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例6篇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大学生 朋辈心理辅导 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马歇尔夫,1981)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朋辈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之间开展的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互助活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有利助手,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宏观探索上[2-3],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以及督导方面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还比较少。本文将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具体程序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对134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题目是“在你遇到烦恼时,会选择哪种渠道寻求帮助呢”。有66.5%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15.3%的同学会向父母征求意见,7.1%的同学会选择专业心理辅导,4.5%的同学会向老师征求意见。由此看出,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4]可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多校区合并的形势需要,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校区面临分散、专职心理老师配备相对不足等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形式化、单一化,只能针对极少数自愿前来咨询的学生起到暂时的辅导效果,但学生一旦又出现心理问题时,心理老师还是难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或辅导,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全校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友情效应、时效性强、简便易行的特点[4],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程序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在选拔前首先要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生宣传,在海报或通知上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培训目的、工作职能、报名时间地点、培训所需时间、培训要求、培训费(象征性收取)等一一列出,使报名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般可采用先选拔后培训的模式,即先通过一定程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小组面试),将符合考核标准的同学留下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经过一次考核,选出符合标准的同学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

一般可以一个二级学院为试点来开展,一年举办两期(每年的三四月份与九十月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再推广到全校范围内。借鉴香港浸会大学朋辈辅导员训练计划和崔建华教授实施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计划的经验[5],高校可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或二级学院下发招生海报或通知,由学生自愿填写报名表,报名表除个人资料外,同学还要列明参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原因及自己具备的条件。然后,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完成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面试,在选拔中主要考虑以下标准。

1.帮助他人的动机和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2.适应社会的能力。3.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社交技巧。6.解困技巧。7.能否抽出时间参与培训及有关活动。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

最后对符合标准的同学张榜公布录取结果、培训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录取时也应尽量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或学科、不同的年级或地区、男女生人数平均等。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培训和考核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可利用周末时间,培训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加上开始与结束两次共安排主题,如表1,每个主题4―6课时,总共约30―50课时,培训均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且有活动桌椅,以便团体小组活动和共同分享。

表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培训时要注意:1.在培训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问题,培训内容要有弹性;2.要注意让学员撰写个案报告和学习体会,以便于检查培训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学员在完成培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操作内容及其他指定活动(如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颁发《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和上岗胸卡,在胸卡上加盖印章,同时召开结业仪式,合影存档。并通知所在二级学院,学员可持证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或活动。

(三)考核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期间,会出现情感枯竭、缺乏热情、情绪低落、工作有压力等现象,对上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与保持工作热情、保障队伍稳定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建立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围绕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来定性定量考核,如心理辅导效果如何;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工作内容是否清楚到位;工作程序是否明了,能否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个人成长情况;在培训、例会、工作记录、信息反馈等方面来考核。一般,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与考核要有专人(最好是心理培训教师)负责、定期检查,以便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2.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每学年要进行一次评比表彰,通过评比奖励本人,激励他人,带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评比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可根据工作分工表现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表彰称号。如:“优秀班级(或宿舍)学生心理保健员“、“优秀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对有突出贡献的还可授予“最佳学生心理辅导员”称号。亦可设单项称号,如:“最佳接待员”、“最受学生欢迎的贴心人”等。考核及表彰结果都要及时通报各二级学院。评比表彰要与学校的奖学金、评优等挂钩。

(四)专业督导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朋辈心理辅导员仍需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加强锻炼、定期不定期地接受专业督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专业督导可以通过专业老师团体督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自身督导,以及个人自我督导的形式来开展。专业心理老师可定期举行团体督导以解决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帮助其澄清、面对、分析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也可定期举办小组成长训练营,学习最新咨询技术、探讨疑难个案、专业心理老师做讲座等来督导。自我督导是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学习、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自我督导对自身成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重要意义,它是朋辈心理辅导员提升的最主要途径。

(五)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四级工作网络

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和督导,学校就组建成由“校学生工作处―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组织。校学生工作处主要行使其全面统筹和行政治理职能;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要发挥其专业咨询和对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督导功能;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主要是面向本院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主动与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与二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及时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设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反应及时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1.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2.培训内容所覆盖面广,应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培训的重点内容;

3.可考虑进行岗前实习环节;

4.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5.督导自身的过程还应建立客观的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

[2]蔡莹,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42-44.

[3]张泉,贾楠.朋辈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2):108-110.

[4]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9.

[5]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5-8.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2

[关键词]朋辈辅导 会心团体 培训模式 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钟向阳(1975- ),男,湖南耒阳人,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3jk214)、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体验式培训课程研究”(项目编号:JG12077)和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校朋辈辅导培训课程及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4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90-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60年代始,直到90年代,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简称“朋辈辅导”)在西方学校教育的运用到达高峰。90年代中后期,朋辈辅导被引入我国大陆。至2009年全国已有超过60%的高校建立了朋辈辅导员制度。朋辈辅导员具有信任、理解、情感以及时空的优势,使得朋辈辅导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特点。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朋辈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教育模式。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迅速推广,但也存在发展瓶颈。首先,科学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督导工作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朋辈辅导的发育不良和整个朋辈项目的成长挫折。其次,团体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朋辈团体人数众多,又是专业性很强的组织,因此,团队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朋辈辅导课程培训的设计,但是在内容上,主要是从培训者所擅长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出发组织培训内容,而且在形式上和时间设置上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管理上,普遍采取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缺少对成员人际交往和心理成长的关注。因此,在高校朋辈辅导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上的发展瓶颈。

国外的朋辈辅导员训练模式相对成熟,已经发展出20多种教育课程。Vincent 和Peter(1983)对美国122所高校咨询中心负责人的调查发现,在朋辈培训中运用最广的是Carkhuff和Ivey的模式,其次是罗杰斯(Carl Rogers)的人本主义培训程序和基于Egan研究的系统。Carkhuf(1967)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人际关系训练模式。Ivey(1971)将Carkhuff模式中的语言行为转成行为反应,而且增加了非语言的向度,发展出微格咨询模式。Egan(1975)提出了现实主义“来访者为中心”的方法,强调依靠当事人内在资源,并聚焦当下的问题,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正如Thorne(2003)指出,Carkhuff和Egan将罗杰斯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化解成结构化的便于操作训练的步骤。

因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就是朋辈辅导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早在1951年,罗杰斯提出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将辅导视为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成长过程。他还提出帮助者的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非常重要,称之是促使求助者积极改变的核心态度性条件。到了19世纪60~70年代,罗杰斯将来访者中心理论从个别咨询扩展到团体咨询,发展出个人成长团体――“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也称“交友”小组)。所谓会心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真实自我的链接与交流。他假设在一个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大家有感同身受的理解的环境下学习时,自身的积极性能得到调动。本研究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框架,采用会心团体的方式构建朋辈辅导员培训模式,即会心团体的培训模式,旨在提高组员经验的开放性和自我觉察敏感性,进而促进自我的和谐发展;同时,创建良好的氛围,增强团队交流和归属感,使组员在体悟中学习和提高建立咨询关系的核心态度性条件。

二、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实验

(一)研究对象

华南地区某高校朋辈辅导员经过自愿申请和面试,最终20人参加培训,其中男生2人,女生18人,一年级10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1人,来自10个不同的学院。同时,随机抽取每位参加者的同专业同年级同宿舍的一位同学组成对照组。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研究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SCCS)。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因子。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可以得出SCCS总分。SCCS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情绪智力量表(SEI)。用来测量个体的情绪评价、表达、调节和利用,共含有33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4个分量表。SEI得分高者更少出现情绪障碍和抑郁,更倾向于乐观和善于冲动控制。

3.治疗关系量表(TRI)。 用来从治疗师的角度评价人本主义辅导关系中的态度性的条件,共含有20个条目,采用5级分制来评定,包含辅导者对求助者的共情理解、积极关注、无条件关注、真诚以及辅导者心理可接近性5个分量表。TRI得分高者说明在辅导关系中态度性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求助者出现积极的人格发展。

4.团体气氛自评量表(SRGCQ)。用于评定团体的凝聚力,包括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个因子,共16道题,按5级评分。总分越低,说明团体气氛越佳。

(三)程序

整个课程依照罗杰斯“会心”团体模型设计,每单元不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固定结构。主持人在团体中创造安全、信任和真诚的气氛,努力做到移情式理解每个成员在团体中的“此时此刻”的交流。团体课程共6个单元,2.5小时/单元/周,广泛采用自我描述、定睛对看、盲人散步、信任练习、“热座”和正负反馈等常用方法,以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知识串联等形式。整个课程由一位心理老师担任主持,配置两位学生助理,而学员随机分成两小组。实验采用前―后测一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接受团体培训,控制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所有的学员在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进行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7.0整理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的发展。从SCCS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SCCS总分以及自我刻板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可见,会心团体促进朋辈辅导员的自我和谐和情绪觉察的发展。罗杰斯将自我概念视为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基础。在自我发展变化中,首要表现就是个体经验的开放性。经验的开放性意味着个体不会采用僵硬刻板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经验开放性强的人,心理防御自然没有用武之地,能够觉察当下瞬间的体验。随着经验开放性增强,体验更加敏锐与丰富,面对各种刺激都能自我觉察,包括对人际交往中知觉力和敏感性的迅速发展。这样的个体会创造性地促进人格整合,达到自我和谐。

2.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和团体气氛的发展。从TRI来看,实验组前后测差在无条件关注、可接近性上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可见,会心团体能促进朋辈辅导员的团体气氛和态度性条件的发展。会心团体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特别是在尊重和接纳方面,为参与者创造了安全、信任的氛围。这样,参与者就更容易放开自己,更愿意让别人接近自己,对别人更容易表现出无条件关注,整体上态度性条件也提高了。正因为参与者有了良好团体气氛和辅导态度性条件的提高,自我和谐和情绪智力也才会得到促进。正如罗杰斯所言:“小组成员的态度会从僵死刻板转向灵活变通,他们的生活方式会从一成不变转向寻求发展,从依赖他人转向依靠自己,从墨守成规转向富有创新精神,从谨小慎微转向接受自身的现实。”

三、朋辈辅导员会心团体培训模式的推广性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学院,培训只有6个单元(15小时),相处时间相对少,而且也没有对共情和真诚等开展系统深入的培训,只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链接人本主义理论而展开讨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在真诚和共情、了解和关注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变化。但本研究整体上结果显示,会心团体培训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促进了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的形成,而且也提高其自我的和谐发展,达到了培训督导和团队建设两大目标,这证明该培训模式是有效的。会心团体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其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罗杰斯看来,会心团体能够创造一种关爱、尊重、宽容、理解、安全、自由、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参与者就能自然勇敢地表现出真诚和开放,能够完全探索和表达自己所有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即可做出回应,最终达到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灵敏度。正如Kirschenbaum(1989)指出,对于罗杰斯的工作,广为人知的是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和冲突解决的技术,然而最为影响深远的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和以这种理念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当然,会心团体也被运用在朋辈辅导中的训练与督导中,并收到积极的效果。Gourdine(1974)等人还利用会心团体培训成功培养出朋辈辅导员促进者。会心团体可运用于朋辈辅导员的培训督导和团队管理中,有效推动朋辈辅导工作的持续发展。

首先,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心理成长和人际交往新途径。会心团体帮助参与者变得“更主动、更灵活,更理解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接受的态度,与别人更加接近,更能表达出亲密之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首任主席布根塔尔(Bugental)在总结会心团体的经验时指出,在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社会里,会心团体是使“人际关系重新具有人性”的一条大道,也是“针对当代生活的隔绝而进行的一种文化尝试”,进入会心团体的人不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他们感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惊奇与兴奋、充实与满足、激动与成长。

其次,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提供持续有效的培训与督导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朋辈心理互助的主要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咨询方法主要强调帮助者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由于人本主义的贡献,几乎所有的辅导理论都强调确立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功的第一要素。但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建设性的心理气氛放在了首位,帮助者的态度第一,技术其次。本研究结果证明,会心团体培训促进朋辈辅导员的态度性条件发展。这种在会心团体获得的积极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实际朋辈辅导工作和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去,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三,会心团体可为朋辈辅导员加强内部交流创建一个共同平台。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一般由校级―院(系)―班级―宿舍等层级组成,人数众多,有些学校多达几千人。除了专业老师的督导相对缺乏之外,朋辈辅导员不同层级之间、同层级之间也急需加强交流。如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要求,将朋辈辅导员团体合理划分为不同的“会心”小组,每个小组配置1~2位优秀的朋辈辅导员担任组长(促进者)。促进者是经过系统的会心团体的训练和精心挑选的,能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能按照会心团体的基本原则安排小组的聚会的次数和频率,形成交流的共同平台,为每个成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朋辈辅导队伍就形成了有层次结构稳定的充满凝聚力和人文关怀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会心团体也可能被误用,特别是由没有受到训练和相应资格的人来担当促进者更容易使团体偏离方向,甚至导致参与者严重和持久的心理伤害。在团体成员的筛选过程中,Hartley等人认为应先考虑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加以筛选(screening for psychopathology),精神病患者、特定的神经病患者、歇斯底里症患者、处于危机中的个人等皆不适合参加团体。这就要求会心团体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促进者的素质培养以及专业老师的督导等方面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使其在合乎职业伦理和法律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

朋辈辅导员的督导培训和团队建设是长期的和全面系统的工程。在培训督导方面,一方面,要将团体的和个体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Phillips(1962)等人发现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管理整个面谈个案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并强化更多的面谈技巧。另一方面,还能将核心态度、辅导技能以及伦理规范的培训督导有机结合。Myrick(1992)认为培训要注重辅导朋辈所需要的技能。Lewis(1996)认为要注重保密、双重关系、风险评估、建立界线、清楚能力范围等方面监管。在团队建设方面,高校既有利用会心团体强化团队的归属感和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还要提供朋辈辅导员团队足够的物质和制度的保障,如充足资金的投入、制度建设的完善,以及齐全设施的配置等。

[参考文献]

[1]黄建刚,包陶迅.心理委员工作的发展报告――第四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会工作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美)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卡尔・R.罗杰斯.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张宝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英)索恩.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M].陈逸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6](美)文森特・J.丹德列亚,彼得・萨洛维.朋辈心理咨询:技巧、伦理与视角[M]. 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译.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8]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9](美)夏洛特・布勒,埃伦.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M].陈宝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0]Hartley,D.,Roback,H.B.,Abramowitz,S.I..Deterioration effects in encounter group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3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可行性  实效性

         一 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它是指受过专业培训或督导的学生,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对年龄、地位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教育、调节或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质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相比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恰恰是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了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总体上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准专业性

         朋辈心理辅导员并非专业心理辅导者,也不能完全比拟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是他们也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理解和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技巧,比一般的人际互动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半专业性。

         2.义务性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朋辈辅导员通过协助同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朋辈之间互帮互助的行为纯属自发产生,朋辈辅导员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角色,不要求经济回报,义务完成朋辈辅导任务。

         3.直接性和有效性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咨询员与受助者之间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他们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大致相同,彼此容易沟通交流,容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且双方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朋辈辅导员甚至可以对受助者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

         二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咨询事务起步晚、起点低,专业咨询师缺乏,要真正的达到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仅靠高校现有的心理教师资源,往往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将其拓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高校专业心理辅导队伍的重要补充

         当前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生活、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和不适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发展。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辅导需求。把朋辈心理咨询引入高校心理教育体系中,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和工作的重要补充、延续和创新,有助于加强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心理援助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成助人自助双向目标

         心理调查显示:向朋友诉说是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用的心理求助方式。朋辈间的心理鼓励、劝导和支持会比非同辈间更有效果。并且朋辈心理咨询员的榜样示范更能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是维护和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而且也为自己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实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双向目标,并有助于培养和谐友爱的校园气氛。

         3.符合大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求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渴望独立、期望成才的关键期,他们往往喜欢自由、独立而排斥权威,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相互交流,谈生活聊理想,朋辈之间的生活环境、学业状况、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 

朋辈辅导员可以就受助者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求助进行不同层面的心理辅导,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比较容易实现他们的心理期待。

         三 增强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可行性途径探析

         近几年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推广和实践中也积累了经验,但总体上讲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的困难、培训方式单一、实效性不高。因此,怎样不断地提高和拓展朋辈辅导的途径和方法,增强高校朋辈辅导的效果成为我们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此提出几种可行性方法:

       1.完善朋辈辅导员管理制度

         朋辈辅导员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评估。完善朋辈辅导员管理制度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于朋辈辅导员的潜质。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具有奉献精神;有健康的人生观、和谐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交际、表达、沟通能力。朋辈辅导员的选拔要遵循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程序。由于朋辈心理辅导依照的是自愿服务,“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招募的形式应是以广告招募,组织推荐和班级、社团物色等形式相结合,对被选拔者要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面试和考察,以掌握他们的素质状况,一般招募的是高年级学生,最好是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

         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培训主要包括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朋辈心理辅导主要技术的培训。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培训方式。心理学基本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业教师授课,在专业心理老师指导下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培训可以采用集体观看视频、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使朋辈辅导员真正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技术技巧的培训很重要,可以在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观摩心理老师的咨询过程、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做心理老师的助手、在心理老师指导下做模拟咨询等来进行,使朋辈辅导员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第三,建立朋辈辅导员评估机制。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评估与奖励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不断规范他们的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朋辈心理辅导的义务性,决定了更应该重视建立科学的朋辈辅导评估奖励机制。可以通过制定考评细则,评选先进个人,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提高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肯定,更好地开展高校朋辈辅导工作,提高朋辈辅导的实效性。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机构所能完成的。高校必须从制度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广覆盖面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第一级即学校一级,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由班主任(辅导员)和院(系)团委组成的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第三级,由朋辈心理咨询员组成的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统。第三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要根据上两级的领导和支持,并在其督导和评估下开展工作。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应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督查,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工作交流座谈会是朋辈辅导员之间相互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性。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两级的指导下建立分层心理互助模式。

         3.开拓朋辈辅导的新载体

         社团组织是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这些社团组织在学生中很受关注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社团中聚集着一些思维活跃,善于交往并且具有奉献精神和组织才能的优秀学生,是朋辈辅导的重要载体。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要积极与校园社团相联合,以社团为载体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了解并参与到朋辈辅导群体中,通过社团优化朋辈心理辅导员来源。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正确地面对心理问题。通过社团这个载体,扩大朋辈心理辅导的影响,更好的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

         不断加强朋辈辅导的网络载体建设,通过网络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开通高校朋辈辅导员博客、论坛,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其中,通过撰写心得、工作日志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在与受助者进行交流时,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及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流,使交谈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还可以实现跨校区辅导工作,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4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涵义

朋辈辅导的本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朋辈心理辅导指同辈朋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内容主要以促进同学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为工作重心,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传递与辅导作为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认同采纳此观点。

本文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可理解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招募、选拔和培训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实践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互助等工作,例如积极关注反映同学的心理健康动态、帮助同学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就业中的心理困惑等。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手,主要包括各班级心理委员、校系各级心理部学生干部以及学校心理类社团成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存在两极分化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差异大,有些是高考失利的优等生,有些是中职学生春季招考生,有些是拥有地利的高中后进生,极个别又是文、体、艺特长生,中学阶段教育背景的差异致使学生在心理成熟水平、学习心理上都出现两极分化,好的同学学习积极、成绩优良、目标明确、全面发展,心智成熟、独立,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部分同学学习懈怠、成绩不良、浑浑噩噩、业余时间都用于游戏、睡觉等无意义的事情,没有人生规划,心智不够成熟,遇到问题多采取逃避态度,怨天尤人,毫无责任感。

2.团体差异显著

有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以下特点:

性别差异:高职院校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女生,男生在人际关系、个性素质等方面强于女生。

生源地差异:高职院校中农村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学生得分,表明农村生源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表现出更多自卑感,更易心神不安。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高职院校非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调查因子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自卑和心神不安,体验到更多苦闷、焦虑的情感与心境,对事物存在较多的害怕与恐惧感。

3.常见问题集中

有调查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心理问题集中在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三个方面。

三、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现状

1.朋辈心理辅导员知识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心理委员、心理协会成员等,他们与本科院校同类人员相比,知识结构多偏重理工科、技能的学习和操作,人文及社会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即使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浓厚兴趣,经过专业老师的培训,也很难达到综合类本科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更不能与心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技能相比,因此给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带来客观困难。

2.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培训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专业师资力量、编制的有限,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也需要一个申报、论证、审批的过程,最终导致朋辈心理辅导员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业学习、实习实训,零碎的业余时间培训和薄弱的知识基础也为系统、专业的培训目标带来现实困难。

3.朋辈心理辅导对象心理特点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极分化、团体差异、常见心理问题集中三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应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考虑适合高职院校现实特点的辅导方式和活动。

四、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建议

1.合理定位角色,明确工作重心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来自各班级,分别住在不同宿舍楼,因此应实现及时反映班级或身边同学的心理动态的功能,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开展咨询、辅导工作。另外,可以积极发挥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强等优势,在心理专业老师指导下针对性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创新团体训练活动形式、开展趣味交流互动活动,吸引同学关注和积极参与,使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2.创新宣传形式,巧妙编排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以理工科内容和实践技能为主,需要加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同学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同学树立自信,了解适应新环境技巧、懂得人际交往艺术、养成健康的休闲习惯等,将宣传内容巧妙编排,例如用幽默漫画、短篇故事、名人轶事、问卷互动、典型案例、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展播等形式,通过校园宣传栏、网上心灵社区、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吸引同学们关注、学习、理解、领会、运用,潜移默化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和技能,有效实现朋辈心理辅导。

3.加强纵向指导,以经验助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与其他同学身份地位相同、情感体验相同,遭遇环境适应、学业困惑、情感受挫、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敏感等大学生普遍心理困惑具有普遍性。高职院校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纵向交流活动,由高年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向低年级同学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分享交流亲身体会、成功经验或是失败教训,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是重要启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及学习环境,与同学愉快相处,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立就业目标并积极准备,掌握成功经验及方法,吸取失败教训,避免走弯路,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4.加深横向交流,以互助促自助

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与同年级学生学习内容相同、年龄相当,具有阶段性相同经历,从而会产生相同的心理困惑,朋辈心理辅导员可根据自身情感、心理体验预估同学可能会有什么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导向组织开展同年级同类心理困惑同学线上(心理论坛、QQ群)或线下交流会,加深横向交流,方便有相同心理困惑的同学相互倾诉、相互安慰、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减轻焦虑情绪;交流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提供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支持,激发同学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自身问题,帮助同学们实现互助、自助,达到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实施。

5.双线并进,团体训练显实效

团体训练是朋辈心理辅导常用方式之一,根据功能有完善型(提升团体领导能力等)、发展型(培养团体心理调适能力)和矫正型(解决团体轻微心理问题)三种,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适合采用完善型、发展型两类训练双线并进的形式,促进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实施。

完善型的团体训练适用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对自身团队或其他学生干部团队开展,设计系列训练课程,包含不同主题的若干单元,不同单元在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体现循序渐性。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主动参与训练,学会表达自己、与成员交流、体验和反思,提升组织协调力、创意策划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实现自我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朋辈辅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76-02

基于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需要培养一批心理辅导员,尤其是发展朋辈辅导员。朋辈辅导员需要具有以下的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高;热心助人,乐观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沟通,拥有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恰当的行为;懂得换位思考,能包容别人;坚持保密原则。通过收集各院系学生资料及在宿舍走访调查,把朋辈辅导员的范围定位在学生干部、学习标兵、优秀宿舍长、人际关系较好的普通同学。同时结合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我们从中筛选出25名同学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由各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专业心理老师指导。

一 对培训人员的分类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样性和特殊性的情况,我们将这25名同学进行了分类培训。一是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由于女生相较男生来讲,更具亲和力。我们选取五名情感丰富、细腻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女生接受专项培训。旨在处理恋爱中出现的感情摩擦、失恋等问题。二是在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选取五名优秀宿舍长代表(男女不限,最好男女都有),要求这五名同学的交际能力强,他们主要负责处理在宿舍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三是在学习问题方面,将性格开朗、学习成绩良好的五名同学(学习标兵)划分到这一组中去,着重使同学获得学习方法,缓解学习压力。四是在求职与就业方面,我们准备选取五名优秀学生干部,他们大多是院、系学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学生面试、组织管理工作方面很有经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熟悉面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五是针对自卑、敏感等性格问题,选取自信心强、积极乐观的五名同学进行培训,他们主要在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塑造良好性格方面发挥作用。

二 分类培训,专项训练

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采用“培训者和受训者的互助式训练”模式,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进行:

(一)互助式心理训练

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群体式的心理互助活动。学生既是被训练者,同时又是最好的训练者。他们会在接受别人训练时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其他同学;在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同时,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互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角色扮演。

(二)互助式心理激励

互助式心理激励是指给予同学们积极的刺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与工作。学生都有认识自己的愿望,也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思考、自我选择、扬长补短的能力。但“知人易,知己难”是常见的事实,学生需要别人帮助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仅需要别人关注,而且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遇到挫折时都有寻求帮助的愿望。开展互助式心理激励就是要让学生彼此给予积极的刺激。例如,每年新生入学之后, 容易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对此, 朋辈心理咨询员主动接触该类同学, 开展谈心活动, 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其积极进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新生的心理问题。

(三)互助式心理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主要指受过心理学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了解自己,愉快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职业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和适应,逐步达到自我完善。互助式心理辅导则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都充当辅导者。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自己希望得到辅导的心理烦恼或心理困惑。不署名,用代号或绰号。写好以后全部交上来;第二步,交错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写好以后全部收齐;第三步,发回原来的学生,让其对“辅导者”的辅导予以评价、打分,写好以后全部收齐,教师对“辅导者”的辅导给予鼓励性评价;第四步,发还给“辅导者”,让其了解自己的辅导水平;第五步,全部收回归档,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和高质量的辅导在全班表扬,并请学生发表补充辅导意见。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是以充分相信学生为前提的,学生虽然不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和水平,但他们却具有真诚、友爱、热情等品质,加之同龄人之间心理上的相通、相容,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所以互助式心理辅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时,应当注意保密,尊重学生的人格。

(四)互助式心理暗示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反映出相的心理现象。互助式心理暗示是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与被暗示者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式心理暗示之所以效果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共同点多,影响力大。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尊心,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和控制,所以,从效果看,含蓄的暗示要优于命令式的要求。同学之间往往命令少、要求少、强迫少,从众多、模仿多、默契多,所以同学之间开展互助式心理暗示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当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也能自觉地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影响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 朋辈辅导的利与弊

(一)朋辈辅导的好处

1 朋辈心理辅导符合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要

朋辈心理辅导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的,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一方面,大学生本身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一个最富特色、最具矛盾性、充满了心理好奇与渴望独立的心理转折期,他们往往排斥权威,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相近的价值观、相似的经验和生活方式,使得朋辈辅导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心理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他们很重视与倾诉对象交流时的气氛,因为遇到心理困扰会比较敏感和紧张,所以他们希望能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探讨自己的问题,而朋辈心理辅导在这一点上也比较容易实现。

2 弥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力量的不足

虽然很多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类机构,但实际上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却很少,甚至只有几个人,而他们却要负责几万名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这工作量显然太大且难以做到保质保量和面面俱到。而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复杂,由此专业咨询的供求矛盾就日益显现。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更多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来,就能较大程度地缓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心理老师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从宏观角度指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朋辈辅导员数量多,可以深入到班级,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上报,有助于形成全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3 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协作精神提升

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以往大学生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朋辈辅导员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舒缓了心理压力,解除了心理困扰,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认识他人、自我领悟、自我成长的机会,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同时还有助于良好人际环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

4 朋辈心理辅导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能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往往不是一两天就形成并突然表现出来的,它有一个郁积的过程。每一个将要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异常表现。朋心理辅导员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向教师求助。因此,朋辈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这样能真正起到监督防范作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当前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 政策得不到切实执行

整个体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个领导体系缺乏专业背景,专业的心理咨询认同度尚有所保留,很多学校的心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上,活动不讲实际功效,只求最终总结报告。这种情况对朋辈辅导来说是致命的。

2 师资力量不够

各校心理老师总数和在校学生数之间的比例悬殊,目前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大都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因此,朋辈辅导没有在学校获得很大程度的开展,很多学生包括参与各个学校心协工作的学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朋辈辅导,有人把它等同于朋友聊天,甚至有人一听到这个,就认为这是心理咨询者的工作。

3 宣传力度不大

各大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对心理工作不够重视,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大大降低。朋辈辅导更是知之甚少,从而使得原本属于有朋辈咨询和辅导需求群体的学生对它充满了戒心和隔阂。

4 朋辈辅导员的专业需求不能满足

首先朋辈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对于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统一权威的管理机构或体系存在,培训者不能满足受训者的需求,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实践训练的缺乏,这大大的限制了朋辈辅导的功效。其次是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对朋辈辅导员的督导几乎为零。再次是评价体系的缺乏,朋辈辅导员对资格鉴定和有效反馈的需求不能满足。这对于即将面临真实案例的刚刚接受培训的辅导员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文献

朋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健康

随着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结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模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只有专业心理老师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只是心理咨询对象的状况。在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培训一些有助人意愿、助人潜力的学生成为朋辈辅导员,利用朋辈心理咨询解决高职大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应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朋辈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因为朋辈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所以朋辈心理咨询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学生掌握自助和互助技术。此外开展朋辈心理咨询能弥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不足,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朋辈心理咨询有助于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通过心理训练,培养更多合格的朋辈辅导员,对提高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校园里自助助人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团体心理培训,培训作为朋辈辅导员的大学生,并进行培训前后的对比研究,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实验依据和可操作性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通过校园网信息和海报招募朋辈辅导员的方式,经过面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中筛选出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的80名大学生参加朋辈辅导员培训,其中女生36名,男生44名,成员年龄19~22岁,平均20.5岁;文科学生46名,理科学生34名。

1.2 研究工具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和一个根据利克特量表法自行设计的利克特(Likert)5点自我变化评估表。在培训前后采用这些量表对训练的学生进行前后测(2次测试时间间隔4.5个月),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研究过程朋辈辅导员培训主要遵循团体小组培训的技术和原理,每周培训1次,每次2小时,共18周,36学时。培训内容具体包括:①朋辈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及理念培训:包括自我意识、朋辈辅导员必备的信念与人格特质、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等。②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培训:包括心理咨询的理念、原则和基本方法,如: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咨询理论。③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包括面谈技术、聆听技术、非言语行为的掌握以及心理咨询的过程及技法的训练、心理个案的记录与转介等。④心理咨询实务操作培训:通过角色扮演、个案模拟咨询、网上咨询、心理剧等多种形式进行如人际关系与沟通专题、学习专题、压力应对专题、恋爱心理专题、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专题等具体心理咨询实践操作。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朋辈辅导员、SCL-90测试结果比较SCL-90用于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培训前后SCL-90各因子均值变化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3 讨论

3.1 SCL-90、EPQ及自我变化评估表前后测量比较分析从表1中可看出,后测SCL-90各因子分除“其它”因子(睡眠和饮食)外均低于前测各因子分,表明受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全面的改善,其中躯体化、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这些因子差异显著,说明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培训后,学生的这些症状得到减轻。心理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训练前后学生在N向量均值前后差异显著,内外向E分值前后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经过培训后,学生的性格相比之前变得更为开朗外向,情绪趋稳定,这与SCL-90中相关的强迫、焦虑、人际敏感因子的改善变化是一致的。采用自我变化评估量表来评估学生培训前后在自我意识、情绪控制、关心他人等方面的变化。自我变化评估表采用利克特5点计量,假设学生的心理初始状态为0分,要求所有培训学生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对自己作一个评估,数值为变化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在某项上的变化程度大(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0分)。表3数据表明,受训的朋辈辅导员在总体上对自己的变化持肯定态度,后测的总均分都高于2.5分,经过均值差异性显著t检验发现,除了与人沟通这一项接近显著水平,其它各项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学生总体上打破性格中的自我中心,开始理解和关心他人,与人交往,培训的学生更具有乐群性。朋辈辅导员培训有助于改善学生自我认知、情绪调控能力,学生能逐渐中肯的评价自己,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