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应用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应用

摘要: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在国家建设中也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空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相对于其它的电器,空调的耗电量较大,如何使空调在保证有较好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又能够省电是目前空调系统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希望对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1减少新风负荷,降低新风能耗

根据以往多项建筑工程案例,可以明显发现,针对暖通空调系统来说,在处理新风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约占总消耗的30%,对于需要频繁使用空调的楼层来说占总消耗的比例可能会更大[1]。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处理新风过程中的能耗显得尤为重要。(1)取用最小必要新风量。在一般情况下,空调所带来的污染源一方面是从人体内发出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筑材料所带来的,譬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就目前来说,主要用二氧化碳空气含量衡量室内的空气质量或者污染情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未来,针对室内空气的测量,还会出现除二氧化碳之外更多的用来测量空气质量的测量指标。(2)使用能量回放装置,回收利用空调排风中的能量。在空调的安装管道中,有一条重要管道即新风的引入管道,在安装该条管道时,也可以附带设置相应的能量回放装置,并将该装置与空调系统的排风装置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实现回收利用空调排风中的能量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节省空调系统能源消耗的重要目的。(3)提高节能管理技术。针对不同设置的空调,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注意采用不同的节能管理技术。虽然有些空调一直是在通电的状态中,但是它不是一直都在工作的,针对这样间歇性工作的空调,可以在这些空调运行的过程中采取切断新风量的重要措施来达到节省能耗的重要目的。一般来说,在夜晚或者是在季节过渡期间,空调都需要使用引入室外空气来控制室内的温度。除了有些具有较高设置的空调外,普通的空调也需要注意应用室外新风供冷的系统方式。在一些人较多的场合,如大商场、餐馆等地方,暖通空调系统进入的新风量需要根据污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如果进入的人数较多,当然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相对较多,污染就会相对较大了。当然,如果有一定的条件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测量仪器来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展开相应的测量,再结合室内实际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调节。为了保证其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重要目的,应当注意做好暖通空调系统的清洁工作,有效保证空调能够在过滤污染物的情况下运行。如果空调系统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装置,还需要定期更换这些过滤装置以确保其有较好的工作效率。

2冰蓄冷节能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保持在14~17℃之间。但是常规的空调系统与冰蓄冷空调系统也存着着不同,与常规的空调系统相比,冰蓄冷空调系统能够把其内储存的水温最低降到0℃,并且其送风温度也比常规的空调系统要低,一般保持在4~7℃之间。这也意味着两种空调系统能够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同一水平内,但是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送风空气量要比常规空调系统少得多。因此,在空调系统的节能设置方面,若能够将冰蓄与低温送风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会产生较好的节能降耗的效果。采用这种设置方式,除了具有节能降耗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节省成本以及减少空调系统内部占用体积的重要目的,最终结果都将是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目的[2]。

3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

空调系统应用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能够充分实现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化,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达到节能降耗的重要目的,特别是针对能够根据不同负荷进行变化的空调系统来说,应用这种节能技术能够起到更好的节能效果。譬如,以现代化的办公楼为例,为了实现多样的办公目的,把办公楼分成不同的办公区域是非常有必要。然而,在不同的区域内,空调的运行情况,其负荷的变化情况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东边的办公区域其空调系统负荷量最大的时候是在上午,而在西边的办公区域其空调系统负荷量最大的时候是在下午[3]。针对这类每个区域空调系统具有不同负荷量的楼栋来说,在设计空调系统的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将区域的不同考虑到空调系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的情况是设计温度高于实际温度。假设在应用空调系统的情况下,室内的温度仍然偏低,那么就说明空调系统的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如果室内的温度偏高,仍然说明空调系统的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因此,在实际设计空调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对空调系统展开相应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建筑内安装水管的过程中,不应将水管安置到楼层顶部,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水管渗漏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空调系统的设计方式,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4基于空调主机效率特性的群控技术

为了有效保证空调系统的主机有较好的负荷量,从而使空调主机能够保证较高效率的运行状态,常常需要使用的一项技术就是群控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空调主机效率特性的基础之上的。在一般情况下,空调主机的实际效率与其承担的负荷量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空调主机的实际效率往往会随着其负荷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效率高,其承担的负荷量自然就高。当空调主机的实际效率与负荷量达到较为匹配的比值时,空调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根据不同品牌的空调的实际运行状态来看,很多空调的主机效率负荷性大致是相似的。以目前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离心机为例,其主机的制冷量为每小时640Rt,当离心机负荷率越大,其耗电量比额定负荷反而要小,在负荷率为60%时,其耗电量达到最小,而在负荷率较大的情况下,耗电量反而较高。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应当注意将离心机空调的负荷率调整在60%左右最佳。不同类型的空调,空调的消耗量及其负荷量都是不同的,离心机的负荷率与其耗电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吸收式空调主机的消耗量与其负荷量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多次观察,可以发现吸收式空调主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最佳效率与额定的负荷点是不同的,并不意味着吸收式空调主机在运行过程中达到了额定的负荷点就具有最佳的运行效率。在一般情况下,当吸收式空调主机的负荷率在50%左右时,空调主机的运行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针对吸收式空调来说,应当注意将空调的负荷率调整在50%左右最佳。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将几台空调主机联合起来使用。当面临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按照空调系统负荷的实际情况和空调的实际效率特性,来选择一种最佳的主机组合,从而有效保证空调能够在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目的的同时来达到节能降耗的重要目的。

5可再生能源技术

暖通空调系统中主要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就是风能,如果在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的状况下,就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风能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重要目的。应用自然风能可以使暖通空调系统有效达到节电的重要目的,不仅降低了能耗,还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除了自然风能之外,暖通空调系统还可以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太阳能。太阳能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主动模式,另一种是被动模式。被动模式由于在实际应用中较少,文章主要分析在暖通空调系统太阳能利用中的主动模式。具体来说,主动模式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即应用太阳能进行制冷及采暖两种不同的模式[3]。就太阳冷制冷方面来说,其运行的主要方式包括太阳能吸收及压缩两种不同的方式。太阳能在吸收的模式下,主要是通过充分应用太阳能的辐射热能来达到制冷的效果;太阳能在压缩的模式下,主要是将太阳能经过高度的压缩而达到制冷效果。暖通空调系统想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则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自然中的太阳能转换为空调系统可利用的电能,再应用电能实现既定的制冷效果。应用太阳能吸附制冷的重要方式,需要用太阳能的集热器以及吸附板来代替暖通空调系统内的加热与制冷系统,在夜间的时候,还需要与室外的冷空气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太阳能的采暖功能需要配合电能才能够有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水通过太阳能进行加热后,就需要采用电能来对加热的水驱动,从而保证加热后的水能够循环流动,达到为室内供暖的重要目的。随着太阳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在集热方面的太阳能技术也日益趋向成熟,目前,应用这种太阳能集热技术已经能够达到具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性能、能够抵抗较大的压力,对于突袭的恶劣天气也能够很好的应对,正因为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这种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6结束语

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行各业重视应用节能技术。众所周知,空调的耗能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可以在空调设计或者在空调运行的过程中下功夫,将节能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及空调的运行过程中,从而有效达到节能降耗的重要目的。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减少新风负荷、降低新风能耗、冰蓄冷节能技术、多分区空调节能技术、基于空调主机效率特性的群控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等。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将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晓辉.西安盛美利亚酒店暖通空调系统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7,36(9):91-94+65.

[2]周小芳.研究暖通空调系统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19):148-149.

[3]郭健涌.暖通空调的节能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8):110+112.

[4]邱美苓.暖通空调节能减排优化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27-228.

[5]马武送.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5):171-173.

作者:刘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