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艺术论文范例6篇

皮艺术论文

皮艺术论文范文1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460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调皮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1991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殊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决定了其二维平面性特点,为了加强表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罗山皮影造型采用了多视角多拼接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简单划一的人物外轮廓和纷繁复杂的身段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影偶面部通常采用正侧面刻画,也称“五分脸”,正侧面的五官轮廓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如生、旦、净人物刻画时只能看到一只眼、眉,并夸张延长至耳际,线条流畅飘逸,一气呵成,而嘴部、头冠多采用四分之三侧,也称为“七分像”。这种多视角的手法根据角色不同灵活运用,如丑角造型多设计成七分脸,露出双眼,扩大刻画面部特征的表现范围,若有独眼瞎丑角时,七分脸便于表现另一只眼瞎特征,以增大人物喜剧性和趣味感。最为独特的是这种多视角同时出现在一种形态要素中,如罗山皮影生、旦角中帽饰后面的羽翅几乎对等安置,发髻却作为正侧处理;服饰造型上领口用正面、衣袖为正侧面、腰部以下为四分之三侧;腿部造型多为一前一后两个正侧面表现。在衬景配景处理上同样运用了多视角的方法,如桌子处理,出现了显示三大面透视效果的四条腿,而非正侧面的两条腿,从观众席看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倒也自然舒适。智慧的罗山皮影人深知剪影造型的单调与不足,娴熟的运用了平视、俯视、仰视等多角度以期表现立体感,这种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皮影戏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习惯。

(二)写意和写实打造传神形象

罗山皮影造型与朱仙镇年画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一脉相承,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崇尚内在精神神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相似,以形写神,注重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艺术。影偶造型上,紧紧抓住各类角色人物、动物、道具的自然特征,在遵循一定程度的原有规律基础上,抒发艺人主观情感去塑造影偶的性格气质和神韵,将写意和写实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了影偶形象的观赏性。生、旦角的纤眉细眼、高耸额头、细挺鼻梁、点紅小口、莲指修长再加上阳刻面部轮廓,尽显白净斯文、温文尔雅的独特韵味。阳刻的五官轮廓配上阴刻的发饰,产生起伏对比,愈发显得俊美。旦角和生角的性别区别多在眉目上,男性剑眉目长,眼角上扬,棱角分明,多忠诚,女性挑眉凤目,纤腰莲足,明媚皓齿,多温婉。另有一类生角,相貌异常俊美,耳处饰花,粗眉压眼,多风流奸诈之徒。净角狮鼻豹眼,夸张到变形的阔口之上,以赤眉虬髯陪衬,表现其威武强悍英勇之势,而鹰鼻鹞眼张口刻画多奸诈。丑角吊高眉毛、豹额圆眼、朝天鼻翼、龇牙歪嘴尽显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虽丑陋而无厌恶之感。丑角在雕刻手法上通常采用阴刻实雕、或实空结合、或绘制,勾勒出脸型和神态,以加强图案上的轻佻滑稽之感。怪兽造型多为汇集诸兽于一兽的形象,威猛矫健而无怪异之感。艺术处理上运用提炼、变形手法,经过现实与主观的巧妙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形式多变的装饰纹样

罗山皮影在二维平面性的造型空间中运用多视角的手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而整体造型又无杂乱不适之感,这在西方严谨理性的透视原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皮影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实验,认为其关键在于巧妙的装饰手法。

1.装饰纹样的统一性

罗山皮影造型的设计上大胆吸收了汉画像砖和朱仙镇年画的处理方法,采用彩绘和刻镂相结合的工艺,绘制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做装饰,运用反复、连续、对称,散点平置的艺术手法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影偶在面部特征的处理上多采用对五官的夸大、移位和变形上,尤其表现在对嘴部处理上。通常用具象的花草云凤图案修饰女性,用龙虎水云图案代表男身,一刚一柔的图案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美感而且交待了人物的性别。而在人物的裤脚、袖角、帽子、领口处常绘制抽象几何纹样,如文官蟒袍裤脚下的几何海水图案,女性裤脚处的半圆图形等。这种抽象纹样属于热情的抽象,就像图腾深置百姓内心,配以阳雕阴镂,适当计白更显得繁简相宜,虚实相生。“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这就是装饰纹样赋予皮影的魅力。

2.装饰纹样的图底关系

影偶造型借助灯光,较暗,身高十五寸为图,三尺白幕,明亮,面积大为底,这种图底对比使有着流畅轮廓的黑暗的影人造型在规则形状的明亮的白幕衬托下,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这样一亮一暗、一大一小和一静一动,白幕与影人互补互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视觉整体。观者在这种明暗、简繁、虚实、曲直的对比中进行视觉的调试和交替,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3.装饰图案的寓意性

民间有图必有形形必吉祥的说法,同样在皮影图案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皮影图案大多都以隐喻、谐音、暗示的方法在装饰造型的同时,起到了甄别人物身份,彰显人物品格的作用,同时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影人服饰处理中,花朵多半正面处理,以追求圆满,而不同的花色也暗示了不同的身份。老旦多饰牡丹、桃花、桃子、寿字纹、佛手、万字不到头等纹样讨个福寿双全的吉祥。文生多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案装饰,雪花象征淡雅文静,多用于旦角和文生。在桌、椅、几、轿的配镜上多出现狮子滚绣球、平安如意、五福捧寿、五龙戏珠等装饰图案。另外,在服装的装饰上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水云龙凤的纹样,运用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排列技法,配上镂空的雕刻手法,使得画面热闹、饱满而又有秩序感,对于已经多年流传,形成定式的纹样,如龙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皇帝的服饰或皇帝专用的器皿装饰上。

(四)绚丽色彩点亮整体氛围

色彩是皮影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罗山皮影在选色上受五行用色观的影响,多用纯度极高的丙红、稀绿、肤青、藤黄、焦黑,肤白,其中肤白为皮影材料牛皮本身的淡黄色。影偶形象常年使用仍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这跟其独特的上色工艺有重要关系。艺人选用当地矿物质熬制颜料,用平涂和晕染的方法,按祖传技法循赤、青、黄、绿、黑的先后顺序,双面着色一气呵成上色过程。经过多种工艺使颜料吃进皮子,再用当地桐油配以砣砷(釉)等化学物质,特别熬制油。上油后的影偶形象,投射到布幕上,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物的选色上借鉴京剧脸谱的用色处理方法,黑色多正直,红色多忠烈,白色多奸恶,绿色则表示骁勇善战。如“三国”中的关羽画红脸,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勾绿脸。在颜色搭配上,讲究简中求繁,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醒目感,这与现代用色原理相悖。如红配绿,现代人认为对比过于强烈很是俗气,而在皮影中却极为常见。如关羽施红脸,一身绿色蟒袍搭配,黑色长胡须,黑色结构线,配以皮革本身的淡黄色和镂空部分的白色,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其忠勇仁义之气。罗山皮影多用大红与大绿、黄与黑、黑与红、黑与绿的强对比,运用调和法和恰当的用色比例、使颜色协调统一于淡黄色半透明的皮质里。如果分析皮影色彩的情感表现,用味觉、听觉和时间来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一串串热火朝天的辣椒,奏响一首颜色冲撞的奏鸣曲,去享受骄阳似火的灿烂夏日。

三、现代装饰继承与发展罗山皮影艺术的有效途径

现代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诸如罗山皮影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则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沉寂。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笔者认为现代装饰唯有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取装饰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做好传承和创新,才能称之为民族设计,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手法借鉴。将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中的多视角和散点并置、图案的对比与统一、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装饰中。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和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以合理的设计手法去安置,显得尤为重要。如获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提取了传统皮影的装饰图案元素,进行概括、夸张,用现代色彩进行填充,形成了时尚和古朴交融的和谐效果。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内软装饰设计,利用皮影元素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室内的屏风、背景墙、隔断,装饰物件上,可以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皮影世界。与各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肌理、质感具有皮影韵味的装饰艺术,甚至打破皮影的平面性,在各种立体造型中提取皮影元素,展现视觉美感。如在中国数字科学馆中展出的艺术家Eggdoodler创作的命名为Africa的鸵鸟蛋雕刻艺术作品,他就是利用了传统的皮影刻镂和造型工艺技法,最大限度的拓展鸵鸟蛋的厚度,让作品的层次成为重点,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不小的轰动。在他的作品中就连动物细微的神情与身上的纹路都能清楚呈现,原本平面的作品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照射下,还能产生微微的阴影,藉此提升了不少的质感。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罗山皮影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皮影影偶制作多采用兽皮,存在取材难,制作工艺繁琐的缺点,现在有很多皮影艺人开始尝试用纸或赛璐洛片、有机玻璃板、综合材料和聚酷薄膜来替代传统兽皮。与新科技的结合。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皮影艺术•凌动舞台”作品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他们将传统的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一个指令,能够完整的完成转身行走等各种平面动作。还有一些包括实时指令的输入和演示过程中手指接触,对实时动作的反馈,机器人的响应迅速动作过度自然,当时整个系统设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果这项科技走向成熟,只需要有机器人来进行操控影偶的表演或者机器人直接参与表演,那将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对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真正的做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民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利用光影的投射原理,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现代材料,在灯罩上刻意使用镂刻的精致花纹,让光线透过图案洒射出去,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文化意蕴。利用皮影的光线投射原理,可以在客厅做个补充光源的台灯,只是台灯的一侧有可以变化的类似影人的模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将模具投射到墙面上,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把灯泡换成蜡烛或者仿蜡烛火苗变化的灯泡,就可以在墙上得到可变化的模具投影,增加室内环境趣味和氛围营造。另传统的皮影是依赖外界光源才能产生影的效果,艺人在操作时难免会有外影闯入的现象,如果可以设计出有自发光功能的影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纯净度和黑白对比度,也可以使影偶的形象更加强烈生动逼真,这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利用皮影缀结在艺人操控下形成动作的工艺特点,借助现代数码科学技术创造出可灵活变形的艺术产品。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隔断装饰类家具设计中,希望利用特殊结构或技术,在不添加和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装饰图案上的变化,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空间装饰的新鲜感需求。

四、结语

皮艺术论文范文2

中国的皮影艺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它融合绘画、雕刻、文学、影像、表演及音乐为一体,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而又奇特的艺术形式。我国智慧的先民发明皮影戏,就已经有了对运动视觉的兴趣和对表现运动形态的渴望。创造了通俗、直观的图形符号的运动形式。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影视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

英文名Animation,解释本意是把一些原先不具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之后,成为有生命的(会动的)东西。动画技术是将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之后再进行创造性的还原,使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感的画面,也就是连续的画面在眼睛里留下的视觉残存。曾经有外国学者把中国的皮影称作是“电影的前驱”,正是因为道具本身是静的,而“戏”让皮影动起来,皮影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作为基础和保障的。皮影艺术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为了坚固和透明性,主要是以牛皮或驴皮。食用的油或者植物油做照明燃料,皮影是离不开灯光的。正是这种材质,灯光照耀下皮影人物和道具投射到幕布上的影子晶莹剔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动画电影是利用一种透明度极高的绘画材料,逐格拍摄,通过光投射到屏幕上,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产生运动的图像效果。动画的起源总是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结伴而行,皮影与动画同时具有这种特性,它们创造的基础都是光学原理的运用和绘画手法制作影像。

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较为接近现代动画形式的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有一个人为周君在豆膜上作画,画了一年,没有画好,画了两年,还是没有画好,到了第三年,周君不耐烦了。某天,终于完成,周君去看,结果看来看去也看不明白,周君有些生气了。画者说,您只要先建一堵墙,挖个大窗,装上窗帘,等日头出来您再看。第二天,太阳升起来。周君往窗帘上一瞧,果然十分好看,龙、蛇、禽、兽、车、马等应有尽有。这个故事中的画师正是利用类似于现代幻灯的技术用豆膜做成了底片一样的透光画片,利用太阳光将豆膜上的图案投影到窗帘布上,形成了丰富的影像。更加证明先民早已。懂得通过光影产生影像的原理。

清朝乾隆年间,到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将皮影戏带回法国,被称为“中国影灯”。法兰西通过改造融合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编入皮影戏,从而产生“法兰西影灯”。后又传入英国称赞为“极有趣的艺术演出”。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中国动画的先驱在缺乏资料、设备、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凭借对动画艺术的热爱和坚强的意志,解开了现代电影动画技术的秘密,从中国的皮影戏、传统的剪纸艺术、窗花与电影技术结合。开创了中国的第一部短片。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并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另有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影戏曲调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新剧种。皮影戏艺术还为戏剧舞台上创出了风趣幽默的“皮影步”和皮影造型技巧,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从皮影戏班的家当可以看出皮影戏演出的大概情形。陕西西路岐山影戏艺人们说:“十七椽,八块板,四条绳子,两个碗。”他们所说的椽、板、绳,是搭影戏台子用的。两个碗是夜晚演出时,盛油照明的。皮影的操纵者,俗称拦门将,通过三根签子和关节线,令人物做出点头、摇头、拉、推、摆、抖、俯、仰、射、挺、坐,站、走、踢、翘等各种动作。灯光将皮影投射到屏幕上,整冠、理须、撩袍、端水、点火、变脸,惟妙惟肖。同时还有人在一边配唱。一出大戏要用到上百个皮影,幕后英雄却只有寥寥数人。皮影戏班有句行话:“七紧八慢九消停。”是说一个影戏班若是七个人,演出就很紧张,若是八个人正适当,九个人便轻松了。有的活动在农村的戏班甚至只有三四个人,艺人们都练就了一身铀侄晕璋偻虮茂的本事。比如陕西东路“碗碗腔”影戏班,拉弦子的要兼吹唢呐,吹长号的兼马嘶、雷鸣等音响效果。打碗的要兼打竹板和大锣,唱白的要弹琴、打板、敲小鼓、敲大鼓。演出时怕跟不上趟,有的艺人便将乐器绑在膝上、腿上和脚上。他们又弹、又唱、又道白,嘴、眼、手,脚并用,各种角色唱白都出自一人,令人惊叹!

动画电影无论是个人制作还是集体化生产,都是艺术家设计和手工操作才能最终实现效果。动画是综合性艺术,每个环节不能够独立产生完整的作品,只有把所有人的画作集合起来机械拍摄形成动画片。大量的人工绘制,一秒24幅画稿,后期技术发展,线条复印机可以把纸张上的铅笔画稿转印在赛璐珞片上,再由人工上色,这种传统的制作和皮影戏的艺术和技术手段是有共同的方面。而三维动画的出现,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三维动画在表现景物运动,和变化时,具有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工艺的程序更加自动化,动画稿可以直接输

入电脑,完成上色处理效果。把原来多个工艺程序,中间的动画可以用电脑直接生成,节省人力物力。

动画和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现代高科技软件技术来制作皮影动画,皮影艺术和动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动画成了皮影的一种新的表现工具,皮影则是动画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皮影艺术和动画的结合是极富研究价值的新课题。

传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美学形式有美术的固有的美学特征,它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拥有美学特征、电影的美学特征以及戏剧歌剧等其他美学特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特征。

动画的影像是被艺术手段创造的视觉符号的集合,是高度的假定性艺术。它的假定表现在形象假设,动作假设、环境道具假设。皮影艺术的假定性表现在形象、环境道具等假设。但观众可以欣赏到真实的声音,并被其吸引感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数字动画利用高科技技术制作精美的画面,更高效更好的艺术效果吸引了大众的眼睛。相对于皮影艺术,现代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加高度自由的表达运动的手段,和捕捉生命的内涵的技巧。也正是因为这种关注图形和造型艺术中产生的革新思潮,开启皮影艺术新的艺术道路。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传统皮影艺术与动画同属于视听艺术,有各自的美学理论美学特征。视觉的构成以造型艺术元素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我们常说,评价艺术的价值有多高,看它是否具体“真、善、美”的一面,对社会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生活中去看皮影的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皮影才是真正的皮影艺术。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歌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耳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明电影的鼻祖。

皮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海宁独特的皮影元素;平面设计;融合;分析

长久以来,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一直在对我们产生影响,或者说我们一直都在模仿与借鉴西方的文化,逐步被西方的设计风格和异国文化所同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本国文化和历史精髓却被设计师们忘在脑后。当代设计艺术要发展,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之上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平面设计当中如果继承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那么不但能实现艺术与文化的交融,更能够凸显设计元素中的底蕴与内涵。要有效实现海宁皮影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真正理解并掌握皮影元素的实质性内涵是重中之重,进而对皮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表现方法、审美特征和形式规律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从传统元素、艺术的设计造型上进一步探究皮影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对皮影艺术进行深入、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海宁皮影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一、海宁皮影的造型与视觉艺术

皮影戏本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戏剧,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皮影戏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高峰。南宋在临安建都以后,皮影作为当时的主要戏剧也一起南下在江南扎根。南宋时,海宁西部称盐官县,属临安府管辖,皮影戏也随着历史的大潮很快传到了那里。不久之后,皮影戏风靡了整个杭嘉湖地区乃至上海郊区,与北方皮影相呼应的江南皮影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论江南皮影还要数海宁为最。皮影人物造型生动别致,制作精美大方,注重在色彩上的表达,较少进行雕刻,惯用单线平涂,其造型充满着江南剪纸艺术朴素鲜明的风格。两大唱腔各树一帜,分别为专唱武打戏的“弋阳腔”和专唱文场戏的“海盐腔”,一百多个曲调使得唱腔十分丰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海宁皮影人物的形象造型非常丰富。大部分戏目内容都由历史演义和神话传说演化而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白蛇》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幕布上的常客。

南北皮影在颜色上有极大的区别。北方皮影人物彩色运用较少,如脸部完全是剪纸般雕空。海宁皮影则不同,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五种基本色的组合给人以五颜六色的丰富视觉体验。并且这些颜色大多纯粹干净,仅以设色深浅来造成多种变化。设色的基调也大多是大块重彩平涂为主。仅有些小图案用淡彩加以渲染。尽管色相变化不够丰富但胜在大块色彩与小图案的巧妙结合,其效果不但统一而且强烈。这种表现手法就非常值得当代设计艺术学习与运用。

二、皮影造型元素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

皮影凭借艺术造型的独特和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一元素就能够引发人们无数的思维想象,皮影凭借各种各样的造型绝对可以成为艺术设计和创新的强大灵感来源。所以,从海宁皮影的艺术角度来看,皮影的色彩和夸张元素与平面设计可以有效融合,能够诞生出许多充分表现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皮影的每一个造型都可以成为现代化设计中的设计性元素。因此,皮影艺术绝对是一个有待发掘的视觉设计宝库。

皮影艺术要想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有效运用,首先要对皮影元素进行透彻的构思,然后以实际情况为准将皮影元素更好地运用到设计中,尽可能地突出海宁皮影文化的艺术气息,表达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使浓郁的中国文化情结及艺术风格得到充分展现。海宁皮影艺术依靠地域文化和民族特性等传统文化基础得以存活,这与现代化设计在造型方式上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人们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审美标准和目的的有效反映。可见皮影艺术完美结合了想象与现实,古趣拙朴又形态各异。所以,对皮影中丰富图案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展现出现代设计所要呈现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各具特色的皮影元素中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从而使现代设计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现代皮影的设计应用当然不能拿过来就用。我们还需要对皮影进行造型元素的创新设计。这可不是简单的表面修饰和结构的设计,现代设计更注重有意味的形式,但又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含义,能够与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相融合。皮影的现代化设计不仅属于设计和艺术,更是一个文化的独特表现。皮影艺术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是以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它本身就承载着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我们的设计理念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让灵感从文化骨髓中爆发出来,让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设计师的手中焕发出更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

众所周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要想让海宁皮影发展壮大,就必然要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作为依靠。所以,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皮影融入各种设计当中是一种必然。比如,可以让皮影元素以现代的、多样的表现手法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设计当中。例如,海报、广告、包装、服饰、建筑等。这样,人们就能够零距离的接触皮影艺术,这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美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内涵。以它为载体的设计的作品更能体现嘉兴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会被国际化浪潮所湮灭。海宁皮影作为我国独有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其自身精美优良的造型艺术与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对于皮影艺术与平面设计之间的融合以及皮影造型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应该以现代的审美眼光认识和继承皮影的文化内涵,使皮影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皮影的象征符号中找寻出更多的艺术的精神,并牢牢把握这种文化元素的真正寓意。我们在进行设计创新时如果有效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到有价值的设计元素那么设计作品就能够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这也就有效地实现了设计风格的多元化,使皮影艺术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谷良.海宁皮影戏造型艺术[J].寻根,1996(04).

[2] 柯钰.海宁皮影戏艺术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8.

[4] 朱介英.色彩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0.

[5] 王新娇.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平

皮艺术论文范文4

这是一个关于坚守和梦想的故事。85后小伙王绍森带领辽南皮影老艺人们在过去3年里演出了213场皮影戏,看似将要熄灭的皮影艺术又有了燎原之势。

6年前,王绍森从杭州毕业后来到大连创业。2014年3月,王绍森去大连复州古城旅游,偶然走进一间老电影院,当时这里正在表演的皮影戏让他看得入迷。这是王绍森第一次看皮影戏,他是现场唯一的观众。演出结束后,王绍森走到幕后看到几位老艺人,通过聊天他得知,其中一位老艺人叫鄂文武,今年已经77岁。他是辽南皮影界翘楚景维恒老先生的高徒,是非遗传承人。在皮影戏红火的年代,鄂文武是一个超级大明星。时过境迁,如今这些老艺人一年最多演5场,一年赚不到1000块钱。因为没人愿意学,辽南皮影戏正面临失传的境遇。“听了他们的故事,我当时没想太多,就想帮他们找一些演出机会,别让皮影戏失传。”就这样,2014年,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成立。班底由辽宁省皮影传承人鄂文武等十位老艺术家们组成,平均年龄66岁。一个是85后的小伙子,一个是耄耋老人,这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为了拯救辽南皮影这门落寞多年的艺术,走到了一起。在辽南皮影艺人圈里,老艺人们亲切地把王绍森称为阿森。

辽南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辽南皮影成为大连唯一跻身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11年,中国皮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曾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丰富着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电视、电影的普及,传统皮影表演艺术的生存空间逐渐狭小,从业人员逐年减少,辽南地区皮影艺术团相继解散,大量剧目失传。

“可以说是冲动,也可以说是一份情结,我不后悔。”阿森之前一直经营着一家丝绸公司,虽然公司不大,但销售比较稳定,一年十几万的利润完全可以让他吃喝不愁。但是阿森为了传承和发展辽南皮影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之前生意上挣的几十万元全部用在辽南皮影艺术团上。艺术团成立后,为了帮助老艺人们寻找演出机会,阿森更是忙得几天不着家。做推广、拉赞助、找场地、请观众……“我之前觉得找演出机会并不难,用我这几年生意上的人}肯定能成。”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拉赞助、找商演机会难,由于无法分身,阿森不得不将早已走上正轨的丝绸公司关掉。在商业演出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孩子对皮影还是很感兴趣的。在阿森看来,孩子是皮影未来的希望,所以他经常去幼儿园、小学给孩子们表演皮影戏,普及皮影知识。并且在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无论观众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的演出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在大连辽南皮影艺术团成立的第一年里,他们在全国各地的演出就已经达到173场,观众达30000余人,做到了中国皮影行业第一。

如今,艺术团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每位老艺人每月能拿到两三千元工资。老皮影艺人们讨论最多的再也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让辽南皮影走得更远。

皮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济南皮影;小学美术课堂;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32-03

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传统民间文艺的重要支撑与表现形式。它在表现历史传奇故事的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皮影戏背后深层的民俗艺术的文化演义。济南皮影戏对研究济南的历史人物、舞台艺术、绘画、民艺及道教等,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能从其他视角补充大量研究资料,如乡土建筑、装修布置、服装设计、工具制造及出行工具等。济南皮影戏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其艺术、文化和历史等价值,正在被大众广泛认知,并得到了保护。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曾在民间传递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皮影戏,却在许多地方逐渐失传,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和价值。

现在,很多学生只是听说过皮影,对什么是皮影、皮影有什么用等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传统文化包括皮影艺术在内,需要后人加以传承以及给予创造性的运用,所以将皮影艺术引入中小学校园甚至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开发和利用皮影艺术时,学校和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搭建了解、欣赏、学习皮影的舞台。对皮影艺术本身和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探究具有双赢效果。

一、济南皮影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究

1.魅力皮影齐探究。将皮影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首先要从赏皮影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设问、奖励等方式调动学生探究济南皮影戏的积极性。济南皮影是济南的本土资源,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实地考察、博物馆、书籍、网络等渠道进行前期的查阅资料工作,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收集资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这时家长要协助孩子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靠教师的引导监督,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等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对皮影的相关知识有了基于自身体验和感受的直观了解,并在小组合作的共同探究过程中沟通想法,交流思想,展示个性等,提升自身诸方面的能力和美术素养。这也是当下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的直观呈现与实现。

由于皮影戏文化底蕴深厚,制作工艺复杂多样,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会存在个性差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美术学习水平不等。为了避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一般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分析,将学生收集的济南皮影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出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美术知识。

例如,针对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纹饰、色彩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图片欣赏、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合作探究。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一般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教无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再如,可带领学生对皮影戏,如《龟与鹤》、《金斧头》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而且,为了使学生了解济南皮影戏的独特艺术特征,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可通过欣赏皮影实物和任务单比较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皮影,激发兴趣。

2.拓宽视野观精彩。在课堂教学中,欣赏皮影只是一个切入点,要让小学生深入地了解皮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真实表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观看和演出相关活动。诸如,“皮影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济南皮影表演团队在校园进行表演。济南市的多个小学曾邀请过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李娟为学生现场表演,甚至还把皮影戏引进课堂为学生现场表扬。李娟在被采访时说过,现在学习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她将皮影戏引进课堂,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这种传统艺术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学校和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剧场观看皮影表演或相关展览。

此外,教师和学生也可“自力更生”,开设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利用有限的道具,让学生自行组成一支学生皮影表演团队,制作感兴趣的小剧本,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为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展演。

3.灵动指尖创新意。在赏析、品鉴皮影之后,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尝试制作皮影,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感受和了解皮影的魅力。整个皮影制作、故事创编和皮影表演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整体考虑、统筹规划,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主持人”,负责相关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积极发挥监督者的角色,以“剂”的作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地加以指导和评价,与学生一同完成从皮影制作到皮影表演的完整过程。

不可否认,无论是创编故事还是皮影表演,单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就成为理想的选择。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推举出组长,由组长进行人员分工,共同讨论选择某一主题,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尝试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形式来表现效果,在制作皮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运用观察、访问、视频等方式给予记录。这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皮影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皮影的主要材料是驴皮、牛皮等兽皮或纸板,制作工序一般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连缀结合等步骤。传统的皮影制作对多数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简化制作工序。例如,可以用剪纸或粘贴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皮影模板制作方法,用串或扣的方法连接所有部分。当然,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尝试运用更简单的材料、方法进行创作。

4.奇思妙想编故事。经过学生的精心创作,影人开始活灵活现,接下来就需要学生为影人创编故事。故事内容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编故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的原创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另一种是根据经典故事或所熟悉的人物进行情节创新改编。在故事编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将美术技能、语文知识、表演技巧等学科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也可收集、整理出适合各年级各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且最好与校园推广相关活动相结合,如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社团的开设。

5.童心舞动共演绎。皮影表演是整个皮影学习活动的最后环节。根据故事情节,学生要准备道具,进行舞台的设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操耍的技法,如说、念、打、唱,还要引导学生领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团队展演,或进行主题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虽然学生制作的皮影相对简单,但在整个皮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远大于制作一个简陋的皮影。团队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他们认识传统民间艺术开启了第一道大门。

二、济南皮影戏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1.济南皮影进课堂,使美术课堂活力无限。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双基”的思维模式,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预设和设计进行教学。比如,在提问环节,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答案完全符合教师的预设,这样的提问绝非有效提问。而将济南皮影戏引进课堂,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探究济南皮影戏的奥秘,有助于增强学生勇于探究的主动学习精神。济南皮影进课堂,可谓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活动。为了有效地学习济南皮影戏,教师还可以采用观看表演、参观展览、故事交流、情感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使课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此外,让皮影进入学生的生活,可以让皮影艺术恢复生命力,增强学生对皮影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责任感。

2.济南皮影进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皮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运用不同的造型表现手段,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自由搭配,甚至可以参考和借鉴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漫画人物形象,“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但在当代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单调。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学会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将济南皮影戏引进美术课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也可真正参与美术课堂。因此,将济南皮影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在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生会更好地领会济南皮影戏的精髓,继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3.济南皮影进课堂,教学评价新提高。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引入质性评价模式。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评价方法单一,常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而且,教师往往会以学生的“双基”表现来判断。不可否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性、和创新性的呈现才是最关键的。高度重视基于“双基”的美术素养的体现,是对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压抑和扼杀。因此,采用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基础上,既有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有对参与过程的评价,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展示校内外学生的作品,通过客观、人性化的综合评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相应要求,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济南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基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济南皮影艺术进入美术课堂的路径进行教学探究,旨在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及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与策略。

参考文献:

[1]童芸.中国红――皮影[M]黄山书社,2013.

[2]典艳.中国皮影制作技法集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3]关红.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最美皮影[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4]康宝成,张军.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M]大象出版社,2013.

皮艺术论文范文6

一、艺术成就与贡献

从《大白鲨》到《ET外星人》,从《辛德勒的名单》到《拯救大兵瑞恩》,这些电影作品无不表现着斯皮尔伯格无限的创作激情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综合运用了舞台艺术与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创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斯皮尔伯格的成功还体现在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品位,并且在作品中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正是凭借这样的艺术创作风格,也使得斯皮尔伯格成为众多影评人和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

斯皮尔伯格对艺术的贡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具有用文化形态的电影影响了社会文化,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正是斯皮尔伯格电影的魅力之一。斯皮尔伯格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在角色的设置和塑造上、在审美标准的确定上都更加注重对本体的真实需求和欲望的揭示。和传统文化对欲望的克制、自律和对意识的严格束缚不同,斯皮尔伯格电影作品中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欲望和需求,有着本能的需要和对社会的要求,他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用理性思维来思考着这些现实的社会心理文化的归宿,从而表现出了对人类内心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使得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具有极深的思想和哲学内涵,使作品富于极高的艺术魅力。

这种独特的人文艺术魅力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侏罗纪公园》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侏罗纪公园》中,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种科幻的题材,独具匠心地、艺术地再现了恐龙的世界,用恐龙的生存灾难震撼观众的心灵,斯皮尔伯格将居安思危这个富于哲理的主题寄托于电影震撼的场面中,让观众在一场视听盛宴中获得永恒的启迪。

二、艺术的来源

艺术内容的包罗万象和艺术形式的千差万别,并不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灵魂。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与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的不同息息相关。1946年斯皮尔伯格出生在俄亥俄州,父亲和母亲分别为计算机科学家和音乐演奏家。斯皮尔伯格从小就具备了喜欢冒险和思考这两项进行艺术创作的条件,也正是冒险和思考开拓了斯皮尔伯格的艺术之路。

作为一个深受犹太文化影响的人,斯皮尔伯格对于犹太人的身份有着极深的排斥和自卑感。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遭遇了法西斯疯狂的屠杀,期间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斯皮尔伯格经常因为自己的身份遭到同学的嘲弄甚至辱骂,这让幼小的斯皮尔伯格厌恶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也让“大屠杀”这样的词汇成为他终生不想听到的词语。这些经历使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流露出对真情、平等和自由的渴望。或许是因为幼时有这样的经历,斯皮尔伯格更能够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表现出犹太人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死亡恐惧中渴望生存的理解,使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中更加突出对生命的思考。

三、艺术创作的风格

生活中的场景永远是艺术创作中源源不断的素材。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既受到生活中素材的启发,也受到好莱坞电影风格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斯皮尔伯格始终坚持本体论,借此来关注人类的内心需要和追求。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好莱坞影片,具有反思精神和普遍适用性。在叙事风格上,斯皮尔伯格坚持单一的主体叙事原则,采用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并制造大团圆的故事结局来满足观众对于圆满剧情的期待。这些要素的使用,促进了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广泛传播。

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来源于舞台的表现艺术。和舞台表现艺术一样,电影的叙事结构也依靠矛盾和冲突。斯皮尔伯格将戏剧化的结构引入电影的创作之中,在其16部电影作品中,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做了体现。比如《ET外星人》中,故事的开端是小男孩爱利奥特收养了一个外星人;故事的发展是小男孩和外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故事的高潮是ET和孩子们一起冲出重围;故事的结尾是ET离开地球。事实证明这种带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更加符合电影的叙事表现风格。

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的结局处理上面比较倾向于好莱坞影片的主流结局,即大团圆结局。对于故事的结局,无论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有自己的心理期待,而大团圆结局是最能够满足观众心理期待的结局。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中,他总能让观众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让观众在电影中有很强的介入感和存在感。

四、艺术中的文化符号

斯皮尔伯格凭借其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屡获殊荣,他也因此成为美国电影的符号人物之一。功成名就的斯皮尔伯格将自己对电影艺术魅力的理解和心得传授给了更多的影坛新人。罗伯特?赞米基斯、萨姆?门德斯、亚历山大?佩恩等在斯皮尔伯格的调教下成为好莱坞各个领域的新生力量,他们活跃在好莱坞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他的倾心传授,才有了好莱坞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这体现了斯皮尔伯格高尚的人格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正在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电影创作,保证了美国电影业的持续繁荣。斯皮尔伯格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他成功地模糊了电影的国界感,凭借震撼人心的视觉呈现和体现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征服了世界各国的电影爱好者,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好莱坞,关注美国电影。这对于传播美国文化,增强美国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概念上来讲,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更是一种国家艺术水平和力量的体现。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