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形式

探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形式

一、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1.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我国现有关于旅游实践教学的概念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是指旅游行业的运营现状,即行业实践。第二,是指旅游活动的体悟实践。第三,是指对旅游现象进行高度思辨的思维创造。以上是行业、人文和学科三种不同主体预设的理解模式。原因在于旅游学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对策性研究,强调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但未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旅游教育的学科特殊性导致其与旅游经济发展尤其是当地旅游发展密切相关。

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范围以及专业深度方面,我国无法相较于国外。国外旅游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各学校均有600~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中国大部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安排实习过程中由于企业不配合、学校不重视,并没有完全达到实习目的——学生或是在实习单位充当劳动力而无法进行管理实习或换岗实习,或是利用此机会寻找工作导致实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高职院校(三年制)多为前一年在校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校外实习。但学生普遍认为在企业实习未能受到重视,学到的仅是单一重复的基层工作内容。而很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未建立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学生难以胜任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今后加大对此人力、资金、技术的投入以及制度保障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2.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各阶层实践教学模式雷同。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包括4个层级:大专、高职层次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60%的份额,本科层次约占35%,硕士生约占4%,博士生约占1%。不同教育层级培养目标不同,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忽略各阶层的特点以及院校自身的区域环境、生源状况、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笼统地进行实践安排不仅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打击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2)缺乏实践教学的专业人员和配套设施。我国高等旅游教师队伍缺乏本行业的实践技能与经验,经营管理理念及有关实践教学的专业知识存在严重不足。且高校晋升机制以科研为主要标准,导致教师缺乏投入实践教育的积极性。硬件方面,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都不够完善,缺乏校内实验室和实训设施或设施设备条件简陋,难以开展仿真式的体验性实践教学。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在实践教学上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

(3)程序制度建设欠规范。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对于实践教学的模式还仍在不断摸索之中。院校实习保障机制欠完善,管理监督失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等,导致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状况百出、管理难度大;实习成绩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不健全,后期实习成绩考核难度大成为了影响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此外,约束机制对实习单位缺乏有效约束力,导致实习单位在具体实施环节上不配合,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1.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校方可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通过聘请或邀请旅游企业中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讲授地方旅游业真实的发展态势、所遇问题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指导范围还可扩大为定期或不定期的课堂讲授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就业咨询等内容。“走出去”是指针对现有教师进行操作实践的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等。其次,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课堂讲授方面,增加真实案例的探讨和讲解,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方面,利用多媒体创造仿真情景帮助学生获得旅游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真实体验,加强角色认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养成能够迅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该方式具有情景仿真、交互性强、感官体验深刻等传统授课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三,旅游教学与产业结合的一个重要代表是学校自办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宾馆等。依托学校自办的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将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此模式有助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较好协调教学、科研与产业间的关系。资金投入方面,除学校支持外,可尝试旅游企业入股等方式;在企业运营方面,可考虑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或提供指导、培训。

2.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1)专业见习。首先,可以统一安排学生到旅游景点进行参观学习。由院校或专业制定有代表性的路线,选派有实践经验、责任感强并有领导力的老师带队。游览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了解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探讨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导游讲解以及景区经营管理的各项内容。此外,按照学校自身情况安排学生到当地较为知名的旅游企业进行见习实践,包括旅行社、酒店、度假区、航空公司等。邀请企业负责人或代表引领学生参观各个工作场所,介绍企业内部主要部门职能以及工作人员职责等。参观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问,由负责人解答。专业见习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和阅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同时建立对未来职业的初步认识。

(2)企业实习。“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已成为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美国旅游院校普遍建立了院校、企业、科研单位三方合作的教学体系。结合形式不能拘泥于企业参观和企业家座谈会,要巩固校外实习基地,力争建立一批水准较高、合作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践基地真正实施与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及业态发展的认知,重视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市场竞争、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与方法等意识。对高职院校的学制安排实施“1+1.5+0.5”模式——前一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中间一年半进行校外实习,最后半年回校继续学习并撰写毕业论文。对本科院校实施“2+1+1”模式——前两年时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五、六学期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双向选择安排学生为期一年的实习,最后两学期回校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完成毕业论文,若条件允许可根据自愿原则鼓励学生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在当地自己找旅游企业兼职。实践教学制度管理是保证实践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校方制定规范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以对实践活动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与企业签订合约,要结合本专业的特殊要求提出加强专业性强的实习项目,如在实习过程中努力争取轮岗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各岗位职责有整体的了解。

总之,我国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在继续。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臻于完善的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轮廓会逐渐清晰起来。

作者:崔哲浩 孙美玉 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