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微电影摄制技艺的提升

小议微电影摄制技艺的提升

笔者认为微电影核心特征如下:1.短片(参考美国电影与科学学院定义,长度40分钟以内);2.通过在高带宽网络条件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收看、交流、传播;3.以电影化流程和技艺制作,达到接近电影的声画质量;4.运用电影视听语言表达;5.有商业驱动力。近三年微电影的数量井喷,大量微电影出自小型影视制作公司及个人工作室之手,这些作品投资一般在十万元以内,由于作品整体质量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排除资金投入和人员设备条件的差异,这类低成本微电影创作者对微电影核心特征的把握不足也是造成摄制水准难以提升的一大障碍。如果这些数量庞大的创作者们能更好地把握和应用摄制技艺,以较低的成本制作出符合微电影核心特征的作品,再加上已经有大量电影界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大成本微电影创作,两个层次就能发挥合力,提升微电影的整体水准,这也是微电影产业得到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在摄制技艺维度上微电影概念与短片概念的相近性,所以探究低成本短片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晰地把握如何在低成本微电影创作中提升摄制技艺。

低成本短片创作由来已久,最初使用的设备是16mm和8mm胶片,由于胶片成本高,洗印流程繁琐,因此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事短片创作。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技术小型摄像机,虽然机器价格低,但存在画质低和后期剪辑繁琐两大致命缺点,所以并没有大量应用于短片创作。此后摄像机进入数字时代,出现了DV(数字小型摄像机)这一概念。DV的低价优势,挟记录信息的数字化和个人电脑的发展,普通人也能具备拍摄剪辑条件,因此一度激发出DV短片创作热潮,很多人都觉得个人影像时代已经到来。贾樟柯导演1999年就曾经在《南方周末》撰文《业余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宣传DV电影创作,但当时的DV分辨率只能达到标清,与电影的2K分辨率相去甚远,而且宽容度、色彩还原等技术指标都与电影画面差距很大,所以DV电影创作主要在不太涉及电影商业属性的作者电影创作和纪录片创作领域较为活跃。2003年,HDV产品出现,在MiniDv磁带记录高清分辨率视频的特点又让人看到了低成本电影短片创作的曙光,HDV分辨率达到了接近2K的1920×1080像素,但是由于普遍采用的是1/3英寸的CCD,成像面积对角线只有6mm,与成像面对角线达到35mm的常规电影胶片成像面积的巨大差距导致景深感差异明显,很难拍摄出电影中常见的浅景深画面,同时仍然存在宽容度和色彩还原等方面的差距。这些缺陷在替代HDV的数据带宽更高的全高清画质的小型数字摄像机出现后仍然存在,直到以佳能5DMarkⅡ单反相机为代表的单反视频和以索尼PMW-F3为代表的高清小型全画幅数字摄像机出现,这些问题才得到较好解决。

佳能5DMarkⅡ的一大特点就是具备全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由于它的成像器件是36mm×24mm的CMOS,面积比35mm胶片的22mm×16mm还大,因此在光圈、视场角等参数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景深比35mm胶片的景深还浅。同时摄影师还可以在大量的定焦和变焦EF卡口镜头中选择,而不像高清DV大部分都不能更换镜头。5DMarkⅡ的这两大特性迅速被短片拍摄者认识到并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用它拍摄的短片并获得了巨大反响,国外如2010年上线的美国导演PoChan执导的短片《最后三分钟》不仅被认为画面达到了院线电影的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相机小巧方便的特点,通篇以灵动的主观镜头完成。国内最典型的莫过于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这部短片虽然没有以微电影的名义推广,但被认为是激发出微电影概念的重要作品。《老男孩》所引发的网络观看热潮让网络视频公司和广告公司看到了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病毒视频的网络视频商业承载方式,也让摄像机厂商看到了低价位大画幅数字摄像机产品的商机。索尼公司的PMW-F3、NEX-FS100、NEX-FS700;佳能公司的C300;RED公司的Scarlet等数字摄像机都采用Super35mm画幅的CMOS,松下公司的AG-AF103采用接近Super35mm的4/3英寸的CMOS,机身价位目前都在十万元人民币以内,而且都能直接支持或通过转接环支持全画幅单反相机镜头。如果没有佳能5DMarkⅡ的出现和成功,这一类数字摄像机的发展不会如此集中且快速。

目前大量的微电影正是采用上述机型拍摄,该类设备2K及2K以上分辨率的画面、较之以前的高清小型摄像机更大的宽容度、更宽广的色域范围和更强大的色彩还原能力、大量的电影化拍摄附件、更为细分的后期流程等一系列的发展带来了接近传统胶片电影的画面质量,如采用佳能C300拍摄的低成本微电影《初见》即呈现出了电影级画面品质。这也正是微电影概念会出现并得到迅速认可的设备基础。微电影创作在拍摄设备上产生分流,高端微电影创作以各类高端全画幅数字摄影机为主,中低端微电影创作以具备视频功能的全画幅单反相机和小型数字摄影机为主。因此,低成本微电影摄制技艺提升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围绕该类拍摄设备的特性更好地应用电影化摄制流程。

在微电影摄制流程中,技术上是否能接近甚至达到电影级画面效果,主要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1.摄制团队的配置;2.拍摄附件的应用;3.光线控制;4.色彩控制;5.后期调光。从上文列举的大投资微电影的摄制团队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岗位划分细致,重要技术岗位由电影界专业人士担任。低成本微电影由于资金限制以及与电影创作圈关系不密切,因此往往很难组成全部由电影界专业人士参与的摄制团队。这就需要加以权衡,把握住摄影、录音、剪辑、调色等核心技术岗位的人员配置,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这些岗位的人员。

在人员联络上,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博、专业论坛等渠道在网上公布剧情梗概,吸引对项目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参与;微电影《身度》采取的即是上述的方式。第二种是吸引以创作广告为主的人员的参与,由于广告创作对技术要求很高,因此如果能找到具有丰富广告经验的人员参与,就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层次,另外,广告界中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对电影创作有着极高的热情,因此微电影创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可能以较低的薪酬参与创作。在2012年情人节上线的取得较好反响的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采取的即是该方式。佳能5DMarkⅡ尽管拥有出色的视频功能,但本身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拍摄照片,使得焦点控制、肩扛手持拍摄、曝光控制等都不方便或不精确,因此需要跟焦器、遮光斗、手持肩扛系统、高清监视器等附件,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视频拍摄。目前,购买一套完整的拍摄套件,高品质的需要一万元左右,租用的价格大致在100—300元,由于微电影拍摄周期一般都在一周以内,因此千余元的支出就可以明显提升焦点准确度,降低眩光对画面品质的影响,通过观察监视器更好地控制曝光效果和色彩还原,提升肩扛手持拍摄的稳定性及控制空间,并且可以明显地提升拍摄效率。因此,应用拍摄套件是提升画面质量的重要设备基础。

电影影像比电视剧影像有更强的相对独立性与视觉主导性,比如影像本身所表现出的情绪、意境、美感等方面的内容。光线控制在现代电影影像系统中起到关键性的造型作用,是营造场景氛围、强化人物情绪、形成电影画面美感的重要手段。在微电影创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光线控制的重要性,不仅仅满足于获得合适的曝光,而且要通过合适地利用自然光或者应用人工光,建立影调结构,利用高调、低调、硬调、软调等不同影调的特点建立和强化画面氛围。在资金和人员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以及三基色灯、卤钨灯等低成本灯具、自制灯具等方法,尽可能地在光线控制上多做努力。在孙武导演的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有明确氛围倾向的影调突出的画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制灯具“华氏12头”(在一个横杆上固定了12个磨砂灯泡的阵列)达到的。

由于较难有高水准美术指导的介入,低成本微电影在色彩控制方面容易放任自流,但如果创作者有色彩控制的观念,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实现一定的色彩控制。首先是在选景阶段对环境和道具色彩的关注;其次是了解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带来的色彩纯度下降的效果并加以避免或应用;再次是控制好色温对整体画面冷暖调子的影响。在向哥导演的低成本微电影《红领巾》中,就充分利用了消色环境中红、黄两种暖色的突出效果,而且整体色调稍偏暖,很好地突出了怀旧的氛围,该部作品在土豆网的点击量就超过了500万,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人物形象设计,微博转发数过万的微电影《别惹丑女》在化装方面的突出效果正是该片赢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配光是胶片流程中在印片环节调整胶片曝光和色彩的工艺,进入数字影像时代后,数字调光软件替代了传统配光工艺,AutodeskLustre、BlackmagicDavinciResolve、AppleColor等调光软件的二级调色、曝光调整、焦点处理等众多强大功能大大拓展了画面后期处理空间。以往的短片创作中,大多应用Premiere、Edius等剪辑软件的附加调光配色功能进行调整,但是该类软件并非针对调光设计的,因此功能和效果都不理想。近几年上述电影级调光软件价格逐年下降,如DavinciResolve不仅推出了售价七千多元纯软件版,而且从苹果MAC平台移植到了Windows平台;再如苹果公司的包含了剪辑软件Finalcutpro、调色软件Color、音频制作软件SoundtrackPro、动画软件Motion、数字输出软件Compressor3和DVDStudioPro的FinalcutStudio软件包价格在八千元以内。这些电影级后期软件成本门槛的降低,使得它们可以应用于低成本微电影创作,提升画面后期处理的品质和效率。如低成本微电影《时光相册》和《初见》,后期调光就是应用DavinciResolve完成的。更低成本的方式则是利用一些功能强大的调色插件,比如可以用于Premiere、Edius、AfterEffects等最常用剪辑软件的调色插件MagicbulletLooks,就大幅度扩展了上述软件的调色配光功能。同时为了在后期调整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出现了应用于佳能单反相机的电影风格固件Cinestyle。这款固件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后期公司特艺公司关注到单反视频在小型电影创作中的大有可为后推出的。Cinestyle为佳能单反相机拍摄的视频提供了更好的动态范围,应用Cinestyle拍摄的视频更适合后期调色配光的需要,能较好地克服用原始固件拍摄的视频调色配光后画面暗部细节损失严重、无色彩倾向、甚至出现马赛克等缺陷。如果在低成本微电影创作中能合理地应用前期电影风格固件以及后期电影级调色软件及插件,就能让创作者拥有更大的曝光和色彩控制的可能性。

微电影不仅是网络视频,不仅是短片,不仅是广告,也不仅是电影。随着微博、社交网站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融合和优化,整个互联网传播模式正在呈现出“去中心化”和“分裂”的特征。微电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并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对其核心特征的考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厘清符合其核心特征的创作方法,需要我们关注创作实践,并从中去分析、探讨和总结。

本文作者:余源伟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