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设计节能技术及措施

供配电设计节能技术及措施

摘要:科学技术在快速地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都重视的问题。电力能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电力有直接的关系。若想节约能源,使供应电力的目的得以有效实现,必须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供配电设计的节能技术和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供配电设计;节能技术;措施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针对于配电系统的运行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至关重要,必须要重视起来[1]。

1供配电线路的设计

其一,设计供配电装置的过程中,将导线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降低,电路导线的长度减少,低压配电在配电过程中节能效率有效提升就能够实现。该方法需要在连接线路中心的连接位置安置变电站,通常连接和拉伸线路,必须以直线方式进行,装置的方法是不需要回路的。其二,选用铜芯类金属装置且电阻比较低的导线,能够将电阻有效地降低,从而使节能效果有效地实现。其三,连接导线的过程中,结合电路导线横截面积,将电流负荷量的承载力有效地加强,通过延长导线来连接,将电压降的方法减少,致使电路导线横截面积有效地增加,从而使节能的效果得以有效地实现[2]。

2供配电设计的节能技术

(1)在配电的系统中,照明灯是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也是耗电量很大的。因此,设计照明灯时,必须要考虑到进行节能设计。其一,针对于配电量,设计人员既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又要总体地进行分析。对于照明灯的用电量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所以,需要根据照明灯的照度和功率,来对照明灯的系统用电量进行计算,根据其计算结果,照明灯系统用电量就会得出,再经过设计以后,节能的目标便会有效地实现。其二,选择灯具时,必须要根据照明灯节能的设计和照明需要,有的灯具虽然亮度很大,但是,耗能量太高,还有的灯具使用寿命很长,耗能量也少。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在灯具中,高压钠灯的节能效果最佳。所以,选择灯具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及其照度要求综合考虑,从而使照明灯节能的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其三,设计照明灯系统时,需要重新配置照明灯的载重,配置时注重电线损耗会导致电能传输的变数;合理地分配三相载重。(2)节能设计电气设备,在设计配电节能中非常关键,若想将电能传输的质量得以有效地保证,电气设备的选择非常关键[3]。尤其是变压器35kV和10kV的电压等级,普遍应用在配电系统和电力中,数量也非常大。变压器由于运用的时间比较长,用量也大,在使用和选择上,节能的潜力非常大。对高效节能产品进行选择,既能够将变压器运营成本很大程度地降低,又能够节约能源,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可谓是重要的途径。所以,对变压器进行选择时,应该选择节能且低损耗的变压器。节能型低损耗干式变压器无论对于地下建筑和高层建筑,还是消防和化工单位等较高要求的场所,都比较适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对于电压电网波动比较大的场所适合用,能够将电能质量有效地改善。此外,应该在运行的状态下,长时间让配电变压器进行工作,设计人员在计算负荷时,能够将负荷的各个参数准确地计算出来。从理论上讲,通常变压器经济运行的负载率为60%~70%,因此,对变压器的容量S=PJ/60%~70%进行选择的同时,负荷的发展也需要进行考虑。(3)设计配电的过程中,电路传输电能需要降低,将合适的电动机和变压器选择以后,无功功率引述也要提升,从而使设计节能的目的达到。有效运用装置无功功率补偿的增加和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的提升,来完成补偿人工无功功率。装置人工无功功率各不相同[4]。其一,运用并联电力电容设备,来有效地补偿感性电路人工无功的功率;其二,设计工业领域的配电时,需要利用低压电容器来补偿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高压电容器对高压部分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其三,针对于人工无功功率,应该结合不同电路电线的传输电能的设备条件和承载量集中、分散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偿。(4)设计配电系统总体的规划,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将设计节能的方式进行确定。通常选择供配电系统与供电电压等级匹配。设计线路总体规划时,应该坚持线路损耗降低的原则。选择导线时,不但要将合适的材料选择,还要运用公式,精确地计算,运用直线布置的方法,将使用的导线有效地减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想使配电系统经济型运行得以有效地保证,电气设计人员既要将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又要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使电力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得以推动。

参考文献

[1]周龙武.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节能措施与变配电设计节能技术[J].科技资讯,2017,15(16):27-28.

[2]杨建华.供配电系统总体规划节能措施与变配电设计节能技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6,33(11):88-90.

[3]韩贵晶.供配电设计中节能方法与技术措施的运用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5):169.

[4]盛景泉.供配电设计中的节能方法和措施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245.

作者:万传华 单位:四川科宏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