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妇女;产褥期;保健;护理;干预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到未孕状态的时间,一般为6周。产妇的生理心理在这个阶段均表现出较大变化[1],同时可能伴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妇女产褥期的保健干预可直接对产妇当前甚至以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1 产褥期的特点

1.1 容易导致“月子病” 产褥期常见的产后并发症表现为产后出血、感染和贫血等,它们是影响妇女产后生殖系统恢复的重要因素。期间许多相关疾病可造成远期效果,即所谓的“月子病”,甚至半数产妇会出现情绪波动,其中1%还可能转化为精神类疾病[2]。

1.2 容易感染 妇女产后其免疫能力一般会有所下降,同时生产造成的创口以及恶露都是滋生细菌的理想培养基,所以很容易诱发各方面炎症,而且产褥感染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身体表现诸多不适应 妇女产后身体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比较普遍,通常的负性体验为疲劳、多汗、多阴道分泌物和便秘等。

1.4 生活规律不稳定 由于照顾婴儿的需要,产褥期妇女的总体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浅睡眠时间相对增加;生理周期受哺乳情况影响,一般来说,哺乳可推迟排卵和月经的恢复时间。

1.5 心理波动大 产妇在产褥期一般表现为精神高度敏感,情绪波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受内分泌和身体激素水平的影响,同时由于身体的虚弱,可能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也受到家庭、社会角色转换的影响,特别是第一次生产的妇女表现尤为突出。2 产褥期保健干预的意义

妇女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分娩进入产褥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施以恰当的护理和保健干预。分娩虽然是妊娠的结束,但产褥期仍然是产妇围产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产褥期,产妇不仅要经历生殖系统各器官和生理周期的复原变化,而且其身体包括心血管、血液、泌尿、消化、内分泌等几大系统以及,还有心理活动都处于各自变化的过程当中。与此同时,产褥期的妇女还要肩负起哺育新生儿的重任。如果在此期间,产褥期妇女得不到该有的护理和保健干预,将可能造成多种产后并发症甚至是后遗症,比如是乳腺炎、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和尿失禁等,更严重的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和造成产妇不能再孕甚至是危及生命。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处在产褥期的妇女实施积极的保健干预,给予她们及时的帮助与呵护,使她们的身心逐渐向常态化和健康化过度,这对倡导“关爱母婴”行动,以及提高全社会母婴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3 产褥期保健干预的措施

据前文的分析,总体来讲,对产褥期妇女实施保健干预可分为两个大的方向,首先就是行为干预,另外还有心理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产后2h护理 产后2h是并发症的高发时间段,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量和宫缩情况等,如情况异常要及时诊断并处理,待2h后一切正常才能送产妇离开产房。

3.1.2 卫生指导 保持环境空气清新、流通和适宜的温度,不能一味“避风”;穿衣尽量选择宽大的款式和质感舒适的面料,勤换内衣、护垫,勤用温水清洗外阴和,保持清爽和干燥,预防感染;一般产后7天可以淋浴,但切忌盆浴,避免上行感染,选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3.1.3 子宫复旧与恶露干预 经常给与子宫部位轻柔按摩,促进子宫的复旧,同时要时常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和流量,如有宫底压痛感以及恶露异常的现象,应在咨询医生医生的情况下给与适当宫缩剂或抗生素,促进宫缩并控制宫腔感染。

3.1.4 饮食与营养 主体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和营养充足。多喝水、汤,不挑食、不偏食,勿盲目进补,提倡以食补为主。

3.1.5 产后运动 产妇在产褥期应尽早自行活动和进行意识性运动,这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增进食欲和促进排尿排便,而且更能有效预防静脉栓塞、子宫脱垂、便秘和尿失禁等并发症;如果下床有困难,也可以在床上做适当的翻身、抬腿等运动。

3.1.6 哺乳和护理 母乳喂养对婴儿和产妇来说都有好处,对婴儿来讲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对产妇来讲,哺乳的过程能能释放催产素,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所以原则上提倡母乳喂养;另外,一定要让产妇掌握好哺乳相关的技巧,正确的哺乳方法是,哺乳前注意对和乳晕的清洁,预防婴儿产生消化道感染,哺乳时要让婴儿含住和大部分乳晕,哺乳后应挤出少许奶汁涂抹,防止皲裂。如有肿胀、皲裂等现象发生,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

3.2 心理干预

3.2.1 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沟通 在产褥期,产妇的朋友、家庭尤其是丈夫要给与她更多的关爱,医院护理工作者应多运用心理学方法和交流技巧经常和产妇进行沟通,给与恰当的心理疏导。

3.2.2 辅助产妇对角色的适应 尽早让母婴接触,让产妇有安全感,对产褥期产妇与婴儿之间表现出的母子行为要时常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产褥期妇女仁慈的母爱本性,帮助她们顺利适应母亲的角色。

3.2.3 对已存问题的处理措施 如果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咨询相关专科医生,并给予心理指或适当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孙晓婷.社区产褥期妇女保健指导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63-64.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产褥期;乳腺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66-01产褥期是指产后妇女恢复身体的阶段,一般为6-8周,是由产妇向母亲的过度时期,在这个阶段,母体身体的变化较大,身体还未从生产状态中康复过来,因此在产褥期,妇女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其中乳腺炎在临床上属多发病症,值得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乳腺炎是由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导致的乳腺化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产褥期妇女,尤以初次生产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胀痛、皮肤发红发肿、体温升高等,可伴有焦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不但严重影响妇女产后的康复,而且也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产后使用多种护理方法,可以达到基本治愈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 3月一2012年 2月期间,在我院的产褥期乳腺炎患者67例,年龄 21—35岁,平均年龄 27.9岁。初产妇51例,经产妇 16例;67例患者中,有61例使用冷敷、排空乳汁、抗生素消除感染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时间为7天,全部治愈;另外6例形成脓肿,遂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无乳瘘形成,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0天,治愈出院。

2护理心得

2.1需及时排空乳汁:由于会加重乳汁淤积,同时停止哺乳能影响到婴儿的成长发育,所以早期乳腺炎应该坚持母乳喂养。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胀痛、皮肤红肿,因为多哺乳可以让婴儿把乳汁吸净,从而减轻内压力,所以只要乳汁颜色不变,就可以照常哺乳;另一种方法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净。如果乳腺有化脓情况,则应先停止患侧哺乳,然后使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出。当有严重感染以及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则需要立即停止哺乳,然后采取回乳治疗。

2.2防止感染:产褥期乳腺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在这个期间需要每天用肥皂和温水清洗,特别是哺乳后更要及时清洁及其周围。因酒精容易使及周围皮肤产生皲裂,所以一般情况下禁止用酒精清洁,一旦发生皲裂,则应该立即停止哺乳。有的产妇有让婴儿含着入睡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当婴儿口腔发生炎症时,应该改为人工哺乳。

2.3注意临床观察:产褥期乳腺炎除了部位发红、肿胀、疼痛外,还可以伴有全身体温升高。因此,在产褥期乳腺炎患者中,生命体征的波动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体温低于 39℃的患者,可使用诸如冰袋、温水浴、冷毛巾湿敷的方法,对于体温高于 39~°C以上的患者,则应使用药物降温的方法,一般首选口服或注射类药物,并做好临床观察。

2.4护理方法:及时更换被乳汁、脓液污染的敷料,每日查房需有护理人员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协助医生为患者换药,这样可以避免污染物延缓伤口的愈合进度。及时排空乳汁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乳腺炎并发乳瘘的患者,则应立即停止哺乳。由于常年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可以指导、协助患者保持内衣干燥和舒适的同时,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

2.5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炎会导致胀痛、红肿等不适感觉,同时也影响对小孩的哺乳,所以常会加重产妇心理负,在护理中,护士要做好耐心说服教育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述病情,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乐观心情;同时也可向家属做出说明,一起配合产妇的治疗和康复。

是突出女性特征的重要器官,对女性哺乳孩子、维持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乳瘘患者会有很大的心理压负担。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治疗方法和术后注意事项,认真护理,为患者解除病疼;良好的心理辅导可减少焦虑情绪并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具体方法

加强注意妊娠期卫生,提醒孕妇要常用温水、温肥皂水洗净;若内陷,可用挤捏、提拉的手法矫正;要时刻检查乳汁排出是否通畅,定期按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应让婴儿吸尽,要是吸不尽,用吸奶嘴或者用手按摩使乳汁排尽,哺乳姿势及挤奶方法应由产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操作;产妇应留意观察,若出现皲裂,应停止哺乳,及时治疗,同时仍要保持乳汁每次排空;保持婴儿口腔的清洁,如婴儿有口腔炎要马上停止哺乳 ,养成不使婴儿含睡觉的习惯;哺乳后应清洗。在指导产妇哺乳时,应让产妇了解在哺乳期间注意检查,若发现内有硬结并有红、肿、痛伴随时,告知其应及时就医诊察并予以治疗 ,这样有利于让病情控制在早期。因此医院和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关于孕妇预防护理、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班,以及对孕妇、产妇包括其家属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掌握了这方面的护理和知识,产褥期乳腺炎的患者必将日益减少。

4讨论

乳腺炎大多因为细菌入侵而引发,常见于哺乳期产妇,初产妇较为常见,一般产褥期乳腺炎会有胀痛、硬结,中期则红 、肿、热、有压痛;若形成了脓肿则会感到有波动感,感染较轻者一般自行破溃;患侧的腋窝淋巴会肿大,压痛,伴随有恶寒发冷,进而高热、寒战、头痛等,给妇女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可根据脓肿的前后形成采用不同的护理和治疗,一般脓肿形成前采用的措施是除了用抗生素抵抗感染外,还要采用必要的护理措施,以便加快炎症消退让其不向脓肿方向发展,如:冷敷、热敷来防止乳汁停积再适当用中药调理;若形成脓肿,一般需回奶且动脓肿切开手术,因为是由感染引起的伤口,所以需要加强手术后伤口的愈合护理。一般产褥期乳腺炎病人还会伴随各种不同的全身性症状,尤其为体温变化,对病情的好坏转归有很重要预示作用。因此,在治疗医护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医护人员更要重视,患者的体温变化尤其要谨慎留意。使产褥期乳腺炎患病率减低的重要措施关键在于预防,加大对孕前产前有关的卫生宣教,指导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正确哺乳方式和护理措施,如孕妇要常用温水或温肥皂水清洁,若内陷者,可参照正确手法或由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护理矫正。可加强产褥期乳腺炎预防的产前卫生宣教工作。社会经济在日益发展,我们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普遍在医院和各社区的卫生机构开设有孕妇安胎学习、产前准备护理讲座、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等,一般为孕妇免费培训 ,且还积极鼓励邀请其家属一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这使产褥期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效减少了。一旦发现自己疑似得了急性乳腺炎,应持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态度和原则,在哺乳期间,局部有硬结,或伴有红、肿、热、痛时,要及时进行诊治,防止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患病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宣教有关的卫生知识和指导产妇哺乳和挤奶的正确方法。只要实施了产前产后卫生宣教的进一步加强和指导产妇尤其初产妇合理正确的哺乳方式和保护护理的措施等合理的预防方法,本病是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的。参考文献

[1]张芹,产褥期的护理要点[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317.

[2]时艳芹,产褥期妇女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93.

[3]夏红兰,杨留才.产褥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22.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产褥期乳腺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46-02

产褥期乳腺炎主要是产妇在第一次分娩后出现的妇科疾病,且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瘀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1]。产褥期乳腺炎是产褥期常见疾病,继发表现为皲裂、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2]。患有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因身体疼痛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且无法给婴儿进行哺乳,使患者心情抑郁,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该院就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旨在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产褥期乳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78例患者年龄在21~33岁,平均年龄为27.63岁,病程为1~7 d。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是妇女的重要性特征器官,因此,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患病后,会存在着很大心理负担,严重者会出现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要是因为对疾病的了解不足,担心治疗后不能哺乳,会伤害到婴儿,而且还担心切口会留下伤痕。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热情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地介绍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成功案例来树立患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 排空乳汁 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患者的乳汁排空,因为不断积聚的乳汁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护理人员要先找出患者乳汁积聚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一般情况下,乳汁积聚的原因主要有畸形、患者缺乏哺乳经验、皲裂等[3]。排空乳汁的主要措施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来喂养婴儿,若患者出现胀痛时,只有患者的乳汁颜色未出现变化就可以让婴儿将乳汁吸净,减轻患者压力。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用正确的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净。如果患者乳腺出现化脓的情况,就必须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及时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空。对感染严重或出现脓肿的患者要立即采取切开引流术,术后采取回乳治疗。

1.2.3 防止细菌入侵 细菌感染是患者发生产褥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每日用温水或者是无刺激性的肥皂进行清洗,尤其是在哺乳后,更要注意的清洗[4]。若出现皲裂,就要立即停止哺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治疗。

1.2.4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不仅是部位出现肿胀、发红、疼痛,还会出现发热。因此,在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对体温的变化。若患者的体温未超过39 ℃,但是却出现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可以用冰袋、冷毛巾湿敷,或者是让患者进行温水浴,以此来降低患者的体温[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9 ℃,就需要采用药物降温,并要进行密切观察。

1.2.5 疼痛护理 疼痛是产褥期乳腺炎主要特征,尤其是经过切开引流手术的患者。对没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空乳汁、热疗、冷疗等方法来减轻痛苦,对于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就需要采用药物止痛,并对其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1.2.6 饮食护理 产褥期乳腺炎主要出现在产后,这时患者的身体虚弱,疼痛会降低患者的食欲,但是患者却需要充足的营养,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因此,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准备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还会保持患者的水分充足。

1.3 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细心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痊愈的有24例,住院时间为(15.6±2.8)d,需要进行切开手术的有2例,护理无效的有3例;对照组患者痊愈的有8例,住院时间为(27.5±3.1)d,需要进行切开手术的有13例,护理无效的有15例。总体来说,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褥期乳腺炎就是患者在患有急性乳腺炎时,出现化脓性感染,产褥期乳腺炎主要出现在产后的3~4周内,其临床表现为出现肿胀、发红、疼痛,体温升高、白细胞含量增加,严重者会出现脓肿[6]。在脓肿未出现之前,是以抗感染并排空乳汁等护理方法为主,若出现脓肿,则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产褥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5%,其中初产妇的发病率高达90%。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征变化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主要措施[7]。

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还会伴有各类并发症,尤其是体温变化,护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降低产褥期乳腺炎发病率的最佳方法是对其进行预防,如加强孕前和产前的卫生教育,指导初产妇规范的哺乳方式和护理措施,并向其宣传乳腺炎的预防知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和单一的心理护理更具有优势,它不仅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贴心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该研究表明,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痊愈率为63.16%,高于常规护理的21.05%,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二次切除手术的几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还能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另外,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患者一旦发现得到产褥期乳腺炎,需要及时治疗,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对疾病进行全面的了解,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迟,王欣.产后抑郁现象分类以及相应危险因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5):145-146.

[2] 易言群,谷钿山,邓利.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心理现状及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11,4(13):736-737.

[3] 胡冰.产褥期急性乳腺炎预防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130.

[4] 顾家富,齐梅英.紫色消肿膏外敷治疗产褥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4):432-433.

[5] 阮红,王国亮,熊欣莲.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7(12A):3182.

[6] 魏玲丽,黄忠俊.产褥期乳腺炎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4(11):819-820.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产褥期;痔疮;护理措施;护理体会

痔疮是指在直肠粘膜下,及肛管的边缘静脉丛发生曲张淤血,进而静脉血管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软质团块,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的肛肠疾病[1]。然而,产妇分娩后其子宫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至原状,偏大易压迫产妇的直肠静脉,进而影响血液回流,所以极易引起痔疮的发生,我们称之为产褥期痔疮。此阶段如果护理不当,将为产妇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需要给予产褥期痔疮患者综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1怀孕期间注意保健

妊娠期妇女腹压增大,尤其是在妊娠后期,随着子宫的增大,下腔静脉受到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进而静脉回流严重受阻,压迫了直肠,引起痔疮的发生。因此孕妇需要定期做产检,特别是胎位不正时[2],立即纠正,可很好的预防痔疮的发生。此外,孕妇需要适当的增加运动量,促进胃肠功能,避免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减少水分被重吸收的程度,避免了大便干燥,因此减少痔疮发生的几率。

2定时排便

护理人员需要叮嘱产妇排便时不易用力过大,有便意时立即排便,排便时间不宜过长,约5~10min,建议孕妇最好选择坐便,排便时,一心一意,不做看书等其他事情。

3痔疮护理

分娩以后,由于腹腔压力骤减,因此下腔静脉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小,消除了痔疮形成的原因,为此产后痔疮刚刚形成,这个时候就是治疗痔疮的最有效的时间。先于痔疮处涂以适量的马应龙痔疮膏,然后用指腹轻轻按压,约5min,待水肿减轻,痔核变软,再令其还纳入,还纳以后涂抹痔疮膏2次/d,疼痛感逐渐降低。

4肛周局部皮肤的护理

产后恶露是指分娩后,由阴道排出来的粘液、淤血等,可严重刺激肛周局部的皮肤,产妇常感到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此时及时充分的清理该处的分泌物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每日选择温水以清洗产妇的会阴,便后用清热解毒的洗液清洗肛周局部的皮肤,然后用无香味的柔软纸巾予以擦拭,护理人员应建议孕产妇着纯棉衣物,以保护皮肤。

5规律的生活方式

分娩前后,护理人员需定期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孕产妇不宜久坐、久战、下蹲时间过长,需要劳逸结合,活动量适中,以避免静脉曲张和直肠处的静脉发生血液淤积,进而静脉回流受阻,保证睡眠时间(>8h/d)及睡眠质量,规律饮食,规律活动,规律休息。

6饮食护理

分娩后,由于腹压下降,产妇易发现便意迟钝,此时附加腹壁松弛、活动量不足等原因,易导致排便无力、排便困难等情况发生。粪便若于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其水分被重吸收量较多,致使粪便干燥,引起便秘。良好的饮食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多劝阻产妇食用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白菜、芹菜等,早晨起床后饮用一些蜂蜜水或者淡盐水,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增加一定的活动量,以达到刺激胃肠蠕动的目的,进而减少便秘的发生,预防痔疮的发生或者加重。

7疼痛护理

给予产妇舒心、干净、温馨的环境,适当的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旋律,另产妇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进而忘却疼痛感;鼓励产妇放松肌肉,适当活动,减轻对肛周的压迫,以减少疼痛;选择雷夫奴尔液坐浴[3],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减少水肿程度,可有效治疗产后痔疮;耳穴贴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压籽法按压、神门等穴位,2次/d,20下/次,可有效缓解疼痛。

8心理护理

产妇由于疼痛、担心会阴可能会发生撕裂,因此极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影响睡眠质量,影响生活质量,进而极易出现排便不规律、排便困难等情况,甚至加重痔疮的程度[4,5]。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予以心理指导,耐心的倾听患者焦虑的原因,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安慰患者焦躁的心,与产妇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增强信心,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也会大大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治了痔疮的发生和发展。

9讨论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虽属生理范畴,但子宫内有较大创面,乳腺分泌功能旺盛,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需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卫生。室内温度适宜,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居室内要清洁舒适。在房间内不要吸烟,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最好不要探视产妇及新生儿,尽量减少亲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产后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冷暖适宜,不能与正常生活相差太远。夏季注意凉爽,冬季注意保暖。过分"捂"的不良习俗是不科学的。这样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产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洗漱、刷牙、洗脸、洗脚、梳头,饭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出汗多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注意预防感冒,洗澡应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洁。产后阴道有恶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洗外阴,勤换内裤与卫生垫。

综上所述,怀孕期间的妇女由于内分泌激素增加,腹压逐渐增大,导致静脉压力逐渐增大,引起静脉血回流受阻,为此引起痔疮发生,分娩时腹压骤增会加重痔疮的程度,分娩后压力骤减,便意降低,易引起排便量减少,排便困难,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痔疮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了产褥期妇女的日常生活及哺乳情况,因此要注意饮食、保持愉快心态,做好怀孕保健,规律生活,适当活动,积极预防和治疗便秘、痔疮情况[6],护理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大大减少痔疮的发生以及减轻疼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护理人员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云书.痔疮手术后辨证施护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7(28):104-106.

[2]王秀芬.86例痔疮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4,11(8):147-.

[3]彭丹丹.痔疮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43-344.

[4]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93-297.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正常产褥期;应用效果

临床路径(CNP)最早是作为一种工业质量的管理体系,1950年兴起[1],实践发展了20年以后,国外CNP已经有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医务界逐渐加强了以病人为工作中心的成效性的管理模式。本次研究中我科室以收治的200例正常产褥期妇女作为探讨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研究来判断临床路径护理在正常产褥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产科自2011年2月一2012年4月收治200例正常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依照产褥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参考条件将其归类为足月且正常分娩的初产妇,没有发生对产程经过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如妊高征、心脏病等;在分娩的2h内产妇的出血量低于500ml,并且其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者[2];分娩的时间未被延长。将200例产褥期的产妇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产妇年龄在21-42岁,平均年龄为25岁,两组产妇的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3.14±2.55)岁,平均孕周数为(39.471±2.62)W,胎儿性别的男:女比例为103:100,产妇受教育的年限为(14.13±1.87)年。实验组产妇的平均年龄(22.34±2.71)岁,平均孕周为(39.24±2.36)W,胎儿性别的男:女比例为99:100,受教育年限为(14.29±2.47)年。

1.2 方法

1.2.1 遵循“正常分娩产后临床护理路径表”为实验组产妇执行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实施方法:①责任护士对已经纳入标准并且正常分娩2h后的产妇进行评估,将应用效果临床路径表置于符合条件的产妇床前。为了促进产妇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护士负责将产妇最终所需达到的护理目标以及相关的护理内容和知识向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②当班的责任护士要严格按照每天的临床路径表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完成应有的护理操作、分析病情的发展、观察产妇病情的变化等,对已经执行过的内容要在护理路径表上签名标记;要及时地将产妇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护理人员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说明。如产妇的病情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护士应用红笔“X”在相应内容的一旁标识出来[3]。在产妇出院的当天,由专人向产妇发放“出院调查表”,并要求产妇本人填写,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产妇对病区饮食、环境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产妇进行自我护理的能力、母乳喂养技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由发放人将资料收回并完成统计和分析。对照组的产妇实施常规整体护理,将健康教育、护理、治疗等工作落实。

1.2.2 统计学的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正常分娩产妇,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见表1。

2.2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正常分娩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见表2。

3 讨论

为了提高产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在产妇住院期间,我医院为其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应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来对孕产妇进行指导和教育[4]。在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明确,使以往护理人员由于薪金低、个人素质及能力差异、工作繁忙等不利因素得以避免,这就使在护理产妇时护理人员因疏忽大意而出现失误的现象显著减少。临床路径护理的应用使产妇接受到系统化的教育,在短时间内产妇就能真正掌握婴儿的护理知识,使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为产妇制订了每天的康复指导计划、诊疗计划和护理计划,时间框架很严谨,将整体护理的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后,为了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协调以及指导,医护人员达成了共识,诊疗及护理工作得以规范,在应用护理路径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将理想的、规范的护理计划加以落实,从而使产妇并发症减少,促进了产妇的舒适和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实现标准零缺陷、标准化,最终达到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由以上研究可知,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低消耗、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在正常产褥期的应用效果良好,是有效将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旭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是提高母婴整体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24-125.

[2] 绍荣妹.健康教育路径在产褥期妇女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6):100-101.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社区护士; 健康信息; 产后抑郁 ,产妇,心理健康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6周症状明显。临床表现为心情沮丧, 易激惹、 焦虑、 恐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 对婴儿健康过度担忧, 对生活、 家庭缺乏信心 , 缺乏主动性, 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的能力, 严重者可陷入精神错乱或嗜睡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达5%~2 5%[1] , 为此我们分析了产后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我社区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生育妇女从围生期开始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至产后6周为止。运用 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 EDPS ) 测评,评分均低于 13分,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2] , 有效地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1.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 但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 恐惧心理, 主要是对分娩能否顺利、 婴儿是否健康、 分娩是否疼痛等担忧。另外, 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 特别是初产妇缺乏育知识, 也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 产生焦虑、 抑郁, 形成心理障碍。产妇在产褥期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任何刺激均能引起心理失常,当心理压力或心理问题未解决时可能导致抑郁的产生[3] 。

1.2 生理因素 生育妇女从妊娠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大变化。在妊娠期激素水平增加10倍,而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已降至未孕水平[2],这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另外,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及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均给产妇带来紧张及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3 社会因素 孕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不良的分娩结局、产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围产期知识宣传 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 使其了解妊娠、 分娩过程。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 , 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 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有所了解, 能正确对待孕期、 分娩期出现的不适,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开设母婴课堂, 利用图谱、 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 换尿布、 洗澡、 抚触等育婴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 技能上做好准备。

2.2 做好产褥期的家庭访视,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和生活指导

2.2.1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产褥期的产妇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社区护士与其接触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说话要中肯,以鼓励、劝导、导、支持为主, 耐心倾听述说,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关心同情她们,以取得信任。多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减轻她们心理压力,使她们认识到焦虑、抑郁情绪会给自己及婴儿带来严重后果,应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2.2.2 给予产妇心理疏导 产妇由于分娩时的疲劳、 手术切口的疼痛、 睡眠不良、 乳汁不足、 尿潴留、 便秘、 照顾婴儿无经验等均可造成产妇情绪低落, 产生焦虑、 抑郁。社区护士要及时进行家庭访视, 耐心倾听产妇述说心理问题。诱导产妇宣泄情感,详细了解症结所在, 有针对地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和支持, 并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 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2.3 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调节 加强产褥期卫生知识的宣教 , 内容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 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 做到生活有规律。闲暇时听一些轻柔、 舒缓音乐, 看一些图文并茂的育儿书籍,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缓解压力、 调节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另外, 鼓励并指导产妇产后早期锻炼, 有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

2.2.4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区护士对产妇家庭成员进行教育和指导, 不仅要为产妇提供安静、 舒适、 整洁的休养环境及科学合理的膳食 , 还要多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 , 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不对生男生女有歧视,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 讨论

产褥期妇女经历重大的心理、生理变化,其核心是心理上的退缩以及对帮助和支持需要的增加。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妊娠、分娩本身既是重大的生活事件也是创伤性过程,造成孕妇或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由于不适应或者反应过强,引发诸多心身障碍,产后抑郁即是一个典型病例。产褥期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身有害,而且会危害到婴儿未来的成长发育,同时对家庭对社会不利。对产褥期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通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识的理论原则, 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 即期望、 思维、 推理、 信念等行为的主导作用。健康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基础, 它的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 改变不良行为, 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4] 。社区护士根据孕产妇的生理、 心理特点,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观点, 灵活机动地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改变个体不利于健康的概念, 促使其采取健康行为[5] ,取得了满意效果, 有效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小结

产褥期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该引起学界、社会、家庭的重视。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为产妇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妇女和儿童,共建和谐完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

[2] 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1212.

[3] 蒋迎春.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护理体会.河北医学,2001,2(7):1113.

[4] 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