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技术论文范例

穿刺技术论文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1

1.造型

青花纹样的造型各异,我们需要基于不同的载体表现其艺术特色。由于现代陶瓷艺术载体的多样性,其装饰纹样也围绕载体的造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陶瓷作品的意蕴美,我们需要注意青花纹样的造型与装饰之间的契合。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陶瓷艺术设计中构图设计严谨统一。从青花装饰的构图设计上来看,蓝色和白色的纹样穿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整个构图协调统一;从审美角度来看,为了装饰效果的需要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青花纹样造型。为了使造型富有动态美,形象层次清晰,青花纹样在组织图案造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构图的主次、先后排列,这样才能使造型富有节奏的韵律美。

2.装饰

随着建筑陶瓷、生活陶瓷、陈设陶瓷、卫生陶瓷等多种现代陶瓷艺术注入人们的生活,青花装饰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呈现是整个设计界对青花图案的再现和文化的继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各个民族时代的物质和审美文化的标志。下面我们主要在釉色和纹样上进行分析。

(1)釉色

青花纹样的色彩很美,是一种单色彩绘,高贵中有质朴。其艺术特点和水墨画相似,在装饰时多采用青白对比的方式,特别讲究青与白的和谐关系。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领域,青花纹样以不同浓淡的色调进行装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整个图案细腻地跃然于面,并且极富层次感,呈现的效果甚至好过五彩。

(2)纹样

中国传统青花纹样种类有很多,大部分依然是线描的方式,可以分植物、动物、画配诗等纹样装饰元素。像龙、凤生动活泼的造型属于动态纹样,与其相反,植物、花草则属于静态的纹样。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青花的纹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传统的青花装饰纹样以及文化元素与现代陶瓷艺术相碰撞,产生一种时空感,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3.题材

青花纹样的题材众多,有花卉、龙凤、人物等。除此之外,戏曲和小说也对青花纹样有一定影响,并且在陶瓷纹样上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这充分体现出了一种温润的人文精神。

二、陶瓷艺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艺术已经不同于传统陶瓷的表现手法,逐渐从“器”的概念中解脱出来,并且大量地运用在公共空间中。现代陶瓷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国在建筑、陈设、生活等现代陶瓷领域逐渐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陶瓷界面,将现代生活中对陶瓷艺术美的感悟和体会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公共环境中。由此看来,青花纹样有很强的生命力,那么依据现代陶瓷艺术特性,它介入公共空间是一种必然的可能。

三、传统青花纹样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青花纹样是现代陶瓷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其和现代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由于现代陶瓷涉及到陈设、卫生、建筑、生活等不同领域的陶瓷艺术,因此青花纹样需要在这种新的文化结构下延续它的审美价值。

1.陈设陶瓷

青花纹样在室内陈设陶瓷艺术上,一直是大众心中陶瓷的代表装饰。在陈设瓷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并且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了解青花装饰在现代陈设瓷中的应用,发现有不少文人的诗情画意在室内陈设陶瓷品中得到展现,给空间带来朴素而典雅的氛围。

2.卫生陶瓷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青花纹样以其圆润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用在卫生间的台盆、浴缸等陶瓷领域。在卫生陶瓷的外形和印花中可以看出浓厚的中国风,都散发着古老的中式韵味。青花纹样以其特有的艺术特性点缀着人们的生活,并且逐渐拉近了人与生活的距离。

3.建筑陶瓷

青花纹样在室内界面装饰中有所体现,在柱体、柱头等建筑结构节点部位也是很常见的。大多数的现代人追求的是简洁大方的装饰设计风格,而使用青花纹样,恰好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中,青花纹样借助于现代设计技术,装饰出的空间往往使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平静祥和之感。适当地将青花元素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不仅能够给沉闷的空间带来一些凉爽和清新的气息,还可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空间。

4.生活陶瓷

不得不说青花瓷器最早起源于餐具的制作,如家中使用的青花盘、碗、茶具等。除此之外,像带有青花纹样的毛笔、砚台、笔架等一些文具类用品也属于生活陶瓷。其清淡的青花纹样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它就像恢复人们身心疲劳的艺术品一样,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安宁。使生活陶瓷不单单只是以日用品为主,更是在青花纹样的造型上赋予现代陶瓷艺术品新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青花纹样运用在陈设、卫生、建筑、生活等陶瓷艺术领域,都会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抚慰。传统青花纹样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碰撞,将随着中国陶瓷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逐步发展,并且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赋予青花纹样新的内容,带着它独具中国特色的陶瓷装饰纹样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展示独有的风采。

四、传统青花纹样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在现代化的陶瓷艺术设计中,青花纹样借助于现代设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富有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对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作用。

1.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设计的音符,并且色彩的情感语言对空间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尽管青花纹样只有一青一白两种颜色,但是青花纹样运用在现在陶瓷艺术中不仅对各种装饰风格有很大的适应性,而且青花纹样以其典雅苍翠的色彩还可以营造出朴素、明净、光洁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的青睐。

2.意境的创造

自古以来,传统青花纹样的本土特色在陶艺界独树一帜。它所营造的自然朴实风格一直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仅用两种颜色和优美的线条即赋予了青花装饰深刻的内涵。随着载体不断的创新,人们对意境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在现代陶瓷领域,传统青花纹样所创造出的反璞归真的艺术特色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不论是历史故事、戏曲、吉祥图案,还是水墨画,不一样的主题运用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都拥有原始的自然情调,并且传递出了不同的意境之美。

3.文化的传承

传统青花纹样运用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可以传达出不同时间、地点的文化意蕴,地域的延续性不被空间、距离所阻隔。它不仅具有实用、欣赏的功能,还融入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例如吉祥图案运用在青花纹样中,它作为一种装饰手法与同样有历史渊源的陶瓷相结合,更有了象征特性。青花纹样的文化是具有连续性的。它的装饰性格特点将会影响整个空间气氛带给人们的感受。文化延续性越好的装饰元素,其文化、经济反哺效果就会越好,互动性就会越强,反之其反哺性就会越差,互动性也会越差。所以青花纹样运用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能否传达给用户所追求的感受,是青花纹样设计语言在各种现代陶瓷艺术表达模式中能否成立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护理解剖学;护理技能;“1+X”证书;资质认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明确规定,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021年7月盛京医院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与医疗机构实习教学的合作力度,吸取“1+X”证书制度模式,着力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完成实习毕业“1”的基础上,激发护生获得X个证书资质认证,切实夯实临床护理技能培训质量,提高她们学习积极性、创新性,实现护理解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精准地提升护生实习质效。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

2021年7月来我院实习培训的10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22(21±1.02)岁,均为女性,经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进入学校,四年制本科。从入学到实习前,多数护生各项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1.2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阶段中,将多项临床护理技能与等级资质认证精准对接,本文以《护理解剖学》中第七章体循环静脉与第十四章静脉穿刺术的教学培训为例,强调在理解体循环静脉知识与掌握一般静脉穿刺术解剖实验和应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静脉穿刺标准与质量[2]。

1.2.1构建护理实习教学团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非常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在全院3378名护士中,部级专科护士150人,省级专科护士86人,院级专科护士1480人,她们多数人员均具备一定科研教学能力,在全国微课、护理竞赛、、理论授课以及护理创新发明中,均名列前茅。因此,我院提出“以名师带动人才,以技能培养人才”的原则,注重名护士的师资力量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专科护士临床技能特色,使带教成员间能力水平形成优势互补。

1.2.2提高教材运用质量与效果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护理解剖学》教材运用模式,注重解剖教学内容精准辅助护理技能资质认证标准、细则的制定,对“理论教学-解剖实验-技能标准-拓展技能”都有一定指导作用,其中拓展技能的强弱就是资质认证划分的界限。在静脉穿刺术中,可延伸强化护生对不同水肿患者、老年患者临床穿刺能力,以此判定其静脉穿刺等级资质。教材的运用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让护生了解临床护理技能的运用过程、原理、标准以及知识拓展,所讲授内容都是护士未来临床护理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让护生在心理和认知上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3]。

1.2.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法是以提高临床核心穿刺技能为目标,对静脉穿刺技能训练应选定体验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在静脉解剖实验中,了解静脉相关人体部位形态特征和静脉分支分布规律,每次穿刺模拟人都应认真观察神经、静脉走行与毗邻位置关系等,牢记穿刺部位的静脉长度以及与相关神经、动脉之间的距离,准确把握进针位置、角度、深度等。同时,护生可模拟医院场景与患者沟通,边操作、边口述,在口述安抚患者的基础上,自我模拟讲述如何降低患者血管损伤、如何减少患者局部组织性刺激与疼痛等,提高护生们解剖技术操作以及与患者沟通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将静脉穿刺术的课程融入到具体项目中,以指导教师与护生双主体开展项目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起到辅助引导作用,激发护生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临床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4]。

1.2.4设立“1+X”证书等级资质认证

在等级资质认证上,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统一,以定性标准为主,定量标准为辅,强化考核组成员的主观评判,目的是将护生从不必要的碎片化的理论内容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解剖实验的运用和护理技能拓展上。在静脉穿刺等级认证上,重点以穿刺不同患者的效果来认证临床技能等级资质,静脉穿刺标准要与国家静脉采血标准相一致,我院设定4个等级资质认证:一级是金针穿刺资质认证;二级是银针穿刺资质认证;三级是一般穿刺资质认证;四级无穿刺资质认证。现阶段,实习护生还处于未毕业状态,允许护生在实习初始阶段达不到所要求的熟练等级,当然,金针穿刺资质能力只是对部分心智技能较成熟护生的延伸培养,延伸培养等级符合护生临床技能成长规律。

1.2.5观察指标

对2018级实习护生进行实习后的毕业考核,从静脉穿刺基础知识(占总分20%)、解剖实验过程(占总分30%)、临床穿刺水平(占总分50%)3个维度评估结果,并且与2017级实习护生毕业考核成绩相比较,两批护生年龄、性别、各项考核成绩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2018级实习护生进行“1+X”证书制度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8级实习护生的总考核成绩明显高于2017级护生(P<0.05)(表1);对2018级104名实习护士培训满意度调查,发出104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满意率为93.70%(表2);在等级认证考核中,以自我推荐认证等级与考核组统筹相结合,在护理教师现场指导下,对老年患者、手臂水肿患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基础上,达到快、准、患者无痛、穿刺无感染等标准。通过等级统计如下:12人通过金针穿刺资质认证;27人通过银针穿刺资质认证;65人通过一般穿刺资质认证;无穿刺资质认证0人。

3讨论

3.1指导教材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本研究结果表明:2018级实习护生总考核成绩明显高于2017级护生(P<0.05),观察组课程整体教学评价调查满意率约为93.70%(P<0.05),说明多数护生对“1+X”证书制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培训以提高护生核心技能为中心,极大地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1+X”证书制度教学模式成功实现更多依赖于教材运用的成功,也符合医疗机构灵活教学模式特点,不断挖掘《护理解剖学》的潜力,从教材中提炼与细化影响资质认证的指标因素,即将《护理解剖学》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标准、操作技术来确定护生临床操作等级,明确临床护理各项等级技能标准,对于提高实习期间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

3.2“1+X”证书制度教学方法突出解剖实验训练

研究结果表明:2018级实习护生解剖实验考核成绩和临床穿刺技能考核成绩较高,说明实习阶段增加解剖实验训练环节的必要性。实习护生在校期间都有过解剖学理论学习与实验经验,强化实行“1+X”证书制度,以静脉穿刺等级资质认证为例,护生们能够重新掌握皮肤组织解剖结构,从解剖实验中学会观察与理解血管深浅,感受不同的皮肤脆、韧、厚、薄以及血管走行,也就是说用解剖学的思维去提高临床技能训练水平,到临床独立穿刺会更加得心应手。另外,解剖实验也是规范技术动作关键期,初次静脉穿刺的护生在解剖实验环节也要注重在模拟人穿刺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止血带过松、进针速度慢、进针角度偏差等,这些都应该在解剖实验环节中纠正,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3“双师”队伍建设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3

1.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表现出焦虑等不好的表情,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治疗的过程。使用循证护理治疗法,首先在对儿童治疗前就尽量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例如,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要及时地了解情况,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以及将康复方案制定的明确到各个阶段,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的医学证明支气管哮喘完全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预防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这类儿科疾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很有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查找一次有关哮喘的教育管理的循证证据,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有关内容。最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对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而保证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这种方法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健康教育也是儿科疾病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现在,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同类疾病的共性进行以总结,进而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还应该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或者增加,还要注意对计划进行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根据家长对医学的认知能力,循证护理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通过循证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治疗的疗程,就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合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儿科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还不够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实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严重缺少对病人的观察,因而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在职护理人员受的教育大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进一步导致他们理解和利用国内外优秀专业文献的能力不足,进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等也非常困难。第二,循证护理的资源还比较贫乏。主要表现在循证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进而造成科研型论文的数量较少,并且论文的质量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三、总结

总之,在进行儿科护理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儿科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能有助于儿科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能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随着循证护理工作的广泛地进行,随着我国将循证护理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这些都会对儿科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等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进而使儿科护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作者:计琳琳 单位:河南淮阳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

一、循证护理

1.心理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护理主要是针对每个不同的患儿的不同心理需求,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对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且要定期的到各个病房与患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内心世界,理解和体会患儿及家属的心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想患儿所想,尽最大努力满足患儿的要求,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循证护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却较复杂,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自身的护理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患儿在护理治疗时往往会出现生理痛苦,针对这一现象,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生理舒适护理。通常情况下,儿科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就是手背静脉穿刺的方法,但经常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对于突发状况可灵活操作。严禁冷漠态度和机械操作。对患儿进行穿刺时,首先要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减少患儿焦虑、恐惧等情绪,待患儿情绪平稳后再进行穿刺。另外,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护士可通过夸赞,爱抚、安慰、奖励、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患儿,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环境舒适护理也是护理方案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尽量为患儿提供一种舒适的护理环境,为了满足患儿及家属对环境的客观要求和主观要求,除了要营造温度适宜、阳光充足、噪音少、干净整洁的客观护理环境因素外,护理人员还要营造积极主动,热情的护理状态,时刻关注患儿病情,使患儿及家属有温馨的感觉。

二、结果

出院后的3d内,对照组儿童的康复效果及家长的满意度为98%,观察组儿童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程度为10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4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2细节管理

2.1入院时细节管理

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2.2.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

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4]。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2.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2.2.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

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2.2.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

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2.3出院细节管理

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2.4PICU细节管理

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5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3小结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5

山东省曾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区,在防治过程中,除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外,医学科技情报信息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得先进的防治方案、防治策略、媒介控制、临床诊治技术能够快速地推广和应用。先后于1958年、1983年和198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和疟疾,取得了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三连冠"佳绩,2004年全省达到消除丝虫病目标,树立起了寄生虫病防治的又一个里程碑。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对防治、科研和临床治疗信息情报的收集管理的年代比较早,保存形式有年报、专集和内部期刊以及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的论文等。这些文献信息在指导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兹做分析如下。

1年报类文献

年报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从1956年起,分为山东省丝虫病防治所(1956~1961年)年报、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1962~1975年)年报和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75至今)年报。出版后,分发赠送给其他省份、地区及省内卫生防疫机构交换或存档,指导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其中文献有丝虫病330篇、疟疾242篇、黑热病45篇、华支睾吸虫80篇、绦虫病45篇,媒介中蚊虫179篇、白蛉5篇、钉螺2篇,其他文献信息86篇。这些年报刊登的是我所的科技工作报告、实验研究过程和现场防治现状,这些资料是我所之后获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基础。

2专题集文献

2.1《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汇编》《山东省黑热病防治研究汇编》为一部专题集,汇集着我所老一代科研人员的智慧,是山东省控制和消灭黑热病的主要科技信息资源。在这部专集里有34篇文献,确定了有关黑热病的几个问题。

2.1.1流行情况据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山东省黑热病患者20多万,占全国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流行率平均为350/10万。在32个县共检查家犬30979只,仅在13个县发现黑热病感染犬,且症状病不严重,由此我省黑热病传播与犬的关系不大,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者。

2.1.2传播媒介通过对94个县市白蛉种类分布的调查,在我省发现有中华白蛉、蒙古白蛉、江苏白蛉、鳞喙白蛉和许氏白蛉5种,以中华白蛉的分布最为广泛,与黑热病的分布范围也是一致的,结合其季节分布、活动情形、吸血和孳生等方面的规律,确定中华白蛉为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消灭白蛉成为控制黑热病的关键。

2.1.3病原体诊断方法在黑热病在病原学诊断上,骨髓穿刺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还有淋巴结穿刺、肝脏穿刺、脾脏穿刺,根据文献比较和实验研究,将髂骨穿刺和淋巴穿刺列为常规,如果这两种穿刺均为阴性,再考虑做肝脏或脾脏穿刺。

2.1.4治疗药物确定了国产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对黑热病有显著疗效。1950~1959年,采用6天6针疗法,全省共治疗黑热病患者245043人,治愈率91.6%,有7.4%的复发率,再用第二疗程治愈,2个治愈率高达97.4%。

2.1.5防治效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省黑热病的感染率从1950年的350/10万,降至1956年的38/10万,1958年在全省复查,流行率仅为0.7/10万,1971年监测患病率为0.01/10万,之后未再发现黑热病病人。

2.2《山东省丝虫病防治研究》《山东省丝虫病防治研究》也是一部专题集,汇集了我所科研工作者的防治经验。这部文献分为概论、历史、地理概况、病原、流行病学、蚊媒、病理及症状以及诊断、治疗、防治、监测,并附录文献14篇,为我省消除丝虫病提供了可贵的技术资料。

2.2.1流行情况根据1957年的调查,全省74个县有丝虫病流行,有微丝蚴阳性者和症状体征者250万,疫区人口约5000多万。微丝蚴阳性率在15%以上的有15个县,均分布于鲁南地区;阳性率5%~15%的县市19个;5%以下的县市41个。

2.2.2病原检测的周期性在我国,丝虫病由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流行。通过对比文献和实际检测鉴定,确定我省为班氏丝虫流行区。丝虫的幼虫微丝蚴在末梢血液里,具有明显的夜现周期性,白天聚集在肺部的微血管内,夜间出现于外周血液,午夜达到高峰,因此,微丝蚴的检测应该在午夜进行。

2.2.3蚊媒丝虫病是靠蚊子传播的,在山东省共发现蚊种6属37种。,其中,淡色库蚊遍布全省。我所1957年5~11月在不同地区对媒介蚊虫的自然感染作了调查,共解剖捕自人房的淡色库蚊5912只,查到阳性蚊1117只,平均自然感染率为18.89%;解剖中华按蚊47只,阳性3只;三带喙库蚊96只,阳性4只,仅在淡色库蚊体内查到发育成熟的感染期丝虫幼虫,确定淡色库蚊为我省传播丝虫病的优势蚊虫。

2.2.4治疗在"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者的实验研究"文献里,明确了在低、中、高流行区可分别采用海群生3g3d疗法、4g4d疗法、5g5d疗法及4.2g7d疗法。1个疗程不够的,适当加到2~3个疗程,可巩固防治效果。在"海群生全民间歇服药消灭丝虫病的实验研究"文献中,指出海群生6mg/kg,间隔半月1次,12次为1疗程,连续3a服3个疗程的方法,防治效果较好。

2.2.5监测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病原、传播媒介、人体抗体滴度、流动人口进行了监测,同时,对不同防治措施近期与远期效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观察,防治效果巩固。几十年里,全省共血检8000余万人次,查治微丝蚴阳性者290多万人,全民间歇服药300多万人,服用海群生药盐2500多万人,至1983年,以县为单位,全省微丝蚴率降至0.01%以下2004年经卫生部专家组评审,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另外,《中国丝虫病防治研究论文集》1990年月由卫生部卫生防疫司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我所科技人员的25篇文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2篇、病原生物学3篇、媒介生物学2篇、病理诊断与临床5篇、治疗5篇、病原与蚊媒防治8篇,为中国消除丝虫病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指导理论。

2.3《山东省疟疾防治与研究》这部专集文献里有山东省疟疾流行与防治1篇、病原生物学6篇、媒介生物学5篇、免疫学7篇、临床与诊断7篇、抗疟药物7篇、灭蚊防蚊11篇、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12篇、防治试点研究6篇。

2.3.1流行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山东省各发生一次大规模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8061.65/10万(1961年)和4932.64/10万(1971年)。对我省的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2.3.2病原学与传播媒介我所专业人员对疟疾的流行病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观察与调查研究。确定我省为单一的间日疟原虫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主要孳生于清净积水中,嗜吸畜血兼吸人血,为半家栖蚊种。#p#分页标题#e#

2.3.3防治策略科研与防治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专业人员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大规模的灭蚊和对疑似病人的药物治疗,及时查治"四热病人",彻底治疗现症病人。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组织了苏、鲁、豫、皖、鄂五省联防,实现了疟疾防治省际间的协作。《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十年经验交流资料汇编》收集我所科技人员文献8篇,详细记录了我省在疟疾五省联防中取得的防治成果。目前,五省联防已进行了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验。2009年11月,召开了由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和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的苏鲁豫皖鄂五省联防总结会,讨论了当前五省疟疾形势和防控策略,重点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管理,特别是恶性疟的诊断与治疗,避免出现危重病例,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同时,卫生部还将我省确定为中国消除疟疾试点省之一。

3内部期刊及公开发行刊物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为我所创办的一份内部期刊,季刊。从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一共编辑出版了4卷14期,发表各类文献415篇,包括疟疾73篇、丝虫病89篇、肠道寄生虫病104篇、医学昆虫34篇、黑热病4篇、药物及其他104篇。其中我所发表的文献214篇,占52%。在此基础上,1989年9月创刊部级刊物《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共出版18卷83期。随着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2006年,更名为《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继续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病原生物学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和更名后的《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的创刊,在我所寄生虫病及病原生物学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我所的疾病预防控制已经从实验阶段提升到可重复的试验阶段,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路线。同时,学科范围更加宽泛,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医学科技信息普及和应用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6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二、细节管理

1、入院时细节管理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3、出院细节管理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4、PICU细节管理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三、小结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7

教学要求具自主性、个性、创新性。长学制医学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进入到课程安排与管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教学细则暂时没有具体统一的要求,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

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双语教学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势;但在麻醉学的临床教学的实践中要做好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

教育覆盖面广、培养周期短[3]。在中山一院,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期为3年。而要求八年制医学生达到相应水平只有两年培训时间,且同时需完成临床博士课题和撰写论文,时间相当紧迫。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全面和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培训,成为麻醉学教学团队探索的新方向。

麻醉医学长学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模式与实践

1.模拟教学法。(1)模拟教学的意义。模拟教学即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仿真)实时情景进行教学。模拟教学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研究中。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58个麻醉中心拥有全真人体模拟(high-fidelitypatientsimulators)教学系统[4]。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临床水平[5]。(2)模拟教学的条件。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下设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动物外科手术室、临床技能考试中心、临床实践基地六个模块,配备有HPS/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计算机交互式分娩与急救系统、影像学摄影定位模型等一批高端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教学模型。(3)模拟教学的实践。带教老师利用中心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教学模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各种麻醉学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高级心肺支持、急性呼吸道梗阻急救、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脊柱损伤现场搬运)、除颤等。再者,通过模拟各种麻醉方式期间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培训医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的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常规实习的过程中,有计划选择典型而有重要教学意义的病例进行示范教学与培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中按麻醉学各个亚专科进行培训,每亚专科培训时间为4至8周。带教老师除每日对医学生进行麻醉操作和麻醉管理的指导外,每周选取2个专科典型病例进行强化培训,称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在临床培训过程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包括:选取典型病例—采集病史—学生复习专科麻醉学知识—书写麻醉计划—麻醉操作与管理—术后讨论。带教老师于术前选择亚专科典型病例,先选择简单病例,后可有其他并发疾病的复杂病例。学生采集手术病人病史及病情资料后,复习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并书写麻醉计划书。麻醉计划书要求包括病人病史、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麻醉管理要点及术后镇痛方式。手术中,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带教老师对麻醉计划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意见。术后,带教老师和学生在典型病例的基础上,对该亚专科麻醉操作和管理进行讨论。讨论中,先由学生进行总结并提问,老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讨论内容包括专科麻醉特点,麻醉药理学与麻醉生理学,并发疾病处理等。(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与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在学生方面,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

3.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1)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意义。总住院医师是临床医生培训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总住院医师要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负责组织和参加病区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和被动的实践环境中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加强临床实践的能力。(2)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实施办法。安排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前,学生必须已经过半年以上的临床实习,住院总助理的周期为6个月。结束后可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书写总结报告或做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学生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一定范围的临床手术麻醉外,还与麻醉科住院总医生共同进行院内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住院总医师指导学生问诊、查体等基本技能,同时与学生共同讨论患者病情特点,加强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院内会诊还可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能力。

穿刺技术论文范文8

1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2.3实验教学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p#分页标题#e#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