保留完整清洁泡皮,用1%的碘伏清洗并拭干,依照编号顺序,随机将定量人血白蛋白均匀喷洒在创面银锌霜+ rhFGF高压灭菌纱布上,以纱布湿透不流失为宜,常规包扎。在各规定访视点(烧伤当天为访视点1,烧伤后第2天为访视点2,烧伤后第10天为访视点3,烧伤后第14天为访视点4,烧伤后第21天为访视点5,创面愈合为访视点6),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记录各观察指标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处理不良事件,完成临床试验并整理临床资料。

3 典型病例

男,32岁,农民。在铸造厂上班时不慎被铁水烧伤双下肢,伤后用衣物擦去残留异物后冷水清洗创面约20min,于伤后1小时送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痛苦面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创面起大量小水泡,部分破裂,渗出量大,创面基底呈红白相间,触痛较迟钝,烧伤面积约15%TBSA。伤后予以溶痂、保守换药、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22d后创面愈合,愈合创面疤痕增生最高处高出周围皮肤0.8cmm,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感明显,夜间明显。

4 讨论

深II度烧伤创面能否尽快愈合是影响烧伤治疗愈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真皮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疤痕增生。促进创面愈合是烧伤创面处理的核心问题【3、4】。研究发现,烧伤创面的愈合是极其复杂的修复过程,烧伤后快速封闭创面,如果处理及时且方法得当,可最大程度快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减轻愈后疤痕增生的程度,其修复过程及其愈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局部组织营养、生化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微环境、低氧情况、感染与否等。一个性能优良的创面外敷液可暂时祈祷皮肤屏障功能的部分作用,提供一个利于创面愈合的微环境,有利于创面上皮化或过渡到重建永久性皮肤屏障。

白蛋白在人体内具有维持渗透压、运输功能、调节激素及其药物代谢等功能。烧伤患者烧伤后通过创面血清的流失消耗大量白蛋白,而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中富含高浓度烧伤后人体所需白蛋白,烧伤后患者全身、局部均存在血清蛋白的降低以及免疫力的下降,高浓度的白蛋白局部富集化,生物相容性优良,可形成一层生物性膜,可减少创面营养物质的丢失,增加了组织灌流量,可避间生态真皮层和健康真皮层向坏死方向发展,有利于残存皮肤福建的滋润和间生态真皮的回复,同时起到暂时的体表屏障,防治细菌对内环境的侵害,增强免疫功能并防止感染【5、6】。由于局部微环境的改善,使局部渗出减少,有利于残存健康附件内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加快上皮化,是真皮层修复完整,减轻疤痕增生的程度。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尝试对同一深II度烧伤创面进行局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应用,创面愈合完全上皮化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黎 鳌,扬宗城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12.

[2] 李学良,吕洪德,刘 忻,等.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7):2 123

[3] 杨红明,柴家科,盛志勇等。成批中重度烧伤患者长途转送后的救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2):120-121.

[4] 贾晓明,柴家科,高建川等.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切痂冷冻异体皮移植效果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24(3):186-187.

[5] 谷廷敏,孙永华。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J】。中华整形烧伤杂志,1995,11(4):301-302.

上一篇童话作文

下一篇功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