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策略推进设备管理一体化

五项策略推进设备管理一体化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南中烟)下属的7个生产基地原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卷烟厂),整合重组后,存在设备管理模式差异大、职能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规范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信息化和精益管理融合、推动管理和技术创新、建设高素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2014年以来,河南中烟通过实施制度、目标、数据、创新和人才五项驱动策略,推进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有力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9.89亿元,同比增长24.03%;实现销售收入278.98亿元,同比增长9.63%;实现税利221.05亿元,同比增长17.92%。

一、制度驱动

河南中烟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的首要工作,从系统设计、机制建设和落实执行等方面着手,构建规范、高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1.系统设计。按照“注重基础、注重长远、注重创新”的原则,河南中烟将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关口前移,突出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制度框架、职责边界、考核标准等进行系统设计、分级授权;在制度的系统设计中,运用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使得制度体系及各个环节符合精益化管理要求。目前,河南中烟已形成了一套“集中管控、合理授权、分级负责”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在公司生产制造层面建立了13项管理标准,覆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期管理、运维管理和更新处置管理三个阶段;63项技术标准涵盖关键主力机型的操作、保养、点检等基础管理领域。各生产基地依据自身设备状况和具体管理需求,对公司的制度标准进行识别和细化,形成生产基地层级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2.机制建设。坚持先进性、可行性、规范性、有效性的原则,按照“定标准、建模式、成体系”的要求,河南中烟围绕设备管理一体化目标,建立健全有利于制度落实和改进的长效机制。如通过建立生产基地之间设备管理制度互检互学机制,既可查找出对方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学到了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司通过开展生产基地互检互学,共总结出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及做法71项,发现问题77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善或复制推广到位。

3.落实执行。落地见效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公司制定了“金叶制造”绩效考评方案及考评细则,强化考核导向,逐步加大制度执行的考核权重;通过专项检查、互检,查找问题、检验制度执行情况,并及时考核兑现,奖优罚劣;针对有的生产基地设备管理制度不尽合理、接口不够平滑等问题,组织开展“制度诊断基层行”活动,分专业组建诊断小组,对主要制度进行会诊把脉和优化提升,仅2019年就提炼形成了9项设备管理关键制度转换参考模板,有效支撑了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目标驱动

烟草行业设备精益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三个可控”,即设备状态可控、管理过程可控、经济成本可控;目标是“四个零”,即“设备运行零故障、设备诊断零失误、备件管理零冗余、设备零安全事故”。河南中烟通过建立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金叶制造”绩效考评,向设备管理精益化目标逐步靠拢,以实现设备综合效能最大化。2019年,公司所属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C类卷接设备运行效率达99.69%,A类包装设备运行效率达94.03%,均位列全行业分类对标第五名;A类单箱卷烟综合能耗为11.95公斤标准煤,位列全行业分类对标第七名。

1.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制定的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河南中烟按照“先进性、可获取、可比较、可测量”的原则,建立了由4项KPI(关键绩效指标)、28项API(分析指标)、15项OPI(观察指标)组成的企业设备管理指标库,并经过管理颗粒度细化、按机型进行分解后,形成“可衡量、建模式、成体系”的113项“金叶制造”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开展“金叶制造”绩效考评。“金叶制造”绩效考核是河南中烟业务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按照KPI、API、OPI分类,突出设备管理重点、合理设定指标值,建立年度生产制造指标体系和考评细则。年度“金叶制造”绩效考评细则包括指标类、基础类、提升类、创新类及临时性重点工作等内容,对KPI进行逐月分解落实、季度考评通报;将API作为诊断分析工具,定期对KPI指标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密切关注OPI的波动情况,作为KPI考评的参考。

三、数据驱动

按照“系统整合、平台先行、应用主导、迭代升级、智能管控”的实施路径,河南中烟构建了智能化设备管理平台,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推动设备精益管理升级。

1.建立智能化设备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建设,河南中烟建立了贯穿公司和生产基地两级的设备资产管理、设备标准执行、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知识资源分享、备件综合管理和设备绩效综合分析决策6大平台,并与各生产基地数采、MES系统对接,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设备管理数据信息互通。同时,大力推动信息化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实现设备管理关键环节“可视”、过程“可控”和绩效“可考”,推动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落地。

2.数据赋能,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近年来,河南中烟持续推进设备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生产基地级以MES、数采系统建设为主体,公司级以EAM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体,并配套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决策分析系统、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等,实现设备相关大数据在公司投资管理、运维管理、费用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和应用;按照“建好、管好、用好”的要求,开展EAM系统三期建设,进一步做实底层基础数据,优化数据生态链,拓展数据应用范围和深度,充分发挥数据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

四、创新驱动

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头。河南中烟紧盯国内外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和应用技术,通过持续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和探索设备状态监控技术,不断提升设备精益管理水平。

1.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河南中烟聚焦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包括设备相关基础信息完善、主要机型保养标准建设、备件精益管理模式构建等一批实践性研究课题,并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关键环节,加强过程督导。课题由生产基地自主申报、公司评审,课题成果的关键指标和重要参数实行跨基地验证,严把研究成果质量关,为复制推广打好基础;课题研究纳入“金叶制造”绩效考评,对成果输出和输入单位均予以激励,激发了生产基地及广大员工参与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的积极性。2015—2017年,公司共有7项重大实践性课题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并陆续进行了复制推广,形成了一批科学、规范、实用的重点机型设备操作、保养、点检等公司级技术标准,其中《卷包快速换牌模式研究》被评为行业“精益十佳”课题。

2.探索设备状态监控技术。设备状态监控技术创新是河南中烟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的亮点之一。2010年,河南中烟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系统和精密点检应用的设备三级点检模式,在公司各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应用;2012年,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组织、河南中烟牵头编写的《卷烟工厂设备状态监控指导意见》及15种典型机型设备状态监控技术标准在全行业推广应用;2017年,河南中烟创建的“1324”设备状态监控管理体系,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肯定,标志着河南中烟设备状态监控管理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

五、人才驱动

河南中烟通过构建培训、鉴定、聘任、考核全流程的员工能力提升管理体系,拓展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打造高素质、复合型设备管理人才队伍。

1.完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河南中烟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规定》和《专业技能岗位职级评聘管理规定》,拓展了技术干部和技能型员工的成长通道,改变过去员工单纯依赖管理类职务晋升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规定》,技术干部的“四会”(会干、会想、会写、会讲)积分只要达到规定分值和排名,就可以依次被聘任为首席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按照《专业技能岗位职级评聘管理规定》,技能型员工的“四会一评”(会干、会想、会写、会讲、综合评判)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和排名,就可以依次被聘任为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技师、助理技师。获聘员工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其中获聘特级技师的员工(公司现有5人)相当于生产基地副总经理级薪资待遇。2019年,公司有两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名单、一人被评定为行业“卷烟产品开发学科带头人”、两人入选行业“学科带头人评委专家库”,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进入行业第一方阵。

2.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河南中烟通过搭建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实行开放式课题攻关,解决各生产基地之间技术力量不均衡等问题,破除制约设备一体化精益管理模式运行的瓶颈。公司制定了《生产制造人才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整合生产制造管理和技术资源,组建公司级专家库,建立公司与生产基地互动、专家团队与项目实施团队协同联动的“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各生产基地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难题;课题立项评审坚持“周期短、效益可衡量、投资少、解决问题”的原则,课题实施由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基地具体实施、专家诊断咨询,课题验收标准侧重降本增效、可复制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项。

参考文献

[1]朱子玉,李明伟,董影影.设备健康管理[J].企业管理,2014(1):52-53.

[2]张振华.以“六化”转型推进设备管理精益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1):10.

作者:李明伟 张培华 许佩 单位: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