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心标语范例6篇

献爱心标语

献爱心标语范文1

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

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

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

荐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

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

你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请参加无偿献血!

你血输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

让血液把我们的心连接在一起。

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

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

2019鼓励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语

“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语

有关“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词

献爱心标语范文2

关键词:语言 和谐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2-01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的年龄,冲动、叛逆是这个时期表现在他们身上的共性,这点在许多教育专家对中学生青春期的个性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中学生是一个最难管理、最难交流、最容易和老师产生冲突的群体。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上,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在和他们的交往中,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到他们,甚至引发他们对立的情绪。因此,如何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了我们一线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语言是我们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联系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所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好语言这一交流工具,用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美的富有魅力的呢?实践告诉我们,美的语言应该是爱的载体,是爱的传递与表达。这种语言里有理解有宽容,有鼓励有尊重,有严肃的批评,有真诚的关怀,有科学的引导,有幽默的启迪,总之,这种语言流露着对学生的真爱。只有包含了真爱的语言才具有无穷的魅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运用这种语言和学生交流,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文化知识,轻松地开启智慧之门,还能够彻底化解师生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产生的误会矛盾乃至隔膜,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既然美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有如此重大的作用,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种美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更有亲和力呢?

常言道:“言为心声”。也就是说,爱的语言来源于爱的灵魂。作为教师,想要有美的语言,首先要有一颗热爱一切学生的博爱之心。著名儿童作家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这句话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学生摆在心中爱的位置,才会向他们吐露出爱的文字,才能产生出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是做到爱一切学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有位叫林崇德的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一种广泛的无私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爱,就是林教授所说的那种神圣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这种爱就是冰心老人所说的“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源”。老师的心中只有有了这个教育的基础,有了一颗师爱的心,对待学生的语言才会温和起来热情起来,才能用平等待人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才会像疼爱自己孩子那样去疼爱学生。当老师的爱,如冬日的阳光照进学生心田的时候,那一颗颗脆弱而又冰封的心灵就会悄悄解冻,最后完全向你敞开。

其次,美的语言来源于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人说,当老师,吃的是良心饭,做的是良心事。这句话说的是实情,老师的劳动成果,有时候不是立竿见影的马上就可以呈现出来的,而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教育家的话,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唯有自觉地把全部身心无私地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的教师,才会自觉的加强自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等是教师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也是作为人民教师的最高追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言传还是身教,都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言谈举止,道德形象等等,无不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知识唯有渊博,行为唯有儒雅,言谈唯有风趣,胸怀唯有博大,道德唯有高尚,教师的形象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其乐融融”的教育教学效果。

献爱心标语范文3

论文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渗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由此可见,“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渐进性的、潜移默化的非“灌输式”教育方式。它不以直接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内容为目的,而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生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和爱国热情在感染和熏陶中得到升华。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也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简单的识字、说话、写字等语言任务,同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地进行一段爱国主义宣讲,很难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违背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渗透”方法最为恰当。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受教育者接受一门先进的科学知识需要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到全面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过程。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符合这个循序渐进的规律。由于“渗透式”教育消除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疲倦或者抵制的心理,这种无意识记忆在很长时间内会显出它的牢固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分析

1.增强语文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语文学科是集思想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作用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初中语文的篇目中,无论是描绘祖国山川的壮美景观,反映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抑或歌颂保卫国家而英勇奋战和献身的英雄,都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身为语文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抓住语文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结合教材内容,把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备课、讲课、课后延伸等所有环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自觉地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牢记在自己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发扬历代爱国志士的奉献精神,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具体教材篇章介绍爱国志士的崇高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管是记叙文、散文、诗歌或者小说,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特点,即使是寄情于山水的诗歌,也同样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唤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发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对具体篇章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并把这些要点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反击美国侵略者的具体过程。其学习要点就应该包括学习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志愿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等等。 通过本课的具体学习,要让大家认识到志愿军战士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品质,尤其是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朝鲜人民的友爱,我们应该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要启发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选择?通过层层深化,使学生找到人生正确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心系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像这样,联系课文中具体的人和事,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自觉地吸收了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明显要好于抽象的说教。

3.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语文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同样可以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所以,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由于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其行为多有模仿性。因此,课外实践活动必须坚持选择正面的先进典型,以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进取精神,使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植根于学生脑海深处。比如,开展革命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形式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很受学生欢迎。

另外,写日记也是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引导初中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也会起到规劝自己求上进的良好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日记的这种自主教育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还有编写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等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区分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吸取爱国主义的精华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继承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而且还要剔除那些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形成的落后思想。中国古代,爱国与忠君是紧密相连的,忠君思想中渗透着浓厚的封建意识,对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利的影响,因为君主并不总是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要进行历史的科学分析,并让学生明确,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去看待古人和评价古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改造和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要为“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自己从“灌输式”的单一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渗透”的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青少年学生养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6,(1).

[2]刘长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探索,2003,(8).

献爱心标语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9-01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培植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培养不是为理论而理论, 而是为了使小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使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告诉我们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曾经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史篇章。如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 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这样的民族多么的可爱,我们能不对我们的祖国充满感情吗!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中,令其懂得什么是爱国,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世纪建设者和保卫者。所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爱的情感培养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让爱国主义情感的深植于学生的思想中。

2.在想象中观察插图,渗透德育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叶欣护士长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躺在病床上的情景,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已被叶欣护士长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人物的表情神志,展开想象;此时,叶欣内心会想些什么?她还有什么牵挂呢?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心中有他人,乐于奉献,长大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坚定这样一种认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随着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又会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为基础,以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基本素质和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为根本。

3.以课外阅读能力为动力,日常生活为内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n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日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为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能力。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关键在于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亲身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点燃爱国主义思想的"火把",照亮振奋民族精神的道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凝聚,在自主学习中迸发,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献爱心标语范文5

关键词:教材;思路;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63-01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教社继发行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教科书后,推出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无论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设置上都更加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凸显儿童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教材内容丰富而富有文化内涵,教材呈现灵活而富有亲和力,教材目标清晰而富有整体性。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所带来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一、领悟主题思想,掌舵学习方向

从导语、课文到语文园地,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小练笔,新教材的各项活动皆围绕一个主题,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系统,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有深入的体验,为培养兴趣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新教材对专题选择的认识已从早些年的“语言是一种工具”的理解,发展到现在“语文更是一种文化”的认识,这是教育者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教师需把握这种思想,更新认识,从传承文化、发展精神的角度整体设计一组教材的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活动,从感性上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逐步在理性的层面有所领悟。

如三年级上册八个专题: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以“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为主旨,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培养。“爱的奉献”专题中,“爱”是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课文中闪耀着一颗颗爱的心灵,体现出爱的力量: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自卑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教师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朗读、体验等感性手段,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感想;引导抒发自己的心灵、表达心中的感动;进而把感动落实于行动,奉献自己,关爱他人。

二、拓展文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规定的语文知识中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师生共同解读文化、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新教材正努力体现着这种课程理念,力求引导师生生成全新的语文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课程的意义。

课后“资料袋”在提供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宽带网”的设置,旨在拓宽学习空间,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深刻领悟主题,提升精神境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新增设的“趣味语文”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习得;“成语故事”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系列优化设计,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组教学内容。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单纯的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掌握相关知识,在大量的信息搜索、阅读过程中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感受能力,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三、多项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新教材创设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较好地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如文中感情朗读、背诵等练习,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课后练习中把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练习中增加的一些语言比较的练习,引导学生反复研读,细细品味,可培养学生准确把握语言在不同语境的使用能力。同时,教材还紧密联系实际,安排了适量的“小练笔”,以自主练习为主,训练动笔能力;“口语交际”栏目的提前也体现了教材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看重。

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主导思路,紧扣大纲精神,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增强语感、领略文章的精妙;通过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语言兴趣和表达欲望,提高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重视语言的品味,在进行语言比较和研读时,使学生感受到细微的语言变化对于课文整体表达的作用。

四、渗透人文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新教材的适用性,不仅表现在选文的文质兼美,更表现在选文对人普遍情感的关注。所选文章不仅体裁丰富,包含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和科学小品;语言上更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反映了中外、城乡儿童的生活故事;《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反映了领袖、科学家们优秀的品质;《掌声》《给予树》通过孩子们之间爱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就在身边;《孔子拜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反映了中华优秀的文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献爱心标语范文6

幼儿园名称:少儿外语双语幼儿园

幼儿园性质:自愿举办,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

基本情况:

建立时间: 我园建于20zz年z月z日,

建立地点:园:请记住我站域名址位于伊通中心大街,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现有房屋15间,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除正规的教室外,还有标准化的教师办公室、厨房、休息室,院内场地较大,儿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班型设置:现设有学前、大、中、小班12个班,

教师员工:幼儿教师10名,保育员1名,保健员1名,

社会影响:完全达到上级规定的各方面要求。在县、市教体局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怀下,经过我园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我园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办园宗旨:

爱心与创新求生存 质量与特色谋发展

情商与智商共育 个性与群体相宜

人格与体格并重 教育与保育结合

启蒙与启智相承 人文与科技同步

双语与数码相融 课堂与家庭互动

办学目标:

清华少儿外语双语幼儿园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协调发展为已任,认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园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促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的良好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由于培养目标正确,与现在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我园培养出的幼儿在德、智、美、体、劳等方面均得到了家长及小学教师的认可,我园的生源及规模不断壮大。

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把幼儿园办成孩子温馨的家、家长放心、有特色上等级的良好幼儿园。师资质量保证。教师持证上岗。精心育苗、无私奉献。

以教代会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办特色教育,创教育品牌,迎来璀璨阳光。

课程设置:

开设有语言、认知、英语、、音乐、美术、、游戏识字、社会公德教育、手指操、幼儿娱乐设施齐全。置力于全面提高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能力。

办园能力:

幼儿园主办人具备的条件:资金雄厚 社交变通 教师精良

1.幼儿园秉承“一切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经营理念

2.由具有抱负、钟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冯敬平女士出资创办的,是伊通县首家融半日制、全日制、寄宿制为一体的多方位为家长服务的民营特色英汉双语幼儿园。

上一篇教师节标语

下一篇学雷锋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