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学教育革新思索

澳大利亚大学教育革新思索

澳大利亚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个重要特点,即国际资本的重新分配和国际经济结构的改组。资本流向从生产成本高的发达国家,逐步转向劳力低廉而又具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对所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国家和地区都产生深刻影响,澳大利亚就是受此变化而冲击的国家之一①。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和广大民众越来越重视大学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为,无论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从民主生活的建设来说,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必须重视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大学教育的发展,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对大学科研改革和发展的支持②。

在澳大利亚政府看来,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本国的需要和资源来重新考虑大学教育的发展战略,规划其结构和规模。当然,由于不由时期国家的需要和资源的状况不同,以及人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不同,人们贯彻这一原则的情况也就不同③。加强大学科研职能和社会职能,使教育目标更为全面。澳大利亚政府和大学普遍认为,为了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国家和社会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昌盛,大学在新时期的目标应更为全面。总的来说,要加强大学的科研职能和社会职能。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多样,治国的任务显得愈发艰难。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使国家沿着正确的道路不失时机地去发展,要求有更多能干的专家来帮助治理国家。这些专家不能只是一般的学者,他们必须能应用最新和广博的知识来解决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由这些专家组成委员会,随时向政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帮助政府决策。有关人士认为,政府需要专家来对付愈发复杂多样的社会,社会成员也需要有能力来评价鉴别当代社会的问题。为此,他们至少要懂得一些现代科学概念,这就要求大学为社会公民提供有关解决重大问题的普遍用得上的知识。不少专家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社会的批评家和道德的提倡者,褒扬好的行为,批评错误的东西,促进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激增,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有所上升,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人,这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后果。澳大利亚政府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以便让出些职位给失业者。通过大学教育帮助减少失业人口,从而减少由失业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④。专业课程设置趋向综合化和职业化。战后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增加,使澳大利亚大学的各个不同系科越来越专业化,课程一般以一门门相互独立的学科为单位。这种专业过细减少了教师间联系的可能性,妨碍了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流。文科学生往往忽视理科,理科学生通常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这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不强。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大切合社会职业结构的要求,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的现象。与此同时,却又有不少专业领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⑤。

(1)加强大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的目标的协同性。在自然科学方面,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脑科学等代表新的科技时代和新的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不断受到重视,研究成果被逐步充实到大学的专业课程中。在社会科学方面,最有意义的变化是课程的关注点和内容已从澳大利亚的母体文化———英国和欧洲文化,转向澳大利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近年来,有关澳大利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以及亚太地区的语言、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在大学专业课中比重不断增加。(2)增加职业性课程的比重,减少“非职业性课程”。所谓职业性课程是指那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是针对那些“非职业性课程”而言。“非职业性课程”主要指古典文学、古代语言学和诸如斯拉夫语之类应用性不强的课程。这一改革是在政府的催促下进行的,政府通过相应的拨款政策来促进大学调整其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着眼点是减少对“非职业性课程”的资助,从而减少其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毫无疑问,对职业性课程的重视,与澳大利亚国内国际发展目标有关。不过,其更多的是从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求出发的。政府有关部门认为,在职业迅速分化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大学教育抱有强烈的职业动机,新兴行业的开拓和发展也迫切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大学教育必须适应这些情况,加强大学教育的职业性旨在提高大学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经济效益。(3)设立综合课程。综合或跨学科课程的特点,是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阐述、论证和解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譬如,“科学技术世界中的人”、“澳大利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这两门综合课程,就与传统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有所不同,它们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封闭性体系⑥。重视的是把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置于复杂的现实背景下去进行多学科的探讨,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这类综合课程具有不可比拟的广博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克服现实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的现象,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4)设立微型选修课,方便文理科渗透⑦。这是一种让学生自主综合自己知识结构的方式,课程以单元为单位,而不是以学科为单位,具有内容简练,占课时少的特点。从马卡里大学的一些实验情况来看,这类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去组织学习过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专业之外的其他知识,建立自己独特而坚实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和创造性。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当代以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最有活力和潜力的生产力因素是知识和智能。大学是知识和智能最密集的地方,人才荟萃,各国在着手新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建设时,无不以大学作为主要依托,建立以大学为轴心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澳大利亚也是如此。澳大利亚大学“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目标是:大学与企业建立信息交流网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新的研究项目,设立新的课程;大学通过企业获得一定的经费和其他资助,加强自身的发展。事实表明,这种联合体有利于开展重大综合性课题的研究,特别是有助于推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由于得到企业资助,有利于大学改善科研条件,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推动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培养知识面广、创造力强,应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p#分页标题#e#

倡议兴办私立大学。兴办私立大学的倡议最初来自民间,主要得到州政府的支持。第一所私立大学———以巨富邦德名字命名的邦德应用技术大学已开始招生,将开设工程学、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以及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如亚洲研究)等。该大学得到强有力的商业赞助,将以高薪吸引高质量的师资,以保证教育质量。对于私立大学的兴办,批评人士认为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会影响澳大利亚学位在国外的地位。还认为,私立大学最终不得不依赖于公共资助来维持,无异于新办的公立大学。2007年11月,澳大利亚工党竞选获胜执政后,对教育改革作了重点部署。鉴于国内经济不景气,国家财力限制,新的改革计划对发展私立大学作了积极的肯定,强调这种走向的发展将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起促进作用⑧。对于为外国留学生设立私立或半私立的大学,政府也予以鼓励,希望大学从中获得部分收入,在经费上不完全依靠政府,由此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增加了本国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扩大大学的社会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设立科技开发与服务公司,扩大校外社会服务,积极寻找外部渠道增加学校经费。近年来,联邦和州都赞同教育是一种商品的观点,鼓励高等院校在国际市场上输出高等教育,以便赚取收入,目前主要是输出到东盟六国。2004年发表的《杰克逊报告》和《戈尔陵报告》,促使政府于2006~2007年度,增加了每个外国留学生的收费,直至占所需全部费用的45%。2005年,开始实施一项“教育贸易”计划,通过“澳大利亚教育贸易”代表团到国外吸引学生,为此任命了驻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官员,还打算在中国等国家推行此项计划。据估计,到2011年,实施此计划所带来的收入将达到30亿澳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在大学经费方面的压力⑨。

由于实行大学免费教育,使政府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2007年度,联邦教育部开始试行大学生及研究生缴纳行政管理费(全年12500澳元)的做法。此举大约能获得25.8亿澳元的收入,可以额外提供18000个高校招生名额。新的政府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提出的改革计划,肯定了继续推行缴纳行政管理费的做法,还授权各大学自行决定对一些实用性课程(主要是研究生课程)予以收费,以弥补其经费开支。政府希望通过逐步改革大学教育制度,达到不断促进大学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此外,多渠道寻求对大学教育的支持。鼓励大学加强与其校友的联系,以期获得校友对学校发展的资助。政府要求大的商业团体利用政府给予的大幅度减税优待,对大学的研究工作进行私人投资。政府还鼓励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资助和支持大学教育。这些措施增加了大学的办学资金,部分解决了大学在困难时期的经费问题。实行评估制,加强政府对大学的监督。为保证各大学的质量,澳大利亚政府定出对大学进行评估的制度。要求各大学要提供有关考试结果、及格率、退学率、淘汰率、师生比例等方面的详细材料,以便对各校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估,并通过校际比较来确定各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决定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还要求各校每五年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进行检查,作出评估,并作为是否继续聘用、晋升,以及拨给科研时间和经费的依据。澳大利亚的这些经验,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澳大利亚大学教育的发展既重视外部经验,更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重视大学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完善大学教育的目标和专业课程来使之能更好地参与和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注重通过大学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来处理好大学教育发展中“量”和“质”的关系,满足社会对大学教育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在数量方面,采取挖掘大学内部潜力,提高办学效率的办法。

这种办法花费少,收效大,又能保证质量。通过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办学水平也得到提高,可谓两全其美。在质量上,澳大利亚主要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通过“此消彼长”———增设新的急需专业,去掉一些非职业性的专业或课程,来适应社会对有关人才的需求。通过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和加强评估工作来增加教师队伍的活力,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师资角度来加强大学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也是值得借鉴的。此外,调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办大学教育,不仅把大学教育当作政府的一种功能,而且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事业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教育能较好地适应国家的要求,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存在办学方式过于集中,专业过细,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变和创造力不够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办学经费短缺,等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澳大利亚大学的上述改革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