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引领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奋力引领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28日,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 全面建成。至此,镇海炼化形成2700万吨/年炼油和 220万吨/年乙烯产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石化产业迈 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始终牢记要发展实体经 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 以自身结构的优化、竞争力的增强,带动石化产业 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化已成 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

一、做强做优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业链,打造 大型化智能化一体化世界级炼化基地 

十年来,中国石化围绕做强做优炼油、乙烯、 芳烃三大产业链,聚焦打造大型化、智能化、一体 化世界级炼化基地,坚持优“炼”强“化”,加快 大乙烯布局发展,推进芳烃产业链升级和适度延 伸。 世界级炼化基地相继投产。除了镇海基地一期 项目,2020年6月,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这 是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投产的最大炼化一体化 项目;2021年8月,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这是 海峡两岸合资合作最大的石化产业项目……这些大 型炼化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和磁石效应, 以高端材料产品强链延链补链,聚焦洁净能源、绿 色石化与先进材料等领域前沿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 加快大乙烯布局发展。2021年5月,中国石化 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正式启动;海南炼 化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建设接近尾 声……中国石化打造数个以乙烯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不仅提供大量特色化工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 品,而且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有效推动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 同时,中国石化芳烃产业链也有新发展。今年 6月8日,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首套工业应 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 车成功,标志着我国芳烃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

二、突出抓好“油转化”“油转特”,积极引领化 工业务迈向中高端 

2021年1月,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 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今年8月15日,上海石化首 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 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上海石化成为 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 术的企业。 十年来,中国石化突出抓好“油转化”“油 转特”,推动炼油业务转型发展;大力开发高附加 值、高技术壁垒的新材料新应用,积极引领化工业 务迈向中高端。 炼油业务方面,中国石化持续加快“油转化” 进程,以项目带动产业优化,以技术改造促进产能 质量提升,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通芳烃、烯烃 产业链。截至2021年底,北海炼化炼油结构调整投 产,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安庆石化“油转化” 项目全面开工。持续加大“油转特”力度,坚持高 端碳材料开发战略定位,金陵石化、茂名石化高端 碳材料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着眼润滑油脂高端 化、自主化,实现传统用油高端化提升;突破高端 特种油品技术,建成投产超高压变压器油项目;加 速打造低硫船燃国际化排头兵,持续推动油品质量 升级。 化 工 业 务 方 面 , 中 国 石 化 坚 持 “ 基 础 + 高 端”“化工+材料”发展方向,加快存量资产改造升 级与落后产能淘汰,不断增强乙烯等产能竞争力; 以交通、医卫、环保、新能源、建筑材料等为重点 领域,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研发突破和产业化布 局,扩大高端材料市场份额。从历时十年攻关的生 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PBST、PBAT先后实现工业化 生产,到自主开发的抗菌熔喷布专用料用于口罩生 产,再到自主研发生产的碳纤维成功应用于冬奥会 火炬“飞扬”,中国石化不断强化新材料领域行业 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石化还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工业 技术和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依托“数据+平台+应用”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提升和数字化转 型,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 化累计建成智能炼化工厂15个。

三、持续发力煤炭综合利用,推动煤化工产业绿色 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6日,中国石化贵州50万吨/年PGA (聚乙醇酸)项目一期工程在毕节市织金县开工。 该项目是中国石化推进煤化工前沿技术向工业化进 军的示范性项目,是贵州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乡村 振兴的标志性项目。 十年来,中国石化以技术突破为先导,助力做 好煤炭综合利用大文章,争当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化 工业务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 以沿高端产业链布局为基本路线,坚持在富煤地区 发展煤化基地的策略,将炼油、化工、绿氢与煤化 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煤基燃料、精细化工产 品、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中国石化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突破,加速从 化工到材料、从煤制烯烃向煤制化学品发展,促进 煤基化工与石油化工协调发展,形成更合理的产业 结构;联合大型煤企推动煤炭分质利用,广泛集成 低阶煤中低温热解、煤基多联产、燃煤发电超低排 放、煤基可降解材料等技术,推动形成煤炭清洁 化、高效化、低碳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 2017年9月1日,长城能化与中国中煤能源公司 等4家股东单位投资建设的中天合创煤矿和化工装置 全面转入商业运营,是当时世界上在运行的最大规 模煤制烯烃项目;2020年7月1日,中安联合煤化工 项目正式转入商业运营,一举突破高灰分、高灰熔 点淮南煤发展煤化工的瓶颈,改写了安徽煤只能作 为燃料煤的历史。2021年,中国石化煤化工板块首次实现3个已 投产煤化工项目全面盈利,累计生产主要化工产品 产量384万吨;今年上半年,煤化工板块保持稳产增 产,盈利大幅增长。

四、提升工程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力推进重大

装备国产化攻关 乙烯裂解炉是乙烯工业的龙头装备。在中科炼 化一体化项目,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组、 乙烯制冷压缩机组、丙烯制冷压缩机组)、挤压造 粒机组、EO反应器等重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项 目整体国产化率超过95%。 十年来,中国石化通过自主创新、科研攻关、 技术和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工程建设能力 和技术水平,大力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攻关。 工程设计水平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体现了国 家工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012年,中国石化重组成 立炼化工程集团,经过十年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 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科研攻关和 技术实践,炼化工程集团目前已具备自主建设现代 化炼油千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大型成套装置的工 程技术和能力;通过自主开发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 技术,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 术的国家,目前第三代芳烃技术已实现工业应用,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炼油化工工程能力已经拥有一 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始终位居央企前列。 截至“十三五”末,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率创 新高,其中,千万吨级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94%, 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87%,为石油化工行 业发展、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贡 献。在推进传统业务所需装备国产化的同时,紧跟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步伐,深入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 攻关,助推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发展。 

作者: 谭伟春  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