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浅析

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浅析

摘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旨在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生物化学;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重要支撑作用。但本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的代谢和生物学概念较多,机制复杂,学生学习时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记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顺应国家开展课程思政的趋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困难重重,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教育部也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传统专业课教学重知识轻思政,没有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师,如何在育人目标的引导下开展课程思政[1],推动课程建设,值得深入探讨。笔者结合个人教学感悟和思考,论述生物化学各个章节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阐明其在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1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思想素质高、具有甘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则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精神塑造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在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将挖掘的思政元素自然导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思政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与专业认同感。通过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断夯实,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人生规划和价值目标越来越清晰,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各项基础学科发展迅速,在生物化学领域,我国率先人工合成有活性功能的结晶牛胰岛素,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当时的中国虽然条件相当艰苦,但依然凭借智慧和努力取得了如此斐然的成绩。同时在国际上,中国生物化学先驱吴宪首次提出蛋白质变性的物质原理和认识,后续提出了葡萄糖的测定方法,被命名为“Folin-Wu法”,至今还在使用和改进。教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介绍国家重大发展成就和科学先驱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密不可分,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章节,教师主要介绍爱国人士施一公。他在RNA剪接体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完全有能力在国外优越的条件下工作,但他拒绝了,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引入不同历史阶段科学家的故事,传递他们的科学精神,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渡难关、抗疫情,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北京生物为代表的中国高新企业不断开发核酸检测试剂盒、持续提高检测能力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疫情期间企业的责任担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寓价值观教育于理论学习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为例,我们不仅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配合防疫人员完成各种检查,虽然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往往有个别人集体意识不强,安全意识缺乏,瞒报行程,不配合防疫检查,造成了严重后果。教师引入相关事例告诉学生,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我们应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给社会增加负担,这也是爱国的表现。同时,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空想,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学习本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在日后的工作中,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4]。

2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1抗疫精神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我们学到了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及传播复制方式,这个小小的病毒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疫情暴发后,国家统一部署,号召一线医护人员冲锋陷阵,尽职尽责。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将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事迹融入专业知识讲解中,引导学生讨论理想信念问题、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问题,思考作为一名医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2.2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落后,整体工业水平不高,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国家牵头整合资源,由生物化学所邹承鲁、杜雨苍等,有机化学所汪猷、徐杰诚等,北京大学化学系季爱雪、邢其毅等,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表明我国在多肽和蛋白质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还加速了多肽激素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胰岛素的作用原理和胰岛素晶体结构的研究,带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我国率先人工合成这一物质,当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轰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入这一案例,结合专业知识教导学生尊重科学,培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

2.3糖代谢和勤俭节约

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当前国际粮食安全面临的新的挑战。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浪费却触目惊心。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应当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共识。

3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3.1存在的问题

专业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生硬地导入爱国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体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统一,就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此外,如果挖掘的思政元素过于陈旧,案例雷同,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5]。专业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历史、个人经历等完成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3.2效果评价

生物化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后,从素材新颖、恰当引入、效果评价、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6]。依托R语言作图软件,收集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数据,制作雷达图。虚线表示目标要求,实线表示自评结果。由图1可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整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但后续还需不断完善。

4结语

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将思政教育融入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学,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专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意识到要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国家和大局为重,不忘初心,努力奋斗。而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剑.高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4):31-34.

[2]李宁,冯传柒,管亮.高职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4):16-17.

[3]丁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探索思考[J].广东化工,2021,48(12):257.

[4]贾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实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5):190-191.

[5]武倩楠.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4):113.

[6]陈汉威.“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柔性化的实践[J].林区教学,2021(4):5-9.

作者:金会会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