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行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塑料行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塑料行业

塑料行业范文1

为加快推进我省塑料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塑料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我省塑料行业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塑料原料、设备、制品、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基地。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1218家增加到2015年的1329家,年均增长2.95%;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60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32.83亿元,年均增长13.38%;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1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8.2亿元,年均增长9.52%;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9.67亿元,年均增长10.99%。2015年底,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46%、3.44%、4.33%和-8.83%。

2.重点支柱产业和产品优势明显。

农用薄膜、编织制品、管材、土工合成材料、一次性塑料手套、塑料绳网等为山东省塑料制品的重点支柱行业,生产总量均列全国第一。在全部塑料制品总产量中,编织制品占比超过30%,管材、薄膜等分别占比13-16%,比重相对较大。塑料制品生产和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相对发达,塑料树脂及共聚物有较好基础;挤出类产品生产设备有比较优势。随着市场范围的不断开拓,部分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向其上游塑料原料的生产领域发展,如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投资生产聚丙烯粉料,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中国名牌5个、山东名牌产品6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 、山东省著名商标43个。

3.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应明显。

“十二五”末,全省塑料行业共有国家级特色区域和产集群12个,省级6个。18大产业基地以塑料编织、农膜、PVC增强软管、管材、塑料绳网等产品为主,分布在淄博、昌乐、聊城、德州、滨州、枣庄等地,汇集了227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2万多人,全部生产能力560万吨。2015年度完成产量35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为山东塑料工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注入了新动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塑料产业的壮大发展,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塑料产业虽然规模总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南方省份相比,在研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1.产业大而不强,高端品牌和龙头企业少,发展受制于上下游产业。

在全省万余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中,85%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0%,企业单体抗风险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总体呈现大而不强态势。在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相比均有一定差距。我省塑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受制于上下游产业,汽车、家电、电子行业是注塑行业的重要客户端,我省虽是家电产业大省,但受模具产业水平制约和相关配套产业不健全的影响,对本省塑料注塑行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研发投入不足,新材料研发滞后。

一是我省塑料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设备改造更新缓慢,产品单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科研开发投入比重低,龙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不足2%,研发投入总体不足。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汽车、家电、医疗、航空航天、高铁、海洋等快速发展行业领域对塑料新材料的高要求、高需求。三是由于研发投入及政策扶持的落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行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发达省份水平。

3.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弱。

一是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供给短缺等问题,企业管理人才、设计人才及高级技工匮乏等问题较大,招工难、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我省塑料行业万余家生产企业的65万员工中,技术员工仅占1/3左右且多为初级工,技工、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仅占4%左右;80%的企业缺少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操作员工。二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用人成本压力较大。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12个,数量、实力与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4.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低附加值产品(如农地膜、编织制品、普通管材、PVC塑胶手套等)比重偏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汽车、家电、医疗、航空航天、高铁、海洋等行业领域配套产品)比重偏低;挤拉吹工艺产品比重大,附加值高的注塑产品比重较小;制品加工能力过大,专用设备及模具加工能力不能满足制品生产的需要,在主要塑料产品企业中,80%以上的产品产能利用不足。在全省全部塑料制品总产量中,日用制品、包装、泡沫塑料、板片材、型材等分别占比仅为5%左右,比重过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许多高档塑料制品仍然需要从外省市或外国调入。企业产品品种更新换代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创新产品发展缓慢,不符合整体行业发展水平。

5.塑料机械、塑料模具等配套产业落后于塑料制品加工。

塑料机械是为塑料制品提供加工装备的,是整个塑料产业中最能体现核心技术价值的领域,也是最能影响我省塑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域。目前,我省塑料机械产业发展落后于塑料工业,不能满足塑料工业较大的市场需求。我省现有塑料制品加工企业80%以上的装备来源于国产塑料机械(主要在宁波―中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国内注塑机年总产量的50%左右,占世界注塑机总产量的1/3),其中先进设备仅占20%-30%,而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只有20%,同样数量的出口产品价值仅为进口产品价值的1/2左右。除此之外,塑料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的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生产出的产品品质总体水平较低。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转型调整期,全球处于摆脱旧增长、重构产业结构新时期,世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要素流动、治理变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新常态”。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加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原有的成本优势和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渐减弱,支撑塑料工业高速发展的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常态下,塑料工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塑料行业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

(二)世界制造业格局重构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现象突出,发展中国家依靠更低的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双重挤压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多国已经制定制造业或工业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我国也已《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这为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塑料加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三)绿色低碳环保,清洁生产和生态化推动塑料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坚持节约、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更加注重从资源投入和使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后端治理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节约、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确保全产业链的环保健康发展。

(四)功能化、轻量化、微成型是未来塑料行业发展的方向

未来新材料革命中,塑料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配套材料。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及低碳经济时代飞机、汽车和轨道交通等轻量化的需求,各种高强、高韧、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导电、绝缘、导热、纳米合金等特种工程塑料,以及各种具有更多新的特殊功能的智能轻量化、薄壁化塑料产品将顺应而生。新的环境友好、轻质高强材料加工技术成为实现轻量化及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轻量化技术将为塑料工业发展带来重大便利。毫克、微纳米尺度、微结构成型技术的微成型代表着当代塑料加工业从设备到成型工艺的技术集成。塑料材料相比更具有优势,以满足材料更昂贵、零件更细微、更节省空间的高端精微结构零件的应用需求。

功能化、轻量化、微成型不仅是世界塑料加工业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更是世界塑料加工业先进成型技术的体现,引领行业未来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的方向,对塑料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塑料行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高塑料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突破,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塑料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塑料工业产业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战略,推进塑料工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的高技术发展方向。

3.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要素质量,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推动塑料工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塑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25亿元,年均增长8%;利润总额260亿元,年均增长7%。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完善挤出和注射等塑料产业链条,加强塑料机械、模具产业配套能力和上下游合作程度,提高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水平,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注塑产品比重。

3.整体研发投入逐步增加。塑料制品加工企业设计研发和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投入加大,龙头企业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自主研发团队或平台。到2020年,全省塑料制品业研发费用投入平均占比达3%,龙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比达到5%,行业技术研发平台达到5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达到15家。

4.品牌优势明显提升。企业品牌建设成绩明显,企业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产品档次及品牌包装明显升级。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8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60个。

5.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和省级塑料产业集群规划更加合理,业态布局更加完整,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集群内公共技术、人才、贸易、电子商务等平台更加成熟。到2020年,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15个,省级产业集群达到8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塑料工业要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发展重点,以提高塑料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重点发展领域

1.材料领域。

围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快高端聚烯烃管道专用料、多规格滚塑专用料、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生物塑料包装材料等专用料的开发、生产;加快导电、导热、耐温、抗菌、防霉、高韧、超强、阻燃等多功能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加快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特种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改性材料等生产和应用;围绕高效、低毒及无害化,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增塑剂、热稳定剂等的生产和应用。

2.制品领域。

加强选择性多孔薄膜开发,力争在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膜材料和组膜取得突破。力争在高端电池隔膜、新型光学膜、新型柔性屏膜等取得突破。重点发展生物基塑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基塑料包装制品、高性能聚氯乙烯建筑模板、大口径高强度聚烯烃排水、排污管道的生产。进一步推广水性聚氨酯、无溶剂等生态合成革的生产和应用。加强废旧塑料,特别是车用工程塑料的改性、高附加值应用。

3.装备制造领域。

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在迎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同时,要为“新硬件时代”打好基础。

4.加工工艺领域。

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的开发,加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加工技术,加快CO2超临界发泡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快电磁感应节能技术等的推广。

(二)重点发展产业和产品

1.农用塑料。

优先发展农用塑料,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快农用塑料(农用大棚膜、地膜、饲草膜、养殖膜、灌溉塑料管材、塑料节水器材等)的高性能化及其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我省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栽培等所需的各种功能性棚膜、地膜和饲草用膜;发展节水灌溉器材、渠道防渗管材及防渗膜、微灌(滴灌、微喷、渗管等)器材。重点支持山东企鹅塑胶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华塑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鹤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淄博庄园塑料制品公司快速发展。

2.塑料包装材料。

着重开发各类功能性和专用化的薄膜、高阻隔性包装材料,保鲜包装材料,渗透性包装材料,耐高温、耐辐射材料,无菌包装材料,可溶解、可自分解的材料,防霉、防虫、抗菌材料。重点支持山东齐旺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山东齐高塑胶有限公司、昌乐盛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潍坊宏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潍坊乐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3.塑料建材。

重点发展大中口径上下水管、新型室内上下管、热水管、燃气管、复合管与复合型材、各类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墙体装饰材料、大型地下排污管道以及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以及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系列化、标准化管材、管件和型材,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山东汇晟管业有限公司、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文远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冰轮塑业有限公司、山东环球塑业有限公司、山东东方塑胶有限公司、山东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4.工程塑料。

提升汽车、电子电器、信息产业领域工程塑料制品的档次。重点发展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O)、聚酯(PBT)和特种工程塑料。重点支持山东泰峰塑料土工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天鹤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清田塑工有限公司、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安现代塑料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5.汽车用塑料。

加快开发热塑性弹性体、玻璃纤维增强尼龙等耐老化、耐变形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广使用低压成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等先进技术,加大轿车保险杠、仪表板、发动机罩盖、散热器隔栅、座椅、内饰件等塑料功能件的开发生产。重点支持山东恒信基塑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宇能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润兴塑料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森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6.塑料及轻量化新材料。

以导电性、电磁屏蔽性、磁性、导热性、透光、感光性及阻燃性作为功能性塑料发展方向,发挥功能性塑料质轻、柔软、易加工、价廉等优势,扩大电、磁、光、热等功能性塑料的应用领域。加强改性塑料材料的研发,通过填充、共混、增强改性塑料多功能母粒(包括色母粒)材料,重点发展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塑代替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在家电、电子电器、汽车、飞机、通讯、医用、玩具、工业配件等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促进机械制造、助剂等行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山东省塑料研究开发中心、山东春潮色母料有限公司、山东汇通达塑业有限公司、山东博拓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淄博中南塑胶有限公司、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7.日用塑料制品。

开发各类物美价廉、绿色环保的日用塑料制品和仿真塑料制品,力争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的铁、木、竹、藤、纸等材料。重点发展荣成市兴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聊城市科信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快速发展。

(三)重点发展技术

1.创新思维,改造和替换传统生产加工技术。

采用大型多层共挤双向拉伸技术装备,发展高档包装膜材料;采用多层共挤、多层复合、蒸镀氧化硅等工艺技术,生产高档保鲜包装膜材料;采用高速、高精度、共挤复合等技术,生产各类型材、管材;采用大型注射气体辅助注射等技术,生产大型塑料制品和大型机电产品配件;采用新的配方和技术生产防老化、防雾滴、光转换、保温等新型复合型多功能农用大棚膜;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各种塑料制品。

重点支持发展压延宽幅多功能农膜及防渗材料、双向拉伸聚酯膜、新型农用节水器材、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在新型包装材料上,大力开发新型、环保型塑料包装容器及塑料薄膜类包装材料,积极推广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塑料模具网柔版印刷工艺,提高产品的包装档次和附加值。

2.循环经济、资源代替和拓展技术。

加快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改性、高附加值应用。加强对车用等工程塑料的回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医疗塑料废弃物灭菌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多功能塑料降解技术、农作物秸秆生产降解塑料新技术;建立工程塑料回收、改性、高附加值应用体系等,以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能源和社会资源。

3.塑料新材料技术。

加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生物基塑料制品的生产应用。加快包装材料、餐具和膜材料等应用,特别要集中力量,在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应用上取得突破。加快对塑料助剂和填料的无毒、低烟、低腐蚀、无菌、无重金属性能的研发。

4.塑料机械、模具的设计加工技术。

重点发展包装材料、高档建筑材料和工程塑料制品挤出机械;农用宽幅薄膜、大口径塑料管材机组,异型材、木塑复合板材、拉伸塑料土工格栅生产线、废旧塑料回收再生成型机。积极推进青岛、济南、临沂等塑料模具制作集中区域的企业联合,提高塑料模具综合设计及加工能力和水平,为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四)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围绕区域特色产品,着力发展特色区域经济。巩固发展现有的1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淄博一次性塑胶手套、泰安和莱芜塑料土工合成材料、临沂塑料小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产业基地;重点引导、规范莱州、昌乐、莒县、章丘等地的塑料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将塑料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引入园区,规范管理,借以减轻环保压力。重点培育济南、章丘、青岛等塑料模具加工集群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依托现有塑料工业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产品领域,加大技改投入,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生产高档优质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鼓励塑料产品应用企业特别是土工、建材企业,积极采用新型塑料产品,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步伐,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着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生产和使用,重点在塑料包装、汽车用塑料、塑料日用品等领域实现突破,促进塑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二)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塑料装备和模具的研发

集合行业优势力量加快创新、研发步伐,积极推进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依托现有行业科研机构、高校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和塑料模具加工制造中心,依靠企业研发力量做好专项技术的攻关创新,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依标准促研发、搞生产、提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条件具备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申请有关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采标的监督检查,把好产品质量关口。

(四)加强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建立和完善塑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监管体系

促进节能环保,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园区化建设,完善塑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监管体系,强化对废弃塑料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大回收技术引进、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再生利用产品档次,拓宽应用范围,节省能源和资源;争创医疗塑料废弃物灭菌回收再利用国家级试点,推进山东省塑料研究开发中心与塑料生产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塑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重视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创建清洁生产、节约高效型企业。

塑料行业范文2

关键词:塑料制品;行发展;设计方式

中图分类号:TQ32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塑料制品业是我国轻工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塑料制品业所取得的发展成效是非常可观的。自2010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进口额显著增长,目前正处于高位回稳的过程中。同时,国内塑料制品产量发展速度可观,远高于国际塑料制品行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国际塑料制品大国行列,塑料制品业的发展趋势相当可观。本文即就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与设计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1.塑料制品

1.1 含义

塑料制品是指以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经添加一定添加剂后在特定压力以及温度条件下所形成的材料)为主要原料并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所制成的工业、生活用品,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经吸塑、注塑等多种工艺处理后所形成的各类制品。与木材、石材、金属材料等相比,塑料制品具有可塑性强以及成本低廉等多种优势,在现代国民经济体系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随着相关行业领域振兴规划细则的颁布与实施,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机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塑料制品在农业、包装、建筑、工业、交通以及工程建筑等领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1.2 特点

塑料制品相较于其他材料制品而言,主要特点与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量轻。塑料材料自身重量轻,相对密度分布在0.9~2.2左右。新工艺支持下所研发的发泡塑料内部具有微孔,相对密度仅在0.01左右,因此可将此类塑料材料应用于对自重有较高要求的产品生产中。

(2)化学稳定性良好。塑料对各类化学物质(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以聚四氟乙烯材料为例,其化学性能高度稳定,是非常理想的耐腐蚀材料,更在当前广泛应用于管道输送领域,所制成管道对高腐蚀性以及黏液性液体的储运效果非常理想。

(3)电绝缘性能理想。常规塑料均属于对电的不良导体,体积电阻以及表面电阻大,多可达到109Ω~1018Ω范围内。同时,多数塑料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水平,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低,因此可利用塑料制品的绝缘性能在工业、电力等领域发挥独特优势。

(4)消声减震效果突出。以泡沫塑料为例,此类材料内部微孔中含一定气体,因此具有良好的消声以及减震效果。除此以外,泡沫塑料制品导热性能差,具有优秀的隔热以及节能效益。

2.行业发展

2.1 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制品行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据调查资料显示,自2005年至今,塑料制品行业从业人员自183万人增长值近400万人,从业人员增长比例平均达10.0%左右,为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基础。

(2)塑料制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随着国内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产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自2.95%不断提升至4.0%以上。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行业之一,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速度日益提高与加快。加之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陆续出台颁布了与塑料工业高度相关的产业振兴调整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从而为塑料制品行业的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当前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竞争关系不断地加强,并且对塑料制品的环保属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开始着手于产业升级以及工艺技术改造,未来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将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环保属性进一步凸显。随着国家对于塑料制品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企业开始讲环保作为工艺产品研发的重点之一,部分塑料制品已实现可降解的目标。未来,环保属性将成为塑料制品的重要发展标准之一,并在促进塑料制品行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塑料制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当前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竞争关系非常激烈,特别是在外资企业引入背景下,国内塑料制品企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激烈的竞争关系会促进塑料制品企业不断尝试提高生产技术以及产品性能,并通过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的方式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塑料制品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随着塑料制品生产与研发经验的不断累积,高性能塑料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率将不断提升,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塑料制品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从而为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3.设计方式

在塑料制品设计过程中,必须从选料、制品形状、模具以及成本4个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选料方面,应当重点考虑塑料材料强度、韧性、刚性、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流动性、结晶速率等成型工艺性性能,以及塑料制品成型后的各向收缩率差异。在塑料制品形状方面,应当确保所设计塑料制品能够满足在排气、补缩、以及冲模等方面的要求,可适应高效冷却硬化以及快速受热固化等特殊性能要求。在模具方面,应当考虑塑料制品模具的总体结构特点,充分了解模具零件的形状与制造工艺,以确保塑料制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在成本方面,应当综合评价塑料制品原料价格、使用寿命、更换速率等指标,在不影响塑料制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在塑料制品结构设计过程中,为确保螺纹牙尖充填饱满,在使用中旋合性良好且方便脱模,螺纹螺距应控制在0.75mm以上,螺纹配合长度应控制在12.0mm以下。同时,考虑到不同材料螺纹相互配合时可能因收缩不均产生相互影响并降低连接性能,故在设计中应适当增加螺纹中径配合间隙,或通过设置螺纹退刀尺寸的方式避免发生脱扣等问题(见表1)。

Y论

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与深化,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对于我国而言,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正逐步向着新材料方向转型,新型生产工艺逐步取代传统工艺,使塑料制品的整体环保性能更为突出。本文上述分析中就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阐述,并针对塑料制品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郁葱,贾晓忠.对塑料制品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16):85-85,87.

[2]秦柳,谢鹏程,焦志伟,等.大型塑料制品滚塑成型先进制造技术[J].塑料,2013,42(4):14-17.

[3]陈龙然,林彬文,乐美华,等.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09,36(12):86-88,90.

塑料行业范文3

本章介绍了中国塑料工业概况和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现状,并在比较了国内塑机行业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建议。

0概述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塑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塑料的应用几乎遍及人类所涉及的所有工业和农用领域。到1997年末,世界塑料制品产量已达1.5x105kt,按体积计已经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的钢铁年产量。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1997年末,我国合成树脂的总产量已达6230kt,在美、日、德、韩之后居世界第五位;塑料制品产量已超过15700kt,在美国之后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位。按照有关方面专家较为保守的估计,1999年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将超过16000kt,列世界第二位。可以认为,我国业已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塑料机械工业作为提供塑料制品制造装备的专门行业也随着整个塑料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作为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我国不但拥有广阔、容量巨大的塑料机械消费市场,并且也拥有大量的塑料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我国塑料机械连续数年的消费量不论是以台数计或是以金额计,均为世界第一或第二。根据国际上的常规统计,我国近几年的塑料机械年均消费量都在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130亿元/a上下;我国国产塑料机械年销售额约在50亿人民币左右,以台数计,其年产量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内生产的一般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自50年代末期兴起、经过了40年的不断发展的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相当的规模、一定的水平并且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专业体系和遍布全国的工业格局,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并必将继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1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1.1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塑料机械制造厂家已超过600家,以中小型企业为多,大型二类企业仅占1%,企业集团为2%,实施股份制企业为总数的20%。专业及相关技术研究单位近20家,设置本专业的大专院校逾10家。”全行业从业人数1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0%。全行业固定资产现值约为60亿元,年销售额为50亿元,销售利润率为7%-8%,年出口贸易额约为5000万美元。行业主要产品可划分为19个大类,53种不同类型,数百个品种。主要有混配料设备、注射成型机、挤出生产线、中空成型机、压延生产线、各类二次加工设备及各类配套设备。产品以中低档、通用型为主,主要产品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技术先进国家80年代初的水平,部分产品达到80年代中末期水平,少数产品接近90年代水平,极个别产品在理论和实践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内资企业组织结构偏大。各种所有制企业与国外先进同类企业相比(按销售额划分)规模均较小。比照塑料工业的发达地区,塑料机械的行业布局呈现相应的比较明显的区域性。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工业生产在塑料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呈现超常规高速发展,但基本上属于自由市场经济初期的无序发展。由于塑料加工工业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因而大量设备制造厂家竞相仿制、抢产热点设备的现象也随之而来。进而经常出现结构型过剩,市场竞争方式处于恶性价格战等低水平状态。

1.2行业调鳖和发展的主要成就

我国的塑料机械工业兴起于’50年代。改革开放前,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原轻工和机械系统,规模较小、装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上主要以对引进样机进行测绘仿制为手段,产品品种少、工艺水平低、标准不一、模具开发能力低、配套能力差,缺乏成套供应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塑料成型加工设备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许多企业通过与国外同类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和购买生产制造许可证等方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计并进行消化吸收,使得我国塑料机械产业有了一个明显的跃升,产品开始初步满足塑料加工工业的一般需求。进入90年代,由于塑料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塑料的应用领域已从一般民用、农用向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如汽车、家电、建筑、包装、装演、通讯、计算机等产业快速扩展。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也打破了原大部分局限于轻工、机械及化工系统的格局,迅速在各个工业系统及军工和乡镇企业中蓬勃兴起,并依托塑料工业的重点发展地区,产品门类与之相适应,从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结构布局。如注射成型机的生产相对集中在广东南部,浙江的杭州、宁波一带,上海及江苏的无锡等地;挤出生产线相对集中在东部的山东、上海,中部的武汉及豫南,北部的北京、大连等城市;塑料编织设备主要集中在江苏常州和甘肃兰州两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则主要在江苏的南京、甘肃兰州及大连;混配设备主要江苏张家港和辽宁的部分地区;挤出成型机和注射成型机的关键部件螺杆和机筒则大部在浙江的舟山和江苏的南京;而各类模具则以浙江黄岩地区以及安徽一些地区较为集中。经过从“六五”开始到目前这段近20年时间的发展,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业已形成一支为塑料加工工业提供必备的装备,在轻工机械领域中排行首位、在整个机械工业中渐显其重要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行业的主要成就如下所述

(l)数量

进入“九五”后,我国塑料机械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注射成型机产量年均2万台;挤出成型设备年均6000-8000台套;中空成型设备年均800台;各类二次加工设备如圆织机、热成型机、制袋机、印刷机、切割设备、组装设备、拼焊设备等20000余台套。全行业年生产能力约8.5万台。

(2)规格档次及技术水平

我国塑料机械的功能价格比尚可。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港、台同类设备,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处于前列,已可以基本满足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一般需求,但在国际上处于三、四流之间。

(3)市场网络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我国塑料机械领域的大多数企业和本行业的全国性组织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在营销体系上已从原来计划经济的调拨体制基本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初期的模式。各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机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由全国性行会组织的塑料机械专业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本行业行会和全国性专业公司组织举办的大型国际、国内展览、展示会每年均吸引着大量中外参展商和参观者;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对内、对外的宣传攻势也陆续展开。

(4)科技队伍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塑料机械制造企业不少是从不规范的手工作坊式小企业发展而来的,在改革开放前技术力量极其缺乏。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1992年以来,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上。科技队伍的稳定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进步提供了人才保障。

(5)专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业设置为自主开发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有近10所大专院校设置了塑料成型机械专业,并普遍拥有硕士培养资格,其中有两所重点大学设立了博士点。有国家级专业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塑料机械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模具研究中心)3个,省市及专业研究院所10个,专业检测中心2个,企业办专业研究所10个。全行业从事教学和研究人员超过1000人。专业人员持续增加,科研成果颇丰。其中由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电磁动态挤出和注射的塑化装置在世界塑料塑化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并获得了十数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

(6)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塑料机械专业委员会对1998年行业情况所进行的统计,行业内单个企业最高年销售额已达4亿元人民币。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8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近20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数控金属切削设备应用普遍,并有数家企业配置了柔性制造系统(FMS)。

(7)专业化协作生产已具雏形

随着我国塑料机械工业化生产的进展,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重要性。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许多企业革除了诸如铸造等通用车间而转为外协制造;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如机筒、螺杆等也在生产集中地外购;设备所需的一些附属设备如料斗、上料装置等均可在专业协作厂购进。

1.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1.3.1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l)思维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是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始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作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塑料机械行业如果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与特征,开发出独到的技术和设备以适应特定市场的需要,将优质、高效的设备提供给特定的用户,那么就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先进国家的后面,以低附加值的通用产品在目前我国已出现的结构型过剩的塑料机械市场中参与低层次的价格恶性竞争。这种不良循环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必将导致在技术上总是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因此技术上的落后仅仅是表象,思维观念上的落后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极不适应市场需求

鉴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塑料机械工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其发展还受到整个基础工业和自身科技水平的制约,技术上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虽然我们已经成为塑料大国和塑料机械生产大国,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塑料原料几乎全部是靠引进装置生产的,塑料制品几乎一直在仿照或照搬国外三五年前的流行制品,我们生产的设备基本上是国外五至八年前易于仿制的中低档设备的翻版,并有很多还是形似神非。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投入低也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差的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平均开发性投入不到销售额的3%0,只是国际同行业平均的l/10。如此低比例的投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能模仿、仿制别人的产品。

(3)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人才缺乏

按照我国工业的进程和塑料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塑料机械产业与国际接轨、进人国际经济大家庭为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将步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建立在以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核心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到来已完全超越了我们所熟知的农业经济、超越了我们刚刚相识的工业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企业的战略应当是无国界的,应当是国际性、全局性的。形势要求我们的企业家也应具有国际性的竞争素质,其知识结构应当不仅适应于常规的管理,还要适应于企业的创新;形势还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除了传统的理工科知识之外,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及相关软科学的综合知识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大大落后于其它先进国家。我们企业的上网率不足1/5,高层管理人员能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国际间交流、利用网络的更是凤毛鳞角。

(4)基础工业的现状对行业的影响

我国基础工业的现行状况和为塑料机械行业提供相关配套件的其他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塑料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包括主驱动电机等在内的电器配套件,包括油泵、液压马达等主关键件在内液压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采用国产配套件的部分设备附加值降低、故障频发,对整机的性能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1.3.2主要差距分析

由于行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因而造成的具体差距如下:

(1)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模式上的差距

作为一个为深加工行业提供装备的行业,我们前40年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以两个方面为依据的:一是国外先进国家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二是塑料加工行业要规划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如此做法是由我们行业所受到的历史和客观条件局限所决定的。第一,世界大多数后来居上的国家所迈出的第一步大都是“模仿”,这样做无可非议,也是正确的。第二,原来以塑料加工厂为主的塑料加工业面对的是直接的消费市场,而我们塑料机械行业则面对的是间接的市场,我们只能根据塑料加工行业的信息反馈来确定该生产什么。这在行业十分弱小、高质量人才匾乏、短缺经济条件下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现在我们的塑料机械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各个行业都在使用塑料机械,原有以塑料厂为主的塑料加工行业已不能再代表塑料机械的买方市场趋势,因此,就不能再照搬过去的模式而要在特征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思考问题。按照国际流行的模式,先进的塑料机械制造厂商的触角早已深入到了直接的消费市场。他们不断研究、寻找和发现消费市场的需求(这里包括民用及工业消费),自行开发新型的塑料制品,然后为此而设计机器、安排工艺配方,直至为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套包括加工装备在内、能成功地制成一种新型产品的交钥匙工程。这种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消极模式,而是一种引导市场消费的积极模式。这是市场观念质的飞跃。上述差距是不能以时间作为单位来度量的。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需要大量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有效的、广泛的、跨行业的社会信息流通体系。而我们能否在下个世纪初不长的时间内尽快转变老的模式,采用新的或更新的模式当是消除或缩小我们同先进国家之间差距的”关键所在。

(2)设计观念和手法上的差距

目前国外塑料机械流行的设计观念是以所要加工制品的需求为原则,如何让用户在市场中取胜为理念,为设备的使用者设计制造专用设备。由此而涌现出大量我们至今尚未掌握的新技术,如三维回路版技术(MIDs)、双泡管膜法、茂金属塑料加工技术、在城混炼与注射结合技术、同向双螺杆直接挤出技术、熔体泵以及一直普遍流行的而在我国应用甚少的热流道技术,近来出现的气输、水辅注射技术等,并因而引出了所谓“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我们在四年前曾称之为“功能单元化设计”。这是建立在以电子媒介手段的设计、修改、储存及输出的基础上,将设备的功能分解为各个单元,然后选取、组合的新型设计理念。设计者为一个类型的设备储备了数十上百个不同的“功能单元”,在为某一制品设计某一机器时,议选用其中必选的“主模块”,再加上成型该制品所要求的“特殊模块”,就可快速设计出一台有别于其他机型的专用机型来。而我国塑料机械的大部分企业则还在沿用传统的标准机型加改进的套路试图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八五”时就疾呼“我们的机器通用的多,专用的少”但至今仍无实质性改变的因素之一。

(3)速度、效益、节能方面的指标大大低于国外先进厂家

高速、高效、节能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塑料机械不断改进的主旋律,而我国大多数塑料机械的差距明显:能耗大致为国外同类型机的2倍,速度一般为国外设备的1/2,同规模螺杆的塑化能力也大致在人家的50%-60%左右,制品的正品率也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由此可见,国产的二、三台设备才抵得上一台先进设备。

(4)控制水平未能跟上时代的步

由于人才的缺乏和知识结构更新缓慢,我国塑料机械的控制水平未能紧跟国际电子技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上为使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相继采用了“奔腾”级的电脑控制。汽车工业中曾使用的CANbus总线布置、先进的数字图线控制、车间多台设备的网络化控制及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远程服务体系用于用户在线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排除。因此,我们的控制精度、制品重复精度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将来甚至会有一天这些差距会在售后服务等原来与控制系统无关的方面,全方位地体现出来。

(5)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差、竞争能力弱

1998年塑料机械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7.4%,销售额上亿元的排头企业的统计平均销售利润率也仅为9.3%,其中最高的两家也只不过为18%和17%。而国外企业平均利润一般在25%左右。按照国际上公认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从销售额、投资回报率、研究开发投入及生产规模和能力四个表征企业竞争力的参数来看,我们都大大低于国际同行。从另一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的市场消费量年平均都在13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国产设备约8万台套,销售额约50亿元人民币,进口设备年均不到2万台套,但价值却为80亿元人民币,台均价值为国产设备的5倍多。根据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进口设备约占市场总量的25%-31%,但价值却占74%-77%。由此可见国产设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与国外设备的差距,同时也说明我们的产品结构已经到了不调整则不能前进的境地。

(6)企业装备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国外企业的自身装备并不总是花钱买新装备,而是在条件许可时不断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其改造内容主要是控制系统。他们将觎年代、70年代,甚至是50年代的老旧设备的控制系统和关键部件不断更新,直至目前的全闭环数字控制。此举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水平,但又花费甚微。与我们企业动辄花费数十、上百万外汇购进国外设备相比大不一样。当然这也与我们企业缺乏高技术人才、不掌握国际控制技术进展的信息、不知如何改进现有设备有关。说到底,还是个知识和人才的问题。

2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2.1国际市场分析预测

根据初步测算,世界塑料机械近年来的年均产销量为85亿美元左右,其中近60亿美元进入出口贸易。可见塑料机械在国际贸易中是一支比较活跃的力量。我国1996、1997两年塑料机械进口年均9.6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塑料机械出口总量的16%;但我国塑料机械近年的年均出口量均在4000-5000万美元左右,不到世界塑料机械出口量的1%。这与我们塑料机械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l)我们大多数产品几乎都是数年前的水平,无法适应世界市场的主流,甚至未能适应国内跟随世界潮流较紧的塑料加工企业的需求。

(2)未能形成有效的现代化国际营销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即便是我们可以进入的有限国际市场,如欠发达国家市场或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一般制品需求等市场,也由于我们落后的营销手段和体制,使得海外贸易无法顺利扩展。另外,对于塑料机械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设备来说,我们的国外营销同行已经专业化到在现场用手提电脑为用户做专门设计的今天,我们却还在沿用让利等原始手法甚至由于体制的原因通过连机器名称都说不清楚的外贸公司人员来推销我们的设备。总之,国际市场一直是存在着的,我们也有一定基础,关键是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

2.2国内壁料制品市场预测分析

2.2.1国内消费走向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产、进口树脂在国内的消费构成,来推断国内塑料市场的走向。按照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国产树脂和进口树脂的比例大体为1:1.35。进口树脂的年增长率除了近一二年外,均略高于国产树脂的年增长率。将进口树脂与国产树脂合一,树脂的市场消费结构大致为:聚乙烯占30%以上,聚丙烯占20%-24%,聚氯乙烯约20%,聚苯乙烯10%-12%,ABS占7%左右,其他树脂占8%-9%。除了传统的农业用塑料制品之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包装行业、建筑工业、汽车工业、家电行业和电子电器等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今后几年塑料制品的大致走向为:

(l)涉及农业和包装两大行业的膜类(包括片材)材料仍然占绝对优势,大部分以PE。部分PVC和PP为原料。

(2)以PVC、部分PE和PP及少量ABS为代表的建筑用、民用工程用塑料还将保持其增长势头。

(3)汽车工业用PP、PVC、PUR及各种工程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用量将随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而变化。

(4)家电、电子电器行业的庞大市场将导致PS、PP、PC和ABS等工程塑料制品成倍增长。如何根据相关行业的发展确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各个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因此主要产品及品种的市场需求应当由企业自己去开发。

2.2.2我国加入WTO组织后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组织除了对我们的诸多好处之外,于我们塑料机械行业不利之处大致有两点:一为关税壁垒的保护将不复存在,二是无代价的仿制将成为历史。从整个塑料工业的情况看,原料工业方面:年进口树脂价值是国产的1.3倍,大半江山被国外占领,大部分国内企业效益不佳,产品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塑料机械方面:年进口价值是国产的1.6倍,我们只占1/3强;塑料加工行业稍好,近几年的年均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4一1.6倍。但须知,这是建立在花费大量外汇购进专用树脂和大量高档、专用设备基础之上换来的。这还未算其中有多少是外资企业、多少是港台企业的出口值,而这方面的出口额在我们塑料制品总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很大。具体到塑料机械行业,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之下,我们比人家多花费了那么多的钢材、能源、人力、物力,还不算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各类配套元器件、控制系统,尚且还输掉了近213的“江山”,仅保住了中低档、通用型市场,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仅维持在7.4%。一旦关税壁垒不复存在,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时,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价格低廉已经无法对国外产品造成竞争威胁。

2.3行业发展趋势

2.3.1国际发展趋势

(1)从制品开发开始,向机械使用者提供从制品、工艺配方、设备和售后服务等的全方位服务。

(2)按照用户的要求,设计制造出专为用户解决其工艺困难的适用设备。

(3)及时借鉴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将各类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本行业上。如电子、通讯产业和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的科技成果。

(4)紧跟材料科学的进展,使新型设备适应新型材料的加工。

(5)树立用户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设备这一理念,力求设备运行的高速、高效和节能。

(6)企业之间有优化重组的案例,但未见大化工企业那种大规模的联合。由于国外专业化协作很成熟,塑料机械生产企业的规模不会太大。

2.3.2国内发展趋势

(1)打破原有行业界限,塑料机械为各行业服务已成定式并向纵深发展,进而有可能向引导市场消费过渡,但要注意引导必须是正确导向。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资、合作,继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品及工艺和设备以发展我国的塑机,提高技术水平。

(3)国内中低档市场容量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部分企业分化重组,有些企业将减小塑料机械比例而转向多种经营,有的企业将避开国内恶性竞争进而开辟国外市场。

(4)社会专业化协作将逐渐走向成熟。有些厂家将集中精力在某一个局部市场将生意做大。

(5)个别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吸纳高素质的管理及科技人员,以图进一步发展并争取与世界列强相抗衡。

3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

根据目前行业状况,我们认为行业的主要矛盾不是在技术上落后国外多少年的问题而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这个矛盾不解决,其他问题则缺乏解决的基础。因此提出实施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促进行业内学习风气的形成

应大力提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学习和研究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涉及包括各类软科学在内的各种跨学科的新知识。国家可以委托各行业管理部门或全国性行业组织举办有针对性的研讨班,学习研究国际经济社会的新进展、市场经济的新特征,以帮助我们的企业人士拥有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2)引导企业研究市场

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定位,深入研究所确定的市场;利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手段,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装备。政府管理机构或全国性行业组织应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信息收集、统计、评价和传播体系,定期在行业内发市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和市场行情,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继续引进技术根据行业目前状况,继续对企业以合资。合作规造许可证转让等方式获得高新技术予以鼓励,但要防止外资借合资鲸吞内资企业的现象发生。

(4)扶持可出口产品

对于在技术上已处于国际领先的产品,如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研制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的电磁动态成型设备,北京化工大学的可视化挤出、注射装置技术,要给予出口的政策支持,使之尽快抢占国际市场;对于其他适于出口的产品也给予出口政策上的扶持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宣传的支持。

(5)人才培养

除了吸纳适于知识经济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外,应通过全国性、地方性行业组织或企业自身,大力培训在职人员,更新和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

塑料行业范文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因此,农用塑料薄膜在我国的使用量非常大,堪称世界之最。塑料薄膜[1]具有保温、保湿、增产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塑料棚膜已经成为一个大的农膜品种,其种类、性能也有了多元化发展,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1.我国塑料棚膜的发展现状

50年代末,我国开始制造和使用农业用薄膜,在80年代开始研制和使用防老化防雾滴聚乙烯塑料棚膜,90年代初则开始研制和使用多层共挤多功能塑料棚膜。2000年以后,我国农膜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先后成功了研发PE流滴耐老化棚膜、EVA多功能棚膜及专用化棚膜等新型棚膜,极大的促进了棚膜行业的发展[2]。

我国棚膜按照材料不同,主要有聚乙烯(PE)棚膜、聚氯乙烯(PVC)棚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棚膜和调光性棚膜四种。

聚乙烯(PE)棚膜质地轻且柔软、易加工、透光性好、无毒,是我国主要的棚膜品种,其缺点主要有:耐候性及保温性差,不易粘接,所以生产PE大棚薄膜,必须加入耐老化剂、无滴剂及保温剂等助剂,改善棚膜的性能,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

聚氯乙烯(PVC)棚膜保温性、透光性、耐候性较好,PVC无滴防老化膜具有防老化和流滴特性,透光性和保温性好,无滴性可持续半年之久,安全使用寿命达一到两年。应用广泛,是目前首选的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覆盖材料。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棚膜是在分子链中引入5%-40%的醋酸乙烯单体,形成的一种低结晶度,高韧性,抗冲击好,透光性好,可回收的新型环保材料。

调光性棚膜是在PE树脂中加入稀土及其他功能性助剂制成的可以对光线进行选择透过性的一种覆盖材料。

2.流滴性能分析

2.1.流滴作用的宏观机理

塑料薄膜表面具有疏水性,水与薄膜之间界面张力大,当塑料薄膜表面温度低于环境大气的露点或周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时,其表面会凝结很多细小水珠,这些微小水珠对光的反射阻碍了光线的通过,不利于作物生长,流滴剂就是防止塑料薄膜表面形成水滴的一类助剂,含有这类助剂的棚膜称作流滴性棚膜。

流滴性棚膜是棚膜原材料中加入流滴剂的一种功能性棚膜,流滴剂大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这种活性剂是由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两部分组成。表面活性剂加入薄膜后随着分子运动逐渐迁移到薄膜外表面,覆盖在高聚物的低能表面上,使其表面能增高,同时,表面活性剂呈亲水基向外亲油基向内状,当水蒸气接触到薄膜表面时便被亲水基捉住,并借助于本身的活性所形成的低界面张力使水滴铺展开来。

亲水基团极性的强弱决定了亲水性的大小。亲水性强且亲油基长的流滴剂与树脂相容性好,迁移速率慢,持久防雾效果好;亲水性强但亲油基短的流滴剂迁移速率快,初期防雾效果好。此外,控制释放速度技术也是解决流滴持效期的有效方法。为提高聚乙烯膜流滴持效期,可以在加入普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同时,加入油酸锆、双酯酸锆、草酸锆等化合物。

2.2.国标中流滴性能的测定及注意事项

作为透光温室覆盖材料的塑料薄膜,流滴性能是其最重要的一项检测指标。在2005年6月国家标准以前,各生产厂家只有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和经验判断方法[4]。归纳起来分为4类方法,用于分析材料的流滴性:根据固体表面润湿原理测量其接触角和表面润湿张力,判断塑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根据塑料表面的露滴凝集现象;测定结露条件下材料透光率下降的程度;现场目测法。实验室采用的流滴性能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流滴持效期:在室温下,取一块20cm*20cm,厚度约为0.08-0.12mm的薄膜,罩于装有400ml水的容量为500ml的烧杯上,将烧杯分别置于水温为60℃和80℃的恒温水槽中,将烧杯呈现15℃的倾斜角,然后观察流滴膜表面的雾滴情况。60℃时膜上雾滴面积超过膜面的1/3视为失效,80℃时超过1/2视为失效。流滴膜从开始使用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即为流滴持效期。

初期流滴性:在罩有薄膜的500ml烧杯里加人400mL的60℃的水,保持水温恒定,观察15min内薄膜表面的雾滴情况。

高温流滴性:在烧杯中放入(50±2)℃水至离烧杯口缘下3cm处,用待测样品封口,将烧杯置于(50±2)℃恒温槽中,等20min后,观察膜内表面水的凝聚情况,以水的结露百分率作为评分标准。

持久流滴性:将试样分别浸泡6h,12h,18h,24h,48h,然后取出凉干,再进行高温流滴性评价。

其他性能的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无滴膜在500nm时的透光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无滴膜与水的接触角;将无滴膜在浸泡前和浸泡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以上方法虽能说明问题但是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持,并且操作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而GB4455-2006《农用中聚乙烯吹塑棚膜》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用初滴时间和流滴失效时间两个指标来对聚乙烯流滴耐老化棚膜的流滴性能进行判定。标准中提到了流滴性能、流滴性能失效、初滴时间、流滴性能失效时间等概念,规范了试样的状态调节、试验标准环境、试验仪器和失效面积计算方法等重要因素,内容为:首先将试样按照GB/T2918-1998中的规定在(23±2)℃的标准环境中放置不少于4小时后测试,同测试环境;其次将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流滴试验仪60℃恒温预热30分钟后,将棚膜测试面朝向流滴试验仪,放上压板,压锤尖对准试样画出的圆心并拧紧喉箍,使试样绷平且松紧合适。此时试样薄膜以向下与水平呈45。的倾斜角扣在试验仪上,与仪器形成封闭环境。然后启动秒表,观察试样内表面露滴凝聚的情况,记录初滴时间,以秒(s)为单位。最后应每天观察至少一次,随时记录流滴性能失效面积比,当在标准规定的天数内出现白色露滴≥30.0%。有滴面积≥50.0%两种情况之一时试验结束,此时的时间为流滴性能失效时间,以天(d)为单位。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1)区分棚膜的正反面,一定要将测试面朝向流滴试验仪,因为流滴性能试验仪模拟的一边是大气环境一边是封闭的植物生长环境,如果测试面装反,试验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

(2)保证试验在标准环境(23±2)℃中进行,试验仪器要摆放在干净无风的平稳台上,尽量远离窗户,保证试验大环境无太大的风流量,因为风会带来冷空气使试样内外表面形成气温差,这样一来就会加剧露滴形成,影响试验结果。

2.3.棚膜流滴性能的重要性

流滴性棚膜的制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艺过程,要考虑到薄膜厚度,聚合物加工条件,添加剂的热稳定性等等因素,才能制造出合格的流滴性棚膜。假如棚膜的流滴性能不合格,可能会出现棚膜在很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水珠,水珠会导致入射光线发生反射或折射使透光率下降,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速率下降,农作物成熟延迟,最终减产;也有可能水滴起到了透镜作用,透热透光聚集在脆弱的植物组织上,烧坏农作物。由此可见流滴性能合格是棚膜才能对植被起到保护作用。

3.塑料棚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塑料棚膜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塑料棚膜产量及用量虽大,但农膜生产水平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很难满足要求,千万吨以上的制造厂商仍然很少, 小规模工厂很多, 企业研发技术投资少、规模小、效益差,很难创出著名商标产品,再加上市场中出现不正常的竞争现象,导致棚膜质量的不稳定。

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塑料棚膜从品种和种类上还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开发成功了PE耐老化、流滴耐老化棚膜、EVA多功能棚膜及专用化棚膜等新型棚膜,但它们的应用份额还很小。

按照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可以划分为三类农用塑料棚膜,即普通塑料棚膜、功能塑料棚膜、控制性功能塑料棚膜(包括光谱选择、光谱转换、功能控制等)。而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GB4455-2006《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仅适用于聚乙烯普通棚膜、耐老化棚膜和流滴耐老化棚膜,对功能性棚膜、控制性功能塑料棚膜缺少规范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对于棚膜的有效使用寿命(耐候性),无滴有效期,没有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塑料行业范文5

关键词: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肺部真菌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photericin B for invasive fungal pulmonary infection in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were given amphotericin B,10~40mg/d per day for 8~27days(average time 19 day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 of amphotericin B was 75%. Among the side effects, hypokalaemia was found in 82.1% of the patients,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found in 25% and nephrotoxicity in 10.7%. Conclusion Amphotericin B is a high-efficiency and economic-friendly drug in treatment of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Keywords: amphotericin B; malignant hemotologic diseas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接受大剂量放化疗后免疫系统进一步受抑。患者在接受全身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缺,易出现细菌感染。而伴随着广谱抗菌药物、激素等广泛应用,患者容易合并侵袭性真菌病。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症状不典型、确诊难度大、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为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多数因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我科采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 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确诊或拟诊侵袭性真菌感染28例,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8 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7 例,女11 例,年龄16~76 岁,中位年龄42.9 岁,所患疾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 例。所有患者近期均有使用广谱抗菌素历史。根据我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2]将入选病例分为确诊IFI、临床诊断IFI、拟诊IFI及经验性治疗病例。28 例患者中,2 例于用药期间因原发疾病死亡或自动出院,2例因严重低钾血症退出研究,故可评价临床疗效的有24例。临床诊断IFI 5例(胸部CT有空气新月征且痰培养真菌阳性),拟诊19例(胸部CT影象学),经验性治疗 4例。临床诊断及拟诊的24例中,痰培养共分离出致病真菌11 株: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

1.2 药品及给药方法

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华北制药厂生产(25mg/支,批号040701),微注泵静脉推注。首次剂量10mg/d,给予5%葡萄糖溶液配制至50mL,避光以8ml/h缓慢静脉推注。为减少寒颤、发热等不良反应,第一天、第二天在用药前30分钟给予地塞米松5mg iv qd,盐酸异丙嗪25mg im qd。如能耐受,逐日加40mg/d。

1.3 疗效评定:评定标准:病原学、实验室检查,体征与症状均恢复正常为痊愈;病情在用药后显著好转,但病原学、实验室检查,体征与症状4项中1项未完全恢复为显效;病情在用药后好转,但不明显为进步;病情在用药72h无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进步率之和。

2. 结果

2.1 两性霉素B使用情况 在可评价疗效24例中,两性霉素B 使用总剂量为270~1030mg,平均608mg,疗程8~27d,平均19d.

2.2 治疗效果 24 例两性霉素B治疗患者中,7例治愈、11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3. 7%,其中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

为9. 8%和43. 9%。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性霉素B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疗效(例,%)

2 . 2 不良反应:28例患者中,用药后低钾血症者23 例,占82.1%%,其中2例患者因严重低钾血症停用两性霉素B,其余21例患者经积极补钾治疗后低钾血症均得以纠正。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7例,占25.0%.肾功能受损(BUN、Cr升高 )3例,占10.7%,均较轻微,停药后自行恢复。肝功能受损(ALT)1 例,占3.6%,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静脉炎1例,占3.6%。详见表2.

表2 两性霉素B副作用(例,%)

3 讨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由于较长长时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易导致机会性致病菌的侵入。因为难以获得病原学的证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可能会导致治疗延迟。国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原则推荐在广谱抗生素治疗4-7d无效的持续不明原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或者起初有效但3-7天后再出现发热,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进行抗真菌的经验治疗[2]。NCCN推荐在广谱抗生素治疗4天以上仍发热,应考虑抗真菌经验治疗[3]。相比拟诊或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后再行抗真菌治疗,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最低[4]。目前推荐的经验性治疗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二性霉素B、米卡芬净、伏立康唑等[5]。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可能的真菌病原菌、药物毒性及费用。两性霉素B是经典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相比其他抗真菌药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特别是对克柔假丝酵母、滑假丝酵母、毛霉、隐球菌均有较好的药效,在体外培养中它们均对两性霉素B 保持高敏感[6]。本文资料显示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总有效率为75%,与文献报导接近[7]。考虑我国病人的经济情况,其还具有巨大的优势就是价格相对便宜。但两性霉素B副作用限制其广泛应用,其中主要为肾功能衰竭以及顽固的低钾血症[8]。低血钾一般经常规静脉、口服补钾大多数可恢复正常。有3例患者出现肾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BUN、Cr 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尽管目前抗真菌药物较前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患者的经济能力也同样是不容忽视。因此,经济有效的两性霉素B 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沈志祥, 陈秋生. 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21): 1447-1448.

[2]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8):704-708

[3] NCCN.Guidelines Version1.2013.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Infections FEV-11

[4] Herbrecht R,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2 Nov;67(11):2731-8.

[5] 中国侵袭性真茵感染工作组.中华内科杂志.2013,52(8).704-9.

[6]Bhme A, Ruhnke M, Buchheidt D, et al. Treatment of fungalinfections in hematology and oncology-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Working Party (AGIHO)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DGHO)[J]. Ann Hematol,2003(Suppl 2): S133-S140.

[7] 马小军,李桂萍,周炯,等.两性霉素B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临

塑料行业范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 例均为住院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及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 例,男32 例,女22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0.4 岁。轻型16 例,中型32 例,重型6 例。对照组54 例,男33 例,女21 例,年龄46~78 岁,平均60.3 岁,轻型18 例,中型31 例,重型5 例。两组年龄,病情程度及颅脑ct改变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 日1 次,14 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 日1 次,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同时辅于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治疗,并视情况予适量甘露醇脱水以减轻脑水肿。

        1.3  疗效判断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状态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 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46~90%,病残程度1~3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减少评分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20 例,显著进步27 例,进步4 例,无变化2 例,恶化1 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基本痊愈11 例,显著进步25 例,进步7 例,无变化8 例,恶化3 例,总有效率79.63%。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使神经细胞缺氧,导致脑细胞组织变性,坏死,其病理机制与缺雪引起的钙离子向细胞内过量流入及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引起自由基连锁反应有关[2]。灯盏花素注射液成份为:灯盏花素。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功能,预防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梗死发生等作用。①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灯盏花制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计数,抑制内源性凝血系统,促进纤溶活性,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对体外血栓形成起抑制作用。②改善血液流变性:灯盏花注射液能降低全血粘度,脑血栓形成病人使用后,血球压积、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等指标改善十分明显。③改善微循环:灯盏花制剂对多种动物微循环障碍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④增加脑血流量,能扩张脑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脑及外周血流量;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张力。⑤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观察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中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招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