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范例6篇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1

                       --王崧舟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评点】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两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周一贯 评点)

  

   [作者简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人《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王崧舟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先后师从朱作仁、周一贯等我国当代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研修语文教育心理和语文教学艺术,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种灵巧而扎实、雅致而简洁的教学风格。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个体生命的高度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先后主持《电化教学与语感培养的研究》《语文习题导练模式的研究》《中国当代小学作文教学流派的研究》《计算机促进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探索》《“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究,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理论先行、注重实证、模式创新、服务课堂”的科研特色。出版学术专著《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一书,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计算机促进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探索》获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继续教育与名师培养的实践和研究》获浙江省1999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科研居果二等奖。有关的实验课便、课题论文及CAI课件还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平比一等奖。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2

一、、拟就检测题

教师你就3--5分钟的检测题,或全部检测、或分组检测。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和学生可建立"错题记录".同时让学生整理难题,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记忆。)如《丰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如下检测题:

1、看拼音写汉字。

2、多音字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课题"丰碑"的含义是:

(1)高大的碑。()

(2)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3)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4、填空。

冻僵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 )。

二、引导学生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特征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让学生融会贯通地自主创新学习,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其次是综合设计。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求异新,真正从心里上获得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从而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造性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如:教学《精卫填海》时在讲完该课后安排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精卫到底有没有填平大海?"我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精卫肯定填不平,因为大海辽阔无边,靠一只小鸟是不可能填平的。"有的学生说:"精卫不一定能填平,因为糨说:"万一填上一万年,也要把它填表平。"它不填平大海,就不停止填海。经过一番争论,大多数学生都赞同了后一观点。就这样,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四、 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应设计探索性问题,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空间,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威尼斯的小艇》第五节举例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此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人们还可能乘着小艇去干什么。再如学习《长征》时,揭题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由课题想到了哪些故事,等等。这些开放性问题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和探索热情,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将情感作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应抓着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契机,让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让学生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过程。因此,一上课,教师就要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小心地拨动儿童的情弦,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儿童情感活动相联系、相沟通,使学生形成一种期待欲,期待着故事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这样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例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武夷山吗?你们想了解武夷山的雄伟险峻与它的奇丽风光吗?你们知道武夷山之中最险峻的又是哪座山峰吗?如果不知道,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道去攀登的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战胜困难,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比一比,看看谁能爬上天游峰。”随着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响亮回答,教师已用简笔画将山势险峻,爬坡陡直,高耸入云的天游峰勾勒在黑板上,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顿时,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天游峰脚下,只等老师一声令下,便向天游峰挺进。导语紧扣课文,简笔画产生了直观效果,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感情很投入,学得主动、积极。

二、在细读课文,感悟思想中――让学生动情

儿童情感的产生是与儿童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而作者的情感是寓寄于他们描绘的对象之中的。这就是说,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此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绘画的、音乐的表现手法显现直观,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例如,在《二泉映月》一课的细读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琴声舒缓平稳和跌宕起伏的词句,并分别让男女生轮读,一弱一强,一轻一重,一高一低,既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感人气氛,又突出了重点。同时,用音乐强化情境,播放《二泉映月》的美妙旋律,进一步渲染阿炳丰富的情感世界,这时,音律扣人心弦,孩子们产生情感共鸣。有学生说:“我好像听到了二泉流水声。”“我仿佛听到了人世间的凄凉”,“我仿佛听到了不屈的抗争和呐喊”。这样教学,学生有了形象及情感色彩的感悟,触及了儿童的情感领域,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让学生多参与、多投入,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再次,适当采用直观教学,如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中获得知识,丰富情感。

三、在精读课文,领悟神韵中――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在领悟课文语言神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是,仍需要外力作用,如借助比较、区别、想象力、语言媒介。例如《丰碑》一课,被冻死的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了,成了一个雪堆,为什么人们感到的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这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精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更深刻理解的语言,更是激起情感深化的重点。在教学时我抓住“晶莹的丰碑”这一关键词,设计制作了一套拉动复合投影图片,然后抓住“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这些关键词语,拉动复合投影片――一幅白雪覆盖人体形状画面与原来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重叠,此时课堂上悲壮激昂的音乐响起,把教学引向高潮,教室内气氛肃穆宁静,这时教师总结:“这崇高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一座晶莹的丰碑!”此时,学生对“丰碑”含义的理解已不言而喻。

四、在感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学会“美读”,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是通向“美读”的一条捷径。教师可以尝试从语调、重音、停顿、语气、表情五方面着手训练。随着学生的感受加深,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读,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可引导学生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即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朗读课文,进而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们喜欢表情朗读,而且一边读,一边能听到同伴表达的情意,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感染,把学生的情感在抒发中推向高潮。语言训练同样可以抒发学生情感,表达学生思想,如在《九色鹿》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这是( )的九色鹿;这是( )的调达,学生在说话训练时爱憎情感溢于言表。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泰山园林,布局,景观,文化

【 abstract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garde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ildings, the culture and art combined design technique, not only make a pleasant gardens environment, as ideological culture and design idea of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the successful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 also give us the current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or a very good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 key words 】 Tai mountain landscape, layout, landscap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自商周起始发展至今已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推崇把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经过千百年来精神文化的润泽和洗礼,今已成为世界优秀园林设计典范。其理性的艺术设计手法,不仅创造宜人的园林环境,在处理其中建筑之间及建筑与环境关系方面,也为当前园林景观和公共环境设计提供宝贵的经验[1]。

泰山园林景观作为北方园林代表之一,主要以寺观园林景观建筑群为主体。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于受宗教性质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具有一定的公共游览性质,因此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泰山的园林景观,不仅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在艺术设计手法上也是别具特点,给人留以深刻的印象。

一、巧借地势筑园。

泰山方圆百里,有着独特的地势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明代计成在《圆冶・相地篇》说到传统园林的选址方式:“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泰山寺庙园林在此方面也是依照山水情节,追求地理环境的相对完整性[2]。泰山脚下的普照寺,“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这是清代和尚奚林《普照寺》一诗,对普照寺的周围环境的描绘。普照寺建在香水峪这个山坳中,于城市边缘兴建高墙深院,并顺应自然地势略加平整,在山坡上层层递进建成寺院,背后的凌汉峰与左右肩的“天外”、“全真”两岭左右环抱,使谷底的普照寺显得沉稳而安祥。普照寺不大的院落,占据着如弧形圆心的有利地势,背倚高大屏风般的凌汉峰,将整个山川纳入自己视野,形成“一寺镇千山”的格局,以其较小的建筑体量控制了较大的景观。

二、上下呼应式格局。

根据泰山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故事传说,并充分利用泰山南麓山顶至山脚的落差,分别兴建了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此为元君上庙,也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红门宫位于泰山中路登山盘道之初,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西院系碧霞元君中庙。下庙是蒿里山以东的灵应宫,是泰山碧霞元君三庙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以三组寺庙园林为点,基本连成一条轴线,形成上、中、下三组相互呼应而又自成体系的园林景观格局。另外,从整体上看,以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为控制点,泰山上下众多寺庙园林,以登山道路为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分布。

三、历史文化厚重

泰山成为五岳之首,不仅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渊远的历史文化影响。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依托泰山而建的园林,也深受历史文化影响。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它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宋时,又大加拓建,更具规模。岱庙内碑碣林立,有“岱庙碑林”之称。有秦李斯小篆碑,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衡方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及宋代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3]。这些丰富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文化的厚重。置入岱庙中,不仅是景观的欣赏,更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韵。

四、景观的包容性

泰山寺观园林对自然景观合理吸纳,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将整个泰山的自然景观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到园林之中,使得方寸之间显露山岳景观的雍容阔达。不同于江南园林在空间内景观小品互为衬托的借景方式,泰山寺庙园林更是放大了这种借景手法,把巍峨的泰山山脉纳入借景的范畴,使园林景观与外部环境空间得以融合,从而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容量,极大丰富了景观层次,使园林空间产生无限延伸感。

另一方面,泰山寺庙园林景观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对文化景观的包容上。宗教园林由于宗教至上的理念所影响,多以本教文化景观为主体,让景观服从于文化,来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发扬教派思想。泰山文化兼容并存,历史上随着多种宗教文化的引入和泰山封禅文化的影响,造就了当前多种类型的景观园林并存的局面:如以岱庙为代表的祭祀庙坛园林;以泰山碧霞元君祠为代表的道教宫观园林;以灵岩寺和普照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园林等。

五、自由化布局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泰山所包聚的多重文化渐渐相互融合,自成一体,造就了有强大思想凝聚力泰山文化。由于泰山文化在当地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很大程度上减弱人们对佛、道宗教思想的推崇。在寺观园林景观方面,随着指导园林规划的宗教思想弱化,更倾向于建筑符合大众审美的主流园林景观[4]。一些寺庙园林布局已经不再严谨,表现的更为自由,更接近私家园林。如坐落在泰山山涧附近的斗母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受制于地势及空间限制,虽然采用五进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但布局上更接近于一般园林。它的主体建筑沿一条南北轴线排布,最南端为南天门,这如一般宫观建筑,但其钟鼓楼却分列于正对登山主盘道的西门两侧,在院落之间有穿堂或云墙,院落有高度变化,更像座一般的园林。

六、皇家园林特色显著

历代帝王出于对泰山的敬仰,亲赴泰山封禅,开设祭坛祭祀天地,建立了泰山第一行宫――岱庙,它既是一座道教神府,也是一座皇家园林。随着历代不断重修和扩建,至今岱庙已成为规模庞大的园林建筑群。作为帝王的行宫,岱庙在规模和建制上依照皇家园林建筑思想规划建设:以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布局,采用东西对称的形式,凸显稳重;中轴线上自南至北按层级分列着岱庙坊、遥参亭、正阳门、唐槐院、天贶殿等重要建筑,更显严谨;主体建筑天贶殿峻极雄伟,是中国三大宫殿(另外两处是北京的金銮殿和曲阜的大成殿)之一。这座景观建筑群无论就规模还是形式,无处不体现出浓厚的皇家园林气息[5]。

综上所述,泰山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受深厚的泰山文化所影响,体现出众多特点。它不仅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思想文化与设计构思等因素完美结合的成功景观艺术典范,也给我们当前的城市景观忽然园林设计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2]丁文剑.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

[3]刘钢. 泰山松的审美与艺术表现[J],岱宗学刊,2009,13:(1),36-37

[4]潘若良.普照寺景区―泰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J],岱宗学刊,2009, 13:(4),61-62

[5]刘鹏,孙傲.论泰山岱庙的选址规划特色[J],广西轻工业,2011, 7,86-87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脉寓教于景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就近年设计的两所中学环境景观,探索能够在满足校园教学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脉,突出校园特色,设计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景观型中学校园。

成都武侯中学

风格定位

武侯高级中学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占地160亩。该校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根据学校的功能和背景,将学校景观设计的风格定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新兴科技的组合,在保证校园面积的同时,丰富植物的配置,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张弛有序的丰富空间环境。

景观轴线

根据学校的现有布局,整个学校景观沿两个景观轴线展开。由学校大门至行政综合楼为历史文化轴;由学生宿舍到体育场为科技发展轴。各景观点均沿两轴展开设计。

景观分区

整个校园分为四个景观区:教育文化区、生活休闲区、植物苑区、体育运动区。教育文化区与生活休闲区是学校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在功能和植物上更加丰富了学校的现在环境。

景观节点

“林间碑传”:位于历史文化轴上的“林间碑传”景点静静地躺在林间的步行道旁,嵌入地面的青铜板上刻有古人的文稿,体现校园悠久的历史文脉,穿行于曲径贯穿其间,使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

“林间碑传”景观节点 “静思空间”景观节点

“静思空间”:相互穿插的半围合的景墙将该区域相对隔离校园中,安静的小环境留给学生自习、思索空间,同时体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风格,让景点充满了文化的感染力。

“科技之路”:雕刻着中外科学家头像的雕塑,分布在科技发展轴上的综合楼前,行走其间让人回顾科学道路的过去,激励奋发学习的激情。

“智慧之眼”:地面铺装整体造型似电子旋转的轨迹,体现高新的现代科技,图案又型似探索知识的眼睛。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校园文化。

二、重庆育才经开中学

1、设计方法及理念:

整个景观设计将校园分为三个景观分区:文化教育区、体育活动区和生活服务区,以展示校园生活的不同的景观设计内容。同时,三个景观分区中各个景观节点沿着文化景观轴和活力景观轴这两条轴线展开。利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展现不同的景观形象。

2、景观节点:

“银杏映秋”:高大的银杏树沿学林大道排列,将校外的喧闹隔开。树影婆娑,映衬一旁的综合楼,使人心情顿感校园的幽雅和宁静。

景观分区图景观轴线图

“探索之眸”:综合楼门前的小广场是文化教育区的设计重点,广场四角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立体雕塑,四个青铜雕塑各自高约三米,以生动形象的造型传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广场正中地面铺装以抽象的图案和材质、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探索知识“探索之眸”。景观雕塑小品和铺装材质相结合,不但突出表现了景观设计的效果,而且在景观意境和校园建筑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智慧之泉”:景观位于教学大楼的正前方,景观以矩形水池和多个小型涌泉为主体,配以木制平台和花池,造型雅致。在不经意间又将景观小品的“意”和建筑的“型”完美融合。

景观局部效果图1 景观局部效果图2

“五彩花阵”、“梦想之翼”:教学楼旁由多种时令鲜花组成的“五彩花阵”和纸飞机造型的“梦想之翼”提供给学生休憩的场所,也许儿时的梦想就会在这儿起飞。

“生活服务区”景观由“古树映石”、“紫藤廊架”、“读书空间”等几组景观小品构成,每个景观小品都和生活区的各栋建筑物相辅相成,使景观和建筑相互呼应。

三、小结

这两个景观工程设计是我们对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在设计中我们认识到校园景观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它更具备激发好奇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里,一花一草一木一景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中学校园环境景观,它是充满知识和趣味、积极向上的室外大课堂。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中的人产生心理联想;中学校园环境景观应寓教于景、寓教于绿,它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网络口碑;内容特征;购买意愿

一、 引言

目前口碑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口碑发送者、口碑内容本身和口碑接收者三方面,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少关注消费者口碑内容本身的特征(Cheung,Lee & Rabjohn,2008)。少数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涉及内容特征的一个小方面(例如语调、措辞等等)。不少学者认为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应该是一个多维的概念(Kozinets et al., 2010),但是已有的研究都是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来进行讨论(董大海、刘琰,2011),导致以往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的结论。比如,Silverman(2006)认为口碑的可靠性是口碑的关键,但是McMillan(2003)认为,网络口碑所在的网页内容是否完整影响了口碑传播效果。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网络口碑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来考量,通过收集消费者的数据,先验证网络口碑的维度结构模型,然后研究不同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大小。

二、 网络口碑与购买意愿

1. 网络口碑的界定.网络口碑,又称为电子口碑(Electronic word-of-mouth)、鼠标口碑(word-of-mouse)或者在线口碑(Online word-of-mouth)。最早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Stauss(1997,2000)从营销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由于消费者在线交流增多而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威胁。在其研究中,将“互联网消费者交流”定义为:消费者在网上报告、交流与消费相关的信息。Kim和Lee(2001)进一步研究了网络口碑本身的内容和作用,他认为网络口碑是经验丰富的消费者向经验较少的消费者传播口碑,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口碑信息。经验较少的消费者通过阅读网络上经验丰富的消费者发表的意见学习相关的产品知识。而Dellarocas(2003)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指出网络口碑是在线的客户反馈系统,可以称其为声誉系统。

2. 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现有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口碑相比,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口碑者大多是匿名的,所以比较难辨别信息来源,因此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相关性对于接收者的影响巨大。在传统口碑传播中,除了信息内容之外的其它因素吸引了研究者们的主要精力。但在从网络获取有效信息这样一个情境下,消费者可以直接接触的一般只有文字信息,对信息发送者的个人信息缺乏判断的依据,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只能将其精力集中到内容的阅读上。当接受者对刺激物没有认识或认识模糊时,信息影响往往发挥很大作用。因此,网络口碑的内容对消费者的影响比以往要更加重要(Hennig-Thurau et al.,2004)。

本研究所着眼的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是针对网络口碑本身包含信息所具有的特征,在以往研究中,大都是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但存在多种的视角。因此研究者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网络口碑内容特征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相关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1)相关性(Relevance),即口碑内容与主题对象的相关程度,由于网络用户很少仔细地阅读整个网页,通常情况下,他们只是浏览一下他们所要的信息,在网络社区中呈现最相关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2)可靠性(Credibility),即网络口碑信息内容的可信任程度,其既依赖于口碑的者(例如网络、社区的可靠性),也依赖于其所论述内容的方式(是否有理有据)。

(3)完整性(Comprehensive),表现为口碑信息的态度倾向或者说语调(正面或反面)和口碑信息的数量两个方面。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

假设1: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三个维度。

3. 网络口碑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有关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大量针对传统口碑研究的结论都可以作为支持网络口碑会对消费者购买产生影响的依据。传播学现有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信息来源者的因素、信息本身的因素以及信息接收者的因素(Hovland et al.,1953),本研究所涉及的口碑的内容特征就是指信息本身的因素。在针对网络口碑的研究中,国内学者杨学成等(2006)在理论上分析了网上口碑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郭国庆等(2007)建立了口碑传播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的理论模型,并用其论证口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相关的调节因素,指出了口碑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作用路径及方式。庄贺钧(2007)以互联网环境下购物网站的网络口碑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网络购物网站上网络口碑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向。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无不认同网络口碑以及其内容特征对于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未进行实证的定量分析。

更进一步,在有关内容特征的理论讨论中,根据媒体富余(Media Richness)理论(Daft & Lengel,1986),信息在某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Christy等(2008)的研究则发现,信息的相关性(Relevance)和信息的完整性(Comprehensiveness)是影响网络消费者社区评论有用性和评论被接受程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

H2:网络口碑内容特征之相关性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有关可靠的讨论方面,Silverman(2006)认为,口碑的可信度是口碑威力的关键,这种可信度主要是由口碑内容的可靠性来决定的。Lee(2002)研究了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环境中的信任,他认为,对计算机的认知信任包括能力与信息可靠性。因此本研究提出:

H3:网络口碑内容特征之可靠性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McMillan(2003)在基于网络的互动传播研究中,指出网络评论的信息丰富性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此种推广形式的接受度,进而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此处信息丰富性即是与评论的完整性直接相关。在口碑内容的数量方面,当受者对刺激物没有认识或认识模糊时,信息影响往往发挥很大作用,这就是受到所谓的信息压力的影响。因此网络口碑内容方面是否表现出完整的评价、倾向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数量影响都会明显影响口碑的效力。因此,本研究提出:

H4:网络口碑内容特征之完整性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网络口碑为主要研究内容,因此适宜的研究对象是经常进行网络购物或者经常上网进行网络搜索、查看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的人。在这方面,大学生和其他的年轻人是主要群体。研究者通过滚雪球的方式邀请被调查对象在问卷星网站填写问卷。为保证被试的代表性,本调查的被试城市涉及福建、湖北、广东、北京和广西等多个地区。截至2012年3月15日,本次问卷共收集问卷407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3%。

2. 测量工具。本研究需要测量的主要变量是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其中购买意愿是本文研究的结果变量,其操作性定义是:网络口碑对口碑接收者所产生的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效果,或者称为“口碑效应”。本研究主要借鉴Bansal和Voyer(2000)的研究所开发的量表,分别从新信息的提供(New information given)、显著的影响(Significant influence)、有帮助(Mention of helpful things)、想法的改变(Mind was changed)、实质的帮助(Really helped)、选择上的影响(Influence in service)、提供不同的观点(Provider different ideas)、作用上的影响(Influence on features)等8个方面进行衡量,并对部分语句根据网络情境进行了更改,共有8条语句,以Likert5分量表进行评分。按照被访者对问题表述的认可程度,提供“非常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确定”、“有点同意”、“非常同意”五个备选答案让受访者选择。量表的信度系数达到0.860。

而作为前因变量的内容特征,由于本研究全新构建了理论维度,因此需要重新编制测量量表。本文借鉴Sternthal等(1978)、Sweeney,Soutar和Mazzarol(2011)以及Ch-risty等(2008)的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语句。共有3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各5条语句,经过预测试、量表提纯和结构效度的检验,最后保留每个子量表各4条,共12条语句的量表。预测试中,三个子量表的一致信度系数均大于0.7。

四、 结果分析

本研究是实证数据分析包括结构检验、回归分析和优势分析三个部分,所有语句首先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1. 网络口碑内容特征的内部维度结构检验。运用AMOS20.0分析软件,在预测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的12条语句结构后,研究对正式测量的数据再次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表1列出了正式调研数据的CFA结果,比较了两个可选模型的拟合指标。其中,单因子模型即所有语句都是测量同一个因子,三因子模型即可靠性、相关性和完整性。从表1中可以看到,GFI、AGFI、TLI和CFI都大于0.9,RMSEA小于0.08,χ2/df小于3,都说明模型拟合较好,并且三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明显优于单因子模型。

表2中,AVE大于0.5和结构信度都大于0.8意味着模型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而AVE大于SIC,说明区分效度达到理想程度。综合各项指标,三因子模型都优于单因子模型。并且在三因子模型下,绝大部分语句的因子载荷均接近或达到0.7(最低为0.681也超过0.5的可接受标准)。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大于0.8,这表明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因此假设1获得支持。

2. 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的方法来检验内容特征与购买意愿间的关系。第一步先将人口统计变量作为自变量,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1;第二步将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三个维度的内容特征作为自变量,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2。在分析回归结果之前,本文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对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各自变量直接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张文彤,2005),因此可以判定回归模型中个主要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购买意愿对内容特征的三个维度相关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的回归系数均为显著(系数分别为β=0.325,p

3. 优势分析。在上述的分析中,三个维度的内容特征都被证实能够解释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变化。如果企业的营销活动力图通过网络口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需要明确那些被证实具有影响力的内容特征维度哪个能够起到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才能使理论的研究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意义。在上述的回归分析结果中,通过对比不同自变量回归系数的大小,可以一定程度了解这种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但统计学的相关研究也指出传统多元回归分析的系数对比并不能准确反映自变量影响作用的大小,Budescu(1993)提出采用优势分析(Domiance Analysis)的方法来衡量回归模型中各个预测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优势分析是通过对比各个自变量在所有可能的关系模型中对模型解释力贡献程度的平均大小来说明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预测能力的大小。

从表4的优势分析结果来看,在内容特征各维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相关性贡献了在因变量已解释的方差中的44.5%,然后是可靠性(20.9%)和完整性(34.6%)。也就是说,完整性在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影响购买意愿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口碑研究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关系强度都是很重要的变量(Brown& Reingen,1987)。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口碑者大多是匿名的,所以比较难辨别信息来源,那么可靠性和关系强弱都难以衡量(Chen,Wang & Xie, 2011)。因此口碑内容本身与主题的相关性和完整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的实证数据也验证了网络口碑与传统口碑在这方面的显著差别。

五、 小结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网络口碑的内容特征维度,并收集数据检验了可相关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三个维度的结构,然后再次验证了内容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最后,采用优势分析的方法比较内容特征三个维度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与传统口碑不同,网络口碑在内容特征方面能够最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是内容相关性,其次是完整性,而对于传统口碑影响最大的可靠性的作用则相对较小。未来的研究应该两个方面的拓展:其一,收集更广泛的数据,并且综合考虑口碑发送者和口碑接收者两方面的特征来进行研究;其二,结合典型个案,讨论网络口碑内容特征的不同维度对不同产品类型的影响差异。

参考文献:

1. Bansal, H.S.& Voyer, P.A.Word-of-mo- uth processes within a services purchase decision context.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0,3(2):166-177.

2. Berger, J., & Schwartz, E.M.What drives immediate and ongoing word of mouth?.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1,48(5):869-880.

3. Brown, Jo, Amanda Broderick, and Nick Lee.Extending Social Network Theory to Conceptualise On-Line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7,21(3):2-19.

4. Chen, Y., Wang, Q., & Xie, J.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s: A natural experiment on word of mouth versus observational learning.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1,48(2):238-254.

5. Silverman, G.The Secrets of Word-of- Mouth Marketing.Nightingale-Conant,2006.

6. Sweeney, J.C., Soutar, G.N., & Mazzarol, T.Word of mouth: measuring the power of individual message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2,46(1/2):237-257.

7. 董大海,刘琰.口碑、网络口碑与鼠碑辨析.管理学报,2012,9(3):428-436.

8. 郭国庆,杨学成,张杨.口碑传播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管理评论,2007,19(3):20-26.

9. 杨学成,钱明辉.网上口碑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及启示.当代经济管理,2006,28(3):27-31.

10.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在线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的研究――基于网络购物平台的分析(项目号:13YJC63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