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范例6篇

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1~78岁,平均(53.25±2.12)岁。所有患者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确诊为下肢DVT形成。其中左下肢12例,右下肢3例,双下肢3例。术前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胸部X线平片检查,部分患者进行电子束CT增强肺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提示6例患者有局部性肺叶栓塞,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及发热等临床表现。

2.方法

全部病例手术均在数字减影系统(DSA)透视下完成,选用进口镍钛质滤器。

3.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11例患肢肿胀完全消退,7例患肢症状得到改善,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定期摄胸部、腹部X线片了解肺部情况和滤器位置。随访8~20个月后,无一例出现肺动脉栓塞表现;l例晚期肿瘤患者1个月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滤器定位复查无明显移位现象,患者也无因滤器留置带来的不适症状,可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护理

1.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经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穿刺的患者,术后沙袋压迫6h,注意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方式的改变,警惕有无血胸、气胸形成,一经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处理。经股静脉穿刺的患者,用“8”字绷带法加压包扎,平卧4~6h,24h后即可下床活动,防止新的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时,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出和血肿,绷带不宜过紧,定时触摸远端动脉搏动情况,注意观察绷带包扎部位以下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瘀斑,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皮肤缺血坏死。18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皮肤缺血坏死。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3d,穿刺部位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更换敷料,以防穿刺部位感染。

病情的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测,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焦虑等症状,防止因出血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心源性休克。观察用药后患侧肢体的肿胀有无消退,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有无改善。询问疼痛有无转移,防止栓子脱落栓塞其他部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药物治疗的护理

(1)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皮肤黏膜出血;输液穿刺点加压止血5~10min,禁止动脉穿刺和肌内注射。(2)自发性出血和皮肤瘀斑是使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瘀斑,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出血。观察有无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情况,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定期作血常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的监测。若FDP大于正常值的3倍或纤维蛋白值下降至100mg/ml以下,应特别警惕出血的发生。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使INR达到2~3,PT调整至18.0s左右,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凝血酶活动度在30%左右。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牙龈出血及皮肤瘀斑,及时查凝血时间、APTT均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华法林用量,直至出血现象消失。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滤器移位、脱落及IVC梗阻滤器选择过小会导致滤器移位,拦截栓子的效率降低;若选择过大,当滤器捕获到较大或较多的栓子时,IVC血流减慢造成血栓形成,使IVC血栓性阻塞。手术医生要根据术中静脉造影示肾静脉下段IVC的长度、直径以及有无发育性的变异等情况来选择滤器的型号,护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置入滤器的型号,经术者最后确认方可使用。术后应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预防滤器血栓闭塞。分别于术毕、出院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摄卧位腹部平片作为随诊资料,以观察滤器的形态、有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等。

IVC穿孔滤器选择过大,对IVC壁压力增加,易致静脉壁穿孔。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心率、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背部疼痛、便血等,以早期发现IVC穿孔。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反复诉腹部有压痛,及时汇报医生,经证实无滤器移位和穿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IVC内血栓术中造影了解IVC内有无血栓,防止IVC内已有血栓在操作时脱落,造成PE。如果IVC内已有血栓,则应改为由颈静脉入路,操作时要轻柔,防止血栓脱落。术毕回病房后,保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材,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60min巡视1次病房,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焦虑、咳嗽、晕厥等症状,监测心电图与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有无PE的发生。本组无一例新的PE发生。

4.饮食护理

宜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术后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穿刺点出血。术后当日饮水1500ml以上,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防止造影剂肾病。

■出院指导

1.用药指导

院前再次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情况。如果血栓消失,则平均在3个月后终止华法林的使用;而仍存在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则应持续给药6个月。指导患者坚持按照医嘱服用华法林,术后前4周每周复查PT,调整剂量,注意吐泻物及皮肤黏膜等有无出血倾向,以后每个月复查1次。告知患者某些食物与药物对华法林的药效有影响,如菠菜、白菜、菜花、动物肝脏、花生、芝麻等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药效,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可增加抗凝作用,催眠药、口服避孕药可降低抗凝作用等。

2.预防措施

对于有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如既往有静脉血栓史、肥胖、肢体制动或肢体瘫痪者,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避免DVT的形成。如穿弹力袜、鼓励患者经常按摩下肢做挤压腓肠肌运动、避免长久站立等,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淤滞。

3.定期随诊

IVCF一经置入,就不能调整位置,也不能取出,需终身携带。嘱患者定期随诊,随诊应首选非侵入性检查,必要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腹部CT检查,如发现静脉狭窄、穿孔和血栓形成,应行IVC造影。

■小结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2

1 围术期的护理

1.1 术前准备

1.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患肢血供有截肢危险,因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有猝死危险,病人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滤器费用昂贵,病人经济、精神负担都很重,故应早告知治疗方法有效性、必要性,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显效的特点,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1.1.2术前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常规监测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肺栓塞的表现,病人绝对卧床,患肢抬高20°~30°,切忌按摩患肢,禁止频繁翻身和深呼吸、咳嗽,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1.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1)术后回病房要求病人穿刺侧肢体,制动24h,禁止蜷曲,局部加压4h,不主张长时间制动,防止血栓形成。(2)遵医嘱继续溶栓、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同时,每日检测出凝血系列,这在治疗方面有极其重要参考价值。(3)观察出血倾向:要密切观察伤口处渗血、出血情况,观察血压、心率及末梢循环情况,观察皮肤颜色、皮温以及肿胀改善情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散在出血迹象。

1.3 术后饮食与运动指挥

1.3.1 饮食指导病人进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饮食,禁食生冷硬及太烫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

1.3.2 运动术后第2天即指导病人在床上做踝关节屈伸、旋转、内外翻功能训练,通过各肌群收缩,改善血流淤滞状态,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增加股静脉血流,促进下肢静脉血流,严格吸烟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3

【摘要】 本文报告了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术前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正确地使用弹力绷带,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协助患者及早活动。3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 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时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1]。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了3例不同诱因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76岁,有多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病史及大量吸烟史,喜欢高脂饮食,体型肥胖。因急性左心衰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行PCI术后病情好转,20天后发现患者右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右下肢胀痛且发红,右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右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例2,患者,女,35岁,孕足月剖宫产后第二天发现左下肢肿胀较产前加重,且伴有疼痛。左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左股静脉血栓而转至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抗凝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例3,患者,女,78岁,因车祸后致右下肢胫腓骨骨折及骨盆骨折,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1个月后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且逐渐加重,经血管超声确诊为右髂外静脉、股静脉血栓后实施滤器置入及抗凝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以防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指导并帮助例1患者戒烟及减肥,说明尼古丁能使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患者积极配合,成功戒烟。控制该患者的饮食,讲明利害关系,患者住院40天,体重减少7kg。

2.2 术前护理 (1)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同时以硫酸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低血氧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3)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2.3 术后护理

2.3.1 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毕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h以止血,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并经常给予按摩。

2.3.2 溶栓及抗凝药物的护理 例1患者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华法林口服,例2、例3患者均予以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凝血6项,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牙龈有无异常出血、血尿、黑便等,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因为阿司匹林有胃肠刺激等副作用,嘱患者饭后服用。

2.3.3 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 例1患者在泵入溶栓药物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动作准确、熟练,将针头以及输液管固定牢固。每3~4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炎症。同时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选择踝部以下静脉泵入药物,是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中上1/3处弹力绷带加压,阻断浅静脉,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使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溶栓药物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作用。

2.3.4 应用弹力绷带的护理 术后患者在使用弹力绷带过程中,注意其松紧度要适宜,不宜过紧,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并经常查看,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及患者的主诉。

2.3.5 术后患肢活动护理 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及早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例1、例2患者术日即在床上活动下肢,第二天下床锻炼,由易到难。术日给予例3患者肢体的按摩,逐渐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

2.4 心理护理 例1患者性格开朗,对疾病缺乏认识,不相信疾病的严重性,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识。例2患者内向,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例3患者沮丧,急切出院,向其说明车祸只是意外,并说明疾病的康复过程,使其安心住院。这样针对各自的心理动向实施护理,使患者能够认识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出院。

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疾病早期,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往多以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为主,近年来为预防肺栓塞多选择机械性阻隔法,效果理想。本组3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法下腔静脉内置入滤网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患者均康复出院。

(致谢:感谢护理部王力主任审阅,谨致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4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461-02

本院自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腔静脉滤 器置入结合中西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来源于住院患者,男9例,女17例;年龄36~71岁,平均53.3岁;病程1~10d,平 均5d;发生于妇产科、骨折等手术后4例,产后1例,其它不明原 因者21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确诊。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符合尚德俊等主编的《周围静脉疾病学》中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周围血管疾 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①患肢肿胀疼痛,呈凹陷性水肿;②皮温升高;③有 深压痛,皮色紫暗;④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阻塞。

2 治疗方法

2.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26例患者均在溶栓治疗前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先经患侧足背 静脉留置针顺行性静脉造影,以确定诊断,明确范围;置放滤器途径为健侧静脉入路,个别经 右颈内静脉入路;患者平卧位,消毒铺巾,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 成功后,插入导丝,导入扩张导管与静脉滤器鞘管,在X线监视下将扩张导管与静脉滤器鞘 管送至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1cm,退出扩张导管,插入静脉滤器并释放,滤器展开良 好。滤器置入成功后,压迫穿刺部位,返病房。

2.2 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

术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50万U,经患肢足背 静脉滴注,持续1h,以后每日给予尿激酶50万U,连用3d。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2h用1次,连用3d。再结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所有药物均采用患肢足背静脉滴注, 根据情况在 踝部及膝部上方适当加压,促使治疗用药由病变血管通过,增强溶栓效果。监测PT、INR、A PTT,在治疗第4天合用华法令,华法令重叠4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以后用华法令维持 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每日抬高患肢,测量患肢周径。

2.3 中医中药治疗

以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味煎服,1剂/d,药用黄芪100g,桃仁10 g,当归15g,红花10g,赤芍20g,川芎10g,地龙10g,毛冬青20g,鸡血藤20g,制乳 香5g,制没药5g,脉血康胶囊2片(吞服),水煎服,1剂/d。肿胀明显者给予活血 消肿洗剂(本院制剂)温洗患肢肿胀处。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①痊愈:症状消失,彩超及静脉造影示静脉壁光滑无血栓。②显效:症状 明显缓解,检查示深静脉通畅,但壁不光滑,血管内径大于70%。③有效:症状缓解,肢体 明显消肿,彩超显示有血栓残留,血管内径小于70%。④无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全组26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6例(23.1%),显效12例(46.1%),有效8例(30.8%),无效0例,总 有效率100%,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26例随访6个月,并做彩色超声或患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血流基本恢复,症状消失,无血栓复发,未发现滤器移位和变形。

4 讨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常继发于各类手术以及外伤和长期卧床者 ,老年人及血液粘稠度升高者也易形成,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约占40%。其临床症状为下肢肿 胀、疼痛、发绀,严重者出现肢体坏死, 并有导致致死性肺栓塞的可能。

4.1 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由血流缓慢、 血管壁损伤和血液粘度增高等3方面因素造成。手术、创伤与骨折、妇女产后、恶性肿瘤、 血栓性静脉炎等常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目前西医的保守疗法主要是溶栓、抗凝以及降纤祛聚 疗法。治疗效果取决于早诊断,及早溶栓并预防复发,尿激酶是目前常用的溶栓药,它是由 1958年Sokal首次应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大剂量的溶栓可使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 减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并可保护静脉瓣,保持血管通畅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配合低分子肝素及华发令抗凝、祛聚治疗阻止血栓蔓延,依靠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深静脉再通 改善血流。

4.2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意义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国内35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研究发现,50%~70%的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而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4%[1,2]。为预防 肺栓塞的 发生,在溶栓前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腔静脉滤器是近年发展的有效拦截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脱落,避免肺栓塞的方法,且对正常血流影响甚微。有研究报道,进行下腔静 脉滤器置入后,可使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从60%~70%下降至0.9%~5%[3]。笔者采取 这种方 法治疗26例患者,无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症,且无滤器移位、穿孔、展开不良等并发症。

4.3 中医中药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中医传统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 据有关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与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 血栓功能、抑制凝血亢进、促进纤溶等有关[4];水蛭的主要成分为水蛭素、类肝 素和抗血 栓素等多种与抗凝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地龙的主要成分为蚓激酶、蝗蚓解热碱及多种氨基 酸等物质,两者共同发挥抗凝、降纤、溶栓、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局部及全身微循 环作用。本组患者随访期间坚持服用中药汤剂,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况出现,起到 了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昭光,张维君,房芳.肺栓塞的流行病学[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 9(5):260-261.

[2] 张福先,金英姬,马佐田,等.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的关系探讨[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3(9):531-533.

[3] 曹满瑞,窦永充,陈晓明,等.临时滤器保护下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4):397-401.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衢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诊治2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6.3岁;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乐超声(或下肢静脉CTV)、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A)及肺动脉造影确诊为DVT并PTE。其中大面积PTE 17例,非大面积PTE 9例。本组DVT累及左下肢16例,右下肢9例,双下肢1例。基础疾病:直肠癌术后 2例,股骨颈骨折术后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1例,子宫肌瘤术后1例,前列腺增生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1例,脾破裂术后1例,肺癌 2例,淋巴瘤1例,瘫痪长期卧床 2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26例患者出现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5 min至13 h。临床表现:心搏呼吸骤停1例,严重呼吸困难15例,持续低血压5例,胸痛8例,咯血3例,下肢肿痛26例。肺动脉栓塞发生部位:双肺动脉主干5例,右肺动脉主干12例,左肺动脉主干9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25例经股静脉、1例经颈静脉穿刺插入5 F猪尾导管至肺动脉,造影确定栓塞的部位、数目、栓子大小等。配合泥鳅导丝旋转猪尾导管,将大块血栓搅碎后退出泥鳅导丝,反复负压吸引抽吸血栓至无法抽出血栓为止。经5 F猪尾巴导管脉冲式注入溶栓药,一侧肺动脉的溶栓药物用量为尿激酶(UK)25万U,双侧肺动脉的溶栓药物用量为尿激酶50万U,维持30 min后重复造影。同时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位置,于开口下方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再发肺动脉栓塞。见图1。滤器选择:18例采用Lifetech Aegisy腔静脉滤器,8例采用TrapEase腔静脉滤器。操作过程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指征及症状,保持鼻导管(面罩)吸氧。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4 ml,2次/d,同时给予每天口服华法林3 mg,每天监测PT及INR, 当INR调整至2~2.5倍时停用肝素,并继续口服华法林使INR指标保持在2~2.5水平,长期口服华法林6~12个月。26例中9例在术后2~4周内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肺动脉碎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均获得成功。肺动脉主干血栓及叶段肺动脉分叉部位血栓均能不同程度下移碎裂,血栓抽吸多为微小颗粒、线状或长条状血栓。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1),显示肺动脉碎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后患者SaO2明显上升,同时PaO2明显升高,肺动脉平均压明显下降,心率、D-二聚体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5例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症状均获缓解,胸痛8例缓解7例,下肢肿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例低血压状态持续8 d,经补液、升压治疗好转。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血栓明显消融21例,部分消融4例,少量消融1例。9例患者行滤器取出,7例滤器内见条索状血栓,2例无血栓捕获。出现手术并发症7例,腰腹部钝痛4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穿刺处血肿1例。出院后随访率92.3%(24/26),随访8~36个月,均恢复正常体力劳动,未再发肺动脉栓塞和死亡,滤器无移位,22例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存在下肢血栓后综合征,需使用弹力袜。有2例放置永久性滤器患者术后6周至5个月出现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 讨论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诊断率低、病死率很高的疾病,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虽然大多数肺动脉栓塞是一过性的,肺动脉栓塞小于20%,且大多数脱落的小血栓会在肺内被自然溶解,对患者不会造成明显的威胁;但是肺动脉栓塞面积超过50%时,患者即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当肺动脉被栓塞大于80%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即致死性肺梗[2]。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与PTE实际上为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引起PTE的血栓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对于大多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仍单纯采用药物溶栓治疗[3]。文献[4]报道,PTE栓子90%来自于DVT,DVT的栓子脱落导致PTE的发生率为67%~79%,PE不经治疗病死率高达20%~39%。因此,预防PTE的发生在临床上显得极其重要。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应当放置滤器[5-6]:(1)已发生或高度怀疑PTE的DVT患者;(2)在抗凝治疗中的DVT患者发生PTE;(3)抗凝治疗DVT的患者发生并发症,不能进一步治疗;(4)DVT/PTE出现抗凝治疗的禁忌证;(5)肺动脉血栓手术或血栓消融术后。本组共26例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乐超声或CTV检查,均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无再发肺动脉栓塞。有研究发现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捕获来自下肢深静脉的大块血栓,使严重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下降[7],但2年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者明显增多[8]。本组有2例放置永久性滤器患者术后6周至5个月出现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7例在取出的滤器上发现有条索状血栓附着,但患者无任何症状,超声检查也未发现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当然,滤器部位的血栓可能是滤器自身形成的,也可能是滤器捕获的栓子继发形成的。笔者的经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地建议使用临时性滤器;如果放置永久性滤器,要嘱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定期门诊检查凝血功能,并使INR控制在2.0~2.5。

肺动脉碎栓的机理为通过导管、导丝的配合,使用机械性力量将栓塞于近端肺动脉主要分支的血栓捣碎,碎裂的血栓向远端动脉分散下行,达到解除或减轻肺动脉近端梗阻的目的;结合导管吸栓、导管内注射尿激酶溶栓, 可清除较新鲜的血栓,开通较大的阻塞静脉,明显改善血栓相关性肺循环梗阻,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负荷。肺动脉碎栓治疗对于降低大面积PTE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价值,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有效率达90%以上[9]。本组患者手术后SaO2明显上升,同时PaO2明显升高,肺动脉平均压、心率及D-二聚体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文献[10-11]报道急性肺动脉栓塞经治疗后最终有1%~3%转归为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血栓机化、纤维化增生、血管腔狭窄、肺血管重构所致的一种预后较差的疾病,常常引发进展性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 5年存活率只有60%左右[12]。因此,在疾病早期通过肺动脉碎栓术去除血栓、开通血管腔、降低肺动脉压力,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早期疗效,又可以降低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关于肺动脉碎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放置腔静脉滤器的入路。原则上单侧DVT,选择对侧下肢股静脉穿刺;如为双侧DVT,则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2)在滤器置入前,必须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和髂静脉分叉的位置,确定下腔静脉有无变异和是否有血栓。(3)熟悉新器材,近年用于治疗PTE的溶栓导管、抽吸导管、碎栓器材等更新较快,新滤器不断出现,一些滤器释放的并发症如滤器移位、倾斜或折断等,多是因为操作者不熟悉滤器释放方法引起的。 (4)术后须特别注意出血并发症,本组发生3例出血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明显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因此术后需监测出凝血时间、大小便隐血,注意静脉穿刺处有无渗血,高龄患者注意意识改变。

参考文献

[1]Eid-Lidt,Gaspar J, Sandoval J, et bined clot fragmen-tation and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Chest, 2008, 134(1): 54-60.

[2]杜振宗,任华,宋剑非,等.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97-199.

[3]祁光裕,刘浩,戴毅,等. 85例下肢顺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5): 349-350.

[4]Kovacs MJ,Anderson D,Morrow B, et al.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dalteparin[J].Thromb Haemost,2000,83(2):209-211.

[5]汪忠稿,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37-338.

[6]张天华,姜维良,张英男.介入靶向性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1, 31(8):746-749.

[7]方河清,余华,高顺良,等.股青肿的急诊处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4): 274.

[8]Decousus H,Leizorovicz A,Parent F, et al. A clinical trial of vena cava filters in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J].N Engl J Med,1998,338(7):409-415.

[9]Suarez JA, Meyerrose GE, Phisitkul S, et al .Review of catheter thrombectomy devices[J]. Cardiology,2004, 102(1): 11-15.

[10]Diana B,Nika S, Johannes J, et al. 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 2007, 115(16): 2153-2158.

[11]Bruce T, Steven T, John D, et al. Pulmonary endarterectomy is possible and effective without the use of complete circulatory arrest——the UK experience in over 150 patient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33(2): 157-163.

[12]章志丹,肇冬梅,穆恩,等. 急慢性肺栓塞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4): 535-536.

(收稿日期:2012-09-2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1.020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衢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陆炜(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王李华、程国兵、胡雅国、姜明]

下腔静脉滤器范文6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可有下肢肿胀及行动困难,局部有烧灼感、涨满感、沉重感和深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后,如果闭塞的血管不能在短时间内再通,则血栓机化使血管永久性闭塞。最终将有1 /3的患者发展成肺栓塞。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威胁生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静脉溶栓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既能阻挡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从而避免肺栓塞,又不影响静脉回流。该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我院十2007年1月一2011年2月对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静脉溶栓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5例中,男48例,女57例,年龄25~78岁,平均57岁,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程3一18d。其中左下肢血栓82例,右下肢血栓23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多普勒彩超或血管造影证实。血栓主要位于髂静脉、股静脉、蝈静脉段。本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均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穿刺部位均采用健侧股静脉,患侧蝈静脉穿刺成功后置管溶栓。

1.2方法:在X线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静脉,先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的走行,宽径,有无变异,观察血栓情况,了解双肾于静脉的开口位置,并做好标记,后将滤器置入,本组均使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再采用溶栓导管进行腔内溶栓,留置导管5-7d,每天均通过微泵注入尿激酶50-100万单位。7d后口服华法令3-6个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2结果

102例病人术后第1天患肢红肿明显消退,疼痛缓解,皮温至正常;84例3-5d后治愈(患肢水肿消失,症状消失,双侧踝关节上5cm处腿围相差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心理疏导由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介人手术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手术经过和注意事项,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用成功的病例现身教育,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积极配合治疗。

3.1.2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出凝时间、血常规、血型、心电图、胸片、肝肾功等检查,做好碘过敏试验,术前1天做好术野备皮,术前4h禁食,水,30min排空大小便。

3.1.3患肢护理: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d。避免床上过度活动,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4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减轻水肿与疼痛。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平面的周径并做好记录,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3.2术后护理

3.2.1留置导管及穿刺部位的护理:病人由介入室回到病房需保留导管5-7天以继续局部溶栓治疗。故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导管有无脱落、堵塞、移位等。每日以肝素盐水冲管,保持导管通畅。根据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碘伏消毒后用美孚敷料粘贴固定,嘱病人穿刺肢体伸直,禁止弯曲,以防导管移位、脱落。

3.2.2尿激酶的使用:术后5-7天根据医嘱用尿激酶50-10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使用微量泵12h由导管持续灌注,用药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留置管后将三通接头置于关闭状态。

3.2.3拔管后的护理:导管多于5-7d后拔除,以无菌敷料覆盖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密切观察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询问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如有不适立即放松绷带使血流通畅。保持局部清洁,防止伤口感染。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4.1出血:出血为下肢静脉血栓介人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应给以高度重视。每日巡视时加强观察,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本组52例病人在换药过程中均发现有少量渗血,经局部压迫和停药后出血停止,无须输血。3例发现轻度血尿,后经暂停给药、卧床休息、碱化尿液等处理症状消失。1例出现头痛颅内出血现象后经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

4.3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大的危害在于致命性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可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并且在溶栓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栓子脱落。术后应让患者严格卧床;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与血气分析。本组病例均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4.4滤器并发症: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后可能发生滤器移位、血栓闭塞或穿孔.护理人员应了解滤器的种类和型号,以便于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判断。滤器移位多移向近心端,一般无临床症状,若移位到肾静脉开口位置,可导致肾静脉血流受阻,如果滤器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自及末梢循环障碍等休夏表现及有腹捅、背痛等,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术后1、6、12 个月分别摄卧位腹部平片,观察滤器的形态位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讨论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增加的趋势。血栓形成可威胁患者生命,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甚至致残。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发展方向,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法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 这些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高超的医疗技术外,优质的护理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术前妥善的处理好患肢,充分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精细的护理,正确使用尿激酶,严密观察并发症等,是护理好下肢静脉静脉血栓病人的关键。通过对105例介入手术病人治疗前后的护理,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加强医、护、患三者相互配合和理解,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AguilarC,Del VillarV.Combined D-dimer and clinical probability are useful for exclusion of recurrent deep venous throm bosis [J].Am J Hematol 2007,82 (1):41-44

[2]吴性江,曹建民,陈月英,等.导管溶栓加腔内成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江苏医药,2009,35(1):35-37

[3]Peter A,Kenneth O. Invasive approaches trea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rn [J]. Circulation, 2004,110(9):127-13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