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女范例6篇

母与女范文1

第一次对父母的人格定位,是子女七岁前,对父母形象产生相应的心灵感受。这时,子女本能地依据马斯洛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前两项低层次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逐步感触、认识父母对自己生存、生活方面表现出的爱。这是出自血缘亲情的骨肉之爱,真、善、美天然地注入其中。子女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受中,对父母人格做出定位。

第二次对父母的人格定位,是子女步入学校乃至进入成年期。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复杂的背景下对父母的形象做出的人格定位。这次人格定位,依然同步于子女生理与心理的发育过程,自觉不自觉地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后三次高层次需要,即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父母形象做出是非分辨、荣辱感悟和人生价值的界定。此时,子女心里已逐步掌握理性判断事物的新标准,他们站在既是亲情又超乎亲情的视角之上,对父母的言行举止、人生价值、社会奉献重新审视定位。这中间要经历一个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复杂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子女在进入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接触的事物,有些情理、是非与父母教育的并非完全相同,于是,他们对父母的教育发生疑问,甚至否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判断与选择,他们会对父母再次做出新的人格的定位。这次人格定位不同于第一次人格定位,是一次理性认识的飞跃。对父母做为社会人的人格定位,对自己初步的人格奠基均为逐渐成型。子女未来对社会的责任,人生价值的取向,将从这次人格定位的基点上起程。

两次人格定位,亲情与情理教育的水乳交融,不断强化着父母形象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力。孩子对父母不同的人格定位,向孩子展现出不同的人生图画。人格完整、品行端正,公正勤谦、奉公守法的父母,其行为与社会公论所一致,就会成为子女崇拜的偶像,父母的言行就会成为子女成长的阳光雨露,子女就会发自内心地去效仿父母的言行,做一个高尚的人。反之,倘若父母自私自利、为富不仁、贪脏枉法,行为与社会公论相悖,子女心灵就会遭到污染或扭曲,心理世界就会变得灰凉暗淡,看问题偏狭、极端,行为也可能误入歧途。

不过,父母人格与子女人格毕竟不是复印出来的,也不会完全随缘遗传。子女对父母的言行或模仿,或继承,或选优,各人自作主张。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母与女范文2

关键词:叛逆与勇敢;难看与美丽;多情与专一;伟大与卑微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125-01

母亲的小名“小桃红”,俗称指甲花,也称好儿女花,是最易生长、生命力强,但也最卑微的花,母亲的生前际遇如同此花。作者以槭冷静及贴合生存的笔触,将内心的伤痛一点点晾晒出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母亲形象。

一、叛逆与勇敢

母亲是叛逆的,也是勇敢的。她的家乡在忠县,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城市,她乘船逆流而上来到重庆。母亲是逃婚出来的,逃婚对她来讲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她的骨子里刻上的叛逆性格。

母亲的叛逆让她逃离了童养媳的婚姻习俗,也让她遇到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是一个炮哥头子,只是因为她的叛逆,让炮哥头子看上了她。炮哥头子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她被捆绑在木桩上,发辫早已散开,有几绺飘拂在她的面颊。漏进棚的光线像故意落在她的身上,显得她皮肤健康细嫩,睫毛黑而长,嘴唇傲气地紧抿,在愤怒中潮湿红润。工头的皮鞭在挥舞,她挣扎着,有一股抗争到底的狂野劲儿。”①炮哥头子的这一伸头,就被母亲的美貌勾掉了魂。母亲那天早晨的倔犟,使那个袍哥头儿觉得有趣,竟然还有这么个乡下妹崽,不仅不顺从,被捆绑鞭打了还不愿服个软,也不愿说个求情话,让工头下不了台。

而当母亲与袍哥头子结婚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日益遭到炮哥头子的冷落,不能满足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习俗,母亲骨子里的那份叛逆又开始出现了。她一气之下一手抱女儿,一手拎包袱,就逃回了家乡忠县。因为按照家乡祠堂规距,已婚私自离家的女人要沉潭,在家乡呆不住,母亲在家里躲了三天就返回了重庆。这便是一个叛逆与勇敢的母亲形象。

二、难看与美丽

每一个母亲都是美丽的,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以及时间的沉淀,她们的外表不再那么华丽,所以“我”的记忆里,就从未见到她的母亲美丽过,甚至好看过。或许是“我”自己,故意抹去记忆里的母亲可能爱看的形象。看着“母亲一步一步,变成现在这么个一身病痛的女人的,坏牙,补牙,牙齿掉得差不多。眼泡浮肿,眼睛混浊无神,眯成一条缝,她透过这缝看人,总认错人。她头发稀疏,枯草般理不顺,一个劲掉,几天不见便多了一缕白发,经常扣顶烂草帽才能遮祝她的身体好像被重物压得渐渐变矮,因为背驼,更显得短而臃肿,上重下轻。走路一蹩一拐,象有铅垫在鞋底。”②因为下力太重,母亲的腿逐渐变粗,脚指张开,脚掌踩着尖石碴也不会流血,长年泡在泥水中,湿气使她深受其苦,母亲就这样常年累月收到生活的侵蚀。

当母亲过世之后,“我”回到重庆老家,看到冰棺的母亲:“母亲脸紧绷,嘴唇也一样,不过样子安详。她瘦了几轮,脸小小的,戴着黑帽,像个道姑,身子也异常瘦小,胳膊和腿全是骨头,感觉整个身体缩短。脚上一双黑布白边鞋,却是38码。她的手布满了老年斑,手指多节和青筋突出。”⑤而“母亲的遗像,齐耳短发,一件最普通的灰色外套,里面一件白衬衣,纽扣系得规规矩矩。看上去四十岁上下,眉眼秀丽,嘴角微露笑意,眼睛亮堂,整个人平和,却有一种不认命的执拗,甚至带点反抗的意味。算起来,那是她在船厂做抬工和烧锅炉的时候。”⑥

“我”的印象里,母亲是难看的,“我”很难想象她的美丽,但是母亲曾经美丽过,在无知的岁月里,母亲是美丽。只是经过了生活的磨难,母亲的外表不再如年轻那般雍容美丽,取而代之的是臃肿,肥胖已经浑身的臭脾气。

三、多情与专一

母亲是一个女人,她也曾年轻过,漂亮过,甚至多情过。她的一生里,有很多个男人,包括炮哥头子,“我”的养父、生父,以及后来的翦伯伯。

“当她知道袍哥头子被捕了,她挺着大肚子,抱着女儿在家里战战兢兢。有人悄悄给她捎来口信,袍哥头子在监狱里,要她带女儿去监狱看望他。虽然她犹豫不决,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是第二套清晨,她红肿着双眼,出了家门。母亲大着肚子在监狱门口小房间里,报了名字,登了记,却没能被允许见面。反落了个记录在案,坐在回南岸的过江轮渡上,她气恼万分,但一点也不后悔。”⑦

母亲与父亲是生活是一种安定。从母亲的描述里,“我”感觉到她也一样爱父亲。“她说她不爱父亲,却为父亲做从未为作者生父做的一切,她的孤独,她的心事,只能向佛诉说,她没有一个听众,连她这刻对我说的,也是声音轻得不能再轻。知道眼瞎耳聪的父亲未睡着,听力神奇地好,一层薄薄的楼板也没用,她不愿意伤害父亲,她认为自己伤害父亲已经够多的了。”⑧她希望自己能够死在父亲后面,因为父亲眼睛不好,要是她去了就没有人照顾父亲了。当她和生父好了之后,最终闹上法院,最后还是选择了父亲和六个孩子。

而母亲与作者生父的感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最后如同长江里的泥沙,沉了底。“我”一直相信,母亲是爱着作者生父的。因为生父的出现,母亲开始了烫发,她回到了那段初做嫁娘的岁月,一生中不多的快乐时光。生父的出现,她记起自己是个女人。“她能够听见空中隐隐传来的他的声音,他在说他在想她,他要见她,他不能没有她,她也不能没有他。她拒绝听,如果她性格软弱一些,狠不下心肠,如果她不强迫自己耳朵聋,她就能听到,她会立即扔掉扁担,比任何一个热恋中的女人还要疯狂,不顾一切地冲下山去,冲过江去。”⑨这是母亲在灾难年头里最深刻的爱情。

翦伯伯出现在母亲贫血的时候,那时母亲在白沙坨造船厂当抬工。翦伯伯对母亲很好,吃饭时给母亲倒了杯水,他眼睛看母亲,发着灿烂的光。母亲在回去的路上,心是安定温暖的。

四、伟大与卑微

母爱是伟大的,每一个母亲都因哺育自己的孩子而伟大。同样,这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生儿育女把六个子女养育成人,她去工厂工作当抬工抬泥沙,即使再苦再累也努力坚持补贴家用。她把她的青春,奉献给了南岸野猫溪的那个吊脚楼,给了一个有着六个儿女的家庭。

她背着女儿给人家洗衣为生,她做临时工抬杠子,做着男人们才做得来的苦力活,来养活她的六个子女。人间的苦难,一桩桩地,都被她柔弱的肩膀扛过去。即使在儿女们长大以后,开始行走各自人生的坎坷路途,母亲始终以她独有的方式爱着她的儿女们。

但是,因为母亲曾在父亲离家工作的那段时间和“我”生父相爱并怀孕生下“我”,在这件事情上,她的内心深处沉淀的是不安、内疚。她认为是自己给无辜的子女带来了屈辱,她对家其他的孩子都总是采取一种卑微的姿态,把一腔委屈和悲痛留给自己。

母亲晚年的时候,她一个人在江边捡垃圾,她以捡垃圾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疼痛,在江边的垃圾山上去寻找那已逝去的爱,直到死去。她一直对说她很好,很幸福,她不让“我”担心,不想让“我”难堪。其实她知道,如果告诉了“我”她晚年的遭遇,只会让家里的其他儿女更加厌恨“我”,只会让“我”更加难堪。所以,她选择卑微的方式,饿了去江边捡垃圾,病了,也不去医院卡医生。只是因为年轻时候的一件错事,她怀着卑微的心情度过了晚年孤独的一生。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真实的,平常的,坚韧的母亲形象,母亲经历了许多苦难和不幸,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儿女们的爱,她不被苦难压倒,而以终生的爱来呵护子女,以她自己的方式爱着她的儿女,爱着这个世界,演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

参考文献:

[1]专著:①②③④⑦⑨虹影.《饥饿的女儿》[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母与女范文3

房屋赠予了女儿,可又担心女儿不孝,便让她立下字据承诺孝顺父母作为赠予的条件。随着父亲去世,母亲年老多病,母女在赡养问题上矛盾激化,还将官司打到法院。那么,孝与不孝,是由道德评价还是由法律裁判?

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父母留后路,附加孝道为条件

95岁的林秀敏是江苏苏州市人,其与丈夫孟海涛育有两子三女。最小的女儿孟晓丽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却逢上上山下乡,作为“知青”被派到新疆支边。后来,孟晓丽在新疆成了家,育有两个女儿。因牵挂孟晓丽孤身在外的艰辛,林秀敏夫妇将两个外孙女的户口从新疆迁移到苏州,并将外孙女接到苏州与自己生活。

林秀敏夫妇原居住处建筑面积约135平方米。1993年拆迁时,他们的长子和次子各分得45平方米,余下的45平方米归在自己名下。后来,林秀敏夫妇通过产权交换,他们及两个外孙女拥有由拆迁办安置建筑面积65.09平方米的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交换差价1.45万元,经协商,孟晓丽和父母分别支付1.05万元和4000元。

1996年,孟晓丽与丈夫退休后决定回苏州定居。林秀敏夫妇十分高兴,决定将自己的房屋赠予女儿。10月14日,林秀敏夫妇与孟晓丽签订了赠予合同:他们自愿将65.09平方米住房赠予孟晓丽,他们在该房屋内居住直至去世为止。次日,双方到了公证处对合同进行了公证。孟海涛为避免日后子女因房产而发生纠葛,便立下书面材料:对于上述45平方米老屋,由长女孟晓梅、次女孟晓琴、三女孟晓丽各得15平方米。考虑到长女、次女已有住房,他们决定将房屋产权全部移交给孟晓丽。

在办理房产过户的过程中,林秀敏隐约有些不踏实的感觉。对于父母的担忧,孟晓丽也十分理解。10月31日,孟晓丽夫妇向父母作出书面保证:父母对房屋有居住权直至天年,在父母健在时,赡养好二老的生活起居;在手头稍宽裕时,归还父母垫付的4000元房款,并在大家知道实情后补偿给姐姐孟晓梅、孟晓琴2500元至3000元。1997年4月22日,林秀敏夫妇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至孟晓丽名下。两天后,孟晓丽将拆迁产权交换差价款4000元归还给了父母。

弃母不理18天,母告女儿撤赠予

母与女范文4

乖乖女遇到强势妈

1982年6月12日,车晓出生在大院。她的父亲是著名的配音演员车晓彤,母亲则是话剧演员王丽云,祖父母也是文艺圈人。

成长在艺术世家的车晓,婴儿时期就被大人抱着当“道具”上镜,四岁就开始出演小品、话剧、电视剧,但由于出演的都是悲情角色,一上台就得哭出来,车晓经常被妈妈安置在角落里默戏,酝酿情绪。这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勉为其难!

儿时的车晓乖巧懂事,在父亲的眼里简直是天仙,奶奶一家人都视她为掌上明珠。提起她,全家人都是赞美之词。往往这个时候母亲王丽云就是那个扮白脸的人,车晓无论做什么,做得多完美,在妈妈这里都得不到一个“好”字。她考试考到90分,王丽云说太差了,她考到100分,王丽云认为是应该的。车晓心想如果有110分就好了,妈妈就满意了。

少女时代的车晓性格安静,学校里很多男生都很喜欢她的淑女范,经常给她塞小纸条。车晓每次都特别害怕,收到纸条就赶紧给人家退回去。

王丽云不但对自己要求严苛,对车晓要求也很严格,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像所有的中国母亲一样,王丽云几乎事无巨细替女儿做决定,安排女儿的学习和生活,车晓百般不适应。尤其在父母离异后,车晓和王丽云越来越不对付。俗话说“蔫萝卜不少出菜”,车晓就是那个蔫但有主意的女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而车晓的反抗和不顺从都藏在骨头里。

王丽云察觉出车晓的不在状态,她意识到不完整的家庭对女儿的成长不利,女儿需要母爱,也需要父爱。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她让前夫车晓彤定期来看女儿,带女儿回奶奶家。逢年过节,她把车晓打扮一新,送到奶奶家,和一大家子共享天伦之乐,而她自己却一个人在家里煮速冻水饺。

陪女儿走过叛逆青春

和别人家的孩子不同,车晓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18岁那年,她面临高考。车晓的脾性随她父亲,性格散漫恬淡,为人单纯,淡泊名利,王丽云觉得车晓的个性不适合当演员,她不想让女儿进娱乐圈。她一会儿觉得车晓做律师不错,一会儿觉得车晓学金融挺好,她征询车晓的意见,车晓对这两个专业都不感兴趣,声称:“没感觉的事做不来,我不想天天给人家打官司,不想天天帮人家存钱。”

王丽云没能拗过内心倔强的女儿,车晓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车晓的从业之路并不平坦。王丽云托朋友给车晓介绍的角色,到了开拍那天,车晓公然罢演,连面都不露了。王丽云问车晓怎么回事,车晓振振有词地说:“我压根就不想演,我要自己去谈剧本。”有父母铺路,对于新人来说这是多好的机会,可对于车晓来说,每当别人介绍她“这是王丽云的女儿”时,她都非常反感。

那会儿,车晓每次跟着妈妈去电视台做访谈节目都很被动,对于王丽云来说,做节目就像过年一样,对于车晓来说,在节目里做妈妈的陪衬是天底下最痛苦最煎熬的事。

家里有亲戚在欧洲,王丽云打算送车晓去德国留学。当时,车晓的初级德语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王丽云赶着去外地拍戏,临走之前在德语中级班给车晓报了名,交了培训费,嘱咐老师好好辅导车晓。

车晓在培训班待了没几天,她内心的小宇宙就爆发了,退了学费并挥霍一空,借了同学的一条狗带回家养着。王丽云拍戏回来,看到车晓在家遛狗,问她为什么没去上课。车晓说她没去学德语。王丽云急了:“我都给你交过培训费了。”车晓轻描淡写地说:“学费,退了。”“钱呢?”王丽云厉声喝问。“花了!”车晓一脸平静。

王丽云是国家一级演员,和赵丽蓉、赵本山合作演过春晚小品,参演过《幸福像花儿一样》《婆家娘家》《岳母的幸福生活》《妯娌的三国时代》等家庭剧,在圈里名气很大,人送绰号“婆婆专业户”。她开口,导演和制片人都会给她面子,偏偏车晓不买账,拒绝母亲的推荐,说啥也不肯走捷径。王丽云无奈,搬来前夫车晓彤做女儿的工作,在父亲和颜悦色的劝说下,车晓这才放下芥蒂,对戏不对人,王丽云引荐的好的剧本合适的角色,她才肯出演。

车晓不仅在学业、事业上不服管,在生活中也让王丽云伤透脑筋。车晓大学毕业后,王丽云便心急火燎地牵线搭桥,逼着她去相亲,唯恐女儿成为剩女。只要妈妈一提“相亲”这两个字,车晓就烦不胜烦,她对于目的性太强的交往有抵触心理。母女俩话不投机半句多,经常为这些琐事争吵起来。

王丽云习惯于对女儿的生活、工作、情感横加干涉,爱着急瞎操心,车晓和她的战争往往一触即发,每次都是前夫在旁边打圆场,做和事佬。王丽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她把工作中的强硬作风带到了家庭里,带到了和女儿的相处中。她也认识到夫妻两人即便离婚了,在教育子女上,也要步调一致,不能娇惯纵容孩子。

纵然母女俩观念不同,但毕竟血浓于水,王丽云都放低姿态了,车晓也渐渐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与母亲的战争暂告一段落,车晓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定的女孩渐渐地在演艺界崭露头角。2009年,车晓首次参演电影《非诚勿扰》的“性冷淡”一角,那句“一年一次”的台词让观众忍俊不禁,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车晓一举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和第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女配角提名,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

“母女花”华丽绽放

2012年,车晓与李兆会由于性格不合办理了离婚手续。王丽云是看手机报新闻的时候才知道女儿和女婿离婚了,尽管她非常生气――女儿不和她商量就擅自做决定,但作为过来人,王丽云深谙女儿心里的痛苦,她没想到女儿会走她的老路。

离婚后,车晓很长时间接不到戏,外界的传言已经将她妖魔化,有很多人甚至觉得她不缺钱,不需要拍戏。车晓索性修身养性,等待机会。机遇这东西素来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风波过去,车晓又活跃在荧屏上,相继出演了《浦江危情》《大男当婚》《破局》《别逼我结婚》等影视剧,片约一个接着一个,她专心拍戏,一猛子扎到工作中。王丽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了解自己的女儿,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心里有再多的苦也不会说出来。

车晓出道多年,绯闻极少,作品虽然不多,但部部堪称上乘之作。从《沉默的证人》《大院子女》里的女配角到《艰难爱情》《南下》里的女主角,车晓塑造的每个角色都生动鲜明,有个性,这和生活中温婉可人的车晓大有不同。随着她的名气渐涨,人们不再说“这是王丽云的女儿”,而是这样介绍王丽云:“这是车晓的母亲。”天下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王丽云一直以女儿为荣,只是她不善于表达对女儿的感情。

演艺圈里,很多母女、父子热衷同台飙戏。对于和母亲同台演戏,车晓非常抗拒,王丽云也不赞成。母女俩甚至发下“有我没她,有她没我”的“誓言”。

在岁月的洗礼中,车晓和王丽云这对母女,终于握手言欢。在都市情感剧《满仓进城》里,一向走高冷路线的车晓,饰演了一个接地气的角色“景梅”,而王丽云一改恶婆婆的形象,饰演了一个温情的婆婆。剧内,母女俩的倾情表演催泪感人,剧外,母女俩约定谁也不许去探班对方的戏。

母与女范文5

2013年7月13日,杨瑛去女房东周丽萍家交房租,敲门无人应答,用手轻轻一推,门竟然开了。客厅里的景象让杨瑛惊骇:茶几上摆放着水果、生日蛋糕,及一副裹着黑纱的遗照;周丽萍斜靠在沙发上,嘴角挂着白沫,身边是一个空置的安眠药瓶……杨瑛惊恐叫来丈夫魏东,小两口七手八脚将周丽萍送往昌平医院。经紧急抢救,周丽萍苏醒过来,她竟然指责杨瑛:“为什么救我?我活着比死还痛苦,为什么不让我死?”周丽萍的绝望,刺痛了杨瑛的心!

原来,49岁的周丽萍是一位悲情失独妈妈。她是北京人,丈夫田学志敦厚体贴,儿子田军聪明帅气。2011年7月13日,21岁的田军在丰台区青龙湖野泳,意外溺水身亡。一夜之间,周丽萍的幸福被撕得粉碎。送别儿子,周丽萍与田学志因悲痛过度互相指责埋怨,甚至多次发生肢体冲突,婚姻裂痕无法弥补。2012年3月,这对失独夫妇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异半年,田学志重组家庭,周丽萍却始终走不出丧子阴影。人生双重打击下,她失眠、内分泌失调、精神恍惚,提前从北京公交系统内退。

7月13日是田军忌日,周丽萍在家祭奠儿子。她将儿子的短暂生命轨迹回顾一遍,对尘世再无留恋。下午1时,她吞服30多片安眠药,试图追随儿子去天堂……得知周丽萍的遭遇,杨瑛心情沉痛,在她身边坐下来安慰道:“这样折磨自己,田军在那边也不会安心。好好活着,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周丽萍情绪失控:“我心里的痛没人懂。”周丽萍的父母都已去世,唯一的亲人哥哥在广州定居。茫茫人海,房东房客相遇也是缘分,杨瑛请假在医院照顾周丽萍。

1989年出生的杨瑛是辽宁丹东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一家银行上班。参加工作不久,她和魏东买不起婚房,在北京租房住。几年前拆迁时,周丽萍在昌平天通苑小区分到三套房,离婚时田学志分走一套。周丽萍自住四楼的三居,将三楼的两居出租给杨瑛夫妇。失独后,家成了周丽萍的小宇宙。她将宠物犬改成儿子的名字,拒绝与人交往。3天后,周丽萍出院了,杨瑛努力与她产生生活交集:每天出门上下班回家,她都要上楼与周丽萍打声招呼;双休日去超市采购、逛商场,杨瑛也叫上周丽萍。她还故意将衣服、被褥、鞋子晾在院子里,让周丽萍替她收。感念杨瑛的温情,周丽萍连续3个月减免房租300元,这对房东房客相处得像亲人……

2013年10月,杨瑛的父亲杨守国来北京探亲。53岁的他经历过丧偶、下岗等命运变故,饱经沧桑。从女儿那里得知周丽萍的人生遭际,杨守国心生莫名疼惜。10月13日,周丽萍的宠物犬走丢了,她下楼向杨瑛求援。杨瑛上班还没回家,杨守国主动陪她到小区周边寻找。天黑了,两人终于在立交桥下找到了宠物犬。杨守国送周丽萍回家,见她家里只有客厅的灯是亮的,轻叹一声:“你过的哪是正常人生活?”周丽萍眼里淌泪。

次日上午,杨守国买来灯管,站在人字梯上,将周丽萍家里坏掉的灯全部换下。周丽萍递给他200元,杨守国眼一瞪:“你这是干嘛?”“物业上一次门收费100元,算上灯管共200元,请收下。”杨守国手一挡:“帮这点小忙算个啥?真要感谢就陪我去北京景点走走,给我当向导。”周丽萍不愿欠对方人情,同意了。

10月16日,两人戴太阳帽、着休闲服,背着水果和糕点出发了。周丽萍领杨守国游览颐和园、故宫、北海、长城……虽是北京人,周丽萍多年没光顾这些地方,与杨守国一样兴奋激动。10天时间,两人游览了北京三分之二景点。不知不觉间,周丽萍话多了,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11月3日傍晚,杨瑛站在阳台上晾衣服,看见父亲与周丽萍并肩往家走。父亲背着周丽萍的包,她拎着父亲的水壶,两人有说有笑,神情亲昵。杨瑛的心突然一动:父亲与周阿姨生活阅历相似,脾气相投,且都是单身,何不撮合他们? 一袋喜糖将幸福打回黑暗

当晚,杨瑛悄悄问父亲:“爸,你对周阿姨印象怎样?”杨守国实话实说:“她心地善良,重感情,人不错。”“我想撮合你与她在一起。”杨守国嗔怪道:“我一个外地人,没房没车,人家凭什么看上我?”父亲貌似反对,实则间接表明了态度。

2013年11月9日,杨瑛试探周丽萍:“阿姨,你应该有人疼有人爱,再成个家吧。”周丽萍一声长叹:“我一个满身伤痛的50岁女人,哪个男人会爱我?”“我爸对你有好感,你是否讨厌他?”一个多月接触,周丽萍眼中的杨守国乐观稳重、有担当。扪心自问,她也渴望有个温暖的家,杨守国的出现,唤醒了她作为女人爱的本能。周丽萍不想错过杨守国,委婉地说:“你爸是个好男人,我有什么资格讨厌他?”杨瑛心中有数了。

女儿挑明关系后,杨守国对周丽萍紧追不舍,两人相爱了。两位长辈虽没成婚,杨瑛将周丽萍当继母孝顺。杨守国给周丽萍包东北水饺,拓展她的生活空间,引导她忘记过去……周丽萍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情已水到渠成,12月16日,两人在昌平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回家路上,杨守国歉意地说:“与我这个外地男人结婚,你亏了。”周丽萍感慨道:“我已死过一回,什么都看开了,房子车子都是身外之物,找个爱自己的男人才是最重要的。”随后,杨瑛帮两位长辈一道布置婚房。三个人努力抹去家中田军的生活痕迹:周丽萍将宠物犬改回原名;田军溺亡当天早晨吃剩的半块面包,一直被周丽萍封存在冰箱里,而今她扔进了垃圾桶;田军的运动鞋、网球拍、电脑,被杨瑛捐给了慈善机构……

当杨守国准备清理储物间时,被周丽萍拦住了:“这个不许动!”杨守国不解:“为什么?”“这是我的秘密。”杨守国还想刨根问底,杨瑛悄悄拽父亲衣角:“阿姨不想说就别问了。”杨守国心中落下了谜团。2014年元旦,杨守国与周丽萍在北京低调结婚。杨瑛送给周妈妈一条项链,动情地说:“你和我爸都不容易,我希望你们晚年幸福,白头偕老。我19岁时妈妈肝癌去世,现在又有了妈妈,希望咱们的生活都圆满。”周丽萍热泪盈眶……

杨守国多年前从辽宁丹东轮胎厂下岗,没有固定工作。婚后他在北京定居,与周丽萍在小区附近盘下一家烟酒店。婚房是妻子的,烟酒店的启动资金也由她提供,杨守国以感恩之心经营婚姻。婚后半年,周丽萍气色好了,血压也恢复正常。父亲与继母的日子活色生香,杨瑛再无遗憾。

2014年6月8日,周丽萍上超市购物,儿子的发小送给她一袋喜糖:“阿姨,我昨天结婚了。”周丽萍的心突然一阵剧痛:要是田军还在,也该结婚了。她含泪给对方祝福,黯然转身回家。这袋喜糖,撕开了周丽萍心底的创伤,她沉浸在对儿子的回忆中,懊悔自己不该让儿子出门野泳。杨守国知道妻子又被田军“绑架”了,黯然问女儿:“你周妈妈这样下去怎么行?我该怎么办?”一时间杨瑛也束手无策。

6月23日深夜,杨守国一觉醒来,见妻子又不在身边,便悄悄起床。周丽萍在洗手间,储物间的灯亮着,杨守国推门一看,吓得魂飞魄散:里面挂着一块恐怖黑布,木凳上摆放着田军的骨灰盒,墙壁密密麻麻贴着数十张田军的照片……几分钟后,周丽萍从卫生间出来了,杨守国愤怒地说:“你将家里当灵堂,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周丽萍吼道:“谁让你进去的?”担心半夜吵架影响邻居休息,杨守国怒气冲冲返回卧室,下半夜他再也没合眼。

此后,杨守国想起储物间里的灵堂,就觉得阴森恐怖,头皮发麻。他多次与周丽萍交涉,要求清理储物间,将田军的骨灰盒送到骨灰堂。周丽萍冷漠地说:“既然你容不下田军,那咱们离婚。”杨守国向女儿诉苦,杨瑛安慰父亲:“你就迁就周妈妈吧,这是她对儿子的最后一点念想。”但父亲与继母这种生活状态很不正常,如何才能让周妈妈彻底告别过去,真正开始崭新人生?杨瑛苦恼不已。7月中旬,网上一则消息让杨瑛有了主意…… 女儿与继母同做妈妈

原来,杨瑛无意中从新浪网了解到:安徽合肥失独母亲盛海琳痛失爱女后两次自杀,与丈夫婚姻岌岌可危。2010年5月,60岁的盛海琳通过人工授精,诞下一对健康双胞胎。从此,这位悲情失独妈妈迎来了人生春天。

7月14日,杨瑛将盛海琳的资料打印出来,摆在周丽萍面前:“周妈妈,你比盛海琳年轻10岁,完全可以再孕育宝宝。”儿子溺亡那年,周丽萍才47岁,想过再做妈妈。因与田学志感情破裂,她将这个念头深埋心底。而今杨瑛再次提及,周丽萍孕育宝宝的念头复苏。她对杨瑛说出心里话:“你爸会同意吗?我和他的身体状况允许吗?”“爸爸工作我来做,至于身体情况,等体检后再说。”

两天后,杨瑛将自己和周妈妈的想法告知父亲,杨守国表示反对:一是他已54岁,抚养孩子吃力;二是担心高龄产子,孩子不健康。杨瑛与父亲交心:“爸,周妈妈只有再生个孩子,才能彻底从感情上与田军剥离,过上正常人生活。这对她和你们的婚姻是双重救赎。”杨守国犹豫不决:“你的话有道理,可我还是有顾虑。”女婿魏东向岳父承诺:“爸,尽管放心,以后你们老了,我和杨瑛替你们照顾孩子。”妻子和女儿女婿结成联盟,杨守国没了退路,同意了。

随后,杨瑛陪父亲和继母赴北京301医院体检。经过十多项专项检查,两人生殖系统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完全符合孕育宝宝的条件。然而,周丽萍20年前就上了节育环。7月23日,杨瑛和父亲陪继母接受取环手术。一个星期后,周丽萍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回家休养。父女俩将她当国宝呵护:杨瑛咨询专家,为继母制定了一份促排卵的食谱,她将南瓜、羊肉、莲子用文火慢炖煲成靓汤,陪继母一道喝;杨守国包揽一切家务,不让妻子沾冷水。他戒烟戒酒,每天早晨围着小区慢跑3000米,为孕育宝宝做准备。

经过大半年调养,2015年3月,周丽萍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杨瑛向继母透露一个小秘密:“周妈妈,我搭你的顺风车一起怀孕,以后咱们买奶粉、童车、童鞋,还可以享受批发价。”周丽萍被继女的诙谐逗笑了:“好呀,我们一起做妈妈。”这年4月,杨瑛率先怀孕,周丽萍却始终不见动静。她沉不住气了,经常问杨瑛:“我是不是怀不上了?”杨瑛宽慰道:“医生说你能做妈妈,肯定没问题。”5月26日,周丽萍出现低烧、双腿浮肿,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怀孕了!一家人心里暖意融融。

此后,这对母女一起做孕妇操,一起去超市买酸杨梅,结伴上医院做孕检,互相交流怀孕体会……关系更加亲密。宝宝4个月时,开始在周丽萍肚里拳打脚踢,她整个身心被母爱充盈。2015年10月,周丽萍将储物间钥匙交给杨守国:“我全部感情都在小宝宝身上,不会再去储物间了。”杨守国的心结解开了。

2016年1月13日,杨瑛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男婴。2月19日,51岁的周丽萍也在同一家医院,生下一个可爱女婴。宝宝体重6.2斤,身体一切正常。想起艰难孕育宝宝的过程,周丽萍与丈夫相拥而泣。杨瑛逗继母开心:“我家宝宝虽然早出生一个多月,还得叫你的女儿小姨呢!”周丽萍破涕为笑。此后,母女俩一起在家里坐月子,一起给宝宝喂奶、洗澡,互相交流育儿心得。周丽萍年龄大,奶水不足,而杨瑛奶水过剩,她经常让襁褓里的小妹妹吃自己的奶。新生命让周丽萍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丧子伤痛烟消云散。

母与女范文6

我所在的单位是1998年成立的,档案工作没有任何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一边加强档案工作的业务学习,一边向兄弟单位的同行们虚心请教,边学边干。2001年,在上级业务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综合档案室终于成立了。那一天,我在档案室待了很久,那种复杂的心情至今让我难忘,这中间有困惑、有苦恼、有收获,也有欣慰。

2005年,我和丈夫拥有了我们的爱情结晶。怀孕期间,我的妊娠反应特别强烈。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一直坚持上班。一天,当我正在整理档案的时候,肚子里的小家伙突然踢了我一脚,好像在告诉我:“妈妈别太累了,注意休息。”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了当初档案室成立时自己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原来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体会,让我感受到档案工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事物,我有理由,更有义务在档案工作中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心血。

2005年9月,女儿降生。为了不拖工作后腿,休完产假之后,我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由于有了心理准备,我很快就适应了角色的转变。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好女儿,生活中,我会为女儿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而欣喜;工作中,我会为档案工作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而高兴。虽然很累,但我感到充实,“累并快乐着”是我那段时间最真实的写照。对于档案人员来说,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档案的收集。由于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各科室的兼职档案员对档案工作也不熟悉,档案资料要么迟交,要么就不全。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种感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顽皮又不听话的那种感觉。但我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指导。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事们逐渐理解了我的工作,现在,只要有了新的档案资料,他们都会主动打电话或者直接送到档案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