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思想社会管理论文

邓小平思想社会管理论文

1邓小平社会管理思想的思想来源

1.1传统文化管理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官方文化。在儒家文化中十分强调两个字“和”、“仁”。所谓“和”指的是在社会管理中,我们每个人都特殊性,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也即“和而不同”。中国儒家历来强调,在社会管理中,要形成和睦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合作。例如,亚圣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所强调的在社会发展诸要素之中,任何居于最重的地位。所谓,“仁”字指的是,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如何才能达到效果,从何出发?孔子指出“仁者爱人”。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把目光对准人,满足人的需要。我国法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讲求法治的流派。法家认为,要想管理好社会必须把法、术、势三者完美融合起来。首先,管理好社会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法度,“法”是治理国家,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做任何事都要有法可依。其次,“术”是国家统治者管理社会的手段。臣子和平民要严格遵照法制的要求,帝王通过驭人之术对国家进行管理。最后,所谓“势”指的是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权威,对于管理者,尤其是帝王要心存敬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国家管理的影响深远。在管理中,要遵循自然天道,遵循人的本性,在管理中追求的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所谓不为,并不是指的不作为,而是不以人力强制,不违反人的本性。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对邓小平同志的管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1.2西方管理观念的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法留学期间,深受西方管理理念的影响,虽邓小平管理理论形成影响较大的西方社会管理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管理思想。首先,邓小平深受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影响。孔德认为社会管理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他认为社会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管理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均衡和谐的社会。其次,国家福利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经济的复苏,在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福利,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主要理论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福利国家指的是在国家的社会管理过程中,以实现建设福利国家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其次,政府财政福利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最后,广大公民是福利国家的主要受益者。福利国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推动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管理道路。第三种道路追求的是价值平等等观念、强调对主体自主自由的发挥、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等等。其实这些思想都是在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等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1.3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很大影响。首先,社会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马克思指出,国家是私有制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虽有的国家都具有管理的职能,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明确指出,“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所有的阶级社会中,国家社会管理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其次,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社会管理工作,以协调社会管理。最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管理的是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压制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个人能力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是进行国家管理的主体,这也就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邓小平社会管理理论形成的过程

小平同志的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管理思想。从总体上看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从萌芽到最终形成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2.1萌芽阶段

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与其工作分不开的,在1938年至1949的革命战争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最初时期。在战争时期管理工作是围绕着武装斗争展开的。这个时期管理的特点:首先,把军事工作作为一切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要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生产是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教育则为战争、生产而服务,把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其次,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党政分开,严禁党对政府的领导,反对“以党治国”的思想。最后,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依法管理,加强管理的民主。在管理的实践中,要坚持集思广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2.2初步形成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与我国的建设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首先,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则。我国革命时期,采用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策略。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新特点,邓小平认为,我国管理工作应该首先从城市开始。其次,管理工作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邓小平认为,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党的工作,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在管理德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党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挥党外人士,各阶层、各行各业人民的力量。最后,要强化我国财政工作。为了促进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经济建设的预期目标,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邓小平认为要充分政府财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管理思想进一步形成时期

1956年到1978年二十年间,我国在错误的指导思想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过了很多弯路,这些经验教训对邓小平管理理论的成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引导下,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才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这一时期邓小平管理论的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管理工作要从实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出现的“左”的思潮,化运动以及运动,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其次,要转变工农业管理体制。邓小平指出,工业和农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在管理体制上,要针对工业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管理体制,不能一概而论。最后,邓小平强调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做好经常性的工作管理。

2.4管理思想成熟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针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邓小平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管理思想体系。1978年到1992是邓小平管理理论的成熟时期。“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这一时期邓小平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表现在:首先,针对我国过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革,消除影响,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比如对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决策问题、社会动乱的控制问题等进行了纠正。其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管理要实现的目标。随着我国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经济建设的管理,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为我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最后,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管理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3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对我国管理体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充分吸收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中的精华,结合时展的特点,创新管理体制,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李晓菁 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