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患者中优质护理应用

输尿管结石患者中优质护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全部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成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VA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

【关键词】肾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肾输尿管结石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发病后极易出现腰腹剧烈绞痛、血尿、尿痛、小便艰难、烦躁不安、呕吐、恶心、盗汗等症状,予以患者普通解痉药物能够缓解短时间疼痛症状,虽有一定效果,但是极易复发[1]。在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检查其结石的性状、大小以及结石和肾脏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开展针对性手术治疗,以有效缓解患者痛苦[2]。但是检查、手术、康复阶段时间较长,而手术又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延缓康复速度[3]。此阶段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极易出现多种不良护理事件,增加护理纠纷。本研究针对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试验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成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入组标准:经相关临床检查全部确诊为肾输尿管结石,同时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输尿管上段结石>1.5cm或者肾结石>2cm。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患者,心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囊性肾病、肾炎和肾脏肿瘤患者。试验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1.81±2.92)岁;结石直径为2.4~3.6cm,平均直径(2.91±1.33)cm;双侧肾结石11例、单侧肾结石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2.42±3.12)岁;结石直径为2.71~3.72cm,平均直径(3.22±1.43)cm;双侧肾结石14例、单侧肾结石4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一般护理,包括:护理人员耐心、热情地接待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向患者介绍院内详情和入院须知,护理人员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为患者讲解手术配合事项,术后按时检查患者的创口详情,并增加查房频率。1.2.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入院后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手术方案为患者制订具体的护理方案,详细操作内容如下。1.2.2.1术前护理。①心理疏导:患者受到疾病的刺激,再加上对手术的担忧,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异常情绪,进而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需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和掌握其内心真实感受,进而有针对性地缓解其心理压力,减少异常情绪。②知识宣教: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向患者讲解肾输尿管结石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手术方案、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等,使其更加了解疾病知识。此外,还需告知患者治疗后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做好心理建设。日常多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③术前指导:手术前1d协助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清理,指导其开展提肛运动、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等。手术前2h予以患者口服250mL葡萄糖溶液。1.2.2.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为50%~60%,手术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肢体保暖,手术中所用的液体需提前加温至30℃;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1.2.2.3术后护理。①置管护理:手术结束后有效固定尿管,检查导管有无弯折、阻塞、受压情况,按时更换尿袋,检查导管有无脱落情况。置管阶段每日使用0.1%新洁尔灭对患者尿道进行清洁,每日2次。按时检查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早拔除导管。如果患者导管为双J管,为了预防尿液反流情况,需有效降低膀胱压力,按时提醒患者将膀胱排空,告知患者以站立姿势进行排尿,禁止憋尿,预防尿液反流。询问患者排尿时的感受,当其发生腰部肿痛症状后需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告知患者禁止剧烈运动。②疼痛护理:术后麻醉药失效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需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疼痛难忍时需使用药物进行缓解,如果患者出现轻微疼痛感,可通过聊天、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③并发症防治:术后6h患者改为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同时被动活动其四肢,以加速血流,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等症状;予以患者饮水时需抬起上半身,预防呛咳和误吸等异常情况;密切检查引流管和引流详情,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肾内活动性出血。④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其日常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叮嘱其按时来院复查,留下其联系方式以便于后期随访和电话指导。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②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估[4]。③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5]。

1.4统计学方法此次试验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x-±s)代表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VA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为泌尿系统结石,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肾输尿管结石,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病率为5%~15%,是泌尿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6]。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针对该疾病常开展手术治疗,如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均有较显著的疗效,但是手术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再加上术后极易出现漏尿、出血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其康复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其生活质量[4]。因此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预防和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是目前泌尿外科手术的重点。在患者住院治疗阶段需予以其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进而减少其陌生感,缓解疾病带给其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临床以往针对此类患者常开展专科常规护理,通常以疾病为核心开展多项护理操作,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同时也无法满足现阶段临床和患者的需求,进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模式十分关键[7]。随着多种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多种新型护理方案的广泛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获得了肯定。此种护理模式主要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以患者为核心而开展无缝隙、连续、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转变了传统护理理念,用主动替代传统,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8]。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VA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病后由于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式了解甚少,再加上担忧治疗效果,会产生多种异常情绪,不利于患者治疗,因此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异常情绪。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可使其更加了解自身疾病,能够遵医嘱配合护理和治疗。此外,术前指导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术中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以及液体温度,加强肢体保暖,能够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手术后需要留置导管,极易出现阻塞、感染情况,而加强导管护理,能够确保正常引流,减少异常情况;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或注意力分散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指导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密切关注引流和创口情况,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上述说明围手术期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较好。总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损伤,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李昂 单位:营口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