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设计范例6篇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1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 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教师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引设式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教师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XX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教师问了这么一句:“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顿时沸腾起来,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甚至离奇的小故事。这种启迪式的暗“导”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将学生想象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可见教师“导”的妙处所在。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 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

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小象的动作、阿玲的笑及晨雾颜色变化的描写,使学生边读边领悟到文章中人物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教师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分层设计;多个层次;评价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55-01

“面向全体学生”应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而传统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将全班学生集于一体,进行“三同教学”同一速度,同一要求,同一水平。强调共性,忽视个性,无视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志向的差异,势必造成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当前教育者研究的焦点是:如何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逐步走向具体化和操作化。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到小学语文来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层设制目标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一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面向中等学生设置教学目标,那么对于高容量的学生来讲,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低负荷的加工,接受许多“冗余的”信息,浪费时间。而对于低负荷的学生来说,则产生高负荷的加工,许多内容不明白,也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心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和补充,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努力落实所对应目标,即顺利获取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并非把分层设制的教学目标交待给全体学生,那样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延误教学时间,只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例如教材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对中等或中上的学生设制的目标。我班有两个朗读水平很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非一日之功,所以我给他们设置的朗读目标就是“正确”。

二、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提问是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太浅,优等生会感到简单、零碎,缺乏兴趣,久之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问题过深,又会使学困生产生畏惧、回避的心理。要实现教与学“双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学效果,分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分层提问大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激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2、教师把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或综合性问题设计成阶梯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到综合。提问后请学生自主选择,能答一问就鼓励,连答几问更表扬。这种提问,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培养了全体学生前后联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疑能力,还调动了中、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对付差生“干坐”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许多教师对上述第一种设计问题的分层方法了解和运用较为广泛。这里我们着重谈谈第二种方法。这是一种隐性分层的方法,备课时教师要着实动一番脑筋,讲课中也要灵活运用。例如,《翠鸟》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的过程之后,这个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不难答,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外形的哪种特征有关系?你能说说有什么关系吗?想一想,先说给自己听听。”巡导中,我听到了班内学习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别说出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有一双有力的小爪子有关系:由于翠鸟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子,很有力,所以在小鱼露出水面时,翠鸟能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有关系:因为翠鸟的眼睛透亮灵活,目光锐利,才能捉住刚刚露出水面的机灵的小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身体小巧玲珑有关系:正因为如此,翠鸟才能一动不动地停在细细的苇秆上,才能贴着水面疾飞,才能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全班交流时,学习最差的两个学生也回答出了第一问,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够清楚。有的同学回答出两点、三点,优等生则回答得面面俱到,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同学做了总结性发言。

三、分层设计练习

学生水平有高低,练习也应分层次。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分层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调动各种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练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可练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知识化的过程。如字词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中差生要以这种基本题为主,而优等生则可以跳过这些题目。第二层可设计综合性的、变式性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强化和优化的过程。这种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满足优生的要求,实际上,这种问题的设计对大部分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能够满足好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激励中等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分层评价学生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除知识方面的概括和归纳外,教师对其非智力因素的激发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其他行为。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不停地鼓励、表扬,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事实证明,表扬过滥,适得其反。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无论是在课上答题,还是完成作业上,都要降低标准,努力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多加鼓励,及时表扬;对那些学习优秀、充满自信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中都要提高标准,表扬的同时要指出不足,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并及时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应忽视的,个体性教学尊重和正视这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纵横驰骋的天地,从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3

[摘要] 本文论述了运用多媒体网络对小学语文(第五册)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活动,构建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小语阅读教学,对研究效果作了分析,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前        言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国教育在新形势下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总统在96年2月就提出了“技术扫盲挑战”任务,在97年2月又提出了美国向21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日本和新加坡在新世纪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发展教育技术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情况来看,当前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却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由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而有力的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传播,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结合,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课题提出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深远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基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抑制,思维被束缚,得不到发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语文素质难以提高。  二、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和外界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和组织和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习知识,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和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破阅读教学这个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如下图:     主导                                            主体                               情境创设                          设疑问难        理通思路  分析段落                          疏通引导                     多                         加深理解                     媒                                                      体    教师     总控台             协作学习        学生         计                         解答难点                     算                                                      机                         自主学习                     网                         策略设计                     络       效果评价  强化练习       知识迁移  思维创造          (一)情境创设,设疑问难  兴趣是人们专注于某种事物带有一定情感的意识倾向活动,它能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智能,心理学家认为,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应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选择和设计有趣的疑问吸引学生。例如中学习《翠鸟》一课时,教师先在电脑中演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捉鱼的动画,创设情景,并设下疑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对它有什么认识?”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看了,马上反映说是翠鸟,教师在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回答之后,紧接着出示课题,翠鸟,接着老师再追问:“你还想知道翠鸟的什么呢?”于是就给学生一个疑问,通过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理通思路,分析段落  利用计算机理通文章思路,分析段落。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讲什么,重点是什么,上下文之间有什么关系,段落层次怎样,一燕有几段,每段有几句话,上下自然段有什么联系,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例如学习《翠鸟》一课,首先指定四名同学分别朗读四个自然段,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了解文章的大概的内容,接着分析各段的内容。例如分析第一段,将翠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网络输送给学生面前,请同学们阅读时想一想,第一段写了翠鸟的哪些外部特征,课一共有几句话。学生借助计算机来分析,计算机紧接着又出示问题:请你从它的颜色和长相上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翠鸟的外部形态特点。理通文章思路,逐段逐段分析段落层次。  (三)疏通引导,加深理解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文字教材辅以音像教材,使其成为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为一体,再疏通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1)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例如在加深理解课时以询问的方式:“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它对呢?”“这是为什么?”等等。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个有没有其它含义?”“请你评价一下某某同学的观点,好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四)协作学习,加深疑难  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运用多媒体网络,先让学生用眼看图片,用耳听读课文:接着输出画面及思考题给学生,让学生边读边思考:1、本段一共有几个句子: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2、请你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学生边读边想查字典,小组讨论,向老师质疑,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对全体学生进行监听和监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十分高,思维也非常活跃。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受到考查、评论,同时每个学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也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从而发展兵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又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出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设下疑问:你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说明西沙群岛是个怎么样的地方。让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讨论,通过讨论,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请出一位同学说出来,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团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和识的理解。  (5)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设计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由教师直接告之,而向学习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能力,使学生有自主获得信息和资源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时,计算机中给出一条问题请你描述童第周把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做成功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请教电脑小博士。这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想像力与表达力。  (六)效果评价,强化训练      通过阅读教学能加强学生识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例如,在每篇课文分析记忆之后,马上进行听打训练,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进行组词,造句,阅读训练,甚至看图打短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监控学生,随时可得到反馈  信息,同学之间可相互阅览,相互调用,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各种开式的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兴趣  (七)知识迁移,智能形成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接触更多的阅读知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活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字要争气》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体会到童第周是个非常勤奋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找来许多有关童第周生平的小资料,包括学生时代的许多事例,在国外刻苦求学的片断等等,让学生对童第周有了更多的的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学完《一定要争气》一文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利用多体网络的优势,自己通过调用网络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技巧。  四、研究效果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创设,设疑问难:理通思路,分析段落:疏通引导,加深理解:协作学习,加深疑难: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效果评价,强化训练:知识迁移,智能用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智能,发挥学生的会造性思维。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出运用多媒体网络构建新型语文阅读瓴学模弯能够提高语文素质。为了对整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下面以期未考试统考成绩为例,加以分析。  (1)    总体水平特征  在三(1)、三(3)班各抽50各学生成绩分析,其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4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课文知识进行作文教学,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的作文方面的训练。

比如在学习了《翠鸟》一课后,我觉得借助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方法,对学生进行动物类的写作训练是一个好时机。于是在讲课中我有意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显然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知如何回答。我把问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翠鸟的什么呢?”这下学生比较活跃的争着回答,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的样子”,有的说,“我最喜欢翠鸟捕鱼”……我接着问:“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又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姥姥家有两只小黄鹂,有的说妈妈养着小山羊,有的说奶奶家的大公鸡很可爱,还有的说我家的小猫咪是我的好伙伴……看到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我接着问:“大家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也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喜欢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好!”“那我们就来认真的研究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是怎样形象、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生活在水边的可爱的小精灵呢?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写的呢?。我们可以来学习文章《翠鸟》。”经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而翠鸟的外形更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请同学们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惹人喜爱的翠鸟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文章写了翠鸟的羽毛、爪子、嘴巴等。我接着强调作者可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写到哪,随便乱写,而是非常有顺序的描写。你看,在写羽毛的颜色时从头部写起,按照顺序往下写了背部、腹部。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要求读一句翠鸟外形描写观察一下插图,感受作者细致有序的描写。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很多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的素材。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后,我针对赵州桥一课的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指导。1、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先总起介绍了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等。然后分着介绍了赵州桥的建筑特点:雄伟坚固和美观。最后总结介绍了其历史地位。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方法在二、三自然段有很好的体现。比如作者先概括赵州桥的雄伟的特点,然后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桥长、桥宽。让我们对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想象大桥有10个教室那么长;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它全部用石头砌成,构造非同一般,十分气派……当然称得上是雄伟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也是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我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体会。3、学习课文的过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链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不但承接上文,而且引出下文。告诉孩子们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过渡方法。4、学习文章对精美图案的描写,学会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排比句。“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样的描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对同学们说:“我们的家乡也有一座古桥,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它就是咱们的万年桥。大家都去过这座桥吗?”因为我校离这座桥不远,所以都比较熟悉。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这座桥的视频和图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仿照赵州桥的写法来写一写万年桥。在写作中要运用1、总分总的结构2、要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3、要学会段与段之间的过渡4、学习“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有一位同学这样进行了描写:“在碧波荡漾的南阳桥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古桥,它的名字叫‘万年桥’,从远处望去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所以又叫‘虹桥’。万年桥非常坚固……”在这篇学生的习作里既有总分总的结构,又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还包含了巧妙地过渡和生动的排比。可以说只要我们老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学生还是孺子可教的。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一次次的课堂作文的积累中,我自身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们也打下较扎实的写作基础,真心的希望孩子们不用再为写作而烦恼,让我们为孩子成功的写作而奠基。

郝文惠,丁明明,教师,现居山东青州。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思考的问题

1.怎样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2.如何能更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对语文相当的感兴趣,平时也养成了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对于文章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的问题,再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出“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透亮、泛着、泡泡、饲养、渔翁、陡峭、石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读通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反复的朗读,学习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学感悟,并通过读和讨论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环境与准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

(四)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关于翠鸟外形的图片和活动录像,并将翠鸟的叫声利用配音插入到课件中,让学生对翠鸟的筑巢、飞行、捕鱼生活习性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准备。

2.指名朗读,突出重点。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放大指导朗读;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在重点字词下做个标记;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一步步出示对比读的句子。放大重点词句,起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不同,感受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3.重点分析,感悟思想。随着学生的回答,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依次找到描写翠鸟外形、动作的词和句子,把学生带进课文,使学生的感情投入进去,尽量与作者的心去沟通,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交流感受,自主学习。欣赏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捕鱼的精彩表演的视频。出示问题“假若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会怎么办?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课文,指导写作。总结课文,让学生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运用了白板链接视频功能,出示其他动物,引导学生仿写。

三、教学反思

反思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图像、色彩、音调的艺术美来增强教学美,可以把抽象无形的科学理论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法来进行教学,运用音乐效果来进行艺术渲染,使教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情绪,从而乐于学习,获得知识。

反思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主掌握学习进度的方式。课件的形式以文本、图表为主,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听觉上的舒适感觉,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学习内容。

反思三:实施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

多媒体通过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些复杂的知识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细致形象的动画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新知识。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6

1 运用电教,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课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就会使学生爱学、愿意学。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可先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命运》,然后多媒体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进而播放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导入新课,使学生入情入境。

再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1)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2)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3)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4)伴随着音乐出现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利用电教突破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电教手段形、色、声并具的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降低理解课文的坡度?笔者先让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勾画出“中部凿井法”和“两头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的线路图,再通过网络交互,讨论协商,上机纠错,横向交流,多向反馈,达到优势互补。然后选择最佳方案在大屏幕上再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知,加深理解开凿隧道的合理性,这样教学难点在反馈互补中得到化解。

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决定借助电教媒体丰富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性认识。先让经常出外游山玩水的学生从家里带来景区的照片,再由他们自己一一扫描到电脑里,制作成幻灯片,放给全班同学看。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精美的幻灯片,高兴得手舞足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了对“天下山水”美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美丽的山水满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聚合――发散――聚合”的波浪式运动过程。

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作者对各个不同季节的哪些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3 运用电教,发展思维,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上一篇投资与理财

下一篇我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