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情绪对专科学校幼师生的作用

元情绪对专科学校幼师生的作用

摘要: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和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因此,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需要为幼儿园输送健全、合格的人才。元情绪对幼师生的自我情绪觉察、评价和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师生的特点,提出适合幼师生元情绪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元情绪;幼师生;作用;培养

1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讯手段的更新换代,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曝光于世人面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职业倦怠、道德品质、性格缺陷、待遇不公、压力过大等俨然成为研究者们竞相追逐的原因和真相。尽管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但是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公、私立幼儿园频频向幼师学校反馈幼师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对待事情没有恒心,不懂得交流沟通,不善于人际交往,不能够情绪调整,致使专科学校幼师生的素质和能力受到质疑。笔者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在市场急需幼儿园教师的形势下,培养专科学校幼师生的元情绪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2元情绪的源起

人们对“情绪智力”的认识和了解,始于Salovey和Mayer两位学者,但是对于这一词的流传和推广,却源于1995年戈尔曼论著的《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情绪智力的提出和发展,使得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由人的智商转移到了人的情商。经过多年的追踪、调查、分析发现: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功于智商,另外80%则受情商因素的影响。因此,情商的培养就突显出它的重要性。1988年,Mayer和Salovey在研究情绪和情绪调节的过程中提出了元心境体验的概念。[1]元心境体验是指在情绪体验中,个体持续不断地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监控、评价和调节的反思过程。Mayer等人将元心境体验区分为两种:状态性心境和特质性心境。状态性元心境强调正在进行中的情绪反思的变化性,分为可控性、清晰度、典型性、可变性和可接受性5个维度。特质性元心境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一种持续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元心境方式。[2]它识别出高情绪智力的个体,是高情绪智力个体的一种核心个体差异。1997年,Gottman,Katz和Hooven等人创造了“元情绪”这一术语用以描述父母对他们孩子情绪的情绪反应[3]。这里的元情绪,类似于元认知(关于认知的认知),指的是关于情绪的情绪。例如,母亲对自己向孩子发怒的情绪感到内疚。2001年,我国著名教授许远理率先对元情绪进行了界定和分析,认为元情绪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觉知、评价、描述与监察的能力,以及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反刍分析和调控的能力。[4]国内的众多学者在许远理教授之后,开始对元情绪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普遍将元情绪视为一种能力,相信能够通过训练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人的情绪情感状态。

3元情绪对幼师生的重要作用

3.1感知和体验能力对幼师生的作用

感知与体验是元情绪能力的基础和源头[5],只有个体能够觉察和感受到自己的某种心情,那么,他才有可能去进行合理的表达和评价、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情绪和心情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又怎么能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发展,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一个人身心失衡。幼师生是即将进入幼儿园,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教师,他们对自身情绪的感知和体验就显得异常重要。辨识情绪的产生、感受情绪的发展,预测情绪的后果,是幼师生必须练就和培养的能力。在幼儿园当中,面对压力、嘈杂、琐碎的氛围,如果幼师不能清晰察觉自己早已身处烦躁、愤怒、焦虑的情绪中,并因为繁忙、奔波、劳作而将这些情绪压抑到潜意识当中,那么当自己无法承载这些负荷时,爆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2评价和表达能力对幼师生的作用

评价和表达是元情绪从最低水平的感知情绪到最高水平的调控情绪的必经之路[4],它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对自我情感的评价就是权衡某种情绪或情感对主体的利与弊,是对正在体验着的某种情绪的更进一步的认知,为维持、调节或控制某种情绪提供决策的根据。[4]对幼师生来说,要学会根据情景和需要评价自己的情绪,这对于他们将来进入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情绪不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评价,那么,表达和描述情绪将会进入误区。对自我情绪的描述和表达可使没有达到意识层面的模糊情绪清晰化,将感知和体验到的情绪信息转化为表情和语言认知信息。[4]例如,幼师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十分生气,那么,这时教师对这种情绪的存在评价为是自然的、合理的,而不刻意去压抑和掩藏,同时,将这种情绪表达和描述给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情绪变化。这样,教师的情绪得到合理疏导,幼儿又懂得根据不同场景来识别情绪,学会了察言观色。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能够将自我情绪进行描述和表达,而不是机械宣泄和爆发时,其实当下的情绪已经能够得适当的舒缓和减弱。幼儿园的幼儿正是发育身体和情绪分化的关键时期,教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合理、正确地表达,使得表情、言语、行为一致,对儿童识别情绪情感、体验情绪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3.3调节与控制能力对幼师生的作用

元情绪的调控作用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调”是指个体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调整到符合自己需要状态的过程;而“控”指个体把感知和体验到的自我情绪经评价保持在某一状态。幼儿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某些教师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评价自己的情绪,但是很难做到调控自己的情绪。这就说明调控情绪并非易事,尤其是当我们处在情绪的中心或高潮时。幼师生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调控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进入幼儿园后,才能避免因情绪而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元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合理的调节与适当的控制,使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幼师生掌控自己的情绪,成为健全的教师有重要的意义。

4幼师生元情绪的培养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的重担和责任,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孕育幼儿教师的摇篮。要想培养拥有高情绪智力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从情绪智力的核心成分元情绪的培养入手。

4.1根据幼师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培养

专科学校的幼师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历练的关键期,是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自觉与放纵相互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6],是情绪控制、管理、培养异常艰难的时期。幼师专科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情绪管理讲座[6]、情绪知识普及和团体素质拓展,让学生们在实践和活动中培养感知和体验情绪的能力,学会表达和评价情绪的方法,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技巧。

4.2根据幼师生的能力特点进行培养

选择就读幼师专科学校的学生们,一部分是高考失利调剂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不满当前的专业和学校,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精神无所寄托;另一部分是初中毕业无学可上进入职业幼师,他们厌学心理严重,自律性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7]目的只是为混个毕业证。研究表明,这样的学生可能能够感知和体验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但是很少能够做到合理的评价和正确的表达,更谈不上有效的调控。这就需要幼师专科学校通过专业的元情绪问卷对学生进行普查,建立幼师生情绪档案,对存在情绪缺陷和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矫正,这样才能为幼儿园输送健全、合格、优质的幼儿教师。

4.3根据幼师生的教育特点进行培养

专科幼师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更重视对学生技艺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更多偏重于诸如声乐、钢琴、舞蹈、绘画等的训练,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学生没有空间和闲暇去感知和体验自己当下的情绪,评价和表达自己伴随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自己不适的情绪。幼师学校应该加大专业理论、文化素养、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学生们重技能轻理论的不良现象。“情绪反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教师示范来进行,才能使学生的元情绪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远理.元情绪理论的建构及其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67-71.

[2]张晓冰,王丽霞.元情绪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黑河学刊,2013(8):129-130.

[3]周莉.重视幼师生情绪智力的培养[J].教育杂谈,2006.

[4]苏一波.当代幼师学生情商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06.

作者:李慧 郝红艳 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