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例6篇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1

小学生愚人节小故事四则一愚人节那天,全班都做好了愚人的准备,连我这个在老师眼中连续5年的三好学生也不例外,大家都筹备着“阴谋”。

一大早,大家早早地来到学校,我刚到,有人就笑嘻嘻地对我说:“xx,你鞋带掉了。”我看都不看,“恭恭敬敬”的回答:“谢谢提醒,我没穿有鞋带的鞋子。对了,老师说找你。”

他信以为真,马上上去,不一会儿,他怒气冲冲地跑下来,对我吼道:“xx,你竟敢骗我!”我嬉皮笑脸的说:“谁叫你刚刚骗我,不过,愚人节快乐!不要生气,生了气你就是愚人喽。”他才转悲为喜。

第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走进教室,问:“昨天谁没有背alet“learn?“为了整一整老师,全班人齐刷刷的站了起来,老师一看,连几个学霸也没背,就拼命的骂我们,可我记得当时学霸们都背了,但我心里正在狂笑,老师被耍了。全班人一下课就交流耍老师的感受,都笑弯了腰,

不知不觉,一天的愚人节就这么过去了,可我一想到被别人耍和自己耍了别人时的样子,心里快乐极了。

小学生愚人节小故事四则二早在愚人节前的几天里,我就开始计划着跟妈妈开个玩笑。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几个方案:要么把隐形墨水滴在妈妈的衣服上,要么把玩具蛇放进妈妈的被窝里,要么。。。。。。不行不行,这样的做法都有了先例,妈妈肯定不会上当的。

为了找到更好的办法,我去了一家EG商店(恶搞商店)。一圈转下来,并没有什么收获。刚想离开,突然一张奇异的贺卡映入了我的眼帘。贺卡的形状像一股烟的轮廓,上面还写着:快打开我吧!我小心翼翼的打开贺卡,从里面弹出了一条毛毛虫,还发出了它在树叶上爬的声音和吐唾液的声音,真是恶心极了。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亲爱的妈妈大人,就让这条可爱的毛毛虫跟你一起共度愚人节吧!回到家我将贺卡贴在妈妈爱看的《笑话16则》里。为了安全起见,我还特地将书的封面压平,以保证万无一失。直到做完这一切,我才放心的离去了。

晚上,我做完作业,妈妈还在干家务。这时的我,早已把恶搞妈妈的是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看到《笑话16则》,我随手一翻,竟被书中的毛毛虫吓得大叫了一声,妈妈看见了,赶紧跑过来。她看了看贺卡,又看了看我狼狈的表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想捉弄别人,没想到自己倒成了受害者,哈哈哈......”

唉,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小学生愚人节小故事四则三4月1日早上,我无意中翻了翻日历,“愚人节”三个字便映入我的眼帘。“哈哈”,今天可有好戏看喽!

我背上书包走向学校,“毛同学,你的鞋带散了!”“哦,谢谢!”我低头一看,鞋带却是好好的,烂桃子哈哈大笑,我恍然大悟:哎!中招了!

我正兴致勃勃地和朋友在说“守护甜心”的内容,忽听到“小毛!你的水撒了!”我冷笑着说:“想骗本小姐,哼!”小卢还一本正经地说:“是真的,快低头!”我很平淡地说:“我没带水!还有,你的鞋带散了!”3秒后,听到她的尖叫……哼!想愚我,我先愚你!

信息课上,烂桃子又对我说:“你的鞋带……”我笑着回答说:“谢谢你的提醒,我的鞋带的确系的不紧!”

今年的愚人节比去年更好玩了。去年,我们只是说:“ㄨㄨㄨ老师找你!”记得去年,也就是在四年级时,老师几乎快被烦死了!一分钟进来一个,都是说“老师您找我?”老师只又不停地回答“没有!”

愚人节真好玩,是我们第二快乐的节日!

小学生愚人节小故事四则四时光飞逝,我已经是一名小学毕业生了。想起今年的愚人节,我就忍不住笑起来。

“今天是愚人节!”我刚来到教室,我的朋友吴雪便跑过来,“我们要不要捉弄一下其他同学?”

“啊?不行不行。你要捉弄你捉弄,我才不捉弄呢。”我一听,连忙摆手。“无趣。”吴雪说着便拿出一包“奥利奥”饼干,“这包饼干是牙膏馅的,还有一包芥末馅的。我一会就去捉弄捉弄其他同学。你可不准告密!”

“不会的!”我虽然觉得这样不太好,但还是觉得挺兴奋的。这时,吴雪又拿出了另一包饼干、一个小盒子和一张纸,把饼干装进小盒子,用纸包上,在纸上写:“生日快乐!”我明白了,这肯定是送给今天过生日的王同的。

王同进门来了。我的演技可是一流的,在那里“认真”读书,其实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王同啊王同,我对不起你啊!这时,吴雪已经站起来:“王同,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我给你的礼物,生日快乐!”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空间叙事 复调视角 以愚昧改造国民性

在港之年,萧红完成了她的《呼兰河传》,东北的小城在回忆散文般的叙述笔调中,有着她自说自话的絮忆,但比起茅盾序中所言寂寞,萧红的伊甸,是在不可归的家园废失中给人以另一种生途的思考。

一.代之时间的空间叙事

《呼兰河传》,这部不像小说的小说,没有时间轴,没有情节线索,甚至没有一个可以算得上中心的人物,散文化的笔调,初读来更是让人有几分无所适从。

萧红曾经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象巴尔扎克或契诃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1]《呼兰河传》就是漫不经心中谋虑深远的作品之一吧。为呼兰河立传,小说的标题就在暗示着,小说的主体,就是这座东北的小城。

所以我们能看到,小说看似紊乱毫无章法,其实却是将传统的时间线性叙事撇开,以空间叙事来叙述呼兰河小城。

不含尾声,书凡七章。“严寒把大地冻裂了。”第一章就在这般冷冽的气氛中开始了俯瞰地图式的空间叙述。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小胡同,呼兰河的面貌在萧红的笔下渐渐清晰起来,她冷眼旁观呼兰河人无意义却周而复始的生活方式。紧接着第二章则说起了呼兰河的精神生活方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从平面的空间叙述到立体的刻画,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里,你看得见他们嬉笑怒骂里的面孔表情,也看得见萧红暗含讥讽的笔调,她不再置身事外。

随后五章,我们看到了具体的人物出现,我,祖父,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时间却依然是相对静止的。章与章之间,没有弃它不可的状态,萧红只是在叙述呼兰河里的人,每个人离开这个小说,又能继续把故事说下去,他们的故事像平行线,但他们在呼兰河里某个节点同时存在着。这又是抛开时间后的空间叙事。

而这种打破线性时间的空间叙事,带来的是什么?

破碎后,我们看见的是时间消失后静止的,常态的生命状态。不会填平的泥坑像巨大的黑洞,随时准备吸进愚昧的人们,他们却像看戏般为同伴的落坑幸灾乐祸。一块豆腐,好像就是生活里最能发出光亮的需求。生老病死,吃饭穿衣,人们在遵循着千年来的规律,循环着春夏秋冬。时间消失后,生命落入了一个截断面,我们看到其中的峰谷沟壑,却也看到:把一个个截断面重叠,就成了一成不变的呼兰河人的一生,静止的,循环的,无意义的。

在静止的空间中,在日常性的时间悲剧里,一切得到了常态的意义。“时间消失背后隐藏的正是巨大的荒原感和孤独感。”[2]这已经不仅仅是小说所叙述的荒凉的景色,而在于近乎原始的精神荒原,在呼兰河城里,静得可怕的一种寂寥。

二.交错回荡的复调意味

伴随着空间叙事的,是响在小说里的抑扬复调。离家万里,《呼兰河传》本就是萧红对故土回忆所作,而当她回忆,浮现的已经不仅是童年时儿童眼光看待的一切,更有着历经风雨后,她以局外的疏离感重新审视童年的光景。

前文所言,前两章俯瞰呼兰河风貌,后五章刻画呼兰河人,俯瞰时,萧红就采取了全知者视角,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呼兰河,清醒地审视时间消失后的呼兰河截断。而第二章讲述精神生活时,她已然从居高临下的态度中走出,眼看着呼兰河人的麻木,也不禁落入其中,听着跳大神而泪流满面。

而后五章,她更是在儿童视角中表露了爱恨,小说也变得生动起来。后花园,是她回忆中搭建的精神乌托邦,团圆媳妇,她用懵然不知的眼光讲述了她的悲剧,萧红用儿童情感丰沛的视角来叙述故土,这符合她回忆中的童年心境,也以有限制的儿童视角来展现了呼兰众生图的明暗面。

用天真来展露残忍,小说中第六章有二伯就是用此法来刻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如影随形的是他自认卑琐的地位。萧红没有直接评价,而是通过童年的“我”好奇的眼光来描述他的古怪,他和厨子间令人发笑却凄凉的争吵,不同人对他的称呼,“我”对这一切好像只是疑惑。但“我”的不解为何都没有提出来?其实是成年的萧红已经懂得了为什么,懂得了有二伯自卑与自尊互相撕扯的心理,所以融入了角的“我”不再问,也在不再问中让我们品出了抑扬的复调。

第四章更是如此。叙述“我”的家,破房,院子,还有里面的人,一切都是按着儿童视角展开,回忆中家里的面貌,明明是角的荒凉态度,却用儿童视角的“我”之口说出,“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一切都了然于心,洞明之外,童言无忌自有一番惊心动魄。段落里错落着:“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融入角的童音,在一次次回环往复里让人感到无限萧索。

这一切明明昭然若揭,为什么要让孩子来说?这仿佛切合萧红的心境。回忆之作是为讽刺、挣脱国民愚昧,她却也不想打破心底留存的对故土的依恋,只是用儿童的视角,天真地叙述故事,让人在童言无忌里读懂那种不愿戳破的悲哀。守着这比一张纸还薄的距离,在这种再次回忆中,故乡还是故乡,却也不是了。

三.以愚昧对抗愚昧

对《呼兰河传》的误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茅盾作序,言其为萧红的“寂寞之作”,认为萧红为己身所累,消极的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不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也有人认为,小说不过是作者在才思枯竭又耻于自怨的境地里,搬出往昔记忆作为写作“救兵”:“萧红已经无力和现实搏斗,她屈服了。”[3]

但依我所看,虽为回忆之作,《呼兰河传》却并不纯是回忆,更不是心境寂寞之作。1937年底,萧红在武汉就已写出了小说的前两章,1938年夏,在武汉的一次抗战文艺界的座谈会上,萧红说:“现在或是过去,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

而《呼兰河传》,正是向着人类愚昧而开笔的小说。而这种方式,是以愚昧对抗愚昧。

相对静止的空间叙事,将呼兰河引到一个让我们重新审视的角度。停止了的生活日常,循环往复的生命状态,这幅空间构成的呼兰河众生图,让我们看懂了愚昧,看懂了时间消失后这片土地上无处不在的荒凉。

萧红描摹的这群人,是没有面孔,没有表情的。他们只是麻木的一群人,生命,季节,生老病死,在漠视中被消解了意义。被时代所害,却毫无察觉,这是呼兰河的一群人,也是当时国民的面孔。“同样是群体,《生死场》那麻木的一群似乎仅仅是历史的受害者,萧红写的是他们可悲可同情的一面,而《呼兰河传》的一群则要复杂得多,萧红注意的是这些群体对历史的停滞应负的责任。”[4]

在探讨这份责任的路途上,萧红将呼兰河人的生存境遇用讽刺的笔调洞察,引领我们去看,时代的泥沼怎么裹挟着愚昧的人前进,而愚昧的人又怎么在陋习和严寒中得以残喘。

她选择让人物挣脱而出,自己说话。冯歪嘴子和王大姐就是她给的提示,在前六章的愚昧后,她给的一种以愚昧对抗愚昧的方式。

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和其他人像是不同世界的存在,窗里的他,窗外的人,冯歪嘴子和有二伯就守着一道窗的距离聊天,嘴上说着邀请对方来坐坐,却从未想过打破与外界的这道防线。他与王大姐结合,被贴上野蛮的标签,受尽讥讽嘲笑,似乎只是愚昧者中的弱势一方罢了。萧红却让他不同。视嘲笑为无物,冯歪嘴子只为了养活一家而努力,王大姐去世后,哪怕挣扎也生活着。

但是冯歪嘴子却不是这样的看法,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

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

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5]

静止的空间叙事流动了起来,不再没有时间。时间在愚昧中被消解了,却也在愚昧中重生了。冯歪嘴子是进步的吗?未必。他也是呼兰河众生图里挣扎蒙昧的那一个。可是他却以愚昧来对抗愚昧,以顽强的生命力去抗拒严冬的来临。孩子的小白牙,正是抗争中萌生的羸弱却不可抑制的生命力,是人物自己从符号中挣脱而永不低头的姿势。

在这个意义上,“它让萧红从‘改造国民性’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中挣脱出来,成为了萧红自己。”[6]这不再是寂寞之作,而是在抗战年代萧红对“改造国民性”个性化的标志。“我们只能看见愚昧一端,既没有文明的渗入所造成的冲撞,更没有文明的救赎。”[7]而正是在完完全全的愚昧氛围下,在觉醒之前的中国人是如何挣扎的,又将会怎样自我从环境中挣脱,这是比进步性更给人震撼、深思的答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比线性时间叙事更强大的力量,在更深的悲剧感里找到另一种生途的启发意义。

注 释

[1]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1期。

[2]施久铭:《疲惫的终点――<呼兰河传>叙述中的时间悲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2期

[3]石怀池:《论萧红》,《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萧红:《呼兰河传》。

[6]段从学:《<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07期。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 《老实人》 叙述手法 隐喻象征 神话手段

一、背景介绍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庞格罗斯(他的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小说以老实人的经历和他的各种遭遇为主线,以揭露封建君主的专制蛮横、天主教会的虚伪和压迫愚弄人民的残暴为目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对人民悲惨的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天真无知。

二、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

《老实人》通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这种手法不仅仅便于以第三者的口吻讲述故事,还可以让读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冷眼审视故事字里行间里所折射出的哲理,继而在阅读中严肃地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笔调出奇冷静、从容,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评论,一切顺其自由发展,目的在于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艺术的反差让人的内心为之一振。

《老实人》故事讲述的视角,聚焦在老实人身上,以老实人和古内宫小姐的恋情为主线牵动其他情节的发展,老实人走到哪里,故事的情节就通到哪里,作者以欲展示的故事场面就陈设在哪里,读者的心灵触动之弦就在哪里拨响。这种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完全给读者一种冷眼看世事的心境,足够让读者从老实人的种种遭遇中看出他行为的愚蠢可笑,他所处的社会的残酷和冷漠,老实人对“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这个结论的认识来得水到渠成,自然真切。没有说教,也不用说教,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由读者自己感悟得真真切切。

三、巧用隐喻象征

小说《老实人》中有这样的情节:在老实人和随庞格罗斯跟随再浸礼教徒雅克前望里斯本的途中,他们先后经历了暴风雨、海难和地震。

暴风雨、海难和地震等都是大自然无法预料和避免的自然现象,作者巧用这些隐喻,象征着专制蛮横的封建君主的日渐没落,虚伪的天主教会的最终瓦解,以及被其愚弄的人民的逐渐觉醒。意识的醒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真的人们在经历了种种欺骗,目睹了虚伪的天主教会的种种丑恶嘴脸后,是会慢慢醒悟过来的。

其中,小说中男爵一家居住的美丽豪华城堡象征着高高在上的封建君主制,城堡的毁灭预示着封建君主制的瓦解和最终的颠覆。

小说《老实人》中,写了一个“尽善尽美”的黄金国,在黄金国里,人们视黄金为粪土,人人平等,只有一个宗教,没有修道士,每个人都是牧师,每个人的意见都一致,从而不存在修道士来辩论、管理、施诡计、烧死意见不统一的人。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大呼猛进,鸣锣开道,勇敢地扫荡一切封建的、天主教会的思想意识。作为启蒙思想运动领袖人物的伏尔泰,正是用小说展示他们的社会理想,展现了启蒙思想家所憧憬的理想世界。

四、借助神话手段

小说《老实人》中,多次写到老实人起死复生,并先后四次借用了死而复生的神话手段完成作品主题的再现。

一是老实人再次遇到早已被吊死,而如今却沦为乞丐的庞格罗斯。二是老实人在老妇人的引见下,遇到他的所爱――古内宫小姐。三是老实人见到被保加利亚士兵杀害的男爵的儿子,也就是古内宫小姐的哥哥,现在却当上了司令。四是老实人再次遇到被自己亲手杀死,现在却沦为划桨人的古内宫小姐的哥哥。

小说中这些天方夜谭式的情节,无一不是为其主题的展开而服务的。让小说对虚伪的基督教会的讽刺更加淋漓尽致,读者能反复体会教会对天真人民的思想愚弄和控制。

五、结语

小说《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性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是其在66岁高龄的力作,作为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撰写小说的笔调冷静、从容,给人强烈的震撼。作者结合观望性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读者的视角和思绪带入老实人的各种经历中,在观其经历的过程中,感悟小说的主题所在。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同时,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借用神话的艺术手法,让故事情节在反复的跌宕中展开、延伸并深化,继而彰显小说的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伏尔泰.徐向英,译.老实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4

愚人节的起源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

1564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的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4月1日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 从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传开来。当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会大声叫:"四月之鱼"("POISSONS DAVRIL"[2]),意为"四月恶作剧"。这句成语的由来与原来之意义已不清楚。

据英国历史学家的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人百科全书里面则是记载着:“愚人节”乃是公元十五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四月一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之恐惧与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之“愚人节”。

相传距人类始祖亚当之后约一千六百五十年间,上帝以洪水来毁灭世界,但仅留下亚当的第三个儿子慧德的后代挪亚,他以一条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挪亚便放出一只白鸽,想探求一块洪水消退之后的陆地,因为这一天正好是4月1日。所以后人认为,在这一天去做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鸽做了白工一样,行为愚蠢。为“愚人节”之起源。

据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四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主宰之神雪丽丝之女白洛赛苹娜在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王菩拉多,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菩拉多便娶白洛赛苹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菩拉多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吃吃之笑声,以愚弄雪丽丝,而雪丽丝果被愚弄,她乃循着声音的来源寻觅。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

根据基督教徒的说法是:“愚人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处奔走,后人以4月1日这一天来纪念他此种无辜地被人活活钉死,其实含有警惕之意义。

4月1日原本为欧洲旧历的新年,后来法国最早改用新历,以旧历新年的一切祝贺仪式,统一改在新历得一月一日来实行。但是,旧历新年的庆贺习俗沿用以久,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忘记,所以他们以后来之新历四月一日为元旦,在这一天作种种虚伪的馈赠或宴会,以博一笑。之后演变为“愚人节”。另一说法,是采用新历之新派,有意捉弄旧派,特别在4月1日以虚伪方法送旧派人士礼物。

还有一种说法说愚人节起源于希腊传说:

农业女神得墨忒尔,在希腊是个妇孺皆知的神祗。她具有无边的法力,可以使土地肥沃,五谷丰登,也可以令田园荒芜,万物凋零。在希腊众神中,她也是最受尊崇的女神之一。万神之王宙斯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丈夫。仅仅这个身份,就足以使众神在她的脚下俯首帖耳了。

但是,这位权势无比的女神的生活并非十全十美。宙斯凭借着神王的地位,到处拈花惹草,闹出了许多风流韵事,给得墨忒尔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唯一能够让她享受生活乐趣的,还是她和宙斯生的女儿佩尔塞福涅,一个聪慧、美丽、天真、活泼的姑娘,和她在一起,任何人都不会悲伤和忧愁。

这一天,冥王哈得斯驾车巡视西西里岛,恰好被在云端中走过的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看到了,同时让她看到的,还有正在田野里散步的佩尔塞福涅,以及她的伙伴女战神雅典娜,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

一看到这几个人,阿芙罗狄忒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几个男女,从来不议论爱情,也不谈婚论嫁,眼睛里可还有她爱神的地位吗?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是出名的贞洁女神,又都以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闻名神界天国,还是不惹为好。但对佩尔塞福涅这小丫头,可就不必客气了。

于是,头上晃动着神圣光环的阿芙洛蒂德唤过自己的儿子小爱神厄罗斯,对他说:“看看吧,这几个人是怎洋对待爱情的?如果人和神都学他们的样,我们还怎样统治这个世界?来,给哈得斯射上一箭,让他疯狂地爱上佩尔塞福涅!”

厄罗斯是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他弯弓劲射,一技无形的情欲之箭,正扎进哈得斯的心窝。然后,他便跟随着阿芙洛蒂德,扬长而去,静等着看好戏了。

果然,哈得斯中箭后,对佩尔塞福涅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但他明白得很,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儿,绝不会情愿放弃阳光明媚的大地和天空,跟他到阴暗的冥府中去。因此,他找到自己的兄弟众神之王宙斯,请求他作主将女儿嫁到冥府。

“这个么……我作不了主”,众神的主宰沉思着说,“你也知道,得墨忒尔难缠得很。不过,你要是有本事把佩尔塞福涅抢走,我倒不反对。”

得到了神王的默许和暗示,哈得斯满心欢喜,他立刻返回冥土,做好抢亲的准备。

一天,佩尔塞福涅在田野里正欲弯腰采摘一朵野花时,大地突然裂开了一条宽宽的地缝。随后,一辆闪闪发光的金车,冲上了地面,驾车的就是威风凛凛的冥王。他不由分说,一把抱起佩尔塞福涅,放到他身边的座位上,一声吆喝,马车便以迅不可及的速度沉入地下。裂开的大地倏然合上了,依然是阳光灿烂,绿草如茵,除了天空中还回荡着佩尔塞福涅的呼救声外,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得墨忒尔在很遥远的地方,听到了女儿撕心裂肺般的呼救声。但当她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时,女儿已经不见了。她只知道女儿被“强盗”劫走了,但是,这个强盗是谁,却一点蛛丝马迹也寻不出来。那些知道佩尔塞福涅下落的神灵们,全都缄口不言。他们知道这件事的背景,宙斯和哈得斯都不是好惹的,谁也不想引火烧身。有几个神祗被逼问急了,也是东西南北瞎扯一通。女神按照他们的指点,没头苍蝇般乱闯乱撞,不用说,这些都成了徒劳无功的跋涉。

然而,对女儿的爱,促使得墨忒尔永无休止地找下去。无论哪个神说了什么,她都确信不疑。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无奈之下,她在深不可测的埃特纳火山口点燃了两支松木火把,把整个世界照得一片通明。从那时起,无论黎明女神还是黑夜女神,都未见她坐下来休息片刻。

就这样,得墨忒尔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她的女儿就像被风卷走了,被太阳晒化了,或者变成了水汽和浮云似的,仍然踪影全无。众神对她也逐渐由同情转为厌恶。因为这个“女疯子”为寻找女儿,搅得世界上没有片刻安宁。他们越加拿她开起心来,忽而指向东南,忽而指向西北,无非是想把她支走,过几天太平日子。

最后,得墨忒尔只得拖着疲倦的身子,返回了西西里岛,佩尔塞福涅失踪的地方。奔波了这许多天,连罪魁祸首是谁都不知道,女神的气恼可想而知。于是,她便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撒到了西西里农人身上。她杀死了岛上所有的耕牛,命令土地坚如钢铁,封住地里的种子,让所有的植物都枯黄凋零。把这个地域辽阔的大岛弄得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宙斯见她闹得太不像话,就“好心”地劝她再到别处看看,别拿无辜的农民出气。得墨忒尔不知其中有诈,再一次踏上了东西逛的征途。这一下了可不得了,不知多少地方,由于女神的愤怒,变得颗粒无收,到处都弥漫着饥馑和灾荒的绝望气氛。

当她明白自己又上了丈夫一个大当时,才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该怎洋办,无意中她抬起头来,看到了驾着金车,在茫茫太空巡行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猛然想到,只有他高高在上,普照一切,明察秋毫,天底下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逃过他的双眼。这才手执火把,飞到赫利俄斯面前,请他指点迷津。

伟大的太阳神怜悯女神的遭遇,又无需畏惧冥王的权势。而且,他也不愿意得墨忒尔再这样大闹下去,让众神看笑话,让老百姓受难,便把哈得斯抢亲的情况,仔细描述了一番。得墨忒尔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此时此刻,佩尔塞福涅在哈得斯的威逼利诱下,已然成了尊贵的冥后,无法再到地上和母亲团聚了。何况,得墨忒尔再神通广大,也没本事把女儿从哈得斯手中硬夺过来。

得墨忒尔知道自己受了众神的欺骗、愚弄,愤懑和气恼又加深了一层。她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让全世界的植物一起凋零,所有的庄稼全部枯死,大地上不允许出现一丝绿色。自己则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不再露面。

这一来,天上地下全部乱了套。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饿死。成群结队的亡魂拥入冥府,吵吵闹闹,把哈得斯弄得心烦意乱,狼狈不堪。众神也因为得不到人间的祭祀和礼物,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宙斯没办法,只好让佩尔塞福涅每年有1/3时间住在冥府,2/3时间则返回人世,侍奉她的母亲。以后,每当佩尔塞福涅留居冥土时,得墨忒尔便愁眉不展,大地也是一片萧条。而女儿一旦和她团聚,女神便喜笑颜开,世界也重现草木复苏,群芳争艳的勃勃生机。

很明显,在这个故事里,得墨忒尔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她不知道爱神的把戏,不知道丈夫和哈得斯的同谋,事件发生后,又被众神支得团团转,屡屡受骗上当,被人戏弄。此后,人们便设立了愚人节,用善意的谎言,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贻笑大方的蠢事。

愚人节的习俗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5

《愚公移山》的灵感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人称“愚公”的老人毕其一生力图移走大山。杨福东借此故事展开对人性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的诗意反思,这也正是这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影像作品将会呈现的内容。

在视觉层面,杨福东受感于中国画大师徐悲鸿(1895-1953)在20世纪40年代初创作的水墨作品,使《愚公移山》在某个光影瞬间还原了作品画面的内容,同时呈现出徐悲鸿画作中所蕴含的坚忍精神。影片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中国神话传说,将我们自幼熟知的古老故事与现代精神融合、碰撞,试图引发新的思考。母亲的精神同样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这一角色由知名演员万茜倾情演绎。

古老的故事很难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述,如何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愚公移山》中,杨福东回归自然主义的单色基调,是他作品的标志性特点,这在《雀村往东》(2007)和《青・麒麟》(2008)等作品独特的场景中可见一斑。《青・麒麟》反思了采石场工人的劳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愚公移山》则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中继续探讨人类无休止的劳作。因此,《愚公移山》出色地完成了杨福东为自己设置的挑战。为了将个人特色融入其中,他创作出一个令人感动的影像作品,既沉重又尖锐。

此次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中,影片《愚公移山》将作为最主要的作品与公众首度见面。除此之外,还将展出杨福东另一部相关的彩色影像作品,以及新作拍摄过程中丰富的图片资料。

索菲亚・伯吉斯:白垩与黑炭或无物的神话

2016.12.02-2017.01.22 | Foam博物馆(阿姆斯特丹)

索菲亚・伯吉斯是一位来自巴西的艺术家。她以自己的直觉方式,进行着影像、绘画、雕塑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她的创作全部以现实为依据,诸如我们是如何控制着我们周遭的一切,并赋予其意义的等。

伯吉斯的影像关注着细节。她对于自己影像作品所要展现的角度有自己的选择。影像中表现的物品摒除了它们被赋予的属性与含义,而是作为它们本身而存在着。影像创作毕竟不是文献性的记录,而是有着一些诗意、超现实和阴翳的。神话,以及难以置信的生物是她作品的主要部分,其他还有关于表现、再现的哲学问题。

作为媒介的摄影,从其定义来看,与逼真紧密相关。但是摄影也可以完全抛弃真实,正像绘画和雕塑一样。伯吉斯被自己用摄影捕捉事物的兴趣,以及摄影所宣称的真实性所引导。

愚人节的来历的故事范文6

有的人认为,第一个把“四月一日”和整蛊联系起来的,是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有人说是因为法国开始推行公历的时候,仍有人把四月一日当作新年;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愚人节是从过去庆祝春天的活动转化而来的,许多文明在四月初都曾庆祝过和愚人节类似的节日。除了古罗马的嬉乐节之外,印度的“侯丽节”同样也与西方的愚人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被称为印度春节的侯丽节又叫洒红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通常在二月或三月。这是一个人们互相用料开玩笑的日子,是色彩的节日,也是一个分享爱的节日,同时,它也象征着正义的胜利。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曾有一位叫做金边的国王,因为自己的儿子坚持信奉大神毗湿奴,而决定派出女妖侯丽卡将他烧死。然而侯丽卡在引诱王子进入火中之后,自己的防火斗篷却不翼而飞,因此被当场烧死,王子却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因为感谢毗湿奴的保佑,感恩的人们将七种颜色的水泼向王子以示庆祝。

而侯丽节的风俗正是对这个传说的体现,在那一天,人们会用水和各种颜料相互泼洒、涂抹,还会把纸扎的侯丽卡像抛到火中烧毁。而充满“愚人”味道的则是,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地互相捉弄和开怀地玩笑,低种姓的人也可以将颜料粉和颜料水抛向高种姓的人,阶级差异在此时仿佛不再存在,只有一场公平的游戏在进行。不论小孩还是老人,也不分穷人和富人,人们都在互相打闹取乐,不分贵贱,甚至有人还会带上水枪,或者把颜料水装进气球里互相投掷。

上一篇爱情手机短信

下一篇tcp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