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例6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1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这段话中,韩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无常师。”并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事以论证之。

按常理,提出观点之后,继而应该列举事实论据,以论证所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说,韩愈提出观点“圣人无常师”之后,列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个事实论据的目的,自然在于论证“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韩愈并没有紧紧沿着这个论证思路往下走,接着的阐述竟然偏离了“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另起炉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然后,顺理成章地接着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并且,又令人奇怪的是,接下来,思路又回到了“圣人无常师”上来了,他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再接着,又非常奇怪地回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上来了。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如此,这短短的一段话,似乎不断交织着两个观点:一是圣人无常师。二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者的侧重与联系

一代文章宗师韩愈的论述文章,无不思维缜密,阐述严谨,怎么可能在这样语意紧密联系,逻辑前后相关的一段话中,出现了两个观点“交织而下”的情况呢?

我以为,无须为尊者讳,如此“交织而下”,实不应该。

不过,我们今天深入分析原因,则也可获得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这二个观点,各有其侧重点,又有其联系点。分析如下:

(一)整体・个体

所谓“圣人无常师”者,是就“师”的整体情况而言,指“师”的数量多,不固定,不唯一。

比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者就有四人。

比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其“三人”者,就是许多人的意思。

而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就最有可能是就“师”的个体情况而言,指“师”的个体学术水平并不一定全都胜过学生,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紧接着这句话,便引出了结尾,“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其中,既表达了对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热情褒扬,也隐隐表露了虽然如此而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决心。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优势・劣势

所谓“圣人无常师”者,是从肯定“师”的优势方面着眼,肯定了每位“师”都有着各自的长处,肯定了每位“师”都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所以,应该向每位“师”学习,所以说,“圣人无常师。”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而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是从“师”的劣势方面着眼,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学生而言,每位“师”在某些方面有着优势,而在某些方面则完全有可能存在不足,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尤其不能以此作为拒绝向他人虚心学习的理由,相反,则应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博采众长,广泛学习。所以说,“圣人无常师”;所以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为什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综上所述,韩愈在《师说》中的这一段话,的确存在“交织而下”的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

《师说》一文的主旨,在于“力复师道,提倡从师”。但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句的出现,的确显得突兀,乃至于对文章主旨构成侵犯。

其实,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韩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根本目的,绝非意在讨论“师”与“弟子”之孰贤孰能,绝非鼓励学生不必迷信老师,也不在于证明“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师”。而是为了服务于这段话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也就是为《师说》文章主旨服务,希望大家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韩愈《师说》一文,多从分析现象,批判错误入手,直接立论却少;但是,“立在其中”。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必须从师。

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所以,必须从师。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必须从师。

最后,水到渠成。韩愈终于给出了从师的建议:“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引经据典,字里行间自然真诚地表露了敢为人师的态度;同时,也有力地反驳了各种的讥讽与攻击。

结语

由此可见,《师说》中的这一段话,其实只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无常师”,而貌似“交织而下”的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者,只是为论证“圣人无常师”而衍生的副产品而已。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告诫我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2

尽管文言文蕴含传统文化精粹,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因为语句艰涩、字词生僻、段落紧凑难读懂,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学文言文就头疼。通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整套简单易操作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现在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宝贵的经验。

先来总体观览一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部分所收录的文言课文篇目明细。其中必修一收录了: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收录了:《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收录了:《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必修四收录了:《蜀道难》《琵琶行》专有唐诗宋词单元;必修五收录了:《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报任安书》《渔父》《逍遥游》《兰亭集序》。洋洋洒洒尽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佳作。

一、独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

通过多年的一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感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不应只是语文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如果文言文教学只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学生作为文言教学认知主体的地位却被严重忽视,那么即使语文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也是听得似懂非懂且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势必也不会深刻。因此,开展文言文教学,要给学生留足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释疑、解决问题得来的体会和知识累积经验才能深刻和持久。比如在讲授《师说》这篇文言课文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外任务:尽可能多的搜集和韩愈生平相关的资料;查找唐代、宋代知名诗词作者且进行比较;查找韩愈同时代作者的作品且进行风格比较。

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细致比较就不难得出其作品“内容情感丰富,表达形式多样,作品语言简炼,文风活泼奔放”的特点。逆潮流、热心于教育的韩愈,重视培养年轻作家,广纳天下贤徒。在韩愈的论说文《师说》平易畅达中贯穿着宏大气势,这种气势的形成由多种因素构成。

因此,在开展《师说》课文学习时,学生们已对内容不再感到陌生。作者对自己所主张的教育理论极度自信,且对事理又有精辟透彻的阐述,因此其论述逻辑严密,步骤清晰,一气呵成,思想的精粹常通过简练的言语鲜明地表达而出,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如结尾处进行的总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有悬崖峭壁奔马急刹蹄止步之势。比如,“圣人无常师”一段,举孔子言行为例后,随即话锋直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从“无常师”的现象一下子引出精辟见解,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因此,如果学生增强了文言文课文学习的主人翁意识,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揣摩课文内容,会发现问题,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讨问题,从而深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对字词句揣摩比较,让学生文言学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我在开展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感对常见虚词和实词解释的掌握是文言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在对实词进行注解予以解释时,需要兼顾到通假文言字词、词类活用。要想全面充分理解虚词不仅要熟知其蕴含意义,还需要搞懂其具体词性用法。如果语文教师只将文言教学停留在“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阶段,不讲究文言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呆板机械化的对内容进行生硬背诵,那么文言文教学的开展就会显得很被动,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也就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那么文言知识掌握也势必不牢固。

因此,在对文言课文字、词、句、段落的“古文”进行“白话”翻译时,需要兼顾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双向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师讲清本堂课所学文言课文中所包含的文言知识要点后,还可以启发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进行反复揣摩和比较,从而悟出词类活用、典型例句、以及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反复进行举一反三地学习。

比如,在学习韩愈名篇佳作《师说》这篇经典文言课文时,我就让所任教班级内的学生比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无常师”句子中三个“师”的解释有何异同。通过仔细对比和比较,让学生明白名词作动词,其后必定不能再带动词;而名词作状语,其后势必带动词。随后,让学生在文言课文中查找并总结有“师”这个字词,且存在活用现象的经典句子。而且,我要求所任教班级内的学生,每人单独准备一个练习本,专门用来记录语文教材中常见、常用、在多篇课文中均出现且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词语,经过长期积累,学生们势必能将这些词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文言字词积累与日俱增,文言学习效率也势必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3

浅谈数学教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路径

——听张齐华老师报告有感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怀周学校 于大民

我国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对一门学科而言,它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学科知识目标和教学活动方面。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最关键、最重要的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必需进行专业阅读

一个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一般在自己所教学科都能做到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高效的教学,但是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学生到底是怎样想的?很多老师却不知道为什么?也就是说对学情把握不够,不会进行学情前测或不知道怎样对前测进行分析?怎样改进我们的教学?比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我在教学中也只停留在让学生拉一拉,体验三角形是不容易被拉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因为老师理解的三角形的特性就是这样的,所以教学中也就只让学生停留在拉一拉这一表面现象上来理解三角形的特性。这就充分证明教师自身数学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进行专业、系统的数学阅读,拓宽教师知识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当然这里必须是教师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还要配有专业化的研究平台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驶上"高速公路".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必需进行修炼

我个人非常认同刘金生教授在《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到的五项修炼:有效教学设计的修炼;有效运用教学策略的修炼;驾驭课堂能力的修炼;人本精神修炼;理论素养修炼。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更要注重教学智慧,语言和人格魅力的修炼。只要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你这个人,才能更喜欢你的课,才会上出与众不同的课。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4

一、实施课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打造幸福课程

(一)理念先行,指导课程

在认真总结和研究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依法治校治教,建立学校自我约束、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向,决定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进行全方位改革。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我们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6)》,学校章程确立了学校依法办学的方向;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学校课程、学校文化、后勤管理等七个方面工作的目标、措施及年度计划,为学校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依据学校章程,学校确立了“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推行尝试教育,创一流学校,育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靠课程,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了2012年我校承办全区课程建设现场会以来的课程开设和实施工作,并就当前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区教研室和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张扬个性、自主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幸福课程理念。幸福课程理念的提出使我校课程建设上升到了理论和文化层面,为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开拓了思路和方法。

(二)创新开设,重抓落实

本着“全面均衡、以生为本、自主选择、优化整合、科研引领”的原则,学校构建了由基础型、特长型、整合型、研究型的课程体系。根据打造幸福课程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夯实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凸显生本课程”的课程建设新思路。其中,基础型课程,除了国家必修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外,还专门开设了写字、读书、行为习惯养成、励志等四门必修校本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内容,并达到各年龄段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同时,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十分重视生本课程的开发,以实现课程的个性化。比如,针对当前女生管理的现状以及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校女生管理委员会开发了女生课程“我是女生”系列主题教育;耿雪云老师组织学生开发了“系列数学论文”课程;亓文红老师组织学生开发了“汉字的系列化研究”课程;李飞雪老师组织学生开发的“祖国在我心中”课程……。生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真正张扬了学生个性,使同学们在个性化发展中享受到了课程带给他们的幸福。

特长型课程主要是发展学生特长的校本选修课程,该类型课程严格按照“教师自主申报项目――课程建设委员会审批――项目公示――学生自主报名――组成社团――开展活动――项目评价”的程序组织实施。目前,学校已开设了“中国舞社团”、“腰鼓”、“蜂鸣小乐队”、“武术”“篮球”、“纸艺”等35个社团,学生参与率达100%。

整合型课程是省定的四门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整合课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地方课程课时集中起来与其他课程课时整合使用,实现了课程的课时整合。如:将《安全教育》与日常安全“1530”教育相整合,让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承担起安全教育的任务,使安全教育经常化,提高了课程实施效果;《传统文化》由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整合教授;初一、初二的《环境教育》与地理进行整合,初三的《环境教育》与生物进行整合,初四《人生规划》与主题班会进行整合。这样我们将课程的课时、内容、师资进行有机整合,既提高了课程实施效益,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将研究型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整合,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立足于学科课程的研发型课程,要求各备课组在学期开学前就要制定本学科课题研究计划,开学后按计划去逐一落实;二是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型课程,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每学期确立1-2个课题,让学生自主研究,比如“可爱的高庄”、“雷鸣龙峡探文化”等课题,经长期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创新四类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还立足于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全校常年开设了春季体育节,夏季科技节,秋季艺术节,冬季读书节课程。今年9月初我们启动了首届艺术节,9月30日,学校举办了“庆国庆――首届艺术节汇演,”师生同台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深度挖潜,拓展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一方面我们深挖校内资源,不断加大设施投入,改善办校条件,2013年新增图书7000余册,建设了高标准的篮球场,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和教师人手一本(笔记本电脑)的现代化装备。同时,学校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老师们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开发第二课程。比如任绪华老师对武术很有研究,他所开设的武术课程,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效果好,即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陈心刚老师酷爱美术,其所带的美术社团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今年中考,其社团有60名学生参加美术考试,有56人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目前全体教师都开发有第二课程。在第二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校统一管理,编制第二课程指导规划,实现了教师第二课程的校本化;通过提高教师主动性、自主性,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创新,实现了第二课程的师本化;通过缔造完美教室使各班的第二课程实施呈现班级特色,从而实现了第二课程的班本化;通过学生对教师课程的拓展和二度研发,实现了第二课程的生本化。

在积极进行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学年我们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校、级部、班级家长委员会。截止目前,我们已就学生安全、家校联合育人,课程开设等分年级召开了三个专题家长会议,会议的召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专业特长,每级部选聘了10名家长为学校兼职课程辅导教师,分别开设了房地产开发、蔬菜种植、工程预算、企业管理、保险知识、汽车原理等课程或讲座;学校从交警中队、派出所选聘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举办讲座;先后建立了苍龙峡烈士纪念碑、明利蔬菜基地、 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方圆建设集团等课程基地,学生定期参与活动。以上工作的实施,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师生的合谐发展。

(四)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采用生评、展示、师评、校评四位一体的评价。生评侧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展示是学生对自己的推介;师评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课程参与度的评价;校评是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对教师课程开设和实施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级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目标考评。

在新教育实验方面,我们加强了新教育与常规教育并 轨整合的研究和探索。经深入思考,多方论证,我们确定了新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七大重点推进项目,即缔造完美教室、打造高效课堂、书香校园建设、小组合作学、作业教学改革、行为习惯养成、单元主题教学;每个项目都成立了由一名校委会成员任组长的项目组,实行专人负责,强化项目落实,力求实效。目前,各项目组正在带领全校师生稳步推进有关工作。

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一)过程管理,力求实效

对于考试科目,我们实施“三清”工程,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管理和监控。“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就是要求每节课都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目标当堂达标,其实施主体是任课老师,学校通过“推门听”进行监控。“周周清”是对一周所学知识的检测,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将“周周清”作业开发为一门师本化、生本化的课程,在学校《作业教学改革方案》中就其目的、师生义务及其评价等作了具体规定,为了确保“周周清”的实施质量,学校坚决取消了各科的双休作业,设置“周周清”作业,并在“周周清”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了以下四点:一是要求教师必须按要求编制“周周清”作业题,严格控量,教务处负责把关审核;二是作业必须分层,明确各层次学生达标任务;三是要求教师必须按时全批全改;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讲评、反馈、矫正。各项措施的采取,切实提高了“周周清”的实效。“月月清”主要是结合区教研室的单元作业来进行,由教务处统一协调,以级部为单位组织实施。“三清”工程的落实确保了整个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不留死角,这是我们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一大法室。

(二)推进重点,发展特长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特长发展,通过课程实施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特长发展,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素质得以提升。书香校园建设得到强力推进,读书、写字被开发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同时,书香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当前学校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阅读工程”也被定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发展项目。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学校“三个提升”(创设读书氛围、提升学校文化水平;拓宽阅读渠道,提升读书参与度;创新读书活动,提升全面阅读能力);教师“三个转变”(转变育人模式,将读书感悟用于指导学生成长;转变读书态度,将读书发展成自我专业成长的习惯;转变品味意识,将读书提升为提高自我文化品味的途径);实现学生的三个发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们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缔造完美教室作为学校七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正在积极进行实践。35个社团的开设,学生全员参与,人人有专长;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课程的开设,学生展示特长,展现自我,体验成长的幸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和学校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学校编印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行为习惯养成手册,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通过设置学生管理“七条高压线”,学生严重违纪行为基本杜绝;通过“除恶习”行为,学生告别了不良习惯,走向文明礼仪。在学生习惯养成上我们坚持从最基本做起,提出“右行、排队、问好”的基本行为规范,使同学们养成走路靠右行,参加活动排队,见面问好的文明习惯。

(三)立足高效,改革课堂

学习是学生的事情,课堂必须还给学生。学校以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校“五步尝试导学”实验与研究课题,被评为省教科研二等奖。10月25日在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我校张洪阳校长作了题为《 尝试教育实践与创新》的报告,全面阐述了我校“五步尝试导学”的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今年九月份,“五步尝试导学”实验与研究又被立为省级课题,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立场;人文关怀;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1―0126―03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内容上突出政治立场的确立,教育方式上突出人文关怀的运用,教育基础上突出制度建设的加强。

一、政治立场

在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坚持什么立场,即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高校教师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这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侧重于理论思维;在工作方式上具有较多的个体性和相对自由的特点。这一劳动特点构成了我们高校教师身上明显的优点和长处。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高校的教师对自身这一劳动特点和工作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可能’产生诸多弱点和不足。突出表现为:

(一)政治信仰不坚定,缺乏崇高的精神支柱。部分高校教师不谈共产主义,不谈社会主义,甚至认为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幼稚行为。其现实的反映是,我们的部分高校教师在精神上出现了巨大的空虚,没有精神支柱,一些人甚至完全把金钱和感官的享受作为自己的全部追求,丧失了理想信念。

(二)政治方向不明确,核心价值观混乱。有些高校教师忘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能很好看待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满腹牢骚,在课堂上言论不恰当,甚至是非不分,价值观混乱。如某大学教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在七分钟内抢劫银行的行为,错误引导学生。

(三)政治冷漠,对政治活动不热情,甚至不参与。由于高校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以个体方式从事脑力劳动,片面认为其劳动成果是个人成果,因而容易出现忽视和脱离集体和群众的倾向,不能很好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现实表现为政治冷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解决高校教师的信仰问题。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要找到生命永恒。不朽的价值,要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这就叫有信仰。雷锋同志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寻找到生命无限的永恒的价值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支撑,这就有信仰。我们必须为信仰找到一个有效的追问方式,切切实实地解决信仰问题。

(二)我们是在办社会主义的大学,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这是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曾经有一位具有“高深学阄”的博士生说,他明白了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吃得饱,而社会主义是大家都吃得不太饱。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他还得干资本主义。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自己有知识,可以属于少数人那边,搞资本主义他可以“吃得饱”。这件事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值得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如果我们的高校教师以这样的立场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并教育我们的大学生,那么无论你学问多高,课堂多生动,绝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所需要的教师。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继续强调和进一步深化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指导地位和意义,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把握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信仰,解决他们的根本立场问题。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由于现阶段公民教育的薄弱,有学者提出以公民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教育重点是不同的。培养高校教师健全人格、爱国情操、民族意识和法治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公民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三)高校教师不要太热衷于政治,但要关心政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生活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多次强调“人类在本性上应该是一个政治动物”。人之所以成其为人,而不是动物,是因为他要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马克思特别强调,“人总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美国思想家莱斯特・瑟罗也说,“没有哪个重要的人类群体曾经生活在个人主义原始状态中,也没有哪一群野蛮人会聚在一起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决定组织一个政府。只要人类存在,政治或政治组织就会存在。”

实际上,作为知识分子的高校教师是离不开政治的。依照法国社会学家艾德加・莫林的看法,知识分子一词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事文化方面的职业,在社会政治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对追求普遍原则有一定的自觉性。知识分子的职责就是从事精神生产,构筑和创造某种思想、理论和学说,并使其为别人所接受。我们高校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搞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政治,真正的学者总是在教学和学术中表达出对具体现实的关怀。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着重向教师讲明政治管理与政治生活,人的政治主体性与政治主体地位的实现,建设民主政治与实现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对政治保持必要的热情。

二、人文关怀

十七大报告首次指出:“要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的思想理论只能解决宏观上的问题,它基本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解决的是共性的问题,而每个人的特殊情况不同,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每一个人,关照到很多具有特性的东西就要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二是因为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变化发展很快,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导致人们有时候交往不是很顺畅,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现代社会跟传统社会相比很大的特点就是心理疾患成为第一疾病,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神病患剧增。三是因为高校教师群体在利益需求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关注物质利益需求但更为注重精神利益需求;关注现实利益需求但更为注重发展利益的需求;他们在独立人格利益需求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高校的现实表现是,师生关系有出现冷漠化的趋势,学生杀死自己的老师的极端案例也有发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互相漫骂、攻击的现象时见诸于报刊;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没能从职业中找到成就感,积极进取意识不够;个别高校教师的自杀现象也时有出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主动去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

现代政治所处的环境是“感性符号”时代而不 是抽象时代,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越来越多地通过感性的方式来渗透,通过文化的方式来表达、传播和发挥作用;我们的政治理论宣传方式更多的必须通过演绎、推理、辩论来达成共识,而不是预先设立无可辩驳的大前提;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不单要指引人的观念、思想,而且必须依托和体现于人的文化消费、生活方式之中,使之实践化。

与之相适应,我们对教师的理论灌输也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向以提高人文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从一般的思想教育功能向传播新知识新信息和新理论转变,从单纯的课堂讲授向社会实践大课堂转变。

(二)必须注意心理疏导,着力在“人性化”教育,特别是贴近人的成长心理层面上多做工作。

比如成功观教育。比尔・盖茨当然是成功的,但成功的方式有多种,我们不能总是跟最高的比,跟有钱人比,跟当大官比,这容易产生一种心态上的失衡。实际上,按照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本来给人们提供的成功的机会是很多的。刘少奇同志接见淘粪工人时传祥,他说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清洁工人,我们分工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谁高谁低,我们来比赛看看谁干得更好。

我们必须注重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价值教育。L・科塞认为大学是知识分子最适宜生存的社区,因为大学有个良好的交流思想的环境,有提供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报酬,有任期制的权利保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时间,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因而,我们必须强调,高校的知识分子其人生坐标应该定在书桌上、讲台前、实验室里,而不是在官场上、商场上,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

三、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种规范,是各种办事规程和行为规则的集合,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秩序框架。任何一项社会制度都是某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反过来,任何一种价值理念也必然体现在相应的制度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同志就曾指出,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中的,同样是那些人,施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敲锣打鼓,积极性也提不起来,施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了。他又说,思想问题常常是在一定情况和制度下产生的,制度搞对头了,思想问题也容易解决。

加强制度建设,重视管理育人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途径。因为:一是制度的暗示性作用在高校校园环境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首先受工作生活环境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影响,其次受积淀在心理中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新闻媒体传播的熏陶和影响,再次受制度和周围人们特别是同类人群的行为环境的影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在高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安全感、认同感和满足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就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导致人心涣散,校园凝聚力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开展。二是我们的教育对象高校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大学教师的主体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独立的精神性、创造性劳动,十分自尊又格外自强,特别注重自己在组织或专业圈子的地位与影响。他们对“人师之师”的素质和能力非常敏感挑剔,对以个体形式出现的直接介入式的“施教”要求苛刻,这种自尊自强心理使高校教师的主体性更为明显。所以必须注意从制度上“苦心经营”,要有耐心,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促进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根本指导原则。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和严肃性是保证校园和谐的前提。高校必须以完善党代会和教代会等基本民主制度为根本,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营造一个适宜于广大教师干事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定位。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文化熏陶工作,是教化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仅起到引领作用而已,而不是包打天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良好的管理是教育的前提,管理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一所高校如果管理混乱,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三人行必有我师作文范文6

《意见》中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个不适应”,明确提出了“坚持七个必须”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蕴含有极深的思想内涵,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指针。其中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总之,“坚持七个必须”,实际上也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七条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首要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坚持这七条基本原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就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分层次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过去,《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均是较概括地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意见》则分小学、中学,中学又专门对高中、职业学校分别提出了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紧迫要求。这样就更有利于各级各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克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此外,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新增加了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社会常识教育、国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些新增加的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等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实施德育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

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意见》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要加强“三课”建设和教学。“三课”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过去一般只提出了搞好“两课”建设和教学,《意见》新增加了职

业学校德育课,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也使中小学主渠道德育课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

二是首次提出了学科德育的要求。《意见》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其中要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首次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意见》提出,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德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对过去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教书育人”、“整体育人”、“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四是首次提出了德育活动课程的要求。《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分别对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教育活动、校班的有益活动、业余党团校教育、改进教育活动手段等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尤其是专门对“社会实践活动”作了概念界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有力措施。这应当说是对同志“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①的正确理解和切实贯彻。对此,中小学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四、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曾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过一些要求,但《意见》则首次专门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这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即“以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的规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应当准确地把握。

二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即“四要”: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二“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三“要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四“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要坚持并创新地运用这四种方式,我国的中小学师德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三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保障措施,即“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这“三个建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机制,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五、强调指出了社会各部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责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对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要求,《意见》根据同志关于“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②的指示,进一步强调指出“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主要职责任务。

《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其中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达成有效统一。

《意见》对新闻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公安、工商、司法、工会、妇联、共青团、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等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了要求,其中的主要要求是:“两个大力宣传”、“两个积极开展”和“四个加强”。“两个大力宣传”是“大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积极开展”是“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四个加强”是“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总之,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我国广大青少年都得到健康成长。

六、强调指出了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必须实行强化的运作保障评估机制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都曾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问题作过一些要求,还曾在《规程》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并创新地提出了领导管理体制和运作保障评估机制等系列问题。

首先《意见》站在国家命运和教育战略的高度严肃指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必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为此,《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实行和不断强化“一个体制”、“三个机制”。“一个机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三个机制”是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

行机制、德育工作运作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这“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整体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建立健全并实施强化之,就能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运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

总之,《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力求克服八种不良倾向,即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小学德育不重视中学德育,只重视普通学校德育不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只重视学生德育不重视师德教育,只重视课内德育不重视课外德育,只重视学科德育课程不重视隐形德育课程,只重视校内德育不重视校外德育,只重视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不重视实际的德育效果等不良倾向,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真正能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的需要,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②《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教育》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