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

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

随着城中心边缘地区农用地价格暴涨,年轻一代普遍不选择从事农业耕作等多方面因素,果农对果树的养护投入逐年下降,渐疏于管理,病虫害大增,果树老化。经济联社开始将部分果林改建成厂房、铺位出租,或砍伐老化的果树改为种植蔬菜、瓜豆,或发展畜牧业、饲养三鸟等短期盈利的项目,经过这20多年的演变,果林面积逐渐萎缩。龙潭经济联社为发展经济建立工业区,招商引资,各类小工厂纷纷建立。原来城郊的村庄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慢变成“城中村”,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握手楼应运而起。村庄常住人口激增,由此产生的各类生活、工业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龙潭涌、台涌和石榴岗河,远远超出河涌的自净能力,污染逐步积累。

再者,果园养护管理的投入已大不如前,没有以往定期的清淤,灌溉渠道逐渐淤积、堵塞,长此以往,水质逐渐恶化。2006年底,作为万亩果园保护的试点,海珠区政府向龙潭经济联社租地,拆除原有的工业区恢复绿化,连同现存的果林一并建立起龙潭果树公园。然而,受限于土地权属仍归经济联社,除清拆违章工业区而后的复绿区域外,其他果园区仍由联社社员承包耕作,保护的效果有限,且责权不明晰,公园的发展受到制约,试点作用并不明显。2009~2010年,结合广州亚运河涌整治,龙潭涌与台涌在上游做了连通,并在下游建设2座水闸,此外对龙潭涌、台涌和石榴岗河做了驳岸处理。由于涉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流经龙潭村的河涌段并未做截污。通过利用新建水闸在潮汐时进行调水补水,让已连通的龙潭涌和台涌形成一个单向稳定的流动,对冲洗河涌、稀释河涌内的污水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状分析

1)水系

该区域内有3条河涌,除石榴岗河在丰水期水质稍佳外,龙潭涌与台涌水质欠佳,河床基底为大量的污泥。3条河涌中段在地块范围内互不相通。龙潭涌及台涌的水岸在河涌整治期做了打松木桩和抛石处理。果园内分布着纵横交错的灌溉渠,宽度3~4m,但普遍存在淤积情况。灌溉渠与河涌相连通,但存在堵塞。石榴岗河已有堤岸长约1.8km,但景观生硬、亲水性不足。此3条河涌为珠江下游典型的潮汐河涌,每天随珠江有潮汐变化。

2)植物群落

该地块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营造,有3种类型:(1)果林占50%以上,为人工栽培的经济树种,品种主要有杨桃、荔枝、龙眼、黄皮、番石榴、蕉、莲雾、柿树等,其中前5种占绝大多数;(2)拆违复绿种植的植物;(3)在果园内的开垦区,除去2块较大面积的地块丢荒闲置外,其他为砍伐果树开垦做菜地,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野生植物多为下层草本植物,主要有:鬼针草(BidenspilosaL.)、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DC.)、蕨类、蕉芋(Cannaedulis)、姜花、芋(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水禾(Hygro-ryzaaristata(Retz.)Nees)、大薸(PistiastratiotesL.)、凤眼蓝(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土牛膝(AchyranthesasperaL.)、含羞草(MimosaL.)、水茄(SolanumtorvumSwartz)、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Lour.)Bitter[SolanumbiflorumLour.])、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L.)Sweet)、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巴西含羞草(Mi-mosadiplotrichaC.WrightexSauvalle)、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Cav.)、一点红(Emiliasonchifolia(L.)DC.)、马樱丹(LantanacamaraL.)、飞扬草(EuphorbiahirtaL.)等。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经济果树作物纯林占很大一部分,植物群落比较单一,结构比较简单,具有典型湿地特征的观赏性植物种类比较缺乏。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品种较多。

3)设施条件

2006年底,通过租地形式建立龙潭果树公园,园内已建设有园路总长约6000m、广场约8300m2、建筑约1650m2、桥梁4座。经分析,原有设施经改造或调整大都可以保留在示范区。但有以下几点应该加以改善:(1)现有主入口缺乏特色,不能体现示范区风貌;(2)有3座桥的体量显得过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3)原有建筑、构筑物风格需做重新调整、统一风格;(4)现有公园建成区缺少地形变化,且大部分没有排水设施,大雨后会出现水淹的情况。

4)周边环境

示范区东临华南快速高架,南到石榴岗河,西接新光快速,北到新滘中路,除南面外,东、西、北3面均为城市主干道,车流量大,噪音声浪大,且视线景观欠佳。示范区西北方为龙潭经济联社龙三工业区,另一部分属城中村。工业区东侧沿线河涌存在乱搭建情况,景观欠佳。工业区南面直接毗邻示范区果林,无缓冲,景观无过渡,视觉景观欠佳。

问题梳理

(1)水系潮汐变化,水体存在污染及淤塞;(2)植物群落单一,果树老化、病虫害多;(3)果园湿地保护与游客活动干扰的冲突;(4)周边环境对园区的各种干扰;(5)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及生态教育价值的发挥。

解决对策

万亩果园湿地一期示范区的规划设计旨在通过最低的干扰及合理的工程手段来解决该区域的环境生态问题,建立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为各类水鸟、野生动物提供休憩场所的湿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湿地管理效率,为万亩果园湿地保护开发提供借鉴,发挥示范作用。在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区的景点,以扩展游客的游览体验。

1.保护策略

通过“只征不转”的方式,由两级政府出资,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权集中起来,由集体农用地转征为国有农用地,不改变用地性质,保持农用地属性。成立专门机构对示范区进行统一管理。

2.水利规划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是湿地发育的基础条件。(1)对示范区的水网进行疏通、拓展,结合原地形中的灌溉渠和已开垦为菜地的区域进行挖湖堆岛,疏通、挖深水网,扩大水面,开拓湿地。连通龙潭涌与石榴岗河以及龙潭涌与台涌,疏通阻断的水网,改暗渠为明涌,上架小桥,构建更为完善丰富的水网脉络。(2)结合城中村改造,对流经龙潭村的龙潭涌和台涌上游截污,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生产污水一律汇集到城市污水管网治污净化。(3)对龙潭涌、台涌进行清淤,清理两河涌的河床底泥,同时加深河水深度增大水容量。对流经示范区段做生态驳岸处理,打柳树桩,置石加固。(4)已建好的2座水闸应随潮汐变化,科学控制,保持水体流动,提高自然净水功能。可视日后水质改良,考虑将水闸移到下游,设总水闸。#p#分页标题#e#

3.植物群落构建

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旨在逐步解决2个问题:(1)逐步改变单一的林相结构;(2)构建城市湿地植物群落。

1)逐步改变单一的林相结构

对原有果林群落“留强去弱,留优去劣”,调整群落空间,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引进合适的优势种。与此同时,适当采用水平混交技术引进生物学习性有差异的乔灌木,加大当地乡土乔灌木、地被开发驯化利用,引导单一果林植物群落向多种类、多径级的混交群过渡。

2)构建城市湿地植物群落

结合示范区地形水网开挖和清淤,在疏通、开辟、营造人工湿地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湿地植物群落。营造有利于水生、湿生植物生长的岛、滩涂、堤岸等多样生境人工湿地,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构建丰富的原生态的植物景观群落。

(1)水黄皮(Pongamiapinnata(L.)Pierre)-水茄(SolanumtorvumSwartz)-分叉露兜(PandanusfurcatusRoxb.)-鬼针草(BidenspilosaL.)-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2)秋茄树(Kandeliacandel(L.)Druce)-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L.)-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Schott)-蕉芋(Cannaedulis);(3)草海桐(ScaevolasericeaVahl.)-厚藤(Ipomoeapes-caprae(L.)Sweet);(4)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荷花-睡莲;(5)水禾(Hygroryzaaristata(Retz.)Nee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6)垂柳-小叶紫薇-鸢尾+再力花+慈姑+花叶芦竹+千屈菜-黄花水龙+穗状狐尾藻-睡莲;(7)芭蕉(MusaL.)-澳洲鸭脚木+毛杜鹃-蕉芋(Cannaedulis)-大花皇冠+千屈菜-大薸(PistiastratiotesL.)-睡莲-王莲;(8)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常山(DichroafebrifugaLour.)-芋(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大薸(PistiastratiotesL.)。

分区规划

根据不同的条件,遵循“促进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适度建设”的思路,因地因景组织规划以下景区(见图1,图略):

1)活动服务区将原龙潭果树公园建成的公共活动服务区域:(1)重点提升主入口景观,营建富有特色的亲水平台(见图2);(2)升级改造原有绿地,改良土壤,塑造地形,对植物生长欠佳的区域重新植物造景;(3)完善基础设施,如园路,地形低洼处的排水问题加设排水管网,完善绿化喷淋管网;(4)对原有建筑、构筑物重新改造,统一风格,弱化不足,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主要建筑有单车驿站、管理用房、茶室、公厕、电房、保安室、木亭、亲水平台、桥梁等。

2)果林水乡体验区

对原有灌溉渠作疏通恢复,保证水流畅通。水系基底清淤,局部拓宽成潭。加固果基堤岸,打柳树桩,局部置石。开辟划舟游线,木舟可在其中划动穿行,观赏湿地果林景色。该区规划以确保水系畅通,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3)生态果林保护体验区

疏通水系,沟通原有淤塞灌溉渠,清理渠基底,保护场地内原有的果林及野生植被。架设各式生态木栈道,开辟水路游线,深入果林深处观光体验。

4)湿地体验区

龙潭涌以南、石榴岗河以北的狭长区域中,有约40%已开垦为菜地和种植苗木,或是荒地闲置,该区结合已开垦的地块,挖湖、挖水道、堆岛,利用原有地块机理,开辟营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展示区,构建富有层次的水生植物群落。疏通原有水系,破堤连通石榴岗河,通过多个进出水口将水引入湿地体验区,设计水系流动,通过天然潮汐及水闸的调节形成活水流动。

5)滨水体验区

石榴岗河两岸重新规划设计亲水驳岸,营造成“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特色。

容量设计、设施构建

为确保游人容量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游客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同时为公园的内外交通、服务等规划提供依据,要对容量有充分估计。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设施,要做好以下几点:(1)对主入口区做较大的修改,增加亲水平台,入口有收有放。(2)对原有建筑、构筑物重新改造,统一风格,加入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元素。(3)重新改造现存4座桥梁,原1#桥改造成廊桥样式,2#桥拆除不再保留,3#桥弱化两侧大桥墩及斜拉锁,4#桥迁移出公园范围。(4)结合水系的沟通、拓宽,恢复原有改为暗渠的水道,其上改建各式石桥和木桥,丰富变化。(5)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重新规划道路系统,新建架空木栈道,深入果林中。(6)在果林中修筑木质休憩平台和观鸟台,规范游客活动区域,减少对动植物的干扰。

相关问题思考

1)保护与利用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原则是如何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该地域为龙潭经济联社集体所有土地,将其转征为国有农用地后,保持土地性质不变,对于有效保护、利用是关键的。同时,建立相关的法规对此种形式的土地使用加以保护,不改变用地性质,规范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该区域的持续保护与适度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2)运营维护管理作为万亩果园湿地的示范区,其示范意义不仅从保护建设、提升方面,更重要还在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方面。如何以一个相对合理、节约的投入,保持其良好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将尤为重要。工程改造是短时间的,而湿地公园发展则是一个长期的、多学科相互联系拓展交融的过程。由于场地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采取许多措施才能实现相应的改造,其管理也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区公园管理维护的模式,应适度开放,从旅游效益中提取相应的资金回补湿地公园的运营管理费用。无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单一林相的改造、对受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治理,还是游客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修复、社会民众的参与等,都要求包括政府、研究所、民间组织、团体等多方面的参与。

结语

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将为日后万亩果林湿地的保护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价值。未来湿地公园是水网纵横交错、果基密布、百鸟翔集、野趣盎然,具有岭南园林特色和亚热带自然风光的生态景观,是未来城市中心湿地,将为市民休闲、运动、科普学习提供一个大型的公共生态绿地。示范区日后的运营及可持续综合利用研究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本文作者:张波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公园管理中心#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