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工作安排范例

保姆工作安排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师资队伍配置,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但同时也使得农村中小学出现了教师富余问题。与此相对应,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师资短缺却严重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同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自此,我国出现了一个新兴且特殊的群体———幼儿园转岗教师。一方面,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缺口较大的困境;另一方面,这些转岗教师工作适应情况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1]。本文以职业适应为切入点,力求通过调查探析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以期对今后黑龙江省幼儿园转岗教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众多,但调查发现,专业能力不足、职业价值感低、社会认同不高、工作强度较大、园所支持不够是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不足

幼儿园与小学并不只是不同年龄段教育的差别,幼儿园的工作管理制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及专业需求,与小学有明显的不同[2]。尽管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较高(相对于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他们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更不具备幼儿园教师入职资格。因此,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顺利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恰恰相反,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活动,不仅需要专业精神、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能力。访谈发现,对于许多转岗教师而言,影响其职业适应的最大阻碍便是专业能力上的欠缺。毕竟,相比于小学分科教学的系统化和专门化,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更多是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弹、唱、说、跳能力,还必须有游戏化教学、组织一日生活、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区域游戏组织、家长工作、观察儿童等方面的能力。正如一位教师所说:“以前的经验和方法用不上,不知怎样教他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还有教师坦言:“我带的小学生都不差,成绩很好,来这之前,我认为幼儿园工作挺简单的,就是带孩子玩玩,很简单的事,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唱歌、画画、钢琴这些我都做不来,让我很受挫。”还有教师说:“虽然我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根本就没学过怎么教幼儿园小朋友,以为很容易,到了才发现不知怎么和孩子说话,我喊破喉咙他们也根本不听,我说我的他们做他们的,活动很难进行下去。”田景正和周芳芳(2016)的研究也发现,在教育活动组织、一日生活组织、幼儿游戏组织、环境创设和家长工作上幼儿园转岗教师经常会遇到困难[3]。

2.职业价值感低

职业价值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成就的估计以及对社会回报的满意度。只有个体将职业的价值与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相一致时,个体才真正具有主体意识和内在发展动力;只有获得了职业价值感,个体才会进入积极的工作状态。然而,调查却发现不少幼儿园转岗教师工作价值感较低,严重影响他们对现有工作的态度。首先,不少中小学教师是因为学校的安排才成为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即“被转岗”,他们觉得自己走了“下坡路”,导致职业价值感急剧下降。被转岗教师对幼儿教育本就没多大热情,自然而然就缺乏职业认同。在访谈中一些教师表示,不太能够接受从小学调到幼儿园工作的事实,在思想上还转不过来,总是认为是自己教不好小学才调到幼儿园的,不仅存在抵触情绪,在工作中态度也不够积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相比于中小学分科教学的系统化,幼儿园工作繁杂而单调,难以体现出“专业性”和价值。有教师这样说:“在小学我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知道学生进没进步,我现在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这样太没意义了。”再次,付出与工资不成正比,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转岗教师说:“从早上七点多到孩子们离开幼儿园,一刻都不得停歇,这么长的时间,工资只有那么一点。”最后,一些转岗教师觉得丧失了权威感。一位转岗教师说:“在小学,我们的权威很高,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而现在孩子哭了要哄,午睡要照顾,尿了要清理,自己就像个妈妈,感觉不像老师。”

3.社会认同不高

社会认同是幼儿教师树立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前提。对于转岗教师而言,社会的认同有助于他们顺利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体验到幼儿教师这一身份带来的幸福感。但调查却发现,农村社会对转岗教师的认同度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转岗教师的自我同一性,挫伤了转岗教师的事业心。究其根本,其一是因为与中小学教师受到社会和家长尊重的情况不同,在农村仍有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是照顾孩子的“阿姨”“保姆”“高级保姆”等,根本称不上教师,看不起他们。在访谈中一位转岗教师曾愤慨地说:“在农村,很多人和家长都认为我们是保姆,就是照顾孩子们吃饭、睡觉、如厕的人,根本看不上我们,我现在从不主动提及自己的工作,怕被人笑话。”这种“卑微感”是幼儿园转岗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其二是家长对转岗教师的身份缺乏认可,认为他们是胜任不了原有的工作才被“下放”到幼儿园的。一位转岗教师说:“在一些家长的印象中,我就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行才被调到幼儿园的,不然谁往幼儿园跑,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也不配合我,还经常找麻烦。”这样的负面评价很容易使转岗教师产生心理落差,造成他们对身份认同的焦虑。

4.工作强度较大

在访谈中发现,工作强度较大也是影响转岗教师适应新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被访谈的教师普遍反映幼儿园的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中小学,导致他们压力很大,一些教师甚至非常后悔转到幼儿园,少数教师还产生了离职的想法。例如一位老师说:“就我和保育员两个人,班里孩子又这么多,什么都要教,什么都得做。工作时间太长了,从7点半进园到4点半离园,真的很累,我真想回到原来的学校工作。”崔新玲(2012)[4]、蔡军(2015)[5]等也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工作强度大,压力较重。综上所见,作为一个正式组织,中小学与幼儿园都有相应的工作制度,而因为教育对象与工作重心的不同,制度的差异非常明显[6]。中小学以教学为主要活动,有着固定的上课时间,教师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则自由安排,自主时间较为充裕,幼儿园则强调保教结合,且实行包班制,以天为计算单位,从早上到离园之间都是工作时间,必须时刻与幼儿待在一起。农村教师本就严重不足,很多幼儿园只能做到一教一保(有些甚至只是一教),面对40多个孩子,教师甚至忙得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厕所,身体和精神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异常繁重,压力极大。而且,转岗教师专业能力欠缺,实践性知识缺乏,这些无疑都增加了转岗教师的工作负担。有教师说:“原以为幼儿园工作很简单,不就带孩子吗,肯定比小学轻松,但谁知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远远超过小学的工作,我也没教过幼儿,一开始总是疲于应对,晚上甚至失眠。”可以看出,较大的工作强度、专业能力的匮乏,使得转岗教师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而且很容易产生疲惫感。

5.园所支持不够

园所支持是转岗教师适应新工作的有力支持条件。转岗教师作为“有经验的新教师”,理应受到“特殊对待”,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过渡期,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幼儿园的义务。然而调查却发现,这一群体并未受到特殊照顾,他们中大多数人在还未适应新工作时便已承担起班级的诸多工作。一名老师说:“幼儿园人手不够,我刚到幼儿园时什么都要干,很多东西都不会。”另一位老师说:“我无法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刚到幼儿园的转岗教师,还没适应,各种工作还没头绪时,便让我做这做那,做不好还会被批评。”这些不仅增加了转岗教师的工作压力,还使得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一位转岗老师说:“到幼儿园后,什么都要做,根本忙不过来,也抽不开身,更别说专门抽出时间提高业务水平了。”在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方面,访谈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方案计划,也没有具体的举措。一位老师说:“来到幼儿园就是正常工作,和其他老师一样,没什么区别,幼儿园并没给我们制订什么特别计划,都是自己学习。”由此可见,幼儿园在转岗教师的专业支持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有待改进。

二、促进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对策与建议

1.政策制定与执行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教育的核心,但教育不应只关注儿童的成长,也应关心教师的发展。因此,在制定与实施幼儿园转岗教师政策时,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的理念。其一,建立“能进能出”的良性转岗机制。经过岗前培训、工作适应等,转岗教师如若仍不能有效承担起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亦或是有离职意愿,应允许其转离幼儿园教师岗位,并重新安排工作。其二,在职称评定、待遇等一些问题上,应重点向转岗教师倾斜,解除转岗教师的后顾之忧。其三,加强政策解读。无论是政府还是中小学,在执行转岗教师政策时,应全面详细地解读政策,如告知意欲申请转岗的教师幼儿园工作与中小学工作的不同之处,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以做好心理准备,进而决定是否愿意转岗。其四,坚持“主动”转岗。转岗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意见,以教师申请为前提,然后综合考量教师的年龄、专业、特长等进行安排。最后,量身定做转岗过渡期。转岗教师到岗后,必须考虑到转岗教师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制订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让他们逐步适应幼儿园工作。

2.落实岗前岗后培训

转岗教师虽然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但在学前教育方面大多一片空白,因此应落实岗前岗后培训,以帮助他们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尽快适应幼儿园保教工作。一方面,应对转岗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合理有效的职前培训不仅可以帮助转岗幼儿教师弥补自身在技能技巧方面的欠缺,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入职自信心,对他们进入新岗位、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7]。能否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决定着转岗教师职后适应的时间和顺利度。岗前培训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新任教师需要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适应性岗前培训”,考虑到大多数转岗教师的所学专业并非学前教育,培训学时应适当延长。培训内容可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儿童观、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游戏活动组织、一日生活组织、幼儿卫生保健、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展开系统性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小组讨论等进行,既要重视理论学习,也要突出实践学习的比例,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在转岗教师入职后,会经历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即从走向新岗位至转岗成功前[8]。在这一时期,转岗教师会面临新旧环境、新旧观念、新旧经验等的冲突。调查也发现,不少转岗教师在入职后仍然不适应,面临的压力较大。因而,必须给予入职后的转岗教师持续性的培训支持,培训内容应基于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以增强培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激发教师主体行动

超越性是人的生命特有的发展方式,意味着生命发展的动力不在于外而在于内[9]。俗话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转岗教师个人作为适应新岗位的主体,其主体性行动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能否顺利转岗。一方面,转岗教师应积极适应环境的改变,勇敢面对新的工作和挑战,树立积极的工作心态,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转岗教师应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反思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因此,转岗教师应把转岗视为生命中的又一个起点,通过自己的主体性行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总而言之,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作为我国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教师群体,其职业适应之路必定会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从调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转岗教师个人的原因,有幼儿园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原因。因此,政府、幼儿园和转岗教师个人应共同努力,以顺利实现转岗。

参考文献:

[1]李洋,陈希.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促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9):61—63.

[2]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64—66.

[3]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4]蔡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生存困境及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5(5):10—14.

[5]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王海英.谁识转岗幼儿教师酸苦辣[N].中国教育报,2013-08-04(001).

[7]程秀兰,王娇艳.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意义与有效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4(4):43—48.

[8]范丽娜.新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6.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2

关键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有一位学前教育专家曾提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的外延更大一些,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园共育。如何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心理健康从理论上来说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幼儿心理健康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当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增,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策略就显得极其重要。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乃至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三、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解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曾针对一例新入园儿童适应问题与家长开展多次咨询活动,逐步解决了幼儿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具体案例如下:1.基本情况本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入园出现不适应,极为害怕,行为孤僻,情绪焦虑的少数民族幼儿阿某。这位幼儿是独生女,父母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境较好,父母平时工作忙,入园前由保姆带至三岁,在家中保姆较严肃,性格内向,要求比较严格,很少带她外出和同伴游戏。阿某在家里是一个活泼外向,喜欢画画,看书,听故事,自尊心比较强,有时候比较倔强,而入园后表现出不合群、胆小、焦虑,整天抱着布娃娃,在集体活动中言语少,与老师交流时多用手势,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位幼儿出现的焦虑、交往问题和症状对其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并且以家庭治疗为辅助方式,通过分析幼儿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构建有效的同伴交往方式,减少焦虑情绪,后期该幼儿逐步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2.具体指导过程(1)通过评估与分析诊断为学前儿童一般心理问题———入园焦虑、集体生活适应困难。(2)指导方法:为解决这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消除焦虑、胆怯等行为,决定对其采用阳性强化法。(3)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教师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从家长方面收集幼儿的表现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第二阶段:教师帮助幼儿母亲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方法:对于孩子给予关注、爱心与信任,对目标行为及时强化,多与孩子一起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培养良好交往习惯。一段对话:教师:“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和孩子多谈谈在幼儿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鼓励孩子高高兴兴去幼儿园,有一次不哭闹就及时进行奖励,如布娃娃、糖果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外出和同伴一起做游戏,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逐步培养良好交往习惯。”幼儿母亲:“我会按照这些建议去做,希望孩子能够有转变,喜欢去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第三阶段:教师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效果,了解幼儿的入园情绪是否有改变,是否愿意主动去幼儿园,同时,引导家长进一步巩固阳性强化法,进一步实施强化,并建议家长与幼儿园做好配合工作,帮助孩子进一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第四阶段:与家长进一步深入沟通幼儿近期的变化情况,建议逐渐过渡到间歇性强化,把强化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并进一步巩固、加强。一段对话:教师:“您认为最近孩子去幼儿园的表现怎样?有变化吗?一周内不哭闹的天数是多少?”幼儿母亲:“最近去幼儿园哭闹现象减少了很多,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偶尔不愿去但是很快就能调整情绪,情绪比较稳定,变化很大。”最后,两个月后幼儿阿某入园出现的哭闹、焦虑、胆怯、情绪低落等种种不适应集体环境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下一步是要进一步巩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知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能尽快解决幼儿入园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笔者以疫情期间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人们包括儿童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发生过程中,幼儿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宅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久,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很焦躁,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很专心的投入,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此时,对于幼儿心理方面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如何帮助儿童调适烦躁焦虑缺乏耐心的心理状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做的工作。(1)教师和家长要明确各自的角色。由于幼儿还没有入园,家长承担着家庭教育施教者的角色,老师是家长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长处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这样的角色定位。(2)教师要明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在特殊时期有些幼儿家长在家办公自己照顾孩子,有些幼儿家长父母双方都上班,由老人照顾孩子,有些幼儿是由保姆照看等,教师要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同时,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一日生活的安排,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了解以上各种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便于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3)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幼儿心理的支持与抚慰。教师注重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如幼儿是否有害怕、焦虑、情绪低落的现象等,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如:沉默寡言等,关注幼儿的生理表现,如入睡困难等,鼓励家长表达共情心理,给家长分享心理学家提出的科学育儿知识等,帮助幼儿缓解心理压力。如:建议父母细致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害怕什么,聊一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多给幼儿一些鼓励,慢慢引导幼儿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幼儿与老师、小伙伴等进行视频、语音交流,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感受到来自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获得与其他孩子或成人成功交往的经验,同时提升了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此外,给予充满爱意的拥抱可以让幼儿感觉安全,不再害怕和恐惧。(4)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亲子活动方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疫情期间运用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得知家长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幼儿对有趣的亲子游戏十分感兴趣等,教师们依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的亲子活动方案,包含了丰富的亲子游戏内容,如主题绘画、科学小游戏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图片、绘本等推荐给家长,如:七步洗手法步骤视频图片,请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学习榜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勤洗手,掌握打喷嚏的正确方法;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使每一位幼儿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健康生活方式。(5)引导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爱。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个别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的家长提出建议,引导家长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家长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1.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3

1.1消耗支出型

企业行政后勤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为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行提供后勤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不会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其全部的运转资金是由企业专门提供的,主要用于满足后勤部门职工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由于后勤部门没有盈利来源,所以后勤管理部门具有非常明显的消耗性。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语境下,行政后勤管理部门成为了一个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消耗支出型部门。而要想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就必须要进行大胆革新,让行政后勤部门和市场接轨,紧跟时展步伐。

1.2服务被动型

行政后勤工作存在着较大的被动性,它是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高效服务和保障工作的,而这种工作是完全没有规律性和计划性的,他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被他人操纵和安排,完全没有主动权,生产经营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可以随时安排后勤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服务和保障,基本上成为了企业的“全职保姆”部门,依附于生产经营部门。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被动性,往往会打击到后勤工作人员的热情,造成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懈怠,尽管现代后勤管理工作开始产业化发展,但所取得的成效依然是微乎其微。

1.3工作随意型

当前,大多数行政后勤部门的工作作风存在着随意性问题,甚至部分后勤部门完全无视企业规章制度,只根据有关领导的个人意愿来开展相关工作,完全不按照章程办事,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而工作的正确与否通常要碰运气。这种随意性和自主性的工作方式完全影响了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经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金钱浪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行政后勤管理的发展

2.1变消耗支出型为福利创收型

首先,要加强对行政后勤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强化,做好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后勤保障队伍的综合素养,让员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一个“家”,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和责任心。其次,要加强对后勤人员工作流程的监管,构建绩效责任制体系,层层把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还要树立新的理念,将以往消耗支出型部门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型部门。要灵活运用节能环保等最新理念推动后勤服务工作方式的转变,构建有效的循环利用机制,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2.2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现状和行政后勤部门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展和落实具体的管理政策和各项工作。其次,要转变员工思维,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打破以往“鸡肋”部门的尴尬局面,强化后勤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意识和主人公意识。加强后勤管理的产业化发展和建设,以此来激发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树立全心的服务理念,摒弃落后的服务方式,真正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同时,还要构建有效的上下级互动平台,拓展交流渠道,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充分满足后勤人员的实际需求,推动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实现行政后勤管理的产业化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4

为进一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我们在加强成人学校自身建设基础上,强化“三个中心”建设,即:把镇成人学校建成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中心、农业种植、养殖实验示范推广中心、农业生产指导服务中心。

1、建设培养培训中心。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0万元建成1100平米高标准的镇成人教育中心,并逐步配套建成了网络计算机房、多媒体综合厅、远程教育网络,充实了摄像机、DVD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二是加强教材建设。从本地实际出发,我校自编并印发了《农民实用技术教材》1380册,编印了种植、养殖、大棚蔬菜科技资料15000余册,填补了农民教育培训及科技普及推广工作的需求。三是构建镇、村两级办学网络。我校专职教师7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4人,每人都胜任1-2门专业理论课程,素质过硬。此外在全镇29个村建立了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村成校聘请了县局专家和兼职教师、联络员,逐步把各项培训向村成校延伸,实现了镇村办学网络。

2、建设实验示范推广中心。为更好地服务“三农”,镇政府将土质较好、水资源较充足的8亩可耕地划拨给成校做为校内试验示范基地,并协调农科部门、示范户建立了校外试验基地23亩,每年由农科教三家确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明显的种植、养殖试验项目。镇成校先搞试验,每位教师每年都负责1-2项试验项目,成功后向社会推广。

3、建设指导服务中心。为满足农民的需求,2003年投资15万元建立了“中旺镇成人学校农业服务中心”,不断拓宽指导与服务渠道,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良籽种、农药及一些生产资料,并通过开通科技咨询热线,开展科技赶集,深入农田指导生产等形式为农民排忧解难。

二、发挥三个职能,增强服务农村实际能力

1、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一是贴紧农民需求,通过镇村两级成校开展多内容、多形式的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每年办班50多期,有5000人次接受培训。二是开展村街党员干部培训,宣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每年办班10期,培训人员540人次。三是实施岗位培训,镇成校和企经委联合实施在岗人员培训,每年办班15期,培训人员1300人次,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是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电动缝纫、钢铁铸造、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每年培训500人左右。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别推介安排在镇华韵乐器集团有限公司、天宏制鞋有限公司、泰峰钢铁等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8%。五是开展了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受教育人数累计达800人,其中54人大专毕业,326人中专毕业。我校每年培训各类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35%,并逐年增加。

2、强化试验示范与推广。成校服务中心先后进行了中糯170#和中糯1#玉米杂交新品种的培育;2007年和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了棉花新品种C1、C2的试验和小麦新品种6001#、6003#、211#抗碱节水种植试验;2008至2013年分别进行了玉米新品种“先玉335”、“蠡玉16”的精播试验,“和玉1号”、“京科528”、“兴农998”玉米测土配方播种和“冬枣保护地栽培”新技术等试验示范项目。在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上述品种和三北218、葫新8号、凌玉4号等玉米新品种和在果园大面积推广性诱剂绿色环保杀虫的新技术的推广任务。几年来,成校服务中心推广各类种植品种、实用技术46项,为当地农业发展提高效益600多万元。2007年中药材甘草试验成果被市教委推荐在市经洽会上展示,甘草的栽培技术被中国科技燎原学校制成光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2013年,河北省黄骅电视台专门到我校录制了玉米种植试验示范节目,作为科教节目在黄骅电视台播出。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制约因素

1辅导员的现状分析

1.1队伍组成

根据数据统计,辅导员的学历结构:初始学历在大专以下的占29.7%,本科以上的占70.3%。专业来源:思政相关专业的5.4%,其余均为学校相关专业。人事关系:合同聘任制占21.6%,临时聘任占5.4%(专任教师中临时聘任占0.01%),其余为事业编制。岗位工作时间长短:18.9%是刚从学校毕业的,10.8%为引进的专任教师先在辅导员岗位锻炼的,从事五年时间以上的仅占24.3%。

1.2工作内容

一是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掌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引导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二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纪律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并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各种安全事故,对各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疏导。四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就业观念,搜集就业信息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五是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各级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六是指导并参加班、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七是学生的各种考证工作的政策宣传、费用收取及上缴、资料的发放等工作。八是协助家长传递各种信息或是学校其他涉及学生的工作等等。

2辅导员职业发展瓶颈制约因素

2.1职业认可度不高,科研方向不确定

一方面,学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虽然学校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是在其职务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认同感不高。另一方面,辅导员对自己的科研方向很迷茫,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相对于专业教师而言,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研质量不高,导致辅导员对其职业发展的意识不强,这样他们就很难坚持专业学习,也就没办法有专业的发展。

2.2职业定位不清晰,提升路径不明确

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临时的职业,有的人是学校为了解决高级人才的家属或子女工作而又没合适岗位就被安排的,这无疑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当辅导员是不需要专业和学历的。但是从辅导员工作职责来看,对辅导员的本质要求应该是职业化的,他们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应该是长期的、连续的,所以要有稳定性,这才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另外从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说,辅导员岗位应该有一定的门槛。辅导员是学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同时他们还处于一种多重管理的状态,学校每个部门都可以对他们安排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会安排辅导员去具体落实,同时对学生事事都要关心的高级“保姆”,这样造成大家认为辅导员就是个“打杂工”。这样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无疑让他们感到角色模糊,并兼有角色冲突的压力,致使辅导员在职业取向上处于尴尬的境地。这势必造成辅导员在定位上的无所适从,人格上的自卑或不够完善,直接导致辅导员不能坚守岗位,时刻寻求转岗的机会。

2.3整体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级学院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还比较低,知识结构也不合理,39人中只一个是思政教育专业,三分之一的人员来源于不能从事教学工作人员。近年新进的辅导员尽管是硕士研究生,多数考虑的是与学校相关专业一致或与学校近期发展规划相一致的专业,他们可能是某专业上的学习尖子,但他们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教育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缺乏科学管理的技能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尽管对辅导员不一定要求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在复杂的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就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对当前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存在困惑,因此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2.4岗位流动性极大,队伍建设不稳定

二级院在一年半时间内辅导员更新达三分之一。有的辅导员本来就是作为专任教师引进,他们一开始就对辅导员工作不专心,也不可能有个人在辅导员岗的发展规划。而有一部分辅导员就是以本来身份引进,这部分人可能开始还计划着今后如何发展,但看到以前同样情形的人员也转了岗,让他们也看到了转岗的希望,他们就在观望中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时机。此外,辅导员缺乏长期的个人职业规划,对自身成长缺乏信心,以致学校对辅导员的“传、帮、带”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2.5考核制度不完善,职业态度消极倦怠

辅导员在工作中通常扮演着保姆、消防员、联络员或者宣传员等各种角色,这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会使辅导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而致使他们缺乏职业成就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使辅导员觉得“忙、盲、茫”,天天忙着工作、盲目工作、茫然感觉,久而久之就会滋生疲惫厌倦心理。虽然在学校年度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辅导员考核细则,但是考核范围仅限于200名学生的一般性事务管理,对于学生党建、资助、学生干部队伍指导、宣传等特殊性事务工作,在考核的加分项目所占比例低,从而造成了同等条件下,协助管理特殊性事务工作的辅导员,在考核定级、晋升提拔方面出现不平衡,而使他们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对辅导员这一职业产生消极倦怠的态度。

3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

第一,从学校顶层设计层面上,应该像重视专业教师队伍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像关心专业教师一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不仅是在人数配备上要充足,建立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开通辅导员“双重晋升”通道,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帮助辅导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够让辅导员工作有干劲,奋斗有方向,真正体会到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第二,加强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和培养。要有计划的对辅导实施培训和成长培养,让“传、帮、带”成为实质措施,真正让他们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并形成一种让“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水平”的人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引路人。第三,加强对工作时间长又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的关注,他们是辅导员队伍中的守候者,大多已是中年老师,他们的职业发展受限制。比如在职称、职级晋升空间上放宽条件,建议在申报院级思政课题放宽年龄、职称和职级上的要求等。第四,明确新进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全面规划好辅导员队伍职业路径。学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青年老师职业发展很迷茫。有的新进老师当时明确是辅导员,但仍有很多新入职辅导员一年时间就转岗了,这既给辅导员看见了希望,又给其他辅导员加大了迷茫。第五,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向专家型方向发展。在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中增加科研参与元素。如在辅导员工作考核中要求他们一定时间内要撰写一定量的与工作相关的论文等。在学生处成立学生工作研究中心,各二级院系组建不同的研究团队。学校应该为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实践进行科学研究,为辅导员设立专门的学生工作研究经费,制定相关工作的研究课题等。这样通过团队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辅导员向专家型方向发展。第六,丰富辅导员的工作形式,提升其职业自豪感。如组织开展辅导员专题讨论、讲座、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这样既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也让他们有展示职业风采的机会以,同时丰富了工作形式和内容,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不致感到枯燥无味,还能让其体现个人的满足和价值实现。从另一个角度,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辅导员评优评先的种类,提升奖励层次,及时宣传报道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等,使广大辅导员将敬业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化为内在的精神需要,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同时给予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外出学习进修甚至出国学习的机会,让辅导员自愿自觉地参与各类活动和比赛,改变现在完成任务式或被逼参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胡文斌,黄黎.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困境及对策思考——以某高校近10年入职辅导员为例[J].高教论坛,2016(3):30-32.

[2]文薪燚.专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转换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36,38.

[3]申晓敏.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5):35-38.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6

一、《专业标准》中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解析

1.从历史的角度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变迁。

回顾学前教育史,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伴随着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早期,幼儿教师雏形即“单人乳母”,可以看到“保教结合”的身影。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开始对“保姆”进行专业培训,对幼儿教师有了“德”的要求。民国时期,蒙养园保姆的培养被列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开始,并把“德行道义”作为培养目标。192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陶行知和陈鹤琴等学前教育先驱在对幼儿师资培养标准中提到德业的修养、专业的道德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从量到质上都有很大变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机构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热爱教育事业、品德良好”作为幼教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与孩子相处中要具备的道德规范。这时已经开始从幼儿主体出发,着眼于对幼儿权利的保护去评判教师师德行为。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幼儿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师德要求更加具体,将最新的学前教育观与儿童观寓于师德要求中,对于教师的评价维度不再单纯从师德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几个角度割裂开来进行评价,而是将各个评价维度相互贯穿,观念和行为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评价体系。

2.从教师专业化角度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专业标准》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它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理念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和“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专业标准》从四个领域提出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将师德规范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感和教育行为相结合,使师德可以从崇高走向朴素,使师德教育从理想化状态转变为现实要求,将师德养成孕育于教师专业化过程中。例如,《专业标准》中讲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表达权。关于儿童表达权,在《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第1款明确规定: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由于某些幼儿教师的“非专业”,教育理念的滞后,某些幼儿园教师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幼儿拥有的权利,必然会忽视幼儿的表达权,使得保障幼儿表达的权利直接遭到剥夺。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儿童观,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和保护幼儿。因此,《专业标准》下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建设,促进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也会反作用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从现实需要的视角看《专业标准》中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该领域的教育对象年龄较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幼儿园生活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对这些孩子的启蒙教育。因此,学前教育的水平与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密切相关。但现实生活中,关于幼儿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的负面报道却屡见不鲜,师德失范、教育低效等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刻不容缓。

二、从《专业标准》的视角对幼师生师德教育的反思

1.幼师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素养不重视。

《专业标准》于2011年底颁布,至今已经有四年时间,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选拔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起到了标杆的作用。培养幼教师资的各级各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整,然而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变化很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幼师生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即将毕业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一般也认为只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师德不用学习,不打孩子就是具有师德的教师。可见,学生并没有掌握当前《专业标准》对于幼儿教师师德的深层次要求,幼师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比较肤浅,不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化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

2.学校幼师生师德教育的低效。

道德起源于实践,幼师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实践活动。目前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学院对学生师德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会安排多次入园实习,在实习中观察教师的师德行为,对此进行学习和反思。如果不能入园,只好在课堂中通过案例或者书面理论来学习师德了。这种师德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将师德内化到自己的将来的师德行为中。另外,在课程设置安排上,低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高年级开设活动设计,更高的指导学生实习、工作,然而师德课程的设置往往被安排在大一。在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角色对其进行角色规则教育时,很难真正领悟规则的意义,必然导致教育的低效。

3.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缺位。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7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结合专业方向,将实验室分成两部分,一是教学型实验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大学生挑战者杯等任务;二是科研型实验室,包括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海洋药物研究室和两个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任务。每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0个班,约350人的毕业实验都是由这两部分实验室承担,又尤其是教学型实验室为主,基本上60%~70%的毕业生论文实验都安排在这部分实验室。因为这些教学型实验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实验任务,这给毕业生做论文实验带了较大压力,加之学生对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不太了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期间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活动的随意性增加。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学生毕业实验结束,剩余的实验原料、试剂药品,经常是未妥善处理,往往还放在实验室的试剂柜或药品柜中,还等着实验人员清除,这大大增加了实验室老师的管理工作量。而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工作量仅仅归于指导教师本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指导教师、学生与实验室老师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正常管理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食品微生物室为实例,对毕业论文实验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想法,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规范与管理。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保姆工作安排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机遇、转变作风,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狠心造环境,推进新跨越”工作主题,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进一步动员全乡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实现跨越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活动主题

围绕“新形势发展之我见”这一主题,立足岗位工作实际,重点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针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更好破解,并提出对今后全乡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快推进发展步伐。从以下各领域开展讨论: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何盘活资源,进一步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打造“五好”硬环境,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2.产业发展方面。如何更快推进新纶纺织、福建兰陵王服饰、厦门鑫三众电动环保车生产项目等飞地工业项目建设,其他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是否还有潜在产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部经济如何发展,生态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如何更好培育。

3.民生建设方面。关注当前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统一;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等。

4.社会事业方面。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各项事业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5.党的建设方面。“先学先做先改”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四下基层”、“联乡挂村帮户”等活动如何更加有效开展;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设得更好;选人用人机制、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更好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如何推动党建示范品牌建设;当前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更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改进“四风”问题;反腐倡廉建设如何做得更好等。

6.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如何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对接;当前影响和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哪些,如何破解;如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招商形式,提升招商成效;全程“保姆式”服务如何进一步提升等。

三、参加对象

全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参与,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四、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到2014年11月。

五、工作安排

1.开展调研(10月29日至11月12日)。根据各自工作领域,找准课题,结合“先学先做先改”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四下基层”等活动,切实深入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真实素材。调研资料要求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要跳出看,在认真分析周边乡(镇)及同类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

2.专题讨论(11月13日至11月19日)。11月19日上午召开专题会,开展大讨论活动,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具体发言,分析问题,提出工作思路或意见建议。会议时间提前报市委办、市委督查中心。各基层所站也应以座谈会、讨论会、专题会等形式,组织专题讨论,并根据要求做好记录存档。时间自行安排。

3.形成报告(11月19日)。专题会后,乡党政办要根据讨论内容形成总结性材料(包括讨论情况、分析出的问题、意见建议、乡党委政府针对存在问题作出的整改承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言材料完善后,以调研文章形式一式二份提交乡党政办(同时提供电子版);同时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撰写调研文章,为乡党委政府工作献计献策。

六、活动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把宣传推动再讨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2.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乡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